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还是有点喜欢这个片子的,肯定不是大多数人喜欢的那种,剧情很乱又是光污染。
也抽象,但没到《涉过愤怒的海》那个程度。
算是没主线没暗线,没多线叙事的《追凶者也》吧,故事逻辑和幽默程度也逊色好多。
但是片子的天津方言很自然的,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我是“外地人”的原因,反正听着是特别舒服的。
本煜说的是大同话吗?
也挺带劲,他那个角色是最带劲的,感觉也是他最好的一个角色。
常远的也是,他真的就很适合演那种带点小病态的人,这方面被开发出来了。
林雪的角色估计也是他近几年最出彩的一个,终于混成大哥了。
去电影院之前刷到有吐槽的帖子,说是曹保平最差电影(看完感觉不至于),差点把票退了。
最后还去看了的由头,是想看林雪说天津话,真的没见过,是这个片子对我来说最大的噱头。
也没失望,演的确实好,还好没退票。
这部跟曹保平导演很多电影一样,会塞点奇奇怪怪的东西进去,比如冒出几个gay或者有特殊癖好的人,这部也有。
他总喜欢那些比较抽象的事情,离谱,但是好像还真不是没发生过,只是觉的作为电影里表现的度,掌握得越来越不好了。
这部电影里的一家子人,基本上每个都有点大病。
而且拍小孩子还是有一手的,阴晴不定想一出是一出的。
最后大林剃那个寸头在大巴上,直接跳戏《落叶归根》,太像郭德纲了
不管咋说这片票房肯定拉了,晚上没什么场次,看的过零点的一个小厅,包场了。
不知道《蛮荒禁地》三边坡怎么样,看预告还行,又是他熟悉的“云南小镇”。
话说《她杀》赶紧上吧,感觉曹保平导演已经快疯了,精神状态越来越不稳定
冲着《追凶者也》来的,但有些失望。
首先是剧情节奏,很多场戏明显拍拖了,朦朦的戏,在车场的戏,流产*2和屁子跑*3(是的竟然有3,事不过三的规矩完全抛开了……),节奏上来说,比边水都差远了;其次是剧情结构,拍散了,黑色幽默的多方参与者没有拧在一块,最后就变成了所有人在和所有人吵吵吵,涉及到这么多人物,该合并没什么不合并?
追债的人有什么必要有这么多拨?
想强调的内容怎么就做不到一场戏拍完?
二姐的戏前边没动机,末尾有什么必要硬洗白一下?
谁想在逃亡戏的时候听小六的原生家庭问题?
完全没必要嘛。
前面铺原生家庭有问题,后面反转其实没问题,小六就恶,就天生反社会,不是更有意思吗。
现在这个版本,感觉不是曹保平的水准。
再次是细节,刚淋完大雨大家头发为什么是干的?
在臭豆腐上滑倒的常远后背为什么是干净的?
小六刚耍完横就敢把小孩单独和小六丢一块?
屁子光着当舅舅的就不能脱件衣服给他?
扒下来的校服如果不再用就不该有那场戏那个镜头啊。
倒是朦朦,明明被下药撸来的,反而有衣服可以换。
这样没处理好的细节太多太多了,不是几个漂亮镜头能盖过去的。
最后,其实应该是6-7的样子,为啥还是给了8呢?
郭麒麟演得不错,比边水又好了。
天津背景,方言,都有意思。
加个人情分吧。
《脱缰者也》,一部让人灵魂出窍的电影。
黑色幽默看得我的心拔凉拔凉,绿豆冰沙又像在胃里下了一场冰雨,冲着曹保平导演这几个字来的,也是上影节开幕影片,明明小郭演技不差,小孩也怪可爱,故事也不停地在用各种镜头语言提醒观众:该片正围绕“脱缰”二字在展开,没有偏离主题。
但奇怪的是,它既没有在情感上打动到我,也没有在叙事链条上让人眼前一亮,说不出什么原因!
不知道换成三倍厚抹会不会好点,至少提神醒脑些!
跟昨天那部电影的差距不是一点半点,看完这部只想说:没有人是万能的,导演们在自己的舒适区里开垦就好!
荒诞背后的津味烟火与人性微光~天津的电影太少了,这些年在大银幕上看到的城市故事,不是上海的弄堂风情,就是北京的胡同烟火,偶尔有方言电影,也多是川渝、陕甘的调调。
而天津话的特色,那股子带着拐弯儿的幽默,那几句挂在嘴边的“嘛呀”“介似嘛”,还有老少爷们儿说话时那股不紧不慢的“逗哏”劲儿,明明是刻在DNA里的熟悉,却很少能在光影里找到共鸣。
影片开场,天津街头,混混马飞背井离乡多年后归来,却陷入了高利贷的泥沼。
走投无路之下,他竟想出“绑架”外甥李嘉文来勒索钱财的荒唐主意,一场令人啼笑皆非的闹剧就此拉开帷幕。
这部电影最让人拍案叫绝的,是它对天津方言的巧妙运用。
当熟悉的词汇从角色嘴里蹦出来,就像一把把钥匙,瞬间打开了天津人记忆的大门。
郭麒麟作为土生土长的天津人,更是将天津话的幽默与俏皮发挥得淋漓尽致,他那带着拐弯儿的腔调,每一句台词都透着浓浓的“哏儿”味,让人忍俊不禁。
而一众配角,无论是林雪、刘亚津、常远等天津籍演员,还是努力说方言的其他演员,都让这津味对白毫无违和感,就像真的把观众拉进了天津的大街小巷,听着邻里之间的嬉笑怒骂。
剧情的荒诞更是《脱缰者也》的一大亮点。
马飞本以为“绑架”外甥是个简单的计划,却没想到状况百出。
“绑架小队”几个人各怀心思又状况不断,姐姐姐夫为了找回孩子也是各显神通,再加上债主的横插一脚,三方势力碰撞在一起,让整个故事彻底脱缰。
他们在天津的街头巷尾、废弃工厂、郊野荒地展开追逐与周旋,各种意外和反转接连不断,让人看得目不暇接,前一秒还在为他们的荒唐行为捧腹大笑,下一秒又被紧张的情节揪起了心。
但在这荒诞的剧情背后,影片也有着对人性和生活的深刻洞察。
马飞看似玩世不恭,实则内心渴望着亲情与认可,他的荒诞行为不过是对命运的一种反抗。
而外甥李嘉文,年纪虽小,却在这场冒险中逐渐理解了舅舅,两人之间的情感纽带在荒诞的旅程中愈发紧密。
就像天津这座城市,表面上充满了幽默与诙谐,内里却藏着坚韧与温情,那些街头巷尾的烟火气,都是天津人生活的真实写照。
这部电影让我们看到,生活也许充满了荒诞与无奈,但只要我们怀揣着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家人的爱,就能在这脱缰的世界里找到属于自己的温暖与方向。
【贤Movie观影团】
最近去看完曹保平导演的新电影《脱缰者也》,综合感受比较糟糕。
这部电影的故事编排得很没意思,各方面安排得很塑料,有很强的工具滋味。
它不像是一部成熟的电影制作人会炮制出来的作品,在故事层面上看不出太多心思,更多的只是插科打诨和敷衍处理,几乎没有伏笔可言,人物的行为逻辑也多有不合理的诠释。
总而言之,这就是一部很乏味很没意思,以及有点乱来的电影。
具体来说,《脱缰者也》讲述了一段以郭麒麟饰演的男主马飞,想要通过绑架自己外甥的计划,拿到老爸留下并被二姐拿在手里的80万遗产的经过。
它的戏剧性就体现在“脱缰”二字上,即马飞的计划会遭遇各种意外,面临各种事与愿违的状况,然后主人公被各种意外折磨得不像人样,闹出各种笑话,以及引发出种种挣扎和思考,并关联到成长的一整个过程上。
但是,这部电影的一大问题就是“意外”的处理太过塑料了。
比如我能接受马飞女朋友的突然出现,但我不太能接受前一刻还和马飞玩得乐开颜,以及马飞叮嘱过不要动粗的外甥,居然在下一刻就被同伴捆绑起来,而该行为也成为外甥萌生逃跑想法的动力之一。
再然后“逃跑”就成为外甥行为上的必选项,每当有机会他都一定会逃跑,同时每一次逃跑都属于一回意外制造,并借此来进行所谓的剧情推进。
比如给马飞解除被女友围困的状况,比如给马飞女友制造流产迹象的空间等等...制作人似乎没能力去创作一段让外甥在懵然不知中经历一切的滑稽戏,只能早早让他明白一切,让他成为一个方便调用的工具。
类似的塑料式意外还包括张本煜饰演的冷血杀手,他在整部戏都没有融进过主角团的计划安排里,从出现的第一秒钟就是“天降炸弹”的存在,而这种炸弹也被制作人当做“请神容易送神难”来一笔带过而已。
再接着这个炸弹要么就完全透明完全隐身,要么就怒火中烧去进行剧情推动,观众完全看不到循序渐进的合理性安排,这位冷血杀手就这么直愣愣安排在主角团身边,直到最后又被安排成帮主角干掉黑帮大佬,以及制造最后一场绑票戏的存在,工具人的滋味浓烈到溢出银幕。
还有马飞女友以及黑帮的一些行为也是很不够意思。
比如马飞女友居然因为黑帮的一句“马飞没胆量戳仇人眼睛,马飞在说谎”就彻底疯狂,疯到连黑帮都要暂避锋芒,连忙赶离现场并顺带掳走外甥。
这场戏就属于硬扯的工具戏,你让女友在知道真相后痛恨马飞是可以的,但直接安排愤怒爆发会不会有点扯过头?
再怎么说马飞也还击了一手啊,以及再怎么说这位女友也是知道马飞的处境啊,怎么就能突然爆发起来?
还有那群黑帮悍匪究竟要怂到怎样的程度才会带上一名小孩就连忙逃跑?
同时男主他们说闯进洗浴中心就能立即闯进,并随随便便就能将黑帮大佬击杀。
曹保平导演啊,你不会真觉得这是幽默和玩笑吧?
这纯纯就属于随便找个理由来让黑帮散场啊,而且还是特别糊弄特别降智的那种。
再进一步说,这部电影丝毫“脱缰”和“事与愿违”的滋味都带给不了观众,毕竟说到底“事与愿违”的前提得先有“愿”,也即一整个能让观众觉得是缜密和清晰的计划...在此基础上才会具备“违背”的空间,以及制造出足够的滑稽笑料,还有诠释出主人公的命运捉弄啊。
但《脱缰者也》这部电影有什么呢?
答案是只有男主的一个“绑架拿钱”的口号式计划而已,再接着就是一轮挨着一轮的“工具化意外”的插入,全是低水平的敷衍展现,如此满满塑料味的剧情,叫人如何吃得下去呢?
还没还没完,这部电影除了在主人公的计划过程中掺入太多的工具味外,它那非常重要的内核,也即家人之间的羁绊,也是刻画得很不够意思。
整部电影观众能看到的就只是一轮又一轮的吵架,而二姐对马飞的关怀只在剧末用一句“全都是为了让马飞好”来一笔带过。
同时马飞也是几乎没有什么成长改变,只是在需要的时候动情关怀家人的癌症治疗,在剧末遭到绑架的时候主动抗击拯救外甥而已---几乎没有一个行为是基于思想蜕变驱动的,全是想要就能要的工具化利用。
包括常远饰演的那位二姐夫也是妥妥的工具人,他那爱跟踪爱偷拍爱调查的癖好完全就是工具化的存在,就纯纯为了让他有机会跟踪马飞女朋友并带家人一同找到仓库而已---制作人完全没能力编造出一段先让他因为癖好而走向不幸,再让他发挥癖好解决困境的反差经过,就纯纯赋予个癖好,然后就直接利用上了。
所以说《脱缰者也》拍得特别敷衍特别没意思,也特别不像曾拍出《烈日灼心》《狗十三》等等佳作的曹保平导演会创作出来的电影就是了。
《脱缰者也》,片名脱缰,主角马飞,片如其名,这部电影主要讲的就是一个人似一匹马脱缰飞驰的故事,随着主角面临的艰难情境一步步逐渐升级恶化,由开局一切还算在控制范围以内,最终走向了脱缰失控。
要说当下看完这部电影的首要感受,一句话总结的话,它依然是非常明确,且在个人水准之上的曹保平导演作品。
同时,电影在喜剧/犯罪两大类型标签下,独属于曹导个人标签的黑色幽默风格也很突出。
这一风格化的创作最早可追溯至曹导早期的作品《光荣的愤怒》(2006),上一部同样入围上影节的《追凶者也》(2016),则是确立了“者也系列”方言+黑色喜剧的独有曹氏电影配方。
有黑色幽默风格的延续,当然在新作里也会有变奏。
相对于上部《追凶者也》的两位主角刘烨、张译的云南方言,以及荒蛮西部的粗野张狂,《脱缰者也》主角郭麒麟和一众角色的天津方言,地域自带的市井味道,让这部新片呈现出完全不同的荒诞与喜剧气质。
加之林雪的加盟出演,绝对堪称这个项目选角工作的绝妙一笔。
从杜琪峰电影里的香港黑社会,转身一变成了天津娱乐城里的收债大哥,本身就是天津人,操着一口流利天津话的林雪,让身份切换过程表现的十分丝滑。
而作为喜欢曹保平和香港黑帮片的观众而言,何尝不是一种双厨狂喜。
可以这样说,整个《脱缰者也》正好是沿着曹保平导演个人的黑色幽默风格,在“者也”系列品牌的基础上,玩起了一些之前未曾见过的喜剧元素融合,将天津话和这座城市的市井气与喜剧/犯罪的黑色幽默类型片做了类型融合,成就了一套全新津味儿喜剧的独门配方。
而这样的创新和融合,也是这部电影在观感上给到我最大新鲜感与最多观影乐趣的地方。
同样,对于当下低迷的国产电影市场而言,也需要更多导演像曹保平这样敢于突破性的大胆尝试,才能给观众持续带来观影新意。
也是十分值得鼓励和肯定的。
而入围上影节金爵奖主竞赛单元,恰恰说明影展的选片部门也意识到《脱缰》在类型创新上展现出来的可贵之处。
回到故事性上,电影主要依托于曹保平的黑色幽默的叙事风格,剧情通过因果律不断展开深入,故事沿着“提出问题-想办法解决问题-(问题没解决)出现更大问题”的叙事脉络不断滚雪球,逐渐“脱缰”失控。
场景在城内马家、娱乐城、郊外修车厂三地来回切换,虽然是喜剧,但作为犯罪类型片环环相扣,有着很强的叙事逻辑。
作为电影核心的“笨贼三人组”,郭麒麟、甘昀宸和张本煜饰演的三个角色个性迥异,角色的价值立场摇摆不定,不断在正邪之间转换,正所谓“一念神魔”,加之电影对破庙、断头佛陀的符号隐喻,令角色的命运走向又充满了一种宿命论的神秘主义色彩。
此外,作为一部黑色幽默的喜剧/犯罪类型电影,要求演员在一部戏里既演喜剧,又演正剧,对他们的演技要求极高。
但无论是郭麒麟饰演的马飞游走于家人、黑帮、兄弟、女友之间,还是三个笨贼之间的互动,都拍得热闹、生动有趣、同时又紧张、扣人心弦,展现了几位演员对角色的塑造能力。
当然,曹保平导演对演员的调教、控制能力一直很有名,相信这也为几位演员的角色塑造带来了很大帮助。
曹保平的技法已經定型,從能力上來說他平庸得像是一枚乾癟的柿子,有味兒,難嚼,關鍵不嚼你也知道它是什麼味道,那幹嘛硬著頭皮嚼?
從情感表達來說,他濃烈,他憤怒,這是好的,但他駕馭不了,也許在文本層面它是好的,也許它應該停留在文本層面。
畢竟導演最難也最基本的是用畫面具象自己心中的滋味,並且說服觀眾,這是縈繞在你心中唯一的解法。
你可以不喜歡,可以不承認,但你不能否定它,不能否定那個畫面,那個人物的舉措,那句用眼神說出來的台詞,光從哪裡來,人物該如何在再不能往前一步的困境中全身而退?
這都需要導演來解答,而曹保平做不到,他縷不順,太多東西對他來說太重要了,以至於人物是可以被情緒吃掉的,他有一種年輕的漫畫式的敘事嗅覺,這說明什麼?
廉頗老矣。
冲着郭麒麟去看的!
有一些期待,但是观看前看了一个影评后,就有点忐忑。
看完以后,我自己也有些割裂了!
有些难评,不过对于大多数人来讲,应该不算好看。
但是我同场的观影人们都笑得挺开心,可能对于一些喜欢无厘头或是心思更灵动的人,可能会喜欢多一些吧。
于我个人而言,前面有些无聊,后面有些荒诞,最后问题的解决又似乎带着一些戏谑。
整个故事看似围绕着一件事:借钱还欠债。
底层下还有一件事是关于亲子关系——家庭中什么才是真的为孩子好。
郭麒麟扮演的二流子般的纨绔少爷,被关进少管所的根本原因是因为身为家长的父亲(记不大清了,好像也是姐姐)不相信他没做过坏事,硬是让他认错,导致他成了不服管教的典型,然后关进了少管所。
教育中断,后来出去闯荡做生意,遇到了不靠谱的合伙人,自己栽了,然后欠下了大笔的高利贷,也连累了女朋友为此被抠掉了一只眼。
电影从这里开始,一开场是郭麒麟的个人炫酷过场,但是没炫完一回,就被楼下等着抓他的「黑手」给揪走了。
原来是高利贷让他还钱!
过程中还上演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是否要挖眼睛的戏码,还算有点恐吓威力吧,反正郭麒麟扮演的马飞是被吓到了,然后开始三天的「要钱」之「旅」。
这里开始进入故事的中心,在想办法还高利贷这件事情上,马飞想到绑架自己的亲侄子。
但是又不想动真格的,但是他的有点二的兄弟却动了真格的,请了一个更二但狠的真杀手小六,再加上马飞被废掉了一只眼睛,有点神经质的女朋友……几个人混在一起,和(huo)着马飞二姐马慧的关爱,有跟踪癖好、正在闹离婚的二姐夫,喜欢养鸽子、有点不着调的大姐夫等,上演了一出有些错乱又荒诞的闹剧。
前面铺垫的很多,可能是想塑造人物的个性,感觉不大成功,对于马飞的二货兄弟的几个槽点铺垫的还挺有意思,但是放到剧情里,就没有多少作用。
总之几个人物性格还是塑造出来了,事件进展有些慢。
直到后面杀手小六开始犯混才有了一些荒诞喜剧的味道。
个人最喜欢也最觉得尴尬的一段就是破庙里杀手小六在警察到了以后,还要挟马飞他们和警察谈判要钱、帽子和车。
喜欢的是困在小庙里的几个人之间的生命有危险时的人性张力。
小六是疯的,很注重自己的脑袋上头发被烧没了,不好看,非要一顶帽子;马飞是从不靠谱到靠谱的转变,为了保护自己的侄子挨刀子了,也要坚持;二货小兄弟也差不多,关键时刻还是不糊涂,知道和马飞一起保护孩子。
这一段戏剧张力很强,但是外面的警察缓缓不勘验和出击,看得让人捉急。
即使小朋友已经跑出破庙,警察们还在原地慢挪,让人觉得有些没用。
最后电影落脚到马飞与姐姐马慧等家人的和解上。
姐姐马慧并不是为了贪掉父亲留下的房子,而是想帮马飞留下钱,以便以后有更重要的事情上,再拿给他。
但是马飞最后看似傻了,女朋友也随他的家人一起去游玩,马飞还知道送小花花。
也许亲情是不计较的陪伴,普通平凡的日子里,一家人有说有笑地在一处,就是最好吧。
说回片名《脱缰者也》,顾名思义是指事态发展到没法控制的地步。
也可以指人像马一样脱缰了,没法管。
影片里人与事都有,最后警察来收场,马飞的「债」才解决,他这个不务正业的人也得以回归正轨。
我看到最后的时候想到一点,其实人生没有什么标准版本,总是会有一些事情超出自己的认知和处理范围。
但是生而为人,如果想要生活顺遂一些,还是要学会一些节制和基本的道德、常理认知。
像马飞之所以会背一身债,是因为没有好好考察现实中生意的做法,合伙人又都坑了他。
另一方面,他心中也有着一口想让家里人刮目相看的气,但是又不能靠自己的实力解决这些问题,所以最后一切事件发展到不可控的地步。
我一直觉得,生活里的事情,该认怂就认怂。
每个人其实都很独特!
当归于尘土以后,其实都一样了,也没必要折腾得自己强撑胖子,无法收拾。
我是 @茹金 喜欢看影视剧,唠唠想法的野生影评人。
如果你对我的内容感觉兴趣,请多支持!
感谢有你
一、金钱悬浮罪:90年代80万像“印钞机产物”•数据:1999年天津人均可支配收入8140元(《天津统计年鉴2000》),80万=普通家庭攒98年;水上公园房价3000元/㎡,可买266㎡大平层。
•吐槽:怕不是把“8万”多写个零?
这拆迁款,拆的是天津卫龙王庙吧!
二、逻辑分裂罪:二姐“护弟”=“掐脖子喂饭”•剧情:喊“为你好”却拒给救命钱,马飞被追砍时,她攥80万说“别乱花”。
•吐槽:当代PUA天花板——你饿了?
我锁馒头防你噎;你快死了?
我藏钱防你浪费!
三、天赋诈骗罪:作文一等奖只写“爸爸夹肉”•细节:反复提马飞拿作文奖,却只输出“肉夹给我”,获奖作文、文笔全没影。
•吐槽:90年代作文竞赛黑幕?
怕不是“流水账大师”走错片场!
四、犯罪儿戏罪:绑架案=人质逃跑大赛•对比:现实绑架控人质,马飞绑外甥——人家跳窗、装打电话、跟着黑帮跑,绑匪全程摸鱼。
•吐槽:防绑架教程更新:遇马飞这样的,跑!
他们比你怕被抓!
五、时空错乱罪:90年代用上05年后针灸仪•考证:家用电子针灸仪2005年后普及(《医疗器械年鉴》),90年代只有银针。
•吐槽:道具组拼夕夕买的“复古款”?
二姐面瘫是被未来科技电懵了!
六、工具人罪:全家都是“剧情推进器”•剧情:大姐夫骗钱、外甥逃跑、黑帮炸车,角色无背景,全靠“一句话闪回”糊弄。
•吐槽:这家庭像临时剧组——工具人集合,除了姐弟互撕,全员打酱油!
七、编剧偷懒罪:失忆=解决所有问题•法律:犯罪后失忆不免责,但马飞炸成孩童智商,直接跳过审判。
•吐槽:矛盾解决新方法:吵架?
撞墙失忆;犯事?
撞墙失忆!
八、风格割裂罪:悲剧裹着“恶俗笑点”•分析:用二姐面瘫、马飞狼狈博笑,却建立在家庭创伤上,冲淡悲剧感。
•吐槽:黑色幽默像撒糖黄连——甜是坏的,苦是真的,把悲伤演成小品!
九、逻辑留白罪:80万拆迁款“从天而降”•疑问:拆迁按户口+面积算,老房多大?
为啥二姐独得?
关键信息全没说。
•吐槽:这拆迁款怕不是老房底下有金矿?
建议拍前传《我家拆出印钞机》!
十、深度不足罪:创伤靠“失忆”收尾•主题:想讲原生家庭困局,却让马飞失忆逃避,等于“创伤不用治,忘了就行”。
•吐槽:主题像没写完的作文——开头难,中间乱,结尾“我忘了”,老师给不及格!
碎碎念:本是扎心好题材,却被悬浮数据、儿戏剧情、摆烂结局拖了后腿——像碗好面煮糊了,吃着噎人,想想可惜。
冲着《追凶者也》来的,但有些失望。
首先是剧情节奏,很多场戏明显拍拖了,朦朦的戏,在车场的戏,流产*2和屁子跑*3(是的竟然有3,事不过三的规矩完全抛开了……),节奏上来说,比边水都差远了;其次是剧情结构,拍散了,黑色幽默的多方参与者没有拧在一块,最后就变成了所有人在和所有人吵吵吵,涉及到这么多人物,该合并没什么不合并?
追债的人有什么必要有这么多拨?
想强调的内容怎么就做不到一场戏拍完?
二姐的戏前边没动机,末尾有什么必要硬洗白一下?
谁想在逃亡戏的时候听小六的原生家庭问题?
完全没必要嘛。
前面铺原生家庭有问题,后面反转其实没问题,小六就恶,就天生反社会,不是更有意思吗。
现在这个版本,感觉不是曹保平的水准。
再次是细节,刚淋完大雨大家头发为什么是干的?
在臭豆腐上滑倒的常远后背为什么是干净的?
小六刚耍完横就敢把小孩单独和小六丢一块?
屁子光着当舅舅的就不能脱件衣服给他?
扒下来的校服如果不再用就不该有那场戏那个镜头啊。
倒是朦朦,明明被下药撸来的,反而有衣服可以换。
这样没处理好的细节太多太多了,不是几个漂亮镜头能盖过去的。
最后,其实应该是6-7的样子,为啥还是给了8呢?
郭麒麟演得不错,比边水又好了。
天津背景,方言,都有意思。
加个人情分吧。
还行吧,比加布好看些,皮套真的炫酷
高桥的开局还是一如既往地强,五星先给开局,Faiz粉看到皮套亮出的光子血液给看激动了。目前来说想象力也是满分没话说,希望后期别成也想象力,败也想象力吧,反正写烂了高桥也有理由说的,“反正是我做梦的时候写的”
继戴拿、利维斯、布莱泽之后第四个我认为值得被称为神开的,五星先放这了,但是希望你别脸着地
每年都相信,到结局还得回来四五星改成一星两星麻烦死了,不如今年先放一星在这?你要加油喔^_^四十五集我会回来的
孩子们又高开了能信吗
这开局可以,算了,先给一个五星吧,等候行不行后再来讲一讲
话说这部编剧是高桥
从未如此...😭🤗
第1集很棒,打戏也很好
今朝有酒今朝醉 来日稀碎无所谓 专业的up主就要敢下判断 从未有过如此美妙的开局 相信是不需要理由的
第一集的镜头和打戏都是非常顶的 先把香槟开了再说
让我再相信一下高桥吧
第一集,好看。
又称假面骑士build your dreams,假面骑士BYD。 开局不错!
第一集看着确实舒服,这是不可争的事实
开!
高桥特有的第一集全靠想象力,防止以后费事打一星,就先把一星端上来罢
剧情紧凑,人物形象鲜明,细节处理得当,这部电视剧简直是视觉与心灵的双重享受!
今朝有酒今朝醉,前期爽就是了,后期我是相信高桥是必坠机的,别问,问就是相信是不需要理由的
在我梦里,我还能让你把我给欺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