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宇森的电影,场面确实暴力。
印第安人生存不易,是美洲的土著居民,受到美国白人的歧视。
在战争中,身为风语者,掌握传递着无数的秘密电波,依旧被白人大兵们边缘化。
虽然说导演通过战争,通过人性,通过凯奇的人设来讲述了这些人对印第安人的排斥到接受,但现实生活里却并不是如此。
落后就要挨打,就要受到各种不公平的待遇。
这其实与个别人的意志无关,这是人性的选择,一场战争改变不了什么。
要想让自己的民族不受欺辱不遭受不公平的待遇,只有自身强大。
多年前曾听到一个对越自卫反击战中的故事,我军当时的密码因被越军知晓,这和当年抗美援越时有关,结果启用浙某地士兵充任传令联络,虽是话语直接传播,但越军因听不懂而抓瞎,保证了战斗胜利。
后来看了《风语者》,没料想中国故事还有美国版,现实的故事竟出现二战版,不知版权在谁。
《风语者》讲述的正是这样一个故事,二战期间,美军和日军决战太平洋岛屿,因密码为日军破译,遭到很大损失,指挥者决定用印地安语作密码,让印地安人充当译电员,配备到各部队。
同时规定,这些活密码必须有专人保护,一旦他们被日军捕捉,就杀人灭口,绝不让活密码泄密。
就这样电影版的故事把人们的注意力引向了另一个方向,人在战争中的价值。
人在战争中的作用是显而易见到的,不说大家也明白,但是人在战争中的价值,尤其是在人的生死和战争成败两者选一时,有些伦理上的问题就显现出来了。
理论上的探讨已经不少,一些电影导演对人在战争中的感受探讨也越来越多。
包括我没看过也不准备去看的国产电影《集结号》,从影片内容介绍中看也有这方面的探讨。
记得当年看《拯救大兵瑞恩》时,赞扬者认为,这体现了美国对士兵亦即对普通人的关心,在最不显示道德伦理的战争中能这么做就愈显示出他们的道德高度。
但《风语者》不同,在这里美国人也进行了区分,不是白人不是黑人而是印地安人,他们可以是人,在美军中。
但在战场上他们是物品,如果因此危及战争的成败,他们的生命就更得不到珍惜。
《风语者》的故事就围绕这个主题而展开。
在这部影片中,印地安人的形象得到了正面展示,虽然他们在军中的地位很难溶入到主流中去,但他们有自己的风俗,有民族的自尊,有吃苦耐劳的品性,有助人为乐的风格,尽管他们总是受到欺侮,有的本来就是因为一种歧见而不是所谓的误解。
但是凭着他们的本性,忍辱负重,不顾自身安危救助战友,在战场上在危难时刻赢得战友的真心,终于换回理解和同情,使保护他们的战友能把他们当成瑞恩一样进行拯救和保护。
在美国电影中如此表现印地安人的片子我看到得不多,作为好莱坞影片中一种元素,印地安人在影片中更多的只是一种点缀,这种感受我在前一篇博文中曾经论及。
《风语者》尽管有许多不尽人意之处,如果只是第一次看,有些地方还有点看不明白。
但是在对印地安人作为一个美国原生民族,在受到还不如黑人地位的现代,对美国还作出这样的贡献的描述却是很不容易。
我注意到,这部影片的导演是吴宇森,而不是欧美导演。
2010-01-23
Honoring a Legend
April 4, 2014: Cpl. Chester Nez receives an American flag at Code Talker Hall, @MCB_Quantico, from Pfc. Tiffany Boyd.Cpl. Nez is the last of the original 29 Navajo Code Talkers of World War II.
本来是冲着尼古拉斯-凯奇去的,没想到收获了那么多感动。
尼古拉斯-凯奇饰演海军军官乔·安德森,与他以往一段时间的演绎角色相同,都是略带些灰色的。
在平常,他是一个我行我素的酒鬼,战场上,他是英勇的男人。
他总是藏着自己的感情,不投露自己的恐惧,爱,和关心。
最后他说:不会再有人死了。
他用自己的生命完成了这个承诺,他最终也没有下得了手。
本-亚齐(亚当-比奇饰)其实是一个让我出乎意料的角色。
没想到他演得那么好,黑黑的牙齿,健康的肤色。
还有即使美国对待他们并不公平,仍旧为了国家的尊严奋勇前行。
爱妻子,爱孩子,对人谦和友好。
标准的好男人。
白马,我在他的身上找到了共鸣。
多分的自尊,真心地对人,好胜。
家里很有钱却从不张扬。
对待国家有和本-亚齐一样的认真。
用无私感动了本就不忍心下手杀他的朋友,最后,用那么坚强确信的目光点了一下头,为了祖国,让安德森杀了他,和日本鬼子同归于尽。
这是最让我感动的地方。
还有一个美国兵,我不记得他的名字了,从排斥本-亚齐到接受他,要去印第安居民地拜访,这种转变应该是有吴宇森导演的个人意愿。
那个美国兵说过:今天我们和他们打得你死我活,也许五十年后我们的后代会和这些日本人面对面喝着小清酒。
安德森告诉他,不要想得太多了。
他愣了一下说:第一次有人这么说我。
从这个略显幽默的情节里,我看到了两点启示,战争带给人们的还有思考的机会。
另外,我想起了中国人对日本人的态度,我们似乎忘记了并不遥远的过去。
现在即使它们参拜靖国神社,它们篡改教科书,我们依旧过分发扬着中国的传统美德,宽容宽容!!!
然而,日本是一个恃强凌弱的民族,善良遇到邪恶依旧善良,邪恶却愈加邪恶。
这是我们的同情未免有一点懦弱。
犹太人至今仍咬牙切齿的恨着德国人,虽然德国人已经深深的忏悔。
而我们呢?
差点忘了,还有唯一的一个女人,深爱着安德森。
为了他,帮他作弊,上战场,无休无止的写信却得不到安德森的一点音信。
最后安德森死了,我想她一定很伤心,但一定不后悔。
其实,这部片子也没有摆脱好莱坞的模式,但是用心看还是会有触动的。
我们是朋友永远的朋友不会对自己的朋友开枪,更不会抛下你们留在这里,我们不属于这里的人,荣耀也不属于我们大家,这为什么会打仗呢,我们为了这个国家为了朋友为了家人,可惜的是最后剩下来的人总是寥寥无几,想到战友想到以前曾经经过的青春,对自己的那些过错是否真的已经悔过了吗。
用生命掩护起来别人的生还,也就只能在战争中来看到不同的人对感情的理解了。
虽说如今的世界没有战争了,小部分在战斗可真实的理解到生活中到处都在战斗,去跟各种利益战斗从来都没有懈怠过,过程中遇到的人很多都已消逝,有点沉沦了有的起来了更有甚者从来都没有起来和下去,面对着生命渐渐的消逝想要珍惜那些身边的人,还有曾经在一起奋斗过的人,想起一句话,好朋友见一面少一面。
这真的像你说的如此吗,想象着我们有一天回首的站在以前走过的角落中去想象那些日子多少辛酸苦辣都过来了。
没错你都过来从开始我们都注定了这场旅行,参考着别人眼中的世界,听说着古人留下来的遗迹也想成为他们那样的人。
没有简简单单的事,也不曾出现简简单单的生命,独一无二的生命。
这是被日本特务严刑拷打的日本人试着逼问我们的密码,幸运的是,他即便想说也无能为力,因为他们虽然是纳瓦霍人,但不是编译员,尽管是基于他们的语言,密码终究是密码。
东条英机恨不得活捉每一个编译员,我跟你说的这些,绝不能对外泄漏,不论发生什么情况,你绝不能让编译员落入敌手,你的任务是保护密码,不惜任何代价,你懂吗?
是,长官!
我明白。
很好,恭喜,你升为中士了。
你知道你在做什么吗?
拿我的制服。
亚齐,你知道你和日本人有什么分别吗?
制服上的分别,就这样。
我了解你们,我知道你们这种人有多野蛮,你自己单独在这里可要当心,没有人会保护你的,我还以为你是日本人。
契克,你先让我把衣服穿上好吗?
还是你要继续展示自己的无知?
无知就没法打你了吗?
你看到昨晚的仪式了吗?
它叫做保护仪式。
纳瓦霍人相信,在人快死前,恶灵会围绕在身边,恶灵也就是我们所说的魔鬼,恶魔,我从前并没有想那么多,直到我看到那些尸体。
你想跟我说你看到鬼了?
不,中士,我想说的是我看到尸体不会再愣住。
因为你的伙伴在你的前额涂上灰烬?
没错,因为我的伙伴在我的前额涂上灰烬。
我妈说有人肯花功夫写信给你,你就应该读读这封信。
你妈让你喝酒吗?
不让,但她现在不在这里。
你第一个勋章是怎么得来的?
是因为我没有死。
和我同行的十五人也该拿到勋章,但他们已经死了。
中尉在出发前晚被杀了,又没有其他的中士愿意接手,所以才让我留下来负责,那是我第一次指挥,任务是坚守住某个鬼沼泽,可又没有任何后援,我接受了任务,所有的人都听命于我,他们都信任我,他们请求我,尽快撤退,结果没人活着出来,只有我这个笨蛋活了下来,就因为这样,他们给了我银星勋章。
我记得我爷爷坐在门廊谈论猎杀印第安人,他们像老鼠一样被捕杀,割下一个印第安人的耳朵,就能领3元。
我知道你在想什么,可是天晓得我们五十年后会不会也和日本人坐在一起,喝他们的米酒,跟他们鬼扯。
然后找下一个对手。
为什么我自愿从军?
因为我身无分文。
现在全世界都在战争,不会因你一句“不想干”就停止。
你只要做你该做的事就好,不多也不少。
Joe,在一次坚守阵地的战斗中,全部战友们都战死,唯独他负伤存活下来,回到后方后,他感到自责,心里希望战死沙场。
在护士姑娘Rita的帮助下通过测试,得以重返战场。
他接到一个重要任务,保护风语者(密语通讯兵)Ben。
一开始他不想与Ben产生任何纠葛,生怕到了危急关头无法痛下杀手。
后来,在一系列战斗中,彼此产生信赖。
在最后的侦察任务中,遇到敌人,舍命救了Ben,完成了自己的救赎。
尼古拉斯凯奇的演技令人印象深刻,亚当(饰Ben)的表情也很令人喜爱,吴宇森导演一贯的枪林弹雨风格,还有其他人饰演士兵的真实,让这部电影的真实性更加深刻,真实展现了战争的残酷,但人间有情。
男主因为之前死去了战友,内心很痛苦,并且战友的死或者间接是因为男主遵从了上司的命令, 真的很难说, 但是在这次的战争中, 男主选择解决那个黄种士兵, 选择遵从自己的内心救下他,而不是上级的命令就是让他们死, 他说不想让任何一个人牺牲💁因为不想在经历死去战友的痛苦,所以不愿意和别人太亲近吧💁这个可以说是太平洋的奇迹的前奏, 讲美国战士这边的情节的, 也是和赛德克人死亡之后的发展, 可以连接在一起的💁感觉先不要去救人、打完再去,这样不会葫芦娃救爷爷,救人效率也高💁自己很多战友死了, 就通过打别人来消气, 理解你的愤怒, 但是不要随便伤害别人💁实力悬殊不要打,免得白白牺牲, 确实是没有必要的牺牲💁其实很多时候是被迫杀人的,因为你不杀他,他就要杀你💁少数习俗真的有点神经兮兮哈哈, 但是也是挺有神秘感仪式感💁有能力的人不容易死,还能苟延残喘一会💁不同文化,有不同经历,所以也有不同特长,尊重每一种人👀哇,AM人对俘虏就很好, 为什么J人还烧杀抢??
👀在村子里打,不怕伤到自己人吗?
还是怕被出卖?
你打之前问过别人没有?
ps:最近看了很多历史片, 感觉都能连接到一起,也是挺神奇的, 电影看多了, 发现都是有衔接的
拍战争片实在是件吃力不讨好的苦差事,不但累人,条件还很艰苦。
而且,也考验导演的功力:战争片往往要动员广大人民群众充当炮灰、死尸、战俘或者大部队,稍有不慎,一具“尸体”笑场了,就得重来。
而且大部分战争片投资都很大,用行话来说,就是“Budget不好控制”。
吴宇森就在这上面狠狠的栽了一个跟斗,灰头土脸,至今都未雄起。
据说《风语者》预算超过1.2亿美金,还不包括5千万美金的宣传费。
但是全球票房(包括北美)才区区七千万,几乎血本无归。
可怜的米高梅,你说你能不破产么。
不过吴宇森也确实不擅长这个题材。
他老人家硬是活生生的把一部宏大的战争片拍成了枪战片!
这也没办法,谁让老吴就擅长这个呢。
可是老吴偏偏还不死心。
老外的战争拍不来,就拍中国的,于是就有了《赤壁》。
至于对《赤壁》的评价,算了,我还是不多说了……
吴宇森选择的镜头语言并不适合反应战场,相对长时间的运动镜头配上较慢节奏的剪辑,实在是无法表现战场的激烈。文戏反复的使用推镜头的技巧,令人麻木。整体处理的毫无真实感可言,站得笔直冲锋再来个前滚翻,观众怎能有代入感。外加上三流的减分剧本,全是各种俗不可耐的桥段,外加毫无背景知识的意淫。就连打光都糊弄到极致,战场上的士兵脸上竟然反射着贼亮的白光,对于一个如此高成本的电影来说无疑是极其失败的
中式美国战争片。。。。
凯奇哥被JOHN WOO无情的糟蹋了,并且从此一蹶不振
美国的抗日战争片,临结尾时感动,战场上出生入死的朋友情谊。PS:镜头上两次溅上血点,这算BUG吗
这还是吴宇森的电影吗??最后一句“圣母玛利亚”简直太不可思议了~!!
这算是凯奇烂片里面质量比较好的
很早以前就看的电影了,现在只记得凯奇在片中十分勇猛,子弹怎么扫也扫不到他,只将鬼子打得屁滚尿流,但最后英雄还是魂断太平洋。谁叫它的导演是吴宇森呢,华人导演从来不喜欢皆大欢喜的结局,这样也许来得深刻些。
其实是这个剧本太好了……加上吴宇森导演和凯奇保持应有的水准……成就了一代佳片。
好一个题材,被糟蹋透了,俗滥中的极品
2010.8.20 中国可以用南通话或者无锡话当密码。
一部怎么看都蹩脚的电影,浓浓的港片范儿,演的确是二战的美军视角,又有浓重的的吴宇森个人风格,泛滥的慢镜和爆炸、打不完的弹夹、晃瞎眼的主角光环,这些元素跟美军的二战搭配起来就像就像用高脚杯喝铁观音一样别扭
杀了好多小日本,多给一颗星!!
你说上哪里找NicolasCage这样忠诚的类型片演员,总是演一个颓废的老男人,然后120分钟里凶狠个一两把,最后舍身取义成就别人……大叔你换换口味可以么?
美国主旋律片……
我能说我感觉就是美国白皮版手撕鬼子么?硫磺岛,太平洋战争看了不少,这种一人打死二三十的太假了吧,超人凯奇叔一人当兰博啊!表现密码的也太特么少了,我以为我在看吴版的破解英格玛密码没想到看的是美国版兰博手撕鬼子,风语者成了配角。【知名导演的有失水准多扣星2.5星】
不论各自的价值是什么,我们在战场上就是兄弟
我觉得还不错的战争片 至少不是很闷虽然男主角确实很像开外挂的样子 太无敌了 还有就是战争真的很残酷我喜欢里面那个吹口风琴的男人 真帅 笑起来迷人啊
知道历史背景后看这个片子,觉得真是烂,我完全看不出“纳瓦霍语密码”的神奇之处,真是浪费了这么好个题材。
听介绍,这是凯奇为了演戏做了很疯狂很敬业的牺牲的片子~拔牙、绷带绑脸两个月等等~片子质量毋庸置疑~~ 很感人!~
多少年前看的,不知道片名,没记住纳瓦霍这个名字,于是一直不知道片名啊!今天终于知道了!神奇的语言,神奇的密码!(今天重新看了一遍,虽然有点个人英雄主义,但是感人啊。生命真脆弱,人情真纠结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