戈梅拉岛
La Gomera,吹哨奇案(台),吹哨解密(港),Les Siffleurs,The Whistlers
导演:柯内流·波蓝波宇
主演:弗拉德·伊凡诺夫,卡特里内尔·马龙,罗迪卡·拉泽尔,阿古斯丁·比利亚龙加,萨宾·塔布瑞亚,István Teglas,Cristóbal Pinto,Antonio Buíl,乔治·皮斯特拉努,David Agra
类型:电影地区:罗马尼亚,法国,德国,瑞典语言:罗马尼亚语,英语,西班牙语年份:2019
简介:警察克斯蒂带着任务前往戈梅拉岛,打入黑帮学习口哨暗语。然而当他回到警局之后,昔日的同伴却站在了他的对立面。到底是谁被策反?又是谁在泄密?在表象的忠诚与信任下,一切都不是那么简单。尔虞我诈中,竟然还蔓生开来一场浪漫又富有幽默感的爱之博弈,且看有情人能否终成眷属?罗马尼亚导演波蓝波宇玩转剪辑,五彩缤纷地为观众呈现一出..详细 >
不至于3星呀
有点凌乱……口哨语和一些其他的元素像硬拼凑的
莫名其妙……的电影
古典配乐+西部风格现代化remix;女主我非常🉑️
无处不在的监控下吹哨交流,可是故事太烂了,也没了风格影像,平庸。
研究一下波蓝波宇电影里的中国元素,包括处女作里的中国商贩和这部里的中国游客,隐隐地可以觉察到他的作品和中国之间的精神上的契合。就像结束时盛大的音乐,加上流光溢彩的“硕大坚挺、柱柱擎天”的建筑,第一秒就让我以为自己回到的故土的某个盛典上。
尽量简洁地讲明了一个黑警的故事,竟然还有一些细节安排得很好。关键问题在于很舞台剧,节奏感倒是不错,有一些风格化的东西,挺大杂烩的。有趣,七分。
一个电影制作人莫名被杀、在搭建的电影片场中捕杀真实的黑帮、女警察和卧底在电影院中观看西部片,导演好似在用这些情节故意调侃固有的类型电影,并且也切实地颠覆了类型片中的善恶界限。类型语言可能会变,但是传递爱情的哨音是永恒的。
戈梅拉岛,风情旖旎,错综迷离,难免会想起同为去年戛纳主竞赛的《南方车站的聚会》。让人疑窦丛生的摇摆双面派,我们中出了个叛徒。哨语这玩意太奇妙了!突如起来的中文十分出戏,一开场便高声奏响《The Passenger》旋即激起我兴奋期盼的神经!终于有机会听到Sabin Tambrea讲罗马尼亚语!灰黑高领禁欲系毛衣暖男,大银幕首度见到高大帅气的猫系男神傻宾,一本满足!(¯┍¯)片尾新加坡滨海湾电子光束树配搭圆舞曲大赏大呼享受!《蓝色多瑙河》、《花之圆舞曲》、《拉德茨基进行曲》、《法国康康舞》……再加上多番出现的奥芬巴赫《船歌》,波蓝波宇这回的音乐用得玩味十足!
平特莱的血流在波蓝波宇的身体里,浪漫死了!
词与物、及其所浸入的语言环境的建构,在过往的作品中都有清晰的创作意图,而《戈梅拉岛》却摆脱了一贯丰满符号化情境(警局、餐厅)的趣味,这对于文本导向型的作者而言弥足珍贵。但也有不变之处,即是对人际关系的关注度总是远大于人本身。
虽然还是无聊的警匪片,而且主角们感觉智商并不太符合身份,居然有一点点好看,最后以新加坡滨海湾花园一场完整的灯光秀作结,也是很有趣了 #EUFF2019
对我来说这种类型片看的是真累人,你说他反类型吧,抓眼球的还那三板斧,你说他类型吧,这样的部分就又很无聊很套路…挺分裂的。
有趣的黑色幽默爱情喜剧,故事其实满套路的,但导演刻意进行了剪辑,又打破了套路。总体中规中矩,结尾很浪漫。
一炮钟情?哈哈哈哈哈哈😂又是歌剧,又是交响乐的,让谍战片又上了一个档次。
本篇唯一没有遭到背叛的就是爱情 / 藏着浪漫内核的黑帮片?/ 女主身材是我看完全片的唯一支撑
没看太明白,整体画面、演员表情好。
风格实验,不走寻常路的类型片怪胎,
和上一部剧情长片《揾家宝》变化很大,虽然极简主义美学的血脉还是延续到了这部里,但故事架构这么类型化还是没想到的。非常多的惊喜,借迷影桥段形成互文,声效运用,noir味,罗马尼亚式冷笑话以及女主角的酮体,但槽点也不少(尤其在后半段),故事有些过于做作和粗糙,人物关系其实处理的也蛮潦草,本就复杂的多方角力在非线结构下更显散乱,看完了也无何余味。
令我惊讶的发现自己喜欢这个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