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子と妹はウェブ上の仮想コミュニティを通じて自分を構築し、仮想のイメージを本当の自分だと誤解している。
これはラコンの「鏡像段階」を反映する。
レンタル家族の役割を演じ、他人の感情的なサポートを提供し、彼女たちは想像界の中で理想化された家族は疎外と冷たさに満ちている。
想像界は彼女たちが仮想世界で構築した理想化された関係であり、象徴界は現実の家族のルールや社会構造である。
ラカンは「欲望は常に他者の欲望である」と述べている。
紀子の行動は、彼女の欲望が自分自身からではなく、他者を通じて定義されていることを示している。
映画の中の家族関係は疎外、冷たさ、暴力に満ちており、これらは完全に記号化できない感情的な衝突として「現実界」の現れと見なすことができる。
猎奇看了【花之恋】,惊喜发现电影化的【庸人】,【冰冷热带鱼】的不俗表现,于是觉得园子温这个导演有点意思。
然后看了这部电影。
不得不提的是,虽尚未察觉他人口中园子温影像的血腥,但看过的每部电影都在两小时以上,但神奇的在于,我从来无法预料接下来的事情,电影的节奏很舒缓,却不令人觉得无聊难耐,不会看的人血沸腾或神经紧张,却不由自主的已经投入了剧情。
说回本片,影片夹杂了许多东西。
家庭出租的构想,虽非首创但却在片中有不错铺垫的登场、也很好的融合在影片的内涵之中。
而某种程度来看,每个人每天都在扮演着各自的角色,从角色的扮演中虽没有得到交易的金钱报酬,回报却以其他的形式存在着。
54人的地铁自杀依旧无法理解,好像仅仅是这个网站的噱头。
咖啡厅中奇怪发型男的一番话,有些故弄玄虚的感觉,但又让人觉得似懂非懂、有些道理而自己还没有参透。
近来愈发觉得,电影对于我并不是艺术,而只是简单的消费,从中得到娱乐。
观影当天的心情影响着我给电影的评分,我更是以个人主观在理解每部电影。
但很赞同有句话,“如果我可以几句话说明心中的想法,何必要拍成一部电影”少女的迷茫从来都觉得很难理解,也有些瞧不起的认定“少年不知愁滋味”。
整部电影,我看到的是每个人对于一个愿意聆听相互支持的家庭的渴望与需求。
爸爸在女儿相继出走时,依旧若无其事的回到工作,他说喜欢这个小镇,所以喜欢想他人介绍小镇的一点一滴。
他不是一个称职的父亲,硬生生的行使着父亲的权威管教女儿,但并非人有所长,父母这项工作,从来都不容易也不轻松。
但当妻子去世时,他真正意识到家对于他的重要。
之前妻子打理好一切,当美好的生活变的理所当然,他也再也察觉不到其中的幸福。
刚看完电影,思路乱的很,还有些想说的却一时想不起来,本片还是很值得重温的。
重温之后再补完这篇日志吧。
这是一个既纠结又纠结的电影。
2个半小时的电影时长,真是让我欲罢不能又坐卧难安。
导演想要在一部片子里表达太多的东西,但是好像光子最后的那句话:心是一个小杯子,如果感情倒得太满,眼泪就会留下来。
电影如果想要表达的太多,我的脑子就会不够用,说实话,写这个影评,我有种无从下手的感觉。
虽然它被分在了恐怖类电影里面,但是在我的字典里,它可丝毫没有任何恐怖的色彩。
我不知道为什么,日本是一个很喜欢讨论边缘心态的民族,他们很多电影都反映了那一小搓或者自闭,或者疯狂,或者玩世不恭,或者毫无意义生存的人的心态。
也许这和岛国和日本人性格中极为细致的那部分有关系,总之,像类似以自杀心态,残酷青春为主题的电影在日本影坛也是层出不迭。
在看到chapter2的部分时,我真的猜测这部电影不是“自杀循环”的姐妹篇吧。
越到后来,才能发现两者本质的区别。
让我努力讲述一下这个故事,虽然那纠结又纠结的结尾我相信我绝对讲不明白。
纪子是家里的长女却与父母一直没有交流,终于有一天,她爆发后直接离家出走到了东京,在那里见到了她的网友久美子。
久美子经营一家公司叫做家庭出租,无论你需要什么样的家人,她都能为你找到,同时按照要求提供上门服务。
无处可去的纪子加入了公司,同时她也实现了自己的愿望,离开家乡,到处去看看。
纪子没有断了了妹妹佳子的联系,于是佳子很快也步上姐姐的后尘,离家出走,来到东京,进入同一家公司。
在公司里,每个人都是抛弃红尘过往的演员,她们彼此并不相认,只有在服务中,才演的亲密起来。
纪子和佳子的母亲在两个女儿相继离开后承受不了巨大的压力而自杀身亡,父亲却从孩子们留下的线索中坚信她们没死而踏上寻找的道路。
他委托自己的朋友接触久美子的公司同时雇佣久美子,纪子,佳子饰演家人。
在餐桌上,一家人终于“团聚”。
父亲忏悔了自己过往的自私并希望能重新开始,“一家人”其乐融融的泡澡,聊天,喝茶,微笑。
半夜佳子走出房间,看了看父亲睡觉的老模样,穿着姐姐离家出走时的那件绿色风衣,在凌晨6点空荡的街道上,扯掉风衣袖口上的红色线头,向着无边际的街道尽头走去。
而姐姐则在睡梦后睁开眼睛,重新拾起关于纪子的一切。
在我看来,导演在电影中只是试图讲述了这样或者那样的故事,但是结尾未知,犹如生活。
青春是残酷的,因为我们必须经历成长撕扯的过程。
我们试图成熟却不想接受规则的束缚,于是无可避免的与学校的碰撞,与家庭的碰撞,与社会的碰撞,甚至与过往自己的碰撞。
在鲜血淋漓中长大。
慢慢我们才记住我们这个星球,任何事物都是有游戏规则的,包括成长。
存在的意义。
我们每个人自觉或者不自觉的都在扮演着别人。
正如那个不知名的男人对父亲说,你联系上自己了吗?
我想问,什么是真正的自己?
纪子,久美子,佳子都在不断的扮演着别人,别人的孩子,别人的妻子,别人的母亲,别人的孙女,面具带的多了,便遗忘了自己,摘到最后,不知道哪张才是自己的脸孔。
伊藤润二有部漫画,叫窃脸贼。
讲述了一个女孩子为了博得一个男生的好感,学会了模仿任何接触她时间长的人的脸孔。
最后,全校师生带上面具,让她无从模仿美丽的面孔,她也因为记不得自己的脸而崩溃。
佛经又云:众生本即佛,然因客尘染,垢净即真佛。
我个人是认同纪子最终的做法,她回归了本质,而佳子,仍未圆满。
死亡与自杀。
久美子成立这个俱乐部的目的本质的意义并非自杀,而是献祭,献祭于这个社会。
正如他们所说,只有角色需要,他们才会自杀。
在这个社会上,人人都想成为狼,都想做最美的花,没有人想做兔子,没有人想做花瓶,那么就有他们来做。
如果你想共叙天伦之乐,ok,我们可以温暖你;如果你想向你失去的孩子忏悔,ok,我们聆听;甚至如果你想杀掉你不贞的妻子,ok,我们愿意承受。
有种以身饲虎,身入地狱的大无畏牺牲精神。
在我看来,有以偏概全的狭隘思想,但是我也相信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理解和感受。
.......还有很多,包括人性,包括空虚,包括亲情。
说到这,突然感到,这部片子可能没有讲述到的就只有爱情了吧。
剧中还有很多隐喻,和前后的支线主线都有联系。
实在不想再剧透了。
因为有循环自杀的集体自杀片段,我还是推荐有点承受能力的人观看。
此外,影片中有大段的LOMO风格的街拍片段,菱形照射下来的阳光,红色的墙爬满绿色的叶子,古朴的铁艺门,慵懒的猫咪,蕴含一切温暖却讲述了一个冰冷的故事。
生命是一个圆,但是因为“π”的无限不循环,因此,生命这个圆永远不完美。
抱着看恐怖片的心态我点开了这部电影,随后我便发现自己错了,《紀子の食卓》不应该归在恐怖的范畴,而更多是哲学思考成分。
两个半小时的电影看下来,第一次没有觉得累,紧凑而流畅的剧情一直牵引着我,而每个角色的内心独白则不断地发人深思,在思考着每一个问题的同时我极力地让自己的思维跟上影片的进度,想要得出确切的答案。
于是有了这篇影评。
其实这个故事并不算很独特新颖,甚至可以说是有些老套。
和很多作品一样,园子温从青春期少女与家庭的隔阂入手表现她们的叛逆与自我的追求,以及离家出走后双方的生活。
但这并不妨碍本片在我心中的地位,在我看来,它的成功体现在对细节的着力描写、通过第一人称的叙述细腻地表达人物的真实感情、从多个角度讲述同一件事使得事情更加完整,以及立足于现实的深刻反思。
至于电影的大致内容我就不在这里多说了,整部电影我只看了两遍,便在此谈谈让我印象深刻的几个情节。
1、坐在餐桌前的父女两人,谈论着关于纪子上大学的事,沉默不语的纪子静静地听着父亲的“说教”,看着烟灰缸的橘子皮慢慢恢复原状。
通过橘子皮的变化,纪子联想到了她的小学同学橘子,和橘子的偶遇让她萌生了想要离开家乡的念头,看着橘子独立地生活着的笑脸,哪怕只是做着妓女也让纪子羡慕不已,之后她便开始接触成人书籍,想要成为“成年人”。
而提到橘子这一角色我认为她的出现是有含义的,尽管在整部影片中一共出现了2次(第二次是在最后一章的幻想中)。
在我看来,橘子从头到尾都是给予纪子某种决定的契机,从第一次让纪子想要追求自己的生活到最后让她明白做真正的自己,都是园子温为后面的剧情所做的铺垫。
2、在纪子一家到仙人掌公园里去玩时,纪子望着远处说:“我是困在荒野的少女,我想和全国少女聊天,所以我想一直上网。
”“我绝对要离开这里,去不同的地方。
”“顽固、叛逆、愚蠢、不计后果,我要往前冲。
”我想,每个人一旦有了无可动摇的决定后,就会不顾一切地将想法变为行动吧,尤其是在面对父母的不理解时,越发想要证明自己是对的。
3、和久美子一起站在上野站54号柜子前一起编造回忆的纪子,她把从袖口上扯下的线头说成是自己出生时的脐带,那是她决定成为“光子”、开始新的人生的开端。
也许成为另一个人的最好方法就是给自己制造回忆,然后忘记过去,成为你想要成为的人。
只是纪子和久美子本质上是不同的,久美子是“出生在储物柜里的婴儿”,她的生活一直是在编造中度过,就像是在一张白纸上涂鸦的色彩,只要她想就能变成那样的色彩。
而纪子不同,她有自己的家,有切实的生活和回忆,就算用虚假的记忆去掩盖也无法改变曾经经历过的事实。
所以她会痛苦。
4、加入“家庭出租公司”后第一次跟着久美子“工作”的纪子其实并不会演戏,她并没有在“演”女儿的角色,而是将自己对父亲的感情真实地表达了出来,尽管她知道面亲的男人并不是她的父亲,但还是那么真切、撕心裂肺地哭着。
我想没有人可以真正地抛开过去,除非失忆,否则经历过的事必定会对自己的行为产生影响,因为记忆会伴随着人一生,即使你忘记了身体也会记得。
5、在餐厅里,久美子她们公司的人告诉彻三自杀俱乐部不存在。
那个男人说:“想象下,太阳女神出生在储物柜里,文明的倒塌从上野站54号储物柜开始。
你是谁?
你连上自己了吗?
世界充满谎言,大家都无法自信演绎自我,他们做不好丈夫、妻子、父亲、母亲、子女等等,因此,找出我们可以做什么的方法就是公然躺下并追寻无知,感受沙漠、体验孤独、用心体会,在沙漠中生存那才是你的角色。
”也许这段话已经将“家庭出租公司”存在的理由解释得很清楚了,正因为世人需要这些角色所以他们才存在。
同时,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她们在这种演出中获得满足。
或许对于久美子来说这种意义更加深刻,她没有家人,也不知道自己在家庭中应该扮演怎样的角色,所以她可以在家庭出租公司中进行各种尝试,体会不同的感受,在不需要或者厌倦时彻底抛弃。
6、当初纪子一家4口在仙人掌公园照的相,被母亲妙子画成了画,而相片中明明纪子和优香表现出一幅不高兴的摸样却被刻意画成嬉笑颜开的样子。
其实,这也从侧面反映出了父母对孩子的忽视吧,或者说是做父母的想要孩子按照自己的意识去生活,仿佛这样是理所当然的。
他们不曾理解过纪子和优香,所以也无法挽留。
记得在优香也离家出走后,妙子重新涂改着那幅画,但最终却依然敌不过压力和疲惫自杀了。
这一部分,也许是园子温想要给所有父母们的提醒应该怎样维持家庭的和谐与稳定。
7、优香终于在东京见到纪子时,纪子已经变得麻木了,因为戏演得太多,她已经分不清自己在戏里戏外的角色,真正的自己又是怎样的。
正如优香说的:“我知道,她不再是我姐姐了。
”而一旦加入这场戏,优香也不再是优香。
就像人们总是喜欢扮演别人,到头来却发现其实自己谁都不是。
8、在久美子的回忆中,有这样几幕场景:废人5号、长脖子、深夜、决坏和上野站54号聚在一起聊天,决坏说她想学心理学,于是开始了此类的话题。
“大家都想做香槟而不是杯子、做花而不是花瓶,但是世界需要杯子和花瓶,需要有人演。
”“我们都需要角色转换,感受其他人的感受。
我们需要兔子,不只是狮子。
兔子和狮子不可以转换关系,但人类可以。
有人杀人,有人被杀,那就是生命的圆。
虽然那很矛盾,就像3.14π之后的数字循环,没有终点。
真正的圆永远不会完美,但是如果你用粗圆规画圆,粗轮廓让它看起来完美。
”而事实上,决坏自身也证明了这一点。
她明白有人需要扮演被害者,所以她自愿成为了被害者,在那首《盛开的红玫瑰》的歌声里笑着接受了死亡。
那满身的鲜血就像绽放的红玫瑰一样刺眼。
9、在挤满了人的站台上,54名来自不同学校的少女手牵着手喊着“一二三”一起迎着驶来的列车跳下站台。
(这一幕也在《循环自杀》中出现过,所以被很多人误认为《纪子》是《循环》的后续)依然是《盛开的红玫瑰》做背景音乐,少女们的鲜血溅了久美子和纪子满身,而久美子让纪子目睹废人5号、长颈和深夜跳下了站台这一切,却是希望她有天可以担此重任。
“她还在寻找幸福,她来东京是想幸福的。
我知道她可以超越的。
”←说来其实我并不懂这句话究竟是什么意思,所谓的“超越”指的是什么?
10、父女重逢本应开心的,可是面对父亲纪子她们却只能叫他叔叔。
而在彻三和公司里的人的争执中,彻三用妙子自杀的那把刀杀了公司的人,久美子则继续扮演着“妙子”着一角色。
惊慌失措的优香乞求地说:“在我看来,你们都像狮子。
让我们都做兔子吧,让我们做回兔子,可以吗?
我想延长这次见面。
”然后正如优香所期望的,他们像从前一样聚在餐桌前共进晚餐。
不同的是妙子变成了久美子。
而事实上,谁都无法回到过去,我们只能向前看,所以在纪子决定放弃“光子”的身份做回原本的自己是,优香却独自离开了。
和纪子当初一样,扯掉了衣服的线头,表示和过去的自己说再见。
“我不再是优子,也不再是优香,只是一个无名的女孩,开始走下去。
”……关于电影的结局,园子温留给我们的是未知,因为未来是未知的,就像我们不知道优香会走向哪里,不知道纪子和彻三会怎么面对未来等等。
戏演多了,反而迷失了真正的自己,于是产生了这样一个问题:“我是谁?
”这让我想起了《苏菲的世界》里的情节:苏菲收到一封不知道是谁寄给她的信,然而那张纸上却只有3个字“你是谁?
”我想不仅是苏菲,谁收到这样一封信都会觉得奇怪,也许很多人都会当做笑话不了了之,但又有多少人会像苏菲那样认真思考这个问题呢?
谁会认真问自己“我是谁”?
也曾看过这样一个小故事,说一个女人死后去见了上帝,上帝问她是谁,在听了女人的回答后上帝说:“我没问你的名字、职业、身份,我只问你是谁。
”故事到这里就戛然而止了,我相信它背后的意义和这部《紀子の食卓》赋予我们的意义是一样的。
我们需要去探索,需要和苏菲一样去思考自己是谁,去给自己的定义,去证明自己存在的价值。
最后,关于那个名为“废墟”的网站。
一直在想,为什么园子温要把网站取名为废墟呢?
我的理解是“废墟”象征着荒凉与绝望,就像彻三和纪子看到的那片沙漠。
在废墟之中的人只有2种选择,要么自杀,要么走出去证明自己。
所以废墟上总会问:“你连上自己了吗?
”所谓的连上自己,大概也是一种信仰吧,能够为了别人的需要而奉献自己的一种信仰,也是“家庭出租公司”之所以存在的信仰。
「一份评论」终于也有自己的播客了~第一期节目,我们将焦点汇聚在《纪子的餐桌》,一起来聊聊电影背后的故事。
在这里,推荐您搭配我们的节目,一同服用以下评论。
收听来源:[网易云音乐] / [喜马拉雅] (欢迎订阅!)
“这个世界本身,就是个自杀俱乐部” ——评园子温《纪子的餐桌》 // 1 / 凌晨到来,天光熹微,清醒的优香最先醒来,并且永远地出走,穿上姐姐离开家时的绿风衣。
姐姐纪子则是缓缓睁开眼,将昨日发生的事情讲述成青春,最终告别了“光子”的身份,再次成为了纪子。
一个谁也不是。
一个还是自己。
导演园子温轻描淡写地将其归为一次青春期躁动,却实则让人更加痛苦。
人们轻而易举地转换身份,却又想知道自己是谁。
看似解脱的纪子其实什么都没明白。
而优香则是陷入深渊中无法自拔。
谁都不知道优香会到达何处。
而她会怎么生活怎么思考,也无从得知。
“这个世界本身,就是个自杀俱乐部。
” 最为可怖的是,人人求而不得。
园子温是一位堕落的导演;有人如是说。
园子温是一个疯癫的天才;亦有人道是。
他的作品钟爱表达暴力、性、以及世俗意义上的变态者。
而《纪子的餐桌》和《SUICIDE CIRCLE》则为他的集体自杀二部创意曲。
由于众人集体跳入车轨这一幕在两部影片中均有出现,人们普遍认为《纪子的餐桌》是后者的延续。
《纪子的餐桌》是一部被定义为恐怖片的电影。
它的剧情切口非常小:一个女高中生囿于困顿而多有束缚的生活,从而迷恋上网络世界加入了一个邪恶的组织,每天扮演着他人的同时还参与策划多名女高中生集体自杀事件。
看似诡谲的剧情实为荒诞,剧中有一幕,父亲不愿意让她去东京生活,对着她说教。
而她,目见烟灰缸中的橘子皮从皱皱巴巴缓缓伸展。
她从而想到了朋友橘子,虽然从事性工作,但依旧笑得像个橘子一样。
“你以后想成为什么?
”“我想成为橘子。
”滑稽的对话指向性过于模糊,从而只能被拿来怀念。
无人知其意。
纪子是在一个停电的夜晚溜出了丰田老家,前往东京。
彼时父母陷入惊慌,而妹妹为了探寻真相而开始记下日记。
纪子则在东京上野站54号见到了“上野站54号”,那个出生在地铁站储物柜的久美子。
当时的纪子内心充满了对新生活的愿景,她和久美子一起倚靠在储物柜上编造过去,把风衣的线头拽下来,把它当作脐带。
她是新生儿光子,而现实在这一刻分离,走向荒诞。
她并不知悉久美子的计划。
她怀着少女天真而富有表演欲的心,加入到久美子策划的集体自杀中。
但她目睹一切发生,产生了畏惧。
纪子和没有过去的久美子不同,久美子可以生活在编造的谎言中,过去对她来讲是是一种“虚幻”,她从未以双脚步入自己的生活,以双脚丈量土地的宽度,感受生命的重量,而纪子有着切实的过去,真正存在的家庭,空间与时间的荒诞未曾有过机会入侵。
相较于纪子的“实存”,久美子更像漂泊在半空的云朵,她的生活,是随时可抛,若隐若现的“轻”。
致使纪子家庭崩溃的并不是她的出走,而是她妹妹也随她离去。
妹妹优香留下了暗示,随后去寻找姐姐。
她不爱姐姐,但是她还是要离开。
这种表达方式是属于园子温独特的脆弱:因为渴望爱,无法接受任何残缺的事物,所以就要亲自去寻找圆满,寻找合理性,不计后果、在所不惜。
姐妹二人离开后,父母彻底崩溃。
身为画家的母亲开始重画一家人团圆的场景,照片里下垂的嘴角上扬起来,刻意补偿内心的崩溃,最终也自杀身亡。
而父亲则根据优香所留下的日记,找到了久美子的自杀俱乐部。
父亲和自杀俱乐部的男人在餐馆的争执解开了久美子的阴谋:她的自杀是一种献祭。
场景在久美子的回忆中转到了决坏死前不久。
她说她想学心理学。
她还说“大家都想做香槟而不是杯子,但是世界需要杯子和花瓶,需要有人演”。
后来决坏为了转化自己的身份,扮演了一个出轨的妻子,最后被疯癫的男顾客捅死。
而这其中值得思考的是,为什么她把祭献自己作为实现生命意义的唯一途径?
从这一点考虑,电影“恐怖”的本质就渐渐分明。
我并没有真正理解其意,但是园子温极端的叙事手法可以让我们窥见,作为一群“思考着人生”的少女,她们正自觉地走向死亡。
《纪子的餐桌》作为一部以自杀为主题的电影,所有的自杀事件统统体现在配角上,某种层面上来说,自杀对于主人公她们三个的所施加的影响,是通过认识人的死亡和自我认知无法解答的矛盾。
她们终究会面对死亡,但是以何种姿态,周围的人业已呈现于她们。
// 2 / 自杀是思考自我的一部分,在这个过程中,他者与自己本身的界限逐渐明晰,自我被肯定,否定,感受。
自杀给予了人更多的选择,死亡不再仅仅提供痛苦或者喜悦,而是另一种窥见精神世界的方式。
电影中的决坏是被自己的客人一刀接着一刀捅死的,她有无数的机会离开或者叫停。
但她死的很快,什么都不剩,最终坚守了自己信任的意念。
对于生活的操纵与控制已经凌驾于其本身,就在这毁灭中一步步确认,肯定主体。
可讽刺的是,要求少女们献祭的久美子自己是这样的人吗?
如果是,她就不会删顾客的耳光,就不会阻拦纪子父女相见,就不会冲疑似自己生母的女人大喊大叫。
如果“家庭出租”的存在是罪恶的话,决坏是原罪,久美子仇恨世界,扩大了罪行。
而其他少女既是受害者也是罪人。
久美子不相信所有美好的事物,眼中充满了七宗罪。
她虽然引导了无数人思考加缪提出的“自杀”问题,而她却仅仅过着她所希望的粗线条的人生。
《纪子的餐桌》作为园子温第二部关于自杀的作品,体现了某种理想层面的物哀:于死亡就像迅速凋零的樱花一样迷人。
可是园子温言不止于此,他向人们展现了生存背后关于活着的更深刻的理由。
电影里四个重要的女人,决坏代表了无人有罪,纪子代表了反抗,久美子代表了用献祭复仇。
而优香则是走向了未知的深渊。
正如影片中所说,生命是一个圆。
这部作品亦如是。
自杀在这里不是问题,只是一个现象,在展开叙述的时刻,我们也同样被直击,没有人能够逃避。
作者:栗树(该作者其他文章见于:《摇滚于我们的时代》)编辑:东南尔审稿:东南尔图片来源:豆瓣、网络
只有真看完电影再去翻影评,才能发现都是一群装深沉,什么也没看懂,只会用毫无信息含量,也没有情感共鸣的文字堆砌评论的人。
记录下我自己的理解。
1.狮子和兔子。
狮子是那些想追求幸福的人,也可以更通俗地理解为攻击性,最根本的攻击,甚至不是伤害他人,贪婪地追求幸福也是攻击。
那么家庭出租的成员愿意做被众人的攻击掠夺的人,甚至是被夺去性命的人。
只有狮子和兔子,杀和被杀在一起才可以组成完满的圆。
2.纪子望着院落里下雪的独白。
她的幻觉里出现了橘子,那个她认为活出自己的女人,她认为自己也终于成为了活得成功的女人。
然而就像最后发现倒地的只有彻三的男性朋友一样,这种自以为“连上自己”只是幻觉。
(前面有一段优香发现卖东西的不是橘子了,新员工也不知道她去了哪里,其实是橘子也没有找到自己,所以拿她作为幻想/榜样的纪子也不会找到自己)佐证一:面对久美子要彻三杀了“全家”,说出光子其实是纪子时,她疯狂否定,表示自己是光子,实际上依旧抓着一个自我赋予的身份欺骗自己已经找到自己,她不肯扮演纪子满足父亲的幸福,实则也是为了追求自己成为光子的幸福,还是狮子。
3.优香为什么说光子、妈妈(久美子)都是狮子。
因为她们都在做追寻幸福的狮子,光子见上述佐证一。
久美子不再演妻子,而是突然让彻三杀了全家,这并不是彻三主动的要求,对久美子而言,被杀是她那刻追求的幸福,而非扮演被他人杀戮,成全他人的兔子。
所以这也是为什么后来把血和尸体清理了之后,大家又坐在一起吃饭时,叫的是优香,久美子也演妻子,她们此刻成为了兔子。
4.结尾:最简单的是父亲,唯一一个没有醒的,依旧要靠他人成为兔子,来满足自己作为狮子想要获得的幸福。
纪子:我不觉得纪子最后是找到了自己,而是放弃了。
她抛开了光子的身份,重新做回纪子不是和解,而是在承认原本身份之后,更没有约束地可以扮演任何角色了。
类似于光子是1(是纪子的一层面具),后面跟上无数角色,而做回纪子,就是0,再有面具就意味着更彻底的扮演。
纪子睁开眼睛说再见优香,她知道妹妹也要继续寻找,能够比她这个姐姐往前走。
同时,她说“心是个小杯子,承载了太多感情,眼睛就会流泪”,所以她不会再负载真情了,而是走向表演。
最终会走向久美子带纪子看女生自杀时的预言“她会超越寻找幸福的。
”变得和其他女生(长颈、废柴5号等)一样自杀。
久美子:(我觉得电影里自杀分两种,一种是具体客户要求的,一种是卧轨的,后者有点抽象地满足世上有人想杀人,那我们就这么多人通过自杀而被杀,不是前者一对一满足客户幸福。
)我感觉纪子后来在扮演中要求死亡,或卧轨都有可能,但久美子更大可能是不会卧轨的,如前所述,死是她的幸福,所以她不能自己主动卧轨,那种抽象的扮演让他人幸福的自杀会被自己利用,变成追求幸福。
(不一定对,我只是这样可以解释之前为什么久美子不卧轨,而是看着家庭出租的成员卧轨)优香:和她们结局都不同,因为她最后说既不是优香,也不是优子。
很明显的是她要继续探寻,除了台词说要继续走,还有扯下来的线头也意味和过去决裂。
但是是走向没有任何束缚、符号的沙漠,或者说空无,还是说走出不一样的选择就是开放性结局了。
个人想法,感觉不是都对。
当初完全是怀着看恐怖片的目的找到这样一部电影然后看的,看着看着却发现是一部典型的日本文艺片,幸好我是喜欢看文艺片的人,不然在发现总时长接近3小时,一定会果断点右上角。
一部这样时长的电影其实是略显枯燥的,但是刚好,就那么巧,打中了当时我心中的疑惑:怎样才是做自己?
看着纪子不断扮演别人,看着那些出租自己扮演别人的所有人,我突然意识到,在这个年龄段,不是只有我才被这样的问题困惑,所有敏感的孩子都会。
关于剧情我并不多讨论,我只是想说最后一幕,当纪子在床上醒来,睁开眼,出乎我意料地说出那句“再见了我的少女时代”时,我真的是被击中了心脏,眼泪顿时就掉了下来。
我想,人都是这样,在经历了困惑之后,终会长大,坦然坦荡地对自己说,再见了,我的少年时代。
虚情假意扮成一家很变态,优香的校服短裙,穿无袖躺着的纪子和久美子的双雄以及粉嫩皮肤和嘴唇,黑丝美腿让人好激动,可是竟然不露出!
在咖啡厅和彻三见面的那个男人在《爱的曝光》里演0教会首脑,小眼鸡蛋脸,一脸欠扁的样子,那些骗子真可恶害人家破人亡,多亏了优香的请求最后纪子恢复了自己的身份,铁石心肠的久美子成了她死去的妈妈妙子,假的家庭变成了真的新家庭,可是优香又穿上纪子的衣服走了,又走上冒险的道路或许之前的灾难又重复发生,人啊身在福中不知福,太不知足了。
这部电影的爹makesme有点应激,擅自期望擅自想象,觉得这是个美好完满的家庭觉得这个家的人很幸福孩子很快乐,实际上自己什么都没做,女儿能够模拟出他的行动,他却无法预测女儿的行为,因为他的目光从来没有落在真正的这个人身上而是永远落在自己的想象里。
什么都没有做却强加控制欲,一旦不顺他意就恼羞成怒涨红脸发疯。
我真的好害怕,好像那天晚上。
爹不会自杀,因为爹没有感受过那种潜移默化的……。
告诉你忍耐,你不对,你不要去做,你不能去做。
爹只会打人,发疯。
或许已经不是沟通或者人之间的理解造成的家庭悲剧,不如说这个原因还挺阳间,因为仍有转圜余地。
而是没有沟通这个前提。
因为在大部分的东亚家庭里,爹和其他人隔着一层厚厚的墙壁,是他自己造的,上面画着自己喜欢的漂亮幸福美满的风景。
墙壁后面大家自杀的自杀发疯的发疯,如果让他窥见一斑,他还会责怪你为什么破坏了自己的美好家庭。
首先让我们来说园子温。
首先我们应该庆幸这个时代允许园子温在电影里发泄,否则他可能会是个连环变态杀人狂魔。
《冰冷热带鱼》是园子温的代表作品,但《爱的曝光》和《纪子的餐桌》也非常不错。
4个小时的《爱的曝光》2个半小时的《纪子的餐桌》体现了浓浓的cult像被施了魔法一样,就算是4个小时也能一口气很轻松地看下来看cult片的人常常看的是感官上的刺激园子温的电影并不缺乏日式血腥、暴力、色情的镜头不过我认为情怀其实是大于视觉上的刺激的而园子温式的情怀充斥着邪教、信仰、暴力、荒诞、扭曲的爱情观与畸形的亲情。
当这些因素不断扩展到极致,那就是园子温。
也许一开始你会觉得这很难以接受,没关系,长长的进度条会让你慢慢被园子温俘虏。
所以到最后你被信服,开始回味,并发觉出其中的奥妙。
曾经有朋友问我什么是好电影我说看完会让人想些什么的电影就是好电影《爱的曝光》让我回味了一年多。
我更愿意叫它纯爱片,本是因为满岛光和安藤樱这强大的卡司看的,结果却被西岛隆弘的演技折服。
4小时的时长渐渐会被园先生洗脑,仿佛置身在电影之中,随着情节发展感受主人公那扭曲的纯爱并附上眼泪与欢笑。
变态中带着“纯爱”让你又爱又恨。
为什么我愿意为看下很久的《爱的曝光》动笔。
还是因为《纪子的餐桌》再一次震撼到了我。
同样出自园子温,这次与亲情有关。
纪子与优香是彻三和妙子的女儿。
生活在日本的一个不起眼的小镇,丰田。
因为缺少与家人的沟通又向往大城市。
纪子趁着家中的一次停电离家出走,去找在网络上认识的久美子,久美子是“出身在储物柜里的婴儿”在开一家家人出租公司,纪子便跟随久美子进入公司并化身光子。
光子是纪子最爱的昵称。
随着纪子的离开,新宿出现了54名上学的少女集体卧轨的离奇案件,没多久,纪子的妹妹优香便步了纪子的后尘,加入了家人出租公司。
但优香见到纪子时,纪子已经变成了光子,眼中再无光芒。
优香也变成了优子,优子是优香最爱的昵称。
两个女儿的相继离开使得彻三和妙子慌乱了起来,在努力寻找女儿下落的同时,妙子因为承受不住巨大的压力而自杀。
彻三没有放弃,坚持一人寻找,坚信女儿与新宿54人集体自杀的团队有关,并称之为“自杀俱乐部”。
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艰难的摸索,彻三终于见到自己女儿被洗脑工作的公司社长久美子。
为了不暴露自己又能见到纪子和优香,彻三拜托自己的朋友来向久美子的公司发出订单。
最后终于见到了自己的女儿时。
纪子和优香却只称呼彻三叔叔。
悲痛的彻三没有压住心中的悲痛杀了久美子的公司保镖,没有完全被洗脑的优香提出延长订单多陪伴彻三一晚,这一晚过去之后优香又一次选择了出走,这次她不是优香也不是优子,而是无名氏。
而纪子放弃了光子的身份,回到了纪子。
久美子和彻三这晚之后的去向导演并没有交代,未来本来就是未知的,我们都被融进了电影里,谁对未来也没说法。
中出现了两次纪子的同学橘子,一次出现在纪子还在丰田时,看到同学橘子做妓女,仿佛橘子在正在主导着自己的人生做着真正的自己,于是去东京找真正的自己的纪子经历了这么多后在影片的的最后一章节出现幻觉时又看到了橘子,发觉其实一直以来纪子才是真正的自我,光子并不是。
人类都想做狮子,没有人想要做兔子,都想要做香槟,没有人想要做酒杯,都想要做花朵,没有人想要做花瓶。
所以生命的圆从来不完整,而久美子的家人出租公司正是出租可以当兔子的人,出租愿意忘记自己的回忆心甘情愿扮演他人的人,即使这其中需要死也没有怨言,久美子让纪子现场观看了54人卧轨自杀的场景,希望纪子能够担此重任。
牺牲者的血液喷到纪子与久美子的身上,但是纪子终究没能“摆脱”过去。
所以世界上没有“自杀俱乐部”,不管怎样,试想下,太阳女神出生在储物柜里,文明的倒塌从储物柜开始,所以,你是谁,你连上自己了吗?
于是我们开始在电影中找自己。
这就是园子温,阴暗又变态,温暖又纯情。
关注【瘾态电影】获取更多资讯
拍的像精神病,能用不晦澀的方式好好說故事嗎
这就是园子温电影
这不是恐怖片,非常文艺,不适合我看
19/3/25
故事还是太散了,在凝聚一点就好了~
一位导演的风格是不会变的
是好题材,但是好慢,我想睡觉
压抑
全程旁白接受无能,看完无感
1.在毁灭了的生活的废墟之下,重新发掘自我;2.只有在扮演他人的时候,才敢说出心声;3.总觉得生活在别处,所以永远在逃离和流浪。
好差 好讨厌园子温15时候看可能会被迷惑,现在看只觉得恶心
如此缓慢的恐怖片
妹妹长得很可爱,声音也很好听
社会、家庭关系的后现代解构...
20120924 Android Pad in Myanmar (finished on the bus from Bagan to Inle Lake)
心是一个小杯子,如果感情倒得太满,眼泪就会流下来。
主体消失之后的世界,情感也是便利店快餐,在别人的故事里流泪,在自己的生活里厮杀。兔子用来出售,狮子只会猎杀。“心是一只杯子,感情装多了,就会溢出眼泪。”
这结局真虐 OTL|||
《自杀俱乐部》的补充,园子温直接照搬了齐泽克的“实在界荒漠”,久美子的组织是对象征化的抵抗,扯掉线头即放弃身份,宣告“纪子”在象征界的死亡,而这线头随后变为了“光子”出生的脐带。可怕的集体自杀正和911事件一样,是实在界的冲击。在这个意义上,“自杀俱乐部”就像是共济会、蜥蜴人这些阴谋论中操控世界的组织,人们需要这种幻想的安慰来暂时缓解“真实”造成的创伤。对于彻三,如果承认“不存在自杀俱乐部”,则必须承认自己作为父亲、丈夫的失格。另一方面,姐妹俩的离家出走是对网络人格架构的一次模拟,二人的消失一如黑泽清《回路》中的消失,在虚拟的世界,反而更接近真实。但这种逃避终不能长久,于是在结局处,导演给出了两种归宿,要么把扯下的线头丢弃,彻底进入实在的荒漠,要么像纪子一样,重回象征秩序的怀抱。
若你莫名诞生在这世界,你知道你是谁吗?人类存在的意义是扮演不同角色,人人都自私地渴望幸福,却给他人带来痛苦,如果我的身份是受害者,我愿意将我的生命献祭给这个世界。到陌生的地方,去面对死亡,这一切的都是为了寻找真正的自己。你连上自己了吗?(ps:好想和园子温做朋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