再看第一季的时候 偶尔就会看到老友记等等美剧中的桥段,不过我觉得那些嫁接的都还不错,因为他们不仅仅是借鉴了部分剧情,同时又将许多中国元素融入进去,非常完美的结合在一起。
但第二季中,却很死板的“借鉴”了许多美剧的桥段,比如老爸老妈和生活大爆炸。
我们看到的只有美剧的中文版,完全失去了以前中西合璧的色彩,不得不说编剧的水平或者说是态度急转直下。
前几集还可以看看,后面的许多集我基本很少笑,而第一季我已经看了三遍了,但每次看都还很有意思。
还有非常值得一提的是第一季时的人物设定,我觉得一个剧集尤其是情景喜剧,人物性格特点的设定是一部剧好看与否的基石,在这块基石之上引出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和差异 从而爆出笑料。
第一季中演员的人物设定近乎完美,我们才能不仅仅是从语言的幽默上感到欢乐,而是从演员的举手投足 一举一动中 就能体会到笑点。
而第二季由于三位主演的缺席 也在一定程度上打乱了编剧的思维,强行插入的结果就是 使人物之间的关系显得尴尬 粗糙 不能很好的诠释人物的个性,我们可以看到 第二季中 唐悠悠同学基本没什么笑料 而她可是主角啊 一个连主角都没有笑料的情景喜剧 还有什么看头 他这个人可以定性为多余!另外就是演技,说到演技 可能又要提到唐悠悠同学 她的演技实在让我不敢恭维 直白的说 他没有抓到人物的内心世界 只是在做表面文章形似而神不似 这个演员可以拿下了由于剧情的枯燥乏味,编剧不得不把“吃了吐”“无厘头”“地方方言”等戏剧效果一用再用 用的人审美疲劳,哎 悲剧啊真的希望第三季中主演能够回归,但希望很渺茫啊
(哥写的不是影评,是废话啊废话,废柴的自言自语)1、故事,总是从穿越开始意外开局,网游背景,狗血剧情。
唐悠悠的出场很惊艳,快速、精当、直接地交代了人物背景、性格以及本季的要点。
没错,依照拙见,第二季毫无争议的主线之一是关谷和悠悠的感情,与曾老师和一菲老大的暧昧一明一暗,一快一缓,拉开“爱情公寓”的“爱情”主题。
STOP,这不是我要说的。
我要说的是穿越。
当关谷神奇第一次见到唐悠悠,发出了一句:“我一直以为现实生活中不会有这样的女孩,原来我错了”(大意)的感慨时,高筒炮和《貂蝉再爱我一次》的雷人组合下的这个女孩,和关谷的感慨一起,戳中了我的心。
简单的说,在荒诞的预设下,我入戏了。
和剧中的这位日籍80后宅男一起体验了一下穿越的感觉。
哦,严格的说,是被穿越。
其实,即使是对于一个在异国他乡从事着画漫画这种不靠谱的工作且大脑少根筋的80后而言,幻想与现实的边界也是很清晰的。
所以才会有大年夜读心术表演事件、海螺姑娘事件等等。
但是生命里是不是真的有奇迹,比如有这样一个奇装异服的女孩就这样大喇喇地走在现实世界的背景里,她演了十年的死尸仍然乐此不疲,她用圣斗士的背景给你做一份视频简历。
排除艺术的夸张成分,我相信,还是有的。
比如她也是一个不靠谱的80后,比如她义无反顾地奋斗在自己想要的人生道路上。
我遇到过,虽然一点也不戏剧化,但确实有。
或者说,类似的相遇,其实比比皆是。
是为,奇迹。
所以,一定要带着这个人,一起去50年后。
这次不能用穿的,要一步一步,慢慢地走过去。
2、春晚,是不可战胜的然后不得不拿出来一说的就是春晚那一集,也许是因为现在正是春节期间,也许是因为当屏幕中烟花绽放的时候我家的阳台外有着一模一样的风景。
不知道是不是我的错觉,或者过度诠释,由于张伟和他的北方口音的加入,第二季有了更多本土化的气息。
这个本土的意思是,虽然第一季中的很多细节暗示着上海的地方特色,但第二季渐渐模糊了这种半架空半狭隘的地区感,而有了很多实实在在的,属于这个国家的、不明确某个区域的、都市的特征。
好像又扯远了。
只是想说说春晚。
抗拒春晚,逃避春晚,个人觉得,并不是一个情节设定,而是一个情节。
反正我有过,身边的同龄筒子们似乎大多也有过。
仿佛是某种标志,就像剧中拒绝看春晚的倡议者吕子乔后来一系列的“捍卫青春”举动一样,代表了对一种生活方式的排斥和对抗。
如今再说80后叛逆,90后觉得不屑,00后觉得莫名其妙。
因为渐渐的,“叛逆”对面的东西已经很模糊了。
80后的叛逆,面对的其实是自己,自己的父母,自己的童年记忆,自己心中所谓的“传统”,或者说“正确”。
比如婚姻,比如靠谱的生活,比如,春晚。
所以当这一集的最后,由于各种离奇古怪的原因,众人阴差阳错地在各个地方看着春晚的时候,那种微妙的和谐感代表着无奈、妥协,以及释然。
无论我们对抗的是什么,它的一部分都很我们血脉相容,根本不可摆脱。
比如父母,过去,主旋律,或者我们曾经想要逃脱的某种生活方式。
当然我们可以选择以自己的方式去面对它。
所以说,并不是在过生日吹蜡烛的时候,而是在终于自觉自愿心甘情愿欣然毅然地和一家子人一起吃年夜饭看春晚的时候,80后不得不承认,我们真的,被迫地,成熟了。
3、借鉴是饱含深情的抄袭,重点是,后现代的生活态度美剧我看的不算少,可是健忘,所以最多有时有些微的似曾相似之感,并不觉得有什么不妥之处。
当然接龙讲故事那集例外。
虽然戏仿和无厘头我们也见多了,并无惊喜,不过我觉得无功无过,好玩就行。
至于把故事打乱了讲这种手法,其实也并无创新,如果说在第一季还觉得甚为新鲜,到这里就渐渐免疫。
重点是,我们的确是这么活着。
婚礼迟到什么的,喝醉了把手机扔酒杯里什么的,吵架到一半存档保存什么的(你认真的?
至少可以借鉴嘛!
)无鸭梨啊。
二十好几了,有时候人模狗样的像个成年人了,凑在一起什么不靠谱的事情都可能会做出来。
一起发发梦也会有,从生活的重压下暂时逃离说一句大不了是重头再来也会有。
理解和接受彼此的不成熟不完美,这不就是所谓的朋友么。
比如某天早上,同事顶着两个大黑眼圈抱怨着:“昨天半夜来了个大学同学,拉我喝酒到天亮然后赶飞机回去了,可怜我早上有四节课啊!
”大伙充满信任地拍拍他的肩:“扛得住,你还年轻。
”其实比起一个全身粉红背着高筒炮的女孩走进酒吧更后现代的事情,就是我们如今真的潜伏进入各行各业,正在逐渐成为现代化建设的中流砥柱。
生活很神奇。
并且每天LIVE着。
唯一的选择是,不要逃避。
4、不用讨论了,答案已经写好了,就是“D”放假前,学校终于发了我入职半年以来的工资明细,虽然我的所有卡里都已经显示负债,但是看着明晃晃的五位数字,我还是感到了夹杂着充实的虚幻感。
半年以前的我,除了钱,以及和父母朝夕相处的机会,可以说是什么也不缺。
如今?
俗套地套用一下汪峰大哥《春天里》的意向,曾经我觉得奢侈的那些,24小时热水也好,大尺寸LED带4个高清接口1个PC接口一个USB接口的三星液晶电视也好,绣花四件套加记忆枕加羊毛垫加电热毯也好(汪大哥真的有唱这些么??
),更不提各种商场血拼,美容美发健身,电影聚餐,小资派对,出国游……虽然月光,但是传说中的“中产阶级”生活方式,可以稍带压力,一一体验。
老妈说,你消费的时候,感觉并不是在享受,而是你跟钱有仇似的。
生活着的非常公平,毕业半年以后的我,穷得只剩下了这张工资条。
如果没有深仇大恨,又怎么会把它花到手机停机,电视欠费,银行追债?
如果见过游艇“破鞋”(远远看一眼也算),“沙漠之星”(梦里也算),各种名牌香水火机包包,就会觉得,500万,其实也不算是什么。
(我是说,理论上。
)习惯了月光高消费,就觉得钱神马的,有时候真的,很浮云。
可能我脑袋进水,或者站着说话不腰疼。
但正因如此我才能理解戴着眼镜和白色假发的曾老师为什么要特意穿越到50年前,在洗手间的玻璃上写一个错误的答案。
如果我有着这样一群朋友,这样一种生活,以及这么一位千年难遇的暧昧对象(重点不是胡老师多么极品,而是两位极品与极品的搭配实在太天造地设人神共愤破铜配破锣),500万,真的不算什么。
身外之物而已。
想当年,当我们勒紧腰带边在西门啃鸡翅边算计着明天的餐卡是不是已经只能吃紫三的酸辣土豆丝加二两米饭的时候,总想着,要是有了钱,我们能做多少事啊。
我们能毫不心疼的夜夜吃鸡翅,K歌不必挣扎着爬起来赶上午场,场场电影都去影院看而不是去FTP下枪版。
我们能出去旅游,舒服的那种,不用半夜登泰山还舍不得买手电。
我们能自己办杂志,搞电台,出书,拍电影。
我们也许能实现我们共同的理想,虽然最终还是没有讨论清楚那到底是什么。
残酷的是,其实做这些事情很容易,但是留住“我们”这个词,真的太难,太难。
如果老天给我一次机会,在500万,和“我们”之间做一个选择,我不会犹豫。
但是我无法逆转时间,也从不奢望抵抗命运。
5、本来想励志的结果就悲怆了,谁来告诉我写这文的初衷啊初衷25岁之前,“我的人生我做主”这句话,代表的是权利;25岁以后,突然变成了责任。
成长的代价是,你的人生慢慢地被掐灭各种可能性,而你也不再被被人原谅。
这些是我在日日夜夜渴望长大成人的小朋友们的随笔本上经常写的恐吓语。
但是现在的我,觉得真正恐怖的东西,其实是我明明道貌岸然地活着,却常常不觉得自己存在着。
或者,还有更恐怖的,就是偶尔有那么几个瞬间,你意识到什么是“存在着”的活,但你知道下一秒你仍然不得不回到行尸走肉般的生活中去。
去年平安夜,12点前,一个人在人群嘈杂的火锅店吃羊肉火锅。
三儿在短信里说,她正在和一群工作上的朋友喝酒,啤酒。
我就拿了两瓶畅饮的啤酒,跟三儿说,那我也喝。
于是三儿回道:“干杯”。
这两个字多少给了我一些生存的勇气。
漫长的青春期里,我和不知名的假想敌战斗不止,如今我明白这场战斗其实叫做挣扎,还是我自己跟自己的挣扎。
更加糟糕的是,这种挣扎似乎永远没有尽头。
幸运的是,还有这么一个,一些,隔着1400公里和我遥遥举杯的人。
也许我不能奢求太多,如此,亦是奇迹。
虽然有时候生活真的是超出想象的艰难,最艰难的地方在于,你根本说不清它艰难在哪里。
但人生真的是场LIVE秀,工资低,没什么人看,还不带休假不能逃避。
我只是想,很投入,很投入,无怨无悔地,演好我自己。
(跑题跑到西伯利亚去了,祝各位新年快乐,万事如意。
)
我选择了较差,仅仅是说爱情公寓2相对于第一季的感觉,而不是指其在中国电视剧发展史上的地位。
第二季已经看了4集了,几乎没找到什么笑点,已经快没有动力支持我看下去了。
先不说笑料,光看第一季的人物设定很有特点,展博是个智商远高于情商的小宅男,小贤是情场工作两失意的老男人,而子乔则是每个男人心中都有的恶魔小尾巴,这样每个男人尤其是宅男都能在剧中找到自己的影子。
而女性角色也很出彩,大姐头一菲不用说了,这种万人迷的尤物必不可少,宛俞则是每个男人心中的小公主,冰雪聪明又单纯无瑕,美嘉则是最普通的邻家花痴。
而第二季弄出了个小演员悠悠,龙套女演员,大家的第一印象是什么:陪导演上床啊。
这可不是我们一般人身边的故事。
而另一个女角色羽墨,到现在我都搞不清她是干什么的,性格定位是什么。
角色可以在剧情中逐渐丰满,但看了4集还啥都不知道就太苍白了吧。
别说剧本形象,连发型三个男主角都一模一样,都是“大盖头”,导演不能偷懒到这种程度吧。
有什么不好的。
什么植入广告的,碍着你什么事了。
一菲和小贤不是也对此调侃了一番了吗。
爱情公寓是一部用心去做的片子。
这是一个千年难遇的不脑残不装帅不抽风的大陆青春偶像喜剧。
我们应该去支持这只小苗的成长。
如果你不想在未来打开电视后,看一些衰男人在上面摇曳身段,对少女们各种装X的剧情老套,台词幼稚的大陆爱情偶像励志电视剧, 世界还能有什么比这更苍白无力。
如果你想看一部原创的大陆偶像情景喜剧,请支持他。
他的未来掌握在我们手中。
爱情公寓第一季播的时候,我一点都没听说过。
看这部电视剧,完全缘起于看到了人人网上同学转载的第二季的宣传短片:The Most Gelivable Show. 短短3分半就吸引了我。
笑点非常多,而且很有时代气息。
于是就挺期待看的。
哎?
第二季的预告短片?
难道第一季已经播了?
于是在PPS上翻出了第一季,几天就看完了。
以前对于国内的电视剧,挺失望的。
40集的电视剧,前15集还比较好看,从15-35集进入了冗长无意义超级鸡肋让人忍不住骂娘不断快进即使落下一集也完全不影响状态。
最后5集,好多线索都断了收不住,草草进入结尾主人公历尽千辛万苦学成大招打败N多超级BT的爪牙死了一个又一个的亲人爱人朋友师傅师兄师弟师妹但是没几下就摆平了大Boss,让人看完一直感慨上当了:这不吭孤呢吗?
上大学的时候,看了80集的武林外传。
认为很好看。
除此之外其他看的电视剧都很扯淡很无聊。
而更多的时候看的是美剧。
看完了越狱跟迷失。
越狱前两季超级超级好看。
记得那时候一周下载一集看,米帅身上纹身一个接着一个的揭开,然后跟mahone的天才对决,真是精彩。
而迷失是神剧,每出一集都让我睁大眼睛高喊:这TMD也行啊!!
美剧很多剧集,从制作角度来看,非常精良。
也许这跟竞争激励有关系。
如果不好看,就会被砍掉,越狱后来烂尾了,就被砍掉了,不管你一开始有多好看。
而且选择也多,看着PPS上那么多的美剧,好多都想看。
而国内的电视剧不是这样。
很多时候,我们没什么选择:经过审批,再Pass掉大多大烂剧,给你看的就那么多,爱看不看。
在美国一年多,基本没看过国内的电视剧了。
靠的是美剧动漫电影度日。
美剧情景喜剧很多,而且大多不错。
但是即使再不错,还是存在文化壁垒的。
看Two and Half Men,很多段子根本听不懂。
而就在这个时候这种环境下,看到了爱情公寓第一季。
看完感觉,很好看。
首先很有时代感。
这个是吸引我的主要原因。
虽然很多段子早在网上看到了,但是汇总起来还是满给力的。
而且演员表演也还不错。
几天就看完了20集,意犹未尽。
曾小贤的贱,展播的白痴,婉瑜的天真,一菲的蛮横,以及美嘉的各种二,都挺不错的。
剧本也还不错,第13集记忆碎片印象深刻。
看的时候给我笑抽了。
我家楼上楼下的人大都看过第一季,而且反馈(天命,哈哈哈哈,完了,我算着魔了)都不错。
但是到了第二季,貌似只有我一个人看完了。
他们不看的原因之一:没有婉瑜了;不看原因之二:没有美嘉了。
没有美女,电视剧果然没有看头。
好吧,说了这么多,是挺啰嗦的。。。
起兴有点长了。
下面开始正题。
总体来说还算不错,延续了第一季的风格特点。
没走的几个演员的表演依旧延续了上一季。
小贤贱,一菲强势,光谷文化背景犯错,子乔各种失败的泡妞。
但是呢,总体感觉不如第一季。
首先换了三个演员。
个人感觉只有唐悠悠还算不错。
张伟,还行吧,比较贱,很吝啬,但是不是太出彩。
秦羽墨我认为完全是鸡肋,演出不出彩,人物性格设定不给力,也不是很吸引人。
一旦看到她的部分我就不想看了。
主要是完全没有亮点没买点啊。
其次呢,剧情感觉没有第一部好。
而且很多地方山寨美剧很严重。
看到秦羽墨过来找曾小贤要求洗澡,我就感觉不妙,这不山寨big bang吗。
虽然一些地方力图粉饰,比如关谷喝酒说话流畅那一段,完全山寨big bang。
后面给了解释说一个印度人出现了这种情况然后去美国演肥皂剧去了。
看过How I met your mother的同学,山寨的感觉应该更大。
有些人还罗列了具体山寨的地方。
第一季肯定也有山寨的地方,但是给我感觉还是第二季山寨的更多。
最后两集,完全就是贫民窟的曾小贤吗。
居然最后选择的时候主持人给了一个错误答案的剧情都一样。
对于这种山寨,感觉不太好。
情景喜剧能走的更远,演员的表演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编剧。
如果编剧不给力,真走不了更远了。
爱情公寓也算一部比较优秀的国产情景喜剧了。
真的像其他人说的那样,有了第一季的铺垫,大家对第二季更期待,但是没有超越第一季,让许多人感觉失望。
有些列出了山寨别人出处的学术帝,真的敬业,不过这只不过是茶余饭后的消遣,认真你就输了。
如果有第三季,我估计还会看,但是不会报太高的期望值了。
To B or To D, that is not a question for me. 答案是曾哥:亦可
终于在考完试的当天晚上顶着咕咕叫的肚子看完了爱2.对我来说,爱2比爱1更加成熟,明显编剧已经适应了这种模式并且更加大胆的加入广泛的元素。
看完后不禁小感慨,我觉得完美的人生,是有一个曾小贤那样的男朋友,和一个吕子乔一样的哥们儿。
好男人就是我,我就是曾小贤。
一直觉得曾小贤不是巨蟹就是巨蟹,一副并不强大的外表,搭配贱贱的招牌笑容,并不自信却不妨碍努力上进的心,内心温柔善良再加上天生的小小敏感和好心。
他可以帮你的朋友搬箱子拿包只是为了照顾客人,也可以在半夜空无一人的播音室里安慰一颗又一颗不眠的心灵(尽管收听率为零),他在大年三十帮工友们现场直播春晚,他还有心灵洁癖无法和自己接受不了的女人在一起独处哪怕一分钟,他小心珍视着自己的感情不论是laura还是小菲菲。
他可以吵可以闹,可以打赌可以吐槽,但是伤感情的事他不会做,估计红了脸他还有办法把你哄笑。
他的爱情理想:找到一个我爱的也爱我的,敢嫁给我我也敢娶的。
就是因为有小小的自卑和一菲实在是太爷们儿气场太耀眼,他不敢走近,却又忍不住关心。
他故作镇定像少年一样青涩的把贵宾卡给一菲让她去电视台看百万富翁,一次次答题的时候他一次次看着那个空空的座位心中一次次被失落和挫败感占据。
他的手机中,一菲叫“菲”,他挂了她电话不听她解释逃避他认为的现实假装坚强却在表情动作间分分钟透露出隐藏的失望和悲伤,却在他人生关键的转折点上还是打通了她的电话第一句话是你有没有看我的节目。
最感动的一幕是他透过摄影机看到了她的笑和凝望看到了他们相处的点点滴滴,他忍不住热泪盈眶。
他的眼神,单纯的像个有些羞涩的孩子,他的神情,却坚韧的像一个男人。
还有跆拳道那一集,他哄着一菲吃凉粉,后来收起嬉皮笑脸说出那段心里话,结果第二天他就成了一菲班里的“模范”教材。
我一直觉得如果曾小贤不愿意,即使是一菲也是无法强迫他的,毕竟他也是个男人。
他在跆拳道馆里叫出fighting的那一刻,我想,能找到一个男人陪着你一起2b,他愿意为了你的理想而努力,是多么不容易的一件事情。
吕子乔,最不靠谱的男人,没有专业特长,没有正当的兴趣爱好,没有正经的工作,脸皮超厚,最擅长忽悠,身边永远不缺女人,只要他想,可是他也是最讲义气最会照顾人的一个。
他喜欢美女,却也会为了朋友两肋插刀去勾搭露易丝。
他在找到受了情伤的羽墨,他的开导,那么真诚,是这个男人从来没有展现过的靠谱的一面。
他把羽墨当兄弟,带她打游戏发泄情绪,在她帮他把到漂亮美眉的时候拒绝了美女的邀请宁愿陪她喝酒,因为他不会抛下好搭档一个人。
在羽墨因为年龄问题开始实行少妇作息卡片的时候,他二话不说用自己去挑战极限不惜摧残自己的老骨头证明年轻是一种心态。
有这样的一个哥们儿,他会永远站到你这边,在你最需要朋友的关心的时候出现,想找人喝酒就可以拉上他去通宵,有什么活动第一个想到你,而且不离不弃。
他不会对你有想法,当然你也不会对他有事情。
有这样一个蓝颜知己,互相为对方加油奔向各自的幸福去,也好不容易。
当然,这只是电视剧。
吕子乔:挺会躲猫猫的吗,我知道你躲在这儿,出来吧秦羽墨:你是怎么知道的吕子乔:其实我不知道,不过现在我知道了…秦羽墨:不要!
吕子乔:我知道你想说什么,别来找我,让我一个人安静一会儿,我心里很乱,想哭哭不出来,想死不知道怎么死比较痛快,我应该回答你,找到你是必然的,因为大家都在满世界的找你,你想安静会儿,我没有意见,你心里乱很正常说明你还活着,如果你想哭,我的肩膀是免费的,如果你想死,我一定不允许,OK,让我们把这些肉麻的废话都跳过怎么样秦羽墨:你很吵哎吕子乔:谢谢秦羽墨:你们开你们多莫名其妙的慈善晚会,都是因为我吕子乔:信不信,如果你还不回来,我们 会一直的开下去,直到你康复为止秦羽墨:我……根本不值得别人这么去做吕子乔:值不值得不是你说了算,你觉得你为李察德这么消沉,值得吗,我,爱过一个女孩,我们在一起纠缠了很久,每一天都要斗嘴吵架,一起喝盐汽水,直到有一天,她突然离开了,没有留下只言片语,在分别那一天我很愧疚,我知道她留在我身边是个错误,因为我没法儿给她想要的幸福,也许她离开也是个错误,但她必须选择做完一个之后,才能告诉自己哪个错误更知道去犯秦羽墨:那结果呢吕子乔:没有结果,人们往往为了逃避一个错误而去犯另外一个错误,既然很多错误无法回避,何必让悔恨埋葬你的人生呢,与其逃来逃去,还不如去面对一个,你说呢秦羽墨:我不知道该怎么做吕子乔:问你自己,人的一生都会扮演很多角色,如果你不高兴,你可以把剧本扔了,不过记住,有一份剧本是真正属于你的,千万别丢错了“我不忍心看到你未老先衰,与世隔绝。
”“我们不可能一口气跳到下一站,过程才是最重要的。
”“我想证明给她看,人老了不是最惨的,心老了才是最可怕的。
心老了青春就真的追不回来了。
而我欣赏的美女,是不会变老的,因为我不允许。
”
好吧我就是一个烂俗的人喜欢看烂俗的剧(很多装逼人士对这片子可是深恶痛绝啊)。
能让我开心的剧就是好剧,管它能不能让我思考、让我深思、让我对人生有感悟。
快乐不就是最重要的吗?
我不喜欢话很多时间去思考很深沉的问题,我情愿无头脑的看完《爱情公寓》,保持一个快乐良好的氛围比整天装作清高的悲天悯人好多了。
不是不愿意去思考,也不是看不见社会的问题,可是生活已经很累了,在电视剧中还要一直去思考多累啊,不如放开紧绷的神经,开怀一笑好了。
每天下班回家躺在沙发上,看几集《爱情公寓》是我最近很喜欢的下班娱乐(= =,我是宅男)。
《爱情公寓》中的段子不见得是最新的。
说它抄袭的大有人在,摆事实讲道理的不在少数,可是搞笑片特别是每几分钟就要甩一个段子的室内喜剧,相同桥段是无法避免的,所谓的抄与不抄其实就是谁先出谁后出的问题。
把大家喜欢的桥段放在剧中让大家的欢乐指数上升,是很好的事情。
那些一边骂“老子再也不要看这恶心的抄袭剧“一边一集不落的看完整理其中抄袭段落并且反复和所有人说,自己对它嗤之以鼻的人,恩,就是脑残。
不爱看您就躲远点,《爱情公寓》不是新闻联播强制观看,就算不停换台也逼迫你看完的节目,你何苦一定要在一百多个频道里面唯独看那几个有放《爱情公寓》的电视台呢?
你这不是自虐是什么,还是赶紧找医生比较好,应该是晚期了,没得治。
可能不能向片子中那么小白的活着,看他们敢说敢玩,为朋友两肋插刀,为情人插朋友两刀的剧目,让我很感动,编剧在微博上充满热血的记录,演员不遗余力抱团在一起,这是很多传出”女一号和女二号关系不和“”男一号和女一号假戏真做“的剧集好多了,这是真的拍电视剧,不是拍炒作。
不知道能不能有下一季,如果有,希望还是这样,欢欢笑笑,不要有”这个段子是不是抄袭了呢“的负担,也不要有”我和男一号这个拥抱的动作会不会落人话柄“的忧虑,让《爱情公寓》纯真的感觉原汁原味的保留下来,多好!
我终于知道为毛我一直看张伟不爽了。。。
不是角色问题。。。。
是因为他长得像。。。
藤原龙也。。。。。。
呕。。。。。。
在看《爱情公寓》第二季的时候,就恨自己不会周伯通忘记九阴真经那招,这样也能忘记看过《老爸老妈浪漫史》、《老友记》和《生活大爆炸》这些美剧。
这种感觉来源于我看到一些同学对这部剧铺天盖地的好评,聊过之后才发现他们并没有看过以上美剧,所以当我纠结于那些相似的桥段时,人家却在一边安安心心的欣赏电视剧里的人物情节,一边开怀大笑。
其实原因也很简单,就好像吃多鱼翅的人总会觉得粉丝口感有点差。
看多了美剧,口味被养刁了再回来看这种类似的国产电视剧当然有些不舒服,而《爱情公寓》问题就出在和美剧太类似了,而诟病最多的就是编剧的抄袭。
但如果仔细看,其实《爱情公寓》剧不仅仅“山寨”了某些美剧的经典桥段,还模仿了美剧惯用的制作手法——多线发展的故事情节、倒叙闪回的叙述方式、凌厉的画面转切,还有按季来拍的模式以及同演员长期的合作(中间出现的纠纷也导致了美嘉等人的离开)。
所以基本上,《爱情公寓》整体上就是按照美剧制作的模式拍出来的。
这样的做法好吗?
我觉得起码比现在的国产电视剧好。
相对于美剧来说,国产电视剧最大的问题就是故事单一情节拖沓。
前几年清朝戏霸占着电视台,这两年换苦情剧和谍战片如火如荼了。
国产电视剧一拍就是三四十集,而且注水严重,如果你中间漏了几集没看,不要紧,剧情人物回过头来看照样接得上。
再看《爱情公寓》,虽然还有很多问题,在拍摄制作上确实用了心。
比如解构色戒那一集里可以媲美绝大多数谍战片的布景,比如对于绿箭、屈臣氏、百威甚至sloggi的广告植入水平已经超过了某些所谓的大片。
比如高房价、第三者、女博士等等只有中国观众才能看懂的笑点以及娄艺潇陈赫这些让人眼前一亮的年轻演员。
从这个角度来讲,《爱情公寓》还是值得一看。
说了这么多,只是希望《爱情公寓》别被一砖拍死,因为相比较不少国产电视剧还是很不错的。
最后想说一下对国产电视剧的希望,很简单,希望能有些能让我们笑出来的国产喜剧,就像关谷说的可以看的时候不用看字幕,因为那是我们自己的母语。
千万别真应了第一集里那个山寨导演的话——“你要是没有婆媳、孽债和第三者,根本上不了黄金档。
”
看到结局,那个充满心意的选择,我不知该如何评价这种方式的好坏,我只是心中一惊,想起曾经很幼稚的自己写的那部很幼稚的小说,那部名为《同桌的你》,写于初中时代的小说。
那时的自己是受了大宇恐怖故事的启发,将小说通篇都安排成了选择式的:这样或者那样,主人公会如何选择,由你来选择,你的选择不同,将指出两条不同的发展道路。
所以,对于个人而言,爱情公寓2整部剧本身,加之这个充满巧合意味的结局,将我彻头彻尾的扯入了名为青春的漩涡之中。
总觉得,与其叫“爱情”公寓,还不如叫“青春家园”,整部系中爱情的戏份并不浓重,即使充满了暧昧与嬉戏,却依旧是依靠在青春的主题之上。
爱情总是很打人的字眼,可是青春却更加包容。
“应当从轻或减轻,遗憾你我不年轻”。
这是一句总结刑法量刑情节的口诀,可它正充分说明了“年轻”的重要意义。
就像某集中子乔和羽墨的打赌,什么是年轻人能做到的,什么是不再年轻的人该做的。
我想,爱情公寓里的他们,不管是不是熬夜是不是泡吧,他们都还是年轻的。
这种合租式的生活方式本身,就是年轻的一种表现形式。
尽管展博和宛瑜已经双宿双飞,尽管关谷和悠悠正在干柴烈火,那他们之间的爱,也只是一种最轻最纯粹的爱。
H.I.M.Y.M中的Marshall和Lily是真的结婚了,就不一样,他们共同面对的是漫长的时光,生活中的每一次波澜,有关家庭和亲戚的融合,各种各样或轻或重的责任。
而关谷他们,才刚刚热情的起步,根本没考虑未来的路将有多远,会有多少个暗夜。
这也正是年轻才有的特权,青春才有的味道。
几个朋友,几件公寓,相互关心,彼此鼓励,不离不弃,远离亲属,共同过节过年,快乐时在一起,不开心时也在一起。
不说什么抄袭Friends、H.I.M.Y.M的话,就只说这故事套路本身。
离开家的小鸽子们,在尚未衰老之前,就是这样。
而没有这样,或不再这样了,就会叹惋。
青春不是年龄框出来的,是生活方式。
它会随时开始、随时结束。
它可能匆匆的来,也可能永远都不来。
当和朋友一起参加party的时候越来越少,当两个人的空间越来越大,当家庭生活越来越沉重,更不必说老人和小孩的责任再纷至沓来,我们就老了,青春就远走了。
我们只能咬着牙嘲笑那些所谓的几零后,却再也找不到一种叫做悸动的心情。
有时想想写书的人和演戏的人是幸福的,他们总能通过他们的工作,永葆青春。
倒是不难看,不过各种既视感也不怎么舒服……
其实中国人拍喜剧的能力在90年代就已经用尽了
太好笑了!!!
笑的要吐血了
抄着抄着就习惯了
不过脑只过笑穴的杀时间利器。网络段子真人演绎、山寨古今国内外神马的最有爱了。
我還不看我還給你給一星!
豆瓣评分高到吓人,你们能忍这样直接的复制粘贴么?!我曾经真的是爱死爱情公寓了,现在恨不得把那个时候的我埋起来。还是不忍心打一星,毕竟里面浸透了我的青春。加一星,就算祭奠年少无知的我吧(good,我可以释怀了,不需要再用两星安慰曾经很喜欢爱情公寓的我了,给一星!)
比第一季差了点。
嗷嗷嗷~曾老师!
抄袭是偷。偷是罪。
各种抄袭啊,但演员还算顺眼
桥段老掉牙,情节抄袭国外美剧,什么生活大爆炸,什么实习医生,什么时尚家庭都是抄的对象
天啊,对白做作,矫情,而且抄袭很多。不要他妈跟我说抄袭的这么搞笑也是成功。关键事不搞笑啊,随处都是的cheap jokes!我自认为水平不算很高,我也不是装逼,虽然我看的美剧的确比这些粉丝多,(说他好看的估计没看过美剧,不然咋看下去的)但是跟那些成群的爱情公寓粉,我真的从未觉得我品位这么高
看到唐悠悠的那张脸就想快进。
木有第一部好看了
很欢乐,期待第3季!
笑了一天哈哈
曾小贤好搞笑
这是俺看过的最好的国产电视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