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幻国度》描绘了一个未来世界,人类沉迷于虚拟的乌托邦,而机器人却拥有了自主意识。
主人公生活在这个充满科技的社会,逐渐意识到虚拟世界的虚假与危险。
她与一个被人类视为“反派”的机器人联手,试图唤醒沉迷于虚幻幸福中的人类。
机器人虽然被人类视为威胁,但它却拥有人类的理性和情感,帮助主人公揭露虚拟世界的真相。
最终,他们共同踏上了拯救人类的旅程,试图将人们从虚拟的牢笼中解救出来,重返现实世界。
烂片,都5202了,还有这种愚蠢的编剧拿个愚蠢的老套路故事出来骗人,看来洋人的脑回路是不一样,首先上来就弄个天才,然后网络全指着把这个天才当服务器使,说到底还是个人英雄主义作祟,离了某个人地球就得停转? 然后再弄个莫名其妙出现的机器人把女主拉入,再弄个帮手,然后去再去拯救她弟弟,还有比这个更俗的嘛
由罗素兄弟导演的《电幻国度》原本预告片超赞,没想到在3月14日上线网飞后,口碑一塌糊涂,烂番茄新鲜度仅为23%。
本片像是一部无脑笨拙的公路过家家,各种机器人设计到很萌,可惜太平淡无奇,烂掉了!
改编自西蒙·斯塔伦海格的同名漫画,一个少女与一台来自失踪弟弟的机器人伙伴在未来世界冒险,本该会是精彩纷呈,没想到128分钟电影拍得缓慢冗长,就连罗素兄弟最拿手的火爆打斗戏都显得疲软!
开头戏谑的科幻背景很有趣:1990年,机器人因反抗人类压迫引发战争,人类凭借“神经caster”技术(远程操控机器人)于1994年获胜!
机器人领袖花生先生与克林顿总统签署投降协议,从此机器人被流放至“禁区”。
接着,孤儿米歇尔已知父母和弟弟车祸去世,她被寄养在别人家。
某日,家中闯入一个机器人经过连接沟通,对方是被困在机器人“宇宙小子”的弟弟,要她去机器世界找一个博士,似乎也很有悬念!
米歇尔和沉默的机器人弟弟穿越美国这片满目疮痍的土地,沿途遍布废弃的战舰与无人机,还结识了古怪的流浪汉,并且对抗了机器追杀者。
按道理应该紧张刺激,但故事细节总是开挂和靠巧合,因此变得索然无味。
例如在荒野逃亡时,他们恰巧遇到隔离区的机器人,而这个机器人又恰好带他们进入隔离区;在隔离区陷入困境时,他们又正好碰上送信的小机器人,各种天降奇兵,显得很突兀!
片中,各种机器人的设计很萌很卡通,且种类很多,看得人眼花缭乱。
男主角的机器人能驾驶巨大机甲,肩上扛着大巴车,徒步行走,酷毙了!
最后,机器人被打死,它内部居然还有一个迷你机器人,妙趣横生!
但是,“星爵”克里斯·帕拉特一直大喊大叫地说教,失去了喜剧色彩和人格魅力,而且多场火爆动作戏拍得过家家一样,甚至不如《美国队长4》!
真相:女主的弟弟拥有一个天才的大脑,因此某公司见他车祸瘫痪,便用他脑子来维持科学技术。
关继威客串的博士发现他活了过来,便让孩子意识一部分被泄露出来,转移到该机器人中,他则逃去“禁区”!
公司老板安排手下,进入机器人世界抢人。
成功后,男女主角率领机器人大军攻击公司,偏偏每场动作戏都很短暂和潦草。
高潮对战,众多机器人和机甲PK,更像是拍砸了的迪士尼卡通片,互相闹着玩一样!
等米歇尔和机器领袖轻松潜入敌营,姐姐听了弟弟的话,认同关掉机器,让老弟安乐死。
从此,敌人的机甲军团瞬间瘫痪了,斯坦利·图齐客串的大反派,更是沦为不堪一击的纸老虎!
罗素兄弟自从《复仇者联盟4》刷新了票房纪录,便被网飞重金挖走。
结果,他们除了《惊天营救》两部曲很火爆刺激,《灰影人》《电幻国度》都拍得惨不忍睹,被质疑“失去创造力”,作品被批为“AI生成式内容”!
本来有《复联》原班人马新作的噱头,环球公司便买下发行权,结果看到成片,环球直接不要了,决定不给院线发行,转卖给了netflix。
可见环球还是明智的,3.2亿美金拍成科幻儿童烂片,纯给好莱坞大片抹黑。
本片是漫威编剧组合(马库斯/麦克菲利)延续公式化创作,细节缺乏精巧性与情感共鸣,浪费了“小11”和“星爵”两位大腕!
《电幻国度》被北美影评人列为“年度最差电影”之一,认为其“机械、空洞、毫无灵魂”,3.2亿美金投资算白瞎了!
如果罗素兄弟老这么瞎拍乱糊弄,下面的《复联5、6》可就更完蛋了。
《电幻国度》(The Electric State)是一部由罗素兄弟(乔·罗素和安东尼·罗素)执导,米莉·波比·布朗和克里斯·帕拉特主演的科幻冒险电影,改编自西蒙·斯塔伦海格的同名漫画。
《电幻国度》资源链接:https://pan.quark.cn/s/f9e10f2e8490提示(建议复制后浏览器搜索打开即可,手机用户长按复制打开)保存后下载速度很快资源完全免费,不会收取您任何费用,资源搜集于互联网公开分享资源。
剧情简介影片的故事背景设定在一个充满复古未来主义色彩的1997年,人类社会因技术灾难陷入混乱。
主人公米歇尔(米莉·波比·布朗饰)是一个失去双亲的少女,她在家中意外收到一台奇怪的机器人,而这台机器人竟是她失踪的弟弟送来的。
为了寻找弟弟,米歇尔带着机器人踏上了穿越美国西部的冒险之旅。
在这个过程中,她发现了一个巨大的阴谋。
0.原著是一出世便艳惊四座的神级科幻图像小说;其中的几幅科幻画传遍互联网;0.1. 该系列一共有四本,依次是:《电幻国度》《环形物语》《洪水来客》《末世迷宫》;0.1.1. 剧情之间有微弱的联系;0.1.2. 第五本《零点日落》(Sunset at Zero Point)没有引进出版;0.2. 此次罗素兄弟的电影,主要使用了原著的一些图像元素,对原著本身的科幻设定只用了一些皮毛,然后用Netflix模板“速成”,增加了很多人物和情节;0.2.1. 原作确实有些晦涩,真相隐藏在图像和少量文字线索背后;0.2.2. 所以电影的改编无可厚非,可惜的是原著的特殊气质被彻底抛弃了,变成了一个低幼版的爆米花科幻故事;0.2.3. 如果剧情和气氛更靠近《末日生存者》会好很多;1.故事充满了赛博朋克、废土、末世、未知巨物、神秘神祇崇拜;1.1. 核心设定是:人类在六十年代便掌握了神经元技术,即从大脑读取、复制信息并将信息输入大脑;1.2. 紧接着便实现了将这些信息在操作员和无人机之间进行无延迟传输;1.2.1. 这里的“无人机”不是我们今天所说的DJI无人机,而是“无人驾驶的机器”,这一点和电影中远程操作的机器人类似;1.3. 当人类可以控制人类大脑里数以千亿计的神经元时,一个大胆的想法便自然而然地出现了:1.3.1. 将百上千、成千上万、乃至更多的人类大脑连接在一起,又会发生什么呢?
1.3.2. 如果可以的话,在这样一个大得多的神经网络之中,又会产生什么样的意识呢?
1.3.3. 【看到这个设计,我骂电影没拍好,它不冤吧?
】1.4. 于是,一种新世纪技术邪教——“人机一体派”便出现了;1.4.1. 传闻它脱胎于军方的“蜂巢思维”;1.4.2. 所以原著中会有很多巨大机器,牵出无数电缆,每一条电缆,都连着一个戴着Sentre神经刺激装置的人类,也就是电影中我们看到的头戴装置;1.4.3. 但这种连接具有很大的副作用,死亡率极高;1.4.4. 我们至今不知,到底有没有产生那个可怕的超级意识;2.战争持续了七年,史称“神经元战争”;2.1. 交战双方是“人机一体派”和联邦军队;2.1.1. 联邦军队最后依靠操作员操作无人机而获胜;2.2. 吊诡的是,人类开始普遍信仰防御技术之神;2.2.1. 作为对防御技术之神的献祭,联邦操作员的孩子全是死胎;2.2.2. 人类,越来越少;3.图像小说一开始发生在美国莫哈韦沙漠,此时加州已经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太平洋州;3.1. 女主,“我”,米歇尔,带着她的机器人伙伴,蹦蹦,前往自己的目的地;3.1.1. 整体活动范围都在米国西海岸几个州,加州、内华达州等等;3.2. 幸存的人类之间,人类和机器之间,通过神经成像网络相连接;3.2.1. 所以世界到处都有高大的挂满藤蔓一般粗大线缆的“神经成像塔”,类似于我们现在的信号塔,但要大上数倍;3.3. 机器能源都来自于“钒电池”;3.4. 到处都是战争的痕迹;3.4.1. 比较突出的是ALA突击舰的造型;4.1. 原著中,联邦和“人机一体派”都在追逐米歇尔的弟弟;4.1.1. 也就是机器人蹦蹦背后那个用神经投影仪控制它的小男孩;4.1.2. 但原因很复杂,电影里给出的理由太过简单,那么大的神经网络,怎么可能依靠一颗儿童的大脑;4.2. 实际上,“人机一体派”认为存在所谓的“脑间之神”;4.2.1. 这位新神,一直试图通过战争为自己赋形;4.2.2. “人机一体派”认为,拥有超级智能的“脑间之神”,在七年战争之间,至少孕育了一个胎儿;4.2.3. 这个胎儿携带着完美的非人类基因组;4.2.4. “人机一体派”有义务确保超级智能可以以生物化的形式生殖、繁衍下去;4.2.5. 他们都认为,米歇尔的弟弟,就是那个超完美胎儿;5.原著在一片海滩上戛然而止;5.1. 世界发出震耳欲聋的沉默;5.2. 期待这么好的背景故事,可以翻拍成容量更大的剧集。
书很贵,瑞典的插画家贡献的插画的背景更阴暗忧郁,人和机器的战争背景本来和黑客帝国很像,而这里人类用神经投射器赢得了战争……而神经投射器滥用的结果就是人类沉迷进入虚拟空间,现实世界渐渐崩坏,而虚拟空间的复杂产生了智慧生命脑间智能,它渴望得到一具身体……这么巨大的世界观,黑客帝国,赛博朋克2077,人工智能,编剧信手拈来都可以是不错的科幻片。
可你看看到电影,大投入大制作,我感觉就是在看一个破破烂烂的游乐场,人机大战全靠丢东西是吧,寻亲之旅后面变成了头号玩家,也许很适合小朋友,
公众号:高诗远的电影群岛今天来聊一聊Netflix刚上的新片。
导演罗素兄弟几乎已成为漫威电影的代名词。
《美国队长》《复仇者联盟》等作品不仅取得了惊人的票房成绩,也让无数影迷为之热泪盈眶。
回想2019年被同学请客观看《复仇者联盟4》的场景,看到钢铁侠的那句爱你3000,全场都是抽泣声,唯我一人在状况外,因为那是我人生中第一部漫威电影。
或许是因为接触得太晚,后续补看系列前作时,再难与整个漫威宇宙建立深刻的情感共鸣。
《电幻国度》虽未打着漫威的旗号,却在叙事、视觉风格和角色塑造上散发着熟悉的漫威气息,仿佛是一部隐藏在科幻包装下的非官方超级英雄电影。
影片改编自2018年西蒙·斯塔伦哈格(Simon Stålenhag)的同名插画小说,原作呈现了一种低沉而富有感染力的反乌托邦氛围。
故事围绕一名年轻女子和沉默的机器人穿越美国这片满目疮痍的土地,沿途遍布废弃的战舰与无人机。
在这一架空历史中,机器在20世纪迅速获得意识,并发动对人类的战争,最终人类勉强获胜。
进入平行的90年代,极端资本主义与虚拟现实彻底摧毁了人与人之间的社交纽带。
人们沉迷于类似VR一样的神经投影器,能够接入虚拟世界,肉身会陷入半植物人状态,对现实失去感知。
原作充满强烈的丧失感,这种丧失感根植于人类对“繁华末日”的哀悼。
罗素兄弟原本可以借助这一题材,对人类过度依赖科技的现象进行反思,让影片朝着《机器人总动员》式的主题发展,即文明的极致繁荣最终走向毁灭。
另一种可能的改编路径是从暴力的角度切入,探讨佩戴神经投射器进行战斗的过程中,角色如何逐渐沉溺于类似电子游戏的快感,最终对暴力失去现实感知,从而造成更大的灾难。
但他们还是选择最终回归到传统的商业叙事模式,与《复仇者联盟》如出一辙,采用了典型的超级英雄公式,将科技反思降至最低,取而代之的是“邪恶企业阴谋论”,这一切都是幕后资本家为维持所谓的“和平”而策划了一场大规模的牺牲。
这个逻辑几乎就是灭霸2.0,反乌托邦的精神内核最终沦为单纯的动作冒险,核心情感仍旧围绕着最传统的亲情与友情展开,所有危机都能靠几句激励人心的台词化解,在嘻嘻哈哈之中,又一场毁灭世界的计划被英勇无畏的主角所制止。
如今的爆米花电影在营造“温暖”氛围的方式上,似乎与国内的“温暖现实主义”电影并无太大区别。
所谓温暖现实主义,往往在呈现社会问题时,选择回避真正的困境,以一种理想化、过度美化的方式提供解决方案,使问题的棱角被温情所消解。
类似的模式在这部电影当中同样可见,表面上展现人类沉溺于神经投射器,但故事的进展与这个社会现象没有任何关联性,结局又突然地回到这个问题,且往往伴随着某种口号式的价值宣扬,例如鼓励观众“回归现实”“拥抱社会”“珍惜真实的生活”。
这种理想化结局和看似充满“营养”的价值观,实际上是某种空洞的安慰剂,既缺乏对现实的真正剖析,也未能提供任何可行的反思路径。
试想一下,如果哪天有个人勇闯网络中心把全世界的网络都给断了,让你不能再打游戏,不能再刷小红书,你还会把这个人说的话当成谆谆教诲铭记于心吗?
从设定来看,整个故事也存在诸多不合理之处。
随便举个例子。
既然角色们生活在一个神经投射器主导的世界,虚拟现实与机器人替身并存,为什么学生仍需线下上课?
而更令人费解的是,既然是线下课程,教师为何还要强制学生佩戴神经投射器?
这不是在没事找事,画蛇添足吗?
台词设计同样存在问题,明明是个声控灯,还要大喊一声Clap on再拍手,生怕观众看不懂拍手与亮灯之间有直接关系。
当女主角在车后座找到快递,她竟然需要将快递上的信息完整地念出来,这种处理方式更像是为了观众服务,给观众喂信息,而非符合角色在现实中的行为逻辑。
影片的情节推进几乎完全依赖巧合,缺乏铺垫和必要的逻辑链条。
女主角偶然间打开养父的后备箱,发现快递,而这个快递上的地址恰好成为她的下一步行动目标;在荒野逃亡时,恰巧遇到隔离区的机器人,而这个机器人又恰好带他们进入隔离区;在隔离区陷入困境时,又正好碰上送信的小机器人,而这封信又恰好成为他们下一步的行动驱动力。
所有的情节推进都像是天降神兵,让观众在缺乏情感投入的情况下,被剧情机械地带往下一个场景。
不过这也是罗素兄弟的强悍之处之一,他们所营造的压迫感会让观众暂时放弃思考,而去忽略内里的逻辑问题。
简而言之,他们不擅长修补逻辑,却很会隐藏逻辑。
从技术层面上来看,视觉效果、动作设计以及节奏控制都符合商业大片的标准,某些细节处理也颇具讽刺意味,比如台词中提及“花生先生与克林顿总统签署投降协议”,展现了一种另类的历史解构。
但相较于已有的电影,完全没有任何突破,难以找到真正值得称道的亮点。
这不禁让人思考,电影的意义究竟是什么?
是单纯提供视听娱乐,还是应当在美学或思想层面有所启发?
罗素兄弟的作品在工业体系的精密运作下,成功制造出一部“没有缺陷”的电影,却也因此失去了个性与深度。
这样的电影让观众沉浸于标准化的视觉快感之中,逐渐误以为这就是电影的全部,而那些真正能够触及现实、深刻描绘世界的作品,反而在主流市场中变得可有可无。
这种娱乐至上的消费模式如果持续扩张,才是真正令人担忧的事情。
长此以往,电影世界将充斥着越来越多绚丽而空洞的作品,观众将被这些包装精致、却缺乏深度的故事所麻痹。
我们会越来越容易被表面上的情感宣泄和心灵鸡汤打动,却再难看到那些真正能够直击人心、引发思考的影像。
对于电影而言,最可怕的并非失败,而是成功得太过安全,以至于让人遗忘了它本应具有的探索精神与艺术价值。
个人评分:1.3/5🌟🌟
看之前没有报期望,因为看到很多人打低分,把这电影贬得一文不值,但在我看来这部电影却是2020年代经典商业之作。
九十年代的怀旧风搭配复古科幻动漫的新奇视觉质感。
天才少年、叛逆少女搭配退伍肥宅星爵,还有那些可爱的来自玩偶之家的机器人们,在战后虚假繁荣的新世界,深入新墨西哥洲的深处,再回到90年代的软件科技中心-西雅图,这一路的冒险,对很多人来说是类似头号玩家似的老套剧情。
对一个成长于相对开放的80-90年代的世界深受那时候流行的美国文化影响的人来说,那是心灵的回归之路,回到那天真的童年,我知道对经历了30年飞速发展的现代人来说,他们觉得这些破玩意太幼稚了,太无聊了,太老套了,就像电影里那些过时的无用的破烂机器人一样,只配扔在现代人看不见的荒漠里。
可是我看到的是那些老科幻电影里的熟悉的事物都回来了,女主角课堂上不愿用使用设备接入电子世界,是啊,那是生活90年代的70后80初一代人中的保守主义者,但最后为了救回弟弟她却选择接入系统,这类人虽然古板但不是固执,他们有着现在人难得的勇敢和理想主义。
电影里很多设定我确实很喜欢:新墨西哥洲荒漠机器人聚集地里复古未来主义又多元的社会;夜晚弟弟放宇宙小子动画时人类和机器人围在一起时的温情;棒球大叔、邮差女士、理发女士、魔术先生很old school的幽默;夜闯游乐场鬼屋的刺激;西雅图阴郁天气下的太空针塔;微软总部里苹果ceo阴谋论家统治世界的荒谬;最后大战中机器人和人类并肩作战时响起的激昂的星球大战音乐;还有赫默大机器人套小机器人的黑衣人设定。
上述的一切都是对过去的回归。
我估计在很多人看来,这电影从满陈词滥调的爱,温情,套路,肤浅。
那是因为现代社会早就把人异化得面目全非了而已。
人们视其他人为对手,敌人,世界就是每个人对每个人的战争。
他们很懂现实,很懂政治,他们武装着权谋,社排,假自我。
可在当今这个什么都听不进去的时代,电影结尾还是借用女主角之口上了一波价值,呼吁人们打破系统世界对生活世界的殖民,回到交往之中,回到主体间平等的交往与协商。
哈贝马斯看了不知道会不会赞同。
复古的画风,有点人类从工业文明直接到机器人文明的过程。
没有太多两点。
复古的画风,有点人类从工业文明直接到机器人文明的过程。
没有太多两点。
画风,有点人类从工业文明直接到机器人文明的过程。
没有太多两点。
复古的画风,有点人类从工业文明直接到机器人文明的过程。
没有太多两点。
复古的画风,有点人类从工业文明直接到机器人文明的过程。
没有太多亮点。
复古的画风,有点人类从工业文明直接到机器人文明的过程。
没有太多亮点。
复古的画风,有点人类从工业文明直接到机器人文明的过程。
没有太多两点。
复古的画风,有点人类从工业文明直接到机器人文明的过程。
没有太多两点。
剧情有太多的不合理的地方,首先是智械崛起,爆发机器人战争,但是这个机器人的科技树点的也太歪了,首先没有网络通讯技术,但是个体的CPU又是最顶级的,已经能产生个体意识了,武器系统又很拉胯,也不会暴兵,但同时他们的机械构造又很先进。
人类这边也是科技树歪的不行,通讯技术是最强的,网络遥控机器人不知道怎么解决的延迟问题。
但是,CPU技术又拉的不行,CPU竟然要靠人脑来充当。
武器系统也很歪,电浆武器都有,但机枪反而没有,大型武器也是没有。
重要部门的安保也很拉胯,竟然随便就让人进来了,还有那个密码门,明知道有叛徒,也不带改密码的,心真大。
剧情方面就更加幼稚了,那个宇宙机器人刚刚逃出来,就私闯民宅,还打伤了一个无辜的老人。
女主也是,那是她的养父啊,给她吃,给她喝,还给她住的地方,然后她就一个电击枪给人干倒了。
后面跟踪一个小哥,小哥的家都让她拆了。
我要是小哥,早一枪把她崩了,然后小哥竟然是个恋爱脑,跟着这娘们出生入死的。
最后呢,他们成功的干掉了自己的亲弟弟,以及他弟弟维持的网络系统。
这个就很脑残,就像现在有人因为看到其他人在打游戏,不爽,然后炸毁了无数的网络基站,摧毁了整个互联网。
所有依托这个网络的构建的系统全部摧毁,飞机坠机,汽车出车祸,火车相撞,正在搬运的机器人突然把货物扔下,正在消防队的机器人也停止工作,正在远程手术的外科医生也下线了,将有数以万计的人,因此死亡。
然后她告诉人们,要走出虚幻的网络,去拥抱现实。
然而现实就是,一个机器人司机,载着姐姐,弟弟和爸爸,准备去露营,因为她这波断网,撞上了一只鹿,爸爸和弟弟都因此重伤,她打了电话叫救护车,救护车因为交通瘫痪进不来,终于救护车到了,然后因为外科医生机器人瘫痪不能及时救治,最终双双殒命。
你现在让这个姐姐去拥抱现实?
这是一个很反智的电影,无论是哪个角色的动机都很奇怪。
机器人想自由,但是确不发展武力,光头男想维持科技公司,也不研究科技,男主想赚钱和把妹,但是最后连个嘴子都没吃到,女主想救弟弟,然后把弟弟亲手弄死了。
电影的最后,竟然政府出面把光头哥给抓起来了?
合着这电影里面有政府啊?
那机器人攻打苹果大厦的时候,怎么不见政府和警察参与啊?
这么顶的制作,这么白开水一样的剧本,就像跟一个美人姐上床,但那个美人却是个流口水的弱智——你想想这体验
大数据时代下的旧思维产物,看上去充斥着一堆什么乱七八糟该有的元素都有了,但看上去都太老生常谈没啥意思了,唯一值得说的应该也就是,herm的机器人形象是挺萌的。
平行世界的架构,AI机器人虽然觉醒,可是没能撂倒人类,反而落寞的让人怜惜。男主的话引人深思:是人就会让你失望,哪怕现在没有,未来说不定什么时候(关键时刻、滑铁卢)就会让你失望,哪怕我,兴许也会让你失望。
题材有些意思但是没太多新意 制作水平还不错 但是拍成了儿童片 有些遗憾
小灰灰挺可爱
故事太潦草,虚拟世界影响现实的内核刻画得不够深入,女主顶着一张二孩妈的脸演少女。。。机器人特别可爱
剧情太一般 但是画面很不错 有点像《辐射》➕《生化奇兵》➕《天外世界》
从没看过拿着如此巨大的投资,创作态度却如此陈旧敷衍,拍出节奏如此散慢,几乎没有任何代入感的科幻大片,白瞎如此精致的特效,这兄弟俩可真有你们的,一部接一部的印证自己“欺世盗名”。
缓缓道来的温暖与伤感,“西雅图在1979公里之外,为了自由,这点路并不远”。
商业化的剧本套路难以掩盖原著的精彩设定
这角色和你爵的区别在?
比预料中还要难看得多,真的难以想象会这么乏味。
两星给🤖们的设计,一星给星爵的贫嘴。
女主的演员缺乏魅力。除此之外,故事本身也很普通。不带脑子看的也还流畅,某些段落蛮好笑。好像涉及了些卖点,每个点都蜻蜓点水。
5.4分。好莱坞又糟蹋了一部有优秀且极具风格化原作的故事,并往废墟中注入大量的俗套烂梗。包括但不限于:《芬奇》,《机器人总动员》,神似《头号玩家》第三幕和结尾(二者同样都是Alan Silvestri配乐)。原作留白很多,将故事详细完整地视觉化需要一些想象力。于是,就找来了代表作完全不以想象力著称的罗素兄弟。原作中带有梦幻色彩的衰败感,只在这部电影里短暂存在于几个画面之中。取而代之的是烂俗的“生存与灭亡”“邪恶科技公司”“反抗系统”,以及被漫威这台大机器荼毒至深的编剧所写出的无聊又聒噪的打嘴炮台词。到最后,仿佛意识到自己还有原作,才慌忙提及“虚幻与现实”——还是以无聊的说教方式。或许请Brad Bird(《明日世界》《碟中谍4》)来执导是个更好的选择,至少他的真人电影作品很有想象力。
故事比较俗套,但是这个机械废土风的设定是真戳我,跟掠食城市一样,仅仅是外壳就值得一看,但是别的就乏善可陈了
因为有绘本打底,审美风格做得还不错,但影片内涵比较简单,止于绘本。
有趣的电影,很多黑色幽默,嘲讽也很到位,评价这么低很奇怪。大概是欣赏漫威电影的人看不惯吧。PS:谁知道哪里有对里面梗的解读,麻烦告诉下。
全给的特效,故事就是正常的故事,机器人和自由啥的
还是迪士尼套路呗̋(ˊ•͈ꇴ•͈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