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纽约的预告片一早就看了,几款预告片,越来越精致,越来越带感。
于是去看了点映,感觉电影还可以。
那种九十年代的feel很吸引我。
电影《一一》里面有句台词说:电影让我们的生命延长了三倍。
上世纪九十年代,我出生在一个西北的农村,不管是上海还是纽约都离我的生活太远,太远。
这个电影无疑让我回到那个时代,那个淘金热的时代。
回来看看豆瓣上有没有什么好影评,结果一看吓我一跳。
说什么的都有。
就不截图了。
反正呢,老早的拐弯抹角骂演员,导演,监制的都有。
短评分数惨不忍睹,没星的,一颗星的大有人在。
那时候电影还只有名字。
豆瓣,在电影的评论方面已经算是权威了,可能大多数人,选择看不看电影都要先看一下短评或者评分。
我想问是不是在某些人的心里,这部电影已经和《何以笙箫默》一样烂了?!
偏见,无聊,任性,正是因为豆瓣有这样不负责任的观众,豆瓣的准确度越来越让人怀疑。
烂片也有人打五颗星来赞美,好片也有愤青打一颗星来泄恨。
不说了,心累,希望大家好好看电影再评分吧。
实在是很不解,才写这么一篇。
昨天看了电影《纽约纽约》的点映本是冲着阮经天的明星见面会去的结果却意外获得彩蛋就是苗侨伟饰演的米先生对阮经天饰演的路途产生的一段令人后知后觉的断背情愫再一撸电影监制关锦鹏果不其然先来听听阮经天关于现场观众最感兴趣的床戏和基情戏的解读吧其实这是讲述了一个发生在90年代的上海一个一心想去纽约的上海女人阮玉鹃(杜鹃饰)下定决心离开心爱的男人路途(阮经天饰)被爱慕路途的米先生骗去纽约后却最终眼看着路途来纽约找她惨死他乡的故事当然这里面还有两个不得不提的老戏骨苗侨伟和叶童先说说苗侨伟饰演的米先生就是最后死之前给路途表白“让我杀了她,我们重新开始吧”的那个男人我这么腐的人一开始竟然一直以为这是一部阮经天和杜鹃床戏的主旋律电影(不要怪我太肤浅阮经天半裸床戏本来就是最大卖点)直到米先生的死前告白全场爆笑沸腾之后这段单相思的断背情愫才后知后觉 浮现眼前一开始米先生对路途的欣赏夸赞甚至要带他去纽约还有那些现在看来无比暧昧的小动作都为最后的那句告白做了铺垫也是顺理成章听导演说其实米先生是想带路途去纽约之后金盆洗手和他重新开始生活的但是路途确实很爱阮玉娟所以这段单恋的断背情也只有悲剧收场了只是没想到路途为了救阿鹃还是死了再来说一下叶童她饰演的的叫金小姐是一个过气了的歌女但是依旧活跃在上海不夜城路途把阿鹃介绍给金小姐做助理不想遇到一个人渣阿鹃自卫声讨金小姐在所有人都以为金小姐会对阿鹃嗤之以鼻的时候金小姐却很仗义地保护了阿鹃还被自己带的人言语侮辱金小姐在包厢点了根烟说起了自己的故事说着说着就笑了笑着笑着就哭了不知道这段戏为什么令人怜惜曾经叱咤的女人终究会败在时光变迁这件事上怎能不令人唏嘘戏里每个人的故事都余味无穷比如路途的小弟阿坤喜欢上了一个为了出国上学出来偷护照卖的女人比如阿鹃那个婚姻失败不断给自己相亲希望自己嫁去纽约的母亲命运的玩笑轮番轰炸催人泪下唯有珍惜二字
没打最差是因为阮经天好歹是个金马影帝。
1.无内涵,无内容、故事有些点莫名其妙——华丽的场景、复古的上海场景、几个长相洋气的演员根本无法支撑起这个电影,没有内容,再好的演技也是零,再美的人也是零。
让我看了,整个懵逼,那么阅人无数的酒店领班咋看不出苗侨伟是个骗子,那么高冷的杜鹃最后到了美国本来有选择可以回来,结果还是留下来 卖了。
那么讨厌母亲行事作风的杜鹃最后也不过母亲的老路,找个男的来照顾自己。
虽然我们无法逃脱父母的罩门,但是你好歹给点惊喜撒。
太空洞的内容,演员也没有发挥好。
更加懵逼的是叶童一个唯利是图的老鸨,居然为了杜鹃得罪了有钱金主,还解散了自己的跟班,这个发展的莫名其妙,叶童喜欢杜鹃??
爱惜后备,爱才。
最后一点更狗血,苗侨伟死之前,仿佛跟阮经天告白一样,还在要阮经天选择他不要选择杜鹃,那小眼神儿,我直接怀疑他是弯的,卧槽,人家千里迢迢从上海到纽约就是为了照这个女的,都不管欠了一帮人因为签证的老实人、老熟人、老街坊的钱哦。
我晕死,阮经天你不是很有义气吗,见到杜娟美女,连被骗的钱都忘了啊。
虽然爱情让人头晕,但是这种毫无转折的剧情,让我这个观众很懵逼,难以接受。
杜鹃跟黑手党说:“”“NO”的时候我不知道是什么意思,后来才知道,黑手党要杀死阮经天,他是怎么知道阮经天是杜鹃的旧情人的,前面都是封锁消息的,黑手党宗明10分钟就知道了。
那会没有CCTV监控吧。
最倒霉的是阮经天,最后客死异乡,为了不值得的爱情,为了在上海高冷不愿意出卖自己,到了纽约却自愿出卖自己的女人,最后死翘翘啊!
原谅我肤浅,我不懂这样的爱情,我也不觉得这是真正的爱情,这就是被狐狸精迷瞪了吗!
或者是被下降头了吗!
2.看了太讨厌上海人——看到一群崇洋媚外的拜金主义狗腿子,搞得那个时代都这样一样,卧槽,我几个舅舅在那个时代读完大学可没想着要出国,就在国内吭哧吭哧努力工作!
你呼唤点正能量好吧,看着这个电影想打上海人,上海人崇洋媚外到了什么地步啊,是不是这样啊?
估计上海人看了也想挖个坑把自己埋了,或者直接追着导演和编剧打_——"老子上海人才不是这样呢!"。
2.杜鹃是扑克脸,长得真心好看,有气质,但是高冷不等于有演技啊;这片子这么失败难看他是除了编剧、导演之外的第三责任人。
姑娘长得好是你的天分,但是演技要靠你自己练习,没演技的社会危害是浪费大家的电影票钱。
3.最后杜鹃回来了,把软今天的骨灰也带回来了,莫名其妙。
但总结一句话就是——故事烂、没核心、散、讽刺了世界美好的爱情,。
.
对于这部电影,我可能是最最有感触的人了。
因为在上海长大的我,在90年代虽然是一个小孩,但对那个年代的故事却有很多与电影里相似的回忆。
比如电影开始不久路途上公交车使用的月票,就是那时的产物。
记得我小时候每次挤公交都非常羡慕那些有月票的人,因为他们不用买票,售票员来了只要神奇的喊一声月票就行了。
后来不记得从哪年开始月票被取消了,变成了无人售票,现在又变成了公交卡。
那时我父亲在四川路靠近外白渡桥的地方开了一家饭店,时常有外国人光顾。
那时饭店里有个非常帅气的小伙子,长得像小虎队里的小帅虎,就经常带客人去人民公园或外白渡桥照相赚外快。
有时候我去饭店找爸爸,他忙就让这个男孩带我出去玩,于是他就带我去新亚饭店吃早茶,喝果汁还有看电影,结果还是小学生的我芳心暗动,暗恋了他一阵子。
再后来他就离开了,从此不知去向。
在路途身上,我看到了这个男孩的影子,一样的聪明帅气,也一样的善于撩妹。
那个时候有很多外国人来上海,上海人也很热衷于换美金。
有一天爸爸跟我说他学会了一句外国话,叫掐里吗尼,他还很得意的重复着掐里吗尼,掐里吗尼。
我死活听不懂是啥意思,结果我爸说就是换钱的意思,哦,原来是change money!我恍然大悟后差点笑个半死。
那时我还有个远亲是住在淮海路那里的,我们家住杨浦(电影里有个角色住周家嘴路,就是我以前住的地方),淮海路是标准上只角,那个亲戚也很优秀,医科大学毕业,在舞会上认识了一个美籍华人,据说家里是开珠宝店的,然后就风风光光的嫁去了美国,成为全家人的骄傲。
电影里的那个阿娟就是以此为目标的那种女人。
可是后来生了个儿子,没过几年离婚了。
据说是男方不务正业而且还花心。
亲戚考取了美国的医科执照成为了一名医生,然后找了一个德国裔的美国人结婚,婚礼是回国办的,我也在婚礼上第一次看到了这位传说中的亲戚,非常漂亮,八面玲珑,可是她的美国老公比她大十几岁不说,还秃顶,挺着个啤酒肚,不过人还不错,因为一桌子人只有我能跟他说几句英语所以他就一直跟我聊天。
这些感想昨天看完首映后非常想告诉导演和演员们,无奈他们就是不叫我。
所以就写在豆瓣上了。
电影还有一个比较有特色的地方就是有非常多的上海话,不知道外地观众能不能接受,但我作为上海人听了非常亲切,而且里面还有不少上海的骂人话,我在想它是怎么过审的,一定是广电总局听不懂上海话,哈哈!
总之电影的前80分钟是很有上海90年代的味道的。
路途和阿娟的爱情看似矛盾纠结,但又在情理之中。
两个都是上海的底层人,路途从小被父母抛弃,母亲去了美国淘金而把路途留在上海,这让路途仇视美国,成为了片中唯一一个不向往美国的人;而阿娟则被母亲当成赚钱的筹码,阿娟这样的女孩子一定生活在弄堂里,生活拮据却心比天高,一心想要出人头地改变生活。
俩人虽然一见钟情,但是路途自己也知道他给不起阿娟想要的,阿娟也爱不起路途这样虽然有点小钱但身份还是低微无法让她翻天覆地的年轻人。
两个人在欲望和爱情之间的挣扎和犹豫造成了最后的悲剧。
最后的10分钟本来可以更有深度一些,比如风光出国的那个人到了国外却发现并没有比在国内混的好,但还是如同阿Q般的自我安慰......阿娟迫于无奈还是靠了男人,走了她妈让她走的路线......唯独米先生那段不好,导演有刻意卖腐的嫌疑,但是由于前面缺少铺垫而让观众感到突兀,从而降低了整部电影的水准。
但是冲着阮经天颜值和演技,杜鹃的女神范儿,三哥的腔调和叶童的风韵,以及对上海90年代的还原,整部电影还是非常有可看性的。
前天看《自控力》的时候读到一个相当可怖的真相:人的行为看似由自己掌控,实则是相当从众的。
当时只觉得作为灵长类动物骨子里的可悲,现在看来果然是不错的。
这部电影的豆瓣评分在我手机关机时是5.5,应该是得益于来自长评第一条的翻案文,当我再次开机时,发现评分变为5.8了。
这才几三两个小时,硬生生上涨了三个点。
难道同样是有情怀有审美能力的豆瓣网友,上午一批和下午一批会有明显不同么?
当我们按下两星,三星或四星的评分时,我们是坚定不移的我们的主观判断能力,还是会按照系统反映出的情况对自己心中的分数进行微调呢。
如果你打算为这部片按下四星,却发现平均评分只有五点几分时,你是不是要向内心反问是不是自己的审美能力比较低下,只能欣赏到下里巴人的娱乐,愉悦那些愉悦普罗大众的搞笑呢。
你是不是觉得三星其实也很可爱,四星反而有点太多呢。
同样,在面对一部你看不大懂得但评分一级高的电影时,为了藏拙,也会选择四星五星而不是真的评两星吧。
5.5还是5.8还是5.7,是不是烂片,这又有什么关系呢。
故事发生的驱使条件固然有些莫名其妙,它的情节固然有些交代不清,它的结尾固然有些牵强,这又如何呢。
就是喜欢这样性冷淡的调调,就是喜欢这些乱乱的拍不到重点部位的镜头,就是喜欢那些安安静静的电影配乐。
就是喜欢少女心满满,在空得只剩下自己的影院看两个脸蛋美好,身材美好的人相爱和做爱。
仅此而已,还有什么不够的呢。
对于电影中的不真实的夸大其词,我想用《潇洒走一回》来解释。
“如梦亦如幻,如露亦如电。
”大家本身不过是做梦罢了,梦本身又怎么会有真实的质感呢。
如果这个梦足够旖旎绮丽,那不也是相当了不起么。
爱情不会让我们疯,也不会让我们死。
然而我想我们应该相信并敬佩那些为爱情而疯,为爱情而死的人,“悲剧是将美好毁灭给人看的”,拜托还请人也看得仔细些。
看了几篇影评,再来写。
意外发现很多人和我一样,都是零星几人或者一人走进了这场电影的影厅。
其实,“纽约纽约”不是个地名,而是一种类似爱情的东西—「听说过,没见过」。
不知道这么说,是不是正确,它就是“梦想”。
参加工作后谈梦想有点荒诞,因为生活和人际关系变得不再纯粹。
我再也不会花一个下午在网络上寻找盗版资源;打听一家新开的饭馆口味如何;又或者用掉很久的时间追新剧。
以前梦中遥远的地方即使有能力,也不一定会去追寻。
电影中所有到了“纽约”的人,托马斯,阿鹃,她们站在梦想的中央,却身不由己。
能够回想起来的只是追梦途中最平淡无奇的小事。
阿鹃在纽约的妆容冷艳高贵,但只有路途拉着她奔跑的时候,才感受到她的生气。
鹃她是个清凉的女子。
路途(他的西装不合身,是不是导演借的,对待男一号能不能上点心,都快把阮经天装进去了),他是很多人通往纽约的路途。
尽管一再不情愿,他还是把自己带到了纽约。
纽约不是他的梦想,但阿鹃是。
阿鹃在纽约。
由此可见,路途和阿鹃是一类人,是为了梦想不顾一切的人。
路途常说,不管在哪里,只要肯努力,都能生活的好。
他是对的,环境固然十分的重要,可更加重要的是你本身是一个怎样的人。
所有的事都是一回事。
当路途兢兢业业爱着自己岗位的时候自在又帅气。
因为自身无能而责怪环境,没能让自己有所作为的人大有人在。
可惜你爸不是郭德纲,要不你就是德云一哥了。
影片中有各种人物,但是角色塑造中,人物个性,性格特点都不突出。
但是黄龄每次嗲声嗲气的一出现,我就忍不住乐开了花。
电影想表达的太多,但都触碰了一下,没有深挖,杂而不专。
不过,给到我这个观影者思考的点也非常多。
近两个小时,仿佛回了一趟老上海,电影画面考究精美,上海女人柔软娇媚,我很喜欢。
是个文艺片,值得进电影院。
还有,电影快结尾处米先生对路途说“不如我们重新开始”,我真的不是很懂。
这个米先生,也太复杂了。
——我好像在哪里见过你。
路途,零缺点boy,好似一缕春风吹过,那么和煦温暖,令人心旷神怡。
他遇到了命定的她,他们相爱,相守,在上海滩的纸醉金迷里挥洒青春。
故事讲到这里,仿佛一切都很完美。
然而该来的还是会来,半点不由人。
看似浪漫实则脆弱的爱情小蓓蕾,在时代的洪流和人性的本能面前都显得那么苍白可笑。
——对方要的却偏偏是自己最缺的,爱情的讨人厌就在这里。
路途当然不是阳光男孩,他心里的伤痕不可治愈,父母的结局让他不安惶恐。
所有的开朗大度都是他的刺猬壳,掩盖他那比任何人都更渴望爱,更敏感脆弱的心。
如果她是个有情饮水饱的女孩,那么一切都会不一样。
然而她绝不止清冷而已,骄傲又自卑,在一起的每一天,都碾压着她的自尊和坚持。
他可以爱她宠她为她妥协,唯独给不了她平等和自信。
她可以放下高冷为他洗手作羹汤,却绝不可能为爱情放弃自己的追求。
——遇到你我的心就像遇到了一场地震。
如果心不能还我,那么,命你拿走。
不同于上海滩的明艳,影片里的纽约永远处于一种晦涩难明的状态。
幽暗的灯光涌动的人群,声称绝不原谅的路途还是去看了母亲,那一幕,眼中无尽的渴望和落寞。
相同的洋基队帽子,母亲满眼宠溺爱抚的终究不是自己。
他转身离开,如此,生命的一半已然消失。
重遇阿鹃,他忘情的吻她,带她离开。
两人奔跑时的画面背景是影片少见的饱和色,甚至脸上的表情也是逃命时不该有的祥和甚至希冀,仿佛正在奔向新生活,行将就木的半条命也重新燃起了光辉。
然而路途估计错误,不是每个人都像他,冷酷理性的人才能胜者为王。
铁栅栏关上的那一刻,注定了这是一场逃不过的生离死别。
躺在异乡的土地上,路途的心里应该是平静的吧。
终于可以不为世情所累,不用为兄弟操心,不用再这么周到体贴。
亲情和爱情,终于都失去了。
——我需要很多很多的爱,没有爱我会活不下去。
在微雨黄昏的旧上海,朦胧中我看到了那个坐在巷口不断张望又默默哭泣的男孩儿。
他叫路途,一个胆怯而勇敢的平凡人。
——抽烟的阮经天,是世上最帅的男子。
我是想只谈作品不谈演员,但这部关于路途的电影,有太多阮经天的影子。
从一开始的浪子人设,到某一刻对某一个人他认真了,到留在原地,再到轰燃的爆发。
都有太多的相似。
“路途这个角色,我演了这么些年的戏,虽然时间不长,却是我最难抽离的一个。
”“如果我是路途啊?
5分钟电影就结束了。
‘带我去纽约?
’‘带啊’‘娶我?
’‘娶啊’。
”“这一点我跟导演讨论了好久。
”“一个很爱很爱很爱的人。
”说这些话的时候,他有过长久的沉默。
2015。
路途的故事2月份杀青,演员自己的故事3月份开始,现在看,生活和电影竟能如此相似。
这一年是怎样天翻地覆,我都不知道,因为我那时并不认识他。
我认识他,跟好多人一样,是因为年末一档综艺节目。
他和央视,拉着手一脸反差萌的告诉你,什么叫你以为的只是你以为的。
打脸吗。
对于自己不了解的事情,跟风附和,然后明天就打脸。
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可为什么我们还是记不住?
于是我查了他所有的新闻。
还看了他所有的作品。
我想知道这个眼神干净、一脸真诚的boy到底是怎样的人。
他是一个演员。
很认真的演员。
从角色来说,每一个角色,不管最后结果怎么样,他大概都留了自己的一片灵魂在里面。
而路途,却应该是留了自己的一点灵魂在他身上。
路途。
路途对于自己的下场应该能想到的吧,毕竟迎来送往过很多的人。
但他依然去到自己最不愿意去的城市,面对一个已经跟了别人的女人,甘愿为她冒生命危险。
这个转变突兀吗?
对于有些人来说是,对于有些人,只需要一瞬间。
路途的设定里,整部电影他的情绪都是隐藏,把自己保护在一个可以掌控的环境中,面对客人都是微笑,面对下属则是平衡和周全。
不断的一夜情,释放的也只是欲望,隐藏的永远是感情。
所以从路途的眼神里,在各种场合你看到路途的时候,你很少看到感情。
能看到玩世不恭,但没有太多别的。
这是导演对于角色的理解,因为路途不能让你看到。
然而,她出现了,然后,“我吃醋了。
”这句话时路途的眼神,是前半场路途唯一暴露感情的时刻。
从这一刻起,路途后来的命运就注定了。
这个眼神干净纯粹到可以流淌。
这个眼神也似曾相识。
在关锦鹏另外一部片子里,在一个类似阮经天的演员身上,他也曾少年得志然后长处谷底。
说到这里就不能不提到米先生。
对于米先生和路途,导演处理的真的太隐晦。
三刷的时候,才看到一些端倪(小天的身体是上天的恩赐,没办法不多刷):比如开头米先生对唐尼说,(阿鹃) not my cup of tea.比如递给阿坤小费时,米先生握住的手迟迟不肯松开。
比如路途走过时,米先生追随的目光。
比如阿鹃找米先生要求出国,三哥那个复杂的羡慕嫉妒恨的眼神...既然是文艺片,就要沉下心来看,才能看明白。
认定了阿鹃以后,从来没有认定过谁的路途,开始嘴硬。
"我不是一个会吃醋的人。
"毕竟浪子的形象也是需要维持的。
然而嘴上这样说着,他却愿意接受分开,愿意给她她想要的东西,甚至愿意搭上自己的命。
从一个浪子,变成了现在这样子。
这是像谁呢。
爱一个人,从来都是先认定的那个人输。
但有人就输的起,因为他带种。
最后,路途离开了。
没有哭天抢地,而是悄无声息。
最后的最后,是他意气风发的带着自己的兄弟们。
那是路途最帅的时刻。
而我忘不了的,还是路途和自己的女人,和兄弟,一起在敞篷车里快意人生的日子。
"一个很爱很爱很爱的人。
"世界上有很多美好的事物,它不一定是属于你的。
那年的那天,夜色很好,我对小伙伴如是说道。
这个小伙伴后来也去了纽约。
他当时憋了一会,笑着说,你可真是Noble。
其实很多时候,我也不想的。
最近看了阮经天和杜鹃的《纽约,纽约》。
从电影的角度讲,真是一部烂片。
但生活里,有没有那样矫情,觉得每一口呼吸都要用尽全力的人?
我觉得,别的城市这样的人不多,但在上海,大约不少。
阮经天的兢兢业业只做好分内事,杜鹃的高冷自负一心想出头,其实同样典型,上海这座城市,逼得每个人都必须去做极致的自己。
我和Cyco在上海擦肩而过。
她从苏州来,为了看120帧的比利林恩,穿着高跟鞋在上海的老街巷里走到脚疼。
中午十二点,我还躺在凯悦的床上跟她视频聊天。
她说,记不记得我们前次住过的马勒别墅?
我本来以为上海的老别墅酒店都差不多,这次定了一家,差点连床都放不下。
我:这才是真实,老上海的不少居民,就是在这样狭小的空间里生活着。
说起她想要在上海的老街巷住一段时间,去看了租房信息,站在一群国际友人中间,差点没被租金吓晕过去。
去普普通通又隐含风情的小巷子里的餐厅吃饭,不想每一家都爆满,原来那里是最热门的美食目的地。
Cyco很气愤,我理解她,也只能安慰到:在别的城市,你的审美是独特的,超前的,在上海,人人却拥有欣赏美的能力,这不是一件好事么?
是没错,但就是这样才令人气愤啊,因为有一瞬间你会觉得自己毫不特别。
一年前,我还在北京,计划着搬回南方,上海的朋友们都提议我过去,但最终没有成行。
不是上海不好,而是太好,只不过在别处,你尚有可能独自去寻找些别人未及察觉的“遗失的美好”,在这里,但凡美好的事物,都有大批跟你一样的人趋之若鹜,永远没有“捡漏”的可能性。
想要获得好生活,是要去拼搏,去抢的!
并且成王败寇,没有独善其身的可能性。
刚到北京时,和朋友一起住在劲松桥的合租房,有点破旧的老房子,11点以后洗热水澡,会被别的住客把墙壁敲得震天响。
但感觉生活也没有太差,白天出入酒会预览会,衣香鬓影,晚上窝在破破的小沙发上吹暖气,玻璃冰冷得把脸凑近一点仿佛就会被冻住。
那时候,其实是浪漫的,说不上苦中作乐,但至少幻想过灵魂的清冷自由与浪漫,同样的场景搬到上海,好像有点不愿意去忍受了。
怎么办?
当然是努力工作努力挣钱啊!
但人生不应该只有工作是不是?
上海太大,无论渺小抑或伟大,好似都没有尽头。
上海有时太冷,所以人们热爱物质,因为物质的确可以带给你俗世的幸福感。
于我,我热爱上海,但与其生活于此,我宁愿它是一个永恒的缩影,一个迷幻绚烂的梦境,一个着魔的都市。
我会时常路过这座城市,看看你们的生活,那些起承转合。
对于扎根在这里的人,你们是生活的勇者,希望你们都幸福。
个人公众号:chrisbychristang
“每一个背井离乡的人的心里,都有一个很爱又爱不起的人。
”“去淘金的人,身上是不会带黄金的。
”——《纽约纽约》《纽约纽约》这个电影讲的呢,是一个上世纪90年代的高富帅大哥路途,和一个穿着burberry大衣的高冷小妹儿阿鹃一见钟情睡了又睡后来又没在一起的故事,非常滴虐心。
然后另一个老版的高富帅大哥又偏偏看上了这个一心要和burberry小妹儿的年轻的高富帅老大,多年深柜一朝被燃,那基情真是浓烈的不要不要的。
又送表又送车,又要带他去美国,简直撩汉技能Max,无奈这个路途啊,就一心要追这个不怎么叼他的高冷小妹儿。
真的是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啊。
具体呢,我就不剧透了(明明已经剧透了很多!
)。
下面,我来给大家叨咕叨咕,关于《纽约纽约》你一定不知道的几件事儿。
1:阮经天太帅了!
(这还用你说!
)穿上酒店制服的阮经天和一众bellboy小弟一起亮相的镜头真是又帅又养眼。
其实在90年代,bellboy就是高富帅的代名词,就是吸引老妹儿的重要法宝,要知道,bellboy的小费可是美金喂!
那时候大家都想出去看看纽约到底长啥样儿,有一个bellboy做男朋友,分分钟走出去!
2:电影里的bellboy呢,都是一群颜正腿长的小鲜肉,为了不浪费美好的肉体,给广大女性观众送去福利,我们曾经,拍过一场,阮经天和bellboy洗澡的戏份。
拍这场戏的时候,剧组里的所有女生,注意是所有女生!
都挤到监视器前面,一睹美好肉体,那画面太美~3:电影里有一场渡轮的戏,米先生向路途吐露心声(间接表白),那场戏拍的可是异常艰难,上海冬天的黄浦江冷的人直哆嗦,三哥和小天的鼻子都冻红了。
有微博为证!
(三哥:黄浦江拍摄#纽约纽约#实在冷到不行,由于我和小天都是年轻人,结果轻松完成任务!
)4:影片里米先生送给路途的敞篷跑车,是1983年的凯迪拉克经典款,价值600万,堪称本片最贵的道具。
果然女人和车子是男人一生中最不能拒绝的啊,就算路途是一个直的不能再直,一心只爱高冷小妹儿阿鹃的直男大哥,还是不能拒绝一辆跑车的诱惑!
悲剧啊,亲们,这就是路途悲剧的来源啊!
不属于自己的东西不要乱收啊!
5:电影里,高冷小妹儿阿鹃为了能出人头地,做了在酒店开娱乐城的金小姐的助理。
服装走秀的准备过程中,阿鹃说:“有一件衣服做错了。
”金小姐说:有问题找阿叔啊, 找我做什么!
作为《纽约纽约》的服装造型指导,大师张叔平为阿鹃、金小姐、kate等角色量身定做了年代感十足,又美又复古的造型,“有问题找阿叔”,不知道阿叔以这样的方式出现在金小姐的台词中,感觉如何?
细细回想还是很奇妙的。
6:米先生,一个风度翩翩的神秘大佬,一个隐藏多年的深柜同志,一个骗了别人也骗了自己的悲情角色,由无线五虎的大哥苗侨伟深情出演。
三哥真是好看了一辈子的男人,连皱纹都写满了故事和韵味,只要他一出现,组里的女生们都分分钟被打满鸡血,积极投入工作。
和三哥形影不离的呢,还有三嫂,香港著名演员戚美珍,两人结婚26周年恩爱如初,简直是娱乐圈爱情的典范。
三哥开工,三嫂都默默陪着,时不时送上一杯水,简直虐死我们单身狗。
三哥对三嫂也是照顾有加,有一场戏拍摄地点的旁边,正好是上海最著名的一家咸肉菜饭。
三哥看见马上跟助理说:你去买一个菜饭给三嫂送去,她爱吃这个。
在旁边的我听见这句话简直眼泪要下来了!
虽然片中的米先生没能和爱的人在一起,但是戏外的苗三哥和三嫂儿女双全,幸福美满,简直是大写的人生赢家(羡慕!
)7:电影《纽约纽约》讲上世纪90年代的上海和纽约的双城故事。
90年代的上海,经济急速发展,美食文化也发展迅速。
为了拍摄阿奇海鲜店的戏份,重现老上海的风情,导演组特意将场景选在了上海著名的美食街乍浦路。
乍浦路兴起于上世纪80年代中期,盛于90年代中期,全国各地餐饮在这里几乎都能见到,鼎盛时期,有100多家饭店开在此处,是那个时候食客们大快朵颐的好去处。
灯光和美术组还在场景对面的建筑上挂上90年代独有的霓虹灯,远远望去,灯火灿烂,年代感十足。
《纽约纽约》真的是一个很注重细节的电影!
8:电影里的金小姐,美艳霸气、八面玲珑,是上海滩的金牌大班。
虽然年华渐老,美人迟暮,依然活的漂亮。
电影里有一场戏十分精彩:金小姐被手下姑娘kate大吼:你已经过气了!
张国荣的《似水流年》的歌声适时响起,金小姐的繁华和落寞都写在这歌声里了。
而片中的《似水流年》则是金小姐的扮演者叶童的惊喜献声。
回想当年,叶童初涉大银幕就是与哥哥合作《烈火青春》,如今哥哥已逝,叶童用自己的歌声怀念故人,十分动人。
这个春天最性感最撩人的电影,如果你想恋爱和被爱,去看《纽约纽约》吧。
小天的颜依然可以啊!
除了苗侨伟,没别的看头。
人一定得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并且知道代价是否值得
住旅馆看了好多遍 我觉得还行 除了画外音比较出戏
挺一般的片子,很生硬的文艺腔调
不是很吸引人啊
这辈子没想过阮经天和杜鹃竟然演过虐恋情侣且有过床戏。
找一对性冷淡&性瘾者icon的主演,宣传期最先打出一组他俩的大尺度床照,这路数和趣味真是够独特。看正片发现根本不是这回事,衣服都没脱好吗。不过比想象中好看,张叔平美术太棒,近年最接近关锦鹏张婉婷那代老港风味的片子,摄影也很考究,细节值得玩味,弥补了演员演技上的青涩。女主角是心机婊呀
三星给镜头,美术和小天的颜值
用一句四川话也是昆明话说:阿娟太撇了!
文艺片里比较青涩的,剧情略显不成熟,整体还可以!
说实在话 抛开杜鹃的花瓶演技确确实实讲述了一群人在一个时间发生的一个故事 淘金热潮是一个很值得讨论的话题 但是淘金的原因都无法解释如何能够理解那段日子
做什么美国梦,我大天朝才是世界的中心。
看了预告片感觉就很有文艺的feel, 又看到有叶童以及阮经天、苗乔伟这么好的演员,一定要去电影院看一下,很期待剧情
阮经天和杜鹃的爱情带着一种混乱与无奈 不暖 是冷的 她是他的劫 遇见便无处可逃 唯有纠缠 不死不休 两人始乱终悲 剩下只是十年之后的物似人非 电影画面透着一种迷离的华丽 注定了唯美 也注定了这不是一个开心的故事 电影中的每个人都在做梦 有的梦见了功业 有的梦见了爱情 最残酷的不管是美梦还是噩梦
剧照师出身的导演罗冬在摄影方面自然是拿手的,机位构图都唯美且考究,张叔平的美术设计和关锦鹏的艺术指导,也给影片的文艺范儿增色不少。但是故事并没有讲好,导演太看重氛围的拿捏了,导致了前90分钟的冗长,以及后10分钟冲突爆发的跳戏和尴尬。复古范儿的营造和BGM都不错,黄龄那个角色很婊很亮~~
除了色调,其他都强行文艺
喜欢男女主角以及摄影
很现实,当欲望超过能力就只能用牺牲和无奈来换取?我不懂,不懂娟的桎梏,不懂男主的拧巴。
杜鹃天生文艺电影女主角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