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部挺有意思的片子,虽然故事老了一点,但还好。
它无意评判究竟哪一种生活是更好的,如绅士一般的商务人士,还是如痞子一般的业余演员。
就好像莎士比亚和辛普森一家,究竟哪个更高尚,好吧,这个对我们来说并没有意义。
片子用很老套的情节再一次讲述了这样一个事实,那就是,无论我们的生活已经多么麻木、枯燥、千篇一律,它依然有我们无法割舍的东西。
包括烦人的孩子,乏味的工作,还有一个烂朋友。
这就是我们的生活,无论如何。
其实,我们的生活正是我们身上那些无法割舍的东西所造就的,比如性格、经历、学识。
是谁把我们的生活搞得一片糟?
是谁让我们的生活让别人嫉妒?
不是别人,正是我们自己,我们责无旁贷。
我们憎恨这一切,同时又无比适应着这一切,就是这么矛盾。
一旦我们离开了我们的生活,变成另外一个人,甚至成为我们所羡慕的人,然后呢?
恐怕不是享受,可能一开始是,但终究会开始怀念那个属于我们的,让我们无时无刻不想逃离的生活。
原因只有一个,这不是属于我们的。
这里没有我们所熟悉的一切,这里也没有我们所能掌控的,有的只是极度的不安。
而长此以往,成为了我们所羡慕的人的我们,又会回到原来的轨迹和样子。
根性所致,无可逃脱。
既然如此,还是活的真实一些吧,去掉那些迷六根之障,回归本我。
不要刻意去追求那些我们所艳羡的生活,或是艳羡,但不要刻意变成那样。
因为那不是真我,你不会喜欢的,你也不能适应的。
除非你真的已经成为另外一个人了。
当然电影中的情节并不会出现在现实生活中,感谢上帝。
来到电影外,让我们重新看待我们的生活,寻找那些我们无法割舍的,甚至是那些我们无比憎恨的。
孩子虽然讨厌,但他是我们的宝贝;老婆虽然审美疲劳,但她还是我的最爱;工作或许辉煌,但那不是我们生命中最重要的。
是的,活得真实一些,扪心自问……这才是我们的生活。
羡慕别人的心情人皆有之,脑海里取而代之的想法也大有人在,但在现实生活中,这种想法也只是想想罢了,真要天衣无缝地取代别人可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
不过,在无所不能的电影世界里,变身、互换身体却是小case,正如这部《两男变错身》,只是对着喷水池女神撒尿并异口同声地说出“我想过他那样的生活”就可以轻而易举地变身为对方。
虽然《宿醉》盛名之下其实难副,但毫无疑问还是有编剧乔恩•卢卡斯和斯考特•摩尔独到的想法与创意的(《宿醉2》完全是《宿醉》的翻版,已经失去了情节的新鲜感)。
而两人的这部新作《两男变错身》则拾人牙慧甚矣,虽说达到了好莱坞搞笑片中规中矩的水准,但却没有什么出彩之处,片中主人公Dave和Mitch变身后心理改变的设置也不可不谓牵强。
据俺看片的经验,这类变身电影并非罕见,主要有两种类型:一是单向变身,即主角变成某一时空的自己,如汤姆•汉克斯主演的《飞越未来》与刘德华主演的《星梦奇缘》就是主角瞬间长大,身体虽成人化,但内心依然是十几岁的儿童。
另一种是双向变身,即主角由于某种不可理解的因缘而灵魂进入别人身体内,就像这部《两男变错身》。
不过两者却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经过体验另一个自己或者别人的生活主角终有所感悟,恢复原状后内心却获得超越以前的改善。
分析双向变身的原因,无非以下几种:一是科技因素。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当然也包括电影生产。
科技不仅提高了电影制作和放映技术,而且还不断拓展电影的主题,如《变脸》里的面容互换技术,《超级机密》里的大脑移植技术等,将变身故事披上科技的外衣,从而达到技术支持的效果。
二是魔法要素。
见惯了孙大圣千变万化的三根毫毛与《变相怪杰》里无所不变的面具,再看造成互换身体的《小爸爸大儿子》里面魔力十足的骷髅头和《怪诞星期五》里面神秘的幸运饼干就理所当然了,魔法的世界里,一切皆有可能。
三是神魔妖怪。
只要寄情于神怪,编剧们就可以任意编造情节、天马行空,在变身电影里神怪自然也不会缺席。
比如《变男变女变变变》里的魔鬼、《两男变错身》里的喷水池女神。
四是意外事故。
在《哈利波特》、《纳尼亚传奇》、《加勒比海盗》等天马行空的故事的熏陶下,现在的观众接受能力其实很强,对于某些带有科幻因素的影片,并不像《探索》频道那样太过追究,所以对一些意外事故造成身体互换的情节也不置可否。
比如韩国《疯狂交换身》里的打雷,日本《转校生》里的失足落水、新加坡《我在政府部门的日子》里的车祸等都可以成为身体互换的因素。
除了以上四类,还有一些变身电影甚至省却了造成变身后果的因素,比如《女男变错身》里两位主角第二天起床就莫名其妙地发现两人互换了身体。
除了互换身体的原因千变万化,变身的类型也是丰富多彩的:有父子互换(《像儿子像爸爸》)、母女互换(《秘密》)、夫妻互换(《如果我是您》)、情人互换(《与冤家约会》)、男女互换(《变身辣妹》)、老幼互换(《天外倾情》)、仇敌互换(《变脸》)、甚至人兽互换(《开心鬼上错身》)……可谓无所不包。
双向变身的电影虽然各式各样,但万变不离其宗,情节构建有一定的趋同性。
以《两男变错身》为例,稍作分析。
一是要有要两个处于冲突状态下的主角。
Dave和Mitch虽然是朋友,但Dave瞧不起Mitch,认为他除了吃零食和手淫一无是处,故而结婚纪念日也没有通知Mitch。
二是两个主角都处于一种困境当中,不改变无以为继。
Dave和Mitch的生活都有不如意的地方,Dave为琐碎的家庭事务而扰;Mitch虽然一个人自由自在,但事业上毫无进展(身为演员沦为拍三级片)、感情上也没有突破(没有固定女友)、父子交流受阻。
三是通过某种缘由发生奇妙地身体互换。
喷水池女神的神奇力量所致,不赘述。
四是互换身体后,主角处于角色变更而无法适应的窘境。
Mitch搞砸了第一次合伙人会议,更令Dave的家庭面临解体。
Dave面对三级片场与Mitch的怀孕情人手足无措。
五是主角最终恢复了身份并学到了自己缺少的东西。
经过变身,Dave认识到家庭的重要性,学会了如何善待自己的家庭,学会享受生活;而Mitch学会了耐心和上进,并调理好与父亲以及Dave的关系。
所以说变身电影情节有趣、噱头特别,更适合娱乐精神,但因为各种类型的变身已基本涉及,再难有大幅度创新的余地,因此要拍出此类影片的佳作,更需编剧推陈出新,发挥更高的创新能力才行。
阴雨绵绵的周末,不想看无厘头的综艺节目,也不想看绵长的电视剧,就随便点开了这部看起来有点重口味又有点搞笑的片子。
两个生活学习工作背景迥异的男人居然是20多年的好友,无意中的牢骚后就被互换了身体,后来引发了一系列搞笑,心酸又让人有些回味的情节。
其实想想,我们每个人仿佛都在羡慕别人的生活:全职主妇羡慕OL, 朝九晚五的羡慕不上班的;富二代们羡慕白手起家的有财政自由,自己打拼的又羡慕家中一切都有不用自己操心的........如果真当这一切都换成了你向往的,就像影片中一样,说不定80%的结局不是你想要的。
自己一度是很多人羡慕的对象,上班像旅游,可以游走于N个国家,家庭不用操心,一切都有人打理....可我自己一点也不喜欢这样的生活,我羡慕那些没读过什么书脸上就写着“漂亮”两个字的美女,她们有天生的竞争力,即使脑子笨却招得N多人喜欢....但当我后来渐渐融入或者接触她们的生活,才知道,众星捧月的日子,也并不是那么快乐的,一切依靠男人有时也是窘迫的....是的,你羡慕他,她,他们...但他们的生活并不是适合你的。
体验,浅尝即可;否则,你就回不到自己的轨迹上了。
就像前段时间的2B电视剧XX青年,不喜欢现在桎梏的生活,就直接啥也不要重走个青春....人家不过是被迫变得,咱们倒好,直接就Deep Involved了..所以,只有知道自己真正适合什么以后,才知道it's your life; 就像Mitch在颁奖台下听到那些所有对DAVE的赞誉,明白,那并不是他的生活,并不是他想要的生活。
人生其实没有意义,人也只是生存的一种生物,你所羡慕的生活,其实只是渴望一种没有经历过的体验,边际效益让每个人对体验时间足够后都会厌倦,但是接受自己人生是自己一系列复杂抉择后的唯一进程,才是王道。
也不用鼓吹积极的生活态度,你的性格使然,造就了你自己在某一刻的改变,是否去尝试更多的生活体验,也不用想如果当初我怎么样会怎么样,没有如果,时间如果倒流,你不带记忆回去,你还是一样的你,所以活在当下就好
我觉得还是蛮有趣的一部片子,可以说是值得一看的。。
当男主委自己的孩子换尿布的时候,宝宝喷 屎 功 直接把屎喷至男主的脸上,后吼吼 笑得不行,很欢快的影片!
今天刚刚看过开心麻花的羞羞的铁拳,散场回家想到了前几天看的这部电影。
互换身体算是一个老梗,但就我所看过的采用这类题材当中,两男变错身采用了独特的叙述方法,是一种双方侧重的叙述,在我所看的其他影片中,叙事角度大部分是侧重于某一方的,或者是双方的合作。
而这部片子里,两位男主大部分时间是不在一起的,他们在各自体验对方的生活。
戴夫是我们通常所说的那种别人家孩子,努力学习,努力工作,渴望升职,拥有一个别人羡慕的美好家庭,但却也有不为人知的烦恼。
米奇是戴夫的好朋友,但两个人的性格甚至可以说是完全相反,他充满活力没责任心潇洒放浪,这个人物仿佛是从隔壁留级之王里直接拉过来的。
所以当戴夫成为米奇时,他想要去做所有他不曾做过甚至闻所未闻但在内心一直想做的事。
像他自己说的,小时候忙念书,大了忙工作,他可以说是什么东西都没有享受过。
所以当有一天他不用朝九晚五的去工作,他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在床上好好睡一个懒觉,在城里到处撒欢,和醉酒的女助理去纹身。
其实他所经历的,不是米奇的生活,而是戴夫自己未曾体验过的生活。
米奇也是一样,西装革履也不改一身的臭毛病,但慢慢他发现自己真的爱上了律师的工作,他开始熬夜学习,开始阅读那些对他来讲天书一样的法律文件。
他可能真的热衷于表演,但身为演员与身为律师,自然是完全 不同的体验。
在我看来,这片子更多的可以算是重生片的路子,什么女孩梦三十重返十七岁那种。
当给你不同的体验的时候,你的选择还会如同当初一样嘛,或者说那你还是你嘛。
编剧刻画了两个截然不同的人物,当他们说出自己想过对方生活的时候,可能是安慰,可能是酒后的胡言,但内心深处,一定是真心的羡慕对方的。
戴夫想摆脱朝九晚五,不受妻子和孩子的约束,米奇想有一个美好的家庭。
所以当他们互换以后,其实是对人物自身的一个修补,同时也带来了疑问。
充足的睡眠,很好,各色的美女,更好,但家中的娇妻和可爱的孩子才是对自己来说最好的。
米奇从羡慕别人家变成努力去修补自己的家,他也成长了。
你会羡慕别人的生活,当有一天你真的成了别人,曾经拥有甚至厌烦的变成了奢求,可能这时候你才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不过这片屎尿屁的桥段太多了。
最近十一大概看了10部电影,这部应该是引发最多思考的一部,因为最贴近生活。
互换身体是一个很老的梗了。
有男男互换,父子互换(《重返17岁》),男女互换(《羞羞的铁拳》,还有母女互换,父女互换等等,还有通过一些化妆达到扮演另外一个人的目的,包括最近的《李茶的姑妈》和《小姐好白》。
为什么这么久的梗还在用呢,是因为人和生活是一个很复杂的体系,人是非常复杂的,过往的生活和童年的经历塑造着一个人,交换身体或者扮演其他人意味着就要进入另外一个人的生活,遵从另外一种社会秩序(social rules,电影里面也提到了rules),对正常生活轨迹上出现的事情给出不同的反应(常常因为换了身体后,没有应付这些的知识技能备,给对方带来很多麻烦),正是这种反差能给人带来冲击,给观影者带来不一样的体验。
就像之前看宋承宪的电影《妻子小姐》得出的结论一样,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都应该好好学习,接受更多更好的教育。
这部电影,男主,某种意义上的成功人士,成绩优秀,工作出色,热爱家庭,生活负责,对子女有耐心,住着大房子,对付大额交易。
男主的朋友,放荡不羁,工作是出演三级片,私生活是和9个月孕期的女子约P,和父亲的关系也不是那么好。
差不多说是两个极端了,若不是童年的交集,这两个人若是在年纪再大点,是不会成为朋友的。
为什么学习好是一个比较重要的点,因为学习就是一件苦差事,若是能把这件事做好,其他事情往往也能做好,学习好的人往往具有一些共性:对事情的忍耐力更够,可以更晚地得到回报(或者说正向的反馈),更有责任心。
前20年的时间,我们差不多都花在了学习上面,在这过程中,我们就形成了我们的性格,三观。
当然,也有一些细节比较浮夸,比如说,牛仔裤,西装那些,,,,建议准备结婚的朋友也看一看这部电影,特别是男性,婚姻生活的操蛋,自由之身的可贵,这些都能在这里面看到。
老套的题材不止一次被搬上荧幕,没什么新鲜感。
本片看点仍是凸显美国人生活和工作的方式、态度、激情,以及他们对性理念和性行为开放的表达方式。
平实的叙述家庭、爱情及友情中穿插着无厘头夸大的搞笑场面,但影片隐喻活在当下的人们对生活和欲望的抱怨及不满,重新审视自己拥有的一切是本片的基调。
除去一些裸露的镜头,我想这部电影最大的意义就是想让我们知道,是你的生活就会是你的,但如果不属于你,怎么样都不属于你。
“命中应有还须有,命中无时莫强求”诠释了所有。
当Davi与Mitch在魔法池塘中撒尿之后,第二天就变成了彼此,彼此的身体但自身的灵魂。。
这谜一般的一周开始了,大家各有各的差错,Mitch对于Davi所要做的工作一无所知,不知道怎么带小孩,不知道怎么与自己也喜欢的友妻要怎么样。。。
同时Davi也一样,不知道平时Mitch所要拍的东西到底是什么,怎么做。。
大家都all in mess当Mitch的父亲找到Davi(也就是Mitch)想让他劝自己去他的婚礼说句话,由于父亲所说的觉得他是一个经常半途而废的人,他开始改变,开始照顾妻子的感受,开始学习怎么做好Davi,而Davi也一样,开始做自己可以做的事,去学各种自己想学又没时间的事,大家就在沉浸于对方生活的时候,找到解决的方法了。
这个时候,大家都想再久一点,想去做最后的尝试,那么如果是你呢,你会换回来吗,会一直让它继续,还是选择义无反顾地换回来?
但其实,我们一直活在别人的眼里,你羡慕我,我羡慕,殊不知,其实属于自己的生活才是最好的,生活嘛,不可能会一直风调雨顺,总会有一点小插曲,但是那只是有时,它迟早会好起来的。
生活中,总是羡慕这个妒忌那个。
总是想着或说着如果要是能怎样怎样该多好。
其实,如果真的换到谁谁的角色,就真的会一定如水得水开心快乐吗?
看看本片就知道了。
生活方式,没有最好的,只有最适合自己的。
各自都有属于自己的小幸福,也都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
感觉只是自己的,任何人不能真正体会,最多也只能接近而已。
影片从头至尾都很轻松,时而搞笑,还有双胞胎在厨房的惊险环节。
结尾当然是完美ending,从而得到启示,最好!
荤噱头是壳,输出价值观是内里。看似前卫,实际上保守。
嘛嘛,很基
两个男主角不养眼不说各种不合理的剧情拍这样的戏到底是为了什么
能在俗套点吗
2b搞笑片,越多越好,哥的品味现在是这些了 - -
衰仔又是你!!但整个就是没必要啊……
totally 老梗!
Jason Bateman应该是我的role model这一了,he's like the new Paul Rudd稍微瘦了一点儿后居然有点儿刘德华的意思。Leslie Mann相当了不起,还有一个那么长的独白,难为她了。@珍妮李3 周六本想看这个片子的。
就算有Ryan Reynolds卖肉 还是无法摆脱此片烂透骨的事实
太太太太太太一般了....
评分居然还这么好,真是太太太令人惊奇了!!基片。
唯一亮点就是a片部分,还让人笑的很恶心,以后不能让bryan选电影了,美国人就好这种屎屁尿的电影。
平实喜剧难出彩。
Nice~Funny~
我就喜欢换身,哈哈
我爱喜剧片
荤喜剧
男版#Freaky Friday#..前半截挺逗的..后半截坐上了俗套的列车...
还行
还行,不过一般变身啦穿越啦都是伴随下雨打雷闪电~一般好莱坞电影都会在打打闹闹笑笑中讲述些人生哲理,不会让人觉得突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