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格瓦拉传:阿根廷人

Che: Part One,切·格瓦拉传:阿根廷,切·格瓦拉传(上),切:28岁的革命(台),捷古华拉,切:阿根廷人,Che - 1ère partie - L'Argentin,Che - Argentineren,Che - El argentino

主演:本尼西奥·德尔·托罗,德米安·比齐尔,桑地亚哥·卡布瑞拉,维拉迪米尔·克鲁兹,朱莉娅·奥蒙德,埃尔薇拉·明戈斯,卡塔琳娜·桑地诺·莫雷诺,罗德里戈·桑

类型:电影地区:法国,西班牙,美国语言:英语,西班牙语年份:2008

 剧照

切·格瓦拉传:阿根廷人 剧照 NO.1切·格瓦拉传:阿根廷人 剧照 NO.2切·格瓦拉传:阿根廷人 剧照 NO.3切·格瓦拉传:阿根廷人 剧照 NO.4切·格瓦拉传:阿根廷人 剧照 NO.5切·格瓦拉传:阿根廷人 剧照 NO.6切·格瓦拉传:阿根廷人 剧照 NO.13切·格瓦拉传:阿根廷人 剧照 NO.14切·格瓦拉传:阿根廷人 剧照 NO.15切·格瓦拉传:阿根廷人 剧照 NO.16切·格瓦拉传:阿根廷人 剧照 NO.17切·格瓦拉传:阿根廷人 剧照 NO.18切·格瓦拉传:阿根廷人 剧照 NO.19切·格瓦拉传:阿根廷人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切·格瓦拉传:阿根廷人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1952年,古巴独裁者巴蒂斯塔上台,他所率领的政府在国内实行高压统治,对国外则推行亲美政策。切•格瓦拉(Benicio Del Toro本尼西奥•德尔•托罗 饰)于1955年和菲德尔•卡斯特罗(Rodrigo Santoro 罗德里格•桑托罗 饰)在墨西哥城相会,随后加入卡斯特罗组织的“七二六运动”。次年,格瓦拉与其他81名起义者一同踏上推翻巴蒂斯塔独裁政府的征程…… 为了详尽真实再现革命家切•格瓦拉的一生,美国好莱坞著名导演史蒂芬•索德伯格(Steven Soderbergh)用了4个小时来描绘这位传奇英雄。最终按照院线的需要,影片被分作两部分上映。本片荣获2008年戛纳电影节最佳男主角奖,并获得金棕榈奖提名。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绝杀使徒少女卧底第一季水姑娘信徒X混沌少年时第一季地下孩童雪人萨娜加尔格:十亿分之一烈焰国度第一季爱情无间道丧尸围城:终结篇艾玛的机会雄关遗梦这是三里屯暗恋·橘生淮南魔幻三小强爱情疑云邪恶入侵仆助激荡的青春与爱情杜拉拉升职记消失的妻子闪谷第一季鬼门团圆饭之小小少年日本统一关东篇梦幻天空天堂的张望风云第一刀姬姥的青春期

 长篇影评

 1 ) 偏爱

杨絮飞舞的立夏。

切格瓦拉,死在电影里,群众的冷漠就像电影结束后希希拉拉的掌声。

笔调再冷竣也难掩切的力量与理想,南美风情的鼓点,怀念里又有幸福。

看的时候坐的越近越逼近真实,切的激情与拍摄的冷静形成强烈反差。

相比激烈,我更偏爱这种适当的距离感,所以我应该不用看摩托日记了。

 2 ) 让世界改变你,然后你改变世界

每次看到这个名字,总是想起一首诗:是谁点燃了天边的朝霞,千年的黑夜就要溶化。

………………这是一部很好的电影,很感谢网上转出来的朋友们!

^_^这部充满诗意,饱含激情的佳作,足以震撼任何一个正常人的内心。

对于这部长达四个小时的影片,赞誉远远多于质疑,最佳男主演的获奖就是证明。

中国主流媒体对这部影片的反感甚至害怕,已经溢于言表。

可以肯定的是我们不会放映英雄主义的《切格瓦拉》。

《集结号》被精英专家称为写了人性,《色戒》被称为写了人性,但是,真正写了高贵人性的《切格瓦拉》,没有任何国内影视专家写过一片评论。

他们在回避这部2008年全球最优秀的影片之一,他们害怕,因为,导演索德伯格在这部伟大的影片中写了:继续革命!

正如切说:我怎能在别人的苦难面前转过脸去。

索德伯格毫不回避地描写了帝国主义对革命的联合剿杀,以热情洋溢的笔触写了切格瓦拉在联合国大会上驳斥西方的指责,向帝国主义宣战的豪情。

这样的艺术家,在中国已经绝迹了。

《英雄》《黄金甲》中对权力的畏惧,《集结号》中对革命的消解,整个中国影视界对好莱坞的顶礼膜拜,其实是对美元顶礼膜拜,真正的艺术家在中国却没有市场。

一个玻利维亚战士说:切格瓦拉本来可以坐着轿车,跟妻子儿女在一起快活地生活,但是他来这儿的丛林,我是一个面包师,我一辈子是个奴隶,但是我最终将获得自由。

我想,革命是不朽的

 3 ) 我一直知道自己为何而战。——切·格瓦拉

一早就知道切格瓦拉还是在艺术区,在大街上的T印着格瓦拉的头像。

后来是在电影课的讲述中。

记者问他,革命者最重要的是什么?

Che : 一种大爱,一种对于人性,对正义和真相的热爱,如果没有这种爱,他很难成为一个真正的革命者。

关于格瓦拉的传奇性的故事和事实数不胜数,也许索德伯格在电影中片段的描述都不足以展现一个真实的,鲜活的Che,在电影开始人们怒喊着,杀人狂,是的,他的确杀了人,那些本有罪的人,那些伪装的警察。

他在革命中,作为医生救死扶伤,作为首领为民族独立而战。

也许这段历史,只有少数人记起,因为大家对于历史的记忆有断层,也有刻意回避,因为有一种声音是:我们现在生活在一个美好的时代,提那些惨痛历史有什么用?

但正因为如此,过去的真实才应该再次被看到不是吗?

Che在这个世界上是无比存粹和有着远大理想的人。

可以一辈子为自己的信仰理想而战。

美好时代的我们还记得哪怕是为了自己生活的目标而战吗?

这部影片,包括(下)我也会继续看完,因为,我觉得有某些对于生活熄灭的火焰又重新燃起了。

我们需要时时自省。

记得任何时候社会都需要独立思考并用一生去实践的人是多么重要。

无祖国,毋宁死。

影片结尾,记者问他:被人当作标志的感觉如何?

Che:什么标志?

记者:革命的标志。

切格瓦拉说:我可以告诉你一件事,我们清楚的意识到,我们代表的是:底层拉美人民的希望。

那些压迫者和被压迫者的一双双眼睛,都在看着我们。

 4 ) 《Che[切·格瓦拉]》切·格瓦拉死了

http://axinlove.com/2009/03/che/《Che[切·格瓦拉]》切·格瓦拉死了by @xinl.ve 090303开篇明义:电影不值得你花4个小时(上、下两部),因为基本上找不到什么好说的地方。

《Part One》的游击战和后来格瓦拉在联合国的发言的影像交替?

没有什么惊奇,看不出Soderbergh的特别之处。

本文不值得你花2mins,因为更多是牢骚不断,英雄主义的极大渴望被掐死了。

什么样狗屎的文章,配合什么狗屎的电影,大爷个熊!

1967年10月9日,在玻利维亚开展游击战的341天后,切·格瓦拉死了。

这不是他的第一次死亡,也注定不会是最后的一次。

当加西亚·马尔克斯在《百年孤独》的第一句话写到“多年以后,奥雷连诺上校站在行刑队面前,准会想起父亲带他去参观冰块的那个遥远的下午。

”时,切·格瓦拉死了一次。

2008年Steven Soderbergh导演推出本片《Che》的时候,他又死了一次。

切·格瓦拉一次又一次的死亡,和他在人心中一次又一次重生一样,永远没有结束。

话剧《切·格瓦拉》的剧本以图书的形式进入我的世界时,他从马克杯和黑底红色Icon的Tshirt上走了出来,开启了我蒙昧的激情,他在我心中第一次的复活。

沉寂忧郁的青春时代,看完她人借给我的《百年孤独》后,他又在胸膛里澎湃不已。

被生活羁绊,被惰性圈养,期待着某一刻他能带给革命的力量。

4个小时的片长,无法区分之为英雄的浪漫主义,还是Discovery的仿真实记录片,《Che》的Part One与Part Two都没有足够的特点。

没有史诗的场面,没有惊心动魄的战争场景,也没有煽情的细节,革命胜利后的雪茄,游击战争时推崇读书,分配食物时优先考虑小孩,争取农民的支持时坚持不扰民,这样的细节,Benicio Del Toro饰演的Ernesto Che Guevara。

被一个名字激起的狂热和期望获得共鸣的情绪,慢慢湮灭于电影的平淡。

开始于“格拉玛”号的剧情,最后终结于同一幕,走过一段旅途后回到起点,我的热情被电影伤害,那种释放荷尔蒙,突出英雄主义,“鼓吹”革命和Change的人潮汹涌般的热情,冷却在格瓦拉贴近地面的时刻。

革命并不美好,山林游击战争的苦难不是乐观主义就能应对,伟大英雄个体的结局也注定悲情。

Soderbergh是在讲述他心中的英雄传奇,一部影像般的《奥德赛》,还是依据一本传记呈现着历史?

但愿保持敬畏之心,看待这些神一样存在。

————————卡斯特罗的古巴现在还没有普及手机,估计网络更不可能,海尔的冰箱在那边是紧俏供应的物质。

革命胜利后一党专制,“低水平下的平均主义”,“革命”的现实成果,一样在爱幻想的脑袋瓜子里插上一刀。

Part Two的西班牙文片尾曲。

Che.Part.One.2008.DVDRiP.READNFO.XViD-RUSTLEChe.Part.Two.SUBBED.SCR.xViD-xSCR

 5 ) 建议看之前先复习奥利弗斯通的《指挥官》

这个结构干枯、时间跨度很小的故事,没让我满意,可能期望值太高,整部电影我只对切的哮喘留下了深刻印象,总在不停的咳嗽,好演员,但剧本还是太单薄。

斯通的《指挥官》虽然是纪录片,但在我看来却相当魔幻,斯通不是斯诺,但也似乎向斯诺看齐,仿照当年深入延安揭示毛的神秘,跑到古巴采访卡斯特罗,最令我惊奇的一段是卡斯特罗向斯通展示他的配枪,斯通接过来在手里端详,我想美国中情局看了肯定牙根痒痒,因为这是一个美国人拿着枪离老卡最近的一刻,要知道美国人上世纪谋划过无数次刺杀卡斯特罗的行动,但老卡还是好端端的进入了21世纪。

 6 ) 切·格瓦拉--最光辉的革命肖像

我相信很多人对这个名字很陌生,包括我看完上下两部传记电影,都没办法准确地记住这个名字。

但我相信很多人跟我一样曾经看过那张在国际广为流传的照片,那张照片的名字叫《英勇的游击队员》,是一个头戴金色五星贝雷帽的人物肖像,它广泛地出现在T恤、水杯、海报等艺术工艺品上,很多人并不知道这个人是谁他有什么故事,只是当做时尚潮流的东西。

我也是在看完两部电影,再去查阅相关背景资料,才将这个伟大的人物跟那张照片联系上。

那个人就是切·格瓦拉,阿根廷籍共产主义战士、游击队员、军事理论家、古巴革命核心人物、医师和作家。

这部长达4个多小时的电影,就是他充满光辉人生的传记。

电影的上部主要是讲古巴革命和切·格瓦拉在其中发挥的作用,电影是采用切·格瓦拉在联合国演讲跟古巴革命进程交叉的方式演绎;下部主要是讲古巴革命胜利后,切·格瓦拉由于怀抱着革命的理想,对古巴革命胜利后的官僚化不满以及跟卡斯特罗在古巴发展方向持相反的想法,于是离开古巴到玻利维亚开展游击斗争和背负就义的过程。

为了更好地理解电影和人物,很有必要大概了解下切·格瓦拉的早期生活,才能更好理解他后来的很多行为和想法。

切·格瓦拉是阿根廷人,父母是来自西班牙和爱尔兰族裔的贵族家庭,在他很小的时候,没有经验的目前带着他去游泳,由此患上了哮喘病,这也是电影里他一直咳嗽哮喘的缘故。

切·格瓦拉受家庭左翼思想影响比较大,尤其是他的姨父母是阿根廷的共产党人。

但真正让他思想产生深刻变化的是读书期间对拉丁美洲的周游,那时候拉丁美洲刚刚从殖民主义中解脱出来,到处是贫穷和痛苦,就像电影里说的缺少医疗教育和生活保障,这使得切·格瓦拉对人民充满了同情,希望通过革命的方法来解救他们。

真正让切·格瓦拉转变为国际共产主义战士,是在他为了逃避国内独裁政府的兵役去了危地马拉,在哪里是美洲唯一的左翼总统当政的国家,但在美国中央情报局的干预下,当时推行改革的左翼政府被雇佣军推翻,人民生活和国家陷入动荡之中。

这促使切·格瓦拉彻底坚定了通过暴力革命解决美洲问题的信念。

在电影的上部当中,切·格瓦拉跟随卡斯特罗从墨西哥前往古巴,当时船上有82个人,在古巴登陆后幸存下来仅有12人,但正是这12人在古巴山区迅速发展起了游击队,他们的主张得到了当地农民的支持,并且通过跟城市里的工人运动领袖达成了联盟,这也是为什么古巴的革命运动推进得非常顺利的缘故。

卡斯特罗的政治和斗争经验能够把各个阶层的力量凝聚起来,通过主动出击袭击政府军营地,让所有人都知道了游击队的存在,极大鼓舞了古巴的革命士气,最重要的是跟工人阶级形成了很好的互动和联合。

切·格瓦拉则展现了很好的革命战士的素质,丰富的战斗经验,善于演说和宣传革命信仰,跟战士们同甘共苦,对待敌人和叛徒冷酷无情,逐渐成为古巴革命的核心人物。

最终游击队占领了古巴首都哈瓦那,宣告了古巴革命的胜利。

而电影中穿插的切·格瓦拉在联合国演讲的历程,正是在古巴革命胜利后,切·格瓦拉出使苏联获得支持,并且说服苏联将核弹运往古巴,避免美国干涉古巴的革命,在联合国为古巴的独立和自主做出精彩的演讲。

在电影的下半部开篇就是讲切·格瓦拉离开古巴,并且留了信件给卡斯特罗说明自己继续革命的立场。

这说明切·格瓦拉不被古巴胜利后的舒适安逸生活所羁绊,勇于投入到新的革命当中,同时也说明他跟卡斯特罗在古巴革命的发展方向存在严重分歧,同时也看不惯革命者胜利后的官僚作风,这跟他早期生活经历有很大关系。

他是怀抱着解救美洲各国百姓于水火中的信念的,所以不可能停留在古巴的胜利中安心度日,所以放弃了工业部长的高官继续去非洲和美洲的国家进行革命。

当时正是冷战时期,有苏联倡导的共产国际输出革命理论,希望推动第三世界国家人民进行革命,推翻独裁腐朽的政府。

正是在这样复杂的背景下,切·格瓦拉最开始去非洲的刚果推动革命,但是由于各种原因失败,而电影是讲述他带着古巴游击队去南美玻利维亚革命的过程。

玻利维亚革命最开始就不是很顺利,当地的共产党领导人对切·格瓦拉的暴力革命理论持反对态度,希望通过谈判来取得妥协,所以最初承诺的200人游击战士没有提供,而切·格瓦拉带来的古巴人很容易被当地人排斥,军政府也积极宣扬他们是外国人干涉玻利维亚内政的论调,而且美国中央情报局从古巴革命中吸取经验,从开始就组织特种部队训练玻利维亚政府军,从情报军事宣传上进行围剿。

游击队不得不分成几个分队进行战斗,由于当地农民的出卖政府军获知他们的动向,很快派出大部队围剿。

从影片中可以看到附近矿山工人罢工的事件,并且捐款支持游击队,但始终没有双方进行更深入和做的下文。

或许这就是玻利维亚革命失败的原因吧。

最终切·格瓦拉也在战斗中受伤被捕和牺牲。

切·格瓦拉曾经访问过中国并且受到毛主席和周总理的接见,周总理在谈论切·格瓦拉在玻利维亚和刚果的革命游击战时,曾经提出批评的意见。

认为有冒险主义和革命投机主义的问题,在当地条件没有成熟的情况下,寄希望于游击战就能推动革命的大幅度转变,这是冒险和碰运气的事情。

但从个人来看,切·格瓦拉堪称完美的革命形象,为了解救美洲的百姓,先是放弃了家庭的幸福生活,在去的古巴革命胜利后,不被高官厚禄和优越的生活所吸引和羁绊,坚持自己的革命理想。

在做人方面极为廉洁政治嫉恶如仇生活简朴。

那张流传全球的革命战士肖像,是他在古巴革命胜利后参加纪念活动时,由卡斯特罗的专用摄影社抓拍到的,登上了《时代》杂志,并且被评为20世纪改变世界的100名人物之一。

后来照片在全球范围内广泛流传并被广泛应用,他不仅仅象征着近乎完美的人格力量,也代表对主流意识形态的抗争。

但很多人已经不知道这个头像主人的身份和故事了。

怀抱着理想的革命战士,坚定不移的信念和人格,尽管有诸多争议和悲惨的结局,我们不应该只是停留在追随潮流地拿他的肖像当头像,购买那些带有他头像的纪念品,仍然是值得我们去深刻了解他的人生和他的故事

 7 ) 切格

索德伯格所拍的关于切·格瓦拉的传记片现分为上、下两部上映,第一部就是这部《阿根廷》。

《阿廷》则讲述了切和一群古巴流放者在1956年从墨西哥到达古巴,两年后,他们获得民众支持,依靠军队推翻了亲美的古巴独裁者巴蒂斯塔的统治。

后一部《游击队》主要讲的是切从1964年到他去世前的事情。

中文名切·格瓦拉:阿根廷制片地区法国 / 西班牙 / 美国导演 史蒂文·索德伯格主演本尼西奥·德尔·托罗 德米安·比齐尔

 8 ) 有点长。。。

许多人都对这个革命者有争议,当然我们在看历史的时候很多事情很难在当今在重新评价了,至于这些真真假假的盖棺定论,你爱不爱听,完全取决于你对事件的了解渠道。

很能细细品味的一个电影,也可以多看几遍。

切讲到关于革命的看法时,就说了一点。

革命,需要的最基本的,就是爱,出于爱而革命,出于爱而暴力,否则,他就不是一个革命者。

很多细节都在无形间显露了他的本性,如果是单纯的,名义上的共产者,他肯定抢了这些有钱人的东西,据为己有,切,就不是这样的伪共产。

他想证明的,战争着的,永远是一种精神,因为虽然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精神才是唯一可以永存的。

即使实践早已失败,理念却永远可以再次用实践去挑战。

后面到了城里的战役很精彩,游击战居然不光适用于乡下。

 9 ) 切·格瓦拉:阿根廷》

切·格瓦拉:阿根廷》看电影名就可以猜测到这是一部人物传记了。

下载时看它的介绍感觉是一部好的电影,拍摄的时间经历了四年之久,可以看出导演对这部电影倾注了不少心血。

很明显它不是一部商业化的电影——花四年时间完成一部并非大制作的电影怎么可能适应这个快节能的商业社会?

所以我想它应该不怎么买座——象我昨晚那样不用心看不明白,没有相关方面知识面的也看不明白,现在这个时代最卖座的是“爆米花”电影。

很多事情都是这样,无论你倾注了多少心血来完成它并不代表人们都看好,只有懂得的人才明白,可惜懂得的人地却很少。

未能坚持看完这部电影,虽然它不了各处剪接手法来避免看都呆滞。

看到一半困了,第二晚再续看时也觉无味。

放下了再拿起已没有当时的感觉,吃饭这是样感觉,恋爱有时也有这种感觉。

个人推介程度:没看完,无意见。

———————————个人原创文章,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

 10 ) 《切格瓦拉传》:索德伯格的格瓦拉

作为成功的革命者,切格瓦拉身后的命运可谓是一部传奇。

因为,仿佛还没有哪位政治家会得到全世界草根们近乎神话的顶礼膜拜和在政治世界中的不温不火。

格瓦拉一生成就的不是开国盛世,却是一个理想主义者为多个同质个体所积聚的精神力量,甚至成为象征性的支柱。

索德伯格的《切格瓦拉传》更是还原了这个已经符号化的纯粹的精神力量在尚是凡人时的生活记录。

最初认知格瓦拉,是在风靡摇滚的时代,很低级的以为这个戴着贝雷帽的男人是某位摇滚大腕儿。

兀自端详,发觉不妥。

这个男人的目光太坚决,不似搞摇滚之人眼神中的迷蒙颓废以及透着某种欲望的常态。

况且,诸多摇滚青年的白T恤上都是他,而这个人哪有什么作品?这次的无知,仅仅让我知道这个男人和古巴有关系,尚不知他作为革命者的传奇。

后来,看到已经老去的球王巨星身上也纹了那个经典头像。

在世界公认的两位球王中,一位已经正统到了政治家的楷模,而另一位一直在挺着酒足饭饱的腰身以纯粹个体的形式叛逆于社会,理想于自己。

后者球技超人又“离经叛道”,却依然是精神领袖。

所以,当看到那个纹身头像时,不禁困惑,格瓦拉何等魔力,让普天下追求绝对自由却最终还是倒在过度自由里的男人们如此膜拜?

因而,看过切格瓦拉的短暂人生,确实唏嘘。

辅佐卡斯特罗打天下,在成为精神领袖和实权人物并不是没有可能的时候功成身退,带着小票人马去继续开天辟地,蔓延革命的火种。

这本身就是壮举,暂不说革命后的古巴政权是不是也存在着一山不容二虎的人性常态,就是在艰苦游击后不贪恋权利、成就和享受也是古往今来成名政客中的异数。

在1967年10月9日之前,格瓦拉在冷战世界、社会主义阵营以及独裁政治这些明确的时代符号中是身体力行的实践者,是某些人的仇敌和某些人的关注。

索德伯格筹备七年的这套传记电影果然聪慧到大智若愚,几近纪录片式的表现手法围绕着格瓦拉的生活常态和这个人在人间的影响力,朴实无华、甚至可以称为亢长艰涩的记录还原了那个男人、那个时代和那段历史。

对于死后至今,逐步被传奇、被符号、被象征、被商业化的这个人,有着一种从人到神的推动力在支撑。

真实社会的政治家们如何理解不重要,重要的是格瓦拉革命生涯中的行为和最终命运。

他在寡不敌众被俘后被就地枪决,这对于一个早已功成名就颇具影响力的领袖级人物来说无疑是一种侮辱和损害,也是命运的拐点。

在索德伯格展示的荒凉、贫瘠的穷山恶水中挣扎的革命者的不公待遇,无疑更确切了格瓦拉被超人化的浅显理由。

如果,这之前他是英雄和引路人,这之后他的遭遇确实可以成就传奇和神话。

当然,这照旧不是政治圈子里的评价,而是草根人们通过街头巷尾凝聚的口碑和种种传说的变异。

而且很奇怪的是,顶礼膜拜格瓦拉的草根却是西方社会的青年居多并发源于此。

索德伯格的这套传记电影高明在于单纯忠诚的以旁观者的角度推动格瓦拉的人生际遇,不存在任何倾向性的如流水账一般记录格瓦拉的个体行为。

观者可以认为这是新闻,也可以认为这是游记,还可以认为这是浪费胶片的行为。

总之,看不到任何关于格瓦拉传奇生涯的评断和指向。

这就对了,索德伯格很人文的关注个体就代表着神化的格瓦拉的社会影响究竟在哪里。

在运用完全的客观覆盖主题的敏感之时,索德伯格回避的悲悯之心隐然成为影片重量级的点睛之处。

一幕戏是格瓦拉在联合国的发言,面对诸多要素,索德伯格的剪切俨然让影片转为了剧情电影:攻击的、缺席的、拥护的,以及整个环境产生的张力,都在德托罗饰演的格瓦拉固定时间的短短台词(重现历史)中展现,这在影片极具弱化戏剧性的场景中颇见功底。

另一幕就是格瓦拉的最后时刻,摄像机变成了第一视角:行刑者入画、走近、枪响、仆倒,与地面空间形成最后的视觉关系,淡出。

作为革命者的临终时刻抑或就义时刻,如此这般处理,不用说那些高大全的主旋律和一言不发的写实手法,就是在全片都是第三者视角客观乖巧的记录全景之后,冷然如此一番绝对主观的煽情设计,决算得上画龙点睛,也不枉格瓦拉拥趸的关切和对题材政治敏感性的妥协。

喜欢索德伯格作品的重要原因在于他总是可以在“毫不娱乐”的画面中言之有物,而且不管票房如何,照旧做自己的电影。

同样是彻骨的亢长写实,上部《阿根廷》就隐约透着一种向前的希望,而下部《游击队》的萧瑟悲剧性语境逐步慢慢贯穿全片。

这两种味道当然依据于人物命运的转折,但索德伯格在枯燥写实中成功控制了这些涉及主观情感且容易跑偏的细节,只是一切于无形而已。

 短评

这般平静,真是意料之外。不过,剪辑还是一如既往的赞!

8分钟前
  • 科林
  • 推荐

看不太明白,这段历史太不熟悉了,里面只听过卡斯特罗和切格瓦拉…除了最后30分钟比较精彩的战斗片段其他都很传记,10天分了6,7次才看完… 里面有段配乐跟合金弹头4(还是5?)超级像哈哈

13分钟前
  • PLAYTOY
  • 推荐

纯粹是为了了解这个人而看的,时代的革命造就了著名的人物

15分钟前
  • Nore
  • 还行

不错,革命精神非常强大,无祖国,毋宁死

17分钟前
  • The_Mars
  • 还行

萌叔叔Benicio

21分钟前
  • jj73浅之
  • 推荐

古巴革命

24分钟前
  • 琉璃
  • 较差

德托罗确实很像切,但看似更为忧郁和成熟,其实切的心如孩童般的蓝。伪纪录片形式很给力。

28分钟前
  • tikey
  • 推荐

很好的传记片 但有些闷

31分钟前
  • ken_zhang
  • 推荐

明显的去传奇化的努力。优点在于展现出古巴革命冷静、平实的那一面,比如有组织有计划的攻城战,毕竟包括我在内的许多人容易低估革命的智商,缺点在于对革命理念等主观信息的交代几近苍白,怎么可能完全没有情感动员。最后,跟切相比,男主实在长得太抱歉了。

35分钟前
  • 57
  • 还行

切的生命很華彩,片子拍的很無語。

38分钟前
  • 老晴
  • 还行

人物传记商业片拍成这样算基本成功了

41分钟前
  • 八荒
  • 推荐

格瓦拉的人格魅力德托罗很好地表现了出来。故事说得饶有趣味,相当难得。不太明白的是为什么50年代的场面用彩色而60年代的用黑白。顺便说一句,在看《摩托日记》之前,我对切这个人的了解接近于零。

44分钟前
  • 我呼吸的空气
  • 力荐

The inevitable downfall of an idealist. I like the way Soderbergh portrays guerrilla warfare - down & dirty...

45分钟前
  • 飘飘然
  • 推荐

切格瓦拉已经不是一个革命家

50分钟前
  • 钟笑乂
  • 还行

對傳記電影不會十分喜愛,但我想知道如果拍部MZD的話會是什麽樣子的。

52分钟前
  • l.m.
  • 推荐

没有火爆的战斗场面,但格瓦拉是战士格瓦拉。好吧,其实我对这部电影有太多疑问,对于格瓦拉也不够了解。

57分钟前
  • 四等人175
  • 力荐

期待了很久索德伯格 没让我失望 除了找来演绎卡斯特罗的那位仁兄和该死的翻译和音轨让我小小的失望下其他的对于传记片来说都很完美~平静的自然的不煽情的~……期待下集 和D9值得等待~

59分钟前
  • smiling deer
  • 力荐

将伟大放得更大

1小时前
  • 八月的海洋
  • 力荐

Che,多亲切的称呼。

1小时前
  • 还行

已经记不清一个月之前看过之后的感觉了。

1小时前
  • Crazy Fish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