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木不仁的忙过了一个盛夏,以及一个空气潮湿的初冬,在某一个清晨的日晕下或是深夜的路灯下,痛恨自己道貌岸然的脸,原先以为充实的生活到头来只是对生命的负债累累。
从小的时候起,在不同的城市观看不同角色的人们的荒延滑稽的表演,如果我愿意,我说的是在主管意识上有向着某方面发展的倾向,我会是东邪西毒里醉生梦死的黄药师而不是一脸愤青的王家卫。
从客观上来讲,现在的生活是介于矛盾的理性与失衡的感性之间非线性的发展,就像是黄药师永远都是从东面来到白驼山,毫无规律却遵守生活法则。
我们都在青春里挣扎阿彦坚定的从马路上站起来,【他妈的,我还没死。
】那一刻,王朔说,青春躺着躺着就成黄泥河了。
谁的青春不是青春?
最近话说得太多,表达得也太多,这开始不像是真正的我。
很想安静的看着周遭的发展和变化,觉得现在生活真的是很可笑,纷扰的争执,无意的中伤,膨胀的私欲,开始向往顾城的生活,四处的旅行,肆意的安逸。
有些故事卻只能等到工作甚至结婚生子后,在某个同学会或路上的巧遇,才会幽幽的想起当年的那些无法释怀的东西到底是什么。
10年前的那个夏天结束之后我的人生开始走向另一个阶段,直到现在,每一天都在飞速的成长,长得太快,快得我自己都有点跟不上。
我是说我内心的成长超过了自身本质上的成长,尽管下巴下面仍然毫无征兆的长出了胡子扎。
小汤抱著整箱的球,在毕业典礼当天,向火车售票员说,【我要到屏东。
】然后他在屏东球场遇到了廖敏雄。
然后。。。
【喂~你会投球嗎?
】【恩。。。
】他們一起在空旷无人的球场上练习,一切彷彿又回到了从前,锵~那是支两分打点的全垒打。
我想一切对于青春的背叛,都获得了救赎。
我彷彿看到林书宇在说,原谅青春吧,无论它伤你有多深 ,无论它来自哪里,又将要去哪里。
最近总说,如今自己已经是站在青春的尾巴上了。
青春,这个美好而残酷的字眼,究竟是从何时开始的呢,我不知道,也许只是在我们默默的成长的时候,他已悄悄地伴随着我们了,然后,又在我们渐渐懂得珍惜的时候,他已经悄然离我们远去,只留下不再年轻的我们,细细品味着那些美好。
九降风讲的就是一群少年的成长故事,看着他们肆无忌惮地闹,没心没肺的笑,在欢闹的人群中独自感受孤独,面对突如其来的变故不知所措……整部电影平淡而细腻,就像一面镜子,照着我们每一个人,让我们从中看到了自己。
影片中有太多让我们心动的情景,当你看到一群少年在下课后聚在榕树下、美丽女生的出现、一帮人在晚上翻墙偷偷溜进学校的游泳馆HAPPY、大家在阳光明媚的天台上悠闲的享受着课余时间、当台球厅里伍佰的歌响起、当大家看完球赛骑着车在夜晚的城市中穿梭,你是否感觉到亲切而熟悉?
而当那扇紧锁的门被再次打开,天台还是那个天台,只是人已不再,你的心里是否有一丝失落与悲凉?
当曜行用球棒狠狠的砸门的时候,你能否感受到他内心的无助、迷茫、愤怒和无奈?
当志昇看到刺自己名字的校服,当正翰撕掉所有精心收集的卡片,当博助把信塞进教导室门口的信箱,当超人收起兄弟间用来互相联络的呼机,当曜行剃了光头,当阿彦掉下最后一滴眼泪,当小芸一个人孤独地站在天台上,当小汤独自在黄昏投球,当那首蓝色蝴蝶响起的时候,他们的故事已在忧伤中缓缓落幕……如果我是在18岁的时候看这部电影的话,我想在电影结束的那一刻,我心里一定会是压抑的,当我们看着自己还没有经历或者正在经历一些美好时光的时候,我们会为之喝彩,会为这些美好的事物破灭而叹惋;可是就在刚才,在我一个人默默欣赏完这部影片的时候,我的内心是平静的,当我们经历过这一切之后,再回头来看,有惋惜,但更多的像是在品一杯清茶,茶已入胃,口有余香。
也许这就是成长,让我们学会接受,也更懂得珍惜。
当然,我承认,在影片行进的过程中,当一幕幕似曾相识的画面勾起我对往昔回忆的时候,我的内心也是汹涌的。
我也曾经经历过叛逆的青春期,曾经为了美丽的女孩儿而心动,曾经有一帮好兄弟,曾经一起在大晚上喝的烂醉压马路,聚在朋友的商店里抱着吉他弹唱伍佰的歌,在网吧里通宵上网,逃课窝在朋友租的房子里抽烟喝酒打牌……我所经历的虽没有电影中那么惨烈,但这一切历历在目。
我要感谢那些陪我一路走来的人们,我们共同见证了我们的青葱岁月。
“昂首阔步,不留一丝遗憾。
”然而,年少的我们,总是倔强而固执,到头来谁能没有遗憾?
如果没有遗憾,我们的青春,会不会那么美,又会不会这么被我们念念不忘?
原文请见http://lovecanon.blogbus.com/logs/31556139.html
成长很孤单,所以我们总是成群结队;长大成人很孤单,所以最终我们形单影只。
台湾的青春片很有水准。
王小峰说台湾有两个题材的东西搞得特别好,一个是乡愁,一个是青春期。
很精准。
又是漂亮的女生和帅气的男生整部片子干净、安静属于我们的青春整部片子看下来都是一份平淡但最后的那首歌一首不怎么押韵不怎么华丽甚至唱得有些走掉破音的歌让我泪如雨下想起过去的那三年度过的时候觉得空空如也在回忆起来却觉得满心怀念两年多前的毕业礼上同学们相互拍照留念走上台 从校长手中接走毕业证书高中的三年便结束了不像电影中那般煽情 不像电影中那般无奈现在想起 确实感慨万分十几岁的少男少女生活中可能更多的只是无力反抗每天面对着的只是无趣的老师 丑巴巴的制服 和两点一线的生活我们的快乐可能只来源于上学路上yy的一段笑话或是看到喜欢的男生对自己的一个帅气的微笑懵懂的青春 在当时并不懂得把握现在回想可能觉得当初很傻 很遗憾但这就是青春我不知道用什么语言可以表达出我对那份青春的怀念那三年的时间 充斥着太多无言的美好甚至当初那份傻傻的坚持和每天的以泪洗面在现在看来 都只是微微一笑一样的学校 一样的走道一样的吵闹 不一样的我又到了六月 我还是掉下泪三年的岁月 我忘不了谁一群蓝色的蝴蝶 绕着花儿不停歇随微风翩翩地飞 那画面好美绑着蓝色的蝴蝶结 唱着优美的章节朝梦想慢慢地追 永远不后退毕业的合照 流水的小桥爬不完的阶梯 我微微地笑我又回到学校 树越来越高蝉依然很吵 我忘记了谁一群蓝色的蝴蝶 绕着花儿不停歇随微风翩翩地飞 那画面好美绑着蓝色的蝴蝶结 唱着优美的章节朝梦想慢慢地追 永远不后退……脑中还存在着许多的画面永远无法用语言表达我对它们的思念课桌 走道 篮球场 便利店 宿舍 操场 自习室……这些记忆 永存脑海之中像一个精心照顾的小铁盒 里面放着我最为珍惜的回忆……一群蓝色的蝴蝶 绕着花儿不停歇随微风翩翩地飞 那画面好美绑着蓝色的蝴蝶结 唱着优美的章节朝梦想慢慢地追 永远不后退借这部电影缅怀那段逝去的青春
毕业的合照,流水的小桥,爬不完的阶梯,我微微的笑……高中毕业的那一天,那天天气很好,国权路的两边来来往往的人还是那么多。
正大体育馆里上演着很老很老的桥段,滚动着的视频,笑声中夹杂着泪水。
我缺席了这样的场面。
校长为大家戴上花环的时候,我刚刚踏进正大的大门。
我看着你们一个个走下主席台,我静静的坐在阿妍边上。
其实想哭的,但是最终还是没有让眼泪掉下来。
我又回到学校,树越来越高,蝉依然很吵,我忘记了谁……2006年的秋天。
四个人。
我们叫嚷着要做彼此最最要好的朋友。
那一天我带他们来到了我的高中。
树越来越高。
博学楼西面墙的爬山虎还是长得那么好。
我告诉他们校园里那里有樱花树,开花的季节我总是在校工把花瓣扫掉之前早早的到了学校。
那里有开着睡莲的池塘,在那里我们的老师还养过小乌龟。
高三的时候我们的教室在六楼,从冬天的西北风吹到夏天的东南风,课间我们还会乐此不疲的冲下六楼到小卖部买个茶叶蛋或者烤香肠,如果是早上的小卖部,奶黄包和叉烧包永远那么好卖。
去的那一天操场上的韩国生在踢足球,我试图解释着曾经这对我来说有什么含义,但是我突然遇到了表达的障碍。
后来,我们四个分开了,就像从来都知道有这样一天一样,我们彼此问好,微笑,偶尔的电话和短信。
这样美好的回忆和不远不近的距离让我们知道彼此还在。
如果有一天我们再一个不少的聚在一起,就应该是八个人了。
2008年的秋天。
两个人。
我牵着他的手回到了这里。
我再次重复了以上的故事。
中午舟和阿妍陪我们吃了饭。
我们又吵闹着讲着曾经的405发生过怎样的故事。
他很安静的听着,笑容清澈。
后来下雨了。
我们冲上一辆taxi离开。
高中的时候我不断的想着,变成大人要多长的时间。
慢慢走着才发现,我的思考已经慢了一拍,我心里早就已经默默的念叨着,如果还是个孩子,那有多好。
一群蓝色的蝴蝶,绕着花儿不停歇,随微风翩翩的飞,那画面好美,绑着蓝色的蝴蝶结,唱着优美的章节,朝梦想慢慢地追,永远不后退……梦想和现实的距离有多远要怎么丈量呀。
我身边有个认识了8年的朋友,我们很要好,却不在一个城市。
她是这个在电话短信email的年代里为数不多的会每年认真写贺卡的人。
单纯又善良,喜欢史努比和加菲猫。
她告诉我她所有的关注和喜爱,却很少谈梦想。
她的梦想也许是众多已经用烂掉了的美丽的句子之一。
我在这个巨大的城市里应该不会离开。
偶尔听一支不知道什么乐队的歌和喝那种有很好听的外国名字难听中国名字的果汁。
偶尔想想未来然后好好过现在。
呀,高中已经离我很远很远啦。
日子很流水很流水。
这首歌实在是好听,和年轻有关的故事也总是那么好看。
从一开篇开始,我就知道我要离题了。
但还是写了下来。
如果可以的话,让这首歌来当个伴奏好不好。
你的中学时代是什么?
莉莉周?
情书?
牯岭街?
蓝色大门?
还是九降风?
同看的朋友对此间少年感到无比惊讶,这惊讶倒是让我吃惊。
在我看来,这些混杂着青春热血与激情澎湃的行为发生的相当自然。
阿行拿着球棒打破教室玻璃的时候,哐啷一声带我回到上个世纪。
初中,每天上午第二节课后全校学生都要在操场上做广播体操。
做完之后一起排队按次序走进教学楼。
一天当我们班正要进楼的时候,楼上的玻璃哐啷一声碎了。
很多人被落下的玻璃碎片划伤,纷纷开始骂娘。
我冲上楼,看到别班的一个朋友还站在破了的窗边,右手紧紧攥着拳头,满布鲜血。
他喜欢我们班的一个漂亮女孩很久了,她对他却没有意思。
在那样十几岁的年纪,他只是采取一个的简单动作来表达他的情绪:爱情、愤怒、伤感……今年夏天在冰店碰到他,他说现在在一家婚纱摄影楼工作。
他是曾经在漫展上cos孔雀的人,现在每天给无数漂亮女孩拍照,想一想也很适合他。
却忘了问一问他还有没有见到我们班的那个女孩子。
阿彦和小芸在银幕前长久的亲吻,并不关心电影的内容。
阿彦慢慢俯身下去,抚摸小芸的胸部,想进一步的时候,小芸拒绝了。
我认识一个很帅的男孩,他从入学第一天起就是出了名的“色魔”。
军训第一天他听说他们班上有个女孩子很漂亮,就带着全班男生冲进女孩的房间。
我当时端着一盆洗脚水正要出门倒掉,看到一大帮男生在走廊里呼啸而过,在我隔壁房间的门口停下来,拼命砸门。
那个女孩以为是舍友回来了,开了门,她只穿着夏天的薄睡衣,吓了一大跳。
这件事让色魔在新生中一夜窜红。
开学了,经常看到他搂着不同的女孩子在昏暗的走廊里亲吻。
后来发生了一件真正让我有点惊讶的事。
一个班花跟他去电影院看电影,两个人在包厢。
女孩后来说是强奸,但我理解为半推半就。
但是想一想两个人都才十四岁,似乎无论发生什么都可以理解为两小无猜。
自从那天起,每天放学后他陪她回家。
相安无事了几个礼拜,一天女孩的爸爸看到两个人在路上牵着手,就拉女儿回家逼问。
女孩转学了。
博助在飞快的奔跑着,冲下楼梯,阿行在后面跟着,一层一层追下来。
再次回到我的初中。
那个小色魔一看势头不好,马上往他班主任的办公室跑。
老大也发现了他,跟着跑过去。
被追的一直爬到三楼,终于进了英语办公室门口,此时围观的学生已经从楼底排到三楼。
就要进办公室了,见到老师他就安全了。
可惜英语办公室在门口摆了几个大书柜,形成了一个之字形。
在他拐最后一个弯之前,老大揪着领子把他拖出了办公室,一路拖下楼梯,从三楼到一楼,再到学校门口,一边拖一边踹。
围观的人已经越来越多了,老师们也在后面追。
小色魔也在用力反抗,但是一个初一的小男孩怎么打得过一个高他两级的社会青年。
他就是要在学校门口打他,让来往的人都看到。
居然抢他在另一所初中的小女朋友。
真是活得不耐烦了。
体育老师和教导主任过来打这个已经退了学的,曾经让他们头痛不已的问题学生。
最终他离开了,留下一个满身是伤的男孩在学校门口。
那个曾经赫赫有名的老大现在在哪里我已经不知道了,他的那个小女朋友我也很多年再没有联系。
只是去年听说那个小色魔被公安局抓起来了。
处理他案子的是我的一个同学的父亲。
男孩子们在大树下抽烟,在天台上吃盒饭。
我的初中就在我家马路对面,从小爷爷就对我说这是全市最烂的学校,出了名的乱,校风尤其不正。
爷爷叮嘱我千万不要上这所学校,我也这样告诉自己。
小学毕业考试我考了全年级第一名,可惜那一年开始初中升学不再看成绩,只看户口所在地。
而我就顺其自然的来到这所学校。
从我家窗户看出去,在家和马路中间,还有一棵大树,每天中午和下午放学后,总有一群一群少年在这里,抽烟、打架、商议动手去教训某个不知死活的小子或者谋划跟哪个帮派群殴。
曾经他们比我大,我看着他们只觉得这是一个遥远的世界。
后来他们就是我的同学、我的朋友。
再后来我站在窗边看着这一个个半大小子,只是他们没有人知道我是他们的师姐了。
那棵大槐树长了无数年,从我记事起就在那里了。
它见过的,应该比我更多吧。
想一想,第一根烟,第一次“借”钱,第一次蹲点,都是在初中时。
我过着一种双重身份的生活,白天在学校里是品学兼优的三好学生,周一升旗仪式站在红旗下对着全校师生演讲,学期末在领奖台上接受荣誉,老师宝爱,同学友爱。
放学后和另外一帮人疯在一起,宁可和他们在路边摊吃一碗三块钱的牛肉拉面,也不愿回去吃家里的好菜好汤。
和他们在一起,才觉得生命真的有力,实在。
跟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相处方式,所谓“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
当时叫嚣着这附近所有八十年代出生的小孩我全认识,至少全年级五百多人我都认识。
矛盾的人生,早在掩饰之下散架。
曾经以为我会永远羞于承认自己是那所渣校的学生,毕业之后却觉得无所谓。
只是一想到自己为了告别那半黑夜的过去而抛弃了那些朋友,就感到无比可耻。
升入高中之后,云淡风轻的校园生活,住校的,人人努力读书的,只有一点风花雪月却不再为此流血的。
没有隔三差五的打架,没有女孩子递纸条的主动告白,没有教导主任动不动发布的处分决定,校园虽有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却静的吓人。
我自然也退到深海里去,做一条潜水的鱼。
别人看到的只是我走一条一直上升的直线:高中国家重点,大学国家部属,出国,工作。
一条看上去正确无比的道路,却没有出轨的机会。
谁也不知道我怀念的那一段时光,我怀念的那一个个人。
他们不用校内也不上开心网,我找不到他们。
我思念他们。
电影结束,熟悉的旋律响起,原来是宝哥的歌,让我开始听流行音乐的人。
六月音乐节,玉霞和我从蒙玛特玩到蒙巴那斯。
夜幕降临,到处是欢乐的人群,格外多的年轻人。
我们路过她的母校,拍照留念。
她看到那些十几岁的男孩女孩,无限感慨。
她说就像看到了中学时的自己。
在非洲午夜飞车的初中,在巴黎与毒贩脱衣舞女毗邻的高中。
我们还是没有喝酒抽烟进行更深的缅怀,只是在双偶喝杯咖啡。
看完牯岭街之后我郁闷了三天,我说这部片子拍的就是我的初中。
Primevalb问:“你在台湾长大的?
”我说:“我就是小四。
”刀子一直随身携带,却始终没有捅下去。
有两部台湾电影,看到结尾的时候都哭了。
一部是纪录片【奇迹的夏天】,另外一部便是【九降风】。
巧合的是,两部电影的结尾都是一幕毕业典礼的场景,都是一场热闹喧嚣但是内心孤寂的分离仪式。
而同时,都有一首原创的歌,在【奇迹的夏天】中,由一个中学毕业生创作的离别曲【今年夏天】,一样催人泪下,一如【蓝色蝴蝶】。
仪式通常都是一种告别,成人礼告别年少,婚礼告别单身,葬礼由生者操置来告别死者的人生。
毕业典礼,是最简单的告别青春。
不明白讲出来,伤感照样不期而至。
故事里的主人公们,经历了友情的背叛和生死的离别,在一首歌中共同纪念了不会回来的过去。
小汤没有参加这个仪式,他拿着一箱棒球坐火车去屏东县,用自己的方式祭奠青春,在火车上,他默默抽烟;而在学校里,天幕的灯暗了,悲喜交加的毕业生们一起合唱着【蓝色蝴蝶】。
【九降风】的结尾真是好,不做作不刻意,真情流露,末了小汤梦幻一般见到他们共同的偶像棒球王子廖敏雄,廖敏雄微笑着举起球棒,那画面带来一股未曾有过的温暖与感伤。
片尾曲是张雨生的【我期待】,say goodbye后,他们会开始各自不同的人生。
不想离去,终将别离。
据说导演林书宇很爱哭,不知道剪到末尾的时候,是不是也有点泪腺冲动。
对于年青导演来说,电影拍得已经相当不错了,有两场戏处理得非常有感觉,一场是在泳池中几个朋友一起脱光了下水嬉闹,全程手摇记实拍法,镜头从水上直接潜到水下,声音随之过渡,非常得善心悦目;另外是阿行追着林博助从教室到厕所,摄影机直接用摇臂自上而下摇下,这场戏估计大多数人都会喜欢,电影情绪到这里积累到了一个高峰,阿行的眼泪,和愤怒的棒球棍,击打的声音,随之黑场,很难不为之动容。
我不太相信内地的韩延和香港的麦曦茵能够把另外两部作品拍到这种水准,毕竟【九降风】已经很难得。
青春是一首不老的诗。
有的诗苦涩蔓延。
有的诗甜蜜满溢。
有的诗是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
有的诗是草莓蛋糕里空洞,看不见未来(额,我怎么想起来了这部有点沉重的片子呢。。
)。
而九降风却是明媚中带点悲愤的友情未满事件。
友情未满,1996年的夏天,在青春里肆意挥洒的他们,都面临这样的一课。
他们需要学会的是“我们是朋友”这样很有朋友义气的话只有在大麻烦前真的挺身而出,为朋友着想,而不是只想到自己时,才是真的很帅很有义气的一句话。
他们需要学会的课程是最大的痛苦不是对林博助很没朋友义气很孬眼睁睁看朋友顶替自己被退学的失望,最大的痛苦其实是你以为大家都应该跟你一样认为朋友就应该挺身而生,为朋友舍弃自己利益的时候,但其实只有你想,其他人都先替自己铺好后路的那种失望。
好像,只有你把“我们是朋友”这句话当成圣经一样来崇拜,当成圣旨一样来执行。
那个觉悟的时刻,才叫做痛苦。
而这只是你要上的第一课而已,以后你会面对很多这样的痛苦。
比如说,你认为爱情就应该忠贞对方,天天只想着彼念着此时,对方却劈腿了的那种痛苦,好像“一夫一妻”,只有你听过而已。
比如说,你认为朋友就应该两肋插刀,随时准备捅向欺负你的人,却发现,他们的嘴巴很锋利,骂起人来很毒,但真的要一起去捅敌人时,他肚子很痛要上厕所时的那种痛苦。
比如说,你认为爱就要大胆说出口,可是你真的说了之后,却发现对方经常带着一堵不通风的防弹玻璃随时挡在你俩中间的那种痛苦。
简单的说,我们需要学会的课题是我们想的并不代表大家都这样想,我们需要懂的是不要用自己的观点强奸别人的意志。
昨天中午接到RD的推荐,晚上就看了。
我想,这是一部关于青春和勇气的电影,许多情节是那么的似曾相识。
半夜抱着啤酒偷偷到游泳池裸泳。
大榕树下抽烟聊天。
捧着花花杂志讨论“健康”问题。
为兄弟挡酒瓶。
到天台分烟抽。
喜欢兄弟的女友的矛盾。
翻墙偷玩。
离别。
还有——兄弟之情。
兄弟、爱情、早熟、烟、酒、打架、冒险,甚至是死,组合在一起,构成了这部片。
突然想到片子的结局是不是太惨了,阿彦就那么死去,兄弟们都散了。
片尾《蓝色蝴蝶》离别的歌声中,大榕树还是那颗大榕树,游泳池还是那个游泳池,他们却不是原来的他们了。
又他妈一幅物是人非的情景。
也许,导演正是想通过这样的结局告诉我们,青春原本就是残酷的。
很好的一部片子。
看的时候努力在想自己当时在做什么,于是想起了很多以前的事。
关于这部片本身不想说太多,说说自己关于青春的片段。
高中开学第一天,坐在六十几个人的课室里,看着一张张陌生而兴奋的脸,心里有种莫名的无所适从的慌张。
入校不久的中午,在教学楼的楼梯间碰到初中心仪的同班女生时,因为太过突然和紧张而哐当一声摔倒在地的窘态。
在她和她女伴的笑声中面红耳赤地爬起来,微微的打声招呼,夹着尾巴逃跑。
狼狈的羞涩。
开始喜欢上看足球,喜欢优雅的齐达内,也因为这共同的爱好大家聚在一起成了兄弟。
轮流着到学校报刊亭买一块五一份的体坛周报。
一张报纸撕成两半,然后逃过政治老头子的法眼肆无忌惮地在课桌下传递。
看的兄弟有多少,一张报纸就撕成几份。
分享的快乐。
课间大家一起上厕所小便。
有些害羞又有些好奇地互相比较。
大小问题,兄弟间取笑的凭据。
幼稚而有趣。
不会也不愿意抽烟,却遭遇一句你是不是男人。
愤然,便很男人地豁出去到厕所偷偷接火,然后呛得一塌糊涂。
周六的晚上,和几个兄弟相约着去录像厅看教育片。
都是第一次,紧张无比。
临到门口,看着旁边暴露的海报,低着头摸摸索索地拿出钱买票,然后迅速地冲了进去。
在昏暗的房间里找一个角落的位子坐定,看着屏幕上的激情,大气不敢出一声。
满脑袋想着无数个被冲进来的警察抓到派出所,全校通报,父母老泪纵横的画面。
终于,有兄弟说,不如走吧。
小鹿乱撞又神色紧张。
夏天的夜晚,趁着晚自修课间的十分钟,逃离闷热的课室,躺在大操场的草坪上围成一团,聊女生,聊足球,聊可恶透顶的老师。
每每聊到兴起,上课铃就响了,再懒懒地回去。
第一次半夜偷跑出家和兄弟们到学校附近的网吧通宵。
心里默想着自己正在犯多大的错,被发现会有多严重的后果,却也不能退缩,因为不能不够兄弟。
小网吧里全是自己的兄弟,一起打CS,互相叫着,骂着。
一局又一局,无休无止。
心仪班里一位女生,闷骚而不敢表白。
目送她与最好的兄弟渐行渐近,心情错综复杂。
最终生生地按下了自己的想法,选择默默的祝福。
班里一位女生向我表白,大胆而直接。
拿着她的信哆哆嗦嗦,惶惶不可终日。
我对她也是有好感的,但我知道我不能接受,因为一位兄弟已经喜欢她很久了。
我不能为了一个女生坏了兄弟的感情。
浑身上下散发着“兄弟如手足,女人是衣服”的气息。
那时觉得很伟大,现在只觉得傻。
高考前的最后一个晚自修,一群人逃课看球赛。
正如痴如醉,突然听到平常严厉无比的班主任在门外大喊。
顿时屋内慌成一片。
关电视,关灯。
然后大家在黑暗总摸索着进厨房,进厕所,钻床底。
黑暗中隐约感觉到蹲在身边的兄弟微微发抖。
大家沉默着。
门外喧闹着。
就这样对峙着。
良久,鼓起勇气,猛地开门,一拥而上向外冲。
身后响起班主任的叫骂声,气喘吁吁。
再然后,就是高考后一群人聚在一起,唱朴树的《那些花儿》。
唱的时候有说有笑,唱完却一言不发。
大家都明白,是说再见的时候了。
对兄弟说再见,对青春说再见。
去年春节一群人又游荡了一遍高中校园。
02年站在餐桌上看世界杯的那间小饭馆,曾经翻过的破围墙,买体坛和科幻世界的报刊亭,校门外经常聚集的那间小医疗所,高三常去的那间拉面馆。
一切,都还在,那么孤单的原封不动的存在。
太多关于青春的东西需要铭记。
回头想起九降风。
相比他们,我算一个乖学生。
我的青春没有打架,没有血腥,没有生死。
偶尔的疯狂也是小打小闹。
面对高考时庆幸自己刻苦努力,没有虚度时光。
可是怎样的行为才不算虚度时光?
长大以后,关于青春的记忆,恰恰满是那些疯狂的行径,那些本以为错误的行为。
三点一线的生活,单纯,规律,稳妥。
可是这样的生活是青春应该有的吗?
本不是大人,却想着像大人一样思考问题,像大人一样循规蹈矩。
等长大成人,却唏嘘感叹曾经的青春一张白纸。
仅存黑白无光的回忆大概是最可悲悯的。
我庆幸,我的青春不是一张白纸。
我覺得,影片很青春,但是好殘忍。
故事是一群喜歡棒球的高中生,他們七個原本是死黨,蹺課、抽菸、喝酒、打撞球,最喜歡一起到棒球場看棒球。
在1997年,職棒還是個風行的年代,統一獅時報鷹味全龍都還在,雖然我沒在看職棒,但確實可以感受到那時候棒球的確是全民運動。
那 群高中生看著職棒,摸索著未來,就跟在MTV裡面那幕一樣,男孩手青澀的摸著女孩的乳房,他第一次感受到異性,他笨拙著像第一次煎蛋翻面的小孩,最後被女 生推開,「鄭希彥,你很色耶~」,是不是每個第一次的高中生戀情都是這樣?
(多年後你以嫻熟的技法衝刺時,還能想起那純真的一刻嗎?
)探索,慾望,濛濛懂懂。
隨著故事劇情的發展,七個男孩之間的關係逐漸生變,一些友情的糾葛,愛情的迷離,誤會,憤怒,衝突;就如同高中的我們,曾經狠狠傷害過人,也曾經難過到痛哭 流涕;曾經在下課的走廊上和人大聲對罵,也曾經在路上見到某人卻如隱形人般的冰冷。
或許有些誤會與心結在高中畢業前就可以解開,但有些故事卻只能等到畢業 後離開學生甚至工作生子後,你在某個同學會或路上場合的巧遇,才會幽幽的想起當年的那些無法釋懷的東西到底是什麼?
所有青春的情緒,最強烈的,都隨著高中時期的驪歌而消逝遠去....往後的時代裡,你再也沒有辦法如同高中時代有那樣的精神去撞擊,去怒目著瞪著別人,或柔情的看著別人,或跟人搭肩的稱兄道弟,因為你知道,就如同打假球事件一樣,這一切都是假的...高中是長大前最後純真的地圖,那段時間我們摸索著,最後放棄,然後就長大了,然後我們學會社交與禮儀,學會防備,學會在心裡放一塊所有人的進不去的地方,因為我們受傷過。
我跟雅薰說,導演一定被青春傷得很深,才會想拍這部片來贖罪。
電影我最喜歡的地方,在最後一段。
小湯抱著整箱的球,在畢業典禮當天,向火車售票員說『我要到屏東…』。
他坐在搖晃的火車上抽著煙望向遠方,天空很藍,畫面穿插著缺席的畢業典禮,配樂的藍色蝴蝶唱出了成長的無奈,最後,他在屏東球場遇到了廖敏雄,『喂~你會投球嗎?
』『恩』他們一起在空曠無人的球場上練習,一切彷彿又回到了從前,鏘~那是支兩分打點的全壘打…最後這段很令我感動。
我覺得,導演最後到底是選擇了放下,對於曾經傷害過他的打假球事件,對於曾經傷害過他的青春。
故事最後導演讓小湯投出簽名的假球,廖敏 雄揮棒狠狠地擊出那一支全壘打,我想一切對於青春的背叛,都獲得了救贖。
我彷彿看到導演說,原諒青春吧,無論他傷得你有多深。
片尾曲張雨生唱出「我期待」,歌聲悠揚,雅薰說,故事的1997年也正是張雨生過世那年,那年,我們高二。
这个真一般= =
不知所云!
7个坏学生,成天混在一起,以为能这样一直快乐地走下去。
俊男美女的青葱岁月!留个口水路过。。。
片尾曲让人猝不及防,青春结束在1997.
期望太高,没有共鸣,莫名其妙地担心故事该怎么结尾
拖沓无起伏,缓慢没有动人之处
青春总有人扛不起
台湾的青春电影 很清新 与我们很像 与我们很不像
我们都记得我们青春的日子。
完全没懂。。。慢节奏。。
脑震荡不送医院 偷车顶包 看到这些白痴情节还拼命煽情我就难受 把高中生都当弱智啊
原来男生之间也会冷战~他们之间有仗义的时候,也会有胆小怕事的时候,但最后却演绎出了一场灰灰的人生~~
姐没法理解小新新...曾志伟亮了...
看睡着了
人物造型情节设计都太卡通了,俺没太多共鸣。
一段美好的青春时光,一群美丽的蓝色蝴蝶。
一般
等到球棒挥出那一击,大家都已站在青春的外野。
《我期待》 张雨生 张惠妹 BBCALL 棒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