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要当一个坐井观天的空想家,成天梦想海阔天空,却永远跳不出自己给自己划的圈圈;还是墨守成规的理论者,空有满腹诗书,却永远纸上谈兵;抑或是做一个勇敢的实践者、冒险家,敢拿未来甚至性命去冒险,哪怕可能失败成为他人笑柄?
<<孤筏重洋>>拍得绝不算精彩,画面也远赶不上pi,人物刻画也不够丰满,但是几位主人公的冒险精神却让我震撼!
特别这确实是真人真事,根据主角托尔•海尔达尔的同名小说改编,相信小说绝对比电影精彩太多,很遗憾这样的一本书居然之前都没有在中国火起来,而它在很多国家都被列为青少年必读书目之一,不过现在它会成为我的必读书啦!
记得,电影结尾字幕叙述了几位主人公后来的生活,我以为他们会结束冒险安享生活,没想到的是他们大都继续冒险和探索,甚至有一位计划滑雪去北极却死在了探险的途中!
可能在别人眼中是绝不可能的事,甚至沦为笑谈,不过他一定是死而无憾了!
《孤筏重洋》 這是一部改编真实故事的电影。
1947年,索尔·海尔达尔与五位朋友一起从南美秘鲁出发,目標是南太平洋波利尼西亚群岛。
他們主要是為了證明,1400年前,人是可以搭乘木筏飄洋过海的。
電影的情節張弛有度,人物心裏細膩到位。
托尼從小就表現出巨大的勇氣,从河岸跳到河上的冰块,在海上的漂流是浪漫与风险并存,愉悦与痛苦一体。
鲸鱼、鲨鱼、发光的水母,其中让我惊奇的一个片段是,男主竟然用一只手和一个钩子抓到了一只大白鲨,看着如此简单,就跟捉螃蟹一样,有趣的很。
托你的妻子反对托尼去漂流,当托尼不顾反对,去的时候妻子就已经决定跟他离婚,並且把信很早就已经给了他的伙伴,讓其等到托尼成功来到南太平洋的小岛上再打開看,当托尼登上木筏,其夫妻二人的人生就已经分开了。
在托尼妻子的分手信里有這麽一句話“为何无法阻止自己抛下一切”我想是對於自己堅信的理念不甘心,也是不願意認輸的心。
在一望无际的大海之中漂流,这留给人的只是孤独吧,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主人公托尔曾在一个老部落酋长口中听说提基的故事,于是他组织了一个队伍,重走提基当年的路线,来证明波丽尼亚人实际是南美人,由于要还原原始人类的小筏,托尔和他的小伙伴丝毫未用现代工具,用绳子和原木搭起了一个小筏,出发前人们来到岸边送行,他们的旅程开始了。
漂泊在汪洋大海之中,时常会遭遇不良天气,一次晚上的一场暴风雨将他们的帆吹破了,不过幸好没有重大损失,他们依靠电报和外界联系,托尔让发报员报喜不报忧,说他们很好士气高涨。
一只鲨鱼将他们的鹦鹉吃了,于是他们合力拉鲨鱼上来杀了它,这时他们其中一员求托尔使用钢丝固定原木,因为木头有几根已渗水厉害,如果不用钢丝船体很可能会散架,如果使用现代工具,他们的旅行就会失去就价值,固执的托尔将整箱钢丝一同抛向大海,同伴绝望了,一不小心失足落入水中,其余人见状马上加入救援,下面是成群的鲨鱼,为了不使鲨鱼咬伤自己的同伴,他们将刚杀的鲨鱼内脏丢入水中,最终同伴得救。
当他们得知已位于南赤道,托尔和伙伴们欢呼雀跃,等到见到对岸更让他们欣喜若狂,不过岸边有巨大的礁石,于是他们决定借着最强的第十三鼓浪花让他们登岸。
摸着了白色的沙子,他们笑了,成功属于他们。
托尔是个固执敢做敢想敢冒险的人,自己不会游泳却完成了横渡太平洋的壮举,北欧的探险家们向我们展示了他们的胆识,无法想象他们在那只小筏之中的内心斗争,他们的信念支撑着他们走到最后,并摸到胜利的曙光,心中有梦就应该不断坚持,无论别人的言语,做你自己就最好!
其实是无意间看到了这部片子,前半个小时觉得十分的乏味,以至于要差点想快进。
第一次看完之后对这部片子也没有太深刻的感触,甚至觉得索尔的想法和做法非常的荒谬和不负责任,偏执得可怕。
让我重新思考这部片子,是源于我在海上看到了一次暴风雨。
当大海被乌云笼罩,整个海水变成黑色,狂风肆虐,海上所有的生物都消失不见,大雨倾盆而下,世上所有的事物在大自然面前是如此的渺小,更何况信念。
不知为何,我突然很想了解索尔在面对这一切时的想法,他是否有过后悔、害怕、恐惧、惊慌等一系列人类的情绪,是否会因为求生欲而放弃对信念的渴望。
可能是因为故事本身已经非常精彩和有趣,所以电影的拍摄并没有进行更多的艺术加工,甚至拍出来的挫折可能还不及索尔自己碰到的十分之一。
电影从索尔登上木筏之后就撇开了一般冒险电影的叙事手法,开始了对人心、信念的探索。
通过其他人的恐惧心理,让观众有一种深深的带入感,再突出索尔的坚持和无畏。
如果你相信一件事,你会为此放弃生命么?
索尔给出了肯定的答案,并以此感染了他的同伴,让他们在绝望中重燃了希望,最终获得了成功。
却不知道它的导演还拍过一部这样的电影就在这个五月,万众期待的《加勒比海盗:死无对证》即将震撼上映。
很多影迷都摩拳擦掌,只等着到时候买上一桶大大的爆米花,舒舒服服坐在电影院里一饱眼福了。
只不过很少有人知道,作为最新一部“海盗”系列的导演,来自挪威的乔阿吉姆·罗恩尼和艾斯彭·山德伯格,在被好莱坞成功招安前还联合执导过另外一部电影,那才是货真价实的经典佳片。
是的,这部片子就是《孤筏重洋》。
虽然听起来有些耳生,可《孤筏重洋》却是一部十足的遗珠之作。
当然这个结论只针对那些看惯了好莱坞电影的观众才成立。
对喜爱欧洲电影的更高段影迷来说,这片子并不陌生。
除了当年上映后备受好评,还获得过第85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外语片提名、第70届美国金球奖最佳外语片提名以及第26届欧洲电影奖观众奖。
值得一提的是,《孤筏重洋》虽然创下挪威电影史上的投资之最(1850万美元,放在国内也是高达上亿元的大制作了),但仅在本土就成功取得1334万美元的票房收入,超过所有好莱坞大片成为当年挪威最卖座的影片。
之所以会实现票房、口碑双丰收的完美结局,是因为有些电影关乎国家荣誉感和民族自尊心,所以就算付出再大的成本和代价,也是一定要拍出来的。
电影中的海尔达尔(帕尔·斯维尔·瓦海姆·哈根),是一位挪威的人类学家、海上探险家。
他在太平洋波利尼西亚群岛上作人类学调查时,岛上的遗迹、传说等等使他相信:该群岛上的第一批居民,是公元五世纪时从南美洲来的,但是他的想法没有人相信。
为此他找到了5名志愿者,和他一起用严格按照原样仿制的印第安人的木筏“康提基号”横渡太平洋,想以此行动来证明波利尼西亚人不是来自亚洲,而是从南美横渡太平洋实现了迁移。
1947年4月,他们乘坐木筏从南美秘鲁出发,经历101天和4900英里的生死航行,终于到达南太平洋波利尼西亚群岛,并由此创造了人类航海史上的又一奇迹。
这就是电影《孤筏重洋》所表现的故事,看似中规中矩、平淡无奇,可其中着意展现的探险精神,以及对于种种人性的真实刻画,才是最能打动人心的地方。
而人类的开端,或许正是基于这样的一份探险精神,和对于理想的坚守与追求,才一步步走到今天。
对自然景观、航海磨难还有真实人性的客观展现,无疑成为这部影片的最大亮点。
当木筏孤独地漂泊在海上,无论是遭遇风暴来袭、鲨鱼追击、仪器失灵、船员落水等种种状况,还是夜遇发光海洋物种、冲过“海底刀片”的拉罗亚环礁,影片呈现出的视觉效果都极具震撼力。
只是两位导演似乎志不在此,从不刻意制造紧张感,而是依旧延续着近乎平实的整体风格,不夸张,不炫技,以一种娓娓道来的细腻节奏将一段历史重现在大银幕上。
而这种于无声处听惊雷的沉稳、滞重,恰恰贴合了影片想要表达的主旨,也显现出两位少壮派导演在电影调式与镜头语言上所具备的非凡创造力。
这才是真正的“鬼才导演”该有的风骨,难怪《加勒比海盗:死无对证》的导筒会交到这么两位名不见经传的“新人”手上。
要知道,那些好莱坞投资人的眼睛,可从来都是雪亮的。
想看这部探险题材的经典影片,乐视的“Extra超点影院”就有资源。
在乐视超级电视的“Extra超点影院”中,会有更多来自好莱坞以及国内外的新片大片,这些资源都是乐视从全世界精选而来的获奖电影和热门商业片。
也就是说,只要乐视超级电视的“Extra超点影院”中有你喜欢的影视作品,就可以足不出户看遍天下新片大片啦!
想立即开启一段未知的光影之旅的你,还等什么呢?
里面的个别镜头取镜很好!
很美!
但这样还不够!
叙述无起伏!
全片无高潮,全程无亮点!
主次不分明!
连线条都不清晰!
感觉像一个好好上学了,也好好学习了,但还没毕业的一个学生的作品!
有些人一生可能有很多精品,有些人一生可能有部分精品!
也有些人一生可能未有精品!
我只想说此片不好!
但不想批评谁!
影片根据挪威著名探险家索尔·海尔达尔的真实经历改编,讲述他在1947年与五位朋友乘坐木筏漂流,穿越太平洋的传奇冒险故事。
挪威迄今投资之最(1850万美元)的影片,根据真实事件改编,讲述了6名探险家乘坐简陋木筏横渡太平洋的故事。
《祸水》的男星帕尔·斯维尔·瓦海姆·哈根扮演挪威著名探险家索尔·海尔达尔。
1947年,索尔·海尔达尔与五位朋友一起从南美秘鲁出发,乘坐木筏历时101天和4900英里到达南太平洋波利尼西亚群岛,创造了人类航海史上的一项奇迹。
他想通过此举证明,1400年前远古时代的秘鲁人就是通过乘坐这种简陋的木筏,穿越太平洋而到达波利尼西亚定居的。
海尔达尔将这段艰苦卓绝的简历写成了书,被翻译成全世界60多种语言,拍成的纪录片也获得了1952年的奥斯卡最佳纪录片奖,他也被称为“世界上最著名的挪威人”。
然而在故事的一开始,他的想法遭到了所有人的嘲笑。
幕后制作《孤筏重洋》由挪威与英国、丹麦合拍,英方制片人是同贝托鲁奇合作过《偷香》、《末代皇帝》的Jeremy Thomas,他也是近期文德斯的《皮娜》、柯南伯格的《危险方法》等国际大制作的制片人。
《孤筏重洋》将由乔阿吉姆·罗恩尼与艾斯彭·山德伯格指导,他们2008年在挪威成功地推出了卖座的战争爱情片《马克思·马努斯》,并是当年该国奥斯卡外语片申报代表。
导演自述电影关于什么?
传奇探险家海尔达尔的生平以及他在1947年乘坐简易的木筏穿越太平洋的真实故事。
换句话说,这是一个关于永不放弃追逐梦想的故事。
《孤筏重洋》的灵感来源?
我们俩在挪威南部的一个小城长大,那里叫做桑德菲乔德。
除了电影之外,我们从来没有别的追求,没有过其他的生活方式。
但我们还是孩子的时候,《孤筏重洋》的故事就激励我们去追逐自己的梦想,无论是多么遥不可及的梦想并且永不放弃。
我们希望这部电影也能够激励人们去冒险。
去征服马特洪峰,去古巴航行,开体验66号公路,不管是什么,总之是追寻你的梦想。
筹备过程中遇到过的最大困难?
困难有很多,一开始简直是一团乱麻。
这是我们所经历过的最为复杂的电影拍摄过程,幸运的是,在我们周围有很多了不起的人。
拍摄过程中受到谁的影响?
《大白鲨》,当然,它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电影之一。
我们不停地从八九十年代的电影中寻找灵感。
在我们看来,那些年是电影的黄金时代。
花絮.康提基(Kon-Tiki)号是根据印加人的太阳神神Viracocha的古名来命名。
.影片背靠背地拍摄了两个版本,一个使用英文拍摄,另一个则使用挪威和丹麦文。
.影片创下挪威影史上的投资之最(1850万美元)。
.影片在挪威本地收入1334万美元票房,是2012年在挪威最卖座的影片,超过了所有好莱坞大片。
.影片的两位导演乔阿吉姆·罗恩尼、艾斯彭·山德伯格是从小玩到大的好友。
《孤筏重洋》是他们执导的第三部作品。
他们的前一部《马克思马努斯》曾创下挪威十年来本土片的最高卖座纪录。
孤筏重洋 Kon-Tiki (2012)有点乏味,也许航海这件事就是这样,别说暴风骤雨惊涛骇浪就是美景看个一百天也就那么回事,人生亦然?
(痛苦令人印象深刻美景转瞬即逝剩下尽是平淡乏味[衰])但片尾的那封信立刻使影片得到升华,加分不少!
总的来说这部片子非常西方世界主流价值观,这男主吧,要远涉重洋却不会游泳,而且一定要遵循传统方式来制造木筏,他说如果要是发生什么事情那便是主的旨意(大概就这意思吧),那我想的是您要航海却连游泳都不要学会是不是指望当您掉到太平洋里的时候上帝立刻把海洋变成陆地呢?
是啊,航海途中掉下去的都会游泳,等片尾他掉下去的时候他确实得到这个结果了,掉到珊瑚礁上了,,,再说说这片子开始看感觉是风光片,然后基情四射(我也学会这个词了,哈哈,这里说的是那种只有男人之间才能有的兄弟情!
)最后来一封信,立马升华,爱情文艺片!
是的,别说女人的世界男人不懂,其实男人的世界何尝不是,女人很难体会,有些事情还真是只有男人在一起才干的了的,比如踢球,比如航海(就像影片中这种条件),当男人追逐梦想的时候(就是说只能他们自己去追逐的那些,不讨论女人的),女人就是那避风的港湾,那些好词我就不写了,接纳包容肯定赞美支持,呵呵,总之这个女主完全符合圣经里对妻子的要求,也许这部电影想说的是,作为两个截然不同的物种,再加上每个个体的背景阅历等等的不同,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之间的爱只能迂回进行。
补充:画面唯美,颜色非常和谐,连六个男人的头发都是从栗色到金色,绝不出位,完美。
补充:我没讨论男主幼年时既有的探险精神,和成人后以梦为马(这真是T*&一好词,适用面极广!
)勇于追逐梦想和对成功的极度渴望。
而且还有一些人生的大智慧,尊重传统,(还记得片中一个人说:一定要在细节上严格遵守,用绳子的地方绝对不能用钉子。
大概吧)这些占了影片绝大篇幅,而女主对男主事业的支持,比如他们逃离荒岛时箱子散落,女主不顾自己的腿伤以及面临的错失获救良机而去抢救海尔达的资料,这里男主也表达了对女主的爱情,舍弃资料而选择迅速去岸边求救,,,这个故事很美好,但是我觉得影片的节奏不好。
故事可以讲的更好。
真是部適合大銀幕的電影,畫面很美,新竹巨城威秀的效果應該遠勝台北大部份放映本片的電影廳。
影片本身也不錯,也可算是另一部航向人類未知領域的電影。
嚴格來說並不是航向未知,而是為了證明已知,一種走在現代文明的前端,只為了回溯1500年前秘魯人的航行,從現代望向人類過往的精神。
但不論未知或已知,都是已然存在的宇宙萬物,而人類只是試圖從自身建構的文明限制中試著探向牢籠之外的世界。
但這種未知或文明之外的比較是精神上抽象的東西,電影大概沒真的有能力或企圖去描寫,電影實際所呈現的5000哩航程看來只有開頭一段和結尾的部份,許多海上的歷險與奇觀和少年Pi多所相似,當然是相對寫實一些也較不殘酷,甚至也可說是平順。
但在木筏真的航向偉大的航路之前,真正的衝突與張力還是來自於船員的內心。
電影的重心還是擺在發起這次旅程的考古學者索爾,從他幼年時對冒險的著迷開始,到他憑著一股信仰打造康提基號的過程,到真正展開航程後種種的懷疑與堅定的辯證,以及他面向夢想與背離妻兒的某種寓言式的處境。
他的同伴還有賣冰箱的業務員,以及懷抱戰爭陰影的退伍軍人,和其他嚮往冒險的好友或學者,某種程度都在航行的歷程中超脫了原本俗世的煩惱。
但電影也不是賣弄勵志熱血,而是呈現人對冒險的渴望與恐懼、懷疑的種種姿態。
也許冒險過程或人性衝突描寫不一定能完全滿足觀眾,但至少海洋的景色拍得相當美,一景從海中的木筏拉到地球之外的鏡頭頗震懾人心,更美的或許是康提基號所航向的夕陽,陽光在海上映射出的光影就如主角所說的,海洋不是阻礙而是溝通的道路,即使一行人最終到達了目的地,但主角的眼光仍然落在夕陽所映射出的道路上。
人順應自然與征服自然的渴望與雄心都反應在主角的臉上,人是如此渺小又如此龐大,旅程的開始就在船離岸的一瞬,結束在那平靜的沙灘上。
所以也許電影沒試著把這部片拍成真的冒險電影也是好的,這算是以人為重心的歷史記錄,鏡頭安排和角色的刻劃都一再彰顯了編導切入的角度。
我個人很喜歡這種細致的場面調度與歷史重現,沒耍弄太多的電影炫技,簡單地講了一個平實卻也能無限延伸的故事。
2012年由挪威拍摄的海上探险故事片《孤筏重洋》,讲述了六人组成的提基号竹筏横渡太平洋的惊险历程。
这次航程的缘起是主人公也就是队长波尔,他为了证实波利尼西亚原住民祖先来自于南美洲而非当代知识界普遍认为的亚洲。
波尔大胆设想的根据之一是当地菠萝和南美秘鲁的菠萝是相同的品种。
还有一点是他从土著得到的传说,称其祖先太阳神“提基”在1500年前乘坐竹筏,沿着太阳落下的方向,飘过茫茫大海到达波利尼西亚。
身为人类学家的波尔同时也是一名不折不扣的探险家,为了支持他的观点并证明给学界,他决心按照1500年前波利尼西亚人祖先采用的原始方式,制造一艘简易竹筏帆船,用麻绳捆绑原木,支起风帆,帐篷。
竹筏在潮流和风向的影响下,通过帆的控制和浆的划动在广阔无垠的太平洋漂流。
波尔大胆新奇的航海计划很快召集到五个和他一样热爱探险,渴望自由的同伴。
这几个怀揣理想主义的探险家各自身怀孤筏重洋所需的技能和勇气,对于这样一群内心的呼召强烈到可以忽视世俗和规则的热血男儿,为期三个多月暂别人群喧嚣的海上漂流生活带给他们的更多的是征服的乐趣和探索的热情。
起航时除了摄像机和无线电信号台,竹筏坚持不配置任何现代机械设备,因为队长相信1500年前古人做得到的,他们现在照搬古老的办法一样可以成功。
他固执己见的独断专行时有体现。
那只心爱的鹦鹉不幸落入水中被鲨鱼吞食,它愤怒的主人从海里捞起这只鲨鱼,立马快刀痛杀了鲨鱼,鲨鱼大量鲜红的血流入海洋,引来了可怕的鲨鱼群。
由于竹筏的木头互相摩擦,绳子有恐磨损断裂,赫尔曼跪在了波尔前面让他用铁丝加固竹筏,赫尔曼带着祈求的语气凝神等待队长的允诺。
波尔根本没有犹豫应该怎么办,而是干脆地把赫尔曼手中仅有的两圈铁环扔到海上远远的地方,他的这种过度的固执终于演变成一种自私冷漠的偏执。
纵使他的证据要求他严格地摈弃任何现代船体的制造和维护方式,可那毕竟只是证明一种学术的设想,在关乎六名船员的生命安危上,他何曾考虑孰轻孰重?
孤胆英雄式的决绝很多时候是不归路,必须要让理想服从于生命的保全,才是面对生死危机时明智且仁道的当机立断。
竹筏上六个金发白肤的北欧汉子都是不畏艰险的探索者,在整个航行的过程中他们都要不停地查考地图,摸索正确的航道,他们时刻观察海浪,风向,拉紧绳索,张开风帆,确保不被卷进汹涌的漩涡和隐蔽的暗礁。
几名船员依靠各自的学识经验,在面临不同的危险情况时,分别献出了他们绝妙的策略,使得团队每次都能够绝处逢生,化险为夷。
竹筏在狂风暴雨,猛浪险流中没有被倾覆,下水的船员在鲨鱼的追击下没有人丧命,他们同舟共济,出生入死的朋友情谊也是“提基”号成功航行的基石。
船上的每个人都个性鲜明,爱唱情歌的,酷爱读书的…无论怎样,自信,坚定,乐观,向往生命本真最广阔的海洋和天宇。
影片中有一幕非常特别的镜头,六名船员仰躺在竹筏上,放松下紧张疲惫了很久的身心,在一个风平浪静的夜晚从海的中央遥望高远的天空,带着孩子般出奇而恭顺的神情。
然后镜头越来越高,一直到地球的弧形表面可以看到,最后高到弥漫着白雾,消失了边界的宇宙太空。
影片有句台词,也是船员的信条,海洋不是障碍,而是道路。
提基号历时三个多月,长达5000英里的太平洋漂流之旅给了队长一个可能的假设,然而它更重要的意义在于船员们实现了一次成功的历险和探索,他们怀抱一颗好奇天真的赤子之心,以无畏的品格和乐观的精神,不断超越自我,永远追随自由。
People who have things to think about, they should try this, drift into the Pacific.
tiki不是大溪地,开始还以为会是~不错,为了理想的片子都给五星,而且这个只值三星么。。
浪费了好题材!想让人“激动”,还得让好莱坞来。
比51年的纪录片差多了
没啥看点
虽然没有少年派的特效,但却比少年派理智得多。想看风景的去少年派,想坚持寻梦毅力的推荐看这个。
主要以心灵描述为主,没有太多惊涛骇浪,却值得思考。
一群大胡子=。=差评
如果不是前面有《少年派》,我可能为会上海奇遇多给一颗星
两个小时,略显拖沓。没有表现出航海的艰辛,也没有反映出其中的人物关系间的微妙变化,简单的流水账的感觉更强烈。
乌托邦式的梦想……这题材,换家单位能拍的相当不错~
知道原著是因为海子,据说是海子自杀时带在身边的书,因为真实,所以励志。今年在看《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时,就想到了这部电影,故事很像,都是在茫茫大海上的孤舟漂流。区别在于,少年派是一个人和一头老虎,康提基号是六个人和一只螃蟹。少年派是逼不得已,挣扎求生,康提基号是主动为之,证明自己。
我感觉自己很不幸,在看这部电影之前看过了李安的【少年Pi】,这里的海上漂流确实要无趣的多,唯一的惊险桥段就剩下了几条攻击性还没那么强的大白鲨,而且视觉奇观和海洋美景都差了好几个档次。还有那个为了真理不惧一切的冒险原因,这群人简直疯了!这部电影最让我愉快的地方就是大团圆结局。★★★
豆瓣连7分都不到 必须加一心
恶心死了!我等着鲨鱼报酬把这帮人全吃了!不喜欢结局,残忍的人类
本来很精彩的故事,改编和拍摄的过于平淡。
爛片。
摄影音乐人物塑造都无功无过 就是主体部分的expedition太乏味,基本可以概括为几个帅哥百无聊赖一下 夜间海上美景一下 加上鲨鱼突袭一下。。起始部分冗长却没有陈述到位 造成头重脚轻的感觉。男主也太像CalvinHarris了吧喂
同样精彩的漂流记,风景一点也不逊色少年PI的·
两星半。为什么不带换洗衣物和刮胡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