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多数的麦兜故事里面,我总能感受到的,是视角集中在香港街头小巷一隅里的拥挤与温情,是导演对人成长注定走向平庸的认识和对爱是人安身立命的基本的表达。
麦兜是一只失落的蠢猪。
既没有鱼丸也没有粗面,就连善良也被当做低能。
但是这部片子不一样,在《饭宝奇兵》里麦兜终于成为了一个拯救世界的英雄,不再是比屁股都懒,还幻想当一个ol的废猪了。
当然,本片最特别的地方,还是导演对文明崇拜和文化传播的思考与反思。
影片开始就是美国的街道和美式的表达杂糅日式怪兽的集合,一上来就给了我这不是我熟悉的套路的预设,甚至鄙夷谢立文为迎合大众对欧美大片的追捧而放弃之前给观众积累的对香港紧密敦实的印象,吃力不讨好。
但其实,谢立文反手就给了我们一个提示,之所以能如此快速辨认出环境人设的差异,只因为我们浸润在一个多元化的地球村,文化传播便利信息交换迅速。
总所周知,国人总是热衷追求美食和对味觉的极致体验,这其实也是文化表现形式的一种,而食物是载体。
因此正片交待环境背景的一首《麦记》几乎可以被当做是吃食店铺的坐标地图,电饭煲在参加比赛时能帮助补充能量的是糯白可爱的饭团,时不时就做好的猪扒饭之类的美食总能引起观众的惊呼,十大富豪出场的第一个镜头也是在吃东西,就连超人都是火腿肠的模样。
最让我天灵盖一紧的地方是,一向残暴的艾泥奥被怪兽打飞到外太空后,在大饭宝紧紧拉住它不放手的时候(有点甜),闪现了机器人性最后的光芒,或者说是早先设定好的程序方程式让它别无选择,总之为了打败怪兽保护地球,它脱掉自己装有应急降落伞的内内帮助大饭宝安全降落地球。
(在这里,但愿每个机器人的初心都如此坚定。
)而这所有的重点是,降落伞是彩虹色的。
在所有西方文化当中,人们对LGBT的认识和理解是如今最受大众关注的也是最为重要的,我们谁都没有办法跳过它,我们一直在它的隐蔽下成长。
影片最后,导演给大饭宝安排了两种结果,或者说是命运走向。
一种是让大饭宝成为推进外星球文明进程的大使,另一种是成为太空垃圾的悲剧英雄。
但基于麦兜相信的是,大饭宝为怪兽所在的星球带来了文明,使得他们生活得安逸欢欣,开始生产种植大米,甚至学会了打麻将。
而怪兽在应对大饭宝奇特的招式时,表现出的舒服与满足,在大饭宝战败之后,小心把它打包带回去,好像也可以为此作证。
所以,我也只好相信,很多人作恶多端侵犯他人利益,可能并不是因为他本身多坏,而是环境和出身或者说是阶级的落后,使他成为他。
但在见识了美好之后,也能学着改变。
仔细想想,最能打动我的部分,应该就是麦兜在深夜渔港海边教大饭宝“看看”“月月”“海海”,就像之前麦太教麦兜一样。
因为父母的意志,总会多多少少在我们身上继承啊!
总之在这部片里,周星驰成了一个文化符号,马云还是一个富豪,贝多芬被黑了一脚,污污的镜头还不少,校长的感情线没头没脑。
回到剧情本身,其实这一切都是麦兜的一场梦。
麦兜的出场就是在看电视,麦兜和麦太在睡前聊天,说要当一个发明家,之后他又在看电视,只不过这次怪兽来袭的变成了真的新闻,于是他就一步步朝着梦想越走越近了。
然而怪兽和超人只存在于电视里,牛顿和达尔文长得并不像猪,没有人愿意嫁给一个猪头,也没有谁需要去发明机器人拯救世界。
而我始终记得,超人才是超越次元与时空的我自己的化身。
在被怪兽打飞后回到家里跟妈妈说没事,在电视里观察比赛的进展,最后在怪兽带着大饭宝回到自己的星球后出来露脸说自己只是姗姗来迟,像极了那个一事无成只会偷偷羡慕别人的努力回头还强行辩解没有做好一件事是因为我只是还没开始努力的我啊!
但不管怎样,我们都要好好生活。
好好生活,才是生命的真谛。
画风柔和,脑洞清奇,这里只说麦兜吧,麦兜很善良,善良到希望所有人都能好好生活,包括侵略地球的怪兽和大家所说的三八,所以才有了大饭宝和他大家想不到的功能。
在所有人都想办法怎么打跑怪兽时,麦兜在想怪兽挠痒痒的事。
这些是主线,还有很多画面,等像麦兜一样可爱的你去发现。
最后大饭宝不是想念月亮,是想念陪他看月亮的麦兜吖。
亲情友情爱情,最后希望大家像麦兜一样好好生活呀!
这是我第一次看麦兜的电影时产生了困意。
本来很期待一个接地气的市井生活和亲情观见长的动画中,出现一个异世界的怪物,将会带给我们一个怎样的“对抗+治愈”的新世界观。
结果却成了一个“对抗-治愈”的世界。
不能说电饭煲的创意不好。
这个生活中最普通的道具,成为救世的英雄机器人,恰恰说明我们生活中最平凡的东西往往是那么精彩,最普通的人反而能孕育奇迹。
电饭煲以它包容一切的力量,可以把任何事物都重新锻造成美食和能量。
小小的电饭煲孕育出大大的奇迹来,本来是一件很值得期盼的事。
但是这个电饭煲的造型实在是难以激发起我的喜爱。
除了眼睛可以翻页略显萌态以外,既没有瓦力的乖巧,又没有大白的暖心,距离哆啦A梦那种智力型机器人更是差之十万八千里,这根本难称一个可消费的形象。
它吃掉自己煮的饭团后可以增加电力这点略有谐趣,但深度不足。
归根结底,它没有自主性。
它最终的行动,不是基于自己的判断而做出的,因此就丧失了蕴藏在机器中那些可能的情感魅力。
大反派屁屁怪也是一个从头丑到尾的角色。
难以想象这个看上去非常容易做毛绒玩具的角色如果真的被做成了毛绒玩具,会有多少人有意愿购买它,因为它性格缺失,既不能激发人们的憧憬感,也不能促生人们的拥有欲,换句话说,它没有多少值得消费的互动性。
最关键的,屁屁怪只是沦为一个奥特曼剧情中的怪兽,没有真正的与人类发生复杂的情感关系。
它只是一个破坏的恶魔,没有想要保护的东西。
它甚至没有和麦兜发生什么特别的故事。
它与麦兜以往剧情中那种田园派的生活场景格格不入,让麦太玩命地做鱼丸供养儿子搞发明的感动变得模糊不清。
虽然影片仍然洋溢出一种麦式忧伤感。
比如,影片设置了一个对饭宝的开放式结局,到底是幸福地生活在怪兽星球上,还是成为了太空垃圾,这种暖洋洋与冷冰冰之间的对立,投射出一种导演对美好理想与残酷现实的思考。
但是,这种忧伤感还是难以平衡由于对抗怪兽所丧失的治愈。
虽然影片也仍然洋溢出一种麦式幽默感。
无论是对美国总统只会哎呀呀的描写,还是对日本奥特曼式超人的讽刺,抑或是超人、机器人们一次次被怪物像对付小孩一样打屁屁的设计,都颇让人会心一笑。
但是,这种幽默感还是难以增加由于离开家乡而使麦兜丧失的接地气感。
麦兜之所以成为英雄,其实不是因为他真的是个英雄。
麦兜之所以成为心灵鸡汤,也不是因为它是个救世主。
动画影评俱乐部 inside
影片的最大萌点集中在大饭煲这个由麦兜设计出来的机器人上,可以讲,这个大饭煲的脑洞大开让人印象深刻也在反应着当下我们童真的缺失,而当大饭煲一出场的时候,这其中既有一定的原理,但它又超乎常理之外,也因为这种奇妙的设定,最终让观众被这种天真无邪所打动,忘掉成人世界里的不美好与阴郁,而被这种童真所俘虏,这就是麦兜这个系列最让人敬佩的地方。
所以,《麦兜·饭宝奇兵》是一部让人暂时忘却烦恼的电影,这其中既有对这个世界的恶搞戏谑,但同时也有美好愿景在其中,你若窥见麦兜的智慧,你也许就能更好的与这个世界共处。
真的很难看,可以用垃圾来形容了刚开始还能勉为其难的笑下,渐渐的,做作的配乐和歌曲,让人陷入莫名其妙中导演和编剧粗暴的煽情,肆意填罐的意识流,让人越来越难以忍受连麦兜那慢吞吞的声音,都变得刺眼起来,一点都不可爱,一点都不好笑那个模仿咸蛋超人的火腿肠存在的意义是什么那个怪兽,怎么打都打不死,发明的那个电饭锅,出现的意义又是什么我中途无可救药的睡着了,因为实在太闷,太无聊了,连电影自己都说:“闷”是在向周星驰的百变星君致敬么,又致敬又在电影里嘲讽他,是想表现出导演编剧扭曲的心态么整部剧,意义不明,充分展现如今香港影坛的现状, 拧巴,四不像,复刻不了从前,创造不出明天NO ZUO NO DIE WHY YOU CRY!
和几个朋友一起看这部电影,三个人看的津津有味,一个人快看睡。
里面打动我的地方是校长说的那段话,怎么说的我记不具体,但是大意是,麦兜的设计虽然很稚嫩,完全不是专业水平,但是总感觉有些能打动人的地方,让校长觉得未必不能坚持实现出来。
是的,麦兜并未走其他选手同样的路,使出洪荒之力比拼高技术含量,还是想了一看似蠢萌的点,为怪兽考虑,最后甚至并没有动用武力,就让怪兽滚的远远的。
只是这么看似简单,低幼的想法,却在用简单的故事说出了很难的道理。
没什么大道理,简简单单但是打动人。
这大概就是麦兜电影的闪光点吧。
麦兜,这个IP在这些年间也算是火热的,出品不算快,有一定的水平不会像"喜羊羊"那样变成一部年货,圈钱的作品,尽管这部作品的主题和品质没有之前的作品一样那么“容易给大众接受”。
变成一部“港味和作者的童年味”太重的作品,以至在一般人品尝这部作品是会吃到“不知所谓(味)”的感觉。
超人,怪兽,机器人,发明家,奇思妙想。
这些东西我相信是大多数“男性”小时候的理想和想象。
这次我们的“麦兜”就在他的世界中遇到了这些,所以我觉得这部电影是“一场拍给自己小时候的梦”。
作者通过麦兜的视角和世界。
把他小时候看到的所想的通过麦兜表现给所有人看。
电视里有怪兽,所以我们想当超人,超人给打败了,我们需要自己的力量做一个机器人。
“机械原理”在小麦兜的眼里总是神奇的,那小小的家电店里的新奇家电,就成了生活在小渔村里的麦兜眼里成了高科技的产品,在他设计下的打怪机械人,就是这么一个“高科技低碳环保”的杰作。
在描写麦兜的生活的渔港里,不难看出就是现实中的香港岛屿,一个靠海为生的地方。
出入大城市要靠船,在这里生活要学会做咸鱼和做鱼蛋。
在这个平淡的小渔村中小孩的理想总是差不多,麦兜的理想就是做一个发明家。
尽管他的发明在技术和财力的影响下大多变成一些“无厘头”的产物。
但是小麦兜的心还是不知错败的发明下去。
这种不知疲倦的心是小孩才有的特质。
正如电影里说的那样。
“他不是一个天才,但他的设计里总有一种特别的天真”这么多年过去了,麦兜没怎么变,但我们长大了,看事物的目光也不一样了。
放开心,看看电影里作者的理想或者我们的理想吧。
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做任何比较,就此一部电影而言,最大的感触是它又将我带回了那个遥远的童年。
能够 触发人回忆的东西很多,但是能让人成年后再度如此深切地感受当时那份心境的东西却很少。
而今看这部电影,是在让人感受,是让人能够有机会回到过去,在泪流满面的看着多年前那个电视机前的孩子。
那时心中的世界尚未如此笃定而真实,一切尚且酝酿在无限可能之中,怪兽,外星人,奥特曼,机器人。。。。。。
没有什么是不存在的,而自己,终将会是这个魔幻世界里的救世主。
电影里麦兜的经历亦虚亦实,毕竟谁儿时没有为那些可爱的梦想做过自以为是的傻事或者创意呢,但是我们大都并不会像影片中那样,天生就注定能去完成恢弘的旷世之作。
我们能明白要努力,要经历风雨,就会看到胜利。
但是,长大以后才会发现,原来我们中的大多数连走上竞技场的资格都是没有的,哪怕幸运透顶,能够走到决赛,自己也只不过是一个连名字都没有的配角而已。
没有扬名天下,没有万众瞩目,更没有后面精彩绝伦的电影惯用压轴戏码。
你我皆为芸芸众生罢了。
而影片里可笑浮夸,集尽世俗之恶臭的博士,小尼奥弥和扎肉超人,才是现实世界的胜利者。
但我们仍然可以成为英雄,我们仍然可以成为救世主。
每个人都是一个宇宙,每个宇宙都有着一个怪兽,我们都可以成为这个世界里的救世主。
在这个世界里,我们都可以尽情的鄙夷小尼奥弥和扎肉超人,我们都可以用自己的方式打败怪兽。
影片中小尼奥弥的强力攻击与扎肉超人的花拳绣腿最终败给了那句致命的“S O R R Y”,难道不是在告诉我们以一种虚荣的心来面对困难终将失败吗?
而麦兜的大饭宝机器人,充满爱意的关怀,基本而可贵的礼貌最终却能让怪兽收手。
难道不是在暗示这些品质的可贵吗?
不是在告诉我们们所遇到的诸多“怪兽”其实也是孤独,缺乏爱的,一切恶意都不是平白无故的吗?
兴许随着成长,那些最初笃行的品质终将备受质疑,就如同大饭宝被怪兽带走以后发回的消息,有人会觉得是一堆废铁最终幻想,但是也有人相信那描述的是事实。
成长让真与假,善与恶,美与丑,对与错的边界逐渐模糊,许多事情都是无从考证,无从判别的,但是,信仰真善美本身就是一件美好的事。
我们的那份初心,那份善意也许赢不了别的,但是,它却能够帮我们取得这场心灵之战的胜利,帮我们赢回自信与快乐,让我们愈发热爱这个世界,相信这个世界。
成长是什么呢?
成长是让每个人不断地构造自己的世界的同时,消灭一个又一个怪兽,然后保卫这个世界的和平。
这不是所谓的一次又一次妥协,这是一场又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开头十分钟,我怀疑自己是不是点错了影片,只能用尴尬来形容。
好在随后,儿童合唱的童谣声里,邮差骑行在香港的大街小巷,简单明快的色彩中,又有了前作里烟火气的港式风味......虽然,并没有维持很久......随后的剧情,实在是乏善可陈,制造机器人,参赛,拯救地球,就像已经写好的剧本一切等待着麦兜按部就班的演出。
麦兜原来已经从春田花花毕业了,小鸭子同学们去了哪里?
麦兜竟然成为了拯救地球的大英雄,那个头脑不聪明却内心单纯善良的麦兜去了哪里?
一定要说的话,也许前几作里早已埋下伏笔。
麦兜当当伴我心里,校长就已经离开,后作麦兜我和我妈妈里,麦太也离开了。
麦兜已经不可避免的长大了,朋友会分道扬镳,亲人会阴阳相隔,麦兜终于要成为一个独自面对残酷世界的大人了。
我以为前作麦兜和妈妈的故事结束,麦兜也不可避免的走向成长,系列故事要怎样继续下去呢?
直到看了这一部......我宁愿,故事留在上一部里,麦兜在风里雨里笨拙而善良的好好生活着。
唯一印象深刻而又有点泪目的,是片尾处大饭宝的自白:我过的很好......如果说还缺点什么的话......这里有九个太阳,却没有月亮......我最怀念的就是,地球,山坡上,夜晚的月亮。
我不知道有没有隐喻,但让我想到的却是,在我们渐渐长大,曾经最不在意的东西,悄悄的消失了,也许是内心的善良,也许是一份爱心,或者,仅仅是小时候那份童真,简简单单却最为弥足珍贵的宝物。
长大后的我们,能看到九个太阳,拥有成熟的人格,成功的事业,物质,名利,美食,却再也无法拥有小时候的月亮了,小时候在床上听妈妈说起的嫦娥奔月,小学时古诗里学的抬头望明月,中秋和父母吃月饼赏明月,渐行渐远,那是我们的童真。
陪伴我们的麦兜长大了,麦兜陪伴着的我们,也长大了呢,成为了最讨厌的大人模样,不得不去独自面对世间风雨了,我们会学会勇敢、坚强,也许会变得奸诈、欺骗,也许依然笨拙、善良......但是失去的童心,再也无法回来了。
PS:犹豫了很久,就剧情来说只能打一颗星,但是只要还是那个迈着小短腿跑着的麦兜,依然是唱不齐的儿童合唱声,依然值得加星再PS:依然会期待下一部,最好的永远在未来是不是呢?
最喜欢的卡通人物之一。
还有一个就是小丸子。
好吧,他们都很快乐。
这部片子口碑并不好,个人观点是看片子的大人太多了。
我们都想从电影里看出什么或获得什么。
用小时候做阅读理解的思维看电影,我觉得很无趣的。
打败大魔王的想象,我觉得每个小孩都会有。
这个电影就像小时候一场午睡前的幻想。
像麦兜一样哼哼咔咔,咔擦咔擦…我们并不知道他有怎样的想象。
那就是天真。
所以我还是很喜欢这部片子,是一种偏爱。
还是那么不可思议,完全不知道讲的是什么……
苦苦把它看完,和大家观点一样,电影选了一个大家看到吐的主题——英雄打怪兽就基本奠定了电影的失败,麦兜更多是给大朋友看的卡通片。麦兜系列愈拍愈走下坡,虽然还能看到一点草根的影子,却被“浮躁”所吞没。
上一部开始,背景从香港到了小渔村,怀旧的气氛,物哀的调子都变了,妈妈和校长的人设,麦兜的朋友都变了,回头去看第一部,已经是截然不同的平行世界作品了,但喜欢也还是喜欢,微不足道的事情才重要,天下大事都可以一笑了之这个内核还在,并且这一部的bgm那真是太好听了,延续了一贯的好品味呀!
麦兜真是越来越不好看了……连光滑的小腿我都笑不出来了…就麦太支持麦兜那会有点感动,其他时候奥特曼打怪兽的都是什么鬼……
每一处反套路都是深情!每一次反差萌都是愤怒!大饭包是粉红色的!
也许麦兜在我心里只会是往鸡爪上串鱼蛋的那个一心要在平凡生活中抓捕英雄梦想的小男子汉而不是拯救世界的大英雄吧。
好看,喜欢麦兜
麦兜系列中最低智兼低质的一部没有之一,低到精髓尽失的地步。香港本土情怀没有了,现实的寓言没有了,小人物的感动没有了,连麦兜身边的小乌龟和阿may都没有了!你跟我说这是麦兜??不好意思我不认识。那只电饭煲的专属日式BGM简直是灾难,怪兽的体位污得我睁不开眼。
这集虽然略逊一点,但麦兜绝对是电影产业的一股清流
[2+]
可能我已经失去童真,又或者未必,我只是更怀念麦兜与麦太,Miss Chan,校长,阿May以及一众春田花花好友们的家长里短生活二三事,打怪兽?打怪兽就不是这只猪啦
电饭煲拯救地球。
呃,不如不要再继续做了吧。。。
不失败,还有才,还有人爱,还我麦兜
还是很纯真动人 爱麦兜
从大学起陪伴我的麦兜,儿子最爱的麦兜,全家出动!
……儿童电影
戳中菊花G点
完全看不下去。。。好无聊。。。
朴素母爱每次都被莫名感动。就是很朴素的母爱,为了实现孩子的梦想再辛苦都可以。电饭煲略傻。最后还是落实在讲给身边每个熟悉可爱的街坊邻居的故事。这就是港片的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