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片讲述了阿里做为一名美国职业拳击手三次获得世界拳王称号的故事。
片中的阿里,极具攻击性,毫不畏惧任何困难与挑战,即使在70年代,白种人可以随意烧死黑人而不被定罪的背景下,阿里也显示出了自己作为黑人的自豪感和坚韧,他不仅是一位黑人民权斗士也是一位反对第二次越南战争的公众人物(这样的公众人物有鲍勃·迪伦、简·方达、约翰·列侬等)影片中截取了阿里两度获得“世界拳王”头衔和一次复出失败的故事来展开他在不同环境下的生活状态。
第一次是在他22岁打败“Sonny” Liston,作为一个初出茅庐的拳击手,即将上场与“魔王”Liston对决的阿里毫无惧色,并且从没忘记“激怒”对方,展示自己的桀骜和不可一世,这是阿里贯穿本片的特点。
一战成名的阿里名声如日中天,得到伊斯兰国际组织的赐名“穆罕穆德·阿里”(他原名叫做Cassius Marcellus Clay Jr.据说这是个奴隶的名字),与第一任妻子兔女郎桑尼完婚,代表伊斯兰国际组织赴国外访问。
而在1967年,约翰逊总统将第二次越南战争推向一个新高潮,阿里面临着拒绝应征入伍的指控,被地方法院判处“5年监禁以及10,000美元”的罚款。
他可以提起上诉,但他的护照被联邦政府扣押、拳击执照被吊销、拳王称号被逡夺、被伊斯兰组织开除,从前他得势时的朋友一个接一个的离他而去,......他只能被迫在各州立拳击组织中夹缝求生,但即使这样,他也在一有机会进入媒体视野的情况下发表自己的反战宣言和对整个美国政府系统对黑人族群不公的控诉,并且发出向新任拳王的挑战的檄文。
在1971年,联邦最高法院判决阿里无罪,他得到了一个机会挑战新晋拳王乔·弗雷泽,但却输给了他。
在弗雷泽输给Foreman的时候,阿里向新拳王Foreman在此发起了挑战,而这次的挑战地点是在非洲的扎伊尔首都(现在的刚果民主共和国)金沙萨。
面对比自己年轻得多的对手,而这个对手才刚刚击败了击败自己的弗雷泽,这对于阿里应该是一个不小的挑战,但阿里就是阿里,他无所畏惧而又好战的个性让他在一次击败了对手,重夺拳王的宝座。
如果说本片只是描述一个“世界级”拳王的职业生涯,即使配上他鲜明张扬的个性也会略显单调和乏味。
片中的阿里从1964年成名之后,因为对黑人民权运动的支持(Malcolm X,著名黑人民权斗士,阿里的朋友在1965年一次演讲中被美国的伊斯兰组织刺杀身亡)他一直遭到美国各界的压制与迫害,而1967年的越战征兵即为此次行动的契机:美国政府勾结伊斯兰组织剥夺阿里的信仰、他的职业生涯,并判决他牢狱之灾。
他不仅面对台上与自己势均力敌的对手,还面对着整个无形的比自己力量强大的多的对手——美国政府。
在一个有预谋有计划的庞大组织面前,阿里显得势单力薄,孤立无援。
但阿里拒服兵役,公开跟政府宣传的越战的神圣性和解放性唱反调,并拒绝为一个压迫自己种族的国家卖命,而这个国家碰巧又要求他的黑人奴隶到远在东南亚的地方为逼迫另一个国家的人民束手就擒而诉诸暴力。
这部电影不仅仅讲了阿里凭借自身的努力成为世界级拳王的励志故事,也从侧面描述了当时美国的种族隔离制度(影片中,黑人只能群居在城市特殊的隔离区,连娱乐活动也只是在黑人的地下场所),他们可以因为供白人取乐就被捆起来烧死;因为瞄了白人一眼,就被挖出眼睛)而直到现在黑人在美国还是备受歧视的一个特殊群体,联想到在黑人总统奥巴马执政下的警察毫无原因地杀死黑人居民而免遭司法起诉的案例,说明在民权的路上,黑人要走的路还是不短。
我给不出评价,(那是必须要填写的,我没有选择),因为里面的细节我看不懂,音乐很好,史密斯有时候有种很悲悯的眼神,就像安南有时候流露出来的那样,一个很自信的人,即便帕金森折磨着他也仍可高举火炬的人。
大家说到阿里的婚姻多是用不负责任来形容,不过看完电影我倒不是这般认为。
阿里狂妄自大吗?
除了赛场和演播室中的逢场做戏,现实生活中的阿里倒是非常真诚的,起码印象中有四个场景可做证明:场景一、阿里刚刚在电视节目中粗俗地调侃过主持人的假发,紧接着下镜头后就和主持人像朋友般对话,当时看得很糊涂,后来的情节发展看得出,那个主持人是阿里真正的朋友之一。
场景二、马尔科姆被杀,阿里坐在汽车中默默流泪,悲愤地拍着方向盘。
场景三、马尔科姆被杀后,情节紧跟着开始的拳赛。
阿里KO对手,现场主持人用了“困惑”一词。
当桑吉在赛后跑去祝贺阿里时,她看到的是沉默的阿里。
胜利并没有让阿里开心,相反他显得异常失落,可能想到了朋友的死,想到了妻子像白人般锦衣华服。
然后他和桑吉闹翻了。
场景四、阿里在非洲拳赛前沿街跑步训练,被热情的人们簇拥到了广场,看到了关于他的涂鸦,人们期盼他获胜,阿里感动之至。
也可能阿里在服兵役以及非洲拳王争霸赛前八个回合的表现会让人觉得他固执,因为拒绝服兵役和不听从劝告采用移动战术都让周围熟悉他的人有些失望,有些不理解。
可这就是阿里的风格。
或许这样很自我,但自我就是个性,个性就是坚持自己所要坚持的,成为自己想要成为的样子。
你能说这样好或者不好吗?
好与不好,一定要二者必居其一?
备受争议本身就表明人们不知怎样做选择。
不用去争什么好与不好了,没有多少意义,也永远不会有结果。
倒不如认认真真地做好自己。
最后还是回到阿里对婚姻的态度,在电影中我们看到阿里和桑吉、贝琳达的婚姻,从相识、相恋、结婚再到感情破裂,阿里在其中完全没有表现得做作或者虚伪。
起码,在时间线索上他没有同时爱上两个女人,虽然他和维罗妮卡• 保时捷发生感情时还没有和贝琳达离婚,但是很明显,这个时候阿里与贝琳达的感情已然破裂,这在剧情中已经有所交代。
另外,在片尾字幕中还提及阿里在1986年时还有第四次婚姻。
如果说反复地离婚又结婚是对感情的不负责任,那么这个判断对阿里是合适的。
但如果婚姻主要是由感情决定的,那么阿里便不是将婚姻视为儿戏,至少电影中描述的阿里每一次爱恋都是出于真诚的。
在西方世界,婚姻现在已经完全被视为个人的事,完全由感情来维系,不牵扯那么多的家族干系、经济功能、风俗传统,如果夫妇间没有了感情基础(双方不好好经意感情是很有可能出现的),离婚就是很正常的事情,对于双方都是好的选择,因为每个人都有追求幸福生活的权利,而没有感情基础的夫妻硬是栓在一起对谁都不会幸福。
当然,我们还是向往忠贞的爱情,但如果人们更多得追求自由,信仰个人主义,那么整个社会的离婚率必然上升,人性使然也,不由得你主观接不接受。
不妨设身处地地想一想,当你面临抉择的时候,你是否有勇气抵制周围的压力,坚持做你自己,Be what you want to be?
这是阿里拒绝参加越战时面对媒体说的一段话,真没想到一个打拳的粗人可以说出那么有骨气的话,能做出那么明智的决策“I ain't draft dodging(逃避兵役). I ain't burning no flag. I ain't running to Canada. I'm staying right here. You want to send me to jail? Fine, you go right ahead. I've been in jail for 400 years. I could be there for 4 or 5 more, but I ain't going no 10,000 miles to help murder and kill other poor people. If I want to die, I'll die right here, right now, fightin' you, if I want to die. You my enemy, not no Chinese, no Vietcong, no Japanese. You my opposer when I want freedom. You my opposer when I want justice. You my opposer when I want equality. Want me to go somewhere and fight for you? You won't even stand up for me right here in America, for my rights and my religious beliefs. You won't even stand up for my right here at home. ” 李敖说过“一个人,他在军国主义下不阿附军阀,在法西斯主义下不苟同纳粹,在一党独大下不加入这个党,他在“先天”上,人格就高于阿附的、苟同的、入党的。
这种人,即使沦落到去做下里巴人、去做下三烂、去做下水道的党外人士,他们的人格,都是高的。
因为他们在“大德”上、大的行为上、大的轨迹上,是正确的、伟大的、令人佩服的。
他们都是“大德不越闲,小德出入可也”的大人物。
”阿里虽然在很多小事上被人非议,比如他狂妄自大,辱骂对手,对婚姻的不负责任等。
但他在大的轨迹上却是高人一等的,他我行我素敢作敢为,面对政府和舆论的压力从不屈服,面对白人的侮辱立马还以颜色,从不委曲求全,他拒服兵役,他关心同胞的苦难为他们争取平等自由,同时也为自己争取到了尊严。
高人一等的人格是他的精神动力,也是他优于其他选手的主要因素,那些为金钱而战,为自己而战的小人物又怎么经得起阿里那背负使命的重拳呢?
拳王阿里:拳王背后是政治老实说,这部传记片拍得不够好。
虽然面面俱到,但是不查资料,感觉很多情节都让人莫名其妙。
电影展现了阿里很多个方面,在各个事件中穿插的阿里如何结婚离婚,新欢旧爱的,比较好理解,但也让人感觉不到阿里的爱情,似乎仅仅一见倾心;然后时间一到,就成为多余的过客,一点点小事故就可以成为决绝的理由。
此外的,主要就是三个方面的问题;但有些没有讲清楚,也许是故意的,让我们去思考分析。
阿里和马尔科姆其一是阿里和马尔科姆,电影很明确他们的好友关系。
阿里是重量级拳击冠军,是拳王,而马尔科姆是黑人宗教运动家。
片首一开始就是他在进行演讲,宣传一种“非暴力的自我奋斗”:因为除非你改善你的生活,否则你的生活永不会改善。
如果你今天来到这里学习怎样无礼地对抗白人的粗暴、今天美国的制度怎样不公平,你想你今天来到这里在他们的餐厅旁乞求一席,再一次, 你找错地方了。
在南部我们不会教你无礼,在北部我们也不会教你无礼,尊贵的以利亚·穆罕默德教我们去尊重法律,要令人尊重你们,做一个非洲美国人。
但同时,我们教你如果有人插手你的事,兄弟, 你要尽力去阻止……按照我的理解:这是美国黑人为了寻求平等的地位而采取的一种策略,他们故意信奉伊斯兰教,一种既是美国承认又不是主流的宗教;而且又采取这样合法的方式,团结起来,共同进退。
强调遵守法律,也借助法律来保护自己的权益。
电影直接展现两人的友谊,也没有解释阿里与马尔科姆的关系何时建立,他们是否存在合作共赢。
毕竟,阿里作为拳王,可以替马尔科姆站台,为马尔科姆赢得更多的信众;同样,马尔科姆也可以帮助阿里赢得更多的社会支持。
而很明显,根据马尔科姆对阿里说的话:当我听到有四个女孩在伯明翰教堂被炸死,伟大的以以利亚·穆罕默德(当时黑人伊斯兰教的宗教领袖)的禁令阻止我去表达我的感受……对于死去的儿童,我什么也做不到……所以以利亚·穆罕默德已经停止我作为伊斯兰教的牧师。
很明显,以利亚为了保存实力,或者维持自己的地位,所以选择对美国白人的暴行保持克制,因此与马尔科姆产生分歧。
后后面当阿里因为服兵役时间与美国官方产生冲突,以利亚“开除”阿里,可以发现其中奥妙。
而电影,仅仅展现了马尔科姆被杀,阿里陷入沉痛。
马尔科姆的死,很显然,和美国政府特工部门,至少是与美国白人极端种族分子有关系。
所以,阿里之所以不仅在美国影响深远,甚至全世界声名显著,其中离不开马尔科姆,也与美国黑人伊斯兰运动有关系。
阿里拒服兵役其二是阿里拒服兵役案件。
这个案件,如果从电影来看,会很迷糊。
美国征兵去打越战,当时是“征兵制(义务制)”,所以把阿里征去当兵也没有什么说不过去的,不过为什么要征一个替美国赢得冠军的黑人去当兵,就令人有点遐想了。
尤其是联系马尔科姆的死。
而阿里决绝服兵役,理由是宗教,以服兵役与其宗教信仰有悖为由。
这也就是阿里在大堆记者面前说出的,著名的那段话:“我绝不会跑到万里之外去谋杀那里的穷人,如果我要死,我就死在这里,咱们来拼个你死我活!如果我要死的话,你们才是我的敌人,与中国人、越南人、日本人无关。
我想要自由,你们不给;我想要公正,你们不给;我想要平等,你们也不给。
你们却让我去别处替你们作战!
在美国你们都没有站出来保护我的权益和信仰,你们在自己的国家都做不到这些!
”因为阿里的重量级拳击冠军的特殊身份,更因为阿里在美国甚至非洲本土黑人心目中的地位,所以美国政府算是给自己整了个烫手山芋。
影片中,因为拒绝服兵役,阿里受到了严重的打击,不仅冠军被剥夺(美国政府也振振有词:你都不不愿意为国家上战场了,还好意思说你是人民的冠军),而且也断了谋生的手段(拳击协会吊销了执照,护照也被法庭收走,连自己的教会也把他踢了出来),而且官司一级一级打,却是只费钱没结果。
影片让阿里借助媒体的力量,去找一些打比赛的机会,但很明显也不多,甚至也不赚钱。
然后电影忽然一转,美国法庭又让阿里可以参加比赛了。
的确让人莫名其妙。
查了下资料,中国法制出版社的《隐秘的江湖:美国最高法院要案审理内幕》对此有解释,大意就是美国法庭骑虎难下,迫于社会压力,判处有罪,真送阿里进监狱不行;无罪释放了阿里,那么以后等于开了一扇门,让大家可以拿宗教信仰当挡箭牌,拒绝征兵更不行。
最终美国最高法院“引用司法部所犯的技术性错误”,直接释放阿里。
换言之,就说一开始是司法部犯错了,这个案件不该被提出来。
然后就不了了之。
当时,被释放的阿里也不明所以,但是电影不该弄得这样让我们也不明所以,毕竟这也是阿里人生中,也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件比较有意思的事。
阿里最后重击乔治·弗里曼其三是阿里夺回金腰带。
一个运动员一辈子会参加很多比赛,有的一次也没有赢过,有得只赢一次,有的赢很多次。
阿里作为拳王,他也赢了很多次,不说后来的重量级世界冠军,就是18岁时代表美国参加罗马奥运会夺得81公斤级的冠军就已经是非常了不起了(不过就资料,因为回美后仍得不到平等的尊重,他把金牌扔了)。
从他的历史中攫取几场比赛来打也不困难。
不过,电影的问题对于我,或者说“我们”想了解拳击,反而展现得不多。
不说阿里在拳击事业上的成长关键,即便是阿里著名的“躲避比来像蝴蝶,攻击起来像蜜蜂”,仅仅是一句话而已,没有怎么样具体地去“演绎”(当然,看资料也好懂,就是阿里不像别的拳击选手,就是拳头硬,出拳快;他的腿部很灵巧,速度又快,有点“漂移”的味道。
所以,别人要靠脑袋移动来躲避对方的拳,导致头部总是移动,很难兼顾看准敌人;而阿里靠着腿部移动,进退自如,对手打过来,他就后退,要攻击对手,就前进,头部始终稳稳地面对对手)。
电影开头和结尾,着重讲述了他夺得冠军和重获冠军。
阿里因为拒服兵役一事,别夺走了金腰带,甚至也因此少了多夺得金腰带的机会(他看着电视上别人得冠军),而且恢复比赛后,他还总被第二名弗雷泽打败,连挑战第一名乔治·弗里曼的机会都没有。
直到阿里和乔治,在非洲黑人的根和共同的故土,阿里赢了乔治。
而且在比赛中,阿里一直就是挨打,直到最后抓住机会,一套组合拳,猛击乔治头部,把对方打倒,赢得最终的胜利。
尽管这很能够说明阿里攻击像蜜蜂。
但其实电影很明显更多地是想展示“非洲”对于阿里的意义,阿里在非洲,这里的人,阿里应该说都不认识,但是他们会跑过来向阿里道谢:阿里先生,阿里先生,我们要多谢你!
而阿里却莫名其妙:嘿, 伙计,你们要多谢我?
你们要多谢我?
我造了什么?
其实,也许现实中阿里自己也会迷糊,自己不过就是为了生存,为了地位,靠着自己的拳头打出自己的幸福人生。
但其实,他代表着黑人,代表着底层人,代表着落后于屈辱的黑奴历史,如何赢得现在和未来!
所以,阿里,之所以成为伟大的运动员,其实恰好是因为他的身份,更多的是处于政治上的原因。
2022/10/4
少见的威尔史密斯塑造的这么酷的人物,从镜头里第一次划过他那张稚嫩无畏的脸时,一股青春期的味道扑面而来。
这不仅仅是迷茫而强烈的荷尔蒙混杂着烟雾酒气女色的混沌味道,还弥漫着一种青春无敌自我主宰的甜蜜在里头。
他叛逆,他张狂,他孤傲,他我行我素。
他的一生仿佛都处在一个漫长躁动的青春期。
他像所有青春期的少年一样耍个性,认为整个世界都在与他为敌。
他没有自由,他想要自由。
想要有一个有尊严有信仰的名字而不再是一个黑人奴隶的自由,想要自己选择敌人而不是去狗屁战场杀那些陌生人的自由,想要凭实力一个一个痛揍那些挑战者而不管有没有拳击证的自由。
每个人对自由都有自己的定义,而他总是强迫世界接受他的定义。
因为他不是普通人,他是穆罕默德•阿里。
这也许并不太容易,所以他恐怕得一直与世界为敌。
一个叫着卡素斯·克莱的黑人 面对着大西洋瑟缩地解开 裤带,目光漂在海面上 远方。
远远地在伦敦 有人持着法老的头颅朝下 倾泻出无数的金币来 老人们常讲:金字塔的门 只有在阳光下面才能打开 蹦着的,是两个大黑个农奴 “丑八怪、骗子、撕成两半” 这个黑色穆斯林,有时傲慢地 不过我不会和白人女性作爱 “别挡住过道,别挡住门 好了,开始我说6,后来说4, 最后。
加起来就是10。
”
从电影的角度来说,一般,尽管当时的Will Smith显得好年轻。
但是,阿里作为一个人,真是让人击赏啊!
在现实世界里,做一个‘自己想成为的人’很难的哦。
他不服从zf的安排,不合时宜地反战,因为‘我没有杀死过一只动物,一只鹅,,,’更别说人了。。。
他也不服从宗教组织的安排,尽管他是虔诚的教徒,但是他愿意努力要求自己,努力做好一个黑人青少年的楷模(暂且把婚恋看成私生活,不影响他品格的吧。。。
虽然我对他对待历次婚姻的态度有点耿耿于怀,可是,婚姻,不是局外人无法评价的么)。
其实,ali自己人拍的一个纪实片,比这部电影更好看,更有感染力。
今天B.Bang给大家介绍的拳击电影是第74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男主角(威尔·斯密斯-提名)和最佳男配角(强·沃特-提名)【拳王阿里】。
豆瓣评分7.3。
烂番茄新鲜度67%。
IMBb评分6.8。
影片从1964年开始记述穆罕穆德·阿里的人生,当时他还叫做凯西斯·克雷。
穆罕穆德·阿里(56胜(37KO)-5负)1964年2月25日。
凯西斯·克雷挑战索尼·李斯顿的世界重量级拳王头衔,第六回合结束后,裁判终止比赛,阿里首夺冠军头衔。
该场比赛被《Ring》杂志评为1964年年度最佳拳赛。
赛后凯西斯·克雷宣布将自己的名字改为凯西斯·X,并宣布自己皈依伊斯兰教,后得到教名穆罕穆德·阿里。
1965年,阿里的好朋友,伊斯兰教国家部长马尔科姆在演讲时遭到暗杀。
5月25日,阿里再次对阵索尼·李斯顿。
第一回合2分12秒,阿里KO对手获胜,开启了重量级“阿里时代”。
也留下了拳击史上最广为人知的著名照片:
影片中阿里对于马尔科姆的被杀非常哀恸,甚至因此影响到其与第一任妻子桑吉·罗伊的婚姻关系,两人于1966年离婚。
时值越战期间,第一次未通过征兵检查的阿里被要求入伍服役。
阿里拒服兵役后被起诉。
面对媒体围攻,阿里说:“我没有逃避征召,也不会烧国旗,更不会逃亡加拿大。
我就留在这儿,你们想送我进大牢?
好啊,你们尽管放马过来。
我已经在监狱待了400年,再去那儿待个4、5年也无所谓。
但我不会跑10000英里去帮助杀戮那些可怜的人们。
如果我想死,我就死在这儿,就现在!
和你们战斗!
如果我想死,你们才是我的敌人,不是中国人,不是越共,也不是日本人。
我要自由时你们就是我的敌人!
我要正义时你们就是我的敌人!
我要平等时你们就是我的敌人!
你们想让我去另一个地方为你们打仗,而在美国你们都不支持我,不支持我的权利和宗教信仰,在家里你们都不支持我!
”“I ain't draft dodging. I ain't burning no flag. I ain't running to Canada. I'm staying right here. You want to send me to jail? Fine, you go right ahead. I've been in jail for 400 years. I could be there for 4 or 5 more, but I ain't going no 10,000 miles to help murder and kill other poor people. If I want to die, I'll die right here, right now, fightin' you, if I want to die. You my enemy, not no Chinese, no Vietcong, no Japanese. You my opposer when I want freedom. You my opposer when I want justice. You my opposer when I want equality. Want me to go somewhere and fight for you? You won't even stand up for me right here in America, for my rights and my religious beliefs. You won't even stand up for my right here at home. ” 1967年2月6日,阿里在休斯敦对战厄尼·特勒尔争夺WBA重量级世界冠军头衔。
打满15回合点数获胜。
因拒服兵役阿里被判处法律范围内最重的刑——5年有期徒刑并罚款10000美元,还被要求交出护照防止他到国外比赛。
纽约拳击理事会也打算吊销阿里的拳手执照。
生活渐入窘境的阿里甚至面临破产。
而其在一次电视直播中连线挑衅弗雷泽引起耶利亚·穆罕穆德不满被伊斯兰教驱逐。
1970年10月26日,阿里在没有拳击委员会的佐治亚州15回合对阵杰瑞·夸里,第三回合TKO对手获胜。
美国最高法院判决穆罕穆德·阿里无罪,阿里终于重获自由。
1971年3月8日,阿里对战乔伊·弗雷泽争夺WBC和WBA重量级双料世界冠军头衔。
打满15回合阿里点数落败,这也是其职业生涯中第一场败绩。
原本希望能够与弗雷泽二番战的阿里团队获悉弗雷泽被福尔曼打败。
在唐金的运作下,1974年10月30日,穆罕穆德·阿里和唐金旗下的拳手乔治·福尔曼争夺WBC和WBA重量级双料世界冠军头衔的“丛林里的轰鸣”一战在刚果首都金沙萨举办。
该场比赛被《Ring》杂志评为1974年年度最佳拳赛。
在刚果期间,阿里结识了贝罗尼卡·波什,其与第二任妻子比琳达的关系面临威胁。
拍摄该场比赛时导演巧妙地运用蒙太奇思维的镜头组,仿佛将阿里自1964年以来十年的人生历程慢放:被强大的对手逼到围绳攻击而无力还手,只能咬牙坚持。
作为传记电影,本片的容量可谓极大,重点融合了宗教和政治的影片在一定程度上淡化了阿里作为拳手的风光无限,其整个职业拳手生涯反倒像是为了烘托阿里在现实中遭遇政治、宗教、利益、炎凉世态等等冲击下的坚持不屈以及不断反抗斗争。
该片运用ABC著名解说霍华德·寇塞尔作为媒体视角贯穿于影片之中,跟随阿里见证其拳台内外发生的一切。
作为推手时而抛出尖酸刻薄的提问,时而借智帮助提携。
直指现实的教育意义在于让拳手团队反思媒体公关的重要性。
另外,吉米·福克斯在该片中饰演的从舒格·雷·罗兵逊旗下投奔阿里的场边助手本迪尼一角非常出彩,人物个性在片中甚至压过了威尔·斯密斯饰演的阿里一角。
有趣的是,影片筹备初期,阿里致电威尔·斯密斯,希望他能在该片中扮演自己,理由是只有英俊如威尔·斯密斯这样的人才能配得上演自己。
*穆罕默德·阿里于当地时间2016年6月3日在美国亚利桑那州凤凰城去世,享年74岁。
以此纪念自由的战士、我们永恒的拳王—— 穆罕穆德·阿里。
谢谢观影!
“丛林里的轰鸣”一战最终谁取得了胜利?
阿里与第二任妻子比林达的婚姻还会继续吗?
关注下一期B.Bang影视,为您揭晓!
-在上一期B.Bang影视——【小可爱与拳击手】中,古根海姆博物馆的亚历桑德拉最终并没有买下筱原有司男的画作。
筱原典子获得了和筱原有司男共同设展的机会,自己的作品终于得到展出。
如需转载请与【拳击B.Bang】联系谢谢合作
长按二维码关注【拳击B.Bang】精彩继续
光迈克尔曼的大名就应该足以有号召力啊何况还有威尔斯密斯,杰米fox,总体来讲,这片子蛮好看的,不存在看不懂的方面。
就是结构有点太散了,没有什么重点,想讲的太多,包容力不够
Float like a butterfly and sting like a bee.
09.5传纪式的表述方式,最后那场胜利还是比较深入人心的
我和鳄鱼摔过跤,没错,我和鳄鱼练过摔跤,我和鲸鱼玩肉搏,我给闪电戴上镣铐,把雷霆送进监牢。上周,我谋杀了一块岩石,打伤了一块石头,还把一块板砖揍进医院。我太狠了,药看到我都病了。我揍扁他的时候,你们这些蠢货都要跪拜,所有人,我知道你们挺他,但是他有麻烦了。我要让你们瞧瞧我多伟大。
两星全给音乐
33岁的史皇真好rua!
用了三天时间强忍着看完依然都没能投入到节奏里,什么情况!?
有点混乱,看不下去。
节奏太差了 瞎了演员们的好演技
哈哈哈 原来阿里嘴这么碎哦 台词太搞笑了 每次发布会不带脏字的激怒和Diss真是充满想象力 把主角的嚣张跋扈、狂妄自负、钢铁意志外加粗糙莽撞体现的淋漓尽致,活脱脱一只丛林野兽,让趣味x3。另外由于大部分是黑人演员,此片简直全员rapper,哈哈哈。
两个半小时的电影被我看了四个小时,我本以为这部片子会被导演弄的过于本土化而导致我不能理解,但我发现片子的最后20分钟依然是好莱坞式的高潮,它在说:“伟大的职业拳手最伟大的地方在于,他老了,而你的少壮拳打不倒他,当你累垮的时候,你便该倒下了。”
几乎可以作为《国王理查德》前传,视角放在拳王阿里成名之后的命运浮沉,黑人全明星,平权流水账,历史伟人交叉出现。拳击戏垮得一塌糊涂,只要不拿枪迈克尔·曼总会拉胯,这次果然没例外,好期待李安那版丛林之战会拍成什么样。文戏就中规中矩水平,碎得就像网飞出品纪录片。
time to be a black one!
你要坚持,绝不倒下,直到让对手绝望——你不可战胜!
这不是一部纯粹讲述阿里拳击生涯的电影,而是结合了当时的历史政治事件,凸显了阿里为之一生奋斗的信仰。这部电影结合另一部电影《马尔科姆.X》看,更能对当时历史有透彻的了解
3分电影加一分音乐
需要有历史功底才能完全看懂?黑人音乐很好;感觉不出十年的时光,因为在他脸上一点都看不到年轮;第一场拳击,看着他那么嚣张,而老拳王却是心有而力不足,真有些希望老者获胜,不过话说回来,不嚣张,也不会有那么多抗争
🙄🙄🙄🙄🙄🙄🙄🙄🙄
以前以为迈克尔·曼是假深沉,后来发现是真乏味。
分几次才能看完?感兴趣的人物,感兴趣的传记题材、甚至时代背景的美国也是感兴趣的,就是各种看不下去。
拳击戏依旧一塌糊涂,也别指望还原阿里的蝴蝶步。这片子的拍法在迈克尔曼的手笔里算是罕见,气质飘忽,有多处用类似MV串联的手法,运镜基本也是政治电影的新闻记录手持路数,其实它本来也是体育传记片跟政治片的合流,阿里是个竞技选手,但也是个黑人权利争取者,这是剧本始终不放弃的两线,流程中牵涉了马尔柯姆X、政府对阿里的监听,阿里的遭吊销拳赛资格也被重点表现,两个半小时的片长足够冗长,但还没长过那些破烂的拳击戏。摄影师Emmanuel Lubezki很好,在纪实感之外,给全片一份神秘主义哲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