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集简直狗尾续貂,很崩溃一言以蔽之:昭和元禄落语心中,如果只到第二季的11集为止,会是非常细腻复杂的上乘作。
为什么这么说呢,在我很讨厌12集的情况下,前11集仍然值得5星…愤怒让我没有精力谈论这里类似霸王别姬架构但更丰盈的等边三角关系,或者菊一声的跌宕起伏,只是反过来想了想:为什么对我而言,不是所有骨科都能磕。
有一类关系是我认为没有办法用爱情和性的关系来吃的,或者说,不是所有的爱都会回归到爱情和性中,那样否决了世界上存在某一种无条件的爱本身这样光明的想象,而我无法接受这样想象的破灭……这是我看作者企图让菊成为他养女的孩子的父亲时候的愤怒的来源。
作品无意将菊塑造成一个道德观强盛的人,而我同样不对文艺作品抱有道德性的批判;但同时,菊的塑造让他成为一个别扭,但某种程度上十分直接的人:他所纠结的,他所热爱的,都成为他的心魔。
这样坦荡的人,若要他以“随便你(养女)”为理由同意和养女生育孩子,同时又和自己的弟子,养女的丈夫生活在同一屋檐下,对他的人设而言太过扭曲。
或者说,只要认真看了作品,就知道他不可能和自己照看如同己出的小夏生孩子,但为什么让我这么愤怒?
是因为一部漂亮动画可以用很多种方式收尾,她偏要选择了横插一段名人八卦的类型,为早已死去的菊添上一笔完全不适合他的。
若想离开对亲缘关系的迷恋,就需要一种对更高和更普世的爱的信念。
这是一条道路上的问题。
本篇看的我不知道该说什么好,可以说和第一部完全不是一个风格的作品,甚至我个人认为本篇不能称之为一部好的作品。
伦理问题实际算不上问题,问题是剧情缺失了小夏和八雲之间的描述与铺垫,到12集之前,他们的关系只能从少得可怜的暧昧分镜和莫名其妙的黑帮剧情中窥知一二,如果说此前的剧情还能用留白来解释,那12集的出现则是彻底毁掉了这种氛围。
本篇与其说是助六再临篇,不如叫做八雲求死篇,活着的八雲没有一刻是不痛苦的,至死都还在追逐着助六和美代吉的影子,他的一生都背负着因缘的锁链,直到去世,我才觉得他终于解脱了。
若是着重刻画这一点,我觉得也不失为一部好作品,奈何本作加入了大量与主线看似相关,实际浅尝辄止的角色,不管是万月、荣助、黑帮的二位,甚至是小夏,都缺少剧情的铺垫,像是为了故事结尾这点儿醋而包出来的饺子,形同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除了形同背景板以上角色,与太郎这个角色,比起他承接起落语的未来这一作用,更像是一个服务于剧情的工具人,他的性格必须是大大咧咧、没心没肺,却又对落语又无条件的热爱,只有设定如此,才能使剧情继续下去,又或者说与太郎这类的人是作者对落语这一艺术形式的美好愿景,实际上在第一季中,剧情清楚交代了落语两次由盛转衰的历史背景,唯独在第二季中没有提及,似乎落语在与太郎继承八雲名号之后,落语突然又走进了大众视野成为主流,但现实情况是在流媒体的影响下,落语早已没落,还需要靠着文化保护的力量和少数人的执念在继续传承着。
能看出来荣助这个角色是为了将创新引入落语,但剧情给我的感觉像是想在各方面都涉猎一点,却什么都没讲好,最终除了八雲师傅,其他人的形象过于扁平,相比于第一季的故事有种历史的厚重感,第二季更像是流水线的叙事,无法让我产生共鸣。
1 学习落语的过程和人生哲理俗话说得好,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落语如此,其他我们熟知的技艺同样如此。
如何修行,向师傅学,向同辈学,还有不耻下问,修行的开始往往都是模仿,菊比古就是这样,助六一开始就找到了适合自己路(知道自己适合说什么样的落语),而菊比古只是在助六后面苦苦的追赶,而助六一针见血的说出了菊比古更适合言情类的落语只是菊比古没有在意后面才恍然大悟,才慢慢的走上了正轨。
这才只是进了落语的大门而已,升为2代目以后,开始个人的修行,一次次的表演提升自己的技巧和对落语的认识,当熟练的掌握好各种简单的落语和开始尝试比较难的落语才是迈向真打这个阶段,助六不愧为天才,在真打的回报演出压轴演了会长的拿手戏《赖着不走》,而菊比古在师傅去世以后才找到了《死神》的真谛,这也成为了菊比古的拿手戏。
从这开始,2人才算是走上了从模仿到形成自己风格和对落语有自己想法的阶段。
这时的助六是为了观众演出能够和观众很好的互动,适合演比较搞笑一点的落语,而菊比古是为自己演出,将自己彻底的放空,适合演出神秘一点和言情一点的落语。
如果只做到上面这些,注定只是匠人,发展到后期,助六在离开东京后又一次在温泉酒店讲的《芝滨》已经能将自己的经历融入进去可以说是人与落语合二为一,后面菊比古的《死神》和《还魂香》同样如此,在从学习落语经历了十几年以后两人终于能做到这样志高的境界。
这样的过程与我们学习的过程类似,都可以自行领悟。
这一个过程却说出来一个重复了千万遍的道理: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成才的途径也是千万种的,难的是找到自己的喜爱和找到适合自己的路。
其实大多数我们都是菊比古,需要漫长的过程发现自我,助六那样的天才是凤毛麟角的。
2 落语这样的历史遗产几年前比较喜欢郭德纲的相声,也听过老郭呜呼哀哉相声要完,自己努力支撑,小剧场一个观众照样表演等等,其实看了落语心中以后,感触是一样的,没人学当然谈不上继承更谈不上发展,可是现如今的社会谁会让自己的孩子去学习相声将来靠这个为生呢,这是传统技艺慢慢消亡的原因-后继无人。
只能说现如今的社会太功利,我们的社会经历几次大的变动和一切向物质生活上奋斗的社会现实极大的损害了我们的精神生活,这最终将会和污染环境换经济利益一样,到头来发现自己捡了芝麻丢了西瓜,文化文明非物质遗产丢失了就再也没有了,物质生活可以慢慢来不是么,可惜我们的国家喜欢超速运行,喜欢追赶别人几百年走过的路我们要几十年走完,太可笑了。
如果我们没几千年的文化底蕴和历史遗产也就罢了,一路狂奔也情有可原,但把这些历史遗产都丢失了和丢失领土一样同样是历史罪人。
现如今不写字了,个性没了,谁还知道二王,颜真卿,柳公权,米芾等等,现如今表达难受是蓝瘦香菇,谁还记得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程蝶衣说日本人是懂戏的,可怕么?
老祖宗留下的东西,别人继承走了,我们破坏殆尽。
3 什么是好作品有很多专业动漫人士从声优,分镜,配乐上给一部作品打分,更有些人从是否基情四射打分,无所谓了,个人有个人的爱好。
可是我看动漫电影的好坏,就是是否这部作品能让不同年龄阶段的人在不同的阶段获得不同的感受。
年轻时看爱情友情,结婚后的中年人能看到夫妻感情,有了孩子能更看到亲情。
能做到这些说明这剧很真实,因为即使在年轻人身边也不总是爱情吧,父母呢,朋友呢?
助六对于师傅和菊比古对师傅完全是天壤之别,助六如果不死,小夏会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助六和菊比古多少人说这是腐剧,现在的社会哦,计划生育害死人,只有一个孩子没有兄弟姐妹就体会不到世间还有花萼相辉,你们大可说玄宗也是基友呗,因为人家兄弟可是大被同眠。
个人认为小夏是八代目的孩子哦,所以新之助是外孙。
好了就这么多吧。
一口气看完,第一季的压抑于此刻算是彻彻底底舒了一口气。
菊桑年老的种种都很心疼,不过真是一看到年代,变迁这种情节眼泪就不要命的掉呢,菊从始至终都是孤独的,不得已选择落语,寻找自己说落语的意义以及希望的死去 到老一直守着一条命。
落语心中,落语殉情。
关于文化的延续可以说是一个让我感到无限希望的前景。
菊在追寻落语意义的同时清楚了自己是为了助六而说,为了守住落语延续下去,助六死去,那份责任也就随之丢去。
为了抚养小夏一直到与太郎的出现,剧中一次又一次的孩子出现,也就是文化的新希望,流动下去的活力。
文化,想持续发展就得不断改变不断前进。
助六说,也有不改变的落语呢,菊的责任是说传统的落语,而他则说着迎合客人的落语。
凡事都不是一刀切,以前的我为了烦恼传统文化究竟该与时俱进还是坚守原貌而纠结现在仿佛豁然开朗。
小夏成为第一位女性落语家,作家先生满怀壮志写新落语,信之助继承菊比古名字继续当落语家,跨越三代,象征的大概就是落语的新生命力吧。
结尾与太郎的,落语这么好的东西,怎么可能会消失呢。
大概就是真的所谓文化自信。
真的觉得看完两季像是亲身经历了大半个世纪的时光呢,松田的存在仿佛一条安稳的时间线,贯穿菊和信的一生,小夏、与太郎,小夏的儿子。
(可爱的老头)。
绝对是心里最好的一部动画了。
第二季相比第一季更多的落语本身这个文化的因素。
关于刚刚看完的自己很多惊了的地方想说。
十一集那段死后的剧情可以说是又吃惊又安心,吃惊在于我一直认为八云会孤独的死去,并且一直认为他从始至终都是孤独的。
压抑又铁定的悲剧,他越年迈越出现事故心揪的也越紧,啪,终于死了吗。
和特殊感情的助六一起走向黄泉。
变年轻喝酒看到美代吉,仿佛梦一样的喜剧,甚至让我联想起《鬼灯的冷彻》里的欢乐氛围。
先前所有压抑烟消云散,八云发病被救活,自杀不成,寿终正寝,在黄泉讲了一段落语最后投胎。
大团圆结局。
对于自己来说真的是峰回路转。
还有一个不适应的地方大概就是名字,毕竟一直以来的观念都是一个人一个名字,而剧中落语家的名字是继承师父。
一个人一生很多个名字,一个名字传递很多人,但正因如此才更具故事性呢。
助六这个名字,从抚养信桑的老头到信,再到与太郎,一个名字拥有很多故事。
关于菊、信、美代吉三人的关系感觉很有意思,美代吉出现之前我一直认为就是菊信两人的搅基故事了,然而美代吉喜欢着菊,菊也喜欢美代,美代和助六在一起成为夫妻,生下孩子 。
而结尾处小夏和八云的关系确实是吃了一惊,剧中出现的几处八云和小夏相拥的镜头虚虚实实让人觉得宛如父女的温馨场景生出几分想法却立刻打住,八云和助六的血脉,八云和小夏的孩子,不得不说真的有意思,大家都是疯狂的人。
第一季菊的演艺的真的棒,疯狂截图,不止是好看的外表,各种细腻的眼神,表情和气质,重叠在一起形成我心中的菊比古的形象,一个活生生的角色深深印在脑海,赞叹以外无需多言,说实话在看过的动画里不多见。
沉默寡言的菊,对信发脾气的菊,对美代吉的冷漠和温柔,对师傅的尊重和乖巧,对落语的态度,对小夏的坏笑。
第一季第一集里那个凶巴巴的老头子,大概是因为,他乖巧的对象不在了,温柔的对象不在了,娇嗔的对象不在了,确实是孤独的很呐,但是又好像不孤独。
助六的角色感觉相对扁平一点,活泼的形象贯穿全场,也因此落语受人欢迎,乐观又坚持,他对于落语的态度似乎点醒了我对于生活的态度,继续下去,往前走,注入新的血液,向前走。
但也因不讲礼数被师傅一气之下除名。
我感到吃惊的是他在乡下对于落语的放弃,或许是那些年没有观众或许是妻子的责骂等等,在最后一场横滨之后说出害怕只是梦一场,仿佛印照故事所说,结束了一切,和美代吉一起死去。
其实助六确实是个很温柔的人呢。
第十集的時候,我看與太郎從大火中救出了八雲,本以為老師會能夠再活一段時間,平靜地死在家人身邊,死在給大家交代晚事情後,起碼,可以見到第二個孩子一眼。
结果打開第十一集就是助六來找八雲,兩個人變成小孩子,開開心心地去三途川。
作為小孩子逛街市,作為成年人泡澡,再遇見美代吉,解開心結,最後一家人一起,聽完二人的落語之後分開。
活著的時候一切都不完滿,感情生活事業都是,之前發生了太多令人唏噓的事情,帶著揪心和遺憾的心情看到這一集,突然就都釋懷了。
其實想想,在第九集和第十集,八雲就已經和與太郎、和小夏、和小朋友和大家所有人把話說明白了,已經沒有什麽“遺憾”可言了,雖然一路走過來滿地都是遺憾。
之前看評論說,第十一集很神,看完確實感覺如此。
回想起來,其實也很平淡,就是把大家珍重的事,珍重的人,再找回來看看;但我也知道,如今能做到這樣,就已經很幸福了。
第二季八雲開朗了許多,和與助六和美代吉分開有關,和遇見與太郎小夏有關;兩代人里,感覺其他人都是匆匆過客,只有八雲,一直在那裏。
但其實也不是,或者說所有人都是過客,或者說大家都不是。

到了最後,到了八雲這與落語糾纏了一生的最後,從生到死,最後還能相聚,再團圓,再圓滿,真的是太難得太可貴的事情了。
兩位生前的事,總覺得是大家一直在犯錯,一直沒走上正軌,如果可以不要犯錯 讓生活漸漸走上正軌就好了(給我希望的是八雲去鄉下找助六的時候),但是那是不可能的,大家都沒那麽好;但是看著助六抱著美代吉墜落,我又覺得,他真的是太好了。
之前覺得美代吉尖刻,與太郎油滑,現在再看,大家都好可愛。
就像落語一樣,有過非常風光非常絢麗的日子,但是屬於它的時代总会过去。
那些古老的、有著年代感的輝煌與燦爛,最終會被新鮮的力量替代,新人們會帶著老一輩留下的東西,繼續走下去,走出新的路。
我想,這應該是算和落語殉情了吧。
沒有完全正確的人,能來這個世界走一遭遇見你們,我就已經很滿足了。
最后的最后,大家都团聚了;在此岸,在彼岸。
最后一集真的太圆满,太感慨,太好哭了qwq小雪好像助六,新之助像八云。
与太郎还是太年轻 3算是交代了大姐头娃他爹 师匠老了 哎 4原来银魂里寿限无的梗是这样的 哈哈好长的名字 大姐头也是可怜 明明小时候就在讲落语了 反而现在给娃们讲个寿限无都紧张 与太真是好人 小信名字泪目 师父对于落语消亡的悲观放任有些不能理解 5还魂香 弹幕都在担心师父出事 果然 心中所爱还是她 6物哀 人哀 师匠加油 与太的赖着不走感觉并没有助六出色 主要还是因为焦虑心急吧 语速太快 前半段都听不进去 后半段才融入剧情 7真相 菊那时候真是很开心的说着落语啊 而现在 却孤单落寞的坐在医院长凳上 8这集一下子老了好多啊师匠 与太郎的芝滨 啊 想念山寺宏一老师的助六版芝滨呢 9小系和死神 师傅你是有多愧疚有多为感情所累 10关于新落语 与太郎想要的是女人说起来更适合的 真爱 大姐头和师父终于和解 听着曝尸荒野气氛正融洽 转眼怎么又来到了黄泉路 11但是是最爱的助六来接他 也终于见到了她 都已放下 曲艺场因为烧了也来了这边笑尿 助六讲了个新段子 八云讲寿限无 离开了那个世界 却好像也不是那么糟 拉钩之后 一定要再相见啊 12十七年后 信酱长成了八云的样子和性子 艺名有乐亭菊比古 而三代目助六承袭了八云的名号 轮回和感慨 字幕出来放的是各位的落语片段 嗯 这么好的东西是不会消失的!
ps.小夏对于信爹这段看的我有点迷糊 这 是要搞事情啊 拒绝这段!
第十集第十一集现实和落语虚拟世界的结合营造出来的氛围真的太能烘托人物的心情了,白发苍苍依然很帅的八云老师在曲艺场说着死神,此时的虚无语调以及心情氛围真是太合适不过了,曲艺场的残败,年老的倔强却无奈以及一直以来想带着落语一起死亡消逝的心情,美好的落语就由我带走吧,是死神将蜡烛扔到了观众席吗?
不是的,是八云老师的执念,既然都衰败了,那就付之一炬,一起都埋葬起来吧,带着我最爱的落语,与太郎懂,一直经营曲艺场的老板也懂。
我们不用去评价八云老师的做法是不是正确,面对同样的情景不同的人会做出不同的选择,不也正是人和人生有意思的地方吗?
我们只需体会八云老师的情感就可以,我们也不用叹息时代的变迁中传统艺术的何去何从,眼看着落语败落干着急,剧中也是有一些人在写新剧本致力于让落语跟得上时代,但是这并不是这部剧的重点,与太郎其间也是有纠结的,可是11集中终于让自己的想法明晰了,从未想要超越八云老师,最爱八云老师,一辈子都爱八云老师,跟在八云老师背后就可以了,与其说是同伴,还是同志更好一些,虽然说与太郎对很多事情都很粗线条,小夏那么明示都不知道自己有宝宝了,也是太可爱了,但是对于落语对于同样深爱落语的老师,心思还是很细腻的,所以会在曲艺场被烧之后整理曲艺场,而不是去医院陪着八云老师,八云老师醒来应该不会想要看到我的。
虽然不愿意面对,但是还是会一直揪心八云老师什么时候会去世,面对与太郎伸出来的手,虽然见到了艺术之神,本想带着落语一起死去的八云师父还是有眷恋,所以才会回应了与太郎,我不想死,救救我,一直以来,八云老师只有在助六那里才能撒撒娇嗔怪以及显示出脆弱的一面,终于这次也在与太郎那里不再那么假装坚强,八云老师没有以这样的方式死去真的太好了。
八云老师活着的最后一幕,是躺着晒太阳,有小夏在旁边撒着娇,有收音机里与太郎的现场落语,有信酱有模有样跟着与太郎的节奏开心的学说,还有花瓶里盛开的樱花和天上飘落的樱花花瓣,果然温情的这样死去比孤独的死去要好很多,八云老师那么别扭却温柔的一个人,是被宠爱着的呢。
不得不佩服作者对八云老师去世的展示,没有慌乱没有大哭大叫,而是铺起了一条美丽的黄泉路,那个没心没肺的傻乐的助六唱着落语提着灯笼,那个嗔怪助六不体谅自己老了的八云老师,果然是这样呢,他们的相处,后面的回归年幼模样,一起唱着落语往前走,回复青年模样,在澡堂里洗澡,重归白发模样,和助六一起在曲艺场表演落语,还有小夏和信酱在观众席一起说着寿限无的词,前世今生,历历在目,新老一辈,传承落语,何曾相似,怎么能不是圆满呢?
最后的最后,八云老师虽一人上路,但还有生前一直在身边的人给自己撑船,这样也就可以了可能有人说为什么八云老师在黄泉路上可以遇到小夏信酱,几乎见了所有最亲的人,为什么没有与太郎?
能见到与太郎固然好,可是这样的安排也很好,如果与太郎和师父见面,是要怎样呢?
大哭大嚷?
没心没肺?
还是如看着被烧的曲艺场的表情一样?
总不能像老友那样打个招呼吧?
好像怎么样都不合适都会有遗憾,那么索性在曲艺场被烧后,就再也没有与太郎和八云老师同画面的场景了,与太郎已经是可以独当一面的大人了,所有的一切都可以托付给他了,连自己的脆弱也已经不再隐瞒,八云老师和与太郎已经心灵相悉,无需再累赘体现,留给大家体会就好。
第一次的长评奉献给昭和,也实属心中有太多感想和不舍,愿每个人都能温柔待人也被这个世界温柔以待。
先看的这部,再补的第一部,这种乌龙事件在我身上经常会发生,我这几天一直在想,顺序倒错到底给我带来了什么样的差别感受,可能就是更喜欢第二部吧。
不过没办法,反正也不能重来了。
八云真的很美,怎么形容呢?
透过他的眼睛和声音,能看到用漫长岁月和灼灼爱恨灌溉,在方寸寄席之间生长的,苍白病态的,用累累刀痕刻满了“死”字来装饰的灵魂,他是完全的艺术品。
不自觉被他吸引,但是越近看越觉得厚重阴沉,因为他的记忆从不淡却,泪痕不会被风干,血迹都渗透在每一帧画面,声音也回响在每个角落里。
说到底他其实是个笨拙的人,没有洞悉人心的能力,内心充满了被抛弃的恐惧,做不到洒脱,给不了温柔,只能不断地努力,在别扭中找自己的定位,偷偷地爱,隐忍着痛。
满腔的炽热渴望都一一封存着,不见天日。
我特别理解他的求死之心,哀伤、苦痛、悔恨和孤独,不堪与人说,也无从逃离,这样的人生,这样的落语,真的不要也罢。
落语和自己都束缚于寄席之上,都是死神手中恍恍惚惚即将熄灭的蜡烛;都被时间拖拽着,都即将堕入深渊的残躯。
为什么不尽快了断了呢?
终究还是因为爱吧。
不知道是不是找到自己爱人的方式,承受着一切爱下去,就能成为自己憧憬的人,就能在忍耐着等待解脱的人生中,有机会微笑着跟这个世界告别。
死后的那一集哭得停不下来,就像受了一身的伤,终于得到安慰一样。
这个世界上最温柔的事果然就是告别。
这集真的太温柔了,可以抚慰所有屏幕前哭成狗的孩子们。
落语这部漫是一部相当好的动漫,我从这里面看到了落语艺术对不同人的影响和作用。
比如它是菊心里面最执着的念想导致菊对一些人一些事显得顽固,薄情。
比如它对与太郎的拯救。
再比如它影响了那位八卦老师一生的事业和追求。
每一个人的性格都很饱满,大家的命运交织在一起,又有暖心,又有虐心。
命运可以交织,可是,,交织的太过了些吧?
为什么要安排这么一个情节???
我虽然很不愿意相信信乃助是菊的孩子,但是!!
剧情里面种种迹象表明信乃助就是菊的孩子。
证据至少有如下几个,一,小夏貌似本来搬到外面住来着,后来说怀孕了就要搬回来。
当时我就在想这是什么理由?
为什么你怀孕了就要搬回来?
原来是因为……菊……二,菊和黑帮老大在庭院里的谈话,菊说您的恩情我怎么都还不完貌似是类似的话。
我看的时候也蛮不解,什么恩情?
后来看了第十二集我才联系起来,感谢地意思是老大在人前默认了小夏的孩子是他的。
三,小夏死都不说孩子父亲到底是谁。
对此一直缄口不谈。
要是孩子父亲是一个完全无关的人,那么她大可说反正是你不认识的人,但是她却态度坚决一口拒绝与太郎说绝对不告诉你。
言下之意,这个人你也认识,但我不告诉你。
四,信乃助长大以后眉眼以及落语风格都好像菊,尤其!
他的肤色……没有人注意到菊一直是各个角色里面皮肤最白的一个么。。
甚至可以说有些苍白,但是信乃助的肤色也超白,见下图各人肤色对比。
最右是信乃助。
五,如果信乃助不是菊的孩子,那为什么要安排八卦老师的推测这一剧情。
而且,就算是八卦老师那么推测了,小夏竟然一点都不在意。
试想一个女子被人说和自己养父有孩子,这是什么概念。
小夏反而承认了她年轻时对菊就是爱恋。
OMG我觉得编剧或者漫画原作就是这么安排的,信乃助就是菊的儿子。
可是为什么??
安排这种情节的意义是什么呢。
菊明明对自己的好友(或者基友)的死,以及自己喜欢过得女子百合惠(就是美代吉)那么愧疚,他为什么要让小夏怀他的孩子??
菊明明对小夏没有任何爱恋,要有也只有父母情感啊,为什么他要让小夏怀他的孩子啊啊啊。。
吐血。。。
要知道菊这一生最爱的是落语,然后是信,然后才是其他人啊啊啊……因为有这一集感觉还不如不要出第二季比较好。
既然安排了这么一茬,那作为观众,我也只能往合理的方向猜测。。
以我的猜测么。
小夏总是说要菊还债之类的话或者是要报复他之类的话。
那以该女子的疯狂,她有可能主动像菊要求以这种方式偿还她吧。
那么以菊那种对人对事都有些冷漠的态度,他有可能顺了小夏的意思。
原因如下
小夏说,那家伙每次都只会说随我便。
所以。。
菊大概是随了小夏的便吧。。。
扫墓的时候松田又强调了一遍她死活不肯说出那小子的名字。
菊的解释是
这样也有点能解释为什么小夏怀孕以后,他面对信的心情那么纠结。
这么一来,解释为“把你女儿教成了那样”或者“那么对你女儿那样”之类的。
菊在老友面前谈到小夏的时候很悲伤很后悔,这和在松田面前讨论小夏的态度完全不同。
所以以上就是我对为什么菊要容许小夏有自己的孩子的猜测。
综上所述小夏还是遗传了美代吉一部分疯狂的偏执的基因。。
尽管她不想和自己的母亲是一类人,但是从她俩做出来的事来看我觉得……她俩真不愧是母女……可惜信爱美代吉超过爱落语……虽然美代吉是个可怜的女性,但是我却不喜欢甚至讨厌她对菊的偏执和执着以至于毁了爱她的信,以及没给自己女儿该有的母爱。
菊和美代吉分手时劝她的话才是真的好话。
女人也要自立要能谋生,不要依附于别人,不然等那人抛弃了你,你就无法生存(大概是这么个意思)。
可是唉。
与太郎,他和师父一点都不一样。
他的师父菊比古,清冷、忧郁、风雅、多情,温和又犀利,纯然又满怀秘密。
他是一件幽玄的艺术品,一生所为都是为了和落语殉情。
而与太郎是个名副其实的“傻瓜”。
这个人傻到什么程度呢?
他是背锅侠,替黑道大哥落狱数年,出狱时穷困潦倒却只想着学落语;他是接盘侠,心上人不知和谁怀了孩子要养大,他要做孩子父亲;他是复刻品,破格被收徒,也仅仅是因为和师父心里的未亡人有点像。
这些事放在谁身上,即便不恶毒怨恨,也要彻底思考自我的意义。
但是,与太郎毕竟是个不会做形而上思考的傻瓜。
他不仅没有报复把自己当傻子耍弄的大哥,反而出狱后只字不提,像从未发生一样赤心恭敬;他不仅对孩子的生父豪无兴趣,还正义上头情急之下接了盘,逆反顶头人物把自己撞得头破血流;他不仅不为当作复制品愤怒,反而把前辈的演绎精髓学习了个酣畅淋漓。
他从未思考过这么做的意义。
但是,让作恶多端的大哥通过落语看到一丝人生乐趣的,是他。
让被爱恨折磨得无法喘息的小夏得到生而为人的共情的,是他。
让一心赴死的师父升起绵延文脉愿望的,也是他。
他从低贱的泥土里出来,难道这个世界不值得他怨恨吗?
为什么没有更好的出身?
为什么被羞辱的是自己?
为什么先付出理解的不是对方?
为什么如此热爱落语却找不到自己的风格?
可以唾骂的东西太多了。
他却傻瓜一样在淤泥般的世相里完成了布施持戒精进忍辱,所作所为简直就像一个悟了道的圣人。
与太郎唯一一次深入的思考,大概就是被师父逼问落语的风格了。
艺术怎么能没有自己的风格?
菊比古是风格的大师,他以独特精道的艺术追求在颓靡的战后拯救了落语。
助六的风格截然相反,市井的健康的,把乘风欲飞的菊比古拉回鲜活的人间。
那与太郎是什么呢?
他没有超乎常人的天赋,也没有狂放颓靡的作风,他只是比平常人多了份热爱执着。
他叩拜在地,顶着即将被师父踢出师门的压力,郑重地说:“无我,才是我的自我”。
肺腑之言。
铮铮落地,昭然若揭。
色受想行识,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无我不是没有我的存在,而是没有对一切苦空无常世事的执取。
世人会变,风格会变,所谓坚持的自我,也会变。
生而为人的苦,在于把无常错认永恒。
每个人都在苦海浮沉,没有一个人不值得尊敬。
落语本身就足够美好,那我要做的,就是还原落语本然的面目。
菊比谷是一束耀眼的光,划破黑暗长空。
与太郎承接了光亮,却成为了一盏灯。
他是一个坚实的、顽强的、空空如也的容器,不仅因为接纳了自己的微小、平凡而稳定旷达,还可以容纳为这光吸引的许许多多人,点亮他们的心灯。
我啊,这一生都会爱着师父的落语。
要是超越掉,就爱不起来了吧。
爱得起来的东西自然是越多越好哇!
丁酉04。 这画面也太美了。故事也太抓人了,人物也太饱满了,节奏把握的也太娴熟了。音乐也这么好听。什么时候你国玩情怀能玩到这个地步的一半,也算你们有出息。
去东京末广亭看落语!在12话的炸弹中缓不过神,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history maker吧??(不)OP继续爆炸,演出和CV水平继续爆炸,时代的哀愁与个人的情仇继续爆炸,9话以后集集嚎啕大哭。不提制作,两季的剧情亮点有三:落语大师一生的起落与爱恨;落语界随着时光的沉浮;落语表演自身与角色命运的应和
结局没有第一季那么落寞,所以就是殉情失败了吧。
难能可贵的好番
11集封神
看到日渐衰老的八云大师,心碎成渣渣。本剧贡献了近几年二次元最迷人的老年人形象,值得载入史册………
多么希望我从没有看过第12集……揭晓信之助的身世感觉被喂了shi……扣一星。
古朴的画风,三代师徒的落语传承,绘制出一幅落语艺术变迁的完整画卷。
看得有些难受了...第二季比起第一季,对于艺术家们对于落语这项传统技艺的追求刻画的更加执着,也更加现实。“抱着落语殉情”并不是诳语,当成为人生的写照时就会散发出一些无奈,直达人心底的那种....传承与改变的主题其实可以做的更好的,而对于上一代的故事,那种收尾算是圆满还是遗憾呢?
柔情百转,荡气回肠。以及,厉害了我的八云师匠,跟助六一家三口谈了恋爱呢。。。
不感兴趣
这是在搞笑吗,这么生硬的强行happy ending,死神的严肃性,艺术性和统一性完全被破坏了,绝对掉档次的低劣编剧,竟然能拿这个分,实在太让人失望了!
神作来的!
一生啊
没有最后一集可以五分,有了之后我只能三分,神经病日本人,绿帽癖也太严重了,恶心得像是被人吐了一口大痰,倒数第二话是两季以来的封神回,这么好的作品死在那个时候不行吗?非要满足你的下作欲望,所谓的现实感,太恶心人了
“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燃烧的的地狱之火,在我堕入你的迷梦之前,请容我再多看一眼这贪恋的人间;心怀与死神共舞的决绝之心,誓与共生共灭,每次倾力演绎皆是与往事的拥抱,寂灭人生迎来幽冥处团圆的光明澄净;较第一季更虐更催泪,三十年的时空在胶卷的温度里融化。
喜欢上一季同门师兄弟的故事
麻烦把信之助手机里八云师匠的播放列表贡献出来谢谢!!!
灵魂人物八云的一生颠沛,半世原罪,尽化作落语纷飞,直至死神终结了一切;冰与火,就此相生相续。以及,八云与小夏真的是禁忌关系吗?令人起鸡皮疙瘩啊,想起《春琴抄》里头,春琴与佐助蛮是看似不可能的一对,春琴冷傲残酷,时常打骂佐助,即便如此,主仆关系维系多年间,春琴也悄悄堕胎数次,这大抵便是昭和人情里的那扇阴翳。
最後一集這個私生子大揭密真是令人驚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