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祖一生太硬了,生父思悼世子躁狂乱杀人,被祖父英祖关进米柜活活饿死。
千难万险登上帝位,还接二连三死老婆,死儿子,太难了!
就这人家还是朝鲜最后一代明君,正祖!
还写书,足足186卷,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学者型帝王,强!
正祖能有如此成就,其母惠庆宫洪氏功不可没。
坚强又智慧,虽丈夫被处死,长子早夭,仍借娘家势力保全自己和次子,并送次子李祘在英祖膝下长大,引导李祘化解心中仇恨,敬仰祖父,胸怀天下,最终登上帝位,成为一代明君。
惠庆宫晚年还成为宫廷畅销书作家,撰写《恨中录》客观描述思悼世子一事,为孙辈继任者化解迷思鼓励传承。
说回此剧,除了名字烂,剩下都是优点。
史实背景,制作精良,服化道用心,音画动人。
人物刻画,相比男主正祖,女主个性发展堪称诡异,儿时聪明善良,胆大心细,左右逢源,贵人运爆棚,怎么看都是上天的宠儿。
等正祖继位后,就莫名其妙地变渣女,白瞎了宜嫔这个号,即不能爱自己也不能爱别人,一天到晚PUA正祖,最后还抑郁而终,说好的幸福的童年疗愈一生呢?
就不能跟你婆婆学下么?
全剧最悲伤的一幕,大妃背着屏幕问:宜嫔薨了?
未曾得到的伙伴先自己而走,无可奈何,在这九重宫内…拜托国内各位影视剧编剧制作人,拍点类似短小精干的历史剧吧,上下五千年呢!
第3部 第4章 高潮 [p.335- p.365]然而,女儿却没能活多久。
并不是个生来体弱的孩子。
刚出生的时候很健康,有点早熟,也很娴静。
小家伙很稳重,就连王也很叹服呢。
在四月的时候,王患了重感冒,在卧床休养的时候也怕过多走动,所以没能离孩子很近,但还是仔细地关照着子女。
"肿胀比昨天消退了,烧也退了。
""和普通的感冒比起来,真是热的要死。
""您应该多出点汗。
"德任把王总是踹到一旁的被子又很漂亮地盖了回去。
"不要再看上奏文了。
""如果我不在的话,国家就没法运转。
”甚至把朝臣们叫到病床前顾及国事, 真的是忙到完全无暇休息。
王为了和德任抢夺奏章,就把这些纸团们紧紧抱在怀里,和德任打闹着。
"如果明天起床时,体征有好转的话,臣妾会给您洗漱和梳头。
现在就请闭上眼睛休息一下吧。
”"你这么快就要走?
"王板着脸不高兴地问道. "周围要安静,您才能安心休息啊。
”"我还没喝汤药呢。
" 本打算要撅着嘴,没想到他改变了主意。
"行吧,如果我移动的话,又要麻烦了。
你走吧。
”说完这话之后,王就开始呼哧呼哧地咳嗽,实在是无法甩开。
又好几天没吃东西了,德任忍不住恻隐之心了。
她轻轻抚摸着王被汗水浸湿的额头。
"我不让你走,你就吵着要走,我让你走,你却不走了""前世大概是青蛙(청개구리: 喻指专门对着干,说东向西的人)吧""是啊,正好适合你。
"王在不停地咳嗽中笑了。
"直到您入睡为止,我会一直陪在您身边"“那你的意思是,我睡着了,你就走了?
”他的笑声戛然而止,然后伸手从书柜里够出了一本书。
"睡不着觉,你读一下吧。
"“都要说了要您好好睡觉。
""只是躺着,会觉得无聊的"王这样固执的话,也只有接受了。
但恰巧的是,王拿出来的书正好是朱子。
也就是说,这不是女人要读的书,并且这是王三番屡次强调过的。
"汉文太难了,我读不了。
"担心王又无谓地找茬,德任使起了小聪明。
"别说谎了”王并没有上当。
"我很清楚你不简单的。
怎么可能读不出这种书"“您不是说过,不可以读超过本分的文章吗""只有今天例外.""您不是说没有例外吗.""啊,你怎么和病人都敢顶嘴."他不满地轻轻拍了拍她的脸颊。
触碰到脸颊的手指尖是滚烫的。
德任这次也不得已地败给王了。
德任没有任何停顿地,流畅地读着,王一脸果不其然是这样子的表情,在一旁啧啧咂舌。
本来说好要睡的,却依旧没有睡意,只是呆呆地看着坐在枕边的她。
幸亏风寒的症状还算轻微,王不久就又抖擞起精神来。
但是,在大家都松了一口气,感叹幸好圣上恢复了健康之际,他们的女儿第一次出现了小儿惊风。
出生才2个月的小小身体变的僵硬,口吐白沫。
王亲自整夜照料,但女儿的病症并没有任何好转。
太阳刚一出来,就命熬制参橘茶,即使一再督促药坊也依旧无济于事。
终于坚持了四天多,还是咽了气。
世界平静得令人毛骨悚然。
只是一个女婴的死亡而已。
用白布包住的小小尸体被拉走后,再也没有谁提起了这件事了。
王就像此前的任何时候一样,一如既往地主持政务,所有那些曾经元子(王和德任的长子)就算是打一下喷嚏就会紧张个不停大吵大闹的人们,现在也仿佛像哑巴吃黄连了一般,不敢再多言了。
"婴儿是脆弱,当然很容易夭折。
" 孝康惠嫔(惠庆宫 洪氏,正祖的母亲)又接着说道。
"再生一个就行了。
你必须极度精心地侍奉伤心着的主上。
"对于失去孩子的母亲来说,这是一句非常不愿意领情的忠告。
"幸好病的不是元子,难道不是吗"这突如其来的话语就像是钉入胸口的竹钉子。
在这九重宫阙,人们看不到过分的悲伤或者美好。
因为过于早夭,别说是翁主(后宫所出的女儿)的爵号,连名字都还没来得及取的女儿如今只能埋藏在心底。
"殿下要驾临了,先给您传个信"今天宫人也是小心翼翼地告诉了坐在那里发呆的德任。
"请传达,娘娘身体不好,所以不能侍候。
" "娘娘每次都是这样的话,万万不可啊。
" 宫人也都战战兢兢地。
这已经是第五次挡下国王的临访了。
前天就连元子的问安都回绝了。
不是,除了庆熙和福燕外,德任根本谁也不想见了。
整日盯着为了给刚出生的女儿穿而早早织好放在那里的婴儿衣服看。
"如果殿下发怒的话…”“有些乏。
我就要躺下了。
"德林装作没听见。
盖着薄薄的被子,像死去了一般凝视着上空,过了一会儿,宫人又畏畏缩缩着走向德任。
"殿下向您转达,务必好好调养身子""知道了""大殿尚宫在外面等着。
无论是什么也请您回复一下吧.”“就回复圣恩浩荡”她无情地回答了之后,便又躺了回去。
[然后这段开始讲德任的,就概括一下情节:这时候好朋友英熙去世了,女儿也早夭折了,德任刚躺下,后面的寝殿就失火了,索性元子没有事情,虚惊一场。
火哪怕再多烧一会儿,德任也可能遭殃。
] "如果你和我在一起的话,戒备森严,根本就不会着火的。
"王隐约有些责怪的说到。
"安然无恙就行了。
"他轻声细语地说了好几遍这句话,更加用力地拥抱着德任。
被紧紧夹在两人中间的元子被他们惊醒后哭了起来。
"听说我们的元子在找娘亲?
"王一边念叨着,一边开始逗起儿子。
好像在什么时候听到过同样的话。
"从你怀孕的时候,我就知道了。
像这样福星一般的宝贝再也没有第二个了 "德任问王,变成了儿子傻瓜(팔불출 八不出: 喜欢炫耀对家人的爱的人)就那么好吗,不禁笑出了声音。
但是,在这笑声中,德任的眼泪突然就涌了出来。
这段时间她似乎傻乎乎地,仿佛忘了儿子的存在。
对所有人怀着怨恨的心情,甚至觉得世间过于不公平了,所以在此时又突然很想将王推开。
那样可不行。
哪怕是微不足道的幸福,如果不养成感恩的习惯,最后连这些最细小的幸福也会像烟气一样从手指间消失。
"吓到了吗?
" 王轻轻地抚摸着德任的肩膀。
"这段时间身体真的不好吗?
还是… 难道是因为你不想我吗?
" "臣妾想一个人呆着"怪不得她表情看起来很受伤。
"但妾身不是要现在",德林静静地依偎在王的怀里。
"现在更喜欢和殿下还有小殿下(아기씨: 算对元子的尊称)在一起。
"那天晚上三个人睡在了一起。
烧毁了一半的殿阁有些太过于不堪,不得不把家什都转移了。
王在离大殿更近的地方布置了德任和儿子的新住处。
王在上朝的时候,炫耀着元子从上天那里获得了神奇的才能。
因为打瞌睡,全然不知道宫殿失火的内侍官受到了惩罚。
他辩解说晚上喝了一杯茶后,就开始莫名地犯困,然后一直在不停的谢罪。
但是,火种究竟是从哪里开始蔓延开来的,到最后仍未查明。
宫人供述说:" 在凌晨到来之前,就用泥土覆盖所有的火种,并再次确认了。
" 最后只剩下了各种怪事和说三道四的传闻。
天渐渐变热了。
在新家园里种下的花籽,到了夏日,花花花绿绿地点缀着这个新家。
多亏了德任的教导,元子对开始熟悉的语言产生了更多的兴趣,德任便告诉他这是什么花那什么花,每日沉浸在散步的乐趣中。
"蓬草发!蓬草发!" 元子指着白花喊着。
有点咬舌的声音实在是过于可爱。
"你还记得呢,真了不起""小儿最喜欢蓬草发了。
" 很罕见。
芒草是随随便便生长的杂草。
和其他花一起看的话只是隐隐约约的,并不显眼。
事实上,也不是故意种植的,而是种了玫瑰和喇叭花,可能是乘着风而来,随便开了。
"为何偏偏是蓬草花,小殿下?
""父王说,不要漂亮的,要喜欢简单的。
"王让年幼的儿子坐在膝盖上对着儿子嘀嘀咕咕,本身就已经很特别了。
"还有,说蓬草发和娘很像""什么?
" "还有很结实又坚强呢"像是称赞,又不像是称赞的,有些微妙。
"又说是怎么看也不会腻,越看越漂亮,所以是蓬草发。
"“真的这么说的?
”"啊!
父王说漂亮这点是秘密…"元子反应过来后,用手捂住了嘴。
德林扑哧一下笑了。
"小殿下知道秘密是什么吗?
""知道,除了父王之外,不告诉别人的事情就是秘密!
"元子努力地把记住的话一字一句地说了出来。
"没关系。
因为小殿下还小,所以失误了也可以原谅。
" “失误是什么?
”年幼的儿子大大的眼睛,因为好奇而一眨一眨的。
在欣然回答问题的时候,德任确实有需要指出的问题。
"但是,小殿下,之前也和您说过。
您不可以叫我娘。
"(小说里,德任一直对元子用敬语体)打开话匣子了之后,元子就一直不停地叫德任娘,这让她很为难。
幸运的是,还好元子在大殿上,甚至在内殿都没有出现过失误的情况。
"殿下是父王,为什么娘不是娘呢?
"德任温柔地劝说着元子。
一直在点头的元子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变得有些左摇右摆地反问起来。
是好奇心强的3岁。
而且像父亲一样,是个和年龄相比过于聪明的儿子。
"母妃是中殿娘娘”"不对。
父王教我生下我的人是娘。
不是中殿。
明明是娘生的我。
”元子说话什么时候长进这么多了,德任吓了一跳。
"那倒也不是。
生下孩子的母亲和真正的母亲是不同的。
" "为什么?
"第一次听到这种没有头绪的话,元子皱起了小小的额头。
德任第一次意识到,乍一看元子的表情和自己非常相似。
而且说服与自己长得一模一样的孩子接受这个世界的不合理也绝非易事。
"哎哟,小殿下,您饿了吧?
"在一旁静静地听着的乳母一把抱住元子,插嘴道。
"不饿.""您要多吃才能长个呀!" 乳母皱着眉头把元子拉到一边去了。
"应该不会有什么大的失误吧"看到脸上像是蒙上阴影的德任,宫人安慰道。
"今后要经常提醒大家了。
"事实上,德任在强行抑制着自己喜欢听到“娘”这个呼称的本心。
[之后的情节是:不久之后是德任的生日,生日在夏天,宫人问德任要如何过生日,至少要准备一下生日宴吧。
德任拒绝了:“明知道王的心思还要这样吗?
”王不仅不许后宫们摆生日宴,连简单的贺礼仪式也不被允许。
甚至发出了哪怕只是受一份礼物就会被废为庶人的恐吓。
这是因为王平日就崇尚节俭。
但是在中殿和 和嫔尹氏生日当天,却允许她们家人入宫并且会下赐酒菜。
这样比较起来,德任难免有些伤心。
但是4天之后,王突然决定封元子为世子,所有人都很高兴。
德任也十分高兴,并且感觉王其实并没有忽视自己。
虽然自己的儿子成为世子之后,作为生母也无法直呼其名了。
册封为世子同时意味着开始正式的学堂生活,德任也觉得有些不舍得。
德任生日当天,只有庆熙和福燕给她煮了海带汤,但是德任想起死去的英熙,心里空落落的还是有些忧郁。
因为世子的存在,德任心里也有了些安慰。
世子送给德任送了自己亲手做的蓬草花的戒指。
之后德任在散步的时候,遇到了那种诅咒人偶,为了不破坏封世子的喜悦气氛,就低调处理了这件事情。
]"这里就是重熙堂""是您新准备的…?
”从儿子出生的那天起,敲敲打打的嘈杂声就没有断过。
当被问到是什么的时候,王只是说:"以后就知道了。
" "您是打算做什么而兴如此大的工程?
"对于经常念叨着要节约的人来说,不知为什么会如此慷慨解囊。
"是东宫殿"“不是已经有了东宫殿了吗?
"“昌德宫的东宫殿诚正阁还好好的呢,您这是何用意?
” "这是只为我们儿子准备的新的东宫殿。
"王微笑着说。
"这里既可以用作偏殿,也可以用作世子宫。
我想经常看看世子是否认真读文章,是否好好听老师的话。
世子变得更稳重的时候,我会在那里树立个靶子,教他射箭。
" 王指了指宽敞的空地。
"......家人之间必须要相互靠近彼此。
如果父亲爱儿子,儿子尊敬父亲的话,就不可能不和睦的。
" 王仿佛在试图压抑和拂拭着自己儿时收到的伤害一般,脸上恍然间闪过了一丝忧伤。
"事实上,竣工有一段时间了,但还腾得出功夫展示给你看。
"王赶紧掩藏住表情,转过身去。
"下个月将在这里举行世子册封礼。
" 为了把内殿也展示给德任,王一把拉住她的手。
"在处理国政大事的神圣之地,臣妾怎么能随便的…""我允许了,没关系。
"王总是很固执。
环顾了一下,房间很多,移动路线设计的也很方便。
有寝殿,也有小的游戏间。
比起那些陈腐的旧宫殿,这里真的是简洁多了。
"我是在这里听说女儿出生的消息。
"王边打开最里侧宽敞的房间的门边说道。
女儿。
这个连夏天都没来得及见过就离开的小婴儿。
此刻德任又感受到了好不容易压制住的内心的剧烈伤痛。
肩膀在抖动着。
王没有忽视掉这样子的德任。
"殿下"还没等王先打开话匣子,德林先开口了。
"为什么您突然着急册封世子?
""失去子女真的很痛苦。
" 王的脸上静悄悄的。
"你因为女儿的事情而伤心的样子,让我更加的痛苦”“但是…”"作为王的我说过,会守护你和世子。
所以这是我守护家人的方法。
"王把头转过去了一半。
"女儿离开的时候,你不仅想推开我,连世子也想一起推开。
" "啊,不是这样的!
是当时无暇顾及… "王是知道的,德任在回想死去的孩子的时候,连活着的孩子的脸都不想看见。
"现在你的儿子是王世子。
你的家就是这,你的家人也在这里”王一下子突然势不可挡地抓住德任的肩膀。
"不要逃!
"王的声音变的有些焦急. "我曾说过,只要你在我身边,不爱我也没关系。
但是,一想到即使用尽全力也无法完全拥有你,还是会心如刀绞。
"“殿下…”"我想有很多子嗣"。
王打断了德任的话。
因为害怕,所以王看起来并不想再听。
"希望世子能和弟弟们一起闹哄哄地长大。
我想给我的儿子我没能拥有的全部。
" "臣妾也是如此。
""是的。
这样的话,你以后也要长长久久地陪在我身边。
" 他的怀抱是滚烫的。
而且就像找到了应在的位置一样,非常舒适。
"喝海带汤了吗?
" 王小心翼翼询问的样子,好像也并没有忘记德任的生日。
"我…" 王脸上的表情变的复杂,有些欲言又止。
"我就知道,"并且王无需德任过多的解释,十分了解德任。
"但是手上的这个是什么?
""啊,是小殿下做的。
"再一仔细看左手无名指上端整地带着的花戒指,王扑哧笑了。
"原来是蓬草花啊",王 后知后觉地一惊了一下。
"吼,难道世子对你说了什么别的话吗?
""什么别的话?
"德任隐藏了小孩子一下子就把父子之间的秘密透漏个精光的事实。
"嗬嗬!
什么都没有!
” 德任强忍住了笑容。
"殿下,下雨了!
"突然听到外面沥沥啦啦的雨滴声。
"嗯,天气终日闷闷的,这下子终于下雨了。
”瞥着窗外的王不以为意的说道。
"淋着雨回去很麻烦。
今晚就留在这里了""您这样没关系吗?
""不就是为了这样而建造的寝殿吗?
"王装模作样地斥责道。
宫人飞速地穿梭在雨中,把睡袍给准备好了。
就连可以舒适穿着的细小也备齐了。
王和德任并排而坐,望着被沾湿的大殿。
就像女儿出生那天的雨一样。
今天就像是和漂亮的女儿道别一般的雨。
解开心中的郁结,便渴望更浓烈的温暖。
自然而然王和德任就接上了吻。
虽然以害羞的碰触开始,但很快氛围就变成甚至可以感受到彼此呼出的热气般微妙。
索性度过了一个特别漫长的夜晚。
[这段讲世子册封礼,就梗概一下: 世子册封礼的时间虽然很枯燥很满长,但是2岁的世子表现的很乖,一切都平安的结束了。
世子册封典礼很盛大,王像儿子傻瓜一样到处很开心地炫耀儿子。
德任最小弟弟成恰擅长骑马,在两千五百人中排名第二百九十名,中了科举中的兵科,王虽然让成恰以后要谨慎为人,但实际对此结果也很满意。
]年底,接受了中国敕令册封,世子的地位也更加巩固。
还有中国皇帝赐予的五种珍贵的玩具。
世子最喜欢色彩斑斓的陀螺。
王和世子一起玩陀螺,世子常常缠着王,小小的人挂在王的腿上。
王虽然不喜欢玩乐,但在可爱的小儿子面前却无法坚持。
"我多想一直都是小孩子"王轻拍着玩儿累睡着的世子的后背说道。
"坐在我膝盖上玩的样子,又天真又美好啊"也许是因为这个原因吧,与德任之前所的担忧相反,王没有强迫世子读书。
世子十分地聪明,德任也对于早已经认识千字文的儿子的了不起之处习以为常了。
她只是称赞世子,并没有表现出对世子教育上的焦虑之心。
到目前为止,一切都其乐融融,没有一丝的忧虑,但也有乍一看就暗藏危机之处。
那就是外戚问题。
从册封之日起,要提高世子外婆家地位的奏请就没有断过。
使国本的根基变得更加的尊贵是理所当然的道理。
因此,有人奏请将德任的父亲追封为赞成(议政府 从1品的官职),但王却以微妙的态度敷衍过去。
"我找不到可参考的前例"领议政对此感到很荒唐,立刻给王找来了<续大典(李朝后期的法典)>,王却在东拉西扯些别的。
“如果作为中殿的养子入户籍,那么加封生母的父亲又有什么意义呢?”“难道不是有明明白白的前例在此吗。
”“国事一旦付诸实践,那这件事就会成为法规!
对于此事我已经仔细考虑过,以后不再回答了。
”然后王就像不再听了一样,转移了话题。
说实话,德任也并不甘心的。
但从王的性格来看,如果王下赐了一个小的好处,就还要抓着其中的弱点唠叨个不停,这实在是太卑鄙的让人讨厌。
所以对于王是否关照自己的家人,德任早就懒得管了。
相反,她把心思都放在一天天都变的不同,一天天都在长大的儿子的身上了。
德任想用记忆抓住随着时间流逝就后,就再也不会重来的 子女的童年时光。
今天世子也去王大妃殿问候,收到了满满的喜爱后回来了。
直到那位严格的人笑出来为止,世子都用短短的腿手舞足蹈地跳着。
因此在尽情地吃了得到的好吃的年糕和茶点后,世子开始打起了瞌睡。
“现在要把世子送去睡觉了。
”乳母想把打不起精神的世子抱起来。
“不要,我要和娘在一起。
”世子即使是似醒非醒的状态,也在挣脱乳母,紧紧地贴着德任。
世子实在太固执了,结果在只铺了一层的褥子上躺着了。
望着儿子扑哧扑哧熟睡的小脸,德任的幸福感也越来越强。
“世子唯独对您撒娇。
"保姆不是滋味的说道。
“不会对王撒娇吗?”“是的。
虽然是很会撒娇的类型,但通常行为举止都很冷静。
”他似乎本能地意识到,只有的生母面前,多少有些放松也没关系。
虽然对于儿子觉得自己是他的安心之处这一点很欣慰,但从现在就开始就早早学会看眼色,德任忍不住心疼起来。
“小殿下未来一定会像我们的殿下一样。
"什么呀? "“哎哟,像鬼神一样可怕的那位,和自己在一起的的时候,会露出微笑,也会说薄情的话…但通常也不是温柔体贴的。
”“如果用情了两次之后,就会紧紧抓住我不放。
”"到处都在传扬您受到了极致的宠爱呢,您又有什么好害羞的?"“不是的。
你不要去哪里,都说这些话。
”树立过“似有非无地活着”这样信条的德任,对于现在的自己也吓了一跳。
说曹操曹操就到,王突然闯进来。
大白天来的时候极少,德任吓了一跳。
再加上王的表情并不寻常。
"全部出去"国王把所有的宫人都赶走了。
甚至阻止乳母把睡得正香甜的儿子抱走。
王催促着乳母放下世子赶紧出去吧。
"你坐在那里。
”想着可能是发生了什么大事吧,德任按照王所要求的,坐了下来。
王突然枕着德任的膝盖躺了下来。
“哦,您是有什么心事吗?”"累"王喃喃自语,揉搓着又红又干的眼角。
深深的叹息不断道:"朝堂上的老人们固执的真像一根牛筋!
" "说这样的人是鼠辈,又说那样的人也是鼠辈… 简直是怨声载道的。
让群臣们和解之后好好相处也是一种苦差事。
" 有时会这样。
王会没完没了地说着只有德任一个人知道的事情的瞬间。
大抵是在趁着身体筋疲力尽到要昏迷的时候,王在伺机这样。
今天还是很意外的。
"在朝臣们互相争吵的过程中,不跟我顶嘴真是万幸。
其实担心他们会在我也不知道的时候,偷偷勾结,扩大势力,想要把握这些也不是易事。
" 王有很多现实的苦恼。
并希望德任能听他说话。
不是寻找答案或寻求妙策,只要倾听就可以。
"…我是来喘息的。
" 王抚摸着她的大腿, 把脸埋了进去。
被子里隐秘的动作,让身上的绒毛都竖起来了。
“还以为您需要枕着的膝盖的话,会去承旨(负责王命接受和传达的正三品官员)或着阁臣(奎章阁官员)那里呢。
”两个人就这样随意地开着玩笑。
"别说这样吓人的话,"王嘟嘟囔囔地说. "……我这样躺着,你舒服吗?
" 王躺着静静地盯着她的脸,突然问道。
“臣妾哪里舒服了?
腿麻得要命。
”“这样一想,不止我会把事情搞砸啊。
”德任静静地抚摸着怒目瞪大的王。
"眼角都有很多细纹了""这是年轮而已""因为您经常喝太多酒了""啊哈,这么唠叨,不像你了!
""殿下唠叨得厉害,所以臣妾才看着学会的""不要抓我的话柄"德林闭上了嘴。
两个人沉默了很长时间,王忍不住问道。
"为什么不说话了?
""我不唠叨,就不会被您抓住话柄,所以现在我无话可说了." 被德任搞的无可奈何的王扑哧地笑了。
"…可是你现在还不会服软吗?
"“什么?
”王犹豫了一会儿,开始敞开心扉的说道。
“你说你绝对不会爱上我的话。
" 德任突然间愣住了。
“如果想从你那里听到我爱你这句话,是过分的贪婪吗?
”"难道臣妾是没有给殿下生过孩子吗""那不是回答"王似乎知道德任想要回避的把戏,所以态度非常坚决。
“因为我是王,所以才真的不可以吗?
”国王皱了皱眉,似乎在反复思考,自己抛出的问题与所有女人都要爱慕王的世间道理是多么的相互矛盾。
"如果我不是王的话,你会爱慕我吗?
"“不知道。
”德任小心翼翼地表露着自己的内心。
"臣妾只是一介宫女。
即使过了成婚的年龄,但依然像孩子一样生活着。
后来突然成了殿下怀中的女人。
但在自己还没意识到什么是女人的时候,就成为了母亲。
而且还没来得及真正的尽母亲的职责的时候,就先失去了孩子。
不过是几年而已,但这几年发生的变化让臣妾感到很混乱。
来之不易,来之惧也。
所以妾身也不清楚了""...即使勉强你,你也还是不会说甜言蜜语啊""不想欺骗殿下而已""即使我心情不好?
""还是会比起为了逃避而急着筑起堤坝,到时堤坝垮塌所产生的背叛感好吧""你像是随时都会送我走的人一样,和我保持距离"王低声细语道。
"......不是的,应该是您像随时会离开我的人一样才对。
""殿下明明也是一样的。
在和臣妾保持距离。
" “不一样。
我为了抑制想要靠近你的心而退缩的。
你本就是想要退缩,但是又仿佛无可奈何般的走向了我。
”这简直明确地描述了两人过去的岁月的本质。
"没关系,时间还很多。
"王用力闭上了眼睛。
"慢慢适应就可以了。
我可以等。
”紧闭着的嘴角翘着在蠕动,但王还是没有忍受住积累的疲劳睡着了。
德任呆呆地看着自己人生中最重要的两个男人。
躺在膝盖上睡着的父亲是这个国家的至尊,而旁边的儿子则是日后会紧握这天下的接班人。
也许是因为知道到达顶峰时,剩下的只有下坡路了,所以即使是最应该幸福的颠峰时刻,不知为何会感到悲伤。
这不吉利。
祈求这下山的日子不要太快到来。
王在直到她的腿快失去知觉的时候,才猛然睁开眼。
"您做恶梦了吗?
" 王明明是刚刚睡醒的人,但好像是被吓到了,德任也感到很惊讶。
"啊…不是的。
但分明好像做了什么梦……"他不知所措地摸了摸额头。
"哎呀, 太耽误了!"估摸着窗外太阳升起的高度,王猛地站了起来。
“今晚不要等我了。
我要与朝臣们举行酒会。
"德任怕王又像之前喝个酩酊大醉,跑来撒酒疯。
"我不会喝多了,别担心"王又承诺了不会遵守的承诺. "这次是真的!
"看到德任的脸上流露出不信任的表情,王无缘无故地夸下海口。
不知道是像了谁,王如此若无其事地露着肚子,轻轻一瞟了一眼在呼哧呼哧睡的正香的儿子后,然后阔步地走开了。
可是突然在门口犹豫着停了一下,仿佛是现在不能离开的人一样地回头又看了看。
眼睛像是会永远这样地和德任对视。
但是,他又像个明君一样催促着自己。
最终,门关上了。
(第4章 完)
该选择爱情还是自由,这辈子她选择了爱情,下辈子一定要选择自由。
要当做陌生人擦肩而过。
很久没看韩剧了,古装题材更是超久没看,而这部剧真的惊艳到我。
它既不是讲传统的宫斗,也不是简单粗暴地将偶像爱情剧套在古代背景上,它想表达的是对自由的追求,尤其是女性的自由。
从人设、台词到剧情,创作者实现了将其想要表达的女性追求自由的现代思想,完美融合进历史原型框架,让这部古装剧透着现代气息,却毫不违和。
先来说说历史原型背景。
作为一个历史小白,且更是韩国的历史小白,对古装剧(即使是非架空剧)中人物的历史背景,并不会去做详尽了解,但这部剧带来的后劲,推动我去了解了男女主的历史原型。
男主李祘,即朝鲜正祖,是朝鲜王朝的第22任君主,其父就是电影《思悼》里被父亲活活饿死的思悼世子(李愃),其祖父是朝鲜英祖(李昑) 。
我了解到在历史上,不单单英祖很残忍,其孙正祖也是个残忍的人,对他们来说,权力在握的稳定感胜过一切。
因此,在这部剧中对男主的刻画,创作者并没有一味地去塑造过往常见的完美人设,而是尊重历史人物原型,刻画了一个过分严苛、以自我为中心的人物。
有很多细节都铺垫刻画出男主的个性。
比如,在剧中男主让女主反复修改反省文、向女主欺骗其真实身份被发现后不做道歉、以自己的权力地位愤怒表达女主是他的人(其与女主的不平等地位)等等。
再比如,公主都很害怕男主、宫女对男主的害怕和择君,也在侧面反映了男主是怎样的人。
那么在尊重男主历史原型的基础上,如何透出女性追求自由的现代思想呢。
这就需要对女主的人设和相关台词,进行用心的设计和刻画。
女主成德任,在历史上的确拒绝过男主,但应该没有像在剧中那样频繁的拒绝次数(我想这也是创作者选择这个历史人物来表达其思想的原因)。
整部剧,我们都能看到女主对自由追求的执着,因此她多次拒绝男主的告白。
特别是本剧令人印象最深刻的虐点:女主在临死之前,对男主说的“请在下辈子当做陌生人擦肩而过”。
在历史上,成德任可能不敢说出这句话,毕竟正祖可能会不高兴,进而对成德任家族的人做出惩罚。
而在剧中,可以去设计这样的对话,女主说出的这句话,可以说是对其终身追求自由而不得的最好注解。
爱情对女性来说,也许并不是必需品,但自由是。
要爱情,那也得是自由的爱情,而处于不平等地位间的两人,想要拥有自由的爱情,简直是妄想。
再比如,有一集在服侍男主沐浴的对话中,女主反驳男主的吃醋误会。
为什么男主只从自己的角度,吃醋女主与别的男子的亲密行为,以为自己受伤了,却不去关心其爱慕女人是不是受到了性骚扰。
看到女主的反驳,我忍不住给女主的反应点赞。
而且,男主还回答说我只关心你,不关心别的(女性)。
说实话,现在的我看到这段话,是有些下头的。
以前受多年的霸道总裁文影响,很吃这种只关心女主,不关心别人的设定,但现在觉得这样一个不会去同理心女性处境的人,再好看也是不敢喜欢的。
联系到现实爱情生活,在判断一个人是否值得交往的时候,不要只看他怎么对你,而是要看他怎么对别人。
除了女主这条亮线体现出追求自由的思想,针对“反派”女性尚宫的谋反剧情设计,也是一大重点。
以往古装剧中,反派女性的出现,常是为了与女主争男主或其他男性,男性才是女性的中心人物。
但此剧中,尚宫及其领导的广寒宫宫女,却是为了争取自己的利益去反抗男主,并不追求成为男人的女人,这也许也是创作者想表达的。
因此对于“反派”人物月惠、尚宫的刻画,并不是一味的往负面恶人的角度靠,而是展现出了她们的温柔与脆弱面。
最后,来聊聊自己的看剧习惯。
我以前的看剧习惯是:看颜值,单一的男女主视角。
而结合这次的看剧体验,我想聊聊下面两个问题。
一、如何看待高颜值的不完美男主因为了解了历史原型后,所以在复刷本剧时,会看到男主身上的不完美点。
而换做过往,只为看爱情情节的我,或者沉迷于男主颜值的我,会自动忽略男主的这些不完美部分,比如自私、自大,会合理化为是对女主爱得太深。
二、如何看待低颜值的反派以前,说到喜欢反派,常会为自己辩解到是因为反派的人物设定比主角更丰富,但实际上,也常常是因为反派的高颜值。
之所以对此有所反思,是因为我发现:在看本剧的女性反派(宫女)时,因为反派的颜值并不高,我根本没去思考反派的人物设定是否丰富。
我只会从男女主视角出发,认为反派不该谋反。
但改变下观影视角,从宫女的视角去看,她们对于男主的登基是很恐惧,正是这份恐惧才推动了她们的谋反。
而正是在这种视角下,我才更多看到了男主的不完美点。
毕竟,很多的细节铺垫,不单单只在男女主身上,也在配角身上。
总的来说,要克服过往的看剧习惯,可以试试从其他角色的视角出发,去同理心理解为何这个角色会做出这种行为,进而也可以看出一部剧的整体逻辑设计是否合理,用心程度如何。
PS:第一次写剧评,真的感到好有难度啊。
虽然阅片无数,却从未对一部剧有过认真的思考与记录。
这部剧是真爱了,终于打破拖延症开始写剧评了。
【本周照例内容满满,祘任同框不多,所以她们的每一次同框才愈显珍贵。
这周大概把两个人感情的转变和进一步的加深都表现了出来,任何的解读其实都还是失了些许韵味,各位看官就读读图一乐吧。
】 上一周泡在水里的记忆还清晰,甚至还吊着各位观众的胃口会有什么继续高能瞬间让人回味,但是这周的开头着实让人大喊被骗(bushi。
这样的情节其实可以多来一点。
马上开始怀春的少男少女,上课也变得没心思的祘,连书都放反。
读到诗经时脑海中闪过的画面,全世界都看得出来他在思春,除了那群教书的老师。
祘真是直进得可以,延续他一贯的作风。
这世上除了生死基本没有是他不能掌控的,作为即将成为一国之主的祘如是认为。
所以即使是一个宫女的心,也莫不如是。
但是,虽然话是这么说,当他亲耳听到对方也对自己有同样的感觉时的如释重负,信心满满,和一开始在门后面听到德任的自白后的解释还是大不相同。
对于德任,他作为君主继任人是势在必得,但是单纯作为一个男人,他当然更希望是两情相悦,心意得到回应。
所以无意间听到德任的告白,他也会开心得跑到四下无人的空旷之地放声大笑。
终于,对德任的心不再只是像初识那样一直不会期待回应的请求,而是可以完整实现三次握手协议。
这时期两人年纪大概20岁左右。
因为喜欢,所以才想把自己觉得好的东西给她看,有很多话只想对她说。
在这样时间里,祘体内作为一个男子的意识超出他作为君主继任人的意识,所以他才会在听到告白后跑到空旷无人之处放声大笑,在无人前往的花园里说自己父亲思悼世子的往事给德任听,在重又盛开的花前表白自己的心意。
对于德任,他从来不藏着掖着,有什么想法全部,马上,都会对她说。
兼司书身份被识破,他去找德任解释;德任被惠嫔指使做事,他马上去和惠嫔理论;不慎毁了德任的笄礼,他也马上和德任说开。
嘿嘿这其实是第5集的图,只是刚好放上来了 有少年人的傲气,不是对所有人都能有的感情,但又偏偏是宫女。
从一开始的书库相遇相识到经过几次生死边缘的徘徊,祘并不觉得自己的感情只是普通的心动,而是已经可以相知相守的关系。
因为是宫女,祘反而觉得更好。
明明有很多说话技巧,但是对你总是一句也不想欺骗 可是这段感情,对于德任来说才是最为不公与悲惨的。
两人的身份悬殊太多,注定卑微的始终是自己。
尤其是在她得知自己与世子的相遇,在东宫做事,全是被人安排之后。
自己的命运轮不到自己把控的无力和与命运对抗的叛逆,让德任还是决定对这段萌发的感情判下死刑。
提调尚宫希望她做后宫,她偏不。
所以即使面对自己也喜欢的祘,在身份差异的面前,她只能拒绝,马上先封存自己的心,不要再继续下去。
从内心的欣喜到拒绝的失落 这一段实在演得很妙。
祘仅仅以为自己只是送一个橘子给德任而已,让德任可以开心收下不就好了,但德任理解的是——收下橘子等于接受祘的心意,虽然自己是宫女,并没有人在意自己的心,但她还是决定,说不,拒绝。
多多少少计算且衡量过自己在世孙心中的位置,以及对世孙的了解,不然这就即将可以是一条死罪。
德任用自己渺小的力量在对抗一些看不见的东西,宫廷体制,人生的地位,她对祘的感情完全没有到达可以当她放弃自我的地步。
其实完全屈服也不是不可以,很简单,也会很开心。
开心收下珍贵的橘子,接受尊贵无比世孙的爱情。
但是这一切,会让她失去自己的一部分,作为“自我”的自己的一部分,德任太清醒,也太明白,深爱自己,所以即使只是那一部分,她也要紧紧抓住。
在德任面前,祘此时只是作为一个男人,抛开身份的不对等,他的心意被拒绝,能做的也仅仅只是带着他和他的骄傲穿上鞋子扬长而去。
接着是窒息的书库戏。
这里再单开帖子说吧。
因为从来没有,所以愈显珍贵;因为困难,所以更显情深。
注定坎坷崎岖,偏偏情深义重,因为对于祘来说,儿时让自己也曾放开脚步去追逐的那个小宫女,居然就是眼前的人。
也不去想更多前面的苦辛,只是觉得此时此刻的彼此,多年后重又相逢的喜悦,感叹缘分指使的命运,德任也感叹这个相遇就绝不是被安排,而是真实的缘分。
所以这一刻两人紧紧相拥,祘先拥抱,德任回拥,短暂地,热烈地。
《衣袖红镶边》创作的起源,大概就是这个问题:「王深爱宫女,可是宫女爱过王吗?
」导演在采访中回答过:「德任爱李祘这个人,而不爱王这个身份。
」李祘的一体两面在剧里非常明显,明显到有人觉得这剧可以算是《正祖传》了,比如说李祘作为君王以及做自己无论在服饰的变化:偶尔因为事态紧急,所以有时候「连龙袍都来不及换,就跑去找德任」,有时候也必须以王的身份面对德任,显露了李祘两个面目界线的模糊:王有了私心,可是李祘也有不得不承担的责任。
这个太多人讨论过,所以我不再赘述。
(如果有兴趣看更多有趣的分析可以看乔绾风的微博,有非常多细节的讨论,相关的讨论我也会在下文附上链接。
本文不会深入讨论可是个人觉得非常有趣的讨论/评析/集合帖还有:1. 书库里猫戏蝶或者蝶戏猫图【老虎东宫 VS 蝴蝶德任】2. 德任承恩后蝶恋花的意象3. 德任的挂饰【以及德任作为蝴蝶的意象】)可是如果王只不过是李祘其中的一面,那宫女这个身份又何尝是德任的全部呢?
德任的隐忍和蒜的直白是映衬,德任的爱和德老的忠又是另一种映衬。
德老以爱的面目表达忠心,爱君以获得更靠近「君」/「权利」的位置;而德任则以忠的形式划清界限,让自己能在爱人与爱君之间找到喘息的空间。
成德任可以爱李祘,然而宫女却不可以爱上王。
大家都读过《邹忌讽齐王纳谏》,时代距离乾隆时期是很久很久了,可是有一点我觉得是相通的:「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爱可以是从上对下的宠爱,也可以是平等的爱慕,唯独下级对在上者的仰望,必须带着敬与畏。
小宫女德任把东宫视为监司书,一直到及笄礼前都没有改变,乃至于祘在发现德任偷偷的跟着他去青楼时问德任:「为什么不怕我?
」「不怕我杀了你吗?
」及笄礼及以后的种种打击,让德任决心把爱强行转化为忠:你想达成的梦想,我会尽我的能力成全。
可悲的是,德任忠心的背后,仍然不是敬畏,而是爱慕。
她努力地骗自己,只要尽自己的本分就可以了,做一个忠诚的宫女,或许就不用受伤了。
德任的难处在那个时代是无解的。
她一开始对祘产生好感,是因为当没有人管都城里吃人的老虎时,是祘顶着压力去处理的。
她也一直见证着祘从作为世孙的勤学(说起来这是第一出「为了引诱学神所以自己也要自修旁听苦读」的、「我引诱世子的方法是靠朱子大全、大学衍义补和诗经」的古装剧,而不是「现在让我唱一首流行曲震傻他的脑袋吧」)到后来作为王的勤政。
她是真心觉得他优秀而真正地理解他的抱负,所以真真切切地怜惜他。
她欣赏他的伊始,非常讽刺地,是因为他在为了成为一个无可挑剔的君王所作出的努力。
她无法完全自私地责难祘,却也无法完全无私地看待祘为了大业作出的种种决定。
「一个好的王,不是一个好的夫君」。
他其实非常明白自己固守王的责任的同时,对德任带来的伤害。
得知德任怀孕的那晚他没有去找德任,只在清晨时偷偷来看她,说:「我还以为你会难过。
」后来,世子薨逝后,德任收拾好心情来找祘,祘也问,「你不讨厌这样的我吗?
」祘的患得患失,一部分来自于德任对「爱他不爱他」这个问题的沉默,另一方面,却来自无时无刻的自持和自省。
剧中给的是暗示,原著第三部第一章(感谢皮薄馅多爆汁超大饺子的翻译)却有这样的一幕:
原著第三部第一章 1
原著第三部第一章 2剧里的祘比原著里的祘温柔太多了。
可是他们都有着「我会让你很辛苦,也会让你伤心。
也许永远也得不到你的心」的无奈。
偏偏祘的家庭背景太惨烈,要承担的东西也太多了。
思悼世子的悲剧、英祖多疑的性格和严苛的要求,都在祘性格的形成和理想的建立烙下深刻的印记。
这注定了他不能对人生有太多想象。
(如果我说,他没有成为神经病暴君已经非常强大了,会被揍吗?
)有很多人都觉得这套剧像步步惊心,可是其实这部立意高了一点点,因为祘不是把人蒸熟的暴君。
祘是明君,他是(在那个时代的限制下)依法行事的、处处为民的明君。
最悲哀的其实是,德任懂得这一点,也全心全意的支持他、匡扶他。
可是偏偏正是因为如此,两个人就是不能好好地相爱。
祘和德任的故事里,不需要有第三者介入。
祘和德任最大的对手,恰恰是对方的身份。
王和宫女,本就不能相爱。
宜嫔是正祖唯一的例外(祘在母亲前说的,我的后代,只能让士大夫之女诞育,而的确他后宫除了德任都是士大夫之女);而祘何尝不是德任的明知不可为而为之?
每一步(在那个时代背景下)他们都没有做错。
君是明君,臣是忠臣,如果世子(和剧里没有出现过的翁主)没死,大概德任会找到自己的路,和自己和解(在那个时代大概也只能如此),就像第十六集结尾处德任的独白里所说的一样,然而偏偏天意弄人。
解铃还须系铃人。
德任固执地只想做宫女,或者在成为李祘的后宫后坚持不肯说爱他,是因为李祘是王,她必须用本份压制自己的本心。
只要虚张声势,只有「不合乎身份的」虚张声势,德任才会有那么一点点属于自己的喘息的空间;不能完全地臣服,因为只有「傲慢又放肆」地保留属于自己那一部分,德任才可以是德任,而德任才可以爱李祘。
祘「爱我吧」的哀求,不是不知道德任爱不爱他。
而是,他们从来没有真正的、没有牵绊地爱过对方。
也许就只有在德任是小宫女、而祘装作是监司书的时候,两个人才真正的平等地相处过。
祘为王的责任所限制,于是德任必须守在宫女、或者宜嫔的位置。
祘的哀求,其实是:一起放下面具和责任地相爱吧。
后宫嫔御必须劝导王归去,而德任却能任性又主动地拥抱和接纳祘。
导演在花絮里说,德任吻上祘那一下,祘就终于在人间功成身退。
所以,德任第一次主动脱下面具的同时,也解除了祘的责任;两个人终于可以毫无保留地相爱。
然后,瞬间终于成为了永恒。
更新:1. 說「寫得一手好字就算是有事業心嗎」的人大概是不清楚古代女性教育因為缺乏系統性要求/管理所以往往非常參差(而且由於歷史紀錄往往有傾斜,出身貴族/士大夫階層的女性無可避免有著更多的記載,史料反映的是就算是出身比較好的女性也未必一定會接受非常良好的教育,那地位更低微的女性獲得教育的機會就更低),中外皆如此。
所以以一個小宮女來看,能寫得一手好字,是的,確實是有事業心。
(劇中第一集有一幕是她字好到連尚宮都希望她幫忙抄書,請告訴我這不是工作相關。
)如果只能用現代中產目光注視一切,那麼能看的電視劇大概就是敘述現代中產階層的電視劇。
一來宜嬪真的是歷史有名的字好(抄寫的郭張兩門錄為首爾博物館藏品)。
另,字如其人,按照這個傳統,字好也是有隱喻的。
2. 歷史上,德任原名失載,德任這個名字是在她產下世子後得到的名字,是德如太任的意思(太任,周文王之母)。
墓誌銘裡常說母以子貴,可是在後宮裡有更高階的年輕的後宮來說,正祖竟然對德任和尚且非常年幼的兒子有如此深厚的寄望,似乎全然放棄中宮和和嬪產子的可能性,何嘗不是因為子以母貴?
3. 李俊昊的演技太多人稱讚了,所以我很想說一說李世榮的演技。
在眾多李俊昊演得真好的討論裡,所有劇情的討論裡,相較於「李俊昊演李祘演的真好」的狂熱呼聲中,對有關德任戲份的討論裡,德任就是德任,沒有任何違和感的就是德任。
某程度上也是對李世榮的演技的肯定吧。
兩個人都要走花路喔。
4. 乔绾风討論過英熙因別監而死的劇情對應了德任對祘的感情。
突然意識到,福妍對德老追星似的「迷戀」,似乎是另一種對應。
福妍在第九集裡說,知道很多的其他人也在「愛慕」德老,她也不是想得到德老——反正只能默默地傾慕,只要默默地守在這個位置,就不會感到孤單或淒慘。
這何嘗不是德任的想法?
只要不成為後宮,只要自己的傾慕不讓人知道,只要自己不需要處於需要爭奪所傾慕的人寵愛的可悲境地,似乎就能假裝自己一切都好。
當然,下一秒,就是英熙的質問——難道作為宮女就不會有人傾心相付嗎?
英熙和福妍,是德任情感天秤的兩側。
慶熙聽完了,就說,難道不怕被處死兩人共赴黃泉嗎?
所以啊,慶熙是德任的理性。
德任想要的,只是安安穩穩地成為正五品尚宮而已。
於是,英熙最早死去,而福妍,即使隱藏了自己的心意,還是先慶熙一步離去。
慶熙看起來是最終的勝利者,可是,最後被留下來的她,雖然篤定朋友會等著自己,難道不孤獨嗎?
宮女的困境,這樣看來,似乎是難以避免的啊。
5. 推特上的一個推
擁有上帝視覺的我們,比祘更清晰明瞭德任愛他。
可是從另一個角度看,也比德任更清晰明瞭,祘非常愛德任。
就算祘經常向德任表白,可是對於德任來說,她只是他人生小小的部分,沒有她,他還是可以好好走下去的。
原著第二部下冊(初次承恩那章)只有作為觀眾的我們才知道,只有假裝忘記,祘才能繼續走下去。
然而他能裝多久呢?
他為自己作的決定、要跟她成為家人的選擇是那麼簡單而艱難啊。
我們常常說祘有鋼鐵般的意志,能夠面對德任一次比一次殘酷的拒絕,可是德任每次聽見祘作為上位者說的「區區宮女」,大概都會想起來及笄禮上他說的話。
我覺得,當所有人都在告訴她,她只是區區的、卑賤的宮女,的確有影響到她。
她敏銳地明白,和這些高高在上的人在一起,就難免受傷。
而在那個年代,她的確不能跨越階級,永遠無法和他並肩而立(王不能立妾室為王妃)。
但是在他心中,她才是和真正和他靈與肉都情投意合的人。
原著第二部下冊第四章原著裡,只有王在喝醉了、或者生病了,才稍稍吐露一點點屬於祘的心意。
遺憾的是,電視劇沒有時間和空間展示更多這種人物與時代和時代所賦予的地位與責任的抗爭。
在電視劇裡,我們看到更多的是德任對作為好君王的祘的敬仰,和因為要做一個好君王而難免不能做好夫君的祘的無可奈何和幽怨。
可是祘對德任才智的珍惜,只有極隱晦的描寫。
比如說買書那一段,如果不能確定她才華深淺厚薄,就難以對於她能否靠攏他的精神世界有任何希冀。
他說的「區區宮女」,和她說的「我永遠不會把你當成男人那樣愛慕」,都是無能為力的虛張聲勢,然而比任何東西更有效地重挫對方的心。
就像他不明白她有多愛他一樣,她也不明白,她對他而言是多麼的重要,乃至於最後的最後他寧願放棄生的機會也要和她在一起。
(PS他是知道她愛他的,只是不知道有多愛;她也明白他是真心想和她成為家人,可是她也同樣不明白,他有多重視她。
只有她在,祘才是祘,撒著嬌說今晚只是牽著手睡覺的祘,任性地在她膝上午睡的祘。
沒有她,這個世界就只剩下了王。
)(再PS 餃子那一幕之所以動人,不單只是因為映襯。
最重要的是,祘那麼珍惜著她的一切,最懷念的,竟然是她的小脾氣。
他喜歡她耍賴,喜歡她撒嬌,喜歡她不把他當王世孫/王。
其他人想討好他,用的是最精緻的食物、最完美的外表,然而她只要跟他開玩笑,跟他耍小脾氣。
做一個不完美的德任,而不是完美的宜嬪,他才最高興。
跟德任在一起後,每一次要作為王要求自己或者德任做些什麼,傷到的不單只是德任,更是自己。
德任做自己,不是他作為高高在上作為王偶爾要放鬆的需求,而是他就算不知道為什麼她那麼愛自由、愛自己的小夥伴,可是他的確知道她本來是怎麼樣的,而他愛她。
她亦如是。
他們只是不知道自己在對方心中的位置而已。
)
6. 惠嬪大家都注意到徐尚宮對祘德二人感情的洞察,然而惠嬪也是如此吧。
徐尚宮知曉德任對祘的情感糾葛,惠嬪是否也能洞悉德任對祘的忠義下隱藏的情意嗎?
大概是有的。
金藤之詞事件後,惠嬪才是實際大力推動祘德情感進程的人。
7. 我看見網上有人老引用墓誌銘/墓表說正祖苛待宜嬪。
且不說墓誌銘這類文體體現的更多是當代的價值觀(有點類似古早笑話中葬禮上的發言會讓賓客覺得躺在棺材裡的大概不是自己認識的那個人那種感覺),單從史料和墓誌銘之中矛盾之處,更甚者墓誌銘本身自相矛盾之處,正祖是不是真的苛待宜嬪(很客氣的說)的確有商榷之處。
有人說宜嬪居處殘破(墓誌銘所謂的僅蔽風雨)。
宜嬪住哪裡?
讌華堂(也是她還是尚儀aka還沒成為正式後宮時產下文孝世子的地方,相關資料)。
後來可能也住重熙堂(也就是宜嬪誕下文孝世子翌日、正祖即下令動工建造的東宮,相關資料)。
「堂」僅次於「殿」,不是區區尚儀應該居住的地方。
正祖也有過在這兩個地方辦公(開講筵之類)的紀錄。
吶,就這樣說,要不正祖是究極變態S,苛待宜嬪之餘還自虐,還虐待召見的臣子,那就是,更貼近於諸多歷史紀錄尤其是墓表墓誌銘之類的,1.是誇張法,用以突出宜嬪之賢;或者2. 宜嬪本來可以享受更多更好的東西,殘破只是相對於她作為一品嬪的地位而言,就像她用栁木食具,栁木就是爛木頭嗎,不是,而是她明明可以用銀器而沒有用。
看看讌華堂的位置。
它真的,再殘破都有個譜吧?
她兄弟窮困,在再說一說正祖強迫宜嬪一說。
這是正祖自己在墓誌銘寫的。
那麼,我們分析一下,如果正祖不這樣說,那麼,宮女出身的宜嬪,更甚者,在那個特定年代、正祖堅持蕩平而明顯未果的、黨政激烈的、後宮中除了宜嬪都是與政治息息相關的年代,中殿未生育、元嬪未生育、和嬪未生育,倒是宜嬪,也不深究她有沒有流過產,五年懷了三胎、大概就是專寵、正祖為之連連破例(宜嬪居處、元子的冊立),如果正祖沒有說自己是強迫她的,她在眾人眼裡大概就是不知分寸的狐狸精。
正祖寫那麼多東西,就是說:她是完美的,做錯的是我;她也讓我不要這樣做,我偏要。
罪過全是正祖的,宜嬪呢,恪守禮儀、知書達禮、知情達理,這個形象在現在就很憋屈,在當時,簡直就是所有士大夫理想型。
他還說,她死了,宮人們超級難過,「至於痛哭奔號焉」,你相信?
沒規矩了嗎?
正祖說宜嬪超節儉超窮,要借錢才能過活,吃飯不用銀器用栁木,「其歿也,篋無餘帛斂襲之,具皆取於市。
生時不造銀匙,其飯含也以柳代之。
宮人輩瞠然相語曰:固知嬪之守約而其貧乃至此乎!
」可是實際上,她的喪儀其實又是正祖在禮法上的另一個破例:禮法上作為臣子的宜嬪,竟然和文孝世子一同進的文禧廟,其墓地僅距文孝世子墓百步之遙,在墓誌銘裡正祖還明說了是為了「慰宜嬪之恨」,哀榮之盛,實在讓人難以相信宜嬪生前竟然如此「受輕視、受虐待」。
墓誌銘與其說是絕對寫實,不如說是為了突出宜嬪「出類之賢」。
讀墓誌銘,必須結合當時價值觀一起讀。
墓誌銘,與其是為了真實紀錄一個人的生平,不如說是為了紀錄那個人的賢良與才能,*供後世借鑑*的重要教育功能。
我看過有人說正祖文筆不如英祖,從另一個角度來看,正祖的「非人」特質也比英祖嚴重,正祖是個苛刻地對待別人、而更苛刻地對待自己的君王。
英祖文筆好,或者任何人的文筆好,不單只是遣詞用字,更是因為共情能力。
不是說正祖不具備這個,而是,如果為人嚴苛如正祖,就很難與今天的人共情。
從這一個角度看,他的確是為了宜嬪能名留千古所以寫的文章,而不是為了單純紀錄自己愛情而寫的文章。
可是,努力讓宜嬪能夠以賢妃的形象千古流芳的正祖,難道不是出於愛所以這樣子寫宜嬪嗎?
衣袖我越看越难受,尤其是最新这集,站在女主角度上我真是不忍卒看,越想越心碎,越想越痛苦。
彼时你可以因为想跟我解释一句在书房空等三天三夜,现在即使我在面前却能够几个小时不被发觉。
这里德任该有多么无奈呀,明明还是同一个人,但是身份不同之后,很多事情根本就回不到从前。
还能像在书库见面时撒盐丢铜钱那样肆无忌惮吗,还能在街上旁若无人的开玩笑说出兼司书那样的话吗?
其实都心知,但是又能怎么办呢,无可奈何,那样的人。
所以说不要靠近帝王,无论是否真心相爱,结局都会是悲剧。
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代入德任的处境,她该有多么难受。
自己的喜欢不曾减少,但是无法可视帝王的心意,好难好难。
目前来看还是好看的,服化道演技颜值剧情都在线突然爱上这种爱而不得没有结果的罗曼史了看了最后一集 一直流泪 尤其是最后在遗物里面发现一封封悔过书的时候 深深感觉到悲切无力 这是时代的社会的悲剧 剧里面每个人的走向都是合理的 没有绝对的坏人 但是都没有获得幸福美满 这就是高级的纯粹的悲剧“祘和德任都各有无法消解的痛苦呀。
祘一辈子都在小心翼翼地求证德任是不是爱他,希望他在她心中能派上优先地位。
他身为王的实况有时候让他无法优先展露自己的情感,确实他也是痛苦的。
德仁自己很有想法不想被感情和责任绑架失去自由,但是又因为爱和现实而短暂妥协了,妥协之后却又实打实地又很多痛苦无法避免,极其难过。
哎,这就是人生吧,每个人都是挣扎而矛盾的。
”这个评论写的好!
后劲太大了 已经一年过去了 一打开这部剧还是会感觉深切的无力与哀伤 17集刚看几分钟就以来泪流满面突然明白了为什么德任死后,王没有选和她相似的人,为什么尚宫会因此感到开心又担心,因为王看到任何与德任相似的人事物都会非常伤心,情愿不再忘记却忘不了放不下,情深缘浅,伤其身心啊
衣袖红镶边剧终。
剧作家有深切的女性关怀,为了应对语境束缚的局限,在剧本上已经尽力而为。
剧中为呈现宫女德任的女性生命意志存在,以及揭示她的生命摧毁于正祖的悲剧,并且反思她悲剧人生中的自我选择,安排了多个女性人物的立场与视角进行映照,如广寒宫、赵氏(非常重要的人物)、月惠、小姐妹(尤其是景熙)、大妃(贞纯王后)。
不知道有多少人看懂了这一点:德任想要选择,她的情感归宿是她的宫女姐妹们。
这是她一早选择的,最后也没有改变。
而王对于宫女的占有剥夺也始终没有停止。
不止是德任自己临终愿望是一定要与姐妹相见、与王再世不见是表明这一点,英姬故去之后三姐妹含泪握住手再次约定死后一定要相聚也是表现这一点,还有最后景熙与王关于宜嫔归属的对话(或者说对峙)也是表明这一点。
景熙:我不是一个人,我们约好了,我的姐妹们都在家里等着我,宜嫔也在那里等着。
王:宜嫔为什么在等你?
她是我的妃嫔,我的人。
最后王的圣君生涯终结以及自陷迷梦与其说是为了安抚语境,不如视为剧作家对于正祖的最后一笔讽刺与批判。
而对于德任的选择的对与错,剧作家也通过人物命运的呈现给出了自己的关切。
我想这一关切在女性作家、女性剧中人、女性观众们之间正在形成一种情感呼应与心意相通。
回顾一下全剧,至少有几个人的友善,有几个选择的机会能够让德任避免凄凉悲惨的命运,让她活下来。
我们可以设想这种可能性。
第一个可能,如果月惠把世孙干掉……当初月惠姐姐有心要守护德任,她认为自己从事的宫女志业关系到德任的生命安危、人生幸福。
这并非空话。
试想若赵氏和月惠的刺杀行动真的成功了,世孙直接挂掉,德任这些东宫宫女按照制度就会被遣出宫,就像她的小姐妹福燕那样,福燕出宫过的是什么生活呢?
在亲戚开的忙碌的小酒店做酒母,那氛围真比做宫女要自在多了。
德任出宫可以去找她哥哥,可以做很多事比如抄书赚钱谋生,可以和小姐妹聚会,以及等着她的姐妹们最后一起生活在她们自己的家。
月惠说守护德任,这是真的,她拿出了行动,不仅自救也是救人。
可惜她失败了。
德任在不知不觉中亲自参与了自己的命运,她帮助世孙,给世孙送了信,让他提前有所警觉。
后来又帮助世孙成功登位,他终于有了可以任意宰制她的权力。
可怜月惠的心意到她临死之际,德任也未曾明白。
她来看月惠时还说了一句自作自受。
德任爱月惠姐姐,也知道月惠姐姐爱她救她,但的确不理解月惠为什么要反对王,不懂得月惠对于她的守护是什么意思。
德任对于世孙的同情和帮助立场最终让她失去了自己的意志乃至生命。
不知道到了最后她会不会懂了月惠她们。
总之看完大结局,我心中再一次升起这样的愿望:好希望月惠把世孙干掉啊。
第二个可能,如果德任接受了贞纯王后的邀请……贞纯王后(前面是中殿,后面是大妃)身在权势阶层却与德任投缘,喜爱她的聪颖珍惜她的生命,从最初想要利用她,到后来直言珍惜她。
你只要做你自己就好了。
三次对她释放友善亲近之意,两次提出邀她到自己身边来,你可以选择留下,我可以保护你。
你愿意成为我的人吗?
我想在这个孤独漫长的宫中生活里有一个可以做伴的朋友。
直到德任命运转折的关键时刻,贞纯王后因为要救自己的哥哥不得已借和嫔之事向王发难,将德任卷入其中,但她的本意和打算是要让德任来自己身边,所以事败之后立刻做了挽救,要让德任到大妃殿来。
可惜君王的占有欲多么强,觉察到大妃在“抢夺”德任,就先下手为强,大妃晚来一步,德任已经被迫承恩。
于是大妃尖锐地当面挑明了王的卑鄙作为,是你把这孩子置于危险之中了。
这孩子害怕的不就是你吗?
她一直想要逃离你却失败了。
贞纯王后是德任与权势阶层之人结下的善缘,是一种女性的善缘,是她能够过着宫女人生的机会,是她实现成为五品尚宫愿望的机会。
可惜德任在王后和世孙之间选了世孙,可惜德任在命运的至危时刻,做出了错误的选择。
我能够理解她不选择大妃的主要原因是忌讳触怒王,但是投靠大妃会有风险,置身于王的肆无忌惮的权势之下更是致命危险,人难道不应该为自己搏一把吗?
历史上贞纯王后可是胜出者,在正祖挂了之后,贞纯王后还活着,她继续是朝鲜土地上唯一可以与王权抗衡的存在。
我们别忘了,剧中正祖对德任最为暴怒的一次,不就是因为她为了救宫女姐妹选择向贞纯王后求助,而不相信君王吗?
看到王气恼地冲着德任嚷嚷,大妃是唯一能和我抗衡的人!
这一幕可真是解气。
第三个可能,如果德任能像景熙说的那样想那样做……当德任被迫承恩成为后宫之后,三个姐妹来看她。
她们对此感到惊讶,福燕不知这是好事还是坏事,英姬安慰她也许接受了现实还能有一点小小的幸福呢。
只有景熙最为清醒。
她告诉德任的一番话,值得记录在此。
她说:事情已经发生了。
不能挽回。
但,承恩并不代表一切,关键是你要打起精神来,不要对君王有感情,不要把自己的心交给君王!
男人总是恣意妄为,君王更是如此。
你要小心付出感情却受到伤害。
你只要做你应该做的尽到本分,不要让王遗忘你就行了。
需要假装爱慕他,那就假装爱慕好了,不要真的爱他。
德任说果然景熙聪明。
但这不是什么聪明。
这是清醒。
这种清醒的背后是强大的女性意志。
景熙其实是在告诉她,作为后宫也有后宫的生存方法。
她说的这种态度其实就是延禧攻略里魏璎珞做的,璎珞不爱皇帝,爱的是自己,是与自己情谊深厚的女性姐妹(她的亲姐姐、富察皇后、还有明玉),不仅对皇帝没有真心,她还利用权势为自己的姐妹报仇。
最初开始看衣袖红镶边时,我觉得少年的德任聪明机智,和权势周旋时那种能言善道似乎有一种魏璎珞的劲儿,但看完全剧才知道,剧中最像魏璎珞的人物不是德任,而是景熙。
不讲延禧攻略,再来回顾韩国的大长今,这是衣袖红镶边的前辈,大长今里也有一位宫女成了王的后宫,她的生活态度就类似景熙所说的。
她就是长今的至交好友,那个善良可爱的连生姑娘。
连生没有景熙这样的清醒强大,性格完全不同,但她的内心是与君王保持距离的,她没有爱君王,谈不上什么真心不真心,她只是作为一个妃嫔去面对他而已,她真心所系是她的姐妹,是她流落在外的好朋友长今。
长今成了医女回宫与连生再见面的情景,我永远也忘不了,她们一起在厨房里为太后做点心,连生温柔喜悦的看着长今,对她说,我们这样就像回到了做小宫女的时候。
结局时中宗驾崩以后,来到了文定王后的女人天下,文定王后也是与长今有善缘的权势阶层女性,连生作为一直得到王后礼遇的后宫,抓住机会向她进言,长今还活着,于是为在民间四处躲藏的长今求来了赦免。
如果德任能听景熙的话,清醒过来,王固然还是那个压迫的存在,但至少自己不会去在和王的关系里追求什么真心不真心,什么我属于他他却不属于我,他不是我的丈夫而是中殿的丈夫,他对我好的时候也是有点幸福感觉的,为这些无谓的事情内心纠结,她也不至于被折磨到抑郁成疾的地步。
第十二集赵氏的故事里讲述了她是如何从沉痛教训之中醒来,明白了,宫女爱慕君王是多么愚昧的事。
看懂了赵氏的故事,再看看德任的不清醒,真的令人唏嘘。
虽然德任无法和赵氏月惠她们走到一起,至少她最好的姐妹景熙也有这份清醒。
有一场戏是几个姐妹各自流露对于爱情的向往,福燕想的是出宫了就攒钱买房子与兼司书大人做邻居,英姬想的是难道就没人喜爱宫女吗?
德任在想,爱慕一个人到底是什么感觉呢?
只有景熙朝她们喊,醒一醒,宫女不需要这种危险的感情,最重要的是平安的活着。
果然到了后来,英姬和德任都因为和男人的关系送了命。
固然英姬表示自己的选择无所怨恨,固然德任是带着一份不再与王相见的清醒离世,但对于女人来说,最重要的难道不是活着吗?
所幸的是福燕只是远远的幻想仰望兼司书,没有近身才没有遭祸,而只有景熙始终最清醒坚定的守住了宫女自己的立场。
关于宫女群体的立场,主要在广寒宫的故事里展现,德任和她的姐妹朋友都没有加入广寒宫,她们想要自己约定的平凡生活,不愿卷入权势斗争的凶险。
我们不知道赵氏传给月惠的那件烧毁的龙袍最后下落何在,但我想它一定会继续在宫女们中间传承下去。
这是故事中的神龙之尾。
而景熙,德任最好的姐妹之一,四个伙伴中最清醒坚定的一个,从宫女立场来看,她才是四人中的中心人物。
她后来成为提调尚宫,这是最高女官,也就是德任曾经向往的正五品尚宫,为什么最聪慧能干的德任没有实现自己的心愿,反倒是景熙实现了呢?
作为观众我们可曾想过这个问题?
想一想她们各自的选择就知道了。
从景熙一贯的见识态度来看,从她对于权势男人的清醒来看,确实最能继承赵氏和月惠的精神从而作为宫女们领袖,告诉她们要依靠自己人、不要相信君王的就是她了。
王后和月惠,剧中两位对她善意示警的女性,告诉她你的生命很美好你有打动人心的力量,而这样的你身在宫中有多么危险,世孙是危险人物,正祖是危险人物。
可惜德任与她们竟不能心意相通,不能相守相伴。
景熙,德任的好姐妹,在最关键的时刻告诉她如何作为后宫找到保全自己的生存态度,可惜德任竟未能听她的劝告,未能在内心中坚定的依靠自己,依靠姐妹情感。
扮演德任的女演员在访谈中说她最喜欢的台词是:我想要选择。
这句话确实是剧作家赋予人物的灵魂。
然而自成为后宫以后,对王怀有情感期待的德任可以选择的其实已经没有了,她自我安慰“我一定不能让王知道我的真心是什么”,这是唯一能选择的了。
但这只是一种可怜不已的自我抑郁罢了。
看到姐妹们出宫休假,她流下眼泪怀疑自己的得失,而刚一怀疑,却又让自己陷入了所谓片刻幸福的幻觉之中。
陷入了与王的关系的纠结之中,不免于一种自困。
到最后才醒悟王的无情,应该也已经后悔了自己的选择,所以但愿与王再世不见。
但这时候她已经连临终想要见姐妹的心意都不能实现了,想见的人没见到,不想见的王跑来抓住她的手不放,在那里嚷嚷,你不想见我吗?
你真的一点点都不爱我吗?
这情景看的人无比痛苦气堵,为德任和姐妹不能相见而悲愤,王把德任最后留给姐妹的珍贵时间占有剥夺了,致使她憾恨无穷。
这该死的王。
(忍不住再次感慨:如果月惠姐姐当初早把他干掉就好了。
)剧作家对于德任最后五年的悲惨生活没有给出大篇幅的表现,我尝试理解其中原因。
我想一方面作家需要在一个艰难险阻的复杂社会语境之中完成德任的故事让她能与我们见面,另一方面在女作家来说,情感上也受不了这里面的悲惨万分啊。
在女观众来说也是如此。
仅仅是最后两集已经让女性们唏嘘流泪不已,如果真的把小说里正祖虐待宜嫔的种种细节展现出来,会怎样惨切。
作家不愿意这么做,最深的原因还是她对于女性的爱,她想让观众体察的是德任的女性生命力量,而不是看着她的生命被凌迟陷入彻底无力与失败的惨状。
最后两集已经达成了剧作的目标:德任的女性生命毁灭于正祖的权势剥夺,这一悲剧令人无比痛惜。
而我作为观众,希望在剧作家所编织的女性们情感联系和支持的空间中,去寻找德任活着的可能性。
德任是可以活下来的,可以保护自我的意志,如果她能做出正确的选择。
虽然这就是另一个人物、另一个故事了,却也是衣袖红镶边留给我们的余韵所在。
我觉得看完了衣袖红镶边,女性观众们也许会意识到一点:女性要选择,这是女性的意志。
女性更要能够做出正确的选择,才能保卫自己的意志和成全自己的生命。
让我们记住德任,记住她的命运,记住她的选择。
认真的想一想。
要选择女性(王后),而不是选择男性(世孙)。
不要背离自己的群体(月惠),不要站在权势者一边(世孙)。
根据剧中所表现的,女主角对于男主角,是有爱慕之情的, 甚至说他们的感情是双向奔赴。
但越到后面这个剧情就越让人迷惑,剧中花费了大量的镜头来烘托和推进这两个人的感情,但女主角却不止一次的说她对男主角是没有任何感情的。
甚至在最后死亡告别的时候,女主角所表现出的冷漠,更是让人无法理解,因为如果是这个收尾,那前面所有的感情铺垫不都落空了吗?
我大概能理解这部剧想要表达什么样的东西,但他对女主角自主意识的表现不够,对王权主导下的后宫等级制度,对人会有怎样的异化也表现的不够,女主角一边用行动不断靠近王,另一边用语言来不停的拒绝王,这样不是不可以,但是这个剧本身并没有为女主角的这种行为提供足够的理由支撑。
但这个剧其实是有机会的。
提调尚宫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
甚至和嫔也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
导演可以让女主角作为旁观者去观察。
看这个王宫到底如何让这两个人陷入癫狂和自毁,以这两个事例来表达女主角为什么对进入后宫会有所抗拒。
但是导演并没有这样做。
在提调尚宫这里,他加入了大量的权谋诈术,来增加剧情的趣味性。
而在和嫔这里,则更是潦草,他只是将和嫔作为一个小丑来增加戏剧冲突。
而女主在这两个人的遭遇上,一个是扮演了帮凶,加速了提调尚宫的灭亡。
另外一个是作为受害者,给了作为男主角的王临幸女主角的理由。
在这中间,女主角没有任何的思考。
唉,有些东西,不是只靠说就可以的。
大妃那一句“王宫真是一座华丽的监狱”。
说的很漂亮。
但却是不够的。
男女主角的演技,我觉得都是合格的,但是他们人物形象却都是非常的单薄。
特别是男主角的形象,感觉他真的就是一个单纯的好人,他好到只会让人对女主角的行为表示困惑:他那么好,他对你那么好,你对他那么好,那你为什么要拒绝他?
虽然女主角在剧中有多次说男主角让人感到可怕,但直到剧情终了,对于男主角霸道的一面,杀伐决断冷酷无情的一面,表现很少。
当男主角最终决定让女主侍寝,或许是想借此表现出男主角的控制欲。
但在经历男主对于女主的拒绝一让再让之后,已经觉得疲劳的观众,看到这里只会表示,我的天呐,终于结束了。
作为一个没有执念的王,男主角的魅力,甚至没有英祖表现的层次多。
虽然前两集小演员们的表现着实出色,但不客气的讲,如果这部剧是我们中国拍的,这种水平,6分给他足够了,但考虑到国人对于国外电视剧一贯的滤镜效果,能达到8.4分儿,也算是合情合理。
这部剧算是有点野心,但也确实是表现平平,虽然他在近些年的韩国古装剧当中也算是拔尖儿的了。
不过,我觉得可以把这个题材交给韩国的电影导演,能拍出《思悼》,《南汉山城》,以及《兹山鱼谱》的韩国导演们,或许能拍出不一样的效果。
#衣袖红镶边 德任承恩那晚,袖子上是凌霄花。
忽然想她那时候的心情,应该就是舒婷的《致橡树》吧她是真的很想作为树的形象和爱人站在一起,可惜爱人不懂。
《致橡树》舒婷我如果爱你——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我如果爱你——绝不学痴情的鸟儿,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也不止像泉源,常年送来清凉的慰藉;也不止像险峰,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
甚至日光,甚至春雨。
不,这些都还不够!
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里。
每一阵风过,我们都互相致意,但没有人,听懂我们的言语。
你有你的铜枝铁干,像刀,像剑,也像戟;我有我红硕的花朵,像沉重的叹息,又像英勇的火炬。
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
仿佛永远分离,却又终身相依。
这才是伟大的爱情,坚贞就在这里:爱——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足下的土地。
这剧配拿八分以上?
看了评分去看剧…坚持到第七集也没理解8.6靠什么上的
受不了这傻逼剧情(指宫廷部分,过家家一样)。编剧尽力了吧,历史太拉垮编不出来了吗
太太太太套路了吧…勉强看了两集实在是看不下去,虽然它很热门==
就…这?也太不挑了…这种剧情看得人尴尬,虽说是玛丽苏,但这么出格的宫女也是少见,故事本身就立不住脚啊,而且感情发展丝毫铺垫都没有,极度生硬,每个人都用力地表演了一场笑话闹剧,什么苏什么上头是完全没有的
李俊昊yyds
矛盾啊冲突什么的,也太不合情理了吧
冲着是《思悼》的故事背景看的。小演员的部分质朴鲜活,成年演员一登场,女主一个出溜滑栽到男主怀里,瞬间不想看了,一集弃。
人生真是一场虚无啊,就在这虚无缥缈里,每个人都为了幸福热烈着,真动人啊…
有女性意识的宫廷剧,很完整很精美,总体来说是编剧和导演的胜利。几个配角的演技,尤其英祖真的很好,男二虽然没什么演技,但胜在人设(历史上这位也确实很有趣)新颖。
就这剧情能得8分多,我真是觉得大家对韩剧太宽容了,有些剧情如果出现在国产剧里面不知道要被嘈多少会了吧。更过分的是,剧里的王穿龙袍?身为我国附属国,王不是穿四爪蟒吗?偷国人太会偷啦。
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被偏爱的总是有恃无恐。前半剧喜剧四星,后半剧拉扯二星,看在俊昊演技炸裂上评四星吧。
女主太丑,第一集没看完已弃剧
不知道为什么看到结局感到某种欣慰,没有happyending的完整结束。既不是爱情剧,也不是宫廷剧,是部想要聊聊女人这一生的剧。看得百感交集,女性是感情丰富的但更应该是爱惜自己的,好的爱情既有命中注定也有努力争取,女主终其一生都没有吐口表达自己真实的感情,算是编剧借角色寄予的一点小倔强、小任性吧。绝对的女性剧,但男主刻画的也相当不错
和恋慕一样喜欢小时候部分听说五六集很好看也不想追了,而且史记汉字让人有点敏感,女主长大太跳戏了也没小时候聪明
评分为什么?这么高?
古言苏式剧情,不懂粉丝为何吹正统古装剧?最好笑的是,委婉的评论这剧剧情小言,还有粉丝上前科普这剧如何符合历史???我就奇了怪了,这剧更新也就几集,在国内已经堆起剧粉了?来科普的不是剧粉吧,kkkk
试图在偶像剧和正剧、言情与政治间寻找平衡的剧。///感情戏的情节虽然老套但偶有巧思(比如倒影掉马)虽然常有逻辑不通(宫女跑回去找到刚逃出生天的世孙就放心地在他怀里睡过去了???)但有镜头/光影/剪辑/配乐加成也能欣赏——说到底正祖和宜嫔这对本来史料来看就已颇有张力,BUT,政治戏过于拉胯,第八集宫女杀手组织出场开始一泻千里,正祖上位,宫斗政斗可写的东西多了去了,硬要脱离原著和历史原创一个广寒宫还挤掉了主角们的戏份也不知是为了什么,加上十集了正祖还没有上位甚至面临废黜危机,整个剧的节奏也很有问题。徘徊在弃剧边缘。
看到后来跳着看,还是不行,直接不看了。
还是很喜欢思悼太子和他儿子的故事,第一集做的太子悲情背景部分真的好,一本禁书带来危机却因女主角相救而龙袍加身逆转形势,这场戏做得技巧真纯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