芬奇

Finch,芬奇的旅程,生化,人生,BIOS

主演:汤姆·汉克斯,卡莱伯·兰德里·琼斯,希默斯,洛拉·玛汀内斯-康宁安,玛丽·瓦根曼,奥斯卡·阿维拉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2021

 剧照

芬奇 剧照 NO.1芬奇 剧照 NO.2芬奇 剧照 NO.3芬奇 剧照 NO.4芬奇 剧照 NO.5芬奇 剧照 NO.6芬奇 剧照 NO.13芬奇 剧照 NO.14芬奇 剧照 NO.15芬奇 剧照 NO.16芬奇 剧照 NO.17芬奇 剧照 NO.18芬奇 剧照 NO.19芬奇 剧照 NO.20

 长篇影评

 1 ) 柔情版“爱死机”《芬奇》解析!看到最后热泪盈眶!

YO,如果你看过《爱死机》,相信让你印象深刻的就是这个系列对未来充满天马行空的想象力,以及极为限制级尺度的画面呈现。

不过《爱死机》系列同样也少不了一些如《齐马蓝》和《巨人》,这样充满柔情诗意娓娓道来的小故事。

由汤姆·汉克斯而且有且只有他主演的科幻片《芬奇》,我看完后的第一感觉,就让我串联到《爱死机》一些影片调性。

《芬奇》的剧情其实就是一部短片就能聊完的故事,格局很小事件很弱转折很轻,聊的是一个人,一条狗,一台机器人的公路冒险体会人生的旅程故事。

先别急着喷,这是褒义,《芬奇》就是这么一部看似什么大哲理大事件都没说,但又感觉什么都聊到的高情商故事。

有别于近年来科幻动不动就要把事件做大,格局打开,拯救全世界和全人类命运的选题,《芬奇》反行其道,甚至世界末日如何发生也就一两句话带过,颇有一种皮克斯版《我是传奇》+《火星救援》+《荒岛余生》的感觉。

特别是机器人杰夫反复说出的sorry,不自觉让我联动到《荒岛余生》汤姆·汉克斯狂喊sorry。

《芬奇》从主角芬奇穿着类似于太空服出现在观众视野里,周围是破败并已沙漠化的城市,幸存下来的芬奇去超市寻找食物,怎料中途遇到突袭的沙尘风暴,但好在经验丰富的他在千钧一发之际回到自己大本营。

芬奇是某个科技公司的研究机器人的宅男员工,喜欢独处并喜欢独立完成自己的工作,在地球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太阳耀斑末日事件之后,地球臭氧层千疮百孔,紫外线肆无忌惮照射大地生灵涂炭寸草不生,地球逐渐沙漠化,芬奇虽然幸运躲过这场浩劫,但他的生存环境也被逼到极端。

不过芬奇靠着自己《荒岛余生》和《幸运终点站》的累计经验,继续在恶劣的环境下存活着(不是)。

在芬奇的大本营,唯一的活体陪伴是一条狗,芬奇尽量把这里打造成家的样子,这时他正在研制一台机器人,并把房间里的书籍扫描并置入进机器人的脑子里,想让机器人变得聪明些。

一切看起来都十分顺利,机器人已经能听懂人话并学会简单交流,但一场巨大的离子风暴正向他靠近,芬奇不得不带着他的狗还有小机器人,还有刚研制出来的机器人离开舒适区,前往他从未去过的旧金山。

于是一场充满温馨又略带刺激人机狗冒险旅程就此展开。

在这过程中他们白天要防着太阳紫外线,去沿途废弃城市觅食,还需要躲避其他幸存人类的攻击,与此同时,还在处于学习人类行为阶段的杰夫机器人,还给芬奇带来不少麻烦。

杰夫想要学着芬奇开车,在芬奇没同意下直接开走来个无师自通,结果差点把车给撞了,为此芬奇严肃道出造杰夫的真正目的。

原来芬奇绝症晚期时日不多,他当初造杰夫机器人的目的,虽然嘴里念叨着阿姆斯壮登陆月球时的金句,但他并非想要实现什么人工智能觉醒,或者人类伟大科学进程突破,而是为了给狗做个保姆机器人,以防止他离世后狗没人照顾,到后面我们也能看到杰夫胸部的构造,都是为了开狗罐头用的。

但往往也就是这样不经意的发明和建造,成就了杰夫具有思考能力,还有同理心,会做梦的机器人,但影片并不执着于惊呼人工智能觉醒有多惊艳,杰夫这样有思维意识的机器人,在芬奇眼里变成一种对未来科技成就幸运的邂逅而已。

之后芬奇的病情越来越严重昏迷不醒,杰夫机器人出于好奇和善意,想要帮助芬奇找寻食物,结果却落入其他人布下的陷阱,损失了一台陪了芬奇多年的小型装货机器车。

危险还没结束,布下陷阱的神秘人一路跟着芬奇,万幸中他们开进隧道躲过跟踪,但车子顶上的太阳能被撞碎,芬奇不再报以任何希望。

而这时杰夫却成了鼓励芬奇坚持走下去的机器人,在这趟旅途不知不觉中,杰夫已经不再像一个机器人,而是变成了能倾听,鼓励和安慰他人的值得信任的挚友。

关于信任,芬奇一直不愿原谅自己在末日初期对一对母女见死不救,而被枪杀那女孩的包里,就是现在芬奇抚养陪伴的狗,芬奇竭尽所能想要给狗幸福一生,甚至去创造一台保姆机器人来照顾狗,也是在给自己当初的举动赎罪。

之后芬奇病情越来越严重,但神奇的是他们发现一块臭氧层的覆盖区,或者说地球的臭氧层正在修复,路途中植物开始生长,还有蝴蝶在飞舞,蝴蝶意味着破茧重生,而讽刺的是芬奇时日不多,无法去看到地球万物的复苏恢复原状的那一刻。

他们在经过绝美大峡谷风景的时候,决定享受当下,芬奇穿上正装,在峡谷间进行野餐,芬奇向杰夫聊起人类的往事,聊起自己的故事和父亲,描绘着他幻想中那座浪漫的金门大桥,并教着杰夫如何抛球遛狗,把这一人和狗的情感传承维系下去。

最后遗憾的是芬奇最终没有如愿能前往旧金山,去看看他脑子里诗意般的金门大桥,杰夫带着狗,替代芬奇完成了剩下的旅程,人类的情感在机器人身上得到延续,而新的生命才刚刚开始...

《芬奇》这部电影,看似在温情脉脉简单的剧情下,但却埋藏着更多让人发散的细节探索。

就如芬奇开头哼唱的《美国派》,其实并非表面听着这么轻松欢快,这首歌是美国民谣摇滚唐·麦克林所创作,在流行乐文化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这首歌原版长达八分钟,到如今依然是美国人眼里经典中的经典,在不同时期都有着不同的解读和含义,比喻,暗讽,双关,代名词和典故比比皆是,这首歌分为6小节,有些人认为指的是摇滚的死去,也有指是美好过往逝去的怀念等等。

《芬奇》这部电影引用这首歌,显然强调了后者的含义。

世界末日,一条狗一个人的生存冒险,正常传统好莱坞大片剧情,要么是求生之余努力寻找幸存人类的大本营,要么就是来个塑造主角英雄,研发出了拯救地球臭氧层的高科技。

不过这些可以提升影片动作或者燃爆场面的戏份,在《芬奇》你都不会看到。

《芬奇》抛开这些看起来酷炫的事件,去让角色推进剧情,去让观众更为靠近芬奇,去读懂他的生命中最后的那段时光。

我不得不赞叹汤姆·汉克斯这老戏骨,他的从影之路的作品,让汤姆汉克斯已经成为美国国民爸爸的形象,这几年他的《邻里美好的一天》到《灰猎犬号》,都更为固定定性他饰演老好人的存在。

到了这部《芬奇》,汤姆汉克斯用他的细致入微的表演,又给我们展现出一位复杂主角最好和最坏的一面。

影片主题遵循的是信任,末日开始之后人类人性中最为不堪诸如不信任,胆小,懦弱,野蛮等等都被无限放大。

芬奇最初在超市觅食遇到的那对母女,女孩手里拿着枪见到陌生人就要举枪面对,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早已荡然无存,而当母女遇到他人威胁时,芬奇胆怯躲在暗处不敢面对,事不关己冷漠对待。

也正因为不再信任和绝望,芬奇就连自己制造出来的机器人,在开始的时候都变得无法信任,这样的荒诞在影片中的产生了好几层的奇妙反应。

芬奇和杰夫的关系,同样也让人联想到父亲和儿子之间的关系,但影片用了机器人快速学习和进化成长的概念设定,再加上芬奇本身就有绝症,更让这对父子关系产生了时间加速的神奇“化学反应”。

在杰夫被创造出来的那一刻,芬奇还像新手爸爸一样教杰夫如何走路说话。

但到了第二天,杰夫未经同意开车差点出事,结果被芬奇怒吼“我知道你是昨天才来到这世界,但你该长大了。

这句话其实就像极了平常没有耐心的父亲,看到捣蛋的孩子闯祸后,老子教训儿子的话术。

但略带幽默的是,芬奇说了“你昨天才来到这世界”,又侧面讽刺了自己的没耐心,然而深层让人心碎的含义,又是芬奇已经没有太多时间,去一步步教杰夫如何理解和学习这个世界。

等到了芬奇将要走到他人生的最后时光,芬奇又像是弥留之际的老人,向已经长大的儿子杰夫诉说着他自己的故事。

短短几天时间,芬奇和杰夫像是浓缩了平凡家庭中父亲和儿子相处的光阴,有开心幸福的,也有矛盾伤感的。

而在最后,芬奇不再像看待机器一样看待杰夫,而是把杰夫看成帮助他完成后事心愿的朋友。

当杰夫最后问芬奇还需要什么帮忙时,芬奇已不再有任何牵挂,两人握手时,杰夫像孩子一样偎依在父亲怀里,看到这里时,就连作为观众的我,都已经不再觉得杰夫只是一台机器,而是在末日中还能保留着人性中单纯,信任,善良,友好,真诚的人类,杰夫正是人类的希望,人类依然有希望。

当芬奇走上房车回头再看杰夫时,虽然没有台词,但脸上都写满了细腻和丰富的情绪,看到这虽然说不清楚感动点在哪,但就是很感动。

影片最后还好也没落入俗套,芬奇并没有最终完成愿望去到金门桥,然后站在金门桥吐血离世,而是芬奇在车上,咽下最后一口气。

人生固然充满很多遗憾,比如芬奇和父亲并没有见面与和解,以及芬奇最后也没能亲自看看金门桥,但人生也同样在路途中得到意外的惊喜和收获。

这或许正是我们大多数人的人生的样子,充满愧疚和遗憾,但也在人生经历中获得感悟。

《芬奇》这部电影也正因为充满着巧思和有趣的细节,在简单的故事中有着丰富的质感,并有别于以往科幻片的硬着陆,以软着陆的方式触碰着观众柔软的情感之弦。

如果你最近片荒,并有些许耐心去慢慢跟着芬奇去体会并没有太多波澜心跳,但充满有趣和一些思考的公路之旅,那么你会特别享受《芬奇》这部电影。

好的,那对电影《芬奇》的解析就分享到这里,希望喜欢这类电影的大伙伴们观影后与我分享你的感受,也希望在这期解析能带给你对这部电影更深的理解和思考。

 2 ) (社恐+自闭+拖延)综合症,以及电影中的暗喻。

以科幻外衣,暗喻社恐自闭对世界失去信心。

废土末日——内心对人际关系彻底失望。

(在工作和亲情上受到过打击)不能见光——所谓自闭的“见光死”出现的母女——错过的爱情与家庭。

尾随的车辆——影片并未明确尾随车辆是否恶意,社恐狗狗——内心向往的爱情与家庭。

金门大桥——内心向往的诗和远方机器人——重生主角借口工作、母亲、健康,而没能多出去看看世界。

被逼无奈才敢走出自己的舒适圈,等到发现外边美好为时已晚。

人是矛盾的。

矛盾吗?

我认为不。

勇敢走出去,不要怕打击,相信世界的美好。

 3 ) 何为成长?

我一直认为把公路片作为讲述个人成长的类型题材,是再合适不过了。

慢慢旅途之中,主人公一路上亲身经历的大大小小的事情,都能帮助他成长。

《芬奇》至少在这方面成功了。

影片把重点放在了信任,支持,家庭与传承上面,讲述一个末世家庭的故事,着实让人倍感温情,虽然这个家庭成员只有一个真正的人类。

它在机器人身上诠释了何为成长。

而在末日世界中你能想象到的弱肉强食、自私,背叛,暴力等元素,影片进行了淡化处理。

如果我们把机器人Jeff完全看作一个人类小孩的话,汤姆汉克斯演的芬奇就是Jeff的父亲。

如果把那只狗狗也当作一名家庭成员的话,它就是Jeff的哥哥。

但哥哥是一个先天残疾的孩子,没有语言能力,或许脑子也不够聪明。

Jeff被创造出来主要原因就是希望他能照顾好哥哥。

当然到了影片后半段,Jeff发生了角色转变,成了一个有独立思考能力,有梦想的好青年。

如果从这个角度看的话,我们能见证Jeff成长之路的几个重要时刻。

(有正面也负面的)而正是这些时刻定义着我们对成长的理解。

1. 婴儿期的蹒跚学步。

2. 学会发音说话。

3. 拥有自己的名字。

要注意的是,虽然Jeff这个名字是机器人自己取的,但却是经过家长的同意只后的。

从机器人获得人类名字之后,我们开始明白芬奇想让Jeff成为一名人类,成为继承他遗志的人,而不是成为宠物。

4. 青少年时期的叛逆。

这一段挺有趣的,Jeff很想学会开车。

最后自己私自发动车子,乃至于撞到车头。

芬奇赶到之后问Jeff发生了什么事情。

Jeff撒谎说,没什么事情。

这简直像极了一名美国十七八岁准备学开车拿驾照的叛逆少年。

他们为了躲避父母的责备,通常会撒些小谎。

再看看他准备发动车子之前,拿的一张准备播放的C D。

这已然是一副风中少年的样啊!

5. 学会与人好好共处。

(与狗共处)在相处过程中学会取得他人的信任。

6. 经历挫折与绝望。

7. 经历与亲人的生离死别,体会生命的意义。

这也是传统的西方哲学命题。

8. 踏上独立自主的道路,学会照顾孩子。

芬奇临死前,与Jeff心平气和地坐在椅子上聊起家常。

你可以理解为是一场父亲与儿子的对话。

也可以理解为两个友人之间的攀谈,相互谈论梦想。

在芬奇死后,Jeff继承了他的遗志给狗狗喂食照顾狗狗。

因为他想到了芬奇也会那么做的,所以狗狗从某种意义上又成了Jeff的小孩。

我们不禁要问Jeff和狗狗能在末世中存活下去吗?

影片没有给我们答案。

只是给了一个开放式的结局:Jeff与狗狗终于走在梦想中的旧金山大桥上。

我们既可以看作他们前方的路如履薄冰,也可以把这条路看作康庄大道前途光明。

人性的定义一下放大了:只要人性还在,不管他存在于血肉之躯还是钢铁之躯,世界依旧存有希望。

 4 ) 一部科幻背景下温情款款的父子公路片

其实,影片的故事本身简单至极,两位角色,如主如仆,如父如子,走的还是末日归途寻找人生意义的路子,经验丰富一点的观众甚至在影片开始不久就已经能预知最终的结局。

但,这并不妨碍你仍然会如痴如醉的欣赏它的叙事过程,依然会悄然被打动心扉。

荧幕上的一个好故事,应当如此,也必然如此。

挑几个特别有感触的地方写下来,跟大家一起讨论下。

1. 悬念的设置简单的故事要讲得好,显然不能靠信息密度,也无法用猎奇的方式来吸引眼球。

一个垂死的男人,带着一个机器人和一条狗,奔往代表着希望所在的目的地。

这么一个故事,几乎毫无悬念,有什么好说的?

我看短评里有朋友说,明明10分钟的短视频就能讲完的故事,硬要拖成一部电影。

这种评论虽然有抖机灵之嫌,但作为一种解构方式,也的确言之有理。

所以导演如何在故事本身没有什么悬念的情况下设置悬念?

一种选择,就是把故事背景的揭露本身作为情节发展的推动力来吸引观众,把线索散落在整个电影的各处,用镜头语言,展示给观众,让观众自己在脑子里把拼图拼起来。

比如,地球到底发生了什么?

台词中首次出现对此的正面解释,是影片进行到半个小时左右,在芬奇和杰夫的对话中出现的。

芬奇教杰夫认识周遭环境,也是向观众解释世界观但其实,观众却远在此之前就已经对此有了大致的了解,途径就是第一幕(即影片前10分钟)导演在通过镜头展示芬奇的避难所里摆放的书籍名称是,令观众心中自行产生的联想。

伽马射线暴,太阳怎么杀死我们……一个镜头扫过去,观众自然已经猜了个七七八八比如主角的动机是什么?

芬奇为什么要造杰夫?

这一人物的基本动机其实是由两层层层递进的因素来共同组成的。

首先,仍然在第一幕,芬奇通过为杰夫设定行为准则,告诉观众除了司空见惯的"机器人三定律"以外,这个机器人在电影中最重要的使命就是保护芬奇的狗。

众所周知的三定律一带而过,与剧情相关的第四条准则是重点但在这个显白的解释下,导演却留着一个“扣”没说,那就是,这条狗有什么特别的?

值得杰夫如此大动干戈?

其实影片第一幕中,芬奇和狗之间的互动并没有特别之处如果单纯解释为杰夫的爱狗之心,虽说也不是不可以,但如果影片的人物动机仅仅建立在这么一个泛泛的概念上进行展开的话,显然就有些煞风景。

所以敏感的观众此时一定会有所期待,那就是这只狗身上应该有其它更加强有力的要素在推动着主角的这种“护送”、“托孤”的行为。

但有意思的是,在此之后,导演有意搁置了这一点,镜头完全聚焦在了杰夫身上的人性成长,闭口不再提起这只狗的来历。

直到主角一行人千钧一发逃脱猎杀后,观众不期然间,导演才终于借着芬奇万念俱灰的讲述,将真相大白于观众面前。

作为一种符号,死去的母女留下的这只狗警醒着芬奇,如同耻辱柱一样,代表着主角对自己当初懦弱行为的忏悔,以及他对这个崩坏的世界仅存的希望。

小狗活着,对芬奇就意味着自己并没有完全被这个世界吞噬而导演选择让主角到了山穷水尽的时候,才完整地说出自己的动机,这种设计不仅为下一幕杰夫行为的递进打下了铺垫,提升了主题的感染力,同时,也回应了此前芬奇为什么会教育杰夫不可相信人类,这里面不仅有对他人的失望,更有对自己的悔恨。

因此,影片等于是在这里用一场戏,收束了多条线索,节奏极其巧妙。

2. 关于情节的推动影片其实有两条线索在同时进行推动着情节的发展,一条是杰夫与芬奇之间的关系,一条是杰夫与小狗之间的关系,而且很巧妙的是,这两条线索都是关于信任的。

前一条线索,可以认为是造物主与造物之间的天然矛盾。

人与机器,虽然前者创造了后者,但芬奇最开始却从心里压根不信任杰夫,认为它只是一个机器,一个被造出来用于当狗保姆的工具,并不想跟这个铁疙瘩交朋友。

而另一方面,杰夫却将芬奇看做“父亲”一般的存在,各种行为都是想要讨好芬奇,有一种天然的想得到芬奇的认可的动机。

这对矛盾在影片的前半部分一直扮演着推动情节发展的主要动力。

通常,一些有着类似桥段的影片中,经常可见的处理方式是让机器人到后半段完成一件极其重要的任务,形成一种关系上的突破,要么救主角于水火,要么获得某种“觉醒”,借此打破身份认知上的错位。

但是这部电影里很有意思,芬奇和杰夫之间的这一矛盾却并不是靠杰夫做对了什么来解决的,相反,整个影片中,杰夫大部分时间一直在做错事情:先是擅自开车开走把芬奇吓得不轻。

后来又愣头愣脑的直奔陷阱引来强盗,害得小机器人杜威扑街,汽车的太阳能板被毁等等。

细究起来,其实直到芬奇死之前的那个晚上,杰夫都没有做出特别不得了的事情,芬奇一直对杰夫的态度也都带着几许不满,那他们俩之间的这对矛盾最后是怎么解决的呢?

这其中有一个重要的线索,就是代表着“父子”关系的那张明信片。

“去看看金门大桥”,这对芬奇来说,是一个毕生未能了却的心愿,也是除了那些貌似客观冷静的分析以外,他决定前往旧金山逃难的更深层动力。

但一秘密他并不愿意与人分享,更不要提跟与一个机器人分享。

所以当杰夫询问他这张明信片是打哪儿来的时候,芬奇犹豫了一下撒了谎,观众这才意识到,芬奇想要前往旧金山以及金门大桥,背后有更多的隐情。

而最终芬奇讲述完自己的最后一个故事,向所有人揭露谜底之后,芬奇的目标变成了杰夫的目标。

而杰夫,这个之前芬奇眼中的“工具”,也就此变成了后者“精神”上的某种延续,所以这个时候,两个角色之间的矛盾悄无声息的就消失了——从主仆变成了父子,自然不再有信任的嫌隙。

临终前的托孤而前面提到的另一条线索,即杰夫和小狗古德耶尔之间的关系转换,则是通过网球这个意向来体现出来的。

在芬奇尚在世的时候,杰夫就如同一个孩子,虽然父母会告诉他行为准则,告诉他人生目标,但是只要一天有父母的荫蔽在,杰夫的行为就始终是被动的,随时在等待接受指令。

所以不管他跟小狗再怎么玩扔网球的游戏,小狗也始终会认为芬奇是自己的主人,而不会把网球交回到杰夫手上。

杰夫单纯地认为是小狗不给他球是因为不喜欢他而当芬奇死去,杰夫浑浑噩噩的过了一晚上之后,直到小狗主动把球放在杰夫脚下,他才意识到小狗已经把他当成了主人。

身份的转变,关系的突破这提醒了他,此时此刻无人再来告诉他下一步该怎么走,他需要自己做决定,自己来掌控接下来的人生(机生?

)方向了。

所以当他跟小狗终于成功的玩起了网球游戏时,他举起双手欢呼的意义,并不仅仅是取得了一只狗的信任,而更多的应当是领悟到了自己的新身份而产生的雀跃。

所以你看,这哪里是什么人和机器人的科幻故事,说白了其实就是一个老父亲,带着一个傻孩子与一只狗的公路电影啊。

 5 ) 近几年新电影中的佳作

听朋友推荐的时候还以为又会探讨什么定义智能之类的话题,但是看完全片发现其实重点并不在此,还是在讲人文。

机器人感觉就是个功能性的角色,最主要因为它很多重要设定都没讲,情节需要有它就有了,主角和它的互动也更多地在体现主角对往日的怀念、最后愿望的追逐、烦躁与自责等等情绪,次之才是机器人智能成长的过程(它学习开车的方式也很不机器而是像人)。

它声音从滑稽到少年音的变化也很像大力士小朋友慢慢长大哈哈哈哈哈(此处突然想起肌肉哪吒)。

全片最让我共情也是我觉得最明显的主题是珍惜当下,环境、亲情、人与人之间的信任等等。

最后主角死在路上机器人替他达到,感觉是一种传承,我还以为会是人类的挽歌的时候又说可能还会有别的幸存者,看来导演还是想传达曙光希望哈哈哈。

感觉全片确实一贯如此,从一开始的配乐就比较欢快,中途险恶但也有机器人贡献各种奇怪的笑点,整体有一种严酷冷峻的事实下乐观积极的态度,就像Jeff最后说的,“还有没有其他人不知道,但只要去看看”(大意如此),只要立刻去行动,一切都还来得及改变~总的来说很不错,意外看哭了还糊在我的睡眠面膜上[捂脸]。

 6 ) 历史在低级别重复

这个片子在豆瓣上感动哭了不少人,他们当中有看过《荒岛余生》、《机器人瓦力》、《我是传奇》的,也有没看过的;有认识汤姆汉克斯的,也有不认识的。

那些没看过、不认识的人,我敢说他们当中绝大多数是新一代观众,90后、00后那种,他们没有以前的观影基础,纯粹基于这部片子本身,被感动。

所以我觉得这部片子在共情这方面做得挺好的,尤其汉克斯凭一己之力撑起了两个小时的表演,确实厉害。

说起来汉克斯疫情期间也上了两部片子,《灰猎犬号》和《芬奇》,质量和口碑都很好,推荐大家一看。

但是对于我这种已经在这个世界上活了比较长时间的观众来说,废土、末日、机器人、老船长(司机),这些东西都太老套了,于是这个片子成为我打发时间的一个工具,毫无感触和思考。

我在这里写这点文字,只是表达一下感想:年轻人被这个片子感动,跟我这样的老古董当年被《荒岛余生》等片子感动,本质是一样的。

时代过去一轮,旧瓶装旧酒,起个新名字,照样能收获一波赞美。

历史没有进步,只是在不停的重复。

 7 ) 芬奇看完了,结合今年几个片,感觉欧美科幻片已经没有新思路了

这个片最大特点就是看了和没看一样,当然我是因为看见豆瓣高分满怀热情观影所以没有中途睡着。

但是即使中途睡着我也觉得不会影响看剧情(如果有的话)。

故事情节我感觉写个3-5段话就能写完,高考作文如果是写科幻电影剧本大纲的话我感觉用这个片上能拍上下集。

剧情比较弱的情况下基本上就看演员演技和导演对科幻的理解,是不是有人眼前一亮的东西 我并不是说汉克斯演技不好啊,相反他演技很好。

问题是电影只有他一个人,你如果坐着看一个人絮叨俩小时怎么也会烦。

外加一个比较弱智的机器人是不是更烦?

这是人类本性造成的,并不是汉克斯不好。

另外值得点评的是电影里的唯一的一只狗也不太灵性。

除了嚎,捡球,就是嚎。

那么就是最重头的,导演对末日科幻的理解,是不是逻辑自洽,是不是有创意,是不是能吸引观众 我想这块导演可能太大意了,或者太托大了,或者并没有专心设计。

总之里面实际上没有太科幻的内容。

2个小时的独角戏,关键点比如末日的原因等等都是寥寥几语带过,内容也没任何特殊的地方(反正就是告诉你地球毁了,还有一个都是人类自己作的)。

自主意识的机器人机器狗都是高度工业文明的产物(尤其这种几天不用充电还能卖苦力的机器人我觉得特别厉害)。

老哥还弄了个专门扫描纸质书的仪器来给机器人灌故事,请问导演你知道世界上有个叫电子书的东西麽?

最不太理解的是,老哥最开始的地方,气候恶劣,不适宜人类生存,所以老哥开启了末日模式可以理解。

但是最后幸存者(不能说剩下的人了)跑到了xxx大桥(不透露剧情不说名字了),都花开四季了,还四处无人,是不是有点讲不过去了?

合着大家都喜欢躲大楼里玩躲猫猫不愿意跑外头过正经日子?

所以你看,虽然他剧情很弱,但是还有硬伤。

这就有点不太能说的过去。

只能说明一点:欧美的导演们已经不知道再怎么拍科幻片了。

沙丘拍的再气势磅礴也就是人海战术砍大刀的水平。

当然能坚持看两个小时不睡觉已经很厉害了,为自己点个赞!

本想给两分的想想老哥拍的挺不容易给3分了。

这个片,拍的是真累!

想了想,再补充几点1、老哥造机器人的原因是为了老哥知道自己时日不多,想给狗子找个保姆结论:老哥如果把造机器人的精力稍微回收一下,往南找找,就会发现地球上已经存在了适宜生存的地方,狗子没人照顾也能活。

造机器人必要性其实没那么大2、老哥之前待的地方,看地图基本上全清空了。

然后老哥守个风电塔电力有了好说,可是老哥开的这个重型卡车可是油耗子。

那玩意没一个固定加油站可供不起。

时间看老哥这种情况也不短了,所以油从哪来?

然后老哥守在风电塔的原因除了有电还有要造机器人。

不过个人说,有这样相对恒定的电力供应,大概水也还可以,干嘛不种点东西呢?

嗯学理科就是这样不好,达不到导演想要的文学性

 8 ) 反正是个末日科幻童话,温情脉脉的重建正确三观

2021年12月31日看的片子,这是今年最后一部,但着实失望。

汤姆·汉克斯在大概2000年前后出演过一部《绿里奇迹》, 围绕人在临近死亡时的“精神上最后一里地”展开。

今年这部《芬奇》,讲了一个人在世界末日自救时的最后一段旅程。

两相比较相差太远。

在这个故事里,人类在自然环境中难以生存,同时人类之间的信任崩塌导致相互残杀。

男主对人类完全不信任,但靠着理工男的底子孤独自救,还收养了狗、改造了车、搞定了防护服、发明了万能百科机器人。

机器人有超强的知识背景和学习能力,学会了听指令、知道给自己找衣服穿、听他讲故事陪他聊天儿、还能发挥主观能动性……总之经过几次批评教育,在实践中给它重建了正确有力的三观;然后人与狗、人与机器人、狗与机器人之间产生了相互依存与信赖,男主去世后托孤成功还靠机器人给自己完成了火化立碑。

听起来是个好题材。

但是看完感觉太温情脉脉了,观点平淡而直白,空有一个科幻的外壳,内里装满了虚弱的情感表达。

孤独的末日环境没有逻辑严密或耳目一新或自成一派的科技设定,因此在逃离更加恶劣环境的这条线索上完全没有施展,观众只能看着男主一味的逃与消耗。

而情感方面,一个是人类之间基础信任崩塌,这条线在最开始给机器人的指令中就已经直给了,后面在男主的闪回记忆中又平铺直叙了一次,没有任何冲击感;另一个是男主良心救赎收养了狗,培养接班人托孤,这段儿太理想化了。

它当然是可贵的真诚的,但这么浅显的道理这么温柔的讲述,多了些一帆风顺和三厢情愿,少了些留给观众的想象与反思的空间。

至于机器人的软萌与幽默,我个人非常反感这样的处理方式,但我相信这是亮点,也是和观众沟通最成功的部分。

如果说优点,大概是汤姆汉克斯的表演和开始直至机器人出场这部分内容比较有吸引力。

故事的结尾不知道机器人和狗怎么生存下去。

没接着往下想也没法儿想,情感方面的基础信任解决了,但技术条件实在无从想象。

就当是朝着光明的未来继续愉快的生活在一起吧。

反正是个末日科幻童话,别太较真儿了。

 9 ) goodyear

《芬奇》中的狗狗Goodyear由Seamus希默斯扮演,希默斯是一条在北加州一处流浪者营地外发现的混种犬。

一个当地救援组织联系了训犬师,说希默斯可能有成为狗狗演员的潜力。

当时它大约一岁。

汉克斯说:“希默斯不仅仅是一只狗。

它看起来是另一种受过训练的人。

”Goodyear,好年,就是自信、乐观、希望、美好、快乐,多好的名字

 10 ) 后废土时代的人性探讨

我妈在看完这部电影以后问了一个问题:“导演究竟想说些什么?

”我和我爸几乎异口同声地说:人性呗。

人性这个非常庞大的概念是中外导演们最喜欢反躬和叩问的母题之一。

拍的人一多,如何从不同的切入角度做出新东西就成了一个大学问。

应该来说,导演在创新性上并没有非常超群的表现——废土世界中人性秩序崩坍的设定不如《疯狂的麦克斯》系列诡谲宏大,人性与人工智能关系的探讨并非首创,借助公路片外壳的表现载体也显然是取法自前人手笔。

不过,这样的局限性并不影响它成为一部质量过硬的电影。

在我看来,个中原因正在于这部作品对于“人性”的描摹相当细致入微,触及了多层面、多维度的探讨,这是许多同类型电影无法企及的。

从最宏观的角度来看,故事发生在人类文明几乎毁灭的“后末日”世界。

连同钢筋水泥森林一同灰飞烟灭的是人性中的道德伦理。

资源的极度匮乏让为数不多的幸存者倒退回了霍布斯笔下的“自然状态”,生存的需求仿佛一声尖锐的口哨,标志着“一切人对一切人的战争”卷土重来。

没有道德和法律的世界里,溃退的人性让位于弱肉强食的野兽丛林法则,人之为人的尊严和价值便遭到了挑战。

主人公芬奇正是目睹了太多兽性蔓延的互相残杀,才养成了一种根除信任的反馈机制。

从某种程度上说,这是一场比物质材料丧失更加可怖的悲剧。

往小了说,观众不难发现导演在电影里分别阐述了三对能够体现“人性”主题的对子:第一对是“人与动物”。

在主流西方的话语环境里,动物(尤其是宠物)并不是一种单纯的“他物”,而是一种可以反映人性之美的有灵之体——人们把符合自身道德标准的优秀品质投射到动物的身上,而这部分被“寄存”的珍贵人性被动物本身因智识有限而呈现出来的“纯洁”放大,在特定的条件下甚至可以成为一种“火种”式的意象。

在这部电影里,小狗就成为了芬奇的最后希望寄托。

在它可爱的眼神里,仿佛还倒映着整个人类文明对美好的全部记忆。

第二对是“人与机器”。

在电影里,芬奇制造了一个通晓人性且可以自己进化智能的机器人来在自己死后继续保护、陪伴、照顾爱犬。

我并不赞同这部电影在这个对子里展现出来的是“人性之美”。

相反,我视之为人性自利的根源性表现。

我说它“通晓人性”而不是“拥有人性”是因为芬奇在本质上只是把它当做一个有智能的工具,而非一个全面拥有自我价值的个体。

这样说来,杰夫和Siri、阿尔法狗、扫地机器人等现实可见的机器人或人工智能并没有本质区别,只不过在外部表现上更加智能了而已。

它们之所以被制造出来,是因为制造者需要它们作为一种方法来达到某个目的,可悲的是,它们本身并不能成为目的。

康德在《道德形而上学的奠基》里就指出,人的智性应当得到尊重,关键就在于人应被视为目的而非手段,只要这些机器人仍然被视为一种特殊的工具或手段,它们就只能是被人类意志所凌驾的服务仆役。

我们不妨做一个假设:当濒死的芬奇发觉自己的造物杰夫在自我进化的过程中愈发靠近一个完满的人格时,他是否想过自己创造的四条原则其实是一个捆缚性质的悖论?

第三对是“机器与动物”。

从两对的底层逻辑中,我们不难发现电影里的机器与动物其实都是人性的外化。

不能违逆人类指令的机器物件和承载人类主观情感的动物顺理成章地和谐共处,在本质上其实是一致的“人性”在不同表现形式间的共振。

芬奇是这个人性崩坏的大环境里为数不多的“拥有人性者”,但他的精神和肉体也在时刻遭受飞沙走石的侵蚀,他创造出杰夫来替自己照顾爱犬,实际上是一个移植和保存自身尚未磨灭之人性的过程。

最后,他的肉体彻底死去,而他所珍视的那一抹难能可贵的人性光辉被杰夫全盘继承,并因为杰夫的物理构造而再难受损。

他是一个有大爱的“好人”,也是一个会怯懦、会犯错、会自私的普通人,这是主人公相当动人的真实之处。

导演究竟想说些什么?

人性呗。

 短评

上帝诗一样地让他在临死前的最后一天,拥有了童年的鲜花和可以晒的太阳。

8分钟前
  • 牛三牛
  • 推荐

最后十分钟眼泪不止,他明明没有表情,但我看懂了他的所有情绪,这就是爱!真他娘的又浪漫又悲壮

10分钟前
  • Gilbert
  • 力荐

时间太长,太平淡

13分钟前
  • lord5180
  • 较差

很神奇,我在一个没有生命的机器身上,看清什么是生命,什么是活着。在人类的道德和规则崩塌之后,芬奇在一个机器人身上延续人性的率真和生机勃勃。世界毁灭了,人性却得以重生。

15分钟前
  • 影探
  • 推荐

就完全是一个美剧pilot的感觉,埋了很多可以展开的点,然后一看导演,果然,在那部《重生男人》之后,中间的执导履历都是美剧。

18分钟前
  • Kaito
  • 力荐

他还给杰夫装了专门开狗罐头的零部件,哭!

20分钟前
  • 雪后林中有鹿
  • 力荐

啥玩意儿啊太偷懒了吧编剧负全责

21分钟前
  • 大漁
  • 较差

平淡平缓,没有剧烈的戏剧冲突感,就连短暂出现的反派都没有露脸。很难说它是末日版的《荒岛余生》还是温情版《我是传奇》,披着科幻末世外衣的公路片,基本上看到中间就知道结局如何了。与其说是电影,更像是加长版的短片。温情脉脉,娓娓道来

24分钟前
  • 听海
  • 还行

虽然是个科幻设定,但内里折射出的是现代人的孤岛生存模式,包括死后宠物的处置这也是现实生活中会遭遇的问题,只不过电影里会有智能机器人去承接遗愿,听上去有些心酸又不至于全然无望,汉克斯演这种角色很是驾轻就熟,就是整个时长长了些,捡球和看金门大桥两段加分。

28分钟前
  • 超cute侠
  • 还行

这是啥破电影啊就8分多,要情节没情节,要表演没表演,要科幻没科幻,只有中国给这么高分数,疫情憋着了吧!

30分钟前
  • 陶子冬
  • 很差

资源名Finch。末日,荒凉,龙卷风,沙尘暴,缺水和食物,躲避其他人类。汤姆汉克斯真的老了呀。机器人三原则:第一条:机器人不得伤害人类,或看到人类受到伤害而袖手旁观。第二条:机器人必须服从人类的命令,除非这条命令与第一条相矛盾。第三条:机器人必须保护自己,除非这种保护与以上两条相矛盾。人工智能机器人以什么为动力?

35分钟前
  • O型血
  • 还行

一段陪伴的结束,另一段陪伴的开始。这只小狗,有最爱他的两个人,芬奇和杰夫。

38分钟前
  • 三三
  • 力荐

三个短篇小故事合集,一是常识,二是爱与信任,三是自我认知(太扯了)。重型矿卡帅呆

43分钟前
  • 半弦月
  • 较差

【人、狗、機】有些電影真的就是很適合夜深人靜的之後一個人默默躲著看。而有的演員就真的是很厲害,他完全可以用自己的演技讓你覺得這兩個小時的觀影過程是轉瞬即逝的。哪怕整部片子的真正人物主角只有他自己,他也可以用自己的實力做到。末日下明明不相信任何人了,卻把最後的一份信心給了Jeff這位機器人。這樣的結局,實在是太好哭了。

44分钟前
  • 書呆子
  • 力荐

很棒的科幻小品,拍得精致又温情,但设定确实不够严谨,尽管只有一个人,也得考虑资源问题吧,还有Jeff和车的能源从哪来,片里几乎没涉及,而且担心的“人”的危机,也只有简单一场戏带过,桥段难免落俗。狗狗死后,jeff就会失去意义,世界也不会变好

45分钟前
  • 理易封
  • 还行

剧情太predictable了,而且身为灾难片没有任何紧张感

49分钟前
  • 潘神的黑石碑
  • 较差

The dog outlived Finch and Finch long lived through Jeff, with hope and believe. 最后才懂第四定律中的“absent”是什么意思。泪目啊。

51分钟前
  • DONT_BOTHER
  • 力荐

一个男声机器人跟着一个男人,学习了男性视角,行吧,占世界一半的女性算啥呀,不过是剧中一个悲情故事的引子罢了。哦,片中男主害怕被其他人抢劫的心态,不过是男性自私残忍的本性造成的,可是在男主心中这确实“人类”的本性呢。我只能呵呵。

54分钟前
  • wild alice
  • 较差

很传统经典的技法,但写的真的好啊。还是挺喜欢的。编剧很好的使用了各种技巧,戏剧冲突之外知道如何让观众喜欢。

55分钟前
  • andarta
  • 还行

太孤独了,但这可能也是这几年来我最喜欢的公路电影了。最后的明信片上应该把Dewey也画上去的。

59分钟前
  • Sophie Z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