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然买来,周末一块儿看,一开场就笑得东倒西歪。
某人说得很精辟,彭同学基本就是在该严肃的时候调侃,该调侃的时候又给你弄出些小感动来。
相比之前看的《花吃那女孩》,彭同学绝对是玩节奏的高手。
说了自己想说的,还兼顾了市场。
眼花缭乱之后,是镜片后面的冷眼。
印象最深的居然是杜汶泽那段,鼓捣电话的时候就牵出了些些期待,小姐把脑袋往肩膀上一靠,气氛就变了,杜汶泽看着她,眼圈似有几分发红。
惹得你不由得心里一动。
颇佩服彭同学的小细腻。
彭浩翔依据自己的短篇小说改篇的电影,所以事实上这是个小电影合辑。
感觉彭浩翔的东西总是隐隐约约地透着一点情色的味道,甚至可以说是做作的情色了,好像小孩子对性的那种遮遮掩掩——但是重点是彭浩翔的故事每次总还是让人觉得欣慰,你会觉得故事假装弱智,但整体上看绝对不会有这样的感觉。
这八个故事有任何的联系吗?
我没去深究,唯一一眼看到的联系是陈迹迅被做节和杜汶泽开上海车那两个故事——做节这个故事非常有意思。
我看陈奕迅的那个段子的时候一直笑,从头笑到尾。
然后我就感叹冯小刚可真掰,港片里还那德行。
阿娇真的很漂亮,和麦浚龙其实挺配。
拍这片儿的时候,陈冠希貌似是出事儿的时候,然后挺不地道的把众女星的生活彻底打乱。
比较惨的是阿娇,时至今日都不忘被人调戏。
有一件事我当时没明白,今天还是没明白。
阿娇错哪了?
你说她装吧,那也是人家的事儿,问题是,男性市场不就喜欢这种装的吗。
所以,你们一边消费着人家,一边还道貌岸然的骂着人家。
够13,挺掰。
最后一句话:挺喜欢片名,破事儿。
就像我老感叹生活中有特别多的破事儿,骂着骂着我也就忘了其实我也挺享受这些破事儿。
每天各方亲戚来到家中团聚,不同面孔相同节目,无非是拜年打麻将斗地主吹牛喝酒。
也好,虽然觉得麻烦,至少热闹。
在没小孩让我安顿的时候,不打牌的我关上房门把《破事儿》看了两遍。
先是遭遇剪刀手普通话配音的和谐版。
然后是说粤语的港三版。
彭胖瘦了,汶哥却胖了。
剧情最精彩的是《做节》。
很有点反转剧的风范。
在我以为是情色片的时候它走向了喜剧片,在我笑得喷饭时候又急转直下,成为脊背发毛的恐怖片。。。
横生的枝节总是在我料想之外。
最近blow job 貌似很盛行(想想那几百张艳照。。。
+_+)改动最大的是《增值》,汶哥以本色出现,娱乐圈中人也定期到酒店享受特殊服务,他们把这种业务叫做“看车”。
从来没见过那拉皮条的,只用电话联系,得知房间号码后直接从停车场上去,最后把钱给小姐即可。
整个过程滴水不漏。
汶哥这次看的是河南车,三点全露,所以被删了不少。
在我看来却是表现她职业素养的必要情节,很真实。
连汶哥那种肥胖成一块猪油的身躯也勇敢登场。
如果加上《不可抗力》,这三个故事的主题全是sex,黄色笑话粗口满天,《德雅星》还有敏感的政治元素,所以看和谐版基本上如白开水。
如今身份是监制的汶哥就说:"有国内资金就会有很多限制,学生谈恋爱不行、有鬼不行、有妓女不行、有婚外情不行、谈性的不行,而这部电影我最喜欢的就是所以不能拍的全都拍了。。。
我觉得现在的电影市场做这些好兴奋。
不做不行。
"看来他早就认清大陆片审剪刀组的一贯作风,当了两部片的监制自然也比当演员时更长袖善舞。
而对喜欢文艺片的女生来说,《大头阿慧》不可不看。
女生之间即使感情相投,爱情来了还是两三天就要散。
如果有个初中毕业的修车房文身仔来追你,你问我意见,我一定会反对。
他衬不上你,他养不活你,他带不出门。
但是阿琪没有。
对大头阿慧而言,阿琪是她最要好的朋友;可是对阿琪来说,阿慧只是她众多大头朋友中的一位。
因为怕阿慧事事烦她,所以随口说好。
后来阿慧怀孕,想堕胎找她借钱,她也因为要和男友旅游,劝说她与文身仔结婚生下孩子。
没想到风水轮流转,结婚后文身仔性情大变,打拼事业并且一帆风顺,阿慧又生一胎。
而阿琪在旅行中怀孕后被抛弃,成了未婚妈妈。
到了这个份上,你一定以为我要讨论人生际遇的主题。
其实不是,我想说很欣赏阿琪,落魄之后依然保持着那份傲气。
或许心中有恨,一看到阿慧就牵扯出过往的种种记忆,所以不接受她的任何恩惠。
她独立,不愿事事帮忙,也不会麻烦别人,或许不那么光明,却是我们大多数人的写照。
所以看到阿慧在同学会硬拉她上台合唱,一再热泪盈眶地感谢自己的幸福都是她给的,我说不出的厌烦。
老天爱笨小孩,但也不用没头脑地往落魄的人伤口上撒盐。
里面有很多细节,上了30的香港人会有共鸣。
比如找号码点歌唱卡拉OK,陈百强,港姐选美,说堕胎一定是到官涌,在学校要看《好时代》看《YES》,蓝色校裙,ETC提款卡。。。
这些碎片浸润在港岛上,就算不是土生土长的人也会有感觉。
所以忍不住在blog背景音乐里加上一首《再见puppy love》
我越来越觉得吧,这个让我一度十分崇拜的彭导有点少儿不宜了。
本来呢,我觉得一些东西,比如av里那些,都是情节发展需要,可是后来发现,彭导有这方面爱好啊。。。
每部片子都有差不多的东西在里面。。。
我倒不是说人家爱好怎样怎样,只是。。
嗯。。
说不上来什么滋味儿,感觉彭导突破不大。
这部《破事儿》呢,的确讲了好多“破事儿”,还是满丰富的,各个方面几乎都让他扯到了。
每个故事都有自己深刻和独特的地方,也有几个让我眼前一亮的小故事。
嗯,还是不错的。
虽然国语版被“和谐”了两个,我也觉得无伤大雅。
我一个一个说吧。
我看的国语版的第一个故事就是陈冠希的功德心,创意在于他把大实话讲出来,但是女孩子觉得恶心不乐意听,也是一种变态的功德心,这是重新被诠释的一种功德心,说他小便的时候会帮忙清理残留在马桶上的粪便,的确恶心,但是他用他的方式硬是靠上了功德心。
比如清洁员明明可以用洁净的水去清理那些东西,虽然也蛮恶心,我们只能说,他帮清洁员避免了一些恶心。。。
然后印象深刻的是大头阿慧,篇幅好长的阿娇,是说了一个呆头呆脑的阿慧,因为婚前孕而退学,当年假惺惺的朋友却因为同样的情况遭到男友抛弃,而阴错阳差的阿慧却得到幸福。
然后再说说增值,一语双关,一方面那男的帮妓女充了话费,另一方面那一瞬间的温情给这段龌龊的交往填上了美丽的色彩。
做节,满有创意的,不过总觉得好像之前看过类似的笑话,其实能把笑话搬到这里来本身也是个创意了。
最后那个鬼节真的把我吓到了。
尊尼达是买凶拍人的续集,就是它之前的一个支路的发展,本来是没什么创意的,但是他最后弄了个,收工了就不杀了,实在是黑色幽默的极点,人的这种冷漠也淋漓尽致的表达出来。
最后说说今天看得粤语版的两个被和谐掉的故事。
不可抗力,是我觉得最没滋味儿的一个,也还好吧,算是开胃酒。
最亮点的是他俩都拒绝让那心理医生幻想是自己,要求找别人代替,呵呵,有趣,他们会计较这些的确有趣。
那个德雅星,我觉得是整个故事的中心所在,一个星球,因为是由谎言而起的命名导致整个星球的人都有宗教一样的原罪感,真是极具讽刺,我们没办法不想到我们这个地球。
其实我觉得,整个电影都是在说谎言的。
功德心是用谎言修饰自己的行为获得良心的安慰,大头阿慧是说谎言本身是有种佛教般的因果报应也说明每个人的谎言都是说给自己听的,增值是说有时候谎言是美却软弱的只是现实的保护层,做节是说谎言的可怕在于你的对象不知道它是谎言并且执着的相信它,尊尼达大概是说不是发自内心的谎言往往不攻自破?
呵呵,这个比较抽象,然后是不可抗力,嗯,我觉得是谎言说多了就成了真的了,因为他夫妻俩都是太刻意的去制造谎言了,太刻意了反而成真了;德雅星就把所有的事情都说清楚了,这是一个由谎言而起的星球,让我不由想到很多原始神话,几乎所有的文明都说了各种地球存在论,什么神造啦,等等吧,总之这个地球究竟是怎么来的曾经是各大宗教的存在之源,所以我们也是有原罪感的人类,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谎言中,自己的,别人的,从来不撒谎的人绝对是神经病,问题只在于怎样去看待这个谎言,嗯。
怎样去看待这个谎言,还有怎样去运用谎言,我一直相信,如果所有的谎言都是善意的,那所有由谎言可能产生的恶劣效果都不复存在。
是的,所以,我们可以说谎,但需要人心纯良。
七个故事,材质不同,刀法不同,七段切片各自精彩。
像幼时显微镜上陈列的载玻片,藏着与我们耳鬓厮磨又从未看清的世界。
【公德心】无论是题材还是篇幅都是最小的一桩破事儿,陈冠希在夜店自比超人,在轰鸣的鼓点里他的兴高采烈似乎是炫耀一辆跑车或艳照门的新猎物,其实只是讲述自己运用尿的自然力清洗便池的公益行为,而很明显他每说一句女孩的脸色就难看一些,然后呢,还能再难看点吗?
不能,故事结束了。
拍这些破事儿,彭浩翔是很认真的,导致片子里每个角色都很认真,每个人都有固执的不可改变,【不可抗力】里的教授不惜用默诵卡通歌曲延长妻子的乐趣,妻子则认真地记恨着丈夫的貌似漫不经心"我竟然听到他哼起《IQ博士》!
"当沟通成为不可能,试图沟通就是一种善良的偏执,只能和电影里一样去看望心理医生。
【做节】关于节日的故事,对陈奕迅尤其如此,每到节日他的身体就和心灵一样快乐,“做节”,这是他从保守的女主角那里偷欢的上佳理由,当他开始在google搜索到日本吸尘器节、中国蛋白质缺乏日这些怪力乱神的名目,挂历上的好日子已经不多。
导演要讲的是什么呢?
就算结尾非要和惊悚扯上关系,温情脉脉的质地也是挺感动的。
对于短片,好结尾比好开头有用。
彭浩翔干得不错,每次该喊停就喊停,留下一个个欲说还休的瞬间,那个瞬间里一切都能改变,一切都未改变。
【增值】里的嫖客杜汶泽适时地帮上海女孩充好手机,她也适时从他肩头移开,结束了这一缕计划外的柔情,没人相信他那碗牛腩面吃得久一点会有何不同,连他们自己都不相信。
时间以固有的速度前行,一秒钟在一秒钟里消失了。
【大头阿慧】这是七个故事中时间跨度最长,剧情最为完整的一则。
阿琪的娓娓道来揭示一个因果的悖论,假若当初她牺牲自己的愿望,种下善良的因,把为和男友旅行的存款借给阿慧堕胎(从宗教的角度,也许是恶),阿慧便不必中四辍学和车厂小工草草成婚,却也不会由此收获日后的富贵美满。
阿琪自己便不必旅行中怀孕,不必成为单亲妈妈,不必让那首和阿慧狂K无数次的《再见Puppy Love》哑然失声。
和所有复杂的大城市一样,香港没收了所有信仰却又随机制造大量偶然的轮回,让人们彼此碰撞,说声骚瑞低头离开。
【德雅星】把一颗星星以同桌的名字命名,这是青涩少年最好的生日礼物,就像转交一个梦,从此一颗星星有了名字。
虽然这礼物来自一个善意的欺骗,几千年之后德雅星公民仍有原罪感,所以他们论及自己星球的来历时总带着学究般的考据气息。
唯恐有半点欺骗色彩。
【尊尼达】是个冷笑话,不仅是有冯小刚的客串,而是这故事从始至终让人心情舒畅,杀手作为一名junior小朋友,他不认为杀人就要偷偷地来,不认为和被杀目标不能成为朋友,不认为是朋友就不该杀,也不认为执行完任务比下班时间到了要回家更重要,因为他还有明天可以继续杀。
就像保龄球不认为被打倒是失败,回到传送带它总有机会再来。
正如片头的导演独白:尘世有几许事可堪动地惊天,还不是去似微尘。
所有种种,回头再看,就那么回事。
在破事儿的5个小故事里(当然还有2个,被剪掉了)还是最喜欢“大头阿慧”(当然,不是因为阿娇和麦##)片子里,最开始阿琪并不觉得大头阿慧怎样,有时还会觉得她很烦后来,2人走上不同的道路,疏远了。
也验证了,幸福这东西,是很奇妙的,并不是赋予自身更好的一方。
人往往在事后会追悔,如果那时不这样,如果那时不那样,该有多好啊,事事难料就在于此。
最后,阿慧,在同学会上,真情的感谢当年好友时,2人再次重新唱起那首歌时,很深的感觉到影片所要表达的某些属于女生的微妙关系读书时候,年轻时候可以很要好。
慢慢,长大了,有了各自的生活,再慢慢的,就淡漠了,不再往来,像在这个地球上,从来都没有认识过一样可是,那种很微妙的关系,还是存在着的,即使,已经疏远了,即使很多年都不相往来。
在心底的深处,仍然有这么个存在。
相信,在阿琪的心中,对于阿慧,是有着那么点的嫉妒和不甘的,想当年,她可是什么事都要问自己的“大头阿慧”啊,可,现在却比自己都幸福。
可,当阿慧,在台上,真心感谢,和邀请她再一次,同唱那首歌时,是不是有那么点感动呢,应该是有的吧,在心底里的某一处。
那年夏天,沉闷得校园午后,有某人生活才变得值得回忆。
彭浩翔給我們講大頭阿慧的故事,很多人會不以爲然吧?
覺得這只是她碰巧,好運,對很多人説就根本就不應該考慮的事情,根本就不現實。
選擇一個車房打工的小混混,放棄讀書結婚帶小孩,對於很多人來説就是不現實。
什麽叫現實?
對於很多人來説,現實就是等到合適的年齡,現實是自己有工作能力,以及一個看起來什麽都好,並且看起來愛自己並將會一直愛自己的男朋友。
可惜,經常那只是“看起來”而已一直把“現實”當成形容詞看的人啊還是把“現實”當回名詞用吧名詞“現實”就是懷上了小孩,男朋友願意和自己結婚,願意在以後承擔整個家庭的生活,即便可能過得很清貧困苦。
能有這樣的現實,其實已經算很美好了。
在人生中面對任何情況做任何一次選擇都只是一種賭博,而能有這樣的牌面看起來已經是很值得一賭的了。
大頭阿慧就算是賭贏了。
聽過太多次這樣的話:“沒有條件就就不要生了,要為小孩子以後着想,沒有爸爸怎麽辦?
”於是潛臺詞就是:“BB,爲了你着想,所以我這次先把你殺了,希望你下次時機合適的時候還來我這裡投胎”而她和我說有了小孩的時候已經4,5個月了,她不想結婚,恩,是不想和某人結婚,她想打掉結果想想又看看,就到了6個月,要打掉就要做引產了我一直讓她跟她男人結婚吧,她就是不願意,說不喜歡; 那就生出來吧,以後要去醫院或者干什麽事,我陪著去就是了不要想墮胎了,墮胎死了的孩子會一輩子纏繞在媽媽脖子的後面於是,她就自己把小孩生了出來,沒有結婚,沒有告訴家裏人,小孩子沒有出生証,沒有爸爸嗯,是很困難,小孩子將來可能也很困難,但是看著他們,誰還要堅持說,她選擇錯了,或者她輸了嗎?
如果給我選擇“世界沒有我這個人”還是做“生來便沒有爸爸的人”,我這樣的人一定會選擇前者吧
大头阿慧的故事告诉我们,这样也是可以嫁得好的:1不读书可以嫁得好2带老土的眼睛可以嫁得好3糊里糊涂可以嫁得好4不知道是不是爱对方可以嫁得好5未婚先孕可以嫁得好总之一句话:没头脑就可以嫁得好!!!
另外还告诉女孩子以下几点真相:1有文身不一定是坏孩子2有黑社会发型的不一定是坏孩子3主动搭讪的不都是色狼4学上的少的男仔懂得专一疼老婆5不要以貌取人6不要以钱取人7只要肯努力,贫穷男也是绩优股p.s.也许我们可以在不经意间给别人幸福,可以在不经意间得到幸福。
却常常在精细琢磨之后,远离了幸福。
《破事儿》香港电影圈不乏彭浩翔、韦家辉抑或刘镇伟这样有想法但也必须遵循商业规则拍片的导演,虽不像侯孝贤、蔡明亮那样放得开手脚,但似乎在观众中的人缘更好——幽默、反讽或者出乎意料总是更易懂。
“不可抗力”不可抗力这个小故事中充满了对现代社会的讽刺。
本身就是心理学专业的教授,有了心理问题便携妻一起去找自己的学生(当然,也是个心理医生)去做“治疗”,但教授本人却也在极力否定自己有问题,而只是和学生分享“状况”而已。
而当要谈起细节的时候,教授本人又回归了自己的角色——不愿意自己参与其中,而更愿意把这个“状况”当作是一个别人的案例来分析。
然而,他对他妻子的分析,却不是从心理层面,而是从她的生理表现:“通常呢,她们的腰部扭动,那就是一个信号”。
这位心理学的教授在此时其实对自己的判断具有混淆的逻辑,即如果是案例分析,他能够相当可观的做出引导——正如他学生所做的那样,而一旦他自己参与其中,便又放弃了自己的角色。
就像他和他学生的对话:“——为什么要用枕头垫高她呢?
——一向都是这样的啊,她说这样不会疼”而另一方面,他又希望得到完整的反馈,可是遗憾的是他妻子只能让他想到那个国家地理上的青蛙图片。
他的妻子——一个长时间受压抑的女人,一个自05年圣诞节以来就没有得到过高潮的女人。
她也不习惯被设定在“画面”中,希望医师在幻想中把她的角色也替换掉。
由于之前被告知过他喜欢被脚缠的感觉,她便服从——即使这让她想到小时爸爸做的烤猪。
但突然某一刻,她觉得这样不行,因为越服从,他便越快射——所以很久没有高潮了。
她甚至开始祈祷“今天有高潮……”教授也了解这个状况,于是便分散自己的注意力,希望能够拖延时间。
但选择了错误的办法——让她看见了他在看电视,失败。
后来他又想到默默的哼卡通片的主题曲应该会有用。
又选择了错误的主题歌“射呀射,射它吧”,失败,again。
于是他马上在心里面转哼另外一首,但却莫名其妙的被他老婆听见——“IQ博士”主题曲,失败,three strikes。
她心中积累的感情一下子被摧毁,只能放弃。
他也觉察到,疲倦让他无法射出,便只好假装抽搐,结束这煎熬的运动。
我们有多少次拒绝承担责任而进行角色替换?
多少次无理由的服从?
多少次充满希冀的祈祷?
多少次为了拖延时间而选择错误的办法?
多少次在心里默唱而不小心哼出来?
多少次被摧毁般的放弃?
多少次不再激情的疲倦?
多少次无法射出而假装抽搐?
说白了,不过是完完整整的一次自嘲而已。
还真是破事儿……
一头一尾还不错。被那个一碗牛腩面的故事打动到爆,太TMD俗世中的苍凉了。。。
后半段故事的后半段才现实力啊!
一堆
那个口交雷死我了!
连好笑都算不上。曾经的买凶拍人多好啊~
破事儿~圈子绕的不错。
真是不破不立,够破才够味。
破事儿,好电影,不管怎样你能看到导演的聪明与机智,比起07年那几个孬孙儿的电影,强百倍。
钟意大头阿慧果个古仔,如果zhai果个嘎话我会备4粒星
破电影
最喜欢的是钟欣桐的那段,都说性格决定命运,影片却告诉我们性格和际遇决定命运
隔靴去搔不痒的痒
很酷的电影
冠希黑人口音好性感
就是点破事儿
不得不提片中的舊校服真的很好看,比起現時濫俗的設計別有一番美感.至於故事本身還真挺無聊,且男性視角極重,還比不上開首那幾句話來得有感覺.
在破事兒交流簽售會重溫了一次。的確很好。最喜歡增值、大頭阿慧、公德心、不可抗力。
做节
乱,不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