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义经…政治和权利斗争的牺牲品!
财、色、权他都无欲,是最难奴役的那种人,但凡执着其中一个,在人间这条路上都会走得更久吧❗️他内心想要建立的理想国也许在这地球从未存在,未来也不会有,有人类的地方必定有斗争😔义经…更适合走修道之路吧,一路上遇到几位有缘之人都还是和修道之路错过了,一直存在放不下的东西啊!
有一种他想渡世人,却最终连自己也渡不了的悲凉感😔所以…无论走哪条路,都是修罗道‼️对于完全不了解日本历史的我来说,一开始以为《义经》是一本经书😂不过也是这个原因让我很早就下载了这部剧❗️49集…对于我这种10集以上都觉得太长的人实在是种考验,感觉可以看一个季度,却出乎意料的在半个月看完了👀除去中间有两三集闪回太多,整部剧似乎有一种吸引我看下去的魔力,原因不详…大概是剧中义经身上那种普度众生的气质吧,而片头也有一种仙境的感觉🙏真实的历史我们不会知道,所以以上感受无关历史,只关于这部剧‼️
终于看完49集义经,大河剧看得少,这是第一部看完了的,另一部是正在播的天地人。
没有好看的演员,大概是一部都不会看的。
但从看人入手,还真是对日本历史产生了浓厚兴趣,开始看日本历史和平家物语等书了。
虽说大河剧是比较严肃严谨的历史剧,如义经,细节上很讲究,但都被赋予了比较现代的含义,大大地发挥了一番。
义经和平清盛的关系,平清盛对义经的影响——建立一个新国家,都算是新视角了。
惟因如此,“判官的赑屃”才不仅仅是对美貌风姿对凄凉身世对战术奇才的惋惜哀叹,更是源于对理想执著追求却壮志未酬、对爱与自由热烈期盼却终究粉身碎骨的难以言说的郁闷。
弟弟波澜壮阔的31年生命,真正出现在历史上的其实只有9年,三次著名的大战,未能走出时代的阴影。
哥哥却以敏锐的政治头脑,实现“天下之草创”,建立了一个和平清盛所建立的不一样的武家政权,将历史向前推了推。
弟弟不会妥协,只认准心中的理想,付出一切代价也在所不惜;哥哥却很会讲策略,很能妥协,会以退为进,武家政权虽还不彻底,与公家势力的千丝万缕联系没有割断,但终于“天下草创”。
政治家不能是理想主义者,只能是实用主义者。
久久不能平息,为什么美好的东西和美好的理想最终的结局都是破碎和失败?
为什么只能讲理,不能讲情,情理交融有什么不好?
还是不要有理想的好。
这口郁气压在心里,好多天都散不掉了。
仅从电视剧来看,忽略历史的复杂性。
论站队和目光长远的重要性:义经选择人性全无的异母兄源赖朝(参见源家子杀父,兄弑弟的光荣历史)而背弃讲究人情的平家,无视可以保护自己的藤原长辈的劝告,最终沦为坏人手中做坏事的工具,不但平家故交满门死难,而且最后自己还难逃一死,令后人哀之。
平家最后太惨了,一时半会儿缓不过来。。。。
只想说为什么不先从福原港登船移民我大南宋,以后再收拾源赖朝那个婊子养的杂种[撇嘴][撇嘴]就中国文化而言,仁义礼智信,仁是最高的准则。
由仁爱推己及人,儒家的孝,悌,忠,是一种双向的思想,即“君待臣以礼,父待子以慈,兄待弟以友”,这是一种双向的关系。
源赖朝不止杀义经一个弟弟,还有另一个异母弟源范赖,其所作为在中国人看来过于刻薄寡恩,完全无视孔孟之道,是属于瑜不掩瑕的极品。
在中国历史上,也就明朝皇室满门灭绝有那么惨了。。。
后来的努尔哈赤杀掉舒尔哈齐确实是迫于无奈,也没把他儿子济尔哈朗怎么样,源赖朝逼死源义经父子纯属丧心病狂。
另外印象很深的是,为什么和尚僧侣如此凶残?!
平重衡被一堆和尚斩首的场景实在太变态,这确定还是佛教徒?
追这部剧到第十集,汗~因为我是一集一集下的,比较慢,怎么说了,还是比较喜欢的,第一次看日本的有关历史题材的剧,但是真的很喜欢,先不说泷泽在剧中的演技,他的扮相我就很喜欢,私下里我觉得他更应该去试试光源氏,整部剧给我的感觉很厚重,看完一集总会想着看下面的,呵呵,推荐大家去看~
背景介绍:在义经等人的率领下,源氏大军历经一之谷,屋岛,坛浦等战役,于1185年初彻底剿灭了平家势力。
之后义经押解俘虏前往镰仓打算面见赖朝。
先行到达的尾原景时进谗言暗示义经有谋反之心,本来就心存芥蒂的赖朝借机将义经免官降罪,并集结重兵将其拦在郊外不准他进入镰仓。
滞留腰越(镰仓附近的一个驿站)的义经含泪写下流传百世的书札《腰越状》向哥哥痛陈自己的清白。
在屡次申辩不果的情况下,义经黯然回京。
此后兄弟二人彻底决裂,义经历经4年逃亡,最终自尽于奥州衣川。
腰越驿馆夜凉如水月色如霜是什么 让你的身影这样寂寥纵然冠盖京华又怎抵手足之情是什么 让你的笛声这样凄凉即便吹落繁星却传不到镰仓的方向从来没有什么能让你裹足不前不管是宇治川的激流 屋岛的暴雨还是一之谷的悬崖 坛浦的惊涛奈何无敌的修罗敌不过谗言的中伤镰仓的战神再也走不进镰仓是谁坐在层层兵马中央捏造一条条莫须有的罪名是谁手执火签腰悬利剑降下一道道恩断情绝的旨令难道都忘了吗?
那些颠沛流离同命相怜的日子从六波罗的死里逃生到黄濑川的泪眼相望从骏河畔的同仇敌忾到镰仓暮霭里的煮酒话凄凉为什么要筑起这道兄弟之墙用理来碾碎情用权去践踏悌是仇恨迷失了双眼让他分不清真诚与诽谤还是权利迷失了心灵让他变得冷酷和疯狂或许这就是你的宿命吧同根相煎鸟尽弓藏空有一世威名满腹才华也只剩这字字泣血的《腰越状》
2012年7月4日,终于把这部大河剧看完了,用时前前后后差不多有5个月吧临别结尾时候,对义经大人如此结局倍感唏嘘,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故深夜一发感慨来自鞍马寺的绚丽徘徊于历史与传说之间,沉淀人情与智慧,在我们眼前出现了这么一位人,”源 義経(みなもと の よしつね)。
幼时名为“牛若”或“牛若丸”,曾取名法号“遮那王”(夏娜王?
),元服之时取名为“源九郎义经,而这个名字也被人们久久地记住。
传说是那么的惟妙惟肖,容貌俊美,骁勇善战他,容貌俊美,曾为镰仓幕府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是日本家喻户晓的传统英雄。
一生的经历充满着波折。
出生后不久,父亲战败被杀,母亲被迫改嫁。
认作仇敌为父,饱受猜忌,七岁时被送到京都鞍马山寺院寄养。
一生的大多数时间中都处于四处流浪状态中。
战争是残酷的,但也是让人奋发的好时机。
凭借自己的奇遇和不懈努力,九郎大人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力量,拥有了自己的家臣,对阵平家的战斗中,一之谷,他开日本骑兵长途奔袭机动作战之先河,于无路之悬崖开辟险径,以寡敌众,给平家军以重创。
屋岛之战,再出奇兵,占领平家海军的陆上阵地。
坛浦海战,他穿越于汹涌波涛之间,将平家几十位主将击落西海,彻底粉碎强大的平家水军。
三战锁定胜局,书写了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神话,为镰仓的建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镰仓战神的美誉也因此而来。
作为一个男人,他已经拥有几乎完美的资质,容貌或是能力,既能上战场杀敌,又能制敌于千里之外,在给兄长的著名《腰越状》里,也能强烈感受到他的文笔和情感。
所谓,文武兼备,情感丰富,已经是很难得了。
虽然生活坎坷,可是生活中不时地流露出一种贵族的气质,处理事情温文尔雅,待人真心和善,世上此间人多乎哉?
余私下认为这几条作为男人的标准是毫不过分的。
义经与赖朝然而,就是这样近乎完美的人,在波澜壮阔的人生走到第31个年头的时候就画上了句号。
虽然功绩显赫,并没有留下实质性的影响,他哥哥源赖朝和他相比,就更加有作为。
身为镰仓的领导人,创立了和之前完全不同的武家政治——幕府政治。
完善了大名和武士之间的关系,御家人制确立,对后来的室町幕府和德川幕府影响深远,连德川家康都不得不赞叹他。
男人都怀有远大理想,但是这两兄弟心中理想确是截然相反的。
一个是在乎理为中心,一个在乎情为主导;一个是老谋深算,一个是执着不妥协,这两种不同的道碰撞在一起,即使是兄弟也产生了矛盾,等到了不能调和的时候,悲剧也就自然而然产生了。
而在于处理各种关系中,源义经与他哥哥相差的太远了。
在贵族氛围中成长,对于世间险恶都不是很清楚,频繁被玩弄于公家、天皇手中,无端卷入各种力量的纷争中,封赏受请也没有处理的好也是导致后来悲剧的一大原因。
若是作为一个与世无争的隐者,这样是再好不过了。
但是要想成为一个领袖,还有很多很多是必须了解,必须实践,还有一些是不得不放弃的。
纵观九郎的家臣集团,多半是主动投靠的下层武士、和尚、农民等,勇武有余,智力不足,平时大家过得开开心心,确实有一种家庭的温暖,但是他们只能说是勇战可以,心战完全不能施上力。
反观赖朝这边,他生气的时候家臣总能适时地劝他冷静下来从长计宜,每一种情况出现时,采用合适的手段以最小的损失迎击。
突然想到我国东汉末年的刘备,前半生也是到处流离,郁郁不得志,但有了徐庶、诸葛亮等人之后,便逐渐发迹了。
如果九郎身边能有几个出谋划策的智者,或许结局不会如此这般吧。
借用网友所说的话:蹙眉泣血,斯世空蝉,恍若浮舟。
人生也许就是这样朦胧的美术感吧,可是生活本就是悲与喜的结合体,遇人不淑的困惑,壮志难酬的抑郁,还有更多更多的事情让人揪心。
另一方面,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在自己充满理想节奏下走向失败,如樱花凋零般落寞,也是一种美啊“宁愿在喜欢的事情上失败,也不愿在不喜欢的事情上成功”。
当九郎大人在高馆选择的自杀的时候,心中仍怀有那个理想的国度,可能这样的死去,也是一种心灵的安慰吧
不知源义经在日本是否那么受人关注,不过我看来他只是个悲剧性的人物,连英雄也不能算得上。
当然一个英俊异常,军事才华又优秀,而命运又非常悲惨(政治不顺,英年早逝),所以受人同情关爱也是合情理。
只不过我依旧认为“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
不过巧合的是他的命运与韩信和汉尼拔倒颇有协同之处。
其政治上的短视行为与韩信类似,而最后的人生历程与汉尼拔雷同(千里逃亡依旧被逼自杀),最终三人都英年早逝(韩信被杀)。
以韩信为例,为什么刘邦建立汉朝后对异性分封诸侯大开杀戒,不能光以功高震主来解释。
而是以韩信为代表的分封诸侯们还希望建立周朝的“共天下”体制甚至春秋战国的政治形态,事实上项羽也是这样认为并实行的。
可是秦虽建立时间短,但统一的东方专制体制已经生根发芽,一旦中央政权建立并有实力时,消灭分封诸侯就是势在必行(同姓的分封诸侯也被文景武三帝消灭)。
所以韩信的命运已定。
而义经所在时代,正是日本从公家体制转为武家体制的关键时期。
事实上平家就是个桥梁,平家以武家出身掌握天下,但治理天下却依旧采用公家为表,透过天皇政府的形式。
所以渐渐变成了公家。
剧中平家的一个核心人物说:我们已经变成公家,却要领兵打仗,怎么可能胜利。
就是这个道理。
而日本社会由于时代的发展、战争的进步,武士的力量越发强大。
平家一方面受到公家势力的制约和反扑,一方面又失去的新兴的武士们的支持。
平清盛活着还能够压制双方,但后代已无雄才大略,所以失败是必然的。
而不幸的是义经没有认清这一点,在战场取胜后依旧对公家怀有政治希望,又怎么能不失去源赖朝的信任最终被逼死亡。
此剧虽然讲述的是义经的生平,但后白河法皇和源赖朝两个配角却抢尽了风头。
后白河法皇可谓老奸巨滑,以一己之力周旋于各个政治势力之中,拉拢挑拨,上串下跳,意图恢复公家政治。
而源赖朝则安静沉稳,不动不山,不声不响地积蓄力量,最终一动不如一静,掌握最大力量的源赖朝取得了胜利,建立了武士治国的制度,其影响直到二战后,可谓强中自有强中手。
相比之下义经只不过是战场上有几次出色的表现,而在政治上简单如同幼儿,又怎能不败。
其实我想一来其战例并不突出,多为奇袭,正面战场不多。
《孙子兵法》云:以正合,以奇胜。
过于使用奇袭可以感觉义经聪明有余,大气不足。
称其为战神实在太过了,韩信和汉尼拔才算,基本上什么战斗都能够取胜。
也许他应该失败一两次才能够真正成熟,可惜的是没有。
而上述三人在军事上确实有过人才华,正所谓“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甚至不为上位者所用,也就只能被上位者毁灭了。
所以其是悲惨性的人物。
被剧里面的常盘御前给打动了,乱世中的美人不过是浮萍而已,来去都不由己。
常盘御前和幼年义经的分离已经看的人很难过了,但是生下幼女又马上被平清盛遣嫁到一条家的时候,真的是让人流泪。
一个女人在这样的世道下,哪里能算得上是个人?
即使如此,为了孩子也要强撑起情绪,怕自己表现不好连累到他们,真的是太可怜了。
如果不是因为takki我知道自己是绝对不会去碰冗长的大河剧的,不过老实说历史剧确有他自身的魅力,第一集之后就很情不自禁想往下看。
看到了很多熟悉的面孔,都是大有盛名的实力演员,大河剧在日本的地位可见一斑,takki在里面是主角,自己自然很是高兴和自豪.随着剧情,心情变得很沉重,越到后来,几乎没有一打纸巾完全没有办法看片.记得最后一集,虽然之前也略知剧情,但是看到义经拿出刀准备自刎的时候,自己一下子地泪如雨下,完全是哭出了声音,难过到了完全无法控制,不知道是因为takki要死了,还是义经要死了,恍惚着那镜头,不知道为了谁那么伤心,真的是哭了很久很久啊,现在想来是自己太入戏了吧.
我说过,看《义经》是个很巨大的事情,不亚于作为一个不得不去做的任务来完成。
至今完成到第三十九集。
最近为此找了一些相关日本的书籍,当然不会太史学角度,得到了一些旁人所写画的漫画书籍来阅读,例如目前作为起始的《漫画日本》。
这是一本由韩国人写的相关日本的漫画,风格有点像蔡智忠。
里面说到一些日本人由来已久的作风方式,尽管我也只是阅读了十分之一,却对看《义经》解开了很多谜团或者说是困扰。
比如说,《义经》中我最不能明白的事情之一在于赖朝和义经之间的交流。
虽困乏于长途距离不可对视,却也未能明朗于书信。
在我看来,那些书信把非常需要阐述清晰的思想和解释都被莫名其妙的语句所替代。
因此,义经尽管善战骁勇,却一直苦恼于来自兄长莫名的漠视。
其实赖朝心里是有相信他的位置的,但是赖朝需要测验他,几次三番。
然而义经虽一直怀抱着充分的亲情,忠诚于赖朝,但他却没有让赖朝能够看到他赤红的心。
一直以来看这个剧集就让我对义经产生怜悯,进而成为一种着急。
但略读了一些《漫画日本》后,就可以理解一些这样的情形,进而只能怪罪于日本式的暧昧。
日本人在语言上是很少直白的,尤其在负面的时候,通常不会直接说“不好”“不行”“不可以”。
因此,绕来绕去就是日本人语言的根本。
其次,日本人是习惯于换位思考的,会设身处地地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从而提供对方的方便。
例如,即使进入室内满头大汗也不能开口说口渴了,但主人是需要了解到的,并及时提供茶水。
还有,不给对方带来困扰也是一个原则。
不开口说口渴,是不希望给主人带来麻烦,尽管看上去一点也不算麻烦,但即使如此,也是不能的。
所以放到赖朝与义经的交流上,就不难看出,绕来绕去就是书信语言的根本。
赖朝要测试义经,当然不会光面堂皇地告知;义经却认为亲情是固有的,因此只要怀抱着就可以了的心情。
换位思考在此体现出其弱项,即是思考错位。
如果义经了解赖朝,知道自己是需要通过测试才能得到哥哥最大的信赖;如果赖朝起初就不怀疑义经对其的忠诚。
是没有那么多如果的,因此悲剧总是会产生的。
看看男女主角神一样的颜值
或许是看过《葵德川三代》的缘故,看的时候总是把两部不断比较,结果义经的评分不断的降低。
takki古装极养眼,虽然演技真是差了一截……
吉野山峰雪审慎,与君诀别身飘零,朝夕思念肠九转,相期惟有在梦里。幸福时光已逝去,往日欢乐不再来,春蚕丝尽烛成灰,此恨绵绵无绝期。这是一部演员与角色高度契合的大河剧,十三年前用了一个月从电驴上拖资源,不时回味。
原来看过来标记下。大河剧都是又臭又长。。。这部还可以消化,可能是泷泽秀明长得太帅了。
泷泽秀明太奶,义经年轻的时候还好,之后就太不像了
這...也是一部基片= =
泷泽秀明当年真的是名副其实的美少年,真是很符合日本历史上的形象啊。不过我还是觉得大河剧真的太长了!
冲着takki的颜居然追完了。大河的节奏感还是太慢了抓头
好无聊的大河剧 泷泽秀明的颜是优秀的
主演阵容不错,服饰到位,剧情太慢,波澜不惊。
我的第二部大河,到现在印象几乎只剩下岩代太郎了,偶尔会去翻ost听。这部里的义经完全正面悲情英雄啊,彩姐和十元真的好像。
泷泽秀明真好看啊,但是剧情是真无聊啊
月夜樱花遇断桥
源平盛衰的主题总是能打动我。源义经从一出生就被其血统影响了命运,宿仇在朝、义士在野,决定了他找寻到自己身世之时,就是不归之日。庶母所出、朝敌所养,又决定了他不能被兄长接纳,一辈子左冲右突都不可能打破宿命。虽然弁庆大概率是虚构人物,但是义经需要弁庆,因为除他之外,与义经互动的人物皆因家族血仇、政治夙愿而来,唯有草莽之人能与忠义孤臣相配,这个悲剧英雄的母题也就完满了。现实黑沉的黄濑川之会哪能比得上传奇空幻的五条桥之会?
补个标记:这应该是我完整看掉的第4部大河剧
心中的梦想之都啊,那原本就不是现实;情在理的面前啊,显得如此脆弱。
小明很帅不过人物塑造偏杰克苏,平家投海那段拍得很好,总体还是值得一看的
节奏特别的慢 比较无聊
大河剧之义经,泷泽秀明五官无可挑剔,就是矮了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