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初一,我看电影。
电影院里除了我,只有两个大人、两个小孩。
看完电影,我突然想问自己:何为“孤”,何为“独”。
《礼记》有言:“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其中,幼而无父曰“孤”,老而无子曰“独”。
如今,从无家可归到老无所依,从知交零落到知己难求,从物理上的孤身一人、独来独往,到精神上的孤立无援、独行踽踽,“孤独”的概念早已无限扩大、包容一切。
鲁迅说,“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但我感觉,这三千世界的恒河沙数的孤独的姿态中,有一种专属于我与我的同龄人的时代精神,令我“每揽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
这,便是生而为独生子女的寂寞。
11岁的虎墩从小长在镖局,坚信只要成为镖师,浪迹天涯的父母就会回来。
可镖局大当家却一直讨厌这个调皮捣蛋的孩子,殚精竭虑阻止他往外跑。
在人生第一次走镖中,虎墩意外发现,自己素来瞧不上的酒鬼师傅,竟是江湖传说中的大侠,也是父母当年的战友。
原来,虎墩的父母早就因公殉职,而师傅终日酗酒,也正是为了逃避目睹同事阵亡带来的心理阴影。
最后,师徒俩合力手刃了当年的仇人,也完成了走镖任务,凯旋而归。
这个名为《小虎墩大英雄》的故事不怎么新颖,倒也没什么毛病;不算啥烂片,却又称不上“神作”。
偏儿童向、卡通化的3d建模“画风”,配上上述的剧情,让我出戏到十多年前在同一家电影院看过的《功夫熊猫》;而缺乏独立故事线与完整“人物弧光”的反派角色,甚至还比不上后者。
只是相比十多年前,如今坐在电影院中的我,心境早已截然不同。
同样活灵活现的动画角色,倒映在我眼中,仿佛也变成了另一幅模样。
《火影忍者》中,从身为主角的鸣人和佐助,到他们的导师自来也和大蛇丸,再到后期登场的千手柱间与宇智波斑、因陀罗与阿修罗,不论是否血脉相连,都如亲兄弟般相爱相杀、同生共死。
究其本源,或许正是岸本齐史与孪生弟弟圣史的关系。
即使后者作为漫画家的成就远不及前者,但两人的相处模式透过从小到大的生活烙印在前者心中的某种“印象”或“概念”,无疑被带进了《火影》这部红遍太平洋两岸的“超级IP”。
那么,身为计划生育政策造就的第一批独生子女,亦是冈田斗司夫所形容的“第一代御宅族”即“电视儿童”,如今业已成为国内acg业界中流砥柱的“80后”一代,是否同样从这堪称史上独一无二的生存体验中,获得了某种精神上的“异变”,继而将其表达为了作品中的“性状”呢?
我想,至少对包括《小虎墩大英雄》在内的一部分国产动画而言,这个答案是肯定的。
这个故事最核心的事件与关系,几乎都围绕着虎墩与师傅杨镖师,以及镖局大当家三人展开。
在他们的关系中,我竟不经意间看到了某种似曾相识的感觉,那是我与我的同龄人们生于斯长于斯的、由计划生育与传统家族观念共同塑造的、分裂于“旧”与“新”之间的家庭生活的影子。
如果说作为“引导者”的杨镖师有幸给予了虎墩失而复得、陪伴成长的“父亲”意象的话,扮演“阻碍者”的大当家——镖局这个“拟似家庭”的大家长——则更像一个越俎代庖、过度保护的“祖父”形象。
虽然故事里的虎墩是个孤儿,可故事外的我们,又何尝不是被夹在因故缺席的亲生父母与代理监护人的老人之间呢?
哪怕是父母双全如我自己,也免不了在奶奶家度过每个寒暑假将近一半的时间。
也正因如此,虎墩成为镖师的核心动机——寄人篱下的不安全感,以及随之而来的对父母之怀的强烈渴望,在独生子女的我们身上,也比其他任何世代都表现得强烈而清晰。
另一方面,值得注意的是,除了虎墩,镖局里的所有人都是成年人。
这个年仅11岁的小男孩身边几乎没有“同龄人”,没有能如盖世五侠之于熊猫阿宝那般,在比喻或象征的意义上成为他“兄弟姐妹”的角色。
戴锦华说,现在的小孩子比以前更像大人,因为在计划生育与数字革命的双重影响下,他们没有兄弟姐妹,也不常有竹马之交,为人的一切物质与非物质条件都只能从长辈那里获得。
这一点,在曾几何时闻名全国的《哪吒之魔童降世》中表现得更为突出。
虎墩和哪吒两个“熊孩子”成长的背景仿佛如出一辙,但不同的是,在表现父母与子女和解的同时,饺子也在哪吒与同龄人(包括敖丙)的关系上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故事里,令哪吒与普通孩子们剑拔弩张、水火不容的,是他“魔童”的身份与力量;而现实中,让我们与其他孩子“各扫门前雪”“老死不相往来”的,却是各自父母的爱与焦虑。
同理,哪吒和敖丙[1],自身的愿望只是相亲相爱,却被父母的立场逼得不共戴天。
相比之下,虎墩与杨镖师面对的反派只是简单的“杀父之仇”,虽然情节逻辑上无伤大雅,却无疑在思想表达上少了几分厚重。
《小虎墩大英雄》的故事来自一个短视频IP,它的主要受众——现在6-12岁的“小学生”们——大多是老一辈独生子女的下一代。
我不知道虎墩的背景、性格与经历有多少是无心插柳,又有多少是制作组有意为之,但不得不说,这个故事恰到好处地塑造了一个被“寄养”长大的“独生子”形象,也恰如其分地反映了每个早已长大成人的独生子女心底的“孤独”印象。
一时间,我分不清究竟是我下意识将自己所处的寂寞投射在了影片中的虎墩身上,还是导演将他心底的秘密无意间传达进了银幕外的我心里。
如今,周围年轻的父母身边,大多环绕着两到三个膝盖高的小孩子。
难以想象,这个没有父母也没有兄弟姐妹的小镖师的故事,在他们眼里,是否也是像在我心里一样,透着一股与生俱来、深入骨髓的淡淡的忧郁呢?
放眼当今国内众多动画电影,不仅像《雄狮少年》那样,真正试图主动探讨、大胆表现、如实反映真实存在的社会问题的作品寥寥无几;就连如《魔童降世》那般,做到将真情实感寓于幻想世界,以“童话故事”寄托时代精神的佳作也屈指可数。
幸运的是,在《小虎墩大英雄》里,我切身感受到了与后者理念近似、且与自身命运相连的精神内核。
于是我由衷地希望,不久之后的中国,能越来越多地拥有这样的动画。
[1] 有意思的是,《魔童降世》的官方衍生漫画《敖丙传》里,敖丙记事起,他的两个哥哥都已经是“成年人”了。
这不免令人想起《我的姐姐》中出现过的、国内常见的另一种家庭状况。
影片中的可爱的虎墩儿在幼时失去父母后,为了再见爸妈,设定了努力成为镖师的人生目标。
年仅11岁的他不畏艰险,不怕困难,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和头脑,积极奋进,最终拿到属于自己的镖师牌。
故事中有笑点,泪点,节奏紧凑,孩子也能在笑、闹中感知主角的情绪。
这是一部适合成年人反思,孩子学习的好电影。
建议家庭组团观看。
从成年人的角度,能看到这部国产动画电影很多用心的细节,场景转换动画高级,插曲运用合理,剧情也没有让人往“幼稚”二字想,很紧凑,即使是成年人看也不会觉得无聊,笑点不老土。
我相信观众小朋友能够从中学到一定的浅显道理,比如:不能莽撞做事,做事要顾及他人安危、考虑他人感受,不能留伙伴一人面对危险,要有难同当...“忠义护镖 使命必达”的口号也教会了孩子们勇往直前地去向自己的梦想努力,尽管路途坎坷,天赋不足,努力来凑。
这部电影真的是排片又少票价又低,那就讲讲这部在春节档受到“冷落”的电影吧。
首先,画面的渲染上做得是十分精湛,山谷、大漠、孤烟、星空等西北场景的饱和色彩构图都给人以舒适与享受,结合现代技术渲染,回忆融入国画画风,可以算得上是国内优秀的动漫水准。
全片也是很适合全家观影,笑点满满。
各个人物都有自己的特点,有碎碎嘴鲁妹和大舌头高个子的大柱子,还有江湖义气的杨镖师、可爱机灵的虎墩和琢磨不透,不那么正经的黑山反派们,个个角色形象鲜明,也为观众增添了娱乐性与观赏性。
最让我触动的是小虎墩开始听从大当家,为了当上镖师见父母而踏上一趟“大”的押镖之路,而刚开始无知的小虎墩以为凭几句评书、和自己跑得快的本领,舍命就能把镖送到。
“忠义护镖,舍命必达”,而不曾想差点把队友的性命给葬送,到逐渐上道,理解了父母与杨镖师之间的情结,关键时刻站的出来、危难关头豁的出去。
懂得了保护好自己的性命才能成功护镖的“忠义护镖,使命必达”的认识成长。
当然,小虎墩的成长也离不开杨彪师的陪伴,作为成年人,要忍受孩子的无知,受到委屈也只能自己默默承受。
但不抛弃不放弃,守候到了小虎墩成长为大英雄。
整个一路上的故事和最后关头不抛弃、不放弃靠着自己的速度成功押镖也为我们展现了中华优秀美德的“守信重诺”!
同时在此之中寄托了家人、亲友团聚,团团圆圆的情感内核。
这一路虎墩慢慢懂得了成为镖师的真正意义,而总镖头也找回了自己的初心。
片中,“与家人团圆”的暖心动人,影片中动作打斗场景展现国风江湖武侠气,故事围绕“镖师”这个中国独有的职业,更是凸显了守信重诺的传统美德。
所以,无论大人还是孩子看了之后都会有所感动与收获。
或许,“孩子看冒险和历炼,大人看世间百态与救赎”。
春晚上看到《乳虎啸春》也是很惊喜的,里面的人物形象、动作设计、故事剧情灵感均来源于这部电影,也是很不错的了。
这部电影我一直等到了最后工作人员催我们走,特意去听了主题曲,我觉得片尾主题曲《虎啸春来》也很好听,无论是与电影还是与虎年的适配度都很高,可以去听听。
😃
从成年人的角度,能看到这部国产动画电影很多用心的细节,场景转换动画高级,插曲运用合理,剧情也没有让人往“幼稚”二字想,很紧凑,即使是成年人看也不会觉得无聊,笑点不老土。
我相信观众小朋友能够从中学到一定的浅显道理,比如:不能莽撞做事,做事要顾及他人安危、考虑他人感受,不能留伙伴一人面对危险,要有难同当...“忠义护镖 使命必达”的口号也教会了孩子们勇往直前地去向自己的梦想努力,尽管路途坎坷,天赋不足,努力来凑。
影片的开始讲述了四海镖局前辈们押镖的决心,新一代的小镖师虎墩虽然没有武林绝学在身,但是他有自己的信念,一直在等他的父母回家,就像在外漂泊的我们期待回家团圆一样,靠着这样坚定的信念小虎墩和我们一样跨过千难万险成为了一个合格的镖师。
在此感谢影片方在虎年来临之际拍出这么有意义的影片,让大家可以学习小虎墩义无反顾勇往直前的精神把新冠疫情尽早度过,迎来虎虎生威个的新年。
无论在生活上遇到多么大的困难都要恪守本心,向小虎墩一样坚持到底。
武侠的内核是什么:评《小虎墩大英雄》by 乌合之子但愿君喜剧的内核陈佩斯说,喜剧的内核是悲剧。
因为那些让人发笑的部分,要么就是小人物以异常严重的方式出现,要么就是卑劣者(无知者)以高尚堂皇的方式出现。
而观众是那个全知者,他们知晓故事内角色所处的境遇,不管是角色揭露自身的愚蠢(或残缺),还是装作自己全知全能,反差形成的讽刺一直处于整个作品之中。
角色一直处于透明错觉的状态,但观众的观看不断暴露他的无知,于是角色的优越感突然转化为虚无。
阿月的文章《符号学批判春晚小品——幽默技术对无知主体的娱乐与侵凌》则从春晚小品的幽默性进行分析,可以作为拓展阅读。
但喜剧并不是只有悲剧,在悲剧之前,它还承担着解构严肃主题的作用。
严肃主题往往以宏大叙事的方式出现,它们一般处于作品的背景,是作品内社会生活的意识形态基础,也是维系作品内世界能正常运行的经济生产生活方式。
当一个能唤醒背后元叙事的作品失去了“唤醒”能力后,它的叙事就变得不重要,其被破坏之后的“价值削平”进入了后现代的语境范围。
远如改编自陈凯歌的《无极》而生发的《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近如艾尔平方出品的《十万个冷笑话大电影》两部曲都是如此。
于是我们可以得到一个公式:正剧→(被解构)→喜剧→(透明错觉)→悲剧。
而要在喜庆节日里表达欢乐气氛的动画电影,在视觉影像上一般而言只会抵达透明错觉。
要在欢乐气氛全部结束,观众从影院出门,回到冷静的现实生活之后才能琢磨出内核的悲剧。
周氏电影风格这听起来很像一个电影人的创作风格,周星驰。
《小虎墩大英雄》的主视角是双亲不明、拥有极快速度,一心想要当镖师,然后父母就会回家的虎墩,这又是(我为什么要说又)一个借用原生家庭和幻想承诺构筑出的不在场的亲子关系所塑造的主角故事。
毕竟不管是《筐出未来》里的虎翼、《汪汪队立大功》里的阿奇、《数码兽拯救者》里的托马、《火影忍者》里的宇智波佐助,都遵从“只要我XXX,我的家人就会XXX”的动机模式。
但这个动机显然并不太适合于表达欢乐气氛。
所以在动画里,为了给足喜剧氛围,导演调用了大量有明显周星驰风格的元素进行烘托,虽然老套,但是有效。
周星驰的镜头语言和功能性角色被成熟地挪用到这部动画电影里。
画面一开始,就以科普代替旁白的故事讲出了本作设定(我们已经在《疯狂动物城》《大圣归来》《雄狮少年》里见过),但讲述者与科普故事的关联成为重点。
在本作里,虎墩讲述的故事正和他自己的身份密切相关,而他讲故事的方式,就是非常明显的《鹿鼎记》里虎头帽韦小宝的造型和动作。
不管是陈近南的故事,还是四海镖局的故事,都是一个非常严肃的宏大叙事,但这个故事被一个看似无关紧要的小人物讲述出来,形成了第一层后现代语境的解构。
虎墩讲述的故事一定会和现实境遇形成巨大反差,不管是他从说书坛(其实是算命桌)上摔下,还是故事里威风凛凛的杨总镖头现实里只是一个“酒蒙子”,而且还在绣坊绣花。
也正是这些反差,带来了喜剧效果。
不过这还不够。
拥有明显记忆点的功能性角色也是逗笑小孩子的有效法门,虽然这在潜移默化中起到了冒犯和歧视的教化作用。
虎妹和大桩子,是四海镖局唯二的趟子手,一个是胖子娘娘腔,一个瘦高个话烫嘴。
这个设定是不是也很眼熟?
周星驰作品里陈百祥和李健仁经常扮演的女装角色就是胖子娘娘腔。
后面出现的红山猪和肥新娘的交换,则在歧视冒犯上更进一步。
这里并不是要苛责这部作品,因为这么设置角色确实好用,孩子们吃这一套——只要能够无伤害地羞辱别人,又何乐不为呢?
在《魔童降世》里的申公豹和太乙真人,以及两个青铜面具人就是这个设定。
同样的,在《汪汪队立大功》里韩丁那市长手下的两个一胖一瘦双保镖也起到了相似的搞笑作用。
成熟的类型叙事当然,在《小虎墩大英雄》里,我们也能看到很多成熟的类型化叙事单元的展开。
动画电影中必然会出现的跋山涉水,在这番跋涉中,以快剪画面和插曲交集的方式给出少年主角不断成长的过程。
虎墩和杨镖头于是必须要有一个目的地,这个目的地的完成过程既是物理上的完成任务(出镖),也是心理上的欢乐时光(学武训练)。
这个过程当然会嵌进一首欢快的插曲,同时还必须夹杂部分有幽默感的动作戏戏仿,抓住观众的眼球。
《雄狮少年》的舞狮训练,《大圣归来》的孙悟空和江流儿,《筐出未来》的赛前训练,《魔童降世》的山河社稷图,《功夫熊猫》里的阿宝训练,甚至远到《狮子王》里的辛巴、丁满、彭彭,莫不如是。
如果角色的性格不允许他活跃气氛,那么可爱萌物就会随之出现——当然在本作里虎墩就已经足够可爱了。
木须龙(《花木兰》)、小猪熊(《哪吒传奇》)、小猴子(《宝莲灯》)、人参果(《美猴王》),有它没它剧情都不会有任何变化,但是就得有。
欢乐的时间总是短暂的,就像动画的时长一样。
即便动画电影的时间如此之短,但该闪回还是要闪回,之前出现的重要台词还得念一遍——虽然可能这幅画面就出现在20分钟以前,也出现在预告片里。
什么“忠义护镖、舍/使命必达”,什么“我们是守护者队,是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有守护的梦想”,什么“我命由我不由天”。
如果只到这里,流水线生产出来的类型片也就只是随便聊几句。
武侠的解构所以,一个疑问出现了。
武侠的内核是什么?
或者说武侠被解构之后还剩下什么?
不可否认的是,即便算上《小虎墩大英雄》,最近几年的武侠类影视作品可以说是乏善可陈,是什么东西改变了吗?
是西北的荒漠不让拍?
还是狭义精神不需要通过武侠动作展现?
是冷兵器对打不加特效就显得很违和?
还是武侠故事已经被写尽了,再写要么就是致敬,要么就是解构呢?
我也一直很好奇,如果少年英雄只需要花一首歌的时间,就能学会武功精髓,即便学不会,也会在大结局的时候突然被点醒。
那整个武侠江湖不就成了一个笑话吗?
你听说过一个失传已久的武功,叫如来神掌吗?
《小虎墩大英雄》成功地把武侠江湖变成了喜剧,而没有砸到地上变成笑话。
虎墩是天生神速,但内力和外功全无,在跟杨总镖头学剑术的时候,也并没有“真的进步”。
我一直以为他能学会盘龙剑法,但他始终就是学不会,也完全不存在突然领悟神功附体。
但没想到,他最后还是成为能够击败白面家丁的关键——将绣花针和速度相结合。
而他们的最大反派敌手,天煞会。
它有和其他武侠作品一样标配的场地、人员、仪式,甚至是挑战各方英雄的擂台,但就是没有真的武侠,而是表演。
不管是颇有雄霸风度的“天下第一”黑大王(黑大王长得很像《风云》里千叶真一扮演的雄霸),还是拦路劫镖的义子黑骨头,需要依靠烟火爆竹才能起效果黑风掌,以及从来就念不完名字的黑风十八路刀法,都是表演。
而且是非常有喜剧效果的解构表演。
我一直以为黑骨头是真的会刀法,只是被虎墩的神速频繁打断。
然而我错了,这就是喜剧,就是一开始提到的“卑劣者(无知者)以高尚堂皇的方式出现”,他甚至是以“自以为全知全能,其实愚昧无知”的状态出现。
就像我一直以为黑大王真的会黑风掌一样,而接下来的画面就是他和虎墩小孩打架。
这是一副非常好笑、非常滑稽、非常解构武侠江湖的画面,不仅能让在电影院里的孩子们笑出声来,还从象征层面宣告了武侠题材的死亡,它的重要性已经远远盖过虎墩“送镖-寻父母-拜师-大决战”这些非常成熟的叙事单元。
那么,武侠的内核究竟剩下什么呢?
这可不是一个和动画电影剧情完全无关的包饺子、吃年夜饭,然后对着不存在的镜头外的观众拜年,外加一句“虎年大吉”的吉祥话就能让人喜庆过去的。
好片子。
不光是从好看,也是用心制作的片子。
疫情导致这几年的春节真的不容易。
刚看完片子从影院回来。
从角色来说:小虎墩这几年在网络上很火,一直是憨憨傻傻乐乐的小胖胖很讨喜。
网上的小短剧在IP塑造的初始就给角色很有趣的灵魂。
他有小孩的纯真憨傻固执倔强,这也是我们这些迈入社会很久的社会人埋在心里太久的一片清澈。
影片里除了虎墩还有,小心呵护看起来严苛但内心满是关爱的大当家,有一度沉浸在过去悔恨里丧失斗志的杨标师,有一唱一和高矮有趣的镖局师兄,有被蒙逼而因此自大的黑大王……剧中的各种配角形形色色的一个个有特色有故事有灵魂。
和常见动画里为了设置配角而刻画角色,小虎墩这个片子看得出对配角的背景小传都做了细致的设计。
从剧情来说,小虎墩从一个从评书里听镖局故事容易闯祸的小孩,一路成长成一个开始懂事的小镖师。
剧情以父母送镖离开做引子,从护送花瓶闯祸到护送花猪误打误撞的送达到一路惊险的押镖成功。
故事剧情层层推进,合理的有层次的推进虎墩心灵的成长。
人生也是如此,一次次的跌跌撞撞中,我们懂的最珍贵的是什么。
从视觉语言构成来说:全篇用2D3D结合的手法,把回忆的叙述和现实的推进做了很好融合。
虽然是动画电影常会用到方式之一,但在剧中很好的把控了故事节奏和2个时空的关联。
沙漠那段戏的镜头运用很棒,在运镜在动势线上的切换把速度感冲击感故事画面的紧张感很爽快的呈现出来,最后穿过石缝,紧张的节奏归到安静,节奏的对比相当棒。
后面和黑大王的对手戏更是除了镜头语言的一贯精彩的同时,人物塑造也意外的有趣,这个值得关注一下。
片子里处处透露着地道的川蜀文化,不仅是场景的设计人物的塑造,各种小的细节都透露着中国传统文化特色,也有浓浓的川蜀气息。
“人,传承,礼仪信”执着守信的送镖小虎墩何尝不是师承的过程中学会成长。
一部值得看的好片。
刚看片回来只能简单是这么写一点
年度最佳影片,虎墩历经几次押镖,每次都有很多惊喜也有很大的收获与成长,剧中每一个形象都栩栩如生充满正能量,虎墩的善良,坚强,正义感爆棚,虎虎样儿非常可爱,在现场听到很多小朋友欢笑声,再加上虎墩儿萌萌的虎样儿,简直是太治愈了。
建议一家人一起去看,共享亲子时光,当然大朋友也要约上三五好友一起去看,太萌了!
虎年第一大片,收视长虹,虎虎生风
小虎墩可爱圆嘟嘟的脸蛋看上去就想捏两下,刚刚看完虎墩我想起了远在老家的大儿子,记得影片中下着雪小虎墩坐在门口盼望着爹娘回家,那一瞬间感染到了我,我也想起了大儿子会不会也像虎墩一样在想我呢?
哈哈,有点跑题了,总体看完虎墩,让我最为深刻的感触是虎墩那种渴望得到大当家认可渴望见到爹娘的那股劲,敢拼敢闯,很棒!
很遗憾想二刷却看不到排期,要到市里才有,期待排片坐等二刷三刷。
很温暖,也很励志,很可爱,也很有深度。
观影体验很好,超出预期。可能是年纪到了,被这只肉乎乎小圆墩激发出了母性自觉,真是太可爱了,没有抵抗力,想揉揉。
哄孩子的片儿
灭世神童转正记
还挺出乎意料的,本来对国漫没有什么期待,看下来还蛮有乐趣的,特别是武打部分以及在沙漠中的追击战
3星,没想到还可以,除了人物造型有点一般,剧情明快活泼,国产动画剧情水准之上。
炮灰也正常。。
还是挺不错的!适合全年龄段的人看!可惜排片太少,宣发也不给力。
动画制作的还不太精细 不过整体也很不错了
儿童喜剧加励志
垃圾
老少咸宜
画风还可以。但是剧情弱了点
虎墩太可爱了吧,笑点挺多,中国动画会越来越好
带娃看的第一部电影,超出预期,细节很到位。支持下国产动画。
3.5
挺可爱的虎头娃。既调皮捣蛋又忠孝仁义,又勇往直前,很符合民族秉性。最后不是小虎墩坐吊篮返回,老杨估计就交代了。好评!
故事讲完整了,画面也在线,挺不错
就还行吧
这个配音过了,为了创意装腔作势。曾经还想着这么弱鸡无功夫的小毛孩怎么当主角帮杨打反派,果然还是有一些合理安排的。画风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