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16年有段时间中毒般迷恋张学友,这部电影上映前就颇多关注,几年后终于找到观影途径。
非常反感影评里洋洋得意说林嘉欣精神有病的人。
感知不到只是你感受力弱而已,没什么值得自豪的。
也希望大家不要被他们影响。
最后一刻的揭秘,终于能理解来自女主的报复,非常合理,是我们卑微弱小的人,小心翼翼地侍奉,最后一刻却被强大信仰嘲讽背叛后的还击。
问题从不在于French kiss。
你清楚那几句羞辱有多诛心吗?
你从山顶绝尘而去,她趴在泥地里看你背影。
前面心疼男主,最后钦佩女生。
她真的告了他。
我喜欢欣赏神经纤细脆弱敏感的美人,我懂她的daddy issue,我了解感情漩涡中每个处于弱势地位的自尊者,如何一点点地挣扎,日夜不停地发问,他到底爱不爱我?
他是不是对每个人都这样?
她一直以为他是她游戏里的天使。
几年后才得知真相,“我对你好是…我真的喜欢你。
”可你也无可避免地羞辱了她。
电影非常好,两个人都不见当年男人四十的影子,还是很流畅的故事,多处伏笔安插的非常巧妙。
他们还是好搭配,换了一种身份,整个人大变,我还是会浸入这二人创造的奇妙磁场。
从相识到相处的渐进推动,男人女人间的欲拒还迎,互相的勇敢和犹疑,那些平淡下流淌的情愫。
非常稳健,于局中人又确是惊心动魄。
后半段看得好于心不忍。
看大家生生把这段美好砸碎。
很开心在疲软环节黄爹出场,可惜法庭设置有些薄弱。
张学友其实真不错,酒后那些话只是男人普遍劣根性,但对于这样一个敏感自尊女人,她怎么接受得了,正视得了这样“吐真言”的折辱?
男人也是确实天真痴傻,他也一样还未剔除身上的婴儿性,不然怎么会想在法庭里寻求公义。
好难过。
好可惜。
为什么女生要承受这些,鼓足勇气靠近后破碎的梦境,来自一心拥护对象的轻视,可能会永永远远地绊住她,在梦醒时分,紧张时刻,亦或一切谈笑风生的对话中骤然发作,提醒她这辈子再也无法摆脱得了。
为什么要毁掉牧师的名望,去这样折磨,损耗一个好人。
为什么要让他经历这些不堪。
矜贵的人为什么不能永远矜贵,骄傲的人怎样才能不跌落凡尘?
本以为这是一部讨论宗教的电影,看罢才发现,电影说的是人性。
电影《暗色天堂》改编自庄梅岩的舞台剧《法吻》,讲述了本是牧师的商人杜天明在一次聚会中遇见了故人Michelle,在两人的交谈中引出了五年之前发生在两人身上的一桩往事。
五年前,张学友饰演的杜天明有两个身份,一个身份是大公司同行会的行政总裁,正在推广一个全球的药品回收慈善计划,激进而热情;一个身份是教会真言堂的牧师,文质彬彬温文尔雅。
而林嘉欣饰演的女主Michelle作为下属和教友走进了杜天明的生活。
两人在工作和生活的接触中似乎互相之间情愫暗生,关系日渐暧昧,在杜天明即将上任英国走向人生巅峰的前一个星期,两人在晚餐之后在山顶车内发生了一个法式长吻......就在观众觉得这个爱情故事应该走向圆满之际,翌日Michelle却将杜天明以非礼罪名告上法庭,最终杜天明因不忍在法庭上辩方律师羞辱Michelle,提出自辩,最终输掉了官司,被公司教会抛弃,走向堕落。
从表面上来看,人生赢家的杜天明应该是整个事件的受害者,因为这次事件,他失去了本该拥有的一切。
而且在整部影片中,杜天明展现的都是温良的一面,除了山顶车上热吻之后突然突兀的对女主出言羞辱之外,似乎没有看到他真的做错过什么。
但是事实真的如此吗?
从影片不少细节其实可以看出,温文尔雅的杜天明其实个处处留情的人,他和教友Susanna关系暧昧,影片开始时,杜天明和Susanna的关系似乎是被人误解,后来在法庭上Susanna透露出其实二人曾是恋人,关系到了亲吻抚摸的程度;而在电视访谈中,杜天明对电视主播张爱华话里话外都有暗示之意,在匆匆离开之际还不忘让秘书给主播留卡片;而下属黄婉婉似乎也对杜天明关系复杂,一方面她恨杜天明为了向上爬将她作为牺牲品,一方面她总是关注对杜天明有好感的女人。
试问如果不是心有眷顾,怎么会这么敏锐的观察到潜在的情敌呢?
由此可见杜天明其实是一个表面正经,暗地里却在享受周旋在各种女人之间,经营这种若即若离的关系的快感之中。
也就是说,一个看似完人的杜天明,其实是一个伪君子。
他事业上打着慈善的旗号,其实也只是为了得到英国总部的关注,为了成为总干事的筹码而已。
在电影中借助了教会小女生阿怡的嘴说出了:被杜天明欺骗的女人,远不止我们在电影里看到的那么多。
所以在这场罗生门中,杜天明显示也是个说谎者,而不单纯是一个受害者。
那心思缜密的杜天明又怎么会在山顶吻后羞辱Michelle呢?
因为他喝断片了。
断片状态下的人,太容易暴露自己潜意识里的东西了。
影片一开头,杜天明就在讲道中讲述诱惑,他认为诱惑是一个红苹果,表面很好吃,但是如果不小心把果核果柄吃下去,有可能就会被果哽到。
显然,他在意识清晰的时候,小心翼翼的吃各种诱惑苹果,小心的把果核果柄吐出来,既享受诱惑带来的快感,又将危险排除在外。
所以之前被他玩弄过的女人,最终都是以离开教会而告终。
那么杜天明是个单纯的伪君子吗?
这显然也不能一言蔽之。
杜天明的性格很大程度来源于他的角色冲突有关,影片中,杜天明不允许员工去他的教会,美其名曰:公私分明。
但其实这是为了消除他的角色冲突。
其实除此之外,杜天明早期身份和当前身份的角色也存在冲突,从杜天明的发小社会身份来看,杜天明显然出身一般,在年轻时也干过鸡鸣狗盗之事,发小开玩笑的用往事调侃他时他表现得怒不可遏。
可见杜天明深以自己的出身为耻,因此他功成名就威高多金之后,他就有意的玩弄女性的感情,另一反面他在内心深处认为这些女人看中的不过是他的身份地位,对倾心于他的女性心怀蔑视。
杜天明是否对Michelle真没有感情呢?
我觉得不能单纯的归结于有没有这个层面。
在接触之中,Michelle显示出的干练与可爱显然在某种程度上打动了杜天明,但是因为杜天明本身的角色冲突,使他不可能正常的面对这一段感情。
所以在杜天明向Michelle赠送圣经的时候Susanna突然闯入,杜天明的表现得非常错愕,因为Susanna的出现提醒他,他还有很多错综的关系没有结束。
所以种种细节其实都在向我们完整的展示杜天明这个人物,他并不是什么完人,但也未必就是一个坏人,他只不过是一个普通人,和其他普通人一样充满了矛盾,也和其他的普通人一样有些看不到的阴暗面。
为什么Michelle在被杜天明羞辱之后如此的怒不可遏,不惜说谎也要将他置于死地呢?
影片中通过阿怡说得很明白:和男人谈了20集的恋爱,结果发现他其实不爱我,我不知道有多生气...对于Michelle来说,真的是因为发现杜天明不爱他这么简单吗?
也许未必,在片中的庭审可以看到,辩方律师黄秋生咄咄逼人的翻开Michelle的情史,勾引已婚人事,搞师生恋,种种迹象表面Michelle其实并不是她表面看起来的白莲花一朵,相反的更像是个充满心机的绿茶婊。
黄秋生也说过,律师所说所做的一切,都是基于已经发生过的事实。
所以这些事情,其实都在Michelle的身上真真实实的发生过。
所以对于Michelle来说,也许在被羞辱之后恼羞成怒,不惜通过说谎扳倒杜天明,并不是她自己所说的得到了一个神谕:这里有一个恶人欺骗世人......更多的原因应该是杜天明酒后之言准确的戳中了她的心事,她不过是看上了别人的身份地位。
那么Michelle是一个坏人吗?
似乎也不能这样简单的归类,虽然她在整个事件中显然表现的是一个说谎者的角色,而且在表面上并不能让观众感觉她的所作所为是为了让恶人杜天明“罪有应得”。
但是从整个事件来看,Michelle又未必不是一个矛盾的人。
首先她接近杜天明,处处做出一副人畜无害的样子,表现的像一个婴孩一样的直率,起目的未必不像杜天明说的那样,处处都是计划好的。
但是如果说她其实并不喜欢杜天明,也不能完全说的过去,毕竟杜天明是“在不帅的人里面,也算很有型的了”。
其次她在热吻之后,眼神迷离的问出了“你爱不爱我”的话,这显然是情人之间的表白。
可是在五年之后和杜天明重逢,Michelle却一口咬定“我不爱你,不喜欢你,是你太骄傲了”。
这个前后不一的表现,显然是个矛盾;虽然Michelle告倒了杜天明,但是她无法面对家人,夜夜失眠,显然官司的输赢病没有让她从“受害者”的阴影中解脱出来,相反让她受尽了良知的谴责,否则她也不会在五年之后,主动要求和杜天明这个“施暴者”对话。
Michelle是个说谎者,但是这种谎言并不一定就是刻意为之。
从Michelle的所作所为来看,她的谎言不但欺骗别人,更多的时候也在欺骗自己,可以看出,她的谎言有时不过是为了保护自己而已,也可以说Michelle不过是一个普通人,和其他普通人一样充满了矛盾,也和其他的普通人一样会说谎。
Michelle有错吗?
可以说即便她是为了财富和地位才爱慕她接触的各种男人,也并不能就简单的将她这种感情定义为动机不纯,毕竟财富和地位也是男人魅力体现的最直观的方式。
同样也不能因为她在影片中为了告倒杜天明说了一次谎,就武断的断定Michelle在每一段感情中都是费尽了心机。
Michelle在爱慕杜天明的同时却又怀疑杜天明对她的照顾其实是因为一个“秘密天使”的游戏,一方面她希望杜天明爱她,但一方面又在不断的担心这不过是个游戏。
于是在这段感情中,Michelle的神经绷得越来越紧,所以在后来被人点破了她的真实想法,长久以来紧张的神经崩塌,导致了她终于陷入了疯狂的报复中。
影片的结局也是非常的令人玩味,终于明白真相的杜天明走入水池,重新开始了对天父的祈祷,并在祈祷结束后面带微笑的离开;而Michelle却在杜天明离去之后陷入了崩溃的状态,在丈夫的怀里思考畏惧审判日的到来。
究竟是谁对谁错?
究竟是谁得到了解脱?
也许杜天明和Michelle也都没有得到答案,虽然在两人的讲述中,似乎两人都揭开了事情的真相,但是其实也许就像原来一样,两人也不过是在真相之中,找到了自己希望得到的那部分而已。
正如影片开篇所说的那样:真相一直存在,只是人发明了谎言。
谎言不是刻意存在的,它不过是人的一种本能而已。
很坦然的说,作为死忠粉喜欢Jacky10年时间,从大学一年级的19岁,到现在的29岁;追过他拍的每一部电影,其中便觉得同框画面最舒服的便是和林嘉欣主演《男人四十》,当然这里不得不说,作为粉丝的我好嫉妒啦,男神新专辑《醒着做梦》里面MV凡事贯穿女主角的都是林嘉欣;anyway回归到电影上,这两年他频频出现在电影里,不管是爱情篇《月满轩尼诗》到客串篇《澳门风云三》到《赤道》大BOSS等等,早期他的电影就不一一罗列;总是保持他变中不变的特点,耿直与踏实。
先说说女一男一这个电影拍摄手法上还是有很多细腻表达,因为是嘉欣老公主导,所以把她拍的很美很有代入感;对,就是看上去很美,然后就没有了。
写实写的太过份,虚化手段和压抑感情表现缺乏张力。
男神呢,这次也是对自己演技新挑战,此处请让我流下口水,恩,对剧中他露身材还很不错哦哦~再吐槽下导演排MV的人,在节奏上和连贯性上亦然特别像做PPT或keynote,没有拍出我男神灵魂压抑的一面。
参考《如果&爱》你就知道他演技其实很棒的。
导演你真的需要继续潜心学习~再说说节奏这种片子需要一点儿耐心,你还是喝口开水,冷静冷静 最终说说收尾不得不说呢,这个导演的对比香港哪些迂腐老导演,算是技高一筹的了/开放式结尾,也给了这片子更多续写可能。
当然,男神的下一部电影应该是我的了``题外话北京首唱演唱会,去了他现场。
四面舞台,不间断表演了3个小时,然后各种升降幕;然后提词器这个东西对他来说就是“what?
当你的偶像是一个非常厉害厉害还特别努力努力的人,你除了follow他之外,没有别的选择。
努力努力再努力,学习学习在学习~有一天希望你能出现我的音乐节,给中国的户外音乐做一个live 开场秀。
专门注册豆瓣来为张学友正名!!!
我只说重点!!!!
重点就是一个绿茶婊,自己脑袋里面幻想玛丽苏剧情的女人如何用谎言害死了一个成功男人。
张学友演的角色有自大成分没错,但绝对没有最后林嘉欣角色说的那么严重。
关于网友分析的林嘉欣后面是谎言我是信的,我也不多赘述,你们可以看其他评论,我只说我看到的佐证。
张学友以为自己最后死在没有说出爱林嘉欣那句话才是原因,我觉得是对的,他喜欢林嘉欣,但和爱林嘉欣还有距离,只是好感,他临走第一个想通知的就是林,但被打断。
好友骗他对林嘉欣说出了些他不好的历史,他很愤怒,说明他很在意。
他不是林嘉欣的secret angle,但是对林嘉欣好也是与众不同。
他从心里就从来没有认为过林是鸡,要勾引他,不然这种真情也不会出现。
另外,他对前女友婚内出轨,以及突然有事都帮忙,看得出来,他是一个好男人,哪怕前女友心在动,也劝他给自己老公一个机会,劝不动后也帮他理清自己的感情,支持前女友。
说他渣的我真没看出来哪儿渣。
而且后面打官司他还怕伤害到了林嘉欣,辞退律师,如果他真是最后版本那种渣人,完全不会这样去爱护对方,毕竟对方是一个已经把刀插过来捅进自己身体的敌人,他真是渣人的话完全可以CEO那种果断决绝理智的继续让黄秋生打死女的,说明他心里有爱,不忍。
(相信跟多男同胞这里看得咬牙切齿,巴不得他狠心点)反观林嘉欣,敏感,固执,以自我为中心,每次女同事对她的好言提醒她都拒不接受,而且一意孤行,就想表现自己。
前同事和她说前老板因她辞职,她假装没事人,而且假装不知道,心机满满。
且自作多情。
张学友是不会说出林嘉欣最后说出来那个版本的,男人都会懂,女生可以问问你男朋友。
再喝醉的情况,面对一个喜欢的女生,只会更多表达喜欢。
不可能这么去伤害别人,但是,要是在这种情况下问男生你爱不爱我,大家不觉得太早了吗?
我还没和你拍拖,就是互相有好感而已,我凭什么爱你?
张学友也说了,我喜欢你,但是那个时候让我回答爱不爱你我回答不出来,因为男人是理性的,他可以为了得到你在那个重要关头假装说爱你,事情上张学友并没有说,说明他不想欺骗自己,不想欺骗对方。
林嘉欣因为得不到,产生报复,自己给自己加戏,以神的名义去伤害别人,其实是因为她内心的婊露无疑。
说的可能不完整,但是我的结论是林完全在撒谎,受害者就是张,他的手下留情和被林表面的欺骗害了他自己。
他是好人,林是狼人。
欢迎讨论和补充。
ps.女生们,求求你们别随便说爱,爱是两个人精神的交融,而不是你们接受对方的门票,如果你非要把爱个当门票,那真的只能收获更多的假话。
男生们,努力奋进,也要小心陷阱,保护弱者的前提是保护自己,优柔寡断只会让自己死得很惨。
手不能软,手软,别人就会把你的手折断,再弄死你,敌人,是不会手软的。
「真相一直存在,只是人发明了谎言;没有事实之全部,只有零碎记忆拼凑出真实的部分。
」by暗色天堂这是张学友与林嘉欣继《男人四十》后又一次的合作,分别演绎Marco和Michelle这两个角色,精湛地演技将人物塑造的非常立体,在不同的场合和时间表现出了不同的人格。
(香港电影欠歌神一个影帝)本片介于爱情片和悬疑片间,以一宗牧师疑似性骚扰女教友的案件为切入点,探讨了人性,宗教,爱情,偏见,事实,谎言等问题。
电影用倒叙开头,兼插叙法,带我们了解男女主角在五年前究竟发生什么事情。
电影接近末尾,我们明明已经都掌握了双方的「供词」,好像把握了整件事情的「真相」,但仍最后仍然一头雾水、无法判断是非对错。
真相只有一個,但人是主观的,不同人站不同立场看同一件事情,可以有不同的版本。
那宗只有Marco和Michelle才清楚的「French kiss事件」,成了双方各执一词的罗生门。
爱情,在暧昧不明的时候往往是最为动人的,但同时也隐藏着悲哀的种子,那些似有还无的感情瓜葛,可能会成为永远也无法解开的心结,长埋我们心中。
男女主在五年之后重见,好似破案一般再次「重组案情」,当然是电影表现戏剧性的手法,现实中这样的事当然少之又少。
五年来,男女主各自视自己为受害者,五年后「重组案情」时,两人究竟有没有说谎?
究竟隐瞒了多少事实?
观众只获取了这样一个事实:这个世界上并没有「真相」,只有偏见。
每个人都以为自己是好人,我们都喜欢选择自己所相信或认为对自己有利的事情当真相,人的主观记忆有选择偏移,有时也不太可信。
从自己的角度出发的「事实」,真的是「事实」吗?
就算你真心认为自己很正义,也许也隐藏着不为人知的黑暗面呢,殊未可知。
影片有一处杜牧师在教会发表一番说话,谈到禁果的诱惑:人们在吃禁果(苹果)时,吃第一口会感到爽甜,但连核全部吞下便会觉得很苦涩。
然而现实里,你难以区分「禁果」的茎核。
同样道理,我们也难以区分「真爱」和「诱惑」的分别,这好像有点荒谬,但人生有时候就是这样荒诞,大家也许都是对着风车打仗的唐吉珂德。
就剧情来讲有反转性,并且蛮有吸引力,但有些舞台剧化。
演员的演技都在线,尤其是被提名的张学友,把人物内心的纠结,迷茫都体现的很好。
看影片的前半部分,一直都蛮欣赏男主,一边是个和善的牧师,一边又是一个口中说要拯救世界的商人。
十分有男人魅力,他身边也一直都有“拨头发”得女人。
而女主是个温柔,知性,执着的女子。
从前半部分感觉都是女主在制造机会跟男主接触。
而男主也慢慢对女主有了感觉。
终于到了高潮的部分,就是那个山上的法吻。
本来就是女主邀请男主吃饭,并且一直说对酒精过敏的她却喝了酒,在男主建议去山上看夜景后她也同意了,在男主吻她时她也回应了,并且在吻后还问男主“你爱不爱我”。
任谁看了这一段都会觉得女主爱着男主。
但是在这个吻之后女主竟然告男主性骚扰,看到这的时候完全被腹黑女给惊到了。
在法庭上因为男主牧师的身份,所以对于他的道德要求较高,所以他一直处于劣势。
而男主律师在辩护时说出了女主曾有师生恋,并且曾差点破坏别人家庭。
而男主缺因为自己的律师说话太伤害女主而选择自辨。
看到这时更加深了对女主的讨厌,反而觉得男主其实是爱她的,并且是善良的,所以当多年后女主说“我原谅你了”时,我的反应跟男主一样即“我做错了什么事,应该用原谅这个词”。
感觉女主是在没事找事。
终于女主说出当天完整的经过,才有了剧情的反转。
我才明白了女主的想法,就是自己的虚荣心被破坏,自己的真实想法被说出。
她却给自己一个借口就是揭露这个男人的真面目而告上法庭,其实她只是为她的不甘心讨个说法。
尤其当男主说“我是那个男孩的秘密天使时”,女主表情的差异、其实都是她确实喜欢男主的证据。
所以在最后她说她只能站在老公的对面,因为她是有罪恶的。
而男主也才惊觉喝醉酒后自己原来是那么的可怕,原来内心的自己是那么邪恶。
所以他明白了自己究竟错在哪里,不是错在没说“我爱你”,与女主无关,而是错在没有认识到自己内心的罪恶。
所以他在最后跪下祈祷后,终于放下了心中的疑问,也直面自己的内心,终于释怀的笑了出来。
所以人应该学会直面自己丑陋的内心,否则害人害己,终是过不去这心中一关。
刚看完那部电影,男主跟女主出演的都非常出色。
这是部令人深思的电影,我喜欢看引人深思的影片。
影片是采用倒叙的手法解说,通过细微的碎片的事件构成一个完整的故事。
男主的态度从开始的逃避女主,回忆过去,然后激烈追求真相,到后来的做出忏悔。
女主则主动面对,希望男主悔过,到后来态度强烈对抗,到后来自己的更加激烈。
男主在回忆过程中的态度变化是非常大的,从头到尾。
而女主在回忆过程中情感变化一直在增强。
而故事也是从开始,发展,高潮到结局这种顺序发展。
从男女主角的认识,到慢慢发展,关系慢慢拉近,后来亲了一下,是的,就是亲了一下,还是法式的。
按常理来说,吻了一下即使是陌生人之间估计也没那么严重,但这件事在电影里后果很严重。
两人之间打官司是到了高潮部分,一直在回忆的状态中,两人的对话也是相互对抗的。
矛盾点是男主不知道为何女主会有如此过激的反应,而女主也对于男主的态度感到伤心欲绝。
回忆状态女主一杯泼出的红酒为故事拉上了尾声。
我们在回忆一下这个故事的背景,宗教色彩非常浓郁的影片,这也是很头疼的地方,需要有对基督教以及圣经有一定程度的了解。
非常遗憾的说不太了解。
再回忆一下其他细节。
过期药品事件这个事件在故事占的幅度比较大。
把过期的药品收集起来,再转送给第三国家,来做善事。
就这计划而言,从男主口中所说,美军军方曾经做过实验,说15年才会过期。
就美军做实验这个事件而言,可信度多大呢?
实验具体测试了哪些药物呢?
美军高层会不会因为一些政治或经济目的而发表的声言呢?
(因为提到如果按过期日期处理掉过期药物,将会遭受巨大的经济损失)这不禁让我们开始怀疑过期药物这件事件的善意度,可行性以及目的性。
药物的制备,像西药,我们知道利用化学反应得到反应物,而制备的反应物的药性能持续多长时间呢?
十五年貌似太长了。
而随着时间的延长,药物本身可能变质。
我们便把这一事件定性为坏事,或者恶事。
推动这一事件目的为何呢?
而主角所在组织是以做善事为宗旨的组织。
以这样一个机构做的事情。
可以认为笔者在泼脏水,是的,接下来继续那么干。
再说男主的形象,对所有人都很好,口碑极佳但是单身。
单身是个很严重的问题,特别大龄单身男。
就对男主的评价,一个在影片经常出现女跟班(短发的那个),在不好看的男人中长的比较好,有魅力(貌似是这样说过,在男主开始接受的采访的时候)。
从男主的谈吐中,是个博学,谈吐不凡,与下属关系好,有魄力的基督教徒的形象。
再说单身,单身怎样呢?
影片提到挺多女生喜欢男主,但男主却保持对她们一定距离,但从影片中似乎有个相处比较亲密关系的,单身男性形象似乎可以他社会形象以及人格魅力加分,在私底下跟女人有亲密来往。
这可以从男主跟女主在打官司的时候知道一些,至于证人的证词可信度多高呢?
我们不排除罗生门的情况。
再说男主单身,为何还会吸引女主,除了单身以及人格魅力外,或许真有俄底浦斯情节。
有三四次提到Mr.Co,貌似是这名。
还提到女主旧同事的关系,女主跟susuna关系一般,本身女主就有点傻傻的感觉,还有比较直接。
这个性格对于故事发展非常重要,换一种性格,或许没有这样的结果,无论是比较怯懦,还是比较抵抗。
对于男主的影响,无非就是女主忍耐过去,或者两人私了,或者女主记恨男主,躲避男主,或者女主有轻生行为。
把一件小事扩大化,甚至摧毁男主的声誉。
然而没有事前准备,是不太可能的,不一定是女主的准备,还有男主留下的隐患,还有墙倒众人推的情况。
另外还要分析一下那个吻,亲了女主,从女主的问话来看是喜欢男主的。
而男主后来的答话便是整个故事的关键了。
酒后吐真言的话,男主对于女主的态度,与对待其他女人的态度似乎都是一样。
男主得到一定社会地位后,女人喜欢他,主要因为他自己的人格魅力,社会地位,而喜欢他的女人都是虚荣的。
这个事情就大条了,“祸从口出”,“恶语伤人六月寒”,古人诚不欺我。
喝醉酒容易坏事,所以劝人不要酗酒,此乃金玉良言。
所以就有后来的一些事了,女主的性格也对她驱使去做损人的事件有一定关系。
从接吻前后那个片段来说,男主算是很冤枉的,影片看来两人是自愿的。
这似乎是法律的一个盲点。
而我们说事件的偶然与必然关系来看,男主即使不因为此事堕入地狱也可能因为其他事情,一吻定惩,这个事件只是个导火索,男主的结局只是缺个契机,火星再小,能点燃炸药就够了。
而故事的结局,男主进入池水中,像是宗教的一种仪式,一种洗礼。
而女主冤枉人这一行为,即使对方是魔鬼,她的行为也堕落了。
最后她提到的,不能跟她的丈夫一起,希望能在看的到他的地方。
他的丈夫似乎也在推动这一事件的进行,即两人回忆的行为。
暗色天堂,虽然叙述的人与事情有如天堂,却是暗色的,光鲜的外表隐藏着另一层意义。
作者:毕方链接:https://zhuanlan.zhihu.com/p/23993730来源:知乎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暗色天堂
主创的演技没什么好挑剔的,影片还没上映预告片出来的时候就很想看了。
个人很喜欢这种故事性强的电影,还有就是冲着张学友去的,演技一直被忽略的歌神。
记得上一次看他的电影是一个复杂故事,本是个可读性很好的小说,电影因为有了很多演技派的加持,也挺不错,原著亦舒的,师太的小说看得太多,关键她的产量实在惊人。
说回这部电影,前半段铺陈得不错,评论中有说有岸西的味道,调调很像,直到后面,以时间轴插播的方式把整件事说清楚了,其实事不是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只是被告与原告两方执着的点不一样。
电影进行大半,我很讨厌林嘉欣的角色,觉得太小题大做,甚至有点神经质,可到电影最后,知道了法吻过后,牧师对她说的醉话,才体谅了她。
牧师一直看低女人,就像女主说的:因为你有名誉有地位有学识,有车有楼?
你太骄傲了,你以为你是钻石王老五,人人都想当你的牧师太太?
你太自大了,你只崇拜你自己。
这个就是牧师的潜意识,所以才会在法吻之后说出那些话,但是这样又很不同于自己平时塑造出来的形象,于是,才会在喝醉之后吐露出来。
而女主所要的,不过是一段纯粹的感情,对于这种纯粹的追求甚至有点极端,看完电影我就在想,如果我是女主,我不会采取这样毁灭两个人的方式,恐怕就是打他一耳光,从此陌路。
两个人都是上帝的信徒,其实电影的主旨就是通过法吻这样的故事阐述宗教思想,主角的作为对于普通人看来可能会显得极端,影片正是用这种极端表现了对道德的争论与信仰批判的虚伪,在评论中看到,觉得说得很对,这两个人都有罪,一个是过度防备,另一个是过度自尊,结果都没逃过上帝的惩罚。
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两个人其实不少,两个人的相处,有时候就会计较,谁付出的多点,谁得到多点,她爱我是因为爱我还是其他,他跟我一起是因为将就还是爱我。。。
影片最后,牧师得到了洗礼,而女主则在等待最后的审判,毕竟非礼确实是不存在的。
现实就是一个罗生门,希望大家都不要成为极端的信徒,且行且珍惜。
很久之前在朋友圈里看到有人发张学友和林嘉欣出席活动的图(她在香港读研)今天看了这部电影才想起大概是宣传这部片子搞得活动 = =开头的部分有点无趣,但随着两人对话的深入,事件也更加复杂起来……片中很大一部分都是张学友在陈述所以我也容易被代入他的视角也觉得“kao,一个吻而已至于闹上法庭吗?
也是够作!
”而且种种迹象表明林嘉欣是喜欢张学友的(凭我女人的直觉)但是她对他的这种喜欢也许如李大状所说,是一种“恋父情结”而我觉得很难定义这种情感能不能称之为“爱”一个年龄比自己大很多、学识更广、成熟稳重,可以说亦师亦友(他们不仅是上下级,领导与被领导关系,还是牧师与教友,引导与被引导)林嘉欣也许并不信教但是因为他,走入教会(或者是想走近他)而他公司里,事业有成,教会里,受人爱戴(所以也难免高大自负)她以为他们两情相悦,这种“情”很纯洁也很光荣在教会里,他们有“同样的信仰”(非常神圣高尚)在公司里,他们有“同样的目标”(致力于把“过期药回收计划”推向全球)思想、精神、目标上都高度一致他是舵手,她全力支持他,他们是soul mate但后来,在张学友去英国前一周,林嘉欣私约他吃饭他带她去到山顶(荒无人烟很适合干坏事),两人都喝多了他“法式湿吻”了她,她问了绝大多数女人会问的一句话“你爱我吗?
”可他说:你不过是来勾引我,想做陈牧师太太,和外面的妖艳贱货一样(原片里骂她是鸡)于是林嘉欣“三观崩塌”她以为既然是牧师,应该对感情很负责很认真吧?
她以为既然披着光鲜亮丽的外衣,应该处事会很严谨吧?
也许是酒精上脑酒后失言(曾经遭遇过想“勾引”自己当陈太太的女人)?
也许是害怕担责(马上就要飞英国接轨国际了,不能留个拖油瓶)?
也许是过于骄傲,明明喜欢却不愿承认(不然他也不会印象里记着回答她“我钟意你”)?
所以要么酒后吐真言,要么正话反着说。
林嘉欣很失望原来一切都是自己的自作多情陈牧师的“好人设”轰然崩塌(所以我们屡屡看到“好男人”出轨会特别恨之切切)而拥有“恋父情结”的林嘉欣大抵有一种“我得不到你就要毁了你”的心结陈牧师已经不是她信仰的“教”(她认为陈牧师的“教”就是利用身职欺骗多位女性感情)陈生也不再是她想与之一起努力将“过期药回收计划”推向全球的奋斗伙伴她心里认定了他虚伪、狡诈,并决心公之于众上司非礼下属不算新闻,牧师非礼教友就很爆炸了(简直是衣冠禽兽的代言人!
)况且有那么多人想把陈生搞下台,看他笑话是啊,你是牧师的时候多么荣耀,自带光环等你跌落之后,无名小卒都想上来踩你一脚林嘉欣是很偏执的她不在于输赢,她只要证明自己是“对”当然张学友也“有问题”既是生意人,又是牧师(打着教义的名义去做生意?
)他的“教”本来就不纯粹影片最后,林嘉欣祷告完,张学友在池水里洗礼完,就此戛然而止原来,她不是为了把自己“搞下台”才告他原来,他是有真心喜欢过自己恨了这么多年,心结终于打开所以此片教会我们:1、在喜欢的人面前不要吝啬表达,不要觉得谁先认真谁就输了2、绝对绝对绝对不要搞办公室恋情!
3、绝对绝对绝对不要惹毛女人!
否则下场很惨滴!
剧中林嘉欣饰演的米歇尔是天蝎座吧...... 香港,并不只是警匪片下充满暴力与刺激的嘈杂大都市。
《暗色天堂》回到了另一种风味的香港,它把镜头对准那些普通人,剥开他们的内心,在一个狭小的格局中聚焦种种冲突,并在宗教与信仰的外衣下,披露了一段看似简单,却深刻剖析人性的爱情迷局。
但这种“以小博大”的野心,反而让影片缺失了某种普遍性,并不能产生波及更大范围的震撼。
当年的《男人四十》刻画了中年男性在爱情与家庭前的迷惘与困惑,极具代表性,生产了更多的共鸣。
而《暗色天堂》则仅塑造了一次情爱对人的摧毁。
迷醉张学友在两部影片中的角色虽然有着截然不同的性格,但身份上却有着些许相似,一个是老师,一个是牧师,本来都是通过自己的言行来引导人,却同样被周围的人左右到自己的生活。
而有意思的是,这两次“搅局者”都是林嘉欣:年少轻狂敢爱敢恨的林嘉欣,以及对爱情充满幻想并陷入疯狂的米歇尔。
本片在观影中,看着张学友和林嘉欣的对手戏,总是会和《男人四十》出现某些记忆的交叉,可一晃已经十几年过去了。
崩溃人们总是很难卸下虚伪的面纱,杜先生想要通过牧师来洗涤自己,摆脱过去的自己,但最后发现依旧是相同的归宿。
信仰对人的改变,对人生的影响到底有多重要,我们在面对更加复杂的社会,以及来自内部和外部种种撩动内心的人与事时,会陷入怎样的境地?
剧中坏掉的灯管,出故障的汽车,都象征着杜先生的人生出现了些许症状。
最后神圣的教义与信仰,被一个突如其来的女人轻易摧毁掉,而自己也终于得到了最为严厉的审判。
迷茫杜先生牧师身份的瓦解以及米歇尔单纯形象的崩散,揭露了男女在情爱面前的脆弱与无助,信仰在这种崩坏面前似乎是无能为力的,谎言与真相,最终都似乎与信仰无关,人性的复杂凌驾于看似简单的对与错之上,这是本片流露出的悲观情绪,于是我们便能更加清晰的理解“暗色天堂”的含义。
最后米歇尔走出法庭,打赢官司的她,却选择在阳光之下,带上了墨镜;最后被红酒泼醒,一脸茫然的杜先生,倒在水池里完成对自己的洗礼和审判。
本片的剧情推动有着自己的特点。
剧情看似以回忆的内容为主,试图在这个过程中解释现实中男女主角现在尴尬的关系,却故意“越梳理越乱”。
首先,主角的性格在回忆和现实间出现巨大反差,观众由此产生疑问。
而在一段回忆之间,穿插进来的男女主角在现实中的冲突与争论,又让观众对之前回忆的内容产生认知上的偏差,导致悬在头上的疑问越来越大,故事变得模糊起来。
现实中男女主人公的谈话让观众陷入罗生门的境地,或许我们看到的,是男主记忆认知里的两人关系。
那么真相呢?
在零碎的记忆里,我们看到的回忆又到底是真是假。
最后通过男女主人公共同的回忆拼凑出完整的故事。
这种设置让影片产生层层递进的观影欲望。
暧昧这种悬疑积攒到最后,真相的揭露便成为全剧的高潮,男女双方终于在五年后彻底得到了释放。
而他们今后的生活,或许就将永远堕入“暗色天堂”之中。
《暗色天堂》里,张学友在“慈爱”的牧师、严苛的老总、面临爱情选择的单身男士以及歇斯底里的中年男人等角色间进行不断切换,比起当年的《男人四十》更加充满挑战性,而到了如此年纪的张学友,作为有故事的人,在驾驭这样的人物时,就非常的顺畅了,因此获得金马奖以及金像奖的提名。
有意思的是,在所看的台湾配音版中,个别角色竟然会直接使用闽南语来展现人物形象,并且毫无违和感。
忧伤啊……什么鬼思想……
因为要接近神,才会假装自己很美,假装没有私心。
不错,虽然没有什么大罪,最后的真相让人觉得他不值得可怜,伪君子。但不至于这么狠吧。
张学友让人有点惊艳 林嘉欣依旧波澜不惊的静谧出色
牧师只不过是喝多了,无错啊.林嘉欣受到侮辱了.也无错啊...到底是谁错了呢.2022.4.1 已收录BD.
《男人四十》的续集吗?还是导演看了《时间有泪》的mv得到的灵感,太像了。多一颗星给火油叔,演技完爆。但故事有点装,编剧功力跟不上导演和演员。
苹果 就像诱惑
哎。。有点小题大做。其实切入点很好,本可以拍的更深一层次的。
福音电影,罕见的类型
香港味好浓 静心看完 头次看宗教电影 每个人内心都有贪欲 但这个世界于我还是太陌生了
张学友和林嘉欣联袂演出的《罗生门》,藉着宗教的外衣,将信仰、理想、现实社会的拼搏和心灵的挣扎来了一场小小的批判。执念与嗔念都似文火焚心,唯有宽恕方可解脱。
胃口被调地恰到好处。故事细腻,表演细腻,渐入高潮的过程真是稳扎稳打,戏剧效果非常好
没看明白,这女的也挺莫名其妙的
这部电影的发展真是让人预料不到,本以为是个悲伤的爱情故事,看到最后居然是这样!5年后男女主角针锋相对的戏份的确极具舞台感,我喜欢,但表演上总觉得两人都有点用力过猛,太过于神经质。5年前的部分倒是挺不错的,一些宗教理念也很有意思,很多熟脸配角,黄子华在这么严肃的法庭戏里客串是要笑死人吗?男女主角的心理都有问题,也都相对太过分,本来一对有情人就这样走向极端,甜蜜暧昧的背后隐藏着的黑暗心理一旦挑明了,所有浪漫就都毁了,剩下的就只有恶心了。
张学友演的真好。
2016-11-05 我的又一对本命CP。四年前两个人要多甜有多甜,甜起来不要命,还有French Kiss,不过虐起来也能要人命。两个人好看死了,画质又高清,这部无限舔屏中。
什么玩意???
在这个年代还能出这么高质素的港片,确实有些意外。而且还是英皇出品。紧接着再温习一边《男人四十》。林嘉欣的演技似乎没有多少提高,长的却是大不如前了。
我伸出我的舌头是为了顶住你的舌头,不小心伸进你的嘴里……其实就一禁酒宣传片如此浅薄地去讲宗教未免太侮辱宗教了……
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