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喜欢这种把强烈的日常情感用童话故事包装起来的故事了。
我记得那一段,为了保护露,露的爸爸冒着被阳光烧死的危险把露盖在自己的臂弯下,不就是男主角的父亲与代表着传统家长的祖父发生矛盾时对儿子的庇护与支持吗。
虽然爸爸出场很少但是真的是一位好父亲啊哭,妻子道不同,离异在所难免,剩下的能给儿子最大的保护和爱只有全心全意的支持儿子的理想,帮助他走出失去母亲的阴影,活在阳光里,积极的活下去。
天呐,这片怎么这么好,我还能吹半辈子。
“章鱼,章鱼啊。
”突然有一个声音在背后呼唤她,她举着一根长长的矛,猛得回头,看见自己的爱人,多少年过去了?
他的青寸都变成了长发,趴在船边笑吟吟地望着她。
我的眼泪哗啦啦流,像猛涨不泄的绿色海水,一边擦眼泪一边在心里大喊,好俗啊,好俗啊,但眼泪还是止不住。
刚开始我以为是想讲出去闯荡的年轻人还是会回到故乡:退役偶像现在是广播播报员和民宿老板;来学校分享经历的前辈以前在东京跳舞,现在做水产养殖;海的爸爸以前做乐队,现在也回到乡下被人吆喝着做苦力——唯一提到还留在大城市的是海的妈妈尚子,但家人们从未提起她。
看到后面,汤浅的老一套就出来了,像《春宵苦短》一样,在这个故事里要向永远睁大眼睛微笑的露一样,放下心里的那块石头,勇敢往前迈步,放声歌唱吧,“唱歌并不难,只要把身体交给声音”,像游泳一样,放松呼吸就能飘在水面上,其他也是一样。
别再让恨意伴随时间、走路不要畏畏缩缩的驼背、坦然和朋友道歉、遇到喜欢的人大胆告白、勇敢放出自己的歌声——像北岛说的那样:春天是没有国籍的,白云是我的公民。
和人类言归于好吧,我的歌声。
等那块巨大的石头消失了,从今天开始的每一天都会这样阳光明媚,虽然永远有人抱着梦想冲向东京又被现实的浪潮打回来,但不要怯弱、不要害怕丢脸,勇敢的前进吧!
山的那边还是海,请多看看不同的海,再回到这里来。
故事的主线比较简单,讲述了在传统且对鱼人有误解的渔村“日无町”里,热爱音乐却有点孤僻的少年“海”,遇到了同样热爱音乐、对人友好的鱼人“露”。
在经历过各种事件后,让人们化解对鱼人的误会,同时主角也得到了成长的故事。
故事的主线本身可以说非常简单,也没有什么亮点,可是电影整个故事的完成度却非常高。
仔细观看的话,我们可以看到许多主线外的剧情,比如男主的父母、男主爷爷的经历、国夫对游步的感情等等。
这一切对塑造“日无町”这一故事发生背景十分重要,并且让剧情更加丰满。
使得整个剧情看上去不论从哪里看都可以找到相应的情节,塑造了极好的背景,使人仿佛置身于剧情之中。
另外《宣告黎明的露之歌》虽然不是一个多么令人感动的故事,却让人看的比较开心。
毫无疑问这是一个有着happy end的故事。
故事中的让人不开心的情节也往往很快便会化解。
所以说《宣告黎明的露之歌》总体上来说是一个积极向上,宣扬正能量的动画。
我个人理解该作的立意为人们态度的转变与一系列对比。
态度转变来说,“海”的爷爷一开始即为讨厌鱼人,认为自己的母亲被鱼人吃掉了。
而在后来解除误会后便对鱼人有了好感。
而这也正是村民们对鱼人前后态度的转变。
可以说,“海”的爷爷就是大部分村民的一个代表。
另外,游步的爷爷我们可以看出他从小便与众不同,对鱼人充满了兴趣,但在刚开始还是利用“露”来赚钱。
可当他失去权势,不再是一个商人时,他便恢复了儿时的兴趣,帮助“海”等人。
而游步的父亲则代表了村里的守旧派。
他们迂腐,不敢接受新的事物,甚至有些自以为是。
可在鱼人们真诚的救助下,我他们最终也都做出了改变。
小镇一开始在阴影与最后照满阳光则更是直接表现了村子的改变。
对比来说,前后人们跳舞的对比也应证了人们态度的转变,在第一次露与大家一起跳舞时,人们更多的是被控制。
当音乐停下,人们都很迷茫无措。
可结尾时的跳舞却是人们发自内心的。
这也归功于人们态度的转变。
另外,游步的父亲与露的父亲也有着鲜明对比,两位父亲同样爱女心切,可游步的父亲却是蛮横无理、不管别人感受的。
而露的父亲则是为了女儿不惜性命的。
同样厌恶鱼人的海的爷爷与老婆婆也形成了对比,海的爷爷在灾难出现后还懂得思考反思,而老婆婆则一心只想复仇,这也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
除此以外,影片中还有许多有趣的细节,如:游步的父亲说跟他上船的通通加工资时,有的人选择上船,而有的人选择回家找家人,这是亲情与金钱的选择;“海”在游泳比赛时嘲笑他游的不如自己狗快的老师本人竟然根本不会游泳,这本身就足够讽刺。
另外老师善待的游的很快的狗果断离他而去,而被他抛弃变为人鱼的狗则救了他的命,让讽刺意味更加浓烈;人们一开始逃难时漫不经心,一家人说不能动的奶奶还在楼上,冲楼上喊快一点。
而灾难来临时人们遇难那么多人一定与开始时的漫不经心脱不开关系。
从片尾来看,那家人最后还是把奶奶留在了楼上先去避难了。
令人反思面对危机时的态度。
这样的细节,成就了《宣告黎明的露之歌》细腻的情节,也体现了制作的用心。
影片的短处也很明显,积极向上的剧情以及让人愉快的体验导致影片整体节奏偏快,人物情绪、态度前后转变极快,甚至有时让人感到突兀,过于简单与理想的剧情也使得影片立意较为薄弱。
以露的形象为例,单一的性格特点使得露的形象塑造单薄、不立体。
这些都是影片所存在的问题。
不过瑕不掩瑜,随着影片最后带有震撼效果的结尾以及全篇衔接紧密的音乐的响起,影片圆满的结束在happy end。
在我看来《宣告黎明的露之歌》是一部制作十分走心的值得一看的成功作品。
第一次在大银幕上看汤浅的电影,基于《猫汤》、《心理游戏》,还是很抱希望的,可是电影的前半部分,觉得有些尴尬,总给人一种要鸡汤的感觉,还好渐入佳境,后面甚至数次哽咽。
于我而言,除了成长、环保的大主题之外,更为动人的是以下几处情节。
露是人鱼和吸血鬼的结合体,咬了谁,谁就变成人鱼,男主跟露说着仓库里关着没有人领养的狗狗,露开心地把一群流浪狗放出来咬了个遍,刚开始看到这一幕的时候,以为她要吃狗,当看到露把他们个个都变成了狗鱼时,《猫汤》的感觉立马出来了,让我想起猫弟弟把一只猪“残忍”地大卸八块,猪居然也很欢快地跟着他们,这种单纯是直指人心的可怕,但在《宣告黎明》里却变成了温情的调调。
微笑地做着看似黑暗的事情,其实出于一个正常甚至温情地理由。
大洪水的时候,一位村民发现一只狗鱼是自己曾经抛弃过的,他抱歉着求原谅,以为狗鱼会来报复他,可是狗鱼把自己曾经的主人救上岸,之后,它便默默离开了,游了段距离,突然把头伸出水面冲前主人挥了挥手,露出可爱的微笑。
我想,对于动物而言,是没有“原谅”这个词眼的,因为他们不会记恨,只有情感复杂的人类会有愧疚感,会有爱恨,会有原谅和记仇,而片中单纯的狗狗,无论主人曾经做了什么,都还是选择“理解”,所以那一个充满微笑的挥手,与其用“原谅”来形容,倒不如用“不打扰”,谢谢你曾经的收留,再见亦是各自安好,互相保重。
最感人的还是最后爷爷的回忆杀,他母亲是海女,下海时被人鱼所咬,死在幼年的爷爷面前,爷爷从小开始记恨人鱼,一直觉得是他们害死母亲,然而事实的真相是母亲被困于海底,人鱼想帮她摆脱困境,不想让她死去而赋予她一个“人鱼”的身份继续活下去。
一件事情的解读方式有很多种,我们总是流于表面,并把那种负面的感觉深刻地印在脑海中,影响着后面的一系列行为,而很少考究这件事的真相是什么。
人鱼并不可怕,我们对人鱼的误解才是最可怕的。
好似那个老奶奶,年轻的时候认为自己的爱人被人鱼所害,当她拿着铁叉不顾众人阻拦只身一人要和人鱼搏斗的时候,她的爱人以人鱼的身份出现在眼前,告诉她人鱼并不害人,老奶奶那一刻心都化了,人鱼爱人咬了她一口把她一起拖下水,那一刻并不会觉得是残忍的,而是爱的归宿,如果照这样解读,其实死亡也并不是残忍的,而是去了彼岸,我们对死亡也有着如同片中对人鱼般的误解,换一种思维便是释怀。
我想起了离世不久的外公,在睡梦中死去,一脸安详,我们却哭成了泪人,后来有一次梦见外公躺在一张床上,面对着大大的窗户,外面的朝阳正慢慢升起,一家人围在外公身边,听他读着一封信,里面满是对世界的感谢,阳光很快洒满了房间,他也慢慢闭上眼睛,那种轻松的氛围很是洒脱,如同死亡只是我们生命中的一个节点,如同升学、毕业、结婚一般日常,可以理解为什么庄子死妻后的鼓盆而歌。
结尾的时候,他们知道再也不会看见露了,露像极了他们中学生涯中的一个过客,成人的世界,不需要美好事物陪在身边,留下那份感觉,足矣。
总的来说,其实真的挺不错不过和过往的那个汤浅大叔不太一样,和四叠半神话大系完全不是一种风格。
除了片头曲能够感觉到那种快旋律。
故事其实有点稀松平常。
日无小镇——一个靠渔业维生的小镇,三个少年少女,各有追求。
男主海,有点喜欢他的当地富二代、海老名特产家的少女游步,以及神宫的儿子圆夫(暗恋游步)。
男主喜欢独自玩弄音乐,不善言语,总是一副什么都不感兴趣的样子。
让我不禁又想起了《你的名字》中的系守镇和三叶,同样对于小镇的生活多少感到无趣,同样渴望外边的世界。
故事中的少女游步,希望的就是能够因为他们的塞壬乐队的成功而走向外边的世界。
在片子一开头的地方,三个人一块走在上学的路上,海一副无精打采的样子。
而到了片尾,他们再一次一块走在上学的路上,此时少年们都获得了成长——是的,游步打算去东京上学,海也要去外边念书,他还主动和长久未联系的母亲联系见面,以后希望回来做个船员,环游大海,说不定还能遇到人鱼,而园夫也要为了成为神宫的负责人而努力。
故事的核心仍然是一个关于少年成长的故事。
没错,故事的确还涉及到了诸如环保、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等等的主题。
整个镇确实因为误解伤害人鱼而被降下了灾难,而后反而被善良的人鱼们所拯救。
但是,这更多的只是一个附加的主题。
片名其实已经预示了一切——露(故事的女主角),人鱼,拥有着美妙的歌声,她总是随着音乐而跳起舞来,元气满满。
故事以少年他们组建乐队开始,最后以最后一次乐队活动而结束。
她给海们带来的,就是懂得相互理解,走出那种自我封闭的状态(尤其联想到今天的平成废柴,都处在孤独不愿与人交流的状态,这个更明显了)。
虽然露本身不能在阳光之下出现,否则会被烧死(因为原本是吸血鬼的设定,另一点是被人鱼所咬就会变成人鱼),但是每当她离开的时候,就是黎明的到来——而后就是阳光,她在黑夜里驱除少年们的孤独、寂寞,给予爱和温暖,教会他们主动去理解别人、主动去和别人交流——因为我们是朋友,不是吗?
唱歌并不难——其隐含的意思是:主动去和这个世界交流也不难。
世界,没有那么不近人情。
当你看到海学会笑了,学会认真和游步道歉并鼓励她,学会向一直关心着自己的父亲表达谢意,学会不再憎恨自己的母亲——这条线贯穿了整个故事,这就是少年成长的故事。
片尾特意强调的阳光,其实正代表着少年的成长阶段的完成。
这才是露出现的最大的意义。
这个唱着歌、有着神明一般的魔力的人鱼少女,意味着某种非现实的成长契机。
怎么,是不是感觉一整个小镇用一场危机迎接几个少年的成长的故事很熟悉?
《你的名字》其实某种程度就是这样。
(笑)这种类似于世界系的故事模式其实很多。
所以,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表现——说到底,电影和小说一样,最重要的是如何说,而不是说了什么。
对于小说而言,可能是叙事模式;对于电影而言,大概是分镜、色彩、音乐这些东西。
作为门外汉,除了感觉到音乐的旋律和歌词很适合这个故事以外,还有的大概就是回忆的部分的分镜(爷爷也是弥补过往的成长,这段其实才是全片最让我感动的),简直炸裂,从类似于超现实主义的大块颜色和粗线条(代表过去)到回归现实的细腻的色彩柔和线条,一气呵成,无比流畅。
你只有在大银幕上才能感到这种冲击力——当我今天在大光明看的时候,那种视觉上的冲击感太强烈了。
感谢这次Stiff,我才有机会看到这样一个不一样的汤浅大叔。
最后,还是感慨一句,今天又被喂了一波狗粮(笑)。
人鱼和少年,总是要来点爱情故事。
最初看完的时候只是觉得露很可爱,后来又觉得露的歌很好听,现在回忆起来觉得是露有一颗永远天真善良宽容不虚伪不做作的心,还有那种存在即快乐的处世观感染了男主(还有我),同时也消除了因误解被仇恨蒙蔽双眼的人类的误会,尽管这是一段天使与海豚之间的爱恋,但曾经在一起开心的日子却深深印在了男主心里,故事结局的那一段描写也意味着男主心结打开,“还试着打探你的消息,原来你就住在我的身体,守护者我的回忆”.故事的最后是一个开放式结局,留给观众自己去想了!
该季度汤浅政明的剧场版动画之一。
很享受它开始的气氛描写,作为搭讪道具却卡于乡间小道的跑车、从东京铩羽而归过上正常生活的大人们、缓慢且一字一顿的乡间广播……突如其来的上世纪30年代迪士尼风舞蹈的画面着实有点跳戏!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这完全够得上黑化的剧情,所幸是人鱼太过善良无我以至于“毫无波澜”。
有观点指出这是一种越原始越善良的固定模式,但这一模式更多是一种现代社会特别是现代都市生活者对原始僻壤的美化憧憬。
所以本片也在这样一种美化之中轻快地雀跃、理想地终结。
至于失去障日岩庇护的人鱼们将来何去何从、是否还能另辟一片生存净土等问题只是男主将来准备在回来继承家业之前外出随处看看的可有可无的一些小问题了。
露明明那么可爱,但却只能是作为男主成长过程中的一段经历。
露 陆海 大海他们是陆地和大海的链接体活在阳光之外的人鱼 善良 快乐 活在阳光之内的人类 也有极端 痛苦 黑暗人鱼用自己的方式救落水的人类没有处理好力度 太着急了 只能将其同化人类用自己的方式理解世界 保护自己没有处理好分寸 太用力了 于是被蒙蔽了双眼海的左右为难和勇敢 女主的面对错误的勇气 爸爸爷爷对孩子的理解 男二的热情海爸爸和女主爸爸对孩子的爱世界好像都没有错 认真活着和活过也没有错只是 还是要谢谢所有的救赎和理解啊愿你也会被世界温柔以待
全片很清新自然,依然是汤浅大师的 四叠半神话大系风格,但是中间部分情节过渡有点无脑比如说片中男主的退避行为和傲娇回避片中海产家大小姐的人性行为和突然后期洗白片中爷爷的贪婪和爸爸的黑化以及突然的洗白全片唯一能看和值得让人倾佩的只有男二和播音员女生其他都是脑残辣鸡,各个都很自私的丑恶嘴脸人鱼真善美救了全村的人,最后突然地消失也是很无语了。
可以看,轻松心情看,当成印度歌舞剧来看还是可以的,一边思考一边看只会想骂人,以上。
当以为被人鱼剥夺了至爱之人的人类,看到人鱼也为了自己的骨肉而不顾燃烧之痛时,复杂纠结的情绪涌上,但却始终也无法原谅平息吧。
就像酷拉皮卡看见旅团也会流眼泪时,也会生气地问,为什么你们可以珍惜自己的所爱之人,却能将他人所爱之人的生命视做蝼蚁?
我想人类的本质无非冷漠,贪婪,自私。
就像游步,那个自私又骄傲的少女,那个因为被“假唱”了失魂落魄,却在下一秒因为大家的视线集中在人鱼少女身上,就能背弃众人闹失踪的少女。
甚至我自以为,在她爸爸准备处于露“死刑”,拿她祭奠自己的女儿时,游步曾有过哪怕一秒钟的,袖手旁观。
但是对于这种愤怒和嫉妒,我竟无处排排解,无处消融,也无处谅解,因为它真实,真实得令我不想承认。
(这种猜测,也让我觉得我的性本恶,人的灰色地带,或者自己也在对自己袖手旁观。
)那个会往窗子上吐水柱,音乐一响起就能拥有双腿的一直微笑着的人鱼少女,她好像不懂人间世事,和海在小镇的夜晚听着音乐散步,在坡上对着山脚的小镇喊“喜欢,喜欢”,那一刻我想,海的孤寂曾那么充盈地被她填满,牵着她的手,她人鱼的小脚踩在人类的运动鞋里,害怕闪亮的路灯和门前悬挂的,好像太阳一样的染白的海胆壳,一直笑着,一直笑着,呆呆地重复海的话语,在海底给他三个快窒息时的吻,粉色气泡和氧气一起在海底,被不知所措地消耗又填满。
怎么能不喜欢海呢,除了你之外就不曾开怀大笑,沉默自闭的少年,知道你的弱点把你及时地搂住,因为你拥有了人生的另外一种想象,“我想去遍全世界的海,可能那里会有人鱼。
”后来生活终于回归平静,也许人类和人鱼的误会会就此解开,但毕竟受到了惩罚。
人鱼一族也就此消失不见。
我还未曾做好准备,那个大笑着原谅一切,对海的大声告白真情回应的露,就此消失不见。
那些被众人误解,嫉妒的美好,就让它成为深夜望着大海时,发呆想念的秘密。
虽然人鱼混上了吸血鬼,整个还是传统与套路的少年故事,趣味及余味有限。
8.8/10
人鱼姬的形象真不咋地。还远不如ponyo。剧情也一般除了歌曲倒还不错。
2017电影节的首部观摩影片,被简单线条的二次元人物所感动,呼唤人与人之间的信任、爱、呼吁环保的正能量影片,风格与《你看起来好像很好吃》挺像的
人类还是一如既往地让人很生气……露也太可爱了吧???音乐大赞……去下单原声带了
镜头,色彩,小镇的样貌都非常好,特别喜欢狗鱼设定。但又对这种古典志怪沿袭下来的自我中心主义非常讨厌。和聊斋,田螺姑娘等志怪小说类似,阴暗别扭故意拒绝沟通的男主,莫名其妙的被开朗活泼女孩爱慕,明明男二开朗男孩也是搞音乐的诶。人鱼一家怕不是有什么大病,先是人鱼妈妈被镇上人类捕捉晒死,引发海神惩罚。后人类又要晒死人鱼小姐和爸爸,再次引起海啸。对此人鱼们毫不介怀,牺牲同族所有性命疯狂帮助人类,一边帮助一边刚开始人类还在拿鱼叉攻击人鱼,最后人类么自然全部获救,人鱼全部化为日光下的泡沫。
观影结束全体鼓掌。。不愧是上影节。齐藤和义唱的主题歌很棒。最喜欢露第一次上岸,穿着雨衣和海漫步在夜晚的街道的场景。
全程无感,日式摇滚动漫。
有点失望诶……没有小说原著,汤浅就绷线了
我要看吐了,我宁愿相信这个剧情是想表达对人性的绝望,不然真的很恶心。汤浅在作画和拍摄方面的个人风格不是很明显。
太难看了,剧情又傻又幼稚
很感动,但在Annecy战胜《世界角落》不能令人服气。汤浅政明拍了一部宫崎骏,和《波妞》有点像,但主线比后者更具象更复杂。吉田玲子的剧本再一次没让我失望。爷爷一说话就能听出是柄本明。主题歌「歌うたいのバラッド」好听。
弹唱浓情蜜意的老歌,传达我爱你的心意,来不及说再见——汤浅政明居然拍了部能治好小确丧的动画电影!谷花音声线无敌天然萌~声优都太赞了好吗00你也赞!人鱼爸爸我喜欢你你怎么那么帅!OP一如既往有毛病2333。。。果然露的鳞片变成了拨片❤汤浅政明大概有迪士尼情结?看完这群魔乱舞我的腿也痒了 ==
Not my dish. 汤浅作品,要么神作,要么看不下去
结尾有泪点
预期之上的作品,音乐、海洋、人鱼的狂想,情节偏低龄一些,但音乐和画面的表现真赞,每一首歌都能带动情绪和节奏,把吸血鬼的设定加上人鱼身上很有意思,以为早已溺亡的亲人却化身人鱼,最后几幕是接连不断的惊喜,2017.06.24天山电影院,汤浅政明本人现身。
除了音乐。低龄和含糊的人物形象以及滥竽充数的情节冲突。我怀抱着看宫崎骏的心态打开,失望的定论:我高估了你。
看的老夫一把泪 你爱的人并没有逝去 他们只是变成了人鱼而已啊
前半段还是很温情的,喜爱音乐个性沉闷的海,青春气息的小乐团,萌萌的人鱼露从游步爸爸抓捕人鱼开始剧情就走偏了,硬生生把他变成反派坏人。游步已经出面解释误会,怎么还会继续与人鱼为敌呢。后面就更加低幼化了,变成人和人鱼相亲相爱,结尾感觉都要收不住了。蛮可惜的~原本可以更深刻更优秀的。
音乐一响长出腿,咬上一口变人鱼。画风汤浅剧情浅,人鱼可爱狗鱼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