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惊肉跳的看完了《完美风暴》,水手和大海的故事,没有人失败,没有人惋惜,那是他们的生活,他们的信念,他们的家……在这个时候,我唯一想到能表达我内心感受的,就只有亚历山大·基兰的《大海》了, 世界上,最宏大的是海,最有耐心的也是海。
海,象一只驯良的大象,把地球不足道的人驮在宽阔的背上,而浩瀚渊深的、绿绿苍苍的海水,却在吞噬大地上的一切灾难。
如果说海是狡诈的,那可不正确,因为它从来不许诺什么。
它那颗巨大的心,——在苦难深重的世界上,这是唯一健康的心,——既没有什么奢望,也没有任何留恋,总在平静而自由地跳动。
人们在海浪上航行的时候,大海唱着它那古老的歌儿。
许多人根本不懂得这些歌儿,不过,对于听到这种歌声的人来说,感觉是各不相同的,因为大海对每一个迎面相逢的人,用的是各种特殊的语言。
对于正在捕捉螃蟹的赤足孩子,绿波闪闪的大海露出一副笑脸;在轮船前面,大海涌起蓝色的狂涛,把清凉的、咸味的飞沫抛上甲板;在海岸边,浓浊的灰色的巨浪碰得粉碎;人们困乏的眼睛久久地望着岸旁灰白色的碎浪时,长条的浪花却象灿烂的彩虹,正在冲刷平坦的沙滩。
在惊涛拍岸的隆隆声中,有一种神秘的意味,每一个人都想着自己的心事,肯定地点一点头,似乎认为海是他的朋友——这位朋友什么都知道,什么都记得。
然而谁也不明白,对于海边的居民来说,海究竟是什么,——他们从来没有谈到过这一点,尽管在海的面前过了一辈子。
海既是他们的人类社会,也是他们的顾问;海既是他们的朋友,又是他们的敌人;海既是他们的劳动场所,又是他们的坟墓。
因此,他们都是沉默寡言的。
海的态度起了变化,他们的神色也跟着变化,——时而平静,时而惊慌,时而执拗。
可是,让这样一个海滨居民迁到山里或者异常美妙的峡谷里,给他最好的食物和十分柔软的卧铺——他是不肯尝这种食物,也不愿睡这种卧铺的。
他会不由自主地从一座山岗攀上另一座山岗,直到很远很远的地平线上露出一种熟悉的、蓝色的东西。
那时候,他的心会愉快地跳动起来,他会盯住远处一条亮闪闪的蓝色带子,直到这条带子扩大成为碧蓝的海面。
但是,他一句话也不说……《Yours Forever》Here we are in the grays of winterHere we are just me and youHold my handLet's face tomorrowTomorrow still holds out its hands to you This precious timeWe've only borrowedThe autumn winds have blown on throughA quiet thought will tell our storyTomorrow still holds out its hand to youYes, tomorrow still holds out its hand to youHere's some wingsThey're yours foreverAnd here's some dreams that will come trueTake these tears wash away your sorrowTomorrow still holds out its hands to youYes, tomorrow still holds out its handsTo youYes, tomorrow still holds out its hands to youPS:片尾曲离奇的难找,好不容易找到这么一个链接,喜欢的朋友可以到这里下载:http://good.gd/279046.htm
在船体即将被大海吞没的那一刹那,我听到的并不是彼此推究责任的责备声,也没有为这次冒险感到懊悔的悔恨声,有的只是彼此的安慰,有的只是对亲人的怀念与祝福。
船长对水手鲍比说:“这都是我的错。
”鲍比说:“不,你已经尽力了。
”接着,鲍比用尽最后的力气,游出海面,面对着远方的爱人含笑说再见,“没有再见,只有永恒的爱……”我很难想象出在生与死的一瞬间,一个人可以如此冷静和理性的面对死神,大概这就是莫里老人所说的“与生活讲和”这句话出自于《相约星期二》,这本书曾被誉为美国版的《生命的留言》。
书中有一段是这样描写的:学生问老师:“人生最困难的事情是什么?
”老师平静而又有力地回答道:“与生活讲和!
”与生活讲和!
简单的几个字道出了人生最高的智慧。
当一次又一次的努力最终归于失败,最不愿面对的最终还是出现在面前。
如果得到的注定意味着失去,如果竭力争取的注定要化作幻灭,那为何还会有一次又一次的冒险,一次又一次的对极限的挑战,哪怕是付出生命的代价……是天意弄人,越是想要得到,偏偏不能得到,满怀希望,却总是迎来失望;是愿赌服输,越是害怕失去的,却偏偏拿来当作赌注,以致于一败涂地,不可挽回。
太多的磨难,太多的忍受,总是期待着新的开始,没想到早早的迎来了结束……当不得不与死神面对面的时候,他们在想些什么,是懊?
是怨?
还是与生活讲和?
无论是生活有负于我,还是我负了生活……其实,死亡正是自然的一部分,人总是竭力做到要高于自然,然而,死亡毕竟也是人生的一部分,所以,人最终也还是要归于自然。
既然,死亡是一种自然,那么,当人们面对死亡的时候,就不会有太多的恐惧;既然,人们面对死亡都可以显得如此平静,那么,人生中还有什么再困难的事情而不能去应付。
我想,这正是影片中比利船长和水手鲍比的这种能与生活讲和的精神,有了这种精神,不会再有对生活的屈服,也不会有失败者,只有生活的强者。
I'm doing what I was made to do船长说“我在做我要做的事情”片中有各种生活的挑战船长捕不到鱼,补到鱼的船长的迷惘Bob要给他爱的女人挣钱养家和争她两个孩子的抚养权其他船员有着各自身为水手的桎梏他们都在做自己要做的事情即使互相看不惯的两个人,也会为了对方奋不顾身即使明知送死仍然义无反顾的海上救援队冒着风险救人的船长和副机长救下Murph和Bugsy最后离开船舱回头看到岸上生活渴望的Bobby与船共存亡的船长每个人都为对方的生命网罗一张营救的网,每个人也都在自己的位置上fight,从生活上升到生命,从生命回归到生活,人由小写因经历和选择变得大写
如果选择放弃再次出海打拼,如果选择放弃满载而归而等待风暴过去,如果掉头未碰上完美风暴形成的双向漩涡死亡bombThey're so close to skip the risk还差一点点就可以回来但导演还是让海上救援队的机长和盖尔号的所有船员留在了波涛汹涌后平复的海里哪有什么少年派的奇迹,当你离开甲板或任何赖以生存的船或任何浮板生还的希望已经变成家人朋友对你无尽的思念和祈祷生的意义,留给可以坚定继续向前的船长,留给继续执行搜救使命的副机长,留给只能在心里和梦中怀念而坚强的亲友。
三分评分加一行清泪汇总成四分给"shooter"最后绝望却充满爱的台词,当一个人战至最后哪怕消亡,依然是精彩的生命和有力量的绝望。
希望我们能不遭受那么多苦难,能找到坚定向前的方向,为之付出一切的目标。
为影片中的格洛斯特人而赞,RIOcean
电影尾声,我以为最后鲍比可以活下来,可所有船员都没能幸免于难,变成了墙上1991年下面的几个符号。
如果有出海经历,电影很容易引起共鸣。
但我并没有大海情结,出海对于我们来说,更多意味着未知、分离和漂泊,它只是一份工作。
看到他们搏击风浪的情景,脑子里不自觉呈现的是遇到过的恶劣气候,以及随之而来的惶恐和困惑:我为什么要在海上?
我到底和什么在作对?
掉下去我能活多久?
是不是就宣判了死亡?
海边对我来说是放松甚至宣泄的地方,但身处大海之中是另一个维度的世界。
面对那种茫茫无边、几个小时都没有变化的景象,身边风雨和轮机的咆哮声越大,越觉得孤寂。
那次面对导致横摇三十多度的风浪,只能硬着头皮朝离岸越来越远的方向撞浪行进,内心如同散落一地的东西一样杂乱。
还有被卷进海里牺牲的李益艇长,总是笑眯眯的他那一瞬间是什么表情?
想到了什么?
会不会重新认识大海?
热爱和责任共同铸就了无畏,逆行者值得钦佩和铭记。
他们口口声声说为了生活为了钱,其实只是为了理想和尊严!
对这些在岸上永远没法安分、毅然选择踏浪蹈海的人来说,完美的风暴意味着完美的归宿。
即便毁灭也没有失败,大海会致敬勇气,他们会在向往的地方永远有尊严的活着!
很多人都说这些船员硬往飓风中闯很愚蠢,在我看来,这些都是从结果上来思考问题。
事实上,船长的每一选择都足以体现出其勇敢,力量和男人的气魄。
他们认为能够战胜飓风并且确实有能力战胜飓风,唯一的坏运气在于,他们并不知道这个飓风是由三个风暴聚合而成的“不可战胜”的“完美风暴”,而得到真相的机会却在嘈杂的海浪声和损坏的天线杆中丧失了,而当他们意识到现状的时候,即使是为时已晚,他们也还有机会求得生存,甚至一度看到希望的曙光。
在这一点上,所有不甘平庸的,热衷于刺激和冒险的人,都会取得共鸣。
我记得一人骑车从三亚赶回海口的那次,我也有像船长同样的选择问题,甚至在路上遇到挫折时,会有同样的气馁和彷徨。
我当时想的就是赌一把人品,赌我不会爆胎,不会摔车,不会遇到其他不可抵抗的事故。
影片中的船长不也是这样么?
只是,运气的好坏,造就结果的迥异。
又有人问,为何从事这样危险的事业,为何拿自己的生命安全做赌注。
对于这个问题的回答,有篇小说《死在海里》:一个人在海崖上遇见一个水手。
他们交谈起来。
“你怎么会如此热爱海呢?
“他问,”那儿弥漫着雾,又冷。
”“海水是经常冷和有雾。
有时,海是明亮而美丽的。
但不论是任何天气,我都爱海,”水手说。
“当一个水手不是很危险吗?
”他问。
“一个热爱自己工作的人,是不会想到什么危险的。
我们家族的每一个人都爱海。
”水手说。
“你的父亲现在何处呢?
”他问。
“他死在海里,”“你的祖父呢?
”“死在大西洋里。
”“而你哥哥……”“当他在印度一条河里游泳时,被一条鳄鱼吞食了。
”“既然如此,”他说,“如果我是你,我就永远也不到海里去。
”水手沉默一会儿,反问道:“你愿意告诉我你的父亲死在哪儿吗?
”“啊,他在床上断的气。
”他说。
“你的祖父呢?
”“也是死在床上。
”“这样说来,如果我是你,”水手说,‘我就永远也不到床上去。
”所以这一群不知天高地厚的水手,才会如此的让我感动。
生命的意义在于体验,体验的不只是苦难,更是在于苦难斗争中所闪现的光芒。
22年,见过命运最为狰狞的面目,见过不少死去的人,但他们很少是战斗的死去,每当想起这些,我总会心情郁结。
他为鸟儿而感到难过,尤其是娇小的黑海鸥,它们总是在飞翔觅食,却几乎总是一无所获。
他想,鸟类中除了强盗鸟和壮实的鸟,生活都比我们艰难。
为什么海洋有时候那么残暴,鸟儿,譬如那些海燕,却生的那么纤巧?
大海很仁慈,也很漂亮。
但大海可能很残暴,而且突如其来。
这些鸟儿飞着,扎进海里觅食,哀哀地小声叫着,相比大海而言,这些鸟儿太脆弱了。
——《老人与海》 个人心中最优秀的海难片之一,几乎没有之一。
电影真实的如同纪录片,每一帧都不矫揉虚假。
剧情设置非常精致,是典型的多线叙事,避免了单线叙事的审美疲劳和枯燥。
剧情以安德丽雅号的船员为主线伴随着很多条复线,其中飞行员团队那条线也偏主。
次线的拯救者也是被救者
飞行员们的营救戏是本片高潮前的开胃菜,给观众展示了一个还不那么“完美”的风暴的力量,这种力量已经可以媲美神明发怒,在还没有叙述安德丽雅号队员危机前已然吊足了眼球。
大段空中戏的增加是本片的一大亮点,让观众不仅从惊涛骇浪中感受风暴的力量,还可从空中营救的重重危机中感受。
他们是拯救者也是救赎者,牺牲自己去营救,把任务放到了第一位,刚刚高空跳海救人后又有新的任务,哪怕燃油将耗尽也要去执行。
不顾安危的牺牲使他们成了巨浪上的上帝,他们是危机中大无畏的英雄人物的展示。
而当他们成为被救者时依然在团队中扮演着拯救者,队长没有放弃受伤的队员,从生门毫不犹豫跳到了死门,这个团队的形象被刻画的相当清晰,有血有肉。
正是这组英雄人物的成功刻画使我们代入感渐渐加强,我们都不希望队员有任何一个人牺牲,看见了队长成功把队员带上了甲板真心是松了口气,电影的虚拟感被纪录片的真实感所取代。
飞行员这条线至关重要,如果删去这部电影也不算成功,这条线和主线表面上没什么联系实际是息息相关。
抛开飞行员自身难保导致船员得不到救援这一因果关系,从剧情构架看,前面说过飞行员的救援戏是主线面临风暴前的开胃菜,其实飞行员的结局也是主线结局前的序幕。
当我们见识完一场惊心动魄的救援戏后,还来不及松口戏那滔天的巨浪就在下一段剧情出现。
飞行员这场戏前船员其实已经成功掉头,有了主线的伪结局,但飞行员被救注定不能是全片结局,否则剧情收尾太寡淡也重点下移,主线人物所面临的危机必须在此基础上更凶险。
主线的人物及反常态结局
开篇长长的前戏已经被船员介绍的很详细了,每个人都是小人物,都有自己的苦难,被生活所压迫;但是也不缺希望,也可能有小小的幸福在明天。
这场远航是他们对抗生活的翻身仗,足够多的钱可以把他们和他们重视的人拉出苦海。
所以,鱼不能坏,这些鱼决定了他们的人生,他们没有别的选择,也未必有从头再来的机会。
选择与机会是被命运恩赐之人的福利,他们有无穷无尽的道路用之不完的机遇;而对于这些小人物只能赌一把,这是人生的赌注,赢了便是日后的安稳,输了却得真的配上性命。
这个赌局本不公平,勇士们却选择赌一把。
从侧面看也可以感受到生活对他们的摧残,去抗争惊涛巨浪和被生活境遇所压迫他们选择了去迎风破浪,生活的压力竟比自然的力量更让人畏惧。
我们算到了开头却算不到这个结局,我们猜到了勇者要对抗风浪却猜不到他们被大海吞噬。
开篇长长的铺垫让我们对这些小人物产生了太多的同情心却忘记了生活的本质,更何况他们是有那么多希望的一群人。
我们都希望最后泰恩和琳达在一起、希望博比和克里斯住进新家、希望戴尔和老婆重修旧好、希望巴戈斯可以娶到新认识的姑娘.......我们有了太多希望有了太多的同理心,我们希望阳光之后就是风平浪静,我们不到帷幕落下都希望结局可以翻盘,毕竟谁又看见了人物的死亡?
从这点看电影真的是非常成功,完美风暴,我们希望不仅是字面上无懈可击的风暴,也希望剧情有完美的结局。
爱才会是至高无上的上帝
“I love you now,and I will love you forever.No goodbye.”结局博比在大海中渺小的如同沙漠里的沙粒,但是面对巨浪面对死亡他如此从容,仿佛是进入了睡眠。
我们知道有信仰的人对待生死不一样,你若信奉死后的天堂,那么死亡也许是一种新的开始,毕竟不会万事休矣。
而博比信奉的是爱,爱抚平了他心中的恐惧,给了他力量。
人生前路漫漫有爱的人更有信念感,有多少撑不下去的时刻,有多少是靠爱来渡劫?
最后琳达又去远航,带着她对泰恩的爱,心中有伤口,就用爱去治愈吧。
能给你依托的是宗教,真正能渡你去天堂的只有爱,你所享受的爱会汇聚成远航的帆船,带你在生活的海洋中乘风破浪。
本片与《老人与海》有很多共同之处,都是渺小的渔夫去对抗大海的莫测,苦难中的人去对抗生活的鞭挞。
赢的机会那么少,我们也不得不赌一把,因为无路可退无路可逃。
那么就愿生命中的逆境少一点再少一点,明日的阳光亮一点再亮一点。
来学习色调的 截了100多张图 明亮的颜色和低沉的颜色都很好看 因为9.25的🤵喜欢和海洋有关的事物 所以找来看 真的是一部很好的片子 人在灾难面前普通蝼蚁一般 推翻了人类“人定胜天”的自大梦 人为财死 如果是我 会转头回家去的 就算鱼都烂了赚不到钱 可是没命了还能剩什么呢 good night🌙
这是一部关于一位极端自私、极端自负、极端脑残的傻逼船长的故事。
影片向我们传递了渔民们与自然搏斗的勇气,可我丝毫没有看到他们在准备搏斗之前的智慧。
渔船所遭遇的风暴是可预见的,所有的结果,与其说是天灾,不如说是人祸。
船长作为一个经验丰富的渔民,在影片上丝毫没有表现出其专业技能、经验的过人之处,反而处处展示他“初生牛犊不怕虎”的一股子牛劲,一种不做任何实质准备,而做着人定胜天空洞美梦的蠢货。
如果船长有经验,他起码得有个预案,比如说,知道风力大到什么程度时必须返航。
保全大家的生命。
如果船长有经验,他起码实现做好进入风暴之后,天线可能吹掉、铁链可能乱摆这些可以预见的问题,至少做点事先的固定工作。
可是显然没有。
如果船长有经验,他起码该和大家一起商量一下如何穿越风暴,比如路线、航向等等,这毕竟是关系大家生命的大事,而不是像个毫无经验的菜鸟一样走直线,甚至哪儿风暴大望哪儿冲。
如果船长有经验,他起码得事先评估一下损失和收益。
哪怕他勇气爆棚,视大家生命如草芥,那么起码他应该计算一下风暴可能对船只的损害,相关的维修费用和鱼全部烂掉的损失权衡孰重孰轻。
为了一船鱼损失了一艘船,损失了一架直升机,让一大群其他人为他们冒生命危险。
挥霍自己的生命,还挥霍别人的生命。
最后某女还向老板咆哮。
天哪,该咆哮的是老板,凭什么随便把别人的船拿去随意搞沉掉?
如果是你自己的船,没什么好说的,这船是别人的,难道你没有一点点责任心?
船长,船长,一船之长,你的责任心在哪儿?
你的担当在哪儿??
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
哪怕是勇气再可贵、情感再真挚,命运再悲怆,也无法改变你们傻逼的事实,无法改变这些垃圾最终被丛林社会淘汰的命运。
任何人要获得别人的尊敬,首先要自强,而不是在那儿犯傻。
结尾,字幕浮现,良久无言,脸上浮现出很cranky的表情,胸中交杂着压抑,郁闷,纳罕的种种感觉,这就是结尾了?
我认为编剧很糟糕,主演演技都很不错。
最让我有纳罕的原因是不知道导演到底要传达什么主旨?
是想告诉观众:有这么一群不怕生死敢于冒险,敢和大自然搏斗的渔民勇士?
但是George Cloony所扮演的船长处处又表现得是他在无视风暴,不理智判断现状的情况下,靠煽动演说鼓舞了一群本想回家的渔民。
这个故事根据真实改编,可是谁会知道葬身大海的这几个人死前最后的真实想法是什么呢?
影片最后突出表现了5个人在死前的表情。
一个在舱底痛哭,一个说我儿子肯定会很伤心,一个说永远爱着心爱的女人,一个船长说很抱歉让Mark扮演的角色卷进来。
谁会知道他们是否会后悔?
再给他们一次机会,他们还会来吗?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在我看来,船长明知风暴就在前方却因为舍不得钓到的大鱼而冒险舍命拼过去,实在是太意气用事了。
后来在过不去的时候他又说:以后我们还会再来。
如果当初就有这个想法,就不需要还往风暴眼里冲了。
如果最后道歉说很抱歉把他们卷进来,把在船员当初要求回家的时候是谁又强留下他们呢?
我实在不知道应该赞扬船长大无畏的精神还是批评他意气用事而冒极大风险。
故事其中他对船员说过他见过很多风浪,如果编剧要突出船长一直是人在刀尖行路的话,需要有前文交代。
像如此这般只会突出这个船长就为了金钱,面子而冒几条生命的险,最后还全军覆没。
船长最后还有离开船浮上水面的机会,但是他放弃了,他选择了和船一同葬身海底,放弃了一丝丝生存的机会。
要说感动,也不是一点没有。
船长和船员敢于和大自然抗争的勇气和雄心值得钦佩,尽管精神值得钦佩,但过于冒险无视自然环境也不值得赞扬。
比较突出的人性赞美,是海上救援队的一个成员为了救受伤的掉入水中的同伴,放弃了自己上船的机会,毅然的主动掉回海里搭救他。
不管他救还是没救上来,敢于放弃自己生的机会而冒生命危险去救他人的生命,绝对是人性的最高点,不得不令人由衷的佩服和感动。
我只想说:敢于冒险,不懈的拼搏精神固然值得嘉奖,但生命只有一次,如果可以选择,没有任何一件事值得用我们唯一的全部所有去赌。
赌赢了只有几千元,而赌输了则自己毁灭,家人伤心绝望。
你觉得值吗?
所以那些选择或不得不战斗在冒着生命危险第一线的人,确实值得敬仰,但我又希望这种机会还是越少越好。
灾难片普遍有的一个通病,就是角色一个接一个的死去,最后主人公成功的活下来……但是这部电影却出乎我的意料。
我在看电影之前是知道了结局的,于是整个过程中一直在猜测,该轮到谁挂了吧,结果,这些男人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却在最后全军覆没。
这是电影除了画面以外的第二个亮点。
千禧年,美国人拍了这部有浓郁灾难色彩的《完美风暴》,标准的两段论叙事,在大自然肆虐的大海上上演了一出生命的赞歌,爱情、友谊、舍生、命运,如此种种,酣畅如汹涌的风浪。12年了,看看我们的电影,粗错的特技仍是那样蹩脚,故事亦不像以前那样好好地讲述了,差距令人叹息!
This movie sucks!宏大叙事的交响背景乐太多太过,人声太小,bgm太吵,两个小时的电影来回调音量,真够累人的,不晓得为什么评分那么高? 还有人说愚蠢造就了英雄,well,我只看到了人类蔑视自然的愚蠢,还有人为财死鸟为食亡。
这么大的卡司现在肯定凑不到了。结局不错,也未有过多煽情,感觉不同于其他灾难片。当然马克沃伯格和戴安琳恩基本在一起的戏都是嘴巴贴一起的。。不过当然中间海上的段子有重复乏味的嫌疑。不过谁知道事实是如何的呢,但这几个人确实是属于大海的。
强烈推荐片尾曲,Yours forever
1.因为开篇就标明是根据真实事件改编,所以想当然认为主角一行人能获救,毕竟需要有生还的人来叙述这个故事,结果没想到是这么一个黯然神伤的结局;2.视觉效果很不错,狂风巨浪真实得仿佛足以淹没影厅;3.“有人说旗鱼渔夫缺乏梦想,可那正是他们勇气的来源。”3星半
看了才知道是乔治·克鲁尼主演。猎人捕猎、渔夫打鱼,收获,或者死在自然手里,这是一个朴素的自然循环。英雄未必活着回来,所以很喜欢故事的结局。不像这个充满阴柔味道的乱七八糟的世界,这是一部充满阳刚味的男人电影。
James Horner的配乐把这个故事变得很伟大。另外那条故事线其实更让人感动
给三颗星我还觉得高了 可能之前听的太多 真的看了倒有点失望啊
爆 真完美
好大的风啊,好大的浪啊,大家都来洗桑拿啊……
从小喜欢水,无论搏击海面,亦或探索海底,都令人向往,喜欢与海洋有关的影片。
典型的美国灾难套路片,但是你最后结尾的是不是一脸蒙蔽?前面110分钟跟我渲染这一船人如何抱团船长如何干练主角光环就差焊脑袋上了,结果突然给我来个这结局是想秀智商还是秀优越?生气到拍桌
与其说是冒险的代价,不如说是一个刚愎自用的船长引来的灾难。引申之,一位将军、一位国君不够智慧,都会带领他的人民走向覆灭。
剧情扯淡
大海没有奇迹……“有人说讨海人缺乏梦想,那是因为他们勇者无惧”
沃尔夫冈对这种大场面已经驾轻就熟了。
此片是在歌颂格洛斯人的愚蠢和见钱眼开么?
本片给我最大的感觉就是这不是一部炫技的花哨灾难片,真实的风暴场面让我们感受到人类在自然面前是何等的渺小,企图征服自然是多么可笑的事情。沃尔夫冈对这种大场面已经驾轻就熟了,难得的是故事没有落入俗套,而发人深省~
太墨迹,太拖沓,不够爽。前一个小时都看困了。
man vs nature,稍微有点无聊,horner 音乐太满又太应付,可能在大银幕稍微好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