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望不是很高,本着乐一乐的心理,奔着开心麻花和张译去的 在开心麻花的时候笑的不行 但不得不承认吴君如的港喜不对路子 八十年代屎尿屁装疯卖傻的套路 还没有大陆小品情景剧更对口味,甚至超出了星爷在那个时代所没达到的尴尬高度。
喜剧与惊悚的结合 很显然吴君如交出的答卷的分数并不是很理想,片子表达的情感线稍差强人意,给人更多的 是荒唐而非荒诞,喜剧也变成了闹剧。
个评4。
一分给摄影造型,三分给开心麻花高
我很喜欢吴君如。
也喜欢有她活跃在银幕上,仿佛某些值得回味的事情就永远不用改变。
只可惜都知道,什么都会变,或者已经变了。
2017年11月24日,聊得格外开心,但最后谈及一个女演员,特别是喜剧女演员之后能怎么走,总有些伤感的意思。
因着某种必然的不公,也因着某种清醒的豁达。
吴君如向来风趣。
这种风趣,源自性情的亲切和善,源自言谈的不加掩饰,更源自对世事的通透圆融。
于是,风趣成了一种智慧,一种共振。
从演30年来首执导筒,这位风趣的斗士要用《妖铃铃》来诠释情怀,挑战自我。
拍好一部惊喜剧■听说2015年已有《妖铃铃》的计划?
吴君如:是啊。
中国内地有个投资者叫我想一部可以在内地一起拍的喜剧,但给我的剧本,来来去去都是南北不和。
我突然很想拍惊喜剧来挑战下,他让我去弄,我就从剧本开始想(笑)。
■灵感来源是怎样的?
吴君如:首先一定要有场景。
我看到两段新闻,讲钉子户收楼的,很有趣,觉得世界很荒谬。
我又想拍一堆演员。
我之前在中国香港监制《金鸡》、《12金鸭》,很多明星来客串,(这次)我想有一个完整的故事,那我需要一个要拆的楼,里面住了很多怪房客。
我是从这里开始跟编剧谈的。
■你对这故事的哪部分特别有情怀?
吴君如:每个城市都有老区,常有人去收或拆。
我经常跟自己说,这是我长大的、有记忆的地方,这个大楼是漂亮的,为何要拆掉呢?
我经常有这个情怀。
当然这部电影不是要讲大道理,不是探讨社会问题,(但)我觉得一定要有深深印在自己这里(指心)的东西。
■那惊喜剧的定位是怎样的?
吴君如:加惊吓的喜剧,那就一定包含鬼怪、僵尸、丧尸啊(笑)。
我很想摆进这些自己多年来的符号,我好喜欢(笑),因为是成长过程的东西来的。
很多人觉得,这个题材很港片,怎么接内地地气呢?
我说我只是想拍而已,不想那么虚伪,拍一部戏,要完全迎合。
■还有什么元素是你坚持要加进去的?
吴君如:一些很搞怪的造型。
这次找了美术指导吴里璐老师,她很有经验,是跟我同步成长的美术指导,很明白我在玩什么。
演员也明白。
■演员的选用出于什么考虑?
吴君如:大前提是喜剧,那就要喜剧演员。
喜剧市场真的太大,而且这几年内地喜剧很多元化。
十几年前我印象中就是冯小刚的喜剧,用语言来幽默,但我们的喜剧就要有场面、动作、表情。
这几年看了徐峥、王宝强、黄渤(的电影),近期还有开心麻花,我觉得大家都有这种feel(感觉)。
我已经拍了100多部香港电影,是时候挑战下与内地演员的合作了,就是不要总是在安全网里。
但要找演员去信任你,这是困难的,所以就让陈可辛监制出来(笑)。
■是先确定演员再来创作,还是先有剧本?
吴君如:先有剧本,找演员是可以改动的。
比如找了沈腾,可以稍微改动让他做的,或者观众期待他是怎样的。
拍电影好玩的地方是每天都可以发生不同的事情,什么都可以改变。
而且一部电影是由很多不同的人创作出来的,所以我以为心目中是这样,可能出来是那样。
当好导演小学生■开始导戏,什么最难?
吴君如:最难就是,做演员时我是被人伺候的(笑),现在就是我来伺候别人。
做演员时可以发脾气,因为演员是卖情绪的,导演就不是,你多说两句大家就怕了,一怕,就做不到了。
我们每晚都是夜班,那些情绪到了三点,吃完宵夜就来了,我又得继续拍,而且每个人都有很多主意,每个部门都要控制好,这是我最没想到的东西。
■那么多各个喜剧领域的厉害人物,怎么沟通?
吴君如:真的挺难,语言就很难啦(笑)。
有时候技术上没问题了,但戏里面我想要求,又不好意思(笑)。
陈可辛就说,你是导演,你不发挥你导演的function(作用)?!
我就很客气地说,你可不可以来一个这样的?
没说好不好,但我心里面是有节奏的,想试一些不同的东西。
我有点没底,因为我是小学生,不是那些大导演。
我不是吴宇森——你现在快点给我来个(模仿吴宇森)——我好怕啊。
我自己做演员,最怕遇到导演说,“我不知道,但总之你再来一次”,我觉得这是挺困难的。
■哪位演员融合得最好,最有火花?
吴君如:我觉得这次选角选得很好,每个人都比我想的更好。
譬如张译,很演技派,他自己一开始也很担心能否驾驭这种喜剧,但做完造型后,他就即刻像上身那样。
Papi酱也是,我看了她很多视频,觉得她的角色扮演很生鬼(即诙谐生动),她没演过戏,但很自然,没有表演的痕迹,好像生活在戏里面。
还有吴镇宇和方中信,一向是型男。
■所以这次方中信形象有很大反差?
吴君如:吴里璐很厉害。
我跟她说,过气的古惑仔,而且是这个年纪,当然没头发啦。
就是我们推敲了很多,不是但求有效果,而是很有逻辑的。
还有岳云鹏,他在现场加了很多对白,其实我们很喜欢,我小时候演喜剧,导演叫cut(停)了,我还在讲,但反而导演觉得这些cut了的更好。
沈腾也很有台型,开心麻花很合适我的taste(口味),我很喜欢《夏洛特烦恼》,既有主轴,又有人物,既搞笑,cast(主演)也好看,有电影感。
■群戏是否特别难?
吴君如:群戏难的理由是每个人都要有笑点,都要出彩。
两个人对戏很容易,那我们一群人都要在这,大家看着你,有时候很大压力。
我明白演员的心理状态,又要控制整部电影的节奏,很难。
那晚一有群戏,我就头痛(笑)。
■陈可辛与你怎样分工?
吴君如:分工挺模糊的。
原本我想着让他挂名而已(笑)。
我原本是做监制的,有想法,就跟导演沟通。
现在转换身份,我成了导演小学生,他做了监制。
这就矛盾。
因为他做了很多监制,口碑很好,我就是贪图他的名而已(笑)。
当时投资者不是他,其实很多东西都不关他事。
他好像在忙《喜欢你》,我就一路筹备这部电影,聊剧本,汇报给他听。
他见我用了那么多精力去搞,又花了2000多万搭了景,看到我拍第一部戏的火,就很像一个家长一样,看着他的女儿,很怕我行差踏错,接着他逐步渗入了这个剧组(笑)。
■渗入之后会有不合的意见吗?
吴君如:我是很欢迎的,他有很多东西提点我。
但最惨的就是我们两个是一家人,一家人说话就没那么客气。
譬如他做导演,我做演员时,他就像训练运动员那样,觉得我没用尽全力,但我已经尽了全力。
我们经常争执这个(笑)。
有时budget(预算)他帮我来控制。
譬如我很想有这样东西,他说,你这些初哥导演,永远都是很执着的,但有些东西不需要。
有时候我就回骂,你怎么那么随便啊。
大家就拉锯那样(笑)。
■但其实都是为了电影好。
吴君如:就是这样呀。
所以我觉得,越骂越好。
但有时候会伤了一些回到家的感情(笑)。
踢好演艺下半场■自导自演会有更大的表演空间,还是说演起来更难把握?
吴君如:经常会跳出来,这就是自导自演的问题(笑)。
两边在吵架,精神分裂那样(笑),导演说演员演得不够,演员就说,那你演给我看咯。
我有时光顾着看其他人的戏,不记得演了(笑)。
经常像妈妈喂饭那样,看着小朋友吃了就行了。
反而演员很好,吴镇宇会提醒我,喂,你别看我们做了(笑)。
也幸好陈可辛在这里,经常push(推动)我。
但后面都OK,我也知道自己要什么。
■这类角色驾轻就熟,怎么评价自己的表演风格?
吴君如:我一向都很怀疑自己的表演风格(笑)。
毕竟我演了30年,大部分时间都在演喜剧,每年贺岁片有一部吴君如,不管演得有多好,你站在那,就建立了与观众之间的感情。
观众就像看到家里人,挺好的,有时自己也惯了。
■那演的时候有没要求不断提升?
吴君如:当然有啦,每次都有,但演员真的很被动。
我经常跟新演员说,你接一些烂片,然后保住自己,是比接一部好戏难的,因为好戏太容易出彩。
但你接的时候不知道它原来是这样,拍的时候也不知道对手是这样,就很难预料,你就要保住自己。
就算这部电影很不好看,也要让人觉得幸好有吴君如在(笑)。
而且有时候拍喜剧,他们以为可以让我们自己发挥,那有时也很尴尬,我要发挥到哪一步,也要各方面配合(才行)。
我这几年尽量少拍点,希望每次能有一点惊喜给观众。
我希望生涯长一点(笑)。
■有想过多拍一些其他类型的电影吗?
吴君如:香港是一个娱乐的城市,就是这么单一,深度的戏空间很少。
毕竟只有几百万人,大多是小市民那样,工作之后需要娱乐,那就(看)娱乐片。
不是我去造就时代,而是时代造就了我,拍着拍着变成了专业户,大家比较认同。
你说我想不想拍一些很正的戏去拿奖?
那当然想啦。
■比如《岁月神偷》。
吴君如:对啊。
但你也要配合得正好。
有导演看到你的一些特质,觉得刚好可以摆进电影(才行)。
所以我说演员被动,就是你刚好在那,也够年纪了(笑)。
■你觉得现状如何?
吴君如:不能说可悲,但我有些感触的是,电影圈是很男人的世界,女人可以演的role(角色)很少。
凡是有“狼”字的,我都没见过女主角(笑),而且戏份很少。
这的确是不平衡的,也平衡不了的。
不过这几年惠英红很好,拍了很多拿奖的戏,但这需要有老板支持,因为票房不高。
她还在继续演,很鼓舞。
但是,我可以摆在《寒战》、《杀破狼》里吗?
我摆不进嘛(笑)。
■是你自己觉得还是别人觉得?
吴君如:没人摆得了我进去。
票房决定了你的命运,所以我要保持自己对喜剧的热诚,要守住我最喜欢的,我最擅长的,死都不放(笑)。
我守到没得做了,再放弃。
很伤感的,所以你明白我为什么到现在,踢完上半场,还要继续踢下半场(笑)。
(原载于《看电影》)
电影《妖铃铃》终极预告_腾讯视频我不知道我为什么要去电影院看这部电影,因为吴君如,开心麻花,还是德云社?
总之,作为君如姐第一部指导的电影,我唯一的感想就是:作为一个演员,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就好,别再比葫芦画瓢,结果画虎不成反类犬。
先看下制作班底:吴君如——执导陈可辛——监制吴君如、沈腾、岳云鹏、张译、PAPI酱、吴镇宇、方中信、尹金宏、潘斌龙、齐枭飞——主演陈可辛,一线导演+监制,百度下你就知道他是很厉害的角色,但是他还是吴君如的丈夫,作为丈夫,为妻子的造梦计划身先士卒、鞠躬尽瘁我也是能理解的,但是我不理解的是:尽管这个片子这么垃圾,还是能赚的盆满钵满,也只有是在中国电影市场才能出现如此的诡异现象。
除此之外,吴君如、沈腾、张译、吴镇宇、方中信,都是那么优秀的演员,全身精湛的演技用在这里都浪费了,暴敛天物,真让人糟心。
PAPI酱明显由于经验少,演技还很稚嫩,但是也算是保留了她的本真,下次继续努力就好。
看了知乎里一个朋友们的吐槽,不觉感叹:说得真TMD对啊!
如何评价 2017 电影《妖铃铃》?在这个更新换代那么快,早已沧海桑田、几经变迁的时代里,为什么大家总是喜欢谈情怀而不是创新?
老港片的无厘头风格如果脱离了那个时代,它就是格格不入与不伦不类,无论你是有开心麻花还是德云社。
片子一开始还好,惊悚有余,搞笑兼顾,但是随后沈腾的登场,整个电影向着一种“我也不知道我在干嘛,我只想赶紧结束”的感觉走去,让人觉得编剧的脑洞奇烂,乱七八糟。
因此,到了后面,对于我而言,不再是享受,是一种痛苦的煎熬,加上电影没有特效辅助,全靠一大群人尬聊、强撩,真是让我想关电视的心都有了,可惜电影院的工作人员并不允许我这么做。
中国国产电影都有心照不宣的票房补助政策,因此每次票房成绩出来的时候,我都有种“里面有多少水分”的疑问,这部电影更是让拥有国版的《解忧杂货店》、《前任3》的年末电影市场“锦上添花”。
80年代早已经过去,现在都10后了好吧,别再扯情怀了,与其让一大堆根本没经历港片黄金时代的人强行带入,不如打死编剧,好好构思一下创新的问题吧。
以上就是我2017年最后看的两部电影,希望大家能避开雷区,欣赏到真正好的电影【佳片推荐环节】:2001年美国电影——《K星异客》,由深陷丑闻被禁的著名演员凯文·史派西,老戏骨杰夫·布里吉斯联袂出演。
这才是优秀的电影典范好吧!
最近空闲多,基本上把近期电影都看了一遍,看了网络评价其实也已经在心里打好预防针,但是一整场电影下来我还是惊!
呆!
了!
我没想到,我一个笑点这么低的人,看这种喜剧片居然一点点都笑不出来😱一整场一点点都没有!
喜剧片不是我喜欢的风格,但我看别的时也是能抱着爆米花哈哈哈笑几声的,结果这个我根本没有欲望。
它没有抓住我的点,港式幽默其实我是真的不懂,也可能是个人原因。
难得严苛一点打一星,因为,这场电影,对我而言,真是索然无味
六年前劝退我的烂片,现在闲来无事,想开心一下,翻出来看看结论:浪费我两小时时间看片,又即将浪费我半小时时间写影评不是BP,爱奇艺会员中途也开心了,笑了,剧中人也都突破了自我有了好的结局,铃姐假扮鸡丁妈妈那段还挺感人。
但是里面的槽点实在太多了。
首先,人物定位的问题。
主角是一群钉子户,还有铃姐,是一个驱鬼的天师。
说白了就是一帮老赖,和一个江湖骗子,最后让房地产开发商招供还是靠骗,还说得大义凛然的,好像自己特别正义。
也许现在时代真的变了,已经不是那个一说起房地产开发商就是反面角色的时代了,主角团捍卫地盘的动机立不住,会让人感觉各种不舒服。
在一个主角团这帮人,一对神神叨叨的科学家,一个想见女鬼的爹,两个过气古惑仔,还有个擦边女主播,感觉都不像正常人……如果一开始只是想要拿这些设定来反映小人物的艰辛,可最后他们都找了正当工作了,还是吊儿郎当,尤其是那个女主播还在试图擦边,那感觉就很不适。
其次,剧情设置问题。
开发商为了赶走钉子户装鬼吓唬人,这个创意其实挺不错,但是从丧尸出现那段开始走偏。
我还以为是遇到真的丧尸了,还小激动了一下,后来发现白激动了,丧尸是开发商请房地产买主扮的。
怎么的国产电影里不能出现真的鬼不然过不了审是不?
且不说搭人梯这段扯不扯,夸张的手法,节目效果,不必追究,但是开发商让炒房买主扮丧尸这个设定确实是扯到裆了。
开发商有钱任性,花钱雇一些人装鬼,这可以有,但是你让那么多房屋买主配合你扮鬼吓唬人,可能吗?
可能吗?
可能吗?
炒房的人那是好惹的吗?
买主花钱买房,最后拿不到房子,人家针对的是卖主,是开发商,人家告的是你好吗?
怎么会八天不洗澡化丧尸妆跑到危房里跟着你玩生化危机?
你多牛啊?
其实如果真的出现了鬼,可能这个故事会很有趣,但是这个剧情后面的那就更扯了,也且不说主角团为什么那么信任铃姐,节目效果,不必追究,但是仔细想一下……其实,哪怕铃姐真投奔开发商了,也……不欠他们什么啊?
除了装丧尸骗他们那一段以外,铃姐没做什么对不起他们的事,他们请铃姐是来捉鬼解决问题的,没说请铃姐来一起对抗开发商啊?
犯得着都一幅苦大仇深渣男你骗我感情的脸吗?
再说铃姐,一个行骗多年的江湖骗子,就因为这点事良心发现,跑到楼盘里面拼命……犯得着吗……你这种现实中早就被打死了好吗……后面更扯的是他们还赢了,赢了,赢了……就离谱……所以这个片子想表达什么?
你弱你有理?
做完坏事只要站对了正确的阵营就能洗白?
,?
,????
最后铃姐有句台词,说当不了成功的坏人,就只能当个不成功的好人,这个定位确实准确了,这好人当的,也确实让人有点emmm。
电影一星,多一星给演员们,虽然这么多大牌演员里除了张译以外也没个我喜欢的,但是不妨碍我夸一下他们的演技,张译演啥像啥,许君聪和腾哥小岳岳笑点担当,阿如那有趣,吴君如很努力,papi还行。
【妖铃铃】小角色在富人欺压下的一些抵抗和挣扎,而现实中呢,挣扎有力气吗,抵抗有支持么?
【功扌道】反思.......,却相反,但确实反应出了现实,对着被打的警察(镇辅)都撇嘴一笑后扬长而去,而大佬们(民间八王)都俯首称臣,小角色呢?
.......没得台面,鱼虾都不如!!!!!!!
这是一部由中国香港著名女演员、导演、歌手、主持人—吴君如导演的一部电影,刚开始一看名字我以为这是一部恐怖片,其实不然,它是一部喜剧电影,岳云鹏也参演其中,他和吴君如精彩的表演让我们感觉这部电影十分具有喜剧性,这部电影以房地产开发这件事为线索进行叙述,表现了开发商与房客的斗志斗勇,以此情节来表现喜剧,我认为这部电影还是十分值得观看的
作为吴君如首部执导的电影,《妖铃铃》肯定存在很多问题。
节奏紊乱,骨相不佳,都是不争事实。
但在观影中,引发了我许多电影外的思考。
因有国、粤场,带香港色彩的电影毫无疑问能选粤语就选粤语,没想到是纯粤语而非普粤交杂。
恐怕真是交杂,就太容易让人联想到广州了,尤其是这种繁华地段拆不掉的老楼(冼村:怪我咯)。
毕竟后段有一个一闪而过的镜头出现了「禺山宾馆」和「淼鑫猪肚鸡」,说不是广州也没人信。
果然,台词有极大区别(若字幕就是国语台词的话),许多地方也深有不同。
这种版本区别很常见,王晶便是个中高手。
《王牌逗王牌》是烂片,但国语有刘德华唱《咱们的屯儿》,粤语没有。
《追龙》里国语说伍世豪是南洋人,而粤语还是说了「潮汕达濠」。
更不用说,里面的潮州话台词了。
我不是要谈什么文化骄傲,而是一个作品要尽可能用其原生文化去理解。
不要觉得框架脉络足够好,上面的填充加塞无所谓。
王晶的《精装最佳拍档》结构工整,堪称编剧的典范。
但硬要看配音,始终有问题。
除非本身是香港导演,但并不打算提供粤语版的作品(如:徐克、尔冬升)。
否则普粤之差颇大,周星驰的两部西游便是例证。
《妖铃铃》其实是一部挺有诚意的作品,绝非粗制滥造的骗财之作。
其内核颇具八九十年代港式喜剧「尽皆癫狂,尽皆过火」的特点,但囿于执行力、审查尺度和大陆市场,很多都未能表现。
譬如,吴君如假扮阎王审沈腾一段,被拆穿后直接对了两句港版《IQ博士》的主题曲歌词(灵感IQ称得上,十分之高超云云)。
我在此会心大笑,但字幕(国语台词)就是普通对话,了无生趣。
又如一开始吓鬼的两人,粤语称呼是「阿飞与阿基」,恶搞香港92年的喜剧片《亚飞与亚基》(梁朝伟x张学友),而国语是平平无奇的「赵灯泡与张勇敢」。
网红妹说一个睡过的导演跟自己说过什么,大家都反问「晶哥?
」(王胖子又躺枪),但国语是空白无台词。
更不用说,粤语里吴君如扮鬼时的配音是罗兰,扮阎王时是卢海鹏。
反观国语配音(台词),都太书面语了。
本质上就是港式思维的故事,往上填充出调和口味的结果。
我没有丝毫贬损国语或大陆喜剧的意思,而是指出这些创作很容易水土不服。
以近年大热的开心麻花为例,诸如「我不抽火哪来的烟」、听到可以共度良宵,病人马上起来俯卧撑并配乐《好日子》等,都是神来之笔。
我也无法想象,这如何翻译成粤语,或在港式喜剧下呈现。
吴君如夫妇是很有野心的人,吴的人脉也相当广(看看金鸡系列就知道了),但他们也未能找到一个能「陆港共赏」的模式。
观影中,我不禁幻想若吴君如不必强融,完全按港式喜剧操作会如何。
砍掉后面的勉强鸡汤(整个逻辑是立不起来的,忽然就成一家人了,以及他们为何不要钱就放弃了家园),就变成「钉子户大战地产商」,未必不好看。
《富贵黄金屋》不就是类似故事,镖叔靠弹琴通知的士佬多经典。
而且,可以纯粹地「去到尽」,再现港式喜剧的魅力。
以前大家以为,影片不太「香港」就没有理解障碍。
其实并非如此,譬如麦兜系列,《春田花花同学会》太超前,《麦兜当当伴我心》又太多粤语依赖,但到了《我和我的妈妈》就感动了不知多少人。
可见,内容上有没有「香港」无关紧要,重点是表达方式与共鸣点。
看吴的几部经典,《岁月神偷》因不与大陆共享叙事背景而不被重视(这部多少港人深爱,我认为白血病出来后就不太好了,前半部分我也爱极);《金鸡1》还有很多人不能理解为什么要拍妓女,也不能理解胡军角色的意义;《金鸡2》稍微好点,但对郑中基和张卫健的角色也不明就里。
到了《金鸡SSS》和《12金鸭》,前者看不懂王菀之和张家辉角色的大有人在,后者虽质量不高,但听着薛凯琪痛骂「C.Y.Leung」就值回票价(我在香港看,全场哄堂大笑)。
大家以为是内容问题,实则是手法问题。
《夏洛特烦恼》里,「咱们各论各,你管我叫爸,我管你叫哥」,这种伦理梗就完全无法影响港人(乃至粤人)。
反之,詹瑞文似的戏谑(如:《潮性办公室》话剧版,电影差了不少)也很难引起许多人的共鸣。
因此,想把各种元素糅入「尽皆癫狂,尽皆过火」的港式喜剧,是一个伟大的尝试,但也是必定的失败。
不过值得庆幸吴君如并没有想着骗钱,也不是许多人所说的那么不堪。
她虽失败,但却是有诚意的探索者,这非常值得鼓励。
以此为例,也可一窥大陆崛起后港台地区娱乐制作的面貌。
其资本与市场体量,当然完全无法跟大陆比。
但除了避开敏感话题(如:冤死的戴立忍),还要考虑口味调和。
《使徒行者1》很好,大陆注资后的第二部就不怎样了。
尝试跟腾讯合作的《盲侠大律师》也存在后期疲软,对比TVB同类作品并非如此。
我并不认为大陆资本就是有毒,何况无论有没有,时势就如此,要顺势而为。
但怎样相互提携照应,是一个很新的课题。
因为各方面因素,港台许多从业者已经在努力钻研了。
而大陆创作者即便不需讨好相关市场,也应仔细研究,否则只能沦为播点港台歌曲和古惑仔内容卖噱头。
文化的交融,从来不是易事。
我们身处其间,亲眼见证,也算得幸。
笑点基本都在小岳岳和许君聪身上,不过还是被焦俊艳诱惑一脸,超级喜欢这款,不管是什么装扮,而且焦俊艳演技真是没什么问题,腾哥可能人设就是这样,虽然是喜剧电影,但是没什么发挥,还有大潘,也是被剧本设定坑死,就像个镜头比较多的客串嘉宾,自己的喜剧特色一点都没出来,反倒是跟papi的没有反转的煽情情节看的我真尴尬。
求求我靚坤大佬,接电影前好好看看剧本,这两年都演多少烂片了?
以前古惑仔,冲上云霄之类的经典角色不复存在了,你不缺演技,虽然年纪大了点,但是我觉得你也不缺颜值啊,更有味道了,为什么这两年老是接这种片子,缺钱?
又是剧本坑死演员系列,中国这些编剧,怨不得人家韩国天天嘲讽中国影视,三星给演员了,就这破剧本,一星都嫌多
不得不说,这部影片是我在2017年末看的最无聊的电影,可能是晚上看的,都要睡过去了,也就那么一两个搞笑的点,其余的有点生硬,故事情节是最不能忍的,真的很无聊!
小岳岳。。。
也没那么搞笑,不太想以前那么有喜感了,吴君如的拼配音真的很烂了,她就算用原音我觉得也会比现在好。
真的没一些人吹的那么好看,中国行业的喜剧。。。
还有待发展,可能不止是喜剧,尤其是科幻类,真的!
希望观众不在刷粉丝经济,为自己的偶像买单,尬吹,真的不好看。
粵語版,我覺得還滿好笑的哈哈哈哈,自動忽略煽情部分,圖個開心的搞笑片,有種老港片的神經病!很久沒看過這類喜劇了,市場早被北方笑料淹沒了,個人覺得比鐵拳好笑⋯⋯btw 這麼大段的喪屍戲也能出现啦,美術不錯。
这片看得不值当,一开始真的恐怖,说是恐怖片也不为过,剧情很尬,笑点生硬,强行煽情。。。真的不喜欢╮(﹀_﹀)╭
它的节奏和我的心理节奏是不符的,整个电影谁也没能说服谁,融入对方的节奏,如果电影是一场交流,我们都是失败的。从制作层面而言,利用语言作为笑点之一的喜剧,主角却是配音,这都是导演演员不重视。表面上以类型层层深入来推进情节,却总是忽略更为现实和深刻的逻辑,是这类魔幻喜剧的通病。儿童片
正片比预告好看,岳云鹏最搞笑那几段台词好像都没剪到预告里,“你知道我爸有多少私生子吗……想想就高兴”这段表演挺吃功夫的。我这么不喜欢小孩儿的人都觉得李亦航好可爱。
吴君如首次执导,前半部分有惊喜 有反转 后半部分就慢慢垮了,还可以。
我看豆瓣的评价都挺低的,但我觉得十分好,比秀秀的铁拳好。铁拳我感觉还有些尴尬,妖铃铃除了少数片段,全场我都感觉很精彩,笑的比铁拳开心。僵尸和扮鬼挺可怕的,也挺好笑的
吴君如何其洒脱,经历港片黄金时代和没落时期的她依然展现了搞笑的喜剧风格。她又有着开放的态度,欣然接受内地演员并把他们的长处得以发挥。君如姐的眼光真好,没有大鹏刻意卖弄,选择了热爱喜剧的电影人去诠释这部情怀故事。发疯的吴镇宇和秃头的方中信让人哑然失笑。李亦航这小孩子太灵了!
……尴尬得笑出声
吴君如版《回魂夜》,其实能把恐怖和喜剧完美结合的已经很少了,当今这种体制下能有这样的作品还是兴庆,最起码我笑了,最起码我被吓到了,最起码我被结尾还有点儿感动,对于一部大杂烩式的喜剧片足够啦。
2.5 港味喜剧片加恐怖元素原以为是烂片标配,没想到竟然还是能看的。港普混搭东北话,老梗配上小煽情,一锅乱炖
太套路了,没意思,声音口型对不上太难受了只能给两星(ー_ー)!!
居然还停留在八十年代的一惊一乍屎尿屁的搞笑级别 我都替你尴尬
让我想起香港16年的电影《good take》 一开始和其中鬼屋那篇套路蛮类似,都是无良开发商想赶走住户于是扮鬼,结果反被住户吓死~耐心看下去发现整篇故事很有香港80年代鬼片的好笑和无厘头,你以为这样就算了,结果又给你一个东西。总体来说有大笑也有温情,挺好的
“骗小钱的叫骗子,骗大钱的叫商人”很港风的无厘头电影。虽然情节和故事线简单了一点,但感觉还可以。不知道为什么评分那么低。
带着看喜剧的心情,看到一部惊悚、荒诞、游戏、丧尸杂糅的现实主义喜剧,紧张刺激,后现代风格之下,不曾丢弃的是现实母题。
比较惊讶的是为什么张译会演这个,跟我想象中的他画风不服。喜欢papi酱,太可爱了~~~~想敬告各位帅哥,希望你们还是能保留一点偶像包袱,是,我说的是你,方中信先生!!!!!有颜也不要这么任性好吗谢谢!!!看的时候看到一条弹幕说他们其实全是鬼还当真了一下,反而充满了期待,觉得这样会有趣很多,不过后来证实是假的,想想在内地上映也不可能这样安排。不过如果真是这样设定真的会比较有意思了。现在的话,吴君如演的真的很尬了。彩蛋里的马思纯是我目前见过最漂亮的她!!!!觉得周冬雨应该是来抓她的奸才对2333333333
意外的好看,很久没看到这么正的港式喜剧了。大半夜笑出声,很多评论说假笑什么的,我觉得萝卜白菜吧,你不觉得好笑也不代表别人就是假笑吧。我看你才最可笑。
在这个档期,100还是蛮讨喜的题材,而且对于吴君如第一次导戏来讲已经相当不错啦
尬的要死,结尾那个龙套妹子是下海了吗?我为什么要去电影院受罪
为什么我笑的跟傻逼一样?因为你们闲,我好不容易有空,看个电影感觉格外搞笑。。。再看一遍我还得再笑一遍。。。挺好一片子,越来越不懂豆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