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刚认识他的时候,他还不会拥抱。
眼里只有义薄云天的热血,旧毛衣一穿就是一辈子。
那晚他身体僵硬,双手傻乎乎搭在她背上还触碰不到你的温度。
是的,他不会拥抱,深邃如井或浅尝辄止,他都不会。
他冲动,幼稚,满脸的不屑和木然,他没学过什么是浪漫,却向你保证会为了你回来。
其实他连自己的性命都保证不了。
你叫他转身,在他的后背写了你家地址和电话,在他一眼看不见的地方。
你怕什么,是怕他看得太清楚,怕他当着你的面弄丢了联系方式么。
你给他希望,其实是给自己信心。
我还以为你要教会他什么是拥抱。
你早就看到了开头结尾起承转合,无力改变然后默默承受。
他第一次杀人的雨夜黑得不像话,后来就连死都死得异常矫揉造作。
你会不会也想起了很久以前的夜晚,还停留在鲜红色短发的年纪,你拉着他的手逃亡似四处奔跑,没有终点,世界那么广阔大方,你们可以随意停留。
你给他希望,其实是给自己信心。
反之亦如此。
××其实在这部电影里,爱情是个屁。
然后,我还在回味。
江湖:受身无间者永远不死 前阵子刚开始补黑帮港片的时候,江湖是最早下下来的几部电影之一,但当时一看卡司觉得多半是个炒旺角卡门+无间道冷饭的流水线作品就没急着打开看,还是后来看到一个刘德华跟张学友长发造型的采访被嗲到,才去把江湖翻出来看。
结果非常惊喜,是那种我想把自己锤失忆然后再看一遍的作品,因为太喜欢了都不怎么敢搞同人,就写个影评纪念一下:3 与其他黑帮片相比,江湖是部反类型的类型片。
香港黑帮片在英文里有个专门的名词叫Triad Crime Film,再译回来是三合会犯罪片,像无间道、黑社会之类与洪门背景多少有关联,而江湖中的黑帮结构看起来更加零散孤独:以洪仁就为首,底下四个管理层,再向下的黑帮基层就像隐形了,只在需要人手时作为背景板出现。
Steve Neale在他的类型片理论中提出过,类型片是由一系列的期望和假设组成的,观众喜欢看类型片也是因为在他们得知一部电影归属于某一类型之后,他们带着具体的期望和假设来到银幕前,并在观影过程中获得满足。
比如去看恐怖片的人就期待被鬼怪形象惊吓,看爱情喜剧的人就期待主角们在排除万难后快乐地生活在一起,某一个类型的爱好者一般也是这些主要类型元素的爱好者。
黑帮片同理,一个黑帮片爱好者在观影前对黑帮片的期望一般是看到生猛血腥的动作场面/势力斗争/犯罪过程等等。
江湖在这些黑帮片代表性元素(尤其是血浆lol)的使用上非常克制,除了结尾处的雨中打斗外,几乎没有出现激烈的大幅动作场景,少有的杀伤场面也处理得很写意。
比如阿胜在左手授意下去把费歌全家灭门的那场戏,一楼的镜头焦点全程聚焦在杀手身上,被杀伤的对象在焦点外,和水晶灯一样是模糊光点,场景中只有乐声枪声,人声血色被略去,以水晶灯破碎的声音象征伤亡。
二楼镜头也停在费歌被枪指头,露出嘶吼表情,同样没有人声。
再说结尾处的雨中打斗,我本来觉得这一段里面捅人时白刀子进白刀子出是个bug,后来重看时才发现全片中都很少见血,唯一一处能见到实在血迹的地方是Turbo被打伤手。
在其他场景里,血色都被隐藏在背景设计中,这一点在电影开头刚抽出生死签的部分尤为明显。
Turbo帮翼仔抽中死签,翼仔在卡座里和杜汶泽演的老大交谈领兵器,卡座、背景帷幕和杜汶泽的服装都是红色,画面中只有翼仔穿了件浅色毛线衫。
切到下一场景,Yoyo和Turbo在旅馆走廊,画面里使用了和上一场景一样的颜色对比,红色背景、Yoyo的红外衣和穿浅橙黄色马甲的Turbo。
剧情中这一阶段的Turbo和翼仔的确和色板表现出来的一样,是尚未被血色沾染的浅黄色。
但象征血与死的红色一直离他们很近,翼仔家中的佛龛,从蛇仔明工厂里透出来的背景光还有Yoyo的头发都是殷红颜色。
Yoyo这里戴的是假发!
她头发真的是红的我不是色盲!
很有意思的是虽然Turbo的马甲外套是和翼仔同色系的,但他的内搭却是深红,暗示他之后的暴戾行为并非无迹可寻,血一直藏在这个角色内部。
观众最后一次看见穿浅色衣服的Turbo,是他第一次杀过人以后,看向翼仔离开的背影,镜头定在他沾血的伤手。
Turbo再一次出现时,就穿上了和左手一样的红衣服,像是原本隐藏于场景各处的血色终于汇聚到角色身上。
说回结尾的打斗,暴雨倾盆,远景中尸横遍野,但无处可见血迹,所有人都穿着相似的黑色套装,只有一个窨井透出红色。
某种意义上这个场景里血的作用被暴雨代替,故事与夜晚都临近尾声,期间死伤众多,这些血迹已经在雨中被冲刷入地下阴沟,以作终结。
江湖是双线叙事,结尾有比较意外的反转。
不知道其他人看的时候什么感觉,反正我是那种跟着导演指哪打哪的憨憨观众,就很自然地以为两条故事线在同一个夜晚发生,最后也将以杀伤的方式汇聚在一起。
一般情况下我是比较讨厌带反转的故事的,spectatorship研究中说观众对一个故事的解读一般有两种方式:情感的和理智的。
我以前觉得一部电影只有在电影语言上不够聪明,情感传达上不够敏感时才需要靠反转来攫取观众注意力,但江湖的转折算是聪明讨喜的,结尾时观众才发现自己被先前的电影语言骗了,但是它的电影语言足够巧妙,让人觉得被骗也被骗得心甘情愿。
就哥和左手的那条线里,也是各人一套衣服从头穿到尾,两人都穿丝绒西装,区别于花色穿法。
就哥从衬衫到领带到外套都是接近灰黑的墨绿,外套扣上一粒扣子,领带规规矩矩束在领口;左手衣襟敞开,红外套上有花鸟纹样,衬衫是紫色,不打领带,脖颈和手指上挂满夸张首饰。
看过他们两人造型,再回头看Turbo和翼仔,会发现在双线切换间发生了微妙的男子气概位置转移。
在少年组里面,Turbo是有挑战精神、在两性关系中倾向于主动出击,并且在遇到艰难抉择时较冷静(翼哥出事时)的那个,这些特质传统意义上被认为和男子气概挂钩。
翼仔反而是那种有心事憋着不说,依附于情感(反复对Yoyo说等我回来),比较情绪化/冲动(Turbo阻拦他去送死反而把Turbo怼墙上了)的一个具有传统意义上女性化性格特质的角色。
然而转到另一条线,和翼仔相对应的就哥反而变成有妻子孩子,性格沉稳掌握全局,符合社会对男子气概期望的一个角色。
和Turbo对应的左手则成了穿明艳花哨服饰,对无望的情感有执念,喜怒无常的偏女性化的那个。
叙事发展的一大要素是从开头到结尾,角色需要某种意义上的领悟和成长,从这一点来看,就哥由符合社会对一个普通男性期望的方式成熟了,是这个叙事意义上的‘英雄’,而左手,可能是落难时经历原因,从那种传统男性的成长轨道上偏离,变成一个反英雄式人物,这种分歧也是二人间冲突的契机。
就哥左手的线可以再分成两部分,一部分在餐厅内,一部分在室外,左手的手下在追杀另外三名元老,而就哥的手下则要保住他们性命。
虽然真正的死伤发生在餐厅外部,餐厅内就哥左手谈笑时肃杀气氛并不亚于室外。
兄弟情义是黑帮片中带来“热血”观感的一大要素,但是在江湖中情谊似乎只出现在少年组之间。
电影一开始已为紧张气氛奠基,高佬巨肺费歌三人密谋杀害左手和就哥,言下之意他们二人是好友,动了左手,就哥也不可能放过杀手,索性一起解决。
他们间情谊很快又透露出危险性,从左手对就哥的冠军马显示杀心,而就哥妻子说人心善变,左手又太狠毒,于是开场几分钟里,左手就哥的故事线里各个角色之间的关系都摇摇欲坠。
在累卵般基础上,就哥和左手在餐厅的会面颇有些鸿门宴意味,两人用解雇厨子的事指代解决有逆反心的手下,你来我往间氛围从轻松到严肃,开始态度柔和的就哥也显露出锋芒,像一根弦逐渐绷紧,似乎只能以崩断见血做收尾。
意外的是两人间感情在此处发挥其作用,这里的兄弟情谊并无古惑仔里陈浩南有事,山鸡带了一班兄弟来帮忙的热血感,反而是一种极细腻、未开口的柔情,使张力放松,达成和解。
从Turbo落难手受伤,然后看着翼仔离开去完成死签那一幕开始,少年与中年两对人之间的对照关系就越来越明显。
与其说最后的结局是江湖作为一部犯罪片里迟来的罪咎,倒更像是种杀人者人恒杀之的轮回悲剧。
我一直认为中庸和出色的黑帮电影之间的一大区别,是中庸的电影会有英雄,而出色的电影里往往没有英雄,生者死者都是宿命的输家。
在这一部分影片中,结尾有“无间”意味的更加是其中佼佼者,就是无间道结尾的那条字幕“受身无间者永远不死,寿长乃无间地狱中之大劫”,比如无间道里的刘建明,门徒里的阿力,黑社会2的Jimmy都是有强烈无间意味的角色,他们是存活下来的胜者,处境却不比死者更好,而江湖的结局则将无间感带到了另一种更复杂的层面。
如果全程思路跟着导演指引的方向走,多半会以为就哥左手是翼仔和Turbo的目标,就哥左手受了“出来混总是要还的”报应身死,翼仔Turbo完成死签,在江湖上成名立威,殊不知此时兄弟两人互相扶持一时风光,将来可能会像就哥左手一样心生猜忌矛盾,最后结局说不定比他们更糟。
影片结尾的转折否定了这一猜测,甚至令人产生就哥左手未死,后者的命运并不一定走向悲剧结局。
尽管如此,在被前面的剧情一路骗下来以后,无尽轮回的阴影已经罩在了所有人头上,结尾转折带来的一点模糊错觉也只是无间地狱中一丝透进来却捉不住的微弱曙光。
最后我要骂一下结尾的结尾俩主角一起装修餐厅那段,你妈的,谁想出来的40米大刀,一分钟的小MV把悲欢离合都剪完了,给同人一点活路好伐。
昨天被某人推荐看了《江湖》,本意为了萌余陈,却在最后被刘德华和张学友这两个老家伙狠狠感动了一把。
私以为《江湖》是一部商业化的独立风格电影,编剧杜致朗女士真是位奇才,《江湖》之所以在众多以香港黑社会为背景的电影中独树一帜有很大功劳都应归于编剧。
是否自古以来,以女人角度看纯男人的世界便多出了一丝柔情。
按理该是兄弟之间背叛与否,信任与否的情节,我却在想,左手哥,你其实是觉得既然永远得不到他了,不如一刀砍死他算了吧=v=某人说张学友是个戏精。
确实我印象中他理应属于唱而优则演的派别,可每每又给人太多惊喜。
被梳着略显滑稽的黑人头的左手哥那种神经质般的眼神萌到飞起,眼角下一块疤更显狠辣,又其实那些表面的虚张声势不过还不够强大到足以给自己安全感而已。
少年时期的翼仔对TURBO说,我进去了,以后有人打你,记得还手。
TURBO说,我等你出来替我报仇。
非常喜欢电影最后就哥和左手在餐厅吃饭时,镜头的移动和剪辑,以及两人出来后被砍的画面加上配乐,让我第一次意识到原来黑道片也可以拍成另类文艺片么=v=于是,这经典的结局让我恍然想起五年前年少无知的我其实看过这部电影…………囧rz
何为江湖?
有厮杀、有情义,再以悲剧收尾。
起初看到这个名字以为是类似《东邪西毒》的古装片,但以黑帮话江湖也是极恰当的,同时增添了浓重的浪漫主义色彩,这种浪漫的氛围也通过这个故事本身和那首主题曲《将悲伤留给自己》呈现。
影片两个时空两条故事线并进,因为切换处注重情节的联结,所以并不显杂乱,而是为观众设下悬念,直到结尾揭示人物关系,两条故事线合一。
他兴致勃勃,什么都能替他冲在前面,抽生死签,找苹果妹,挨打也是,遭受侮辱也是。
从不敢杀人打架不还手,这时就露狠向,要报复,只杀那人不够,还要赔上全家。
他为他牺牲了右手,他第一次杀人也是为了救他。
他经此一役如愿坐上大哥的位置,后来,他也成了大哥。
纷争四起,他要他出国以护他,他选择留下来护他。
势均力敌之际,面临的是彼此相威胁的可能,猜忌、戒备、杀意在昔日兄弟间流转。
他觉得他太心狠,教育他做大哥不能这样,说他不会做大哥,他却说他根本不想做什么大哥,只想跟在他身后耀武扬威。
最后,他还是追出来熟练地揽过他的肩膀要和好,只是对彼此虎视眈眈的不止他们,杀身之祸也在这时来到,临死一刻他还要过去他身边,和他死在一起。
想起当年看韩影《隐秘而伟大》,最后他们从高空坠落,背景独白是之前闲聊时李玹雨饰演的李海真问金秀贤饰演元柳焕的话:如果重新活过想做什么样的人?
出生在平凡的国家,平凡的家庭里么,那我就出生在这样的你的邻居家好了。
——他们死在一起。
就哥(刘德华饰)是个黑帮老大,内敛沉稳,娶了老婆(吴倩莲饰),儿子刚刚出生。
欣喜的他却收到消息,有人要在12小时以内把他杀掉。
左手哥(张学友饰)是就哥的好兄弟,单身,张狂狠毒,“帮里的三个家伙骗你坑你”,他决定帮就哥清理门户,干掉三个就哥的手下大佬费歌(苗侨伟饰)、高佬(曾志伟饰)和巨肺(徐少强饰),让就哥全家移民新西兰,自己当老大。
“人不济事,一定要换。
一朝天子一朝臣。
”“我不像你。
我一出道就不是将军,只是个小卒子。
最重要是安全,用不着光彩。
”左手哥主张斩草除根,他派人把三佬之一的费歌(苗侨伟饰)灭了门。
“要赢棋,用不着吃光棋子。
”“动不动杀人全家 可你老是换迟早有小的跳出来和你拼命那又何必呢?
”就哥觉得左手做事太绝,杀一儆百就行,他派人救下了剩下的两位大佬。
虽然两人意见相左,但毕竟是多年来一起打拼的好兄弟,左手哥右手被废也是为了保护就哥。
于是左手哥向就哥妥协,为他打伞,并肩而行。
他们遇到了一大群杀手,两人力战而亡。
翼仔(余文乐饰)是个不怕死的小混混,他为了在江湖上扬名立万,接了杀掉黑帮老大的生意,得到的凶器只是一把刀。
“没枪啊?
”“抽中死签,就是视死如归的意思。
用枪,远距离射杀目标,那叫杀手。
”TURBO(陈冠希饰)是翼仔的好兄弟,“泡妞行,打架不行”,打架只有挨打的份。
作为酬劳,翼仔得到了一笔安家费和一个妓女游游(林苑饰)服侍他一夜,翼仔对游游产生了感情。
翼仔的父亲、大哥都拿过安家费,结果都是死,他的哥哥更是被出卖后被砍死。
翼仔母亲(惠英红饰)让翼仔拿这笔钱找人买枪。
“买枪要讲规矩,要有人介绍,在哪条道上混的,老大是谁,不然有钱也没用。
”于是翼仔抢了警察(林雪饰)的配枪,用它从买枪那里抢来了枪。
游游是个因为欠了巨额债务而出卖肉体的女人,翼仔得知后四处打劫,拿钱来给游游赎身。
游游在翼仔的后背上写下了她的地址和电话,“你一定要回来。
”TURBO发现有人在寻找收钱要杀老大的杀手,为了翼仔的安全他现身挨打,右手被废,翼仔现身枪杀了他们,也用完了子弹。
翼仔成功地干掉了那个老大。
TURBO来监狱探望翼仔,TURBO说自己有了新的称号:左手哥。
翼仔说自己也有了新的称号:就哥。
全片结束。
本来齐头并进的两条叙事线:杀人和防备杀人,最终的交会的时候却发觉不是这么回事,翼仔和TURBO就是年轻时的就哥和左手哥,很有创意的叙事结构,也充分说明了江湖生活的轮回,那时那句话,“出来混,迟早要还的”。
是谁杀了就哥和左手哥影片没有交代,个人感觉可能性最大的就是高佬和巨肺了。
“一步天王,一步死亡。
”“给把刀,就叫我们去砍人家大哥,干脆给根牙签让我们拔河好了。
”“像你啊,结婚生孩子?
哥俩出来混,你选了我没得选啦。
”感觉歌神张学友的演技相当得棒,丝毫不逊于影帝刘德华。
编剧杜致朗也是《不能说的秘密》的编剧。
江湖中的兄弟情和爱情,正是如此的简单执着。
只不过新旧交替,循环往复,而已!
新生命诞生的那一夜,也是旧秩序迎来重整的时刻。
那一夜很短,旧秩序的大佬们轰然崩塌;那一夜很长,新世界的混混们在生死一半的微光中,匆匆告别亲情爱情,毅然去搏一把。
殊不知,他们所亲自结束的生命,也既是自己生命结束的寓言。
而天亮时呢,你在你的江,我在我的湖,天地之大,各有归属,何必江湖相聚,终有一别。
看这部电影的原因是在一次长途汽车上,小电视在深夜的车里播着,听不清对白,看不清字幕。
忧伤的旋律“把悲伤留给自己”很轻很轻,情节在睡眠与清醒之间断断续续,而人物演得却深入人心。
其中,"翼仔"为赎得"yoyo"而去打劫的时候,被感动了。
后来上网查到了这部片子。
重新看了一遍。
心里满是忧伤。
江湖的诠释,江湖中的兄弟情,江湖中的爱情。
最后,并不如意的结局。
这是一部巧合被我接受的黑社会主题的电影,因为之前害怕暴力镜头一直排斥这类电影。
音乐陪得恰到好处,人物表现饱满(尤其是年轻时候的他们),镜头的切换让故事讲得津津有味。
最吸引我去找它来看的理由,其实还有,有些镜头很美,把感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比如余文乐看着他妈妈的背景那里。
光照着一半的脸,他在角落里。
比如他打劫完被yoyo牵着手走出去后,在他背后写下地址的时候。
一直喜欢华仔,看过华仔所有的片子,此片刚出来时就看过,当时没什么感觉,单纯为了看华仔。
今天又刷了一遍,又看了影评,结合大家的讨论,说两个事。
一是谁派的杀手?
我感觉是都派人了,两个天王先后干倒三拨人,是杨康曾志伟洗澡的三个老大派的人,最后一个出来补刀的是歌神派出的余文乐。
依据是开始三人打电话合谋起杀心,杨康死前打电话正在说杀刘张的事,曾志伟淡定看戏在等结果,洗澡的被救后打电话是想让手下收手。
要说明这里有一个叛徒,就是独眼龙,他收到刘的命令带救下的俩人去见面,他却带俩人去和洗澡的老婆见面,说明他已经背叛刘德华。
曾志伟感谢他而不感谢华仔,说明俩人早有勾结。
不让洗澡的打电话终止砍华仔,并用老婆威胁。
他叛变的原因是被过去老大背叛伤透了心。
片中多次强调当老大会被小混混砍,也多次透露学友的残暴,三拨人来砍,既说明三人都有杀心,也暗指想杀学友的人太多了,但是刘张感情深,杀张必须杀刘。
第二个问题,余文乐陈冠希是年轻的天王,还是又一代的轮回?
我觉得两个都有,是个开放的结尾,想表达的意思是江湖的轮回,一代又一代的余文乐陈冠希变成刘德华张学友然后又被新人替代。
最后不太确定的猜测,这部电影这么多大咖是为了捧那个尤尤吧!
后来和琛哥闹得不愉快,又不捧了。
电影取材“义气”和“仇杀”,借助时空以及剧情来加强内容,而且镜头中强调了背景和故事的冲突。
导演及编剧敢于让想象力驰骋,很多地方展现出大胆而高超的技巧以及令人振奋的肆意和张扬,透过一贯被包装、虚拟得漂亮的非法社会,反映出它本质上就是互相出卖的世界。
被英雄化、美化的犯罪份子并非是值得仰望的,威风的背后也有不值一哂的无用。
这个用所谓道义建立的非法秩序,其实只是奠基在报仇、出卖、欺诈的基础上,而且不断回转,其中的人无法自拔。
总的来说,影片确实具有一定水准。
紧凑而富有悬念的剧情,出色的表演,加上漂亮的镜头(特别是最后雨中一战,美仑美奂,通透洒脱),出乎意料的结局,固然技巧、结构皆有迹可寻,却能自成脉络,亦值鼓励。
我们总是对自己太过于苛求,以至于我们无法面对自己每一天的堕落。
当看到别人很自然很积极的努力的时候,有时候会想起我们是不是在自己青春的岁月里浪费了太多了时间和精力,把未来的基础浪费在现在每一天。
时间的空隙里,我们寻找的究竟是什么,在这个不安份的城市,每天上演的是喧闹和嘈杂,每天的娱乐,每天的头版,让我们无法让自己的心安静下来,去寻找去体验。
小时侯的日子简单但是充实,充实到每天睡觉的时候我可以看清楚每个人的脸。
每天为着一些小的事情感动或者哭泣,那个时候看到警察心理就安全,看到学校大门口的伯伯心理就亲切,看到爱情就以为永远永远。
在夜晚的时候,累了,总有个习惯,在夜晚坐在电脑前,只开一个窗口听歌,只是感觉此刻唯一能跟我做感情交流的就是这些黑夜里的声音,听那些感动过自己的音乐,可能就是把宣泄不掉的寂寞清晰化,然后放大,再放大,直到获得快感。
只因我是个恋上清夜孤独的谗客。
在音乐中我遗忘了痛苦,遗忘了一些人,遗忘了曾在那个很黑的夜,我和他喝着酒弹着吉他哭泣。
过去的岁月 终将在时间的长河里沉淀。
被遗忘的回忆,会在某个不经意的时刻,被一种曾熟悉的味道,曾经钟情的旋律,所唤醒。
于是 我们又掉进回忆的旋涡,沉醉在那年的爱恨情愁回忆不是遗忘的敌人,是遗忘的一种形式。。。
很想找个人与我细细倾诉,只是随便聊些什么,但却发现始终找不到一个让我敢于开口的人。
在黑夜里我编织着我的梦,我的梦精心而淡雅。
我粉饰着我的言辞,庄严而忧郁。
我倔强而又委屈求全.我痛苦着并快乐着。
只因我心中爱。
歌声在耳边轻轻响起,悠扬的旋律不经意间钩痛我的灵魂,我醉了,醉在这如歌般的季节里。
有时候想在QQ上问每一个人,是不是我们都在每天的匆忙之中,遗忘了什么?
忽略一个愿意关心你的人,冷淡对待过一段可能发生的感情,久未联络一起玩耍长大的朋友,在拥挤的街上想起自己的父亲母亲,我们有多久没有放声大哭,有多久没有听那些对你影响很大的歌…… 那天在听到一首来自江湖这部电影的歌曲,一首陈升的歌曲,心里诧异,为什么这首歌会出现在这部电影里,当看到张和刘由最开始一同靠在窗户边看刚出生的宝宝,再到第二次交谈坐的方桌,再到最后决裂时双方在餐厅里坐分坐两头的长桌,从距离和空间上将过去两个一起打拼起来的兄弟因为权势和现实而拉扯到如此大的差异,虽然我对这部电影的叙事和剪辑不满意,也不喜欢看到刘长且风尘的长发扮相,但是当我听到这首歌的时候,却被陈的嗓音里那份无奈和沧桑漂荡的心理一阵酸痛,想起那些已经联系不上或者已经因为很多事情无法再在一起笑一起哭一起感慨的朋友,心如刀裂。
曾志伟拍完这部片子当初说这是“香港十年难得一见的电影”,如果理解成是指它的杰出,毫无疑问曾这牛也吹得太大了。
可是仔细分析他这句话,说近十年里没有与这片子类似的电影,那倒也是有他的理由。
片子最大的成功,可能就在于最后结局的出人意料。
看到后面心理才恍然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铁臂就是左手哥,翼仔就是就哥,陈冠希就是张学友,余文乐就是刘德华……当时还是愣了一下,随即马上想过来前面的种种细节已经有多处暗示了……如同宿命,10几年前,两个朋友齐心协力出人头地,10几年后,两人却在命运的交*上反目,而在决斗的大雨天,同归于尽。
从这个角度讲,中文片名《江湖》更有那种人在江湖身不由已的意味,英文名“Brother”则更加适合这部分的感觉,当左手和就哥一起倒在大雨中谣望彼此,是不是能够记起当初两人一起携手,一起喝酒,一起砍人的时光。
纵使大树般的男人,也不会无动于衷的,是的,我承认,我的坚强的外表下面是一棵脆弱的心。
我想不会只有我,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心底的那块软肋,一旦被击中,除了心痛到哭,我们还能如何?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在黑夜里看窗外迷离的世界总有些东西会遗忘总有些东西只属于回忆ps:为什么会想起这些,是因为和我一个很好朋友的聊天,虽然现在不在一起了,我们生疏 ,那段时间他和我在送他的西站和我说的话,听完后,我想起了这首歌,心理也一阵酸楚。
“你和我一起我走过初中和高中, 初2.13岁被爹拿刀追砍..当时 过年..我只穿条绵毛裤 跑了.. 17岁赌钱的爹打我母亲..我去阻止...被爹撵出家门时第一次抽烟. 19岁被人家拿刀砍..结果被抓进公安局.仗着我爹的面子.我没被警察打 今年马上过年了21岁的我却怀着一般人不能理解的心到你这里...我爱的人 让我受伤..我的朋友也让我受伤...我的奶奶的去世...我现在却要孤身一人去深圳...我只有靠酒麻醉自己的神经...哎”说到这里,他停顿了下:“其实,当我看到别人那些生活的一些艰辛..我就会发觉自己的痛不算什么...”“有些东西,是一辈子的....”也许真的有些东西是一辈子的,但是我知道,现在的我已经离他越来越远。
江湖中的男人想扬名立万,意外与风尘女子相恋,以及干掉几个大佬的设定,与20年后的《周处除三害》如出一辙。故事讲的云遮雾罩,到结尾才清晰,整体上是文艺调性,宿命感强,营造的氛围感和音乐不错,慢镜有点多,模仿杜琪峰和无间道的痕迹有点重。彼时三十岁的黄精甫,在构建叙事线索、叙事手法,影像风格化上还是很有探索精神的。
粤语版要好很多
你说它是黑帮片,它比黑帮片绚烂,你说他是动作片,它比动作片文艺,你说他是爱情片,它比爱情片浪漫。你说他是文艺片,它比文艺片疯狂。我爱这部片子,爱左手,爱所有情景下出现的“把悲伤留给自己”。
太装了吧
《把我的悲伤留给自己》,久违的吴倩莲
演员不愧是老姜。
点解要接咁嘅剧本?
叙诡电影
最后有点草草收场啊,刘德华的造型颇雷,左手个这个左手真的很冤……
装逼,没意思
2004/故事结构还行,张学友演得很好,就是有点过了。但我不喜欢,节奏很不舒服。/6.5
一定要看港版!!!
Crazy boring...
喜欢学友,加一星。
学王家卫,学到一代宗师前边了。剧情真难看。一部片光有想法和设计是多么的空洞。
黄精甫至今最好的片子,结构很棒;学友演得很棒,霸气外露~;两人夜雨并行时情怀很棒,升格用得恰到好处。归根,令人感动的还是情怀
没想到2位天王外加一群当红小生竟然拍出这么一部没头没脑的黑帮电影。。。特失望了!
原谅我,看到学友做做的表演,我看了5分钟就看不下去了
不错的黑帮片
张学友好帅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