伪纪录片中占据绝大多数的是恐怖片,它们的终极目标是营造无与伦比的真实感和临场感,共同构成惊吓效果。
但两者往往势同鱼和熊掌。
你让角色时时刻刻拎着个DV躲避妖魔鬼怪,无论如何铺垫其合理性,总有令人出戏的荒唐时刻,真实感打了折扣,通片往往有佳句无佳章。
有伪纪录片设定固定监控和科研考察录像等作为影像源,逻辑上的沟壑倒是填平了,但观众“躲”在录像镜头后的安全体验,又与追求临场感的初衷背道而驰。
《切尔诺贝利日记》开场,我一度相信有现场拍摄者存在。
颠簸摇晃的镜头,与视线始终保持等高,主角们说话时,镜头不厌其烦的从一张脸孔移到另一张,而非来个利落的正反打,一切都像极了一个拿DV的旁观者提供的影像。
当然,通过剪辑,谁都能看出“此人”是不存在的,但这种时刻模拟人类视线的运镜手法,却达成了单纯伪纪录片力所难及的目的。
通过画面,观众可以将自己想象作这群冒险男女中的一员,只是低调到从不出声,也不与他人交流,且运气好的惊人,总能与幸存者为伍,一路坚持到了最后。
正如片中许多镜头暗示的,他时而满怀兴奋的冲在队伍前面,聆听着队友们激动的交谈,时而战战兢兢跟在众人后面,摸索着回程的路途,时而偷瞄一眼照相机中的隐秘画面,为慑人的真相而倒吸冷气,时而处在袭击者的疯狂追杀中,与逃跑的伙伴们手忙脚乱的滚做一团。
伪纪录片要么暗示“你就是他”,要么强调“你在看着他们”,而本片则是“你和他们在一起”,真实感和临场感取得了完美的平衡。
就像玩一场开了外挂的《使命召唤》,不用担心会死掉,不用担心会迷路或掉队,尽情享受安全的、有惊无险的恐惧。
虽然老套的创意,剧作上的纰漏,演员表演的不尽人意,让影片本身的惊悚气氛大打折扣,但这仍是一次颇见成效的尝试。
由于影片中虚拟出一个角色,提供感官体验供观众代入,我想可以称之为“伪参与片”。
文/方聿南
你以为他们都挂了吗?
那你错了。
续集将讲述,怪物如何解救怪物。
参考影片:《我是传奇》。
几个图样的年轻人,在一个私人个体导游的指引下,凭借着好奇的冲动勇闯普里皮亚季,结果走上一条彻底的不归路。
题材相当牛逼,导演把握惊悚的尺度也很到位,看得出投资不大,特技神马的没怎么展现,只能依靠人们对黑暗与未知的恐惧来营造恐怖气氛,做得不错。
普里皮亚季是切尔诺贝利核电站西北方向距离很近的镇子,主要是核电站工人的生活居住区,灾难发生之后,只留给他们5分钟的撤离时间,整个镇子未来相当长的时间内仍保留了当时人们生活时的样貌。
因此到了晚上恐怖氛围可想而知。
影片中展现了在镇子里的凶犬、怪鱼还有一只狗熊,凶犬外观没有变化,怪鱼制作了一下,可惜没有显示什么威力,狗熊就是串场子的,露了几秒的脸。
最主要的是生活在这里的变异人,表现基本上和丧尸片中的丧尸无异,导演出于考虑,基本没有特写,都是镜头匆匆掠过,可以看出受到核辐射的人面目基本和烧伤痊愈后感觉差不多。
导游透露此前多次来到普里皮亚季,每次也就2小时,应该是轻车熟路,这次看来是纯属意外了。
车子里面不知道什么部件被咬坏了,而且是在极短的时间内,直接导致全军覆没的根本原因。
这车也不知道是什么老爷车,看来这个导游也是个屌丝。
号称苏联特种兵出身,拿着枪,但也莫名其妙就被干死了,核辐射变异的人战斗力会有提升?
这点实在令人诧异。
之后就靠几个杨曼左右突击了,拿单反的姑娘看起来还是有头脑的,因此让她活到了最后。
可惜在一个脑残帅哥的指引下,直接跑到了反应炉下面,最后面对军队脑子也短路了,说什么没有人知道我们来这里,得,这下能出去才算怪呢。
另外两对实在是可怜,好端端的,命丧黄泉,而且也和脑残帅哥有直接关系,遇到危机,一个有头脑的leader是多么的重要啊!
片子看完,上google地图看了看当地的样子,片中的儿童乐园应该是真的,地图上可以清晰看到那个迷你摩天轮的样貌,之后远处的五个炉子也能看到,但距离并没有片中的那么近,徒步走过去有些困难,体育场也找到了。
怀疑导演是亲自去那里取景了,因为当地确实可以旅游,在google上也看了游客的照片。
90分钟做成这样,很不错了,推荐喜爱此类型的朋友观看。
以下剧透满满首先作为大爱辐射系列,COD4,地铁系列,潜行者系列的一个普通游戏小玩家,这部电影对于像我这样有废土情节的观众,一本满足。
印象里发生在切尔诺贝利的恐怖事件就是应该这样的——杳无人迹,各种蛛丝马迹显示这里肯定有不干净的东西,但是这些蛛丝马迹又总是能被人有意无意的忽视,死亡在不经意间来临,最后所有人都陷入了生存的大逃杀,特别是置身于一个类似于孤岛的封闭环境,无助和绝望引起的人性上矛盾和丑恶往往比怪物本身更可怕这电影的题材是真不错的,孤零零的一个鬼城,类似于末世的废土环境,主角们组团刷副本,装备是逃生里的装备,面对的对手却是地铁2033里的怪物很明显导演驾驭这种题材的功力不太够,导致后面玩脱了,对于这种小成本电影来说或许已经及格了,但是本来真的可以更好的。
首先主角们进入切尔诺贝利前的时间实在是太拖了,本片90分钟,前30分钟说他们是怎么打情骂俏,中间三十分钟在弄清楚什么东西在装神弄鬼,最后三十分钟死亡大逃亡,over不知道是经费问题导演故意拖时间还是怎么,前面30分钟的剧情完全就是可以直接删掉的。
中间30分钟的剧情应该在圆满一点,比如女主在他们遇袭击以前就拍到了一个黑影,导游尤里发现了一些没烧干净的灰烬,这些都是不平常的事情,作为铺垫说明了切尔诺贝利里面不简单,但是影片前半部分最能引起你G点居然是突然出现的一只熊,直接吓你一跳!!!
我就纳闷了,导演你把写他们怎么约炮的时间多拿去铺垫一下这个鬼城不像表面这么平静不行吗?
中后期就是本片的精彩之处了,平心而论拍的其实还可以,虽说前面有点像导演故意在拖时间。
到了中期就是主角们开始探索切尔诺贝利了,开始和怪物们正面遭遇,期间他们又被袭击和发现了以前和他们一样被袭击的人的遗物,发现了一个曾经搭载雇佣兵的公共汽车,“前辈们“火力全开都被怪物团灭了(影片里说是保安公司,但是国外的独联体和亚非拉战乱地区的保安公司的业务其实就是雇佣兵),说明他们面对的对手只能与之玩捉迷藏,这里的渲染和描写就比之前好多了后面是老套的恐怖片大逃亡,该挂的挂,该开挂的开挂,没什么好说的,结局是男女主角连主角光环都没了,团灭下面说一下本片逻辑上的漏洞:首先一切的蛋疼的开始,来源于导游尤里莫名其妙的下车巡视查看问题。
首先前面有个情节,是尤里偷偷把表现这里有人出没的一摊灰烬踩掉了,说明尤里这个老兵油子肯定知道切尔诺贝利这里有些东西不简单。
但是后面车坏掉而且夜黑风高的情况下,他居然敢拿着一把小手枪下车去巡视,作为一个老兵他不会不知道这装备连那只人畜无害的熊都不一定打得过吧?
结果玩脱把自己玩死了不说,还害得主角弟弟腿伤了,没人带路想走都不好走。
当时最好的办法当然是全员静默等到第二天白天步行出去或者去找修车的装备,事实上他们也的确等到了第二天的,强行下车也绝对没车里安全。
结果就因为最熟悉当地情况的导游尤里莫名其妙的”自杀“坑队友,结果团灭,逻辑上实在是说不通后面主角们的疯魔倒是没什么逻辑漏洞,毕竟在那条件下常人没几个能冷静下来,看了某些评论说男主2B去找弟弟害死全队其实是说不通的,因为他们当时其实已经走不出去了,车都被砸烂了,男主去找弟弟虽说没找到,但是也救下了弟弟的女友,那种情况夜晚步行去哪其实都一样的,反正都是迷路。
第一晚没出事多多少少有点运气在里面,其实当他们在切尔诺贝利敢墨迹到第二天晚上的时候实际上就已经是陷入死地了。
这也是个漏洞,按常理说当最开始看到导游的尸体时正常人那是有多远滚多远,偏偏猪脚们还敢在切尔诺贝利第二晚过夜。
还有就是后面出现的那个诡异女性背影,虽说那种夜晚那种环境下出现在那的肯定不会是正常人类,但是猪脚们的好奇心也太大了一点吧。
好奇心大其实也可以理解,毕竟那东西安安静静的跟无脑冲脸的怪物们还是很不同的,气场就不一样嘛!
有点好奇心也算正常。
但是,关键的是,这段跟剧情根本不搭啊导演大哥,你让这个影子粗线了又莫名其妙的消失,后面又不交代一下那个是什么东西,难道你要我说那是他们的集体幻觉?
最后,说一句,看完这部片子再看看豆瓣评分,感觉跟我当初看了豆瓣评分以后买票去看了地心引力一样,这片子虽然有很多不足但是也不至于不及格连6分都没有
今天看了Chernobyl diary,除了对二十多年前的那场灾难感到难受外,对片中男女主角受到了辐射后的变化也感觉到很好奇,1.很好奇如果人在真实情况下受到了辐射会怎样,人在受到辐射的过程中身体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2.在片中看到男主拿着测量辐射量的小仪器,这种仪器是什么,辐射量达到多少值才会对人体有害?
3.辐射会导致生物变异吗?
于是上网搜罗各种资料。
先看看Chernobyl当时的情况。
Chernobyl位于乌克兰的pripyat,于Chernobyl city 西北18千米,乌克兰首都Kiev以北110千米,离乌克兰和白俄罗斯边界16千米,Chernobyl的寓意为chernobog,在斯拉夫神话中代表黑暗、死亡、疾病的黑之神的居所(这个名字取得,很难让人不联想到不好的寓意)。
Chernobyl是前苏联在乌克兰境内修建的第一座核电站,曾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安全、最可靠的核电站,看来世事无绝对,怕的就是那一个“最”字给人们带来的幻觉,没有一劳永逸的事情,特别是对于这种有枪杀伤力的物质来说,疏忽会带来不可估量的后果,不管这一疏忽是小还是大。
核电站由4个反应堆组成,每个能产生1千兆瓦特的电能,相当于3200兆瓦特的热功率,核事故发生时4个反应堆共提供了乌克兰10%的电力。
事故的起因:在影片中听到“极限游”的俄罗斯大汉uri(uri当过兵,让我想起魁梧的普京)说这场核事故是因为失败的系统测试引起的。
根据网上查到的资料来看,关于1991年发布的事故原因是说,由于压力管式石墨慢化沸水反应堆的设计缺陷,尤其是控制棒的设计。
另一个导致事故发生的重要因素是职员没有收到反应堆问题报告的事实。
根据一名职员(Anatoli•Dyatlov)所述,设计者知道反应堆在某些情况下会出现危险,但是隐瞒了这一事实。
具体的事故起因的描述是这样的:1986年4月25日,4号反应器预定关闭以作定期维修。
并决定利用这个场合,测试反应堆的涡轮发电机的能力,在电力损失情形下发充足的电供给反应堆的安全系统动力(特别是水泵)。
像切尔诺贝利,反应堆有一对柴油发电器可利用作为待命,但并不能瞬间地起动—反应堆将因此被使用转动涡轮,到时涡轮会从反应堆分离和在自己的惯性之下力量转动,而测试的目标是确定当发电器起动时,涡轮是否在减少阶段能充足地供给泵浦动力。
测试早先在其它单位执行成功(所有安全供应起动)而结果是失败的(那是涡轮产生了不足的力量在减少阶段供给泵浦动力),但另外的改进提示了对其它测试的需要。
事故所造成的灾难:1986年4月26日1点24分,前苏联的乌克兰共和国Chernobyl核能发电厂4号反应堆发生严重泄漏及爆炸事故,大约有1650平方千米的土地被辐射。
后续的爆炸引发了大火并散发了大量高辐射物质到大气层中,辐射面覆盖了大面积区域。
这次灾难所释放出的辐射量是广岛原子弹的400倍以上(这是一个什么概念呢)。
事故导致30人当场死亡,上万人由于放射性物质的长期影响而致命或患重病,至今仍有被放射影响而导致畸形胎儿的出生。
根据网上的资料来看,这场辐射外泄的辐射尘涵盖面积之广,前苏联的西部地区、东欧地区、北欧的斯坎迪纳维亚半岛都受到了波及。
乌克兰、白俄罗斯、俄罗斯受到的污染最严重。
由于风向的关系,据估计,有60%的放射性物质落在白俄罗斯的。
这一事故引起了大众对前苏联核电厂安全性的关注,事故也间接导致了前苏联的瓦解。
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核泄漏事故被定义为最严重的7级。
当年4月26日,位于今乌克兰境内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4号反应堆发生爆炸,8吨多强辐射物泄漏。
事故共造成31名消防人员死亡,数千人受到强核辐射,数万人撤离。
保守估计苏联共花费了180亿美元,以及50万军民处理此事件,但是现在看来事故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无法估量!
死亡区的后续报道:事故发生后,为防止核电站内核原料和放射性物质再次泄漏,政府对发生爆炸的4号机组用钢筋混凝土掩体进行了封闭(俗称“石棺”),并于2000年12月彻底关闭了切尔诺贝利核电站。
事故发生20年后,生态学家们惊奇地发现“石棺”周围的“死亡区”竟成了动植物的“天堂”。
这里生存着270多种鸟类,繁茂的植被为野猪、鹿等动物提供了栖身之所。
[1] 每年都有一些难舍故土的人自愿回到隔离区生活。
隔离区内现有500—800名居民,绝大多数是退休者。
老人们居住的房子通了电,有的还安了电话,他们在隔离区里种菜、饲养家禽、捕鱼打猎,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
介绍完了Chernobyl的基本情况,现在想要来看看怎样解答自己的那几个问题:1.很好奇如果人在真实情况下受到了辐射会怎样,人在受到辐射的过程中身体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人在受到了辐射之后身体会有怎样的变化呢?
在影片中,男女主人公在受到了一定量的强辐射之后,暴露在外的皮肤出现了灼伤,呼吸不畅,有呕吐,失明等现象。
相信这也是导演、编剧等查找了很多资料之后的结果。
但是很难确定影片中的效果是否就是真实的核辐射的之后人体的反应,是夸大了还是低估了,这都无从查证,为了了解更多的知识,还是自己动动手查找一下相关的资料才好。
根据网上查到的资料来看,当暴露在核辐射的环境之下,几小时内会感到恶心,随后会有腹泻、头痛或发烧等症状,在最初的这种症状过去之后,可能会出现一个短暂的无症状期,但数周之后会出现新的、更严重的症状。
在更高的辐射量下,这些症状会更快出现,也更明显。
核辐射会对人体内脏造成广泛致命的伤害,一般的健康的成年人无法承受4戈雷的辐射剂量(这是一个什么概念呢)。
辐射的有害性一般与剂量有着很大的关系。
一般来说,受到辐射后的急性初期症状就是恶心、呕吐、发热和腹泻,如果受到的辐射比较严重,也就是剂量比较大,发展到了极期会有感染、出血和胃肠症状,最严重的是脑部出现症状,神经系统受到影响。
这里我们就要涉及到一个安全的剂量范围:辐射的量(单位:微西弗)100000微西弗/年:紧急作业场合所允许的上限50000微西弗/年:辐射业务工作者及消防、警察所允许的上限10000微西弗/年:巴西、巴厘岛一年间在土地上所受到的辐射6900微西弗/回:胸部X射线断层透视、CT检查世界平均而言,一个人在一年间承受的自然辐射:从宇宙来的0.39微西弗,从食物中的受到0.29微西弗,从大地中受到0.48微西弗,呼吸空气中受到1.26微西弗。
1000微西弗/年:一般公众一年的辐射限量(除去医学治疗)2400微西弗/年-400微西弗/年:在日本不同地区一年所受到的辐射量差(县平均最大量)600微西弗/次:胃部X射线检查200微西弗/次:飞机往返东京和纽约一次50微西弗/次:胸部X射线检查50微西弗/年:原子能发电站(轻水反应堆)周遍的辐射目标量(实际远低于这个目标值)10微西弗/年:原子能发电站不工作状态下的辐射水平据数据显示,人们每年摄入的空气、食物、水中的辐射照射剂量为0.25毫西弗。
戴夜光表每年有0.02毫西弗乘飞机旅行2000公里约0.01毫西弗每天抽20支烟,一年有0.5~1毫西弗一次X光检查有0.1毫西弗。
当辐射剂量低于100毫西弗时,医学上观察不到其对人体的确定性效应,即明显的组织损伤;当剂量超过4000毫西弗时,在没有医学监护的情况下,有50%的死亡率,而当剂量超过6000毫西弗时,则可能会致命。
以下内容摘自中山网: 在放射医学和人体辐射防护中,辐射剂量的单位有多种衡量模式和计量单位。
较为完整的衡量模式是“当量剂量”,是反映各种射线或粒子被吸收后引起的生物效应强弱的辐射量。
其国际标准单位是希沃特,记作Sv。
定义是每公斤(千克、kg)人体组织吸收1焦耳(J),为1希沃特。
希沃特是个非常大的单位,因此通常使用毫希沃特(mSv),1mSv=0.001Sv。
此外还有微希沃特(μSv),1μSv=0.001mSv。
对一般人来说,每年的正常因环境本底辐射(主要是空气中的氡)摄取量是每年1~2毫希沃特。
凡是每年辐射物质摄取量超过6毫希沃特,应被列为放射性物质工作人员。
他们的工作环境应受到定期的监测,而人员本身需要接受定期的医疗检查。
2.辐射会导致生物变异吗?
在福岛核电站发生核泄漏事故之后,日本核安全官员在接受美国媒体采访时表示,日本海水样本的核辐射水平是迄今为止检测发现的最高水平。
据有关报告显示,针对福岛核电站这一事故来说,海水中的辐射能够以一系列方式威胁海洋动物的生存,放射性物质可直接导致海洋动物死亡,后代发生基因变异或者污染它们的食物链。
根据片中的情节来看,湖中的鱼应该是在遭受核辐射之后发生了基因的一些变异,但是是否通过核辐射之后的变异会造成动物变得十分可怕凶残的结果,不知道有没有相关的研究显示。
如果查到相关资料,将继续在后续的文章中呈现。
参考网站:百度百科中国知网中山网
本来只打算打个4星的,上来看到诸位的各种贬、损,直接打了五星,为什么,就因为这片子的氛围营造的相当到位!
补上这课星这种小成本的B级片,本来就不要奢望看到什么豪华的大制作,怀着想看逼真的变异生物,各种诡异人畜的同学们,你们真的希望导演将本来就捉襟见肘的制作经费拿来给那些不靠谱的二流特效公司、抑或是道具师去做一些惹人发笑的怪兽、僵尸?
B级恐怖片更关键的是如何营造一个身临其境的恐怖氛围!
剩下的部分,use your own imagination!
不要对一个低成本的B级片各种大片的要求。
我要向剧组致敬,我不知道他们是否在原址选景,至少场景给我的感觉,极好的对应上来我记忆中的切尔诺贝利(寂寞的观览车、空荡荡的秋千、肃静的宿舍楼),加之顺应清理的可信剧情,以及亲民的角色选取和塑造(B级片不要指望导演能很好塑造人物个性,而这片子点滴笔墨却也很好的勾勒出几个角色的大致轮廓,要求不高,我觉得已经塑造的足够带入之前的意境中了)场景、人物、剧情,这样以来,一出戏就活了。
尽管可以略微吐槽,譬如各种神经质的个性,几个小的逻辑漏洞,不过介于我对本片的整体好感,直接掠过,还是那点,用B级片来衡量B级片。
综上,有爱的题材加上用心的制作,当然还有可怜的制作经费,这部片足以满足我临睡前做一个习惯性的思维空间跳跃,所有悬念、引申、细节、不足、漏洞,梦中继续吧,那会是一个波澜壮阔的真实而充满幻想的世界!
PS:写个自己,点下题:1、豆瓣影评不可信,尤其是小众的电影,更多的相信自己的直觉2、看原版观影感受往往好于糟糕的翻译版over
有一点《黑暗侵袭 The Descent》(2005)的味道,当然没有《黑暗侵袭 The Descent》拍的那么好,那么经典。
应该是花费不多的钱,本来可以拍的更让人深刻,结果并没有造成轰动。
不过《切尔诺贝利日记》还是值得一看的,有的人看完没说好的是因为不知道切尔诺贝的背景。
《切尔诺贝利日记》从头到尾还是比较紧紧地抓住观众的心的。
要比《鬼影实录》那个系列好看很多。
我是一个非常不喜爱看恐怖篇的人,本着对于切尔诺贝利的感兴趣,所以选择了这部电影,从开始看到结束,丝毫没有一点生机。
拍摄水平很不好,纯粹为了吓人而设计的。
绝对是最最没意思的电影。
本来是看了推荐才看的电影,看过之后却大失所望,与以前看过的同类伪纪录片相比,此片无技能无逻辑,片中角色竟然没有任何准备便去危险领地去旅游,而且没有任何生存常识,有生存能力的全被一群猪队友带累早死,本来来看影评是为了知道片中很多逻辑不通的点,看来也是没人能看懂小女孩人影到底是什么,并且还是电影宣传海报,之前看过很多优秀伪纪录片还很懒的没有写过影评,但是这部电影实在让我忍不住吐槽,基本每个人的行为都不能理解,边看边骂。
电影开头以为是有同行伙伴进行拍摄,看来一方面是节省经费一方面是非要做出伪纪录片风格,但是让人很没有代入感,总之个人不认可,只有场地能看出用心,不能说小经费の电影能拍出这种效果就不错了,「女巫布莱尔」.「解除好友」.「REC」.「鬼影实录」等等无一不是小成本电影,只能说一部挺好的题材被编剧导演拍烂了。
还是个题材不错的电影,在这个散发着诡异气氛的真实存在的地方大做文章,,是很不错的选择,影片的后半段比较精彩,有点像寂静岭那种鬼蜮的一个城镇充斥着被辐射的僵尸,最后没有逃出,还都被辐射死了,这是个打发时间不错的电影
可以直接忽略掉的所谓恐怖劲片。考虑到最近乌克兰宣布,切尔诺贝利已经适合人类居住了,此类题材将永远停留在好事者的YY中...(对了,炒房者可以去那里,升值空间巨大啊)
还蛮惊悚的呀。如果能加进人性心理的因素就更好了。
槽点多的不知从何吐起……看了一大半还没明白是狗狗熊熊还是辐射人在追杀他们,特种兵导游大爷看着剽悍竟然一上来就默默逝去……看看这电影的长篇影评,还都挺欢乐的
冲着切尔诺贝几个字去的,其实可以再恐怖一点!电影的结局让俄罗斯人情何以堪啊,哈哈~~
尼马什么玩意。
超赞!!
3分钟看完的电影,自大与好奇心而已。
超无聊 浪费了好题材
伪纪录片版“隔山有眼”。。
净闲没事儿咚咚将将吓唬人
惊险的故事情节!值得一看,但是切尔诺贝利这个当年核泄漏造成的死城其实可以有更大的表现空间挖掘!
恐怖效果一般。两三年前看的电影了吧,当时当成生化恐怖片看了,印象一般,没想到是真实事件改编。现在更期待美剧版了👏👏👏
情节紧凑、气氛到位,主角是一群战五渣又喜欢大呼小叫,虽不够刺激,另一角度来讲却比较真实。总体来讲,B级片的诚意之作。
以后不敢去切尔诺贝利了,5555!这部低成本片子评分明显过低,气氛营造得挺棒!那个小孩儿形状的背影相当吓人好不好?!就是变异人弱了点。
这个题材可以拍得更好的。
6.2分,其实也可以一看吧,但因为本片实在是没什么特点,豆瓣评分低倒也在情理之中。伪纪录片普遍存在的粗糙场景,摇晃镜头,剧情还算是干净利落,没有扯不相关的东西太久。我一直好奇到底是伪纪录片养活了小导演,还是小导演养活了伪纪录片。
冲着对切尔诺贝利的好奇去看的,没有讲清这些怪物从何而来,没有真正震摄人心的东西。
还行吧..场景缺乏震撼...显得太普通了
没那麽糟吧~起码搞得我很紧张,几度无法直视屏幕,甚至还是一度把屏幕弄的好小好小,生怕突然出来一张不堪入目的face。。。题材的确不错,剧情设置还可以更丰满一点
无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