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理解,非研究或考据,凭记忆写,可能不准确,有剧透。
科里是迈克的重身,艾莉森则是劳丽的。
重启三部曲推翻了《月光光心慌慌》的一切续集,直接承接第一部结尾。
科里的长相肖似第一部的棕发迈克(有几秒面具被劳丽摘下的镜头,还是个小卷毛),然而迈克神秘的起源难以重现,科里的故事仅仅是一个书呆成长于压抑的家庭,失手杀人后又遭遇不公和嘲弄,最后选择黑暗。
艾莉森的演员和劳丽的演员一样,在17岁被发掘出演本片,《万圣节》都是他们的第一部电影,她和当年的劳丽一样,是聪明勇敢的女孩。
17岁正是劳丽第一次遇见迈克的年纪,而“重身”这个理论真正在艾莉森身上被应用已经是剧中几年之后了。
导演在最终章想要讲述一个与众不同、别有深度的故事,将重点放在了邪恶起源、心理分析、社会问题和创伤愈合上,于是缝合出了一个四不像。
三部曲都在探讨迈克和劳丽的关系,这本来是个正确的走向。
万圣节电影系列中,劳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也是迈克角色魅力的来源之一。
迈克对劳丽无尽的追杀让他不再是一个无脑杀人狂,观众在享受他大开杀戒的同时也好奇他神秘的内在。
游戏黎明杀机中,“一缕芳香的头发”是迈克的顶级道具,这缕头发正是他从劳丽的头上扯下来的。
重启三部曲删除了迈劳的兄妹关系和邪教内容,那么迈克对劳丽的执着就是一种纯粹的迷恋。
劳丽的演员柯蒂斯在访谈中说(【【访谈熟肉】迈 劳 爱 情-哔哩哔哩】 https://b23.tv/P65oLmN):“他第一次在街上见到劳丽,一个与他杀死的姐姐截然不同的女孩,她唱着纯情的歌,于是他坠入爱河,你无法阻止一个坠入爱河的人。
迈劳间的联结是真实存在的,哪怕它如此病态又危险。
”《终结》中的电台主播说劳丽挑逗了一个脑子不正常的人,于是他坏掉了(snapped),《杀戮》中幸存者的妹妹也说劳丽诱惑了那个男人,并且激怒了他。
这诚然是一种受害者有罪论,尤其是对女性受害者的恶意,但也能看到,在大多数人乃至导演眼里,迈劳的关系是与感情和欲望相关的。
《终结》里谁说过(忘了是谁说的,好像也是主播,原谅我实在没那个心态再看一遍这片了):“如果当初劳丽接受了迈克,而不是往他脖子上捅了一衣架,是不是一切就会不同。
”科里和艾莉森就是迈劳关系的另一种可能性。
科里人性尚存,艾莉森也确实爱上了他。
为什么科里突然变得力大无穷、神出鬼没,迈克还不杀他,并跟他一起行动,其实就是因为他们是同一个人,只是不同的两面。
可惜劳丽不是艾莉森,她是第一个final girl,是勇气与聪慧的化身,她从来没有引诱过迈克,更不可能爱上他;迈克也不是科里,他从一开始就是异常的,最后他亲手杀死科里也代表终结自己人性尚存的最后一丝可能性。
迈劳只能永远相杀下去,直到一方死亡,或同归于尽。
(但科里说“if i can’t have her,no one will”,代一下迈克还是很带感的。
)导演的这个探讨,初衷很有趣,但实操却是惨不忍睹的失败。
很多人反感科里,因为迈克的行为没有逻辑,是纯粹的恐怖主义,哪怕对劳丽抱有执着,但他的动机仍然是晦暗的。
观众不知道他想做什么,他到底是人还是魔鬼,他是“the shape”,有人类的模样,但谁都不知道人皮之下是什么东西,迈克这个角色的魅力和恐惧皆来源于此。
一旦用科里的经历来解析这一切,就变得索然无味了。
矛盾的是,《杀戮》似乎弱化了迈克对劳丽的迷恋。
迈克在第一部结尾找到劳丽,其实是警察带他去的,他一直只想回到自己的老房子。
在第三部又浓墨重彩地重提迈劳cp,鉴于三部导演是同一人,不得不怀疑是统筹能力太弱。
其他对社会问题和创伤愈合的展现从重启第一部便可见端倪,这些元素在恐怖片内作为调剂还可接受,但作为重头戏就很愚蠢。
恐怖片系列基本都是粉丝电影(《万圣节》还是节日电影),没有人想在恐怖片里看到不甚高明的鸡汤,我就是来看迈克大杀四方的。
迈克从《杀戮》的不死之身到《终结》被小镇人杀死,似乎是在暗示迈克的力量来源是人心的恐惧和邪恶,一旦人们不再害怕,他也就失去了力量。
又或者就是纯粹吃书,我已无力在乎。
以上是老公晚节不保,梦女破防实录。
大卫·戈登·格林版的《万圣节》终结了,以一种“不寻常”的方式。
不得不说,影片的前半部分让我有些不耐烦,麦克·迈尔斯的出场也非常晚,但好在后面渐入佳境,也算是给了他一个痛快的了结。
格林深得上世纪80年代电影的精髓,最后这集如同修复好的老片,让人似曾相识,又好像从未看过。
影片的2/3脱离了《万圣节》系列的桎梏,讲了一个新的故事:一个歧途青年偶然发现了麦克的藏身处,竟利用麦克去杀人报复,这也有些像《万圣节》4~6集中的那个黑人巫师,也有些像《十三号星期五》第五集(也是观众最不喜欢的一集),出了个为虎作伥的“仿冒者”。
格林的胆子确实不小,其实他完全可以延续第二集的风格做下去,但他却不走寻常路,另起炉灶讲了个新的故事,势必会让大部分观众失望片中有一个新的观点,麦克变成杀人狂是因为被劳瑞反复戏弄造成的,那些受害者家属也迁怒于她。
邻居们对劳瑞的同情心几乎荡然无存,还说她是freak show。
只有到最后劳瑞当着大家的面,公开绞碎了麦克,她才得到真正的“原谅”。
这一点很残忍也很冷酷。
可以说这个结局没有赢家,受害者被当成不祥的“怪胎”,杀人者被当成怪物粉碎得尸骨无存,最后貌似回归平静,实际仍然不能化解无处不在的戾气。
比如劳瑞的外孙女,她放任了男友去杀人,男友变成“麦克二号”,最后自取灭亡,她也要承担责任。
这个女孩很可能会继承麦克迈尔斯的“衣钵”。
这部电影也让我回忆起了过往的“点点滴滴”,从00年代看到20年代,麦克迈尔斯一次又一次杀人如麻,又灰飞烟灭,也让人有点审美疲劳,但这个“最终章”起码拍出了新意,我觉得不错。
经历了杀戮的口碑崩塌,看得出来DGG想推翻前两部重新定义,又不满足于玩千篇一律的血浆片套路,想重新定义这个系列,但是没有这个能力就不要这样玩好吗,您按老规矩拍2018的那部不就大获成功了吗?
大家都是来看迈尔斯的,谁能想得到隐居在地下室的迈尔斯根本就没什么露面的机会,甚至打不过一个小兔崽子,这看着谁不气啊,还有这个病娇男主,为了爱走火入魔至于吗,女主想跟他是眼睛瞎了吗?
等了一年,等到的却是四不像,气煞我也。
讲实话除了强加深度拍的倒是不差,前后翻转被DGG玩会了,可能是整个系列最有趣的一部,但放在这个系列之屋不行了,如果是一部单独的电影,我能给4星。
但是......男主的遭遇我很能共情,这一点足以加分😂
官方消息................................................................................................. 劳瑞也随着迈克尔一起走着了
....................................
不管是这两天看完的 英国人拍的‘巢穴2021’还是韩国人的‘狼狩猎2022’,这两部烂片我都可以给出3个星星,因为我对恐怖片有包容感,本身拍的精彩的恐怖片就很少,愿意下点钱的恐怖片更少。
但是这部万圣节真的够烂的,给你2颗星是因为你是万圣节系列所以多给一个星,本来只想给一颗星。
对于看完万圣节系列全集的老粉来说,这部电影会让你们再一次失望,前一部的设定中提到过的“SHA死他人可以获得力量”之类的完全8存在。
而这部电影没有任何火爆的打斗或让人为角色紧张的追逐,本以为电影里的小孩觉醒了内心的黑暗会继承迈克尔的力量或是类似的剧情,但结果他杀了几个人后和迈克尔闹翻最后就被迈克尔杀了,随后迈克尔也紧随他的脚步被女主她们碎尸了。
前面一大半剧情都是讲述电影里那个被人欺负的小孩的经历,漫长且无趣,且很多人也都是奔着万圣节系列里的迈克尔来看的,谁会乐意看“路人”的生活琐事。
2022美国恐怖片《月光光心慌慌:终结》,又名《万圣节13》,定级R,豆瓣评分5.2,IMDb评分5.1。
“千刀万剐、碎尸万段”的电影版释义。
19782022,44年,13部,终于完结了。
2018重启版的第一部命名为《月光光心慌慌:钢铁之躯》,2021第二部我命名为《月光光心慌慌:没完没了》,如今这2022第三部我命名为《月光光心慌慌:终于死了》。
台湾的谐音式译名总是充满惊喜,2018重启版叫《月光光新慌慌》,“新”字代表重启版,2022这一部叫《万圣结》,“结”字代表终结。
终章的剧情令人失望,杀人魔沦为打酱油角色,戏份很少,这个电影看的就是无辜者大战杀人魔,可终章的杀人魔却在打酱油。
为了填补终章的故事,生拼硬凑、滥竽充数搞出个杀人魔追随者做主角,这种剧情设计很像《电锯惊魂》。
杀人魔戏份极少,没露几面,出场后仍然是慢条斯理、刀刀致命的老俗套。
要知道杀人魔在电影里的时间线来算已经老年,不可能再身强力壮、将人一刀钉在墙上,这种违背生理科学的剧情设计,看了44年的观众不可能再买账了。
最搞笑的是结局,为了让观众相信这一部确实是终结,真的不会再有下一部了,角色们将杀人魔千刀万剐,碎尸万段,看得我直乐,你一刀,我一刀,割完手臂割脖子,最终还要放入轧碎机里完全销毁,这么设定非常刻意,纯是要让观众死了这条心——系列真的是终章了,杀人魔真的死翘翘的,连残渣都没了,不可能再反反复复复活了。
但真的完结了吗,万能的好莱坞影人可以在任何时刻开发重启版,不过我估计再度重启的希望不大,因为这类砍杀片在如今已经没了热度,对于杀人魔“不死之躯”的离谱设定没人再感兴趣了。
总结就是一通乱杀,不过科瑞跟麦克的关系感觉没有解释清楚。
还有,那个红头发跟医生有不正当关系的女孩,跟科瑞没有什么直接接触吧,科瑞来杀她估计是他女朋友艾丽森向他抱怨过,那么这个医生和护士的死女主心里也是清楚的吧(我只是猜想)。
而且女主进门看到外婆杀了科瑞那么悲痛,结果最后跟外婆谈心的时候又说外婆是对的,科瑞不是什么好东西(大概是这个意思,有点忘了),感情转变是不是有点过快了。
那几个嘴贱青少年确实让人讨厌,不过有个卷毛小女生总感觉罪不至死🥹 不过能理解,毕竟是杀人狂魔,不需要逻辑。
最后的感想:1. 请所有电影处死坏蛋的时候都采用此片的方法吧🙏,好不容易抓到了大坏蛋,又有种种原因(正派的善良、无死刑坏蛋越狱、没杀干净等)放跑他真的会另观众心梗。
2. 做人不要嘴贱。
此片中几乎所有死者都死于嘴贱。
1)小男孩👦🏻 假装自己出意外,把科瑞锁在房间里并且在外面一直挑衅嘲讽他,最后死于意外。
2)流浪汉👴🏼 科瑞从洞里钻出来后,他跑去说一堆乱七八糟的话,还攻击科瑞,最后被科瑞捅死。
3)男警察👮 看到女主男主约会,被下了面子后一定上去刺别人几句,最后还大胆地跟走男主,最后被联合杀死。
4)红发护士👩⚕️和医生老头👴🏼 搞这种肉体上位的把戏还小人得志,去女主那里阴阳怪气😅。
5)嘴贱青少年4人组🧑🏼🦱👩🏾🦱🧑🏻🦱👩🏼🦰 这个不用多说,太贱了,看着实在难受。
最后一通乱杀都死了。
最贱的那个男生还被用喷枪把嘴烧了。
6)男主他爹👨🏻 呃呃这个死的有点冤枉,感觉是个铁好人哇。
7)电台主播👨🏿 明明可以友好一点,为什么一定要大开嘲讽嘴贱技能🤣 最后舌头被割了吧……8)男主他妈👩🏻 虽然控制欲有点强,但是也没干什么坏事吧,可能是打了男主一巴掌(?
同样感觉罪不至死。
9)科瑞and麦克梅尔 这就属于反派乱杀了,就不包括在这里面了。
初中那时候就喜欢和班里同学一起看恐怖片,一开始是日本电影,什么下水道美人鱼,但觉得太恶心受不了,只有女生特别喜欢日韩的,我们男生后面都不看了。
于是几个男生经常去一个有钱小胖子家里,用他家的影碟机看欧美杀手片,尤其暑假的时候,几个人带着冰淇淋、饮料和零食过来。
小男生们聚在空调间里,一部片一部片的刷,什么黑色星期五、猛鬼街、月光光心慌慌、深海狂鲨……大家一边吃,一边猜测哪个配角会死,一边对电影里的大波妹表示惊叹,看腻了就下去打篮球。
现在我工作了,以前的同学早就分开了,因为高中不准带手机,所以都没啥联系了。
连接我和那个夏天,还有那帮人的,就是这些可怕又迷人的杀手们。
45年,Laurie与Michael Myers的漫长万圣节终于画上了句号作为老粉不送行一波根本睡不着,然而…啊…🔪????
《月光光心慌慌:终结》把「终结」作为噱头,却想一口气囊括「起源」「终结」与「传承」,想讲的东西太多,愣是没一个做好。
虽然送走老麦搁哪位导演手里也不是件容易差事,但真的很怀疑David Gordon Green创作时的精神状态,是成心想激怒所有粉丝吗??
上一部结尾老麦是纯粹邪恶不死之身这事儿基本坐实了,结果一晃四年,躲下水道年老气衰,如果说需要靠杀戮恢复元气(老麦下水道用刀捅人明显有一阵毒瘾发作似的的颤抖,真的会以为是靠蛊惑别人带来猎物为自己恢复的套路。。。
),那流浪汉不也说了老麦一直在暗地里没停过吗??
作为系列标志性符号,出场时间短到可怜就不说了,跟Laurie的对决关系没得到进一步挖掘也就算了(《终结者6》Sarah不比这强?
),这个新角色是在干什么???
一路下来解气归解气,但刻画新角色占用超长篇幅暗示老麦起源实在不够格,可以说是low到吓人,数一下这位黑化路上的受害者,绝大多数人都是该杀的(?
),至少绝非毫无干系,但这么处理无异于全方位让终于成为杀神的老麦变成一个普通人,不断堆叠的廉价情绪玷污了面具背后毫无来由的恐怖。
就斯蒂芬·金后遗症是吧,按照新角色的发展来看邪恶的是这个镇子,合着最初小麦是色瘾发作,那最后十里长街送老麦又是几个意思?
大家又白莲花了突然????
(哦对我想起来了,不放过任何一个机会辱骂《星战8》那个狗屁结尾,这部终结犯了相似的毛病,我们每个人都能成为老麦是吧?
)
老麦肯定想不到三把刀一个破冰箱就...多窝囊啊tmd这部要是番外或者同人也说得过去,这种解构其实类似于之前被视为另类的《新万圣节》,但毕竟是老麦的终结篇,靠标榜正统的三部曲到了最后只能靠生硬闪回搭建与原始影像的联结,而且过分依赖全新元素,即便是审视这次的新三部曲,也会发现三部间的割裂,创作思路始终没有统一,一切有意思的点都无疾而终,杀戮与终结的割裂尤为明显,Laurie的豪言壮语也不知道是说给谁听的。
片子里唯独有个设计算是小惊喜,新角色果断自裁,用命轻轻推了一把一个站在黑暗面边缘的人,像一个荒诞的玩笑(甚至有点儿像是小丑会做的事情,想想哈维),被唤醒的新生邪恶迅速找到感染并挖掘他人心中黑暗面的方法,就像片头不断从内涌现的南瓜灯一样,不断孕育着拥有不同面孔的邪恶,印象中这个设计应该是每部南瓜灯开场中头一次出现,也就是暗示这部的主题(所以说好好拍个番外不好吗,或者把这部时间拉长,现在的时长完全承担不起现有的这些主题)。
不过小惊喜也就止步于此,最后一部它想别出心裁,又不敢做到彻底大胆,就好像创作过程中是最先确定了结局再随意设计前面。
其实要沿着这个“小惊喜”的思路以悲剧收场,Laurie孤家寡人惨胜或者同归于尽都会比现在这个脑瘫BE好太多了,而不是现在的人物行为逻辑强行收回,Laurie孙女突最后的脑回路我是真没明白。
两个死对头,最后居然都是晚节不保,我到底这么久在期待个p啊…(啊,Michael连杀人都杀不动了,恶趣味也没了,创意也没了,咱就是没有剧情从头砍到位也不是不行啊,看了上一部结尾还以为这部受害者数量能创个记录??
光搞个小致敬也没用啊)
记得早些年看陈奕迅演得一个画港漫的喜剧片,里面两个主角不想在漫画社干了,于是把主角写死。
漫画里的主角说:“老板会复活咱们的。
”结果陈奕迅在故事中用化骨水终结了漫画。
这个电影跟这个剧情有异曲同工之妙。
这个导演拍这个玩应可能也是够够的了,实在是不想拍,也不想往里边加内容了。
也不像上一部一样往里边夹带私货了。
这说明他对这个题材已经完全失去了兴趣。
这也难怪,换了谁,也会腻歪。
但是又拗不过资本方,于是想了个阴招。
今年不知道是什么原因,资本方全面重启过去恐怖片的老IP,想割一波粉丝。
结果可想而知。
最后由这个导演率先发起抗争,直接给绞成肉馅了。
其他人再想往下玩还真就难了,厉害。
以后重启都难,想重启,先得过了肉馅这一关。
这么个从头到尾,从里到外都觉得无聊的电影,在资本的催动下,就这么产生了,但是却这样结束了,也挺逗。
希望这个IP像肉馅一样,不要再重生了。
讲了一个新的故事:一个歧途青年偶然发现了麦克的藏身处,竟利用麦克去杀人报复,这也有些像《万圣节》4~6集中的那个黑人巫师
可以这么设置情节,但很多都感觉没必要……前面的部分几乎都和这个系列没啥关系了……
纯靠情怀收割最后一波。迈叔出场还是有艳光,再见迈叔。
看完哭的一塌糊涂,当Laurie坐在台阶上时,我的意识忽然间就飘回了第一和第二部。兄妹两人彼此追赶,最终还是分出了胜负,Laurie也终于洗清了所有曲解,可当人们一致看向Laurie的那一刻,却不知道看似风光的人内心有多么痛苦1978-2022,故事结束了
天啊,这么烂怎么做到的。
2022/10/21Better than Evil Dies Tonight. That’s for sure.
谁要在一部虐杀恐怖片中看两个背负着过去沉重阴影的年轻人谈恋爱相互救赎呀!最后半小时才来大家期待的打斗,观众都已经愤怒到极致了好嘛!(虽然没看上一部,但也不影响……
当独自走在黑暗的小路上,这时你就要小心了,迈克尔迈尔斯也许就在那一阴暗的角落深处凝视着你,占据着你的内心,他是实在之人,但同时也是病毒或瘟疫,他可以附着在任何一个人的身上,感染任何一个被放逐与排挤至黑暗中行走之人的身上。他死了,但他又并未死去,不是指他作为实在的人,而是他的精神,人们在某些特定环境与关系中当这一精神侵占你的内心时,也许你就将成为下一个他,也即是说,迈克尔迈尔斯本身并非是特殊的,因在这一特定的环境与关系中,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他或成为制造他的人的可能。
6分。这终结篇都拍了点杀?我一开始还以为小年轻成为门徒,然后延续这个故事呢,结果直接就真的终结了???这是不准备继续吃IP了,还是准备彻底重启了???
很好奇万圣节这个系列会如何终结,毕竟上一部的迈尔斯嫣然成为小镇邪恶意念的代言人,怎么都杀不死。结果呢,编剧想讲个轮回的故事。小镇青年科里,一个翻版的年轻迈尔斯,父亲残疾,母亲控制欲超强,自己当保姆时不幸意外害死了小孩,承受着全镇人的恶意,直到他在肮脏的下水道直面了迈尔斯。作为终结篇,一味的杀戮已经没有意义,谈谈迈尔斯的心路历程让没有看过系列的影迷能感受下为何迈尔斯成为冷酷无情的杀人狂魔也许更有意义。对我而言这部的可看性比第二部确实好不少。迈尔斯最后还是死了,下水道里的迈尔斯虚弱衰老,他看到科里就知道这是他的继承人,他们的人生就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所以他终于可以死了,也算是解脱了吧。
没有永恒的王朝,但是亘古黑暗之神的赠礼依旧存在,只要面具存在,故事永不完结!
看到最后半小时才想起来看的是 Halloween.终结你大爷的还得是你大妈
前八十分钟:技艺精湛的DG格林在斯蒂芬金的影响下继续探究恐惧在封闭社区(构思停留在八十年代)散布的结果。这次焦点在被邪恶同化的迷途者身上,这个旧瓶好像装了些新酒;后三十分钟:rnm,怎么敢这样拍,把迈叔还给老子!!!不敢相信精心规划的三部曲居然变成了这样的垃圾,不仅最核心的定义自相矛盾(超越肉身的象征符号),还把cult趣味(虽然是摆不上台面的东西,但却是任何slasher电影都应该具备的玩世不恭)抛得一干二净。让迈叔这么憋屈地死去真是对影迷心中经典的亵渎。
作为终极篇,加入了新元素新角色,相比前两部少了很多虐杀,但剧情上面圆满了不少,作为最终篇是合格的
有长又臭!现在的好莱坞,创作灵感已经枯竭了,只能炒冷饭!
杀得好爽哦!看得也很爽hh
no more please
居然就這樣結束了。
再见,迈叔。粉了你13年,无悔!5星全给情怀和人狠话不多的偏执狂——迈克·迈尔斯。
主题沉重 形式追求轻巧 结果这口气下不去也上不来 拧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