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纯主观。
去年这时候我在厦门,赶上愿望拍摄。
夏天的尾声,在凌晨在深夜见过很多次彭彭大勋大陆。
三个呆瓜兄弟在剧组里的沙雕故事层出不穷,杀青时呜呜嘤嘤的舍不得。
大勋杀青的时候说 “因为很不舍 太开心了 这个戏”。
演员之间的默契,让我对这部片子有了期待。
那时候,《快把我哥带走》终于把彭昱畅带到了更多人面前。
拍摄期间,彭昱畅去了金马,《大象席地而坐》拿下最佳影片。
我在想,《闪光少女》时愧疚自己不红不能给电影带来好票房的他,是不是快要实现他小小的愿望了?
而在那时候相识的伙伴,这一年里我们也总是在盼着,愿望什么时候能够实现呢?
走入2019年夏天,电影定档,提档,改名,撤档,补拍,重制,再定档,终于上映。
戏外片方违约,首映变点映,公告声明信函,争执风波不断……我的期待渐渐消散。
剪刀手之下,剧情变得支离破碎。
彭昱畅的主角戏份大幅删减,补拍了王大陆魏大勋的戏份,《小小的愿望》变成《我帮好兄弟完成愿望》。
预告片里的镜头也几乎在正片消失,堪称迷惑行为大赏。
剧情:规则之下,也许已经是竭尽全力的结果。
但是修改之下, 人物声音和镜头的不对位,大量的画外配音,都让人出戏。
剧情的推进变得急匆匆,结尾强行升华变得僵硬和突然。
喜欢的几处:设想中的海滩,有灯光有开心的时候;三兄弟在摩托车上,高远笑的时候;帮高远换装的时候;末尾高远望向另外两位的时候。
(我还是喜欢温暖的时候吧 -w-置景:这本来是一个不需要时代背景支撑的故事,导演硬是要拗到80年代。
环境营造不在细节处用心,全靠粉红、昏黄色调的迷之滤镜。
在影院大荧幕硬是看出了一种电视机信号不好的卑劣质感。
笑点:不知道是不是情节删减的原因,笑点来得密集却粗暴,仿佛就是“你看啊哈哈哈哈哈好好笑快笑吧”。
(笑点是个人主观,同场仍然有大部分观众喜欢,应该是倾向年轻群体。
演技:王大陆的口音实在太出戏,还偏要在开头cue魏大勋是东北人,明明他才像转学来的。
嘶吼那段真的觉得快冲出屏幕把我吞噬了。
一些静态点的镜头还可以。
/ 魏大勋的综艺感很好,但是出演这种搞笑角色真的.....笑点是有的,但尴尬更甚。
// 重点是这两位演高中生真的太违和了。
彭昱畅:无论是床上病恹恹的高远,还是片尾闪回时打球奔跑着的高远,都让我有很多话想说却也什么都说不出口,总觉得心里揪着一块。
也许这就是这个角色留给我的东西吧,就好像我曾见过他一样。
总有人说“拜托彭昱畅好好挑剧本吧”,但一个人能有多少选择的自由呢。
我们都要做100件不喜欢的事,才能选择一件喜欢的事。
去年我许下的愿望,还没有实现。
一星给电影。
一星给彭昱畅和未来的他。
影片中拼贴式喜剧情节,像快手抖音的段子一样,随意滥用着灌篮高手的音乐,无处不在的公牛队和乔丹,卖蠢卖傻的笑料设计,以及夸张刻意低智商的表演,让这部电影如同闹剧一般,这也让影片最后企图升华到人文关怀层面时显得尤为生硬尴尬。
另外,电影里错误的价值观依然延续了导演一贯的低级趣味,多次表达——女性需要先有感情才能有性行为,而男性可以把两者分开——这种赤裸裸的性别刻板分化与《前任》系列如出一撤的油腻肤浅。
男性群体总是这样被莫名其妙的黑,被描写成直立行走的动物,毫无高级智慧生物应具备的“情绪”、“理智”、“情感”和“道德”。
在视频里,导演说:你以为躺着就能把钱赚了 那里,彭彭是明显已经生气了。
旁边还有工作人员问,你是不是生气了。
可见他确实是生气了,否则别人不会这么问。
可是彭彭真的是一个因为玩笑就生气的人吗?
在向往中,他被大家开玩笑(张柏芝送书那期),他其实是难过的,但是仍然没有生气,反而是大笑掩饰尴尬。
他就不是一个小心眼玻璃心的人啊。
而他表现出明显的不高兴,导演人品堪忧
本来以为很差,看这电影纯粹是因为喜欢这仨演员,结果电影很好看啊。
悲中带喜,把青春时期青少年的友谊演绎的很浪漫💕。
虽然有一点点荤,但是俗中有雅。
彭彭还真挺适合演这种带有喜剧色彩的剧情片的。
王大陆也还不错。
第一次看魏大勋的片,也很有喜剧天分。
结尾部分三个人嬉闹的画面,让我想起了我小时候的回忆。
画面很美好。
在片名还是《伟大的愿望》时,这部翻拍自韩国同名影片的电影,是一部“性喜剧”。
它的内核关乎成长,友谊,家庭,生命的价值等等。
自然,也包括“性”。
后来,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伟大的愿望》变成了《小小的愿望》,虽然剔除了一些(不可描述的)东西,但还是历经千辛万苦,呈现在我们面前。
所谓的“不可描述”,就是性。
是影片里的“破处、做爱、处男处女”等等一系列,你看得见口型,却听不到正确发音的词汇。
一部所谓的“性喜剧”,当它失掉了性的元素,也就失掉了在语境之下,制造冲突的门径。
电影本身的笑料,也在删除情色与情色的边缘化运动当中失去平衡。
于是,性元素的强行剥离使得情节的流畅性遭到破坏,电影呈现出来的东西,会给观者带来最直接的逻辑偏差,而非只剩下“喜剧”的外壳那样简单。
影片无形之间表达的东西:破处就等于谈恋爱,谈恋爱就等同于做爱,“点穴”就能制造恋爱的感觉……这一切,都非常的变态。
在我看来,尺度也未必亚于直白的说出“破处”和“做爱”。
因为这样的误导和胡诌,传达出来的信息,才是不健康的。
找一个女孩来破处,和找一个女孩来谈恋爱,这当中有着天差地别。
显然,影片为了配合上映的“标准”,又懒得在现有剧本(韩版电影)上花费心思。
于是,电影整体渐渐走向诡异。
比如说,如果只是找个可以和瘫痪男主谈恋爱的女生,最多算是来临终关怀,社会温暖。
用得着整得这么大费周折,鼻青脸肿?
很明显,因为事实上是人找来“做爱”,而非“谈恋爱”。
大费周折的过程是笑点,笑点之后,逻辑就被影片囫囵过去了,给你个眼神,你也无法体会。
而那些强行笑点,也都是直男癌视角下,对于女性群体的低俗崇拜、恶意嘲弄。
卖不了色就只能卖傻卖蠢,编改不足就用真实照片补凑拼贴——一面价值观崩塌破碎,一面正能量审美疲劳。
再比如,“标准”以下的高中生不可以谈爱,在校老师不能出入特殊场所。
那么,影片设定里已经毕业的学生,和已经下海辞职的老师,还有什么理由再以师生的名义发生冲突?
在丢失性元素的推进之后,连这类冲突都显得太过重要。
同样的手法尴尬用过几次,不免觉得可怜兮兮。
不能出现性,但是除了没有把性直白的说出来、演出来,其他该与之配合的内容依旧没有变,不管是跟从韩国原版的情节,还是剩余台词的暗示,“小小的愿望”,还不就是那个不能提的愿望。
不管怎么逃避、涂抹和修改,这份隐晦仍然摆在观众眼前,仍能够被拿出来津津乐道。
剩余的情节脱跳和逻辑混搭,反倒成为了影片最大的笑料。
而超越这份破碎之外,能看到的,只有再熟悉不过的本土化手法:粗糙堆砌的年代符号,网络电影的滤镜搬套,创作者的疏懒和庸常。
很难想象,在一个回避性教育,不可以在影视作品中谈论性的环境里,人们却可以公开歪解事实,颠覆三观。
只字不敢提“性”,相关可以阉改,镜头全部照拍。
电影如果这样搞,有没有所谓的“标准”和模式限制,创作的意义也都不大了。
的确,不论是《伟大的愿望》,还是《小小的愿望》,对于电影所涉及的东西,不能谈,还偏要谈,这件事本身就很难了。
但是,并不能因为“标准”的限制而丢掉创作的诚意,删减和阉割也不能为影片的低质担负全责。
谈性色变的环境令人作呕,执意卖惨的滥造也充斥着油腻。
下面就从客观的角度来说一说这部片子吧刨除一系列外部因素(你们懂得)我给这部片子打4颗星:不得不说彭昱畅王大陆魏大勋凑到一起还是很有能量的配合得很好,也都把自身的优势发挥了出来,让观众在戏中看到了浓浓的兄弟情。
再说故事,因为是根据韩国原版改变的,整体上没有什么大的变动,同时融入了中国元素和笑料。
大大小小每一个角色都有出彩的地方,大家到时候看就知道啦。
魏大勋是整部片子中60%的笑果担当,真的让人又好笑又心疼,只想说大勋挨打受苦了。
其中有两处让我落泪的地方:一个是彭昱畅叼着笔给两位兄弟留言;一个是结尾处彭彭的旁白和回忆的画面,他的那个笑让我久久不能忘怀。
可以说是彭彭的演技给了我很强的共情感,瑞思拜!
片子也有很多不足:其中一个问题是由于之前的一些原因不得不讲片子进行删减,可以看出彭彭的戏份应该删了不少。
愿望也从之前的换成了“谈恋爱”,所以有一些地方看起来比较突兀,好在故事还算完整清楚。
还有一个比较遗憾的是彭彭喝20多包感冒冲剂的镜头被剪了,真的辛苦彭彭了(虽然他肯定认为这是演员应该做的)。
还有一点想说的,彭昱畅绝对算得上片子的核心担当了,不论是从演技还是故事的发展上,都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他真的把一个神经性肌肉萎缩的男孩演活了,把那种无力感、绝望感和希望感发挥得淋漓尽致!
总之是一部值得看、值得反思的电影。
也希望这件事早日能够解决,给彭昱畅给所有关心这件事的人一个应有的尽量完美的交代!
就像昨天子枫妹妹发的微博一样,这是“他的愿望”,他希望大家能去看一部充满了所有人心血的电影,因为这是他的作品,不为别的。
最后支持彭昱畅维护自身正当权益,希望未来的华语电影市场更好更干净纯粹!
电影主线简单完成度很高,笑点密集,虽然有些地方的反转透露着尴尬。
三位男演员除了彭昱畅拍戏时24岁左右,其他两位30岁扮演高中生看得出来很卖力,但可能演技上限不太高。
1、大勋花应该是承担着最高频的笑点了,一面爱惜着自己的耐克乔丹泡面,一面又为兄弟两肋插刀,可爱又无辜。
可能综艺咖演电影总是有点不适应,给人的感觉类似于在看《明星大侦探》。
2、王大陆在预告里的那句“你能站着为什么要躺着”,真的是给人很大的惊喜与感动。
电影正片里王嘶吼乞丐的那段重头戏,终于给了观众一个感情的发泄口,照理是很燃的。
但是王大陆在将这句话重复了五遍以上之后,每一句的语气、表情、肢体动作都是很单一的,只是愤怒,缺乏感情的递进与转折,比如为自己兄弟处境的那种绝望不甘、想到十几岁的自己即将与好兄弟生死相隔的无措不舍,这么好的桥段真是可惜了。
王大陆似乎还是停留在“徐太宇”时期,演员的每个角色可以将自己的特质作为底色,但如果演的每个角色都是自己是件很可怕的事情。
3、一直躺在病床上的高远虽然只有头部动作和眼神,但起码令这部类似于商业小品的“闹剧”有了电影的质感与光晕,也承担着电影最悲情的泪点。
在乘着摩托车去大海那段,彭昱畅在摩托车上有两次眨眼,节奏缓慢目光温柔,还带着重症病人对世界的留恋;被发现违章之后,王用被单捆着彭昱畅在背上,彭昱畅的头搭着王大陆的肩膀,咧着嘴露出虚弱又明媚的少年人的笑,这个笑容在这种场景下有了多层次的意味,笑完之后却更令人心酸与心疼;最后一场用嘴叼着笔艰难写字的名场面,真的是让这个电影立住了,真正对彭自己愿望、兄弟们的愿望有了交代(简直哭死);彭在这部戏里有几场哭戏,不论是面部肌肉、嘴唇的抖动配合还是眼泪滑落的弧度与节奏,都堪称灵魂;后面还有多次演技高光时刻,为了不剧透就不一一列举了。
多说一嘴,本身这个电影题材我是不适应的,商业片迎合受众无可厚非,但太多把女性物化成符号的镜头,甚至本身带着点猥琐。
主角演戏的分寸很难把握,略多一分就显得油腻,但恰恰是彭彭这个干净的少年将这部电影变得纯洁起来,让一切十几岁少年为兄弟做的种种努力加了一层美好的滤镜。
“是你的戏,你寸步不让”,演员彭昱畅在演戏的时候真的是发着光的。
另外,戏外的彭昱畅啊,也希望你的光芒别被短暂的阴霾掩盖而暗淡下来。
■关于《小小的愿望》 首先以我浅薄的电影认知来为它划个范围,它属于想要做出意义的爆米花电影,而对于这个意义它做出来没后面讨论。
接下来让我说下画面。
让我奇怪又难受的画面,灯光和色调极其地不统一。
其实多尝试几种没错,但是多尝试了没办法把它们融合/统一/自然过渡还拿来赚钱就是你的不对了。
我还是真的很佩服,可以把夜店风、日系清新风、狂加光晕滤镜风、纪实风、综艺风、好几种不同风格的正常疯狂调色集中在一个半小时里的。
好多镜头的灯光天空过曝甚至过曝了将近一半的画面、灯光生硬就差把光源露出来了、特写和近景的景别巨奇怪这样可以有不同解读来解释的地方就先不说了。
好的然后来说说剧情演员方面吧。
剧情其实很是松散生硬,很多剧情并不为主题服务。
主要剧情就是一句话:两个少年为时日无多的患渐冻症的兄弟完成心愿路上发生的曲折故事。
但是一个半小时里我怀疑穿插了将近半小时无关的情节,其中属王大陆的最多,但是王还演不好哇,看得我地铁老人手机(顺嘴提一句,影片开头主演第一位是王,所以王真的加戏压番?
)。
剧情这走走那走走,中间以逗笑观众为目的,想起来剧情定位了绕回来一下,然后在后面疯狂煽情,我依旧地铁老人手机。
剧情里几乎所有的搞笑情节都是身体搞笑,以卖惨的剧情遭遇和夸张的表现来逗笑观众,我一度怀疑我在看小品或是情景剧。
还有,三大演员里演技还可以或说不错的就是彭昱畅了,可惜彭的戏份是真的少,另外俩,浮夸,生硬,不连贯。
所以,他们想要做出的这个意义很浅薄而明显张扬得浮在表面,努力地想要做出来,但是在我看来这个意义还是只停留在台词和宣传的空喊口号而已。
其实,关于《小小的愿望》想说的话我是想要看完2016年韩国的《伟大的愿望》再相较而写的。
可惜我目前找遍了我所有找资源的途径也找不到《伟大的愿望》,只看到了一段一分半的片段截取。
是一个男生在学校看见同学以冰桶挑战取乐的节选,就光从这一分半,我看出了稳定的风格色调、一分半内挑不出错的演技和比《小小的愿望》更深的东西。
(后续补完了《伟大的愿望》会重新回来对比的) 尽管如此,它依旧是一部可以值回爆米花的爆米花电影。
赚到了观众笑声也赚到了观众眼泪,反正它是赚到了本·笑点泪点双低·人的笑声和眼泪(即使我知道这个剧情贼烂我还是会被逼出眼泪然后边哭边骂我觉得我也是挺搞笑的)。
作为一部用来赚钱的片子,这样不也就够了吗?
还要要求什么呢?
2019.9.11看完韩版伟大的愿望了,原来我看到的那个片段是全片最深刻的地方。
只能说有稳定的色调、不那么浮夸的演技、更加通顺的剧情而已。
而小小的愿望是完全的Ctrl c+Ctrl v连好多分镜都一样的翻拍。
伟大在兄弟情上更加自然与深刻,王角色也更加立体,剧情连贯很多;小小在彭角色上彭昱畅演得更像个瘫痪少年。
2019.9.12
真的是一部难得的喜剧电影。
导演也真是厉害,明明是如此悲伤的故事,却能让全场观众笑泪N次,这不就是导演情感的最高境界吗[强]?
现在真的不敢去看哭成泪人的作品了,真的怕会哭到头痛,小Q真心不敢看呦[撇嘴]。
王大陆虽然个性张扬,但是,作品真心都很好看呢。
最后一句,幂幂确实有点可惜了(2019年9月26日观后感)现在才知道原来是田羽生作品,导演确实厉害,前任三好看,前任四还没看,人在囧途居然也是他创作的剧本,有才华的人,不会是一时的呀。
关于幂幂,唉,其实幂幂是人间清醒。
2023年10月5日。
两颗星给彭昱畅,一颗星给魏大勋。
抛开电影上映前发生的风波,回归到电影本身,这依然不是一部好电影,导演,编剧得背锅。
即使是有面对审查的因素在内,然而整部电影被剪的支离破碎,本应该深入的东西没有深入,无关紧要的东西却贯穿片子,为捧某男一号,刻意添加戏份,使得剪辑混乱,剧情跳跃,使得观众出戏。
整部片子很好笑没错,可是笑点较多都是流于表面,低俗,无聊,为笑而笑,并没有对剧情推进有较多的帮助,导演功力可见一斑。
彭昱畅的演技是整部电影的高光,亮点,由于角色设定,他无法使用太多肢体动作去表达人物情绪,仅靠面部表情来施展演技,这是很难做得到的事,可是他不仅做到了,而且完成的非常棒。
无论是独白的台词功力,还是眼神的表达,都给了我很大的惊喜,整部片子我能入戏的时刻,除了高远的戏份,另外就是高远妈妈的戏份了。
至于所谓男一号的表现,先不说演技了,说台词,台词功力太差,差到极致,对乞丐的咆哮,独自回家路上的独白,这些能表现的机会统统被他用来展现台普,演技部分就是没有演技,他就是严重拖后腿的那位。
魏大勋的表现中规中矩,且个人认为笑点较多集中在他身上,挺好,虽然某部分会略显演技不足,但也不显尴尬,符合角色设定。
总而言之,对彭昱畅的未来永远抱有期待,无论他接什么戏,我都对其表现充满了信心,影帝到手只是时间问题。
另外,只想对片方说一句,多行不义必自毙,金子时时刻刻都在发光,你们再怎么使手段,也无法掩盖金子的光芒。
在7月份还是8月份看到一篇有关《小小的愿望》撤档的报道,但是的标题极其吸引我,大意是这部片子的撤档是中国对“性”、“死亡”避而不谈的现实反应。
对于死亡而言,直面它的态度亦或生活方式,《滚蛋吧,肿瘤君》是一部让我印象深刻的片子。
由此,我对《小小的愿望》的期待值直线上升。
彭、王、魏三位小演员也让我不讨厌,撇开流量不谈,彭彭的演技我是非常认可的。
所有的期待等到我坐在电影院的那一刻。
一整部片子看下来,除了搞笑之外没有给我留下任何印象。
它的搞笑是又破又烂的梗和导演故意制造的氛围,靠着演员夸张的演技和桥段。
片子的情节很简单,彭彭的两个兄弟帮彭彭实现他遗愿的故事。
三翻四抖是相声抖包袱的技巧,导演和编剧很好得运用了这个东西。
但是,显然,它完全不适用于此。
在经过彭爸的长跑和三兄弟的海滩之行遇到小姐姐之后,电影开始了全世界都知道彭彭最后一定会和小姐姐*,只有导演和编剧掐着观众的脑子说,不,我不允许你知道。
以海滩之行为分割,片子前半部分勉强能看,后半部分就是真的在拖节奏和注水。
有关于性的思考、讨论和看法在国内从未登过大雅之堂,言论的*让我们无从谈起,这部改编的片子,想谈而不敢谈,不如不谈。
特别是结尾,彭彭说“我就是说说而已”,真的啪啪得打导演和编剧的脸。
那么我们单从青春片而言,它有关青春氛围的渲染只是做到了及格,灌篮高手的海报、玩偶,主演们篮球元素的服装,小学初中确实会填的同学录,泡面和火腿的搭配,这些确实是青春的元素,但是并不是加入了这些元素就能代表这是一部好的青春片。
它们不过是一部电影的辅助工具,让人在无形之中有很强的带入感。
而不是用3秒的放慢镜头甚至特写去强调它的青春感。
无论是服化道还是镜头的表现力,让人觉得假但又不能说它错,这种尴尬的出境,没有打动我。
有关于调色,我不知道导演是不是用了实习生,这种用力过猛的毛病是我朋友圈里摄影菜鸟会犯的错。
又蓝又黄又亮,我以为我开了美图秀秀。
以上。
说有亮点吧有些东西强行被避而不谈 原本的逻辑被摧毁 整部影片看起来就诡异无比 但要说一无是处吧 魏大勋呆贱的样子还挺可爱 而且王大陆那张大嘴实在让人印象深刻 虽然他确实很帅啊
彭彭躺着(某个帅的角度想起了权游布兰手动捂脸表情)仅靠眼神和脖子的演出就值两颗星,即使听说被删减了很多戏份,怪不得感觉好怪笑完好空虚…听到彭彭绝望地被拼出一句我想…谈恋爱…观众都软了,已经发出去的一半笑声另一半落下去,有种被当傻仔受骗的感觉手动捂脸表情。是谈恋爱,听到了知道了,一点也没想歪,无欲无求,阿弥陀佛,善你个哉,中国孩子太难了,中国青年好演员太难了。年轻就应该想做多做,以少做其他没必要的无能为力的,当然姿势千万种,安全第一条,事前做好措施最重要,可别乱生孩子别作孽。那个恶心的田羽生怎么还不死呢。
告诉我2000年初哪座城市长这样?至少厦门不是。这节奏,这笑点,这反转煽情...吐槽点太多了,有没有删减都一样。就这还撕番位啊,慢走不送。
青春就是小姐姐的酒窝
最根本的问题还真的不在删改审查,就是审美网大化,剧作技巧粗暴单一,人物表演生硬抽离,喜剧段子三俗低劣的问题。关于审查的部分,观众其实已经脑补了,这带来了一种原文本,现文本和观众解读文本之间的割裂。如果原版或许能有性喜剧上的六十分,但也绝不会再高了。
本片后续经历的一切是一个国家的悲哀,而电影本身的拍摄则是一个导演的悲哀,田羽声第四次拍电影还如同第一次一样,这不是保持初心,这叫毫不用心,电影的审美很重要,但是你连一丁点都没有。
真是烂啊…烂出天际。原罪确实就是审查,所以才会把原有的素材弄成这个支离破碎的样子。每场戏每个镜头都无比尴尬。疯狂拖时间,完整的故事都讲不明白,全是拼凑。甚至有点怀疑“降番”算是一种为了把损失降到最小的一种欺骗式的炒作,彭昱畅戏都剪没了,番不番还有啥意义,实话说看完之后我觉得是被骗了的。(打五星是因为…是彭昱畅粉丝…下不去手
历经改名撤档,还有番位之争的狗血营销,已经对片子没有好感了
卖蠢的部分挺好笑的,尬的部分挺头皮发麻的,不可描述的部分挺少的,问题是这三个部分完全割裂开了。我不知道这和删减有没有关系,但上一秒想观众一顿暴哭,下一秒就想大家一顿暴笑,你这么尬的过渡,真当所有观众都是戏精吗?
又翻拍?原版是性喜剧啊,内地要怎么魔改才能公映又不降低笑点?想想都觉得疼。
主线照搬的,不说了。增加了不少笑点,还是挺搞笑的。看之前一直都觉得是神选角,彭彭的演技和大勋天然喜感,加上这个故事,看点满满。但看了之后略失望,彭彭的眼睛太亮了,实在不太像绝症的人,这点韩版的男主表现得更好,总是带着一丝幽怨,更有说服力。大勋的人物设计比原版更好,更有看点,但是演得有点过了,在父母跟前装乖和娘还是不一样的,表演尺度还有调整的空间。没看完。
为了看鹏鹏和大勋去的 大勋真的是自带笑点 一看到他就想笑 作为一部爆米花电影 他合格了 鹏鹏演的也很好
笑中带泪,致敬灌篮高手,致敬乔丹,也是我们的青春。想起自己躺在病床上的痛苦日子,默默感动。
除了被阉割之外,我对几个演员还是认可的!6.5
看了首映,电影本身很棒,但是为了上映阉割了很多内容,看起来应该是片方早有准备为了审核拿出了plan B,也一定在后悔最早一版预告片暴露了太多惹祸上身。我为这个时代悲哀
碍于很多国情限制,明明可以拍一个很好玩的青春性喜剧,结果收着收着收着,很多该有的笑点都没了,还很尬
知道吃相难看是什么下场吗?
看完隔壁二字电影,过来给小小的愿望怒打四星
一开始看就知道是翻拍的电影了,中国原创不出来,又拍的这么模糊。但是前半段的笑点其实表现得还可以。
彭昱畅(演技碾压同辈)和魏大勋(搞笑担当)在线。王大陆真的油,还不会演戏。所有的破处都改成谈恋爱真是够了,搞得后面,被每个人扇耳光、“女方还是要带点感情”和“他想做…”(本来是个笑点)的台词、朋友帮“保健”、让理发店姐姐保密的剧情都不太流畅。避讳谈性,却鼓励多生孩子,咋的,大家都无性繁殖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