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网友没有看懂剧情,这里纠正几个点——1、魄魕魔的杀人机制。
大部分解说说它是孩子们怨念的集合体,其实不只怨念,还有恶念,其中毛毛虫就是证据。
为什么它幻化的毛毛虫是连接现实和异界的媒介?
因为那是毛毛虫的冤魂,孩子们天生的恶念杀了不少毛毛虫。
还有一个证据就是秀树的男同事的死,那个时候他女儿沙织还是个胎儿,意识尚未诞生,不存在沙织杀人,而是秀树的恶念杀死了男同事,因为秀树的家族就和魄魕魔有很深的牵扯,他的基因就和魔鬼有牵连,男同事总是太吵了(剧中秀树对男同事的多嘴很不满曾把他关在阳台上),甚至有意无意地要戳破秀树和女同事的奸情,秀树潜意识中对他有了杀心,但是秀树性格懦弱,所以杀了一年才杀死(男同事住院一年)。
而男同事死了之后,秀树因为懦弱心理不安,去找津田倾诉,津田说很多人做坏事却说是妖怪干的,也是导演暗喻秀树做了坏事却怪在妖怪头上。
如果是沙织杀人,为什么和秀树有奸情的女同事没死?
按理说,女同事才是破坏秀树家庭的直接人,那是因为那个时候沙织根本没有出生,不知道女同事的存在,而且秀树作为奸夫自然舍不得杀情人,所以第一个被魄魕魔杀死的受害者就是被秀树的恶念杀死的。
2、 为什么秀树是招惹魄魕魔的一家 全剧最清醒的当然是松隆子扮演的首席驱魔师琴子,她对一切因果洞若观火,要看懂剧情一定要注意琴子的话。
琴子说女儿沙织是根源,她招来魄魕魔又驯化它。
其实有一个细节,就是妈妈香奈怀孕的时候,秀树的老家寄来很多很多驱魔符、护身符,有点超出平常家庭了,再加上影片开头秀树老家的亲戚朋友都知道魄魕魔的存在,看得出来秀树的老家恐怕知道些什么,他们这个家族就和魄魕魔有很深的牵扯。
如果这个家族的孩子没有什么恶念和怨念,可以像秀树祖父那样活到老,秀树虽然有点天生的好奇心驱使的恶念,以及有一些人之常情的恶念,他没有什么怨念,所以可以健康长大。
而沙织很不幸了,父母都不靠谱,她2岁就积累了不少怨念,所以闹出这么大的幺蛾子。
3、真琴和野崎到底是不是圣母?
我看到部分网友狂喷这俩是圣母,我也赞同他们确实很不清醒,但是有两个关键点这些网友忽略了,看待这俩角色不够公正。
第一,琴子主动邀请野崎帮她驱魔,为什么? 琴子作为身经百战的首席驱魔师,按理说非常了解凡人的脆弱,如果她真的嫌野崎碍事,大可不必邀请他帮忙,而且她在邀请的时候说过她多次窥探野崎的内心,说明她对野崎的心理弱点也就是前女友堕胎一事导致野崎对孩子有愧疚是知道的。
凡是干这行的都知道要遣散闲杂人员,不然驱魔过程一定会被干扰、破坏,但是琴子是主动邀请野崎帮忙,而且是在驱魔的核心现场即案发公寓,说明后来发生的一切都在琴子掌控之中。
那么琴子为什么要这样做?
我认为琴子在遵守更为公平的天道法则,那就是不完全杀死沙织这个可怜孩子,还在给沙织返回人间过正常生活的机会,而沙织只有三岁,她的机会不是她自己给的,而是大人给的,就是有没有大人愿意爱这个孩子、抚养这个孩子,还是一个跟恶魔有牵扯的孩子,最合适的人选就是野崎,其他大人如果知道这个孩子的背景估计吓尿了吧,只有野崎是合适的人选。
这是其一。
第二,整个驱魔过程,魄魕魔都在攻击每个人的心理弱点,野崎和真琴身在漩涡的中心,在被魔不断攻击心理弱点的情况下,做出那样的圣母举动情有可原,我看很多喷他们圣母的网友没有注意这点,要知道换做是你在那种情况下,也未必能挺过去。
总之,这部电影很多隐线,值得多刷几遍,才不至于解读出那么多让网友吵成一片的点,我的结论是这部剧根本没有什么好让人气急败坏的,因为它其中的善恶很均衡。
你气急败坏,说明你有对应的心结或者心魔。
看之前被告知,如果太害怕就不要硬撑着,十分挑拨我的胜负欲。
下面片子,先说一下,并没有很恐怖。
我最爱日本恐怖片的点就在于他是营造一种氛围,让人心理感觉诡异。
这一部也做得不错。
小女孩儿知纱的线贯穿始终,但我觉得在这儿可以有更好的发挥,比如,秀树和她的冲突,她离开时候的氛围也可以做得更好,不然这个点存在于恐怖片中就显得有点无关紧要。
为什么知纱会盯上秀树呢?
只是因为小孩子时候他骗人了???
关于虚伪这个点我其实也觉得罪不至死吧,又不是小孩子了。
后半段,也就是姐姐出场之后我就大大失去兴趣,犹如看到了几年前的走近科学。
能懂得什么时候戛然而止就很好了。
用好莱坞的类型片理论把这部划为恐怖片,有点看糟蹋了。
如果非得说这是一部恐怖片,也是热点的社会问题,让人感到焦虑恐惧,可怕的不是所谓的妖怪,而是我们自己。
中岛哲也的这部新作是去年年底日本上映的,现在内地影迷看到日本电影的速度最慢,半年之后才看到。
不过好饭不怕晚,这样一部从形式到内容都可圈可点的作品,等也值得。
先说说神仙阵容,鲤鱼算不上日迷,不过是一枚NHK大河剧的忠粉,看了十几年了。
很早之前看到这部的阵容,就把这部加入了必看片单,妻夫木聪扮演的直江兼续和冈田准一扮演的黑田官兵卫,两大战国人气军师给我留下了极深的印象。
女主角松隆子这位老戏骨不用多说,小松菜奈也是近几年我挺喜欢的一位90后新生代。
我对黑木华印象一般,主要是不喜欢她大和抚子一样标准的日本女人笑脸,好像带了一张可以应对所有角色的能剧面具。
电影有一个恐怖片的故事,一对年轻夫妇结婚不久生下了一个可爱的小女儿,女儿两岁之后一股黑暗的力量入侵这个家庭,不久之后丈夫惨死。
又过了一年之后妻子惨死,小女儿不知所踪。
为了对抗这股黑暗力量,冲绳巫女召集了各路人马,开始了一场极其华丽的驱魔仪式。
前面说了这不是一部传统概念的日式恐怖片,用《午夜凶铃》或者《咒怨》的标准来评价这部,基本上属于电影最多只看懂了一半。
即使如此这部也很不错,血浆,重口味,华丽的仪式感一样都不少,豆瓣目前6.6分的评分,基本上符合这是一部恐怖片的评价。
我个人非常喜欢这部,我给8分。
中岛哲也这次真的不是想讲一个贞子怨念的故事,在恐怖片的形式之下,中岛哲也关注的是热点的社会问题,而这些问题不只是日本,我们现在很多人也是电影中描绘的一样。
我没有具体的统计资料,人口老龄化,人口负增长的问题日本是不是全世界最严重的国家我不知道,即使不是最严重的,很严重是一定的。
好像类似的问题我们也不乐观,我现实生活中很多年轻的朋友,都把婚姻和家庭视作一种负担。
单身爽,一直单身一直爽的言论最近好像经常可以听到。
这个其实我不太关心,我个人觉得选择什么样的生活方式,完全是每个人自己的事。
怎样选择都要自己去面对,然后是否幸福完全是个人感受,和其他人没有太大关系。
电影中松隆子和冈田准一的这段对白我觉得挺深刻,无论自己一个人觉得多爽的人,也不会否认友谊,亲情,爱情是人类美好的情感 。
真正能够享受孤独的人,一定是精神世界非常强大格调非常高的人。
因为害怕失去而不敢拥有的人,现在也应该不在少数吧。
看完电影之后习惯的去豆瓣翻了翻评论,这部的争议挺大。
一部从形式到内容都比较复杂的影片,观众的解读两极分化是应该的,因为复杂所以每个观众切入的角度不同,最后的方向必然千差万别。
首先从形式上来说,这部保留了中岛哲也色彩和用光的强项,镜头感丝毫不逊于之前的作品。
在这一点上这部和松子,告白是一个级别的作品,而且因为电影恐怖和惊悚元素的原因,给了中岛哲也更大的发挥空间,视觉体验上是非常华丽的一部。
其次在叙事上,电影采用了非常标准的三段式,每一段变换一个叙述人的叙述技巧,小七,黑木华,冈田三次叙述人的转换中岛哲也运用的非常娴熟。
不是换了三个主演,也不是换了三个导演,只不过是三个人,三种视角讲述同一个故事而已,觉得叙事混乱的再看一遍吧。
第一段的叙述人是妻夫木聪扮演的秀树,一个好儿子,好丈夫,好爸爸,好朋友,好同事的五好男人形象。
最后好像为了保护妻女,被妖怪腰斩的悲剧英雄。
第二段小七挂掉之后,他的妻子黑木华成为了叙述人。
这一段可以视作对秀树五好男人形象的颠覆过程,生活中我们很难了解一个人真实的一面,道理很简单我们看到的,往往是这个人想让我们看到的一面,只是这个人很小的一部分而已。
秀树这一人物形象,中岛哲也塑造的非常成功。
可能是如今单身狗太多的缘故,曾几何时有家,有老婆,有孩子都成了一个男人成功的标志。
秀树要的只是别人眼里的幸福,并不知道真正幸福的感觉。
只是一个虚伪而可悲的输家,一个死了都要更新假话博客的悲催男人。
这种人现在真的大有人在,生了小孩在朋友圈秀一张小手,小脚的照片,可以瞬间让我感受到初为人父的幸福感。
可是一天更新七八次育儿经验的老爸大家要小心了,这完全是秀给你看的。
真正亲手养过孩子的爸爸都知道,小宝两岁以前爸爸最渴望就是踏踏实实睡一小会,有功夫更新朋友圈的都是不用半夜给孩子热奶换尿布的闲人。
电影的这个部分,可以延伸到整个自媒体时代,成天没完没了秀幸福的,是不是真正幸福不得而知,但一定是一个缺乏自信的人。
自己的幸福要别人点赞,才能找到存在感的人,我是一点都理解不了。
至于朋友圈里苦心经营,和秀树一样假装幸福的人也很多吧。
或者很多人的存在感,压根就是来自于虚无缥缈的网络中,陌生人的一次浏览,想起了杠精这种奇怪的生物。
电影妻子的形象在当前社会也非常具有代表性,全职主妇的辛苦在黑木华身上都能看到。
而各种压力和焦虑都压在母亲一个人身上时,彻底的精神崩溃是大概率事件。
在家庭中母亲和妻子的角色,付出要比父亲和丈夫多得多。
这个无论怎样提倡平权现在也无济于事,现状如此能够彻底改变应该还需要很长时间。
话说回来我们现有的社会现状,连所有的母亲在育儿期间成为全职主妇都不允许,那么一边工作一边照顾家庭的女性要辛苦的更多。
这就回到了最初人口出生率低的问题上来了,养孩子有幸福感吗?
有,真的会觉得很幸福,同时也会很辛苦,尤其要当妈妈的妹纸,要做好很辛苦的心理准备。
像电影中黑木华一样,觉得该结婚了,该当妈妈了,就生了孩子可不行。
只有做好准备孩子出生之后,就成为了自己生命中最重要的部分,没有这种觉悟还是不要生的好,无论男人还是女人。
电影的第三段叙述人冈田准一的角色,是电影中最弱的环节,当然这部分和他的戏份,被松隆子压制有关系,毕竟电影的高潮部分是最后华丽的驱魔仪式。
冈田准一这一角色不丰满的另一个原因,是小松菜奈的角色基本上是与冈田准一共生的,这两个角色可以视作一对组合。
而从表演上除了最拉风的巫女松隆子,小松菜奈的突破最大,96年出生已经完全突破了偶像的限制,开始挑战演技派了。
冈田准一这一角色可以视作当代男人的另一种代表,就是之前所说的因为害怕失去而不敢拥有的一类人。
电影把焦点放在孩子上,只是把众多情感归纳为一点,其实所有事情都一样,拥有不一定最后会失去,不去追求却是注定永远也不可能拥有,不只是爱情,婚姻,家庭,孩子,是所有美好的事物,起点是要渴望拥有。
不过电影中妻夫木聪和冈田准一这两类男人相比,我个人觉得自己放弃,总还是好过假装拥有的家伙。
可能中岛哲也也是这样觉得,所以给了小七一个腰斩的悲惨结局。
电影中血腥和重口味的镜头是不少,对于模仿园子温的评论,我不以为然。
能这么说的人,既看不懂园子温,也理解不了中岛哲也。
园子温是真血腥,真cult,真恶趣味,中岛的血浆只是仪式感的一部分,更确切的说只是仪式感影像化华丽的华丽色彩而已,中岛哲也志不在此。
电影最后的大场面驱魔仪式必须提一下,这是我看过的恐怖片中最华丽的驱魔仪式,加之松隆子扮演的巫女强大的气场,也是我见过最震撼的驱魔仪式,完胜《哭声》中黄政民那段跳大神。
因为这段驱魔把这部形容为日本版《驱魔人》纯属乱来,这部的驱魔和宗教,和恶灵妖怪没一毛钱关系。
松隆子驱魔之前都喷清洁剂了,还不能理解中岛哲也,电影也算白看了。
这场大法事汇集了日本宗教界的各路人马,我就算是外行至少也认得出有神道教,有和尚,有萨满。
这样的大杂烩还能跟信仰有什么关系,而有人诟病的配乐,则是非常后现代的表现形式。
传统的画面,配合现代感极强的音乐,突兀中彰显对立。
关键来了就是对立,这场驱魔从形式上,到内容上都是电影的点睛之笔。
传统观念与现代观念的对立与斗争,没有恶灵与妖怪,有的只是人心,每个人都是自己要面对的恶魔。
妻贤子孝阖家欢乐是传统,一直单身一直爽是现代。
从电影的结局来看中岛哲也可能选边传统一方,即使是蛋包饭的小确幸,也要不顾性命的抱紧她。
在传统和现代之间,我不选边站。
即使我选择了传统,并且一直拼尽全力抱紧她。
年轻的时候往往会在选边之后,攻击对方阵营来证明自己的选择是正确的。
这是不自信和怯懦的表现,成熟了以后不会,既然选择了就要坚持下去,为了自己也为了所爱之人,跟对错无关,也不需要别人来肯定。
怎么选择都是每个人自己的事,至于之后幸福还是不幸,哪一边的概率都差不多,哪有什么对错。
全国每年新出生的孩子是多了还是少了,真的不是我能操心的事,我的能力能操心自己生的这个就足够了。
别人爽还是不爽,还是由别人操心去吧。
资源分享,娱乐资讯,深度评论,关注微信公众号:鲤鱼电影手册 lydysc2017
小高潮就像蛋糕上的星星点点巧克力碎一样,在你有所期待的时候迅速炸裂你的味蕾,恶灵行动前的闪回片段带着魔幻非现实的节奏抬高观众的期待值。
这种就像磕了药似的画面极具诱惑性又增添悬疑感,让人对恶灵更添一分期待。
对于这部剧情可以说是比较复杂的电影来说,时长其实并不算长,比起去年的《贞子》都有了自己的电视剧,这部电影也很适合拍成一个角度一集的电视剧。
这也是影片的遗憾所在,许多未解之谜就如同片尾那场盛大而迷幻的驱魔仪式般匆匆而过,并未给出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世界观去解释因果报应,更能为人接受的解释便是心魔,旁人所不能触及的内心深处的阴暗。
男主角惯用谎言为自己立人设,实则对妻女毫不关心,甚至还有出轨嫌疑,只有童年好友遭受的离奇事件是他不灭的噩梦,既贪婪又弱小,既想拥有所有的关注也从不敢行正义之事;女主角困囿于童年不幸的母女关系,婚后破灭的家庭关系使她自暴自弃走上母亲老路,以皮相获得快乐和慰藉;男主好友嫉妒怨恨男主的中心地位,同时也瞧不起男主装模作样以及众人被愚弄的蠢样,他的恨可以和小女孩有一拼;小女孩最为可怜,爸爸冷漠妈妈焦虑,在不正常的家庭里只有与恶灵为伴。
最终强大到几乎让驱魔团全军覆没的恶灵并不是一个人招致的结果,而是一群被心魔趋势的人的共同努力所造就的力量。
小女孩因寂寞与恶灵互相吸引——男主好友用招恶灵术加强——女主的怨恨和男主的恐惧为其加强——短发驱魔女因半吊子水平和一腔热血好心办坏事为其加强。
当恶灵强大到可以感染更多人时,其实所有人的心魔便已经暴露在它面前。
它是男主的童年噩梦从而杀死男主,它是女主的恐怖老妈从而杀死女主,人人都有秘密,而这便是它的力量。
死者对生命的向往,和生者对死亡的好奇,也是招来恶灵的重要原因。
影片的细节虽然丰富,但有时也把握不住重点:想硬核驱魔的时候又不忘以爱之名,该揭秘的时候又故弄玄虚。
最后的驱魔仪式阵容着实震撼且吸引力十足,然而后来小屋里的打闹和《闪灵》式的血液攻击根本配不上观众的期待,戛然而止的结局不仅没有意犹未尽之感反而成了头重脚轻。
影片整体结构给人的感觉并不连贯,节奏始终在线口味也算不轻,若是能有续集完善会更好。
驱魔大女主仿佛是来打所有以爱之名战胜恶灵的故事的脸,可惜实打实驱魔戏份太少。
整部电影就像临近结尾搭起的驱魔架子,热热闹闹的跳了一天,瞬间就散了。
(在其他地方看到不少转载节选引用。
拜托****转载引用请注明出处****,谢谢。
)||||||严重剧透慎点。
(只讨论电影版。
小说原作的设定有很多地方不同,推荐阅读,非常有趣。
)(要怎么做才能在首页防止剧透。
要怎么做才能在首页防止剧透。
要怎么做才能在首页防止剧透。
要怎么做才能在首页防止剧透。
要怎么做才能在首页防止剧透。
要怎么做才能在首页防止剧透。
要怎么做才能在首页防止剧透。
要怎么做才能在首页防止剧透。
要怎么做才能在首页防止剧透。
要怎么做才能在首页防止剧透)魄魕魔电影中的魄魕魔没有实体,是死去的孩子们的怨灵集合体。
包括被流产的胎儿,遭虐待致死的孩子。
如真琴所说,它(们)在遥远的的地方。
将观念具像化的话,就是被称为“山”的灵界。
会时不时的出来将小孩带回山里。
这里可以推测的是,目标是与魄魕魔一样,是缺乏关爱,生活不幸的孩子。
日本自古的说法是,未满7岁的小孩是神的孩子。
在7岁以前死去的话,就是将孩子“还给神灵”。
子返し流产的胎儿叫做“水子”。
死后,孩子们的灵魂将会去一个叫“赛的河岸”的地方,也叫做“三途川”。
三途の川知纱在失去父母关爱,深感寂寞的时候,与有着相同境遇的魄魕魔互相吸引。
知纱的潜意识将父母对待自己的遭遇反映给了魄魕魔,以致魄魕魔杀死了对知纱不利的人,以及阻止它带走知纱的人(最无辜是秀树的后辈)。
但知纱并不是有意为之,所以真琴不忍伤害她,并阻止琴子杀死知纱。
魄魕魔的能力:它能察知人内心的阴暗面与弱点,找到“空隙”进行攻击。
会学习,能模仿以及附身。
被魄魕魔盯上后的现象:口渴(吸收生命之源--水),咬伤(附有怨灵,吸生气),毛虫(实体或幻觉,起媒介作用)。
“你也会被叫到的,因为你是个骗子。
”秀树一直记得玩伴知纱对他说的这句话,却记不起她的名字。
电影中儿时的秀树与玩伴捕捉并杀死蝴蝶的画面后,紧接着的是他们坐在病危的祖父床前的画面。
虽然没有做过多说明,但可以猜测,孩子们的“残暴性”足以使他们因“好奇”而去拔掉祖父的氧气管。
(另:媒介的毛虫=幼虫=孩子。
被杀死的蝴蝶=成虫=大人。
)因“死亡”与魄魕魔相互吸引后,遭受父母虐待的玩伴在被带走前给有着家庭温暖的秀树留下了这么一句诅咒。
而当秀树在无意识中想起“知纱”这个名字,并将它给了自己的女儿时,就让“知纱”重新“存在”了。
所以也能说并不是田原知纱召唤来的魄魕魔,根本原因依然在于秀树。
镜子电影中多次出现了“镜子”。
镜子映射出被隐藏起来的人性的另一面。
可以是阴暗一面,也可以是薄弱之处。
魄魕魔害怕镜子,也是像人类一样,害怕面对自己不为人知的一面。
镜中(真实)与现实(虚伪)的对比琴子和津田都对野崎说“我跟你很像。
”琴子指的是“为了不失去心爱之人,便不去制造爱。
”这是她与野崎相通的弱点。
津田指的是自己与野崎一样,都未曾对人付出真心。
这是他们内心的阴暗之处。
野崎是他们的镜子。
香奈努力不让自己成为母亲那样,却始终未能摆脱她的影子,并最终也成为了她。
母亲是香奈的镜子。
比嘉姐妹姐→妹姐妹间是有心灵感应的。
不过因为灵力的巨大差距,心灵感应的感知程度也有很大不同。
所以在真琴在第一次使用灵力击退魄魕魔时,琴子第一时间就打电话来给建议了。
但因要事缠身并低估了魄魕魔的能力,没有在初期亲自上阵。
即使秀树死后也没现身的的琴子,在感知到真琴身负重伤后,就立即出现在病房了。
除了是日本第一的灵媒师还是日本第一的妹控。
为了保证自己的强大,以及保护妹妹的安全,不惜与真琴保持距离,甚至冷酷对待。
多次窥探野崎内心,应该也是想确认与妹妹有着亲密关系的人是否值得信任。
一直冷静沉着的琴子,在看到妹妹抢过知纱后,第一次表现出了情绪失控。
也使得魄魕魔终于发现了她的弱点并趁虚而入。
妹→姐真琴对于强大的姐姐既是敬爱又有畏惧,同时也向往着能像姐姐一般。
在看了姐姐遍体鳞伤的身体后,不惜伤害自己也要得到灵力,不仅是对姐姐的羡慕与妒忌,又何尝不是想要亲身体验并分担姐姐所经历的苦痛。
真琴的口头禅“我是笨蛋”,也可以看出她对姐姐一直说自己是“笨蛋”这件事是无法反抗的。
(孩子你能听出姐姐那句“傻孩子”中的浓烈爱意吗)电影里着墨不多,喜欢姐妹的推荐看比嘉姐妹系列小说(台译版目前只出了两本长篇,日语原版目前出了4本)。
驱魔Festival“与神佛无关,能派上用场的就用”的琴子的独特驱魔方式。
召来田原家公寓前公园的有神道,佛教,巫女,修验道,朝鲜巫教,人长舞,雅乐,潮来,科学小组。
半路上阵亡的是和琴子一样,出身冲绳的萨满。
比嘉琴子属于神道,按照她的风格,应该是琉球神道与内地神道的结合运用。
琴子往自己身上喷布类除菌剂并说这个最近管用的场景,日本民间的确流传着这个说法。
据说花王的resesh比宝洁的fabreze更管用。
人長舞
巫女跳神楽四位神职大叔占据四个方位发出的叫声,是神道举行重大仪式前必做的“鸡鸣三声”,象征着清晨的到来。
应为“鸡”,而非“鸟”之后白昼与夜晚的来回切换,表示人界与灵界的界线在逐渐模糊。
最后迎来的黄昏,叫做逢魔时,是妖魔鬼怪最易出没的时刻。
逢魔时另,魄魕魔来的几次,真琴说“好像要来了”,节子和巫女说“来了”,琴子说“来吧”,也可以看出各位灵力的级数不同。
咒语本片有请来宗教各界人士来监修驱魔片段,再加上幕后工作人员做的大量研究调查,无论仪式还是咒语,在现实中都会实际使用,并非杜撰。
比嘉琴子:大祓詞(用于驱除污秽的一种祝词)
大祓詞中有几句是针对祈祷对象的情况专门写的祝词,这一份是琴子为“田原家”撰写的。
奇魂幸给(くしみたま さきはえたまえ)(一种神语,用于祝福)
用神语祝福真琴,最后赶妹妹出房间前也有对她念一次光明真言(即大光明咒,佛教驱邪咒语)
驱除附身于真琴体内的魄魕魔一二三祝词(ひふみ祝詞。
拥有着最强净化能力的一种祝词,可用于祈祷,镇魂,招福,驱邪等各种仪式)
放弃救知纱,将她交给灵界。
琴子是职业灵媒师,这一次也只是她其中一份工作。
用最有效的方式完成工作,不以情论事。
布瑠之言(也叫ひふみ祓詞(布瑠の言)。
可召唤出十种神器的灵力,起死回生)
用咒语张开结界比嘉真琴:薬師如来真言(用于治愈)
将魔导符的力量先净化再销毁
符上画的黑线就是将守护符变为魔导符的标记其他出现过的咒语:大日如来真言不動明王真言摩利支天真言大黒天真言结局琴子姐姐清除了障碍(野崎)与根源(知纱),断绝了弱点(真琴),独自一人应战变得无比强大的魄魕魔。
结尾并没有明确说明姐姐的生死,但我站姐姐胜利。
魄魕魔的具现化--血,自始自终都无法接触到琴子,她只是走路就能使得血漩涡退散开来。
琴子排除了自身最大的弱点(真琴)后,毫无疑问比起之前要更加强大。
她微笑着叫魄魕魔放马过来,就是有着绝对的信心并终于能发挥出真正的实力了。
最后与从公寓喷泻而出的血流一同涌出的是各种惨叫,与之前魄魕魔发出的各种叫声一致,里面也没有琴子的声音。
血流喷泻而出,也就是魄魕魔的具现化被击碎得不成原型了。
而且之前也说过比嘉姐妹是有心灵感应的,如果姐姐失败了,真琴是不可能还能那么轻松的喝着啤酒大笑的。
++++++想到什么再补充+++++ 7/7更新:(前文也有做一些添加修改)蛋包饭之国除了导演本人以外应该没办法说明真正的意图了(DVD特典中的制作记录片中也没明说原因)但其中的各种隐喻元素还是显而易见的:蕃茄酱=鲜血蛋=未能出生的胎儿蛋包饭的形状=山然后还有这句歌词:
我觉得这首歌和这个MV是全片最恐怖的片段不过令很多人满头问号的也是这一段了其实不需要解答,整部片就是野崎最后的这句话就对了^^
(纠正一下中文字幕中一些对于剧情理解有误的地方,和解释一下(我觉得)不便于理解的地方)(非常感谢字幕组的辛勤劳动成果)
“它来了”(知纱不是在问,而是告诉秀树)
“窗外有什么生物,植物还是虫子”(琴子凭借灵力远程感应到媒介的存在)
“chi ga”(这里日文字幕也有误。
就是魄魕魔经常说的那句意义不明的话)
这里跟下一句连起来,都是绫引用野崎说的话。
可能会使人误解为是绫说自己?
大概已经没事了(和上一句连起来,琴子姐姐用香烟帮真琴除去伤口上的污秽了)
“当然,(需要的)所有东西我这边都会准备好”
连接上一句,“真琴也是,说白了就是孩子。
”(魄魕魔将真琴误认为孩子带走也呼应了这一句)
虽然没有官方解释,我觉得介词“に”应该翻译成“让”,而不是“和”。
后面没说完的话应该是“不要再让我(担心了)”之类的吧(もうこれ以上 私に心配させないで) 7/11更新:将评论区的一些讨论搬上来了Q:关于姐姐身上的伤疤A:姐姐身上的都是驱魔时受伤留下的外伤伤疤。
姐姐是日本最强的灵媒师、手头的案件都是国家级别(所以她才能认识警察高层甚至国家级别的领导人)的妖魔鬼怪,伤害力很强。
虽然开头说只讨论电影版,这里补充一点小说中的设定:琴子姐姐的力量是家族中最强大的,她从小学生起就开始除灵驱邪,并以此为职业。
身经百战但也因此遍体鳞伤,电影中也有带到这一点。
右手手背上的蟹足肿是在驱除一个会用火的妖怪时受的烧伤。
脸上的伤疤则是电影原创。
Q:关于津田(青木崇高)那个人物。
A:津田那个角色,他自己对野崎说“跟你一样,没有爱过,也没有信任过任何人。
”他很清楚自己的孤独与空虚,看着徒有其表的秀树拥有幸福的家庭,既是轻蔑又嫉妒。
所以才想要把秀树拥有的东西都抢过来,破坏他的幸福,并以此为乐。
而他的空虚最终被魄魕魔附身了。
Q:关于秀树公司的女同事。
A:那个女同事是秀树的外遇对象,被咬伤的后辈也有说他和公司的笨女人上床之类的。
Q:为何安排这一个角色。
A:会否被魄魕魔附身攻击的一个点是“是否有空隙”。
家庭关系中的隔阂,心里的缺陷弱点等,都是能让魄魕魔趁虚而入的“空隙”。
在家里聚会时,那个外遇女子说知道秀树家买成多少钱后,秀树说谎让后辈帮忙掩盖,之后的镜头是窗外吹进一股风,把家里的杯子吹到地上摔碎了。
这段也是象征着田原家出现了“空隙”,使魄魕魔有了机会。
仔细看的话电影中有不少关于门窗的镜头。
Q:关于秀树的儿时玩伴。
A:玩伴知纱应该是被父母虐待而死的,然后灵魂也化作魄魕魔了(就像最开始说的电影的魄魕魔是怨灵的集合体)。
她和秀树小时候的事情虽然没有交代,但他们俩之间一定有什么秘密,才会让知纱说秀树是骗子。
(我自己猜测的是,他俩因好奇不小心杀死了秀树的祖父,而秀树却没有对家人说实话)Q:为什么秀树给女儿取名“知纱”后就把魄魕魔召唤来了。
A:名字,无论对于人还是鬼,都是证明其存在的东西。
秀树在某一天潜意识里突然想起”知纱“这个名字时,便是肯定了“知纱”这个魄魕魔(这里是指那个玩伴)的存在。
而魄魕魔之后与女儿知纱互相吸引,使得魄魕魔有了明确的方向标,便能不迷路的来到田原家了(参见琴子让野崎打扫房间时说的话)。
这里又补充一下小说里有一个设定是“被魄魕魔叫到名字,就逃不掉了。
”(电影里虽然没有明确交代,但玩伴知纱有对小秀树说这句话)
反之,想要防止被魄魕魔附身或攻击,就不能被它知道名字,以及被叫到也不能回话(节子让秀树接电话时不要讲话也是这个原因)。
然而秀树为了掩饰自己的谎言还是回话了琴子姐姐在打电话时也没有说自己的名字,一直自称是“真琴的姐姐”,这也是一种防御手段。
Q:chi ga tsu ri。
A:ちがつり是出自小说原作。
完整的是さおい,さむあん,ちがつり。
并没有明确的意义。
原作中的“魄魕魔(bogiwan)”这个名字是由bogeyman演变而来的,所以saoi,samuan,chigatsuri也有可能是从英语演变过来的。
看到有日本影迷猜测,chigatsuri的语源有可能是“trick or treat”。
Q:关于琴子姐姐的生死。
A:我自己觉得姐姐是胜利了。
前文有说一下关于结局的推测。
这里再补充一点。
姐姐说,要像神明一样迎接魄魕魔,尽可能的吹捧它,把它引来。
我觉得这有可能是姐姐召来这么多驱魔师帮她的原因。
虽然姐姐的力量足够强大,但如果不做到这么万全的准备,魄魕魔有可能是不会出现的,毕竟它已经把知纱抢走了。
而关于送知纱去阴界的原因,姐姐一开始并不知道是知纱引来的魄魕魔。
我觉得应该是把知纱和真琴引回来后才知道的,并且才发现知纱和魄魕魔的纠葛太深了。
为了能万无一失的将怪物驱除,只能选择将知纱一起送回去。
最后一战,魄魕魔是靠阳台的方向,画面上来说是左边。
琴子姐姐是靠门的方向,画面上来看是右边。
按单纯的对决格局来看的话(估计也很难跟一堆血纠缠不休到换了方向吧^^;,应该很快就能分胜负)魄魕魔应该是被姐姐的力量打散喷出了阳台(反方向)。
至于是否同归于尽,我只能说因为最后四散而出的叫声中没有姐姐的声音,所以觉得她没有死。
这电影不止讽刺了虚伪、不负责任的父母。
甚至讽刺了总是用“她还是个孩子”替恶魔开脱的成年人。
孩子也许不懂对错,但肯定知道疼懂,所以能将疼痛施加到别人的念头,无疑是最纯粹的恶。
而这小女孩却拥有这样最纯粹的恶意。
而讽刺的是周围的成年人会自动用“她还是个孩子”替她开脱。
通常情况下我们都会觉得孩子总是天真无邪的,不会存在什么坏心思,而实际上孩子的恶才往往是最纯粹的,单纯的就是想伤害对方。
说实话,一直到最后,我都是懵逼的状态,这到底讲了个什么故事,想表达什么道理?
似乎都没有,只是给人以视觉上的冲击,让观众体验一下什么叫血流成河,血肉横飞。
如果说是一部亲情片,但是小女孩父母无视她的情感需求,小女孩因孤独和来无影去无踪的杀人妖怪成为了玩伴,最后勾结妖怪把父母和父母身边的朋友杀死,这也太冷血,何谈亲情?
最后的驱魔让她成为了野崎和通灵女友的孩子,似乎想表达的是只有关心孩子愿意和孩子玩耍的人才配做父母吗?
好像也不对,野崎和女友两人因为女孩也是被妖怪夺走了半条命。
如果说是剧情片,似乎又有些三观不正,女孩已然勾结妖怪把父母害死,野崎和其女友却因为她是个孩子不愿意让驱魔师姐姐把孩子送回地狱,孩子已然被妖怪附体,野崎和女友却要让全场最佳的驱魔师姐姐和她的宏大驱魔团队代替女孩被地狱收走,为了一个女孩放弃成百上千的生命,为了素不相识的女孩放弃自己姐姐的身家性命,这传导出来的算是什么扭曲的价值观?
再则全片出现了很多和剧情的发展并没有半毛钱关系的延伸,比如女孩父亲良田秀树的同事为何会被妖怪抓伤直至死亡?
这和后续秀树家发生的事情有什么联系?
为何秀树小时候会和小女孩发生关于妖怪吃小孩的对话?
小女孩是谁?
又是怎么死的?
对话中为何小女孩称妖怪会去找秀树,会把他抓回山里?
这和秀树长大成家后遭遇的一切联系是什么?
期待有看懂本片的大神解答一二。
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作者:Lizard(来自豆瓣)来源:https://www.douban.com/note/711532535/
影院好读版如果要用一道菜形容《來了》,我會說是無敵海景佛跳牆,只是裡頭還加了棉花糖、肉桂、以及各種果醬還有小熊軟糖,你可以吃糖果也可以吃海參,只要不要喝湯就好,因為只要你把湯喝下去,你的眼皮會亂跳、嘴角會抽搐、耳朵會陣痛、然後肚子會咕嚕嚕的亂叫像小鳥在唱歌,是的,這是不該喝湯的火鍋,一喝肚子就要蹦迪。
《來了》的預告是湯的氣味,它就像是濃妝豔抹的阻街女郎(當然只是看起來像,也可能是阻街男郎,沒打開禮物盒誰知道裡頭裝什麼呢?
),全身被夜與霧氣包裹,你只能看到她的雙眼,還有她撩撥霧氣的手指,你知道這個人很危險,你知道這個人百分百有病,你也知道你跟著走進去可能會走不出來,但是你的身體卻不聽使喚的做死,他們無視各種可能會讓身體腐敗的性病活動了起來,蓬勃的對要來的死亡冒險分泌賀爾蒙。
「來了」你的身體說。
正片則是湯本身,這是一碗不計成本的湯,說的不是技術也不是預算,更不是卡司,而是影像還有音樂,他們不斷被丟到湯裡頭,但因為沒有摻水,只能越攪越湖,最後杓子插在裡頭,卡住,所有的東西不斷的濃縮在裡頭,幾乎是要讓人腦無法處理的程度,從一個一個男孩到一個家庭,從一個家庭到一個地區,從一個地區到一個國家,這與《來了》換了三個敘事者的方式是對應的,所有不一樣的人都說著一樣的故事,那是關於痛苦的故事,關於那些與生俱來我們拋棄不了的家世的外部因素以及內在性格的種種軟弱,那些建立出我們的事物充滿著錯誤與缺失,從而註定在我們由身體所滋生的靈魂身上打出一道道裂痕,那些裂痕在我們的有生之年會不斷的修補、或者擴大,而生命就在這一張一弛中或者偉大,或者消亡。
「祂會挑脆弱的人下手。
」我喜歡《來了》全片充斥的奢侈與浪費,一個人體長了一顆瘤,那是一種病,一種醜態,然而當人體佈滿瘤,還一張一合的噴發著綠氣,那是一種藝術,一種美態,普通的疾病不是被人輕視,就是被人敵視,然而無可救藥的可怕疾病卻可以扭曲人體到讓人不看不行的地步,「人心」不是抽象的思維,而是居住身體的鬼怪的處所,「能夠感受到痛苦」意味著能夠感受,而感受使人偉大,或者消亡,本片中沒有上帝,只有成千上萬的鬼怪,這些鬼怪又共享一個身體,那是種種令人不安的影像,種種令人不安的音樂,以及種種令人不安的旁枝末節,他們是多也是一,他們是作為複數的人類也是也是單數的人類。
「他們是我們。
」(拿隔壁棚的話來說)來了是關於鬼怪來臨的故事,這個鬼怪纏上了一個男孩,然後是男孩長大後組建的家庭,然後是一個地區,甚至意圖染指全日本,然而至始至終電影都沒有確定的告訴我們這個鬼怪的名稱,鄉野傳說的提及的三個名字不過是虛晃一招,正如電影中最強大的靈媒,真琴的姐姐,琴子,使用的不是單一儀式,而是「把能用的都用上。
」似乎是因為根本無法確認鬼怪本體,鬼怪也從未露出本體,而只是直接施加影響,或者反過來說,影響本身即是鬼怪,而重點便成了「為什麼那個人會以這樣的形式被凌虐?
」因為這個鬼怪不只是借用他人的形象達成誘騙的效果,祂似乎還非這樣不可,隨著電影進行,我們發現祂越來越強大,而且每個人都恐懼著祂,因為祂知道每個人的弱點,知道每個人的慾望,這兩者是同一的。
祂是欲,祂是被召換而來的,是我們否定卻又渴求的一切,是來自不同人身上,在被趕到陰影下後滋長黏合在一起的龐大力量。
人類是有身體的鬼怪,鬼怪是無身體的人類,這就是為什麼人類對於成立家庭、擁有居所如此執著,同時又對家庭保持恐懼、對居所保持恐懼,《來了》裡充斥著大量的「囤積」無論是男主角秀樹與女主角香奈新家逐漸「囤積」成髒亂的房間,還有香奈母親那「囤積」是女性用品的房間、秀樹家鄉那寬闊又「囤積」著親戚,無私人性的房間、津田教授那「囤積」古物與文件的研究室、還有靈異酒店女真琴那「囤積」各種毛茸茸與色彩斑斕的物品的房間,我們可以從房間看出主人的性格,因為房間記錄了主人生活的樣態少數沒有房間的是誰?
是作為靈異作家的昆還有只有電影後段才現身的強大靈媒琴子,昆的房間是自己的車子還有真琴的房間,琴子則是行李箱不離手,他們兩個都不願久居一處,昆什麼工作都接,只要能賺錢就行,他不在乎對象是什麼樣的人,也不願與對象有更深刻的連結,因為他害怕產生的連結會讓他失望、落空,讓他想起自己過去的軟弱,而他喜愛的女孩真琴的姐姐琴子則是將工作塞滿,她不願意正視自己的妹妹因為正是自己的天賦異禀讓妹妹羨慕進而傷害自己希望與姊姊有一樣的傷痕,希望像姊姊一樣。
「你跟我其實很像,因為害怕失去,所以不去擁有自己愛的事物。
」她在空蕩蕩的醫院對昆說。
存在就是佔有,正如我們存在,因為我們首先佔有我們自己的身體,而我們感到不存在,因為我們的身體被他人佔有,或者被自己的慾望給佔有,這時候就會發生可怕的事,然而只有愛能讓我們與他人共存,背負他人並讓他人不被佔有,而欲則是完全的佔有,進入穿上他人的身體跳舞,然而愛與欲的時常混淆在一起,因為有時連我們自己都不清楚自己需要的是愛還是欲,畢竟我們的愛可能會隨時間變質,到時候連結就成了鎖鏈,而我們會感到過去的鬼怪追上了自己,這令人沮喪,因為在本片裡,所以要成立新家庭,除了與相愛的人連結在一起外,同時也是對於新開端的信仰,相信自己能夠擺脫那令人喘不過氣卻又不可斬斷的原生家庭,相信自己擺脫了「血的呼喚」。
「它也會呼喚你的呦。
」小女孩對還是男孩的秀樹說。
在那裡我們處處感到窒息,而當我們建造家庭時,我們相信那不只是建造,而是「創造」,建造是把原本可能存在的東西給製造出來,但「創造」不是,「創造」一詞聽來具有宗教色彩,因為創造具有超越性,那是把過去從未被想過可能實現也沒被實現過的東西給實現出來的瞬間,即便在他人眼裡可能不但不是這樣也十分的渺小,但那本來就是屬於父母的創世紀,是一種「我能做的更好」的渴望。
而欲卻沒有這樣的負擔,因為欲本身即是否定,欲否定了主體性而訴求物質,欲把人變回物,欲是一種為了創造的毀滅,欲渴望著重新再來一次,把陳舊的一切還原成簡單的物質,好進行重整,再造,欲沒有極限,欲的力量既能使身體製造靈魂,也能讓靈魂徹底扭曲,藉由身體的可能性。
「如果知紗這麼麻煩,那就擺脫她就好。
」這不只是情夫的床邊耳語,也是對每個操勞的母親最誘惑的話語,拋棄母親的身分,重新作為一個女人生活,也只作為一個女人生活,香奈一邊憎恨著母親,一邊害怕自己踏上與母親一樣的道路,即便一度接受誘惑,然而到了最後她仍舊選擇了自己的女兒,秀樹虛榮且軟弱,並時常否定自己壓抑的慾望,但他仍然選擇手無寸鐵的去面對鬼怪。
儘管《來了》裡頭出現的與提及的淨是日本的鬼怪,進行儀式的是神道教祭司與和尚,背後仍然有一點基督教色彩,因為電影強烈的肯定受苦與真實的關連還有在不自由狀況下藉由選擇得自由的必要,藉由這種選擇,人可以墮落,也可以上升,而考驗是永恆的存在每個人的有生之年,因為祂內在於我們的身體裡面,卻又不只屬於我們的身體,在這座身體存在以前,祂已經存在於其他的身體,並藉由其他的身體增強自己,人類的社會越是繁榮,祂越是強大,正如光線越強,影子越明顯一樣。
於是當我們不顧勸阻的要喝下這碗黑暗火鍋的湯,讓祂進入我們的身體,我們最好有心理準備,因為當我們凝視著祂,祂也將凝視著我們,召喚根本上是將召喚者與被召喚物同步的行為,是將不存在者與存在者重疊的行動。
人是會思考的蘆葦,同時也是搖曳的蘆葦,有時候很難分清楚思考與搖曳的區別,或許他們是同時的。
简单分享一下自己的观后感受。
镜头语言和剪辑配乐不必再多说,一如既往的中岛哲也个人风格,光怪陆离、美轮美奂。
比起之前几部电影,我认为《来了》的寓意更加深刻,主题更加隐晦,不是很好懂,但并不影响我们理解它的大致表达。
影片围绕一个家庭遭遇的种种诡异事件展开,随着视角的切换、情节的发展,我们渐渐发现这不是单纯的“鬼魂(或妖怪)作祟”的故事,而是关于家庭、伦理、人性的故事。
我觉得故事里非常深刻的,是关于对家庭和婚姻的刻画。
这一对夫妻之间并非没有感情,但他们结合的目的却不止爱情这么简单:丈夫秀树渴望与美丽优秀的女性结合,来建立起自己在外界眼中的完美形象;妻子希望借婚姻使自我摆脱原生家庭的阴影……可以说,这段婚姻从一开始就埋下了隐患。
随着时间流逝,女儿出生,两个人之间的问题也愈加显著。
这个看似幸福却气氛诡异的家庭,是影片前半部分的核心。
虚伪的男人和隐忍的女人,年幼无知的孩子……当秀树离奇死亡,香奈内心世界展开之后,人物的形象又再度丰满起来,虚伪的秀树似乎也很可怜,而温柔内敛香奈实则处在精神崩溃的边缘,他们的孩子知纱,也表现出了幼稚、任性的一面。
所以,他们这个小家庭的破裂,与每一个人都脱不开干系,但显然没有任何人意识到这一点。
比起岌岌可危的关系,家庭成员的关注点却全都在鬼怪的身上,他们这种貌合神离的关系,也就不足以支撑三个人一起渡过难关。
在相互推诿和厌弃之后,他们的生命和联系全部走到了尽头。
反观电影后半部分的主角,离经叛道却单纯善良的真琴,还有婚姻破裂后关上了心门的野崎。
他们两个人看似都是人际和工作中不得意的失败者,但却有着自己清醒的追求,有坚持的底线和原则。
其实他们是比秀树夫妇更加懂得爱和责任的人,因此,他们也成功地经过了鬼神的考验,活了下来。
家庭,是《来了》中比鬼怪更加耐人寻味的存在。
人与人的情感联接和社会关系,是这部惊悚片背后深入挖掘的方向。
做法事的时候,纠缠秀树一家的鬼怪并没有以实体出现,而是在一声做法者的“它来了”之后就化身为摧毁一切的力量,它嗜血、凶残、强大。
这个“它”应该也有一定的象征意义和某种隐喻,是人类不能够认识的“未知”?
还是隐藏在每个人心底的“黑暗”?
亦或是其他更加难以言说的东西……要看懂中岛哲也这部电影,还是挺困难的,来了!来了!来了!来了……究竟是什么东西来了又走了?
可能要再看几遍电影,我才能隐约感受一二。
“两场重场戏(婚礼、乔迁宴)已经很扎实了。
”(二刷再拉分镜);“树林(开场);秀树在新家中砸了所有的镜子,收起所有的利器,走廊中摆满盛满水的碗以杀死‘她’”,两场戏的光影、影调的设置。
我的感受:1、跟以往的日本恐怖/惊悚片不太一样(因为间隔很久没追日本恐怖片,而存在恐怖片的断档以后的感受):(1)以往的日本恐怖片更多地着墨在“恶之源”(人性也好,因果轮回也好),但《来了》更多地琢磨在“对恶的处理(方法)”上。
一段对话挺有趣的:(秀树听野崎先生说已经给真琴讲了事情的大概以后)秀树:……那样的话……那个到底是什么?
为什么会找上我?
真琴:啊,不行不行,这种的我不懂,什么理由道理的,因为我很笨。
秀树:诶?
什么?
真琴:嗯……对付她的方法?
就像那个……虽然不知道感冒的原因,但却知道治疗的方法。
接下来该怎么办才好,这种的话我就知道。
对比嘉琴子的描述也很有趣:(逢坂势津子扶着阳台,与野崎先生讲述琴子)逢坂势津子:琴子的驱魔仪式很独特,不论是神明还是佛祖,能用上的都会用,她真的特别。
这两处就像中岛哲也导演自己的自白一样:出处不重要,电影拍的好就好;只要能把电影拍的好,不管是什么样的方法都可以尝试或使用;中岛哲也真的很特别。
(哈哈,我觉得是我过度解读了,也可能是我的内心是这么想“拍电影”这件事儿的)(2)视听处理上不同。
以往的日本恐怖片偏冷调,《来了》暖调的应用比较多,色彩更加大胆,更强调画面的形式感。
2、《来了》影片本身,第三幕“除邪”的观感不太好,主要在野崎先生的自我救赎,以及拯救织沙上。
野崎先生的自我救赎“无反省”过程,自己原谅自己只在“一念”之间。
导致我难以产生情感认同。
拯救织沙则全靠情感。
让我有一种“输出全靠吼”的乏力感。
导致我难以对结局产生理性认同。
(换做是我的话,我会怎么处理这两处情节呢?
我还没想好。
但野崎先生面对真琴,重新踏进河流,再次面对自己的“罪”的时候,我可能就会调整,让野崎先生在重新面对“罪”的时候就完成救赎,而不是不作为;拯救织沙,我可能会先让织沙回到那个世界,然后真琴和野崎先生带织沙找到回家的路)3、片头字幕用广告的形式展开,很有趣——没想到片头字幕还能展开的这么高调和吸引眼球;片尾用(蛋包饭)广告形式结束,很有趣——没想到恐怖片能这么梦幻的结尾,有一种“影片结束,我们一起放松一下吧”的感觉。
4、好奇,为什么那些除邪的人在明知道自己极有可能有去无回的情况下,依旧选择了不归路呢?
毕竟连死者都向往生。
真琴向往自己不能生育的小孩子可以理解,琴子保护妹妹可以理解。
逢坂势津子的执着理解不了,帮助琴子除邪的那些人的淡然理解不了。
5、伤口做的真鲜活6、音乐(重金属摇滚)用的很奇妙
依然是充满邪气和狂气的先锋作品,极尽夸张的表演,鬼魅丛生的配乐,中岛哲也试水了两部推理小说后,这次改用恐怖小说作为底本,感觉气质上果然更加契合。可最好看的还是比较完整,也最有故事性的妻夫木聪和黑木华的第一趴假面家庭剧。后来松隆子登场,神道佛教萨满恶魔大乱斗就显得有些散乱了,虽然我喜欢仪式感,但也不能过于影像先行啊,有些残念。
整体的叙事节奏有问题,想要多角度的叙述故事和隐喻,但呈现出来的却并非那样。想要表达的东西都懂,但看下去就真的很无聊了。不过,画面及氛围的营造倒有一番考究。
2019年已看159。为了鼓励生育,日本文艺界真是太拼了。
和@基闹 云看片
真的,很莫名
如果只有前一半的家庭部分我会给四星。。。
什么东西 看得我直打哈欠 松隆子驱魔前消毒旁边的人都笑出声了
借鬼神之力,抢夺生的意义。用驱魔之名,静待死的来临。害怕失去,才会放弃全部想拥有的念头。敬畏痛苦,才能尝到一丝作为人的可贵。当欲望,恐惧,贪婪,虚伪来到你心中,原本的你早已名存实亡。中岛哲也打造了一部超规格的日系灵异片,民俗传说与都市焦虑融合,别有一番风味。驱魔的细节展开会更好。
挺好玩的,虽然搞不懂中岛哲也到底想讲啥或者说想讲的太多了,每段都引出新的命题和视角所以让整个主题显得有点大和散,但是由于群戏做足,空间感和好几处的形式感都营造得很好,而且将民俗与都市景观的结合都让人看得非常爽,甚至很多人物都表现出了一种漫感,有种充分满足导演恶趣的意思。总觉得有些大导演拍到一定水平,就会萌生我要拍一个让我自己爽的电影这样的压制不住的念头,所以从配乐到画面到人物感觉导演都玩得很飞很高兴。所以作为一个很喜欢他和很喜欢大多数演员的我也看得很飞很高兴。
一个关于拥有,失去与夺回的(鬼)故事。松老师的驱邪巫女真的太帅了太帅了太帅了,声音也好好听,低沉又迷人(跟小七打电话&念咒语的时候)好想看比嘉姐妹的番外(让松&小松演姐妹真的不是故意的吗?又,太贺这便当也领得太惨了吧😭
很飞,但是很酷!其实给两星和给四星都说得通。
音效恐怖,一惊一乍的还蛮吓人的。
拍得真无聊,看睡着了,如果不是小松菜奈的大长腿,以及松隆子万年推,可以放弃!!黑木华、妻夫木聪也拯救不了这个无趣的故事。《渴望》以来中岛哲也监督退步很大呐,只剩花里胡哨的噱头,没有精细的故事和直击人心的情感了,这个《来了》四不像,基本上没有任何逻辑,核心上似乎想讲一点关于养孩子、弃婴的话题,主旨却是含糊混乱的,那些说教意味极浓的台词,不咸不淡哩哩罗嗦,里面的所有角色都像脑袋被门夹了一样,歇斯底里疯疯癫癫,所谓惊悚悬疑的趣味,既不是氛围取胜的日系恐怖片,也不纯种是欧美血浆片,大费周章地搞这么一次驱邪,就是为了给我们看这个!!
哎哟,这不三不四的节奏要是换国内来拍估计早就骂出翔来了!最后的圣母婊翻译过来简直就是:孩子还小,不懂事!
好久没去电影院看恐怖片了,结果没想到也就剩突然的“bang”“dong”这种招数。一看番位表就牙白预感。前前后后大概是换了四个主演,四十个编剧,四百个导演的感觉,到最后也没讲清楚个啥。最后的除灵scene还蛮酷的。
只有前一小时能看
出乎意料好看。如不断杂耍的闹剧般,一个邪典的育儿恐惧故事被断成三章换了三个主角,恐怖之余包裹着浓重的恶趣味和幽默细胞,拍得非常飞,非常时尚、瑰丽。不输隔壁的《哭声》《招魂》,而且是比它们更难以定义、更“精神分裂”的新时代恐怖片!世界观上其实还可以更加舒展开,好想了解日本的这个庞大的“驱魔者联盟”。
现代驱魔录,喜欢!请出以姐姐为主角的电视剧吧!
史上最立派な驱邪仪式!人设背后承载的议题浅尝即止即可,惟血浆、邪劲儿与视觉冲击一路猪突猛进。
不知道为什么这部恐怖片分数可以这么高,所以最后的魔驱了没有呢?妹妹和妹妹男朋友一个生不了孩子一个不想生孩子,到了危机关头竟然就是要和熊孩子同生共死?我不理解,只感觉这两个人到最后还是这么任性,为了这个熊孩子死了一堆人也无所谓,到最后两个人坐在长椅上抱着孩子笑了出来我真的醉了。你姐呢?那么多为了这个法事死掉了的法师呢?血压又升上来了我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