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部浪费时间的剧,讨厌开放式结局啊啊!
我的理解是abc1.男主必须死,五金店老板下毒了,他老婆也看清他了。
2.赫米娅活过来了,可能和女巫帮助有关。
男主找女巫要求杀妻的时候女巫明显有计策了。
3.女巫有一定能力,比如一眼就看到男主藏身处。
前妻来找她们时,女巫预言了马克的再娶,所以女巫是有点神的,想提醒前妻小心渣男。
最近腐国的剧都有女性主义色彩。
她们肯定不希望警察找麻烦,所以只帮了赫米娅。
后续可能还帮助赫米娅处理马克。
4.杰西写的名单问什么不写凶手的名字,这一点我觉得是bug。
因为改编了。
马普尔里面杰西并不清楚凶手是谁。
5.马克找女巫后他老婆和警官立刻中招了,我觉得是因为他是被五金店老板怂恿去的,去之后马上就安排好了。
所以这部严格意义上不能说是推理剧了,因为完全没有推理,全是灵异事件,因为内容的空虚刻意营造恐怖氛围。
阿婆的推理其实是在用严密的推理来解释看似灵异的murder。
这也是让人失望的最大原因。
唯一值得喝彩的大约是在结尾揭露了男主前妻死亡的真相,前面的铺垫都有了答案,这是本剧最像推理的部分了。
自我猜想,支持修正。
我把两集新剧《灰马酒店》和《马普尔小姐探案》第五季的《白马酒店》一集(最准确的翻译是灰马)连在一起看完,仰天大笑出门去,前者简直就是一坨不可描述之物。
这部迷你剧笑死我了,你猜它讲了什么?
(1) 古董商男主第一任妻子在洗澡时身亡,之后他便娶了第二任妻子,同时和一个继承巨大遗产的酒吧女郎保持不正当关系。
一番云雨之后,次日早晨醒来发现该酒吧女郎猝死,有掉发症状,且洗手池里死了一只老鼠。
同时,戴维斯小姐被人发现横尸街头,也有掉发症状。
(2) 警局在戴维斯小姐鞋内发现一张写满人名的纸条。
五金店的奥斯本先生和男主同时被传唤并就此相识。
男主前往戴维斯小姐原住处发现了掉落的头发和一张关于马奇迪平村的传单(前任妻子也有,还记录了维纳布斯先生的名字)。
男主去了马奇迪平村,看见了一块写着“The Pale Horse”的牌子。
(3) 男主次日在车头发现了稻草人(corn dolly),并去探访教子大卫的姨妈。
之后,奥斯本先生到访告知那是死亡名单,并透露马奇迪平村有女巫,还引用了圣经中关于“A pale horse”的一段,引起男主恐慌。
奥斯本先生说了一句(后来很重要的)话,“名单上的人除了你、我、大卫的姨妈,其他人都死了。
”(4) 男主与妻子心生芥蒂。
警局发现了身亡多日的酒吧女郎。
次日,男主与妻子去马奇迪平村观看女巫仪式,遇见了维纳布斯先生,看见了角落里的三个女巫。
之后路过女巫家,女巫提到了男主前任妻子的长相,这令男主以为是现任妻子与女巫打过交道。
(5) 酒吧女郎之死见了报,同时大卫的姨妈猝死。
当天,男主又发现了车头有稻草人。
奥斯本先生也收到了,男主更慌了。
(6) 在马奇迪平村,维纳布斯先生告诉男主,女巫曾告诉前任妻子自己将在秋天另娶。
男主因此对女巫愈加半信半疑。
尤其是趴在树丛里偷窥,女巫们却忽然转头时,男主更慌了。
(第一集完)(7) 妻子怀疑男主有染,矛盾加剧。
男主前往酒吧女郎家,见到了她妈妈,并利用“The Pale Horse”这个名字套出了女郎妈妈曾求助女巫杀死女郎一事。
(8) 奥斯本先生告诉男主大卫曾去“The Pale Horse”寻找女巫帮忙杀死姨妈,并暗示了财产继承的动机。
(9) 男主与妻子矛盾愈演愈烈。
一起参加姨妈葬礼时又见到了角落里的三个女巫。
之后的招待会上,大卫摊牌自己的确找女巫杀死了姨妈。
男主开始担心自己的安危,怀疑是现任妻子由爱生恨、让了女巫准备杀死自己。
(10) 男主噩梦连连。
第二天他在车里发现死兔子。
他向奥斯本先生表示自己很肯定是妻子干的。
奥斯本先生怂恿他去烧死女巫。
之后警长来访,对前任妻子的死亡提出质疑,表示男主有杀人嫌疑。
(11) 男主深夜前往女巫住处,转而求女巫作法杀死妻子和警长。
透过男主的记忆,观众得知男主杀死前任妻子的事实。
(12) 男主回到家,将昏迷的妻子送进医院时,发现警长七窍流血、命不久矣。
(13) 男主回家开趴(此时剩下17分钟),忽然由“前任妻子幻象+酒吧女郎家的死老鼠+奥斯本先生那句话”,恍然大悟,前往五金店对质。
男主发现了前文死者的客户记录和稻草人制作指南。
这时奥斯本先生现身,主动花了7分钟讲述了一切杀人过程。
但他因激怒男主而被打死,五金店被焚。
(14) 男主开心回了家,妻子在医院醒来,并见到了病房里的女巫。
男主看到了报纸上自己的死讯,并见到了前任妻子的幻象。
完。
可笑的点在于,营造了以神秘的稻草人、诡异的假面游行、砍稻草人头颅的祭祀仪式、女巫算命和降神会、出现死者幻象的噩梦为表征的惊悚甚至灵异气氛,给人一种编剧将要讲述一个类似于或《招魂》或《驱魔人》或《柳条人》或《碟仙》的故事,结果就放了个动静很大、虚无缥缈的屁。
我不拿原著作比较,单纯讨论这两集。
自洽吗?
第(7)点中,“The Pale Horse”在第一集只出现了一次,即男主去马奇迪平村看见了那块牌子;圣经原文中的“A pale horse”在与奥斯本先生的对话中被提到;男主在第一集中路过女巫家也没有提到“The Pale Horse”,结果第二集男主就跑去了酒店女郎家利用“The Pale Horse”套了她妈妈的话?
果真是“横竖一张嘴、故事全靠编”。
男主怎么知道“The Pale Horse”和女巫有联系?
男主怎么会想到是女郎妈妈贪财杀人?
一点前情都没有。
请记住,奥斯本先生故意引导男主而透露出继承财产这种动机在这之后的第(8)点。
第(13)点就叫反转?
前面100分钟什么都不提,闪现一下死老鼠,男主就想到了“老鼠药”?
闪现一下那句漏嘴的话,男主就锁定了凶手?
灵光一闪的男主还连撬了两个锁,顺利发现了账本?
接着奥斯本先生跳出来解密了7分钟???
试问,这种“剧里从头到尾都在杀人->主角一点探索都没有、行动了一下就找到了凶手的账本->凶手冒出来说你答对了->剧终”的故事,有什么观看意义?
这两集里头,男主连1)女巫2)戴维斯小姐3)五金店奥斯本先生4)维纳布斯先生这四类角色之间的关系,一丝一缕都不能挖掘出来,更不用说对于杀人动机和作案手法的猜测了。
他压根就没有。
全靠凶手独白。
唯一优点在于稻草人的诡异,但直接找个上述的惊悚片恐怖片女巫片岂不是更爽?
第(14)点显然是自以为是、故弄玄虚、编剧自己也解释不通的所谓“多重结局”。
恕我直言,所有的不能把案件本身逻辑讲明白、全靠观众脑洞大开才能勉强闭环的破案类故事,都是在耍流氓。
例如女巫的设定是根据茶叶和塔罗牌算命、接生接骨、治风湿气喘(剧中原话,事实上从奥斯本的讲述中可看出这是三个有正义感的女巫,她们不杀人,因为会下地狱)。
那么这三个凡人是如何想出现在哪儿就在哪儿的,一会儿在姨妈的葬礼,一会儿在妻子的病房里?
不得不说编剧在但凡和主线故事不搭边的细枝末节上都要颇费心思,连女巫的设计都想政治正确:不同人种(黑人白人和吉普赛人),不同年龄阶层(女孩阿姨和老奶奶),不同形态特征(高低胖瘦各有)。
我们回过头来看看这两集的人物存在意义:男主:被骗得团团转(有损失吗?
没有……奥斯本骗着玩的……)妻子:被怀疑情杀(有反作用力吗?
没有……直接中毒躺床然后苏醒……刺针头剪西装做饭买果酱,为了满足闺怨的噱头)警长:被中毒身亡(有破案进展吗?
没有……被杀是因为奥斯本猜到男主要去求女巫杀人)女巫:行走江湖,混口饭吃(对剧情没影响,没了她们,奥斯本照样可以找人扮演伪黑魔法这个角色)奥斯本:故意误导男主+下毒+现身解密(当然,编剧连奥斯本怎么给酒吧女郎、男主、妻子、警长这三个下毒的,都解释不清,更不用谈如何解释妻子和警长刚刚好在男主从女巫家中返回之后同时毒发这种巧合了)大卫及大卫妻子:挑拨离间男主夫妇人物角色比《马普尔小姐探案》的《白马酒店》一集少了很多,却没有一个角色在对破案方面有任何帮助,没有一个角色有其存在价值,人物变少,故事变长,情节变狗血。
Sarah真的更适合《回家的诱惑》《回家的欲望》这种。
我认为是很有吸引力的一部悬疑片啊,为什么评分这么低?
开头的稻草人及鬼鬼祟祟的邪崇风格让我想起了《真探》True Detective第一季,同样也是涉及巫术内容,用到了稻草人道具。
2集的片子合起来不就是两个小时的电影么!
整个悬疑性还是不错的,到第二集最后出现剧情反转,主角Mark由无辜的被害人变为有罪的罪人,而真正的幕后真凶,回头想想也合情合理。
我在观看时列出了三个问题:1 Mark前妻是怎么死的;2 为什么其中一个受害者会写一个死亡人名单;3 为什么名单上Mark的名字被打了问号。
这三个问题直到第二集的最后十分钟解开了谜底。
之前一直烘托巫术致死的原因,三位算命师也是神神道道,给人异样的感觉。
最后揭示了真相,我竟然没有提前猜出来,沉浸在剧情布下的迷阵里,被剧情牵引着走,而忘了问一个重要的问题:Osborne为什么会在名单里?
显示出来的受害人似乎都和Mark有关,那么Osborne是干嘛的呢?
如果我早点想到这个问题,我就能早点知道真凶了。
本剧的优点是:1 剧情有双重反转,一个是关于Mark的人设,一个是关于意外的真凶。
还好作者最后没有以巫术或一切都是个梦魇为结局。
2 配乐全场渲染鬼祟的气氛,尤其在梦境中加强噩梦的令人恐惧感。
配乐是贴切的。
3 表演上,应该给主角卢夫斯·塞维尔 Rufus Sewell点赞,演技最好的一幕是他在医院和医生对话,当医生告知他的妻子将可能永远昏迷沉睡不醒时,他背对医生,面对妻子,眉头一皱,右眼眉轻轻一挑,露出若隐若现、压抑不住、转瞬即逝的得意之笑,简直就是个魔鬼,此处神情有两次表现。
后来在医院的走廊里望着着基督的雕像,由平视转变为俯视,挑衅地说“Punish me.” 他成功地把一个内心自私自利、嫉妒妄想、蛇蝎心肠、邪恶之极的恶魔饰演出来。
女主角 卡雅·斯考达里奥 Kaya Scodelario看着眼熟,但又想不出在哪部片子里出现过。
整体演员表演都非常不错。
但有一点纳闷,为什么名单最后的Osborne旁边不注释,而和其他受害人名字在一起,当然从剧情上必须这么写才会让观众先入为主,但是从写名单人的动机上,不空出一行或标识出不同来,是有点说不通的。
有一处情节隐隐约约,似通非通。
以前到算命师那里的被害人名单是通过帮凶Jessie到算命师哪里取来的,可是自从Jessie死后,Mark最后一次去找算命师要杀死他老婆和警察的信息,是如何传到Osborne哪里的呢?
这时Jessie是已经死了的了。
一种解释可以为Mark去之前,到Osborne哪里展示了兔子,告诉了是他老婆要害他,Osborne推测出Mark肯定是希望他老婆死掉,至于要警察的命,Osborne只是能看出Mark不信任警察,但要了警察的命,Osborne其实无从得知的。
真凶是铊,这个可怕的毒物,不禁让我想起95年清华的铊中毒案,至今未破,不禁令人寒噤。
什么?
你要问那最后一幕Mark看到报纸上自己的死讯是怎么回事?那当然是他内心新的恐惧所幻化出来的梦魇了。
Osborne曾威胁他,他今后最害怕的就是被人莫名地毒死了,这成了他新的恐惧,而他造成前夫人的死的噩梦仍将追随他,说明那三个女算命师真的只是心里安慰而已,她们去医院告诉Mark的妻子,是在之前已经琢磨出找过她们的客人所希望的人会死的事实(因为她们读了报纸已经察觉),所以她们只是出于好心告诉妻子她丈夫歹毒的心意。
结局是确定的,不是有人认为的开放式,悬疑片影评总要大喊:非开放结局!
o(╯□╰)o
(欢迎关注公众号:独狼映画) BBC出品,必属精品。
这话一般用在纪录片上,但拍起英剧来,BBC也不含糊。
这不,刚刚就出了一部推理悬疑题材的英剧:《白马酒店》,又译作《灰马酒店》。
剧本大有来头,改编自阿婆的同名原著。
阿婆全名阿加莎·克里斯蒂,乃是世界推理小说三大宗师之一。
之前有部顶级英剧名为《无人生还》,同样是出自阿加莎的大手笔。
推理的极致是悬疑的艺术,往往是,不到最后一秒根本不知道凶手是谁。
阿加莎的作品更是如此神鬼莫测。
就拿《白马酒店》来说,一上来就出现了命案。
1961年,伦敦,黄金地段的豪宅。
男主人叫马克,他的妻子意外去世,整个世界似乎就此崩塌。
但到了第二年,他又结婚了,很快步入了婚姻日常。
不知从何时开始,马克喜欢上了花天酒地,他有了青春活力的情人。
问题是,睡完觉的第二天,卧榻之侧的情人已经是一具尸体。
与此同时,剧中另一个老妇人死于旅馆,警方发现,她的鞋里藏着张纸条。
纸条上写着十个名字,而马克的情人就在其中。
当然也包括他自己,但只有他的名字后面打了一个问号。
名单靠前的人都是自然死亡,且已经死亡多时,报纸上都能查得到死亡讯息。
经过初步判定,应该是一份死亡名单。
就在第一集,名单又一位女士死于心脏病,警察说这种死法很安详。
说起来这位女士还和男主角马克沾亲带故,死之前刚刚见过一面。
也就说,第一集到现在,已经有三人先后死亡,而且死亡特征极其相似。
难道这些都是偶然吗?
如果没有名单那么可以说是,如今有了那就妥妥的必然。
谁干的?
谁才是幕后真凶?
真相永远只有一个。
这才是推理剧的最大乐趣,通过寻找线索,推理出幕后的犯罪凶手。
就像是解谜游戏,伴随着一个谜团的解开,有一个谜团在前面招摇。
步步惊心,痛并快乐着。
所以,马克也想自己试试,找出幕后的玩家。
问题是,他的方向好像出现了问题。
他手上唯一的线索是一处乡下小镇,并多次驱车来此调查。
种种迹象就导向一个地方:白马酒店。
这也就是剧名的出处。
白马酒店根本就不起眼,酒店的主人是三名中老年妇女,初看并不起眼。
有人说,她们是女巫,会实行巫术,对于诅咒之事最为擅长。
最可怕的是她们会占卜,通过端详你我的手相预测出即将发生的事情。
20世纪60年代的英国人,还会被这种迷信忽悠吗?
没这么简单。
众所周知,英剧偏爱讲究细节,穿衣打扮都极为精致。
除此之外,关于神神道道的暗示也不少,比如稻草人啊。
比如死者死之前都会脱发啊。
比如乡间的传统游行啊。
再比如,就是女巫们所谓的回眸瞬间的死亡凝视啊。
诸如此类,将一个原本写实的题材变得超自然元素丰满,莫非真的有鬼?
要我看,马克是心里有鬼还差不多。
不过能把神乎其神的障眼法,拍得跟真的一样,且代入感良好,也是本事。
关键是,在带偏观众推理思路的同时,也能余下无穷的想象空间。
我注意到一个细节,这位马克似乎对第二任妻子并不上心。
彼此之间岂止是不交心,嘴上简直没一句实话。
看得出来,这位美丽动人的贵妇,其心理压力已经到了崩溃的边缘。
拿水果刀捅枕头这种事儿,是个正常人应该都不会干吧?
再说了,如果马克的第一任妻子不下线的话,她又怎么一步到位呢?
似乎,她是这件事儿的最大受益者。
这部戏的第一集很会勾人,一路埋伏笔,又一路障眼法,云里雾里的。
但我始终坚信,观众的眼睛是雪亮的,总有人火眼金睛。
没看过原著的人有福了,应该可以充分感觉到此间的心急火燎的解谜感。
凶手谁会?
第二集必然揭晓。
理由很简单,因为这部英剧只有两集,第二集就是最后一集。
短小精悍,不失英剧本色。
看前半截的时候还以为是哪个脱发灵公司投放了什么间接推广。
你们英国人本身发际线就够愁人的了,可以不必拍得如此写实……=剧透分割线=其实我是不太在乎原著魔改的,尤其是当原著推理部分其实也就那么回事的时候。
有一说一,原著好看是挺好看,但是前面实在是太啰嗦了,人物也多到一种看一会儿就要开始想“这谁来着”的程度。
(不过我现在也学聪明了,基本上十个人以上的局就只去记出场戏份多的人了所以前面剧情节奏需要,砍掉戈尔曼神父/女作家/牧师太太/男主狐朋狗友这些人的戏份我倒是能理解,毕竟原著的线索确实是太杂乱了。
甚至砍掉小儿麻痹商人这个原著最大红鲱鱼也不是不行,反正也加了一堆新的支线剧情。
但是,你们砍掉金吉儿我就很不愿意了!
这段感情戏难道不是原著最大的亮点吗!
谁不喜欢这种志趣相投横刀夺爱的狗血剧情呢!!
你们不能为了强行把死老婆的剧情加长就把最大的亮点给砍没了啊!!
这相当于哈利波特没了赫敏天龙八部没了阿朱哆啦A梦没了哆啦A梦(?
)好吗!
虽然这部分原创的前妻剧情最后揭晓的时候也挺好看的。
但是说实话,整个片子快120分钟,好看的也就只有这一段了。
男主的人设整个都不对了好吗!!
傻白甜愣头青变成了已婚劈腿还PUA的渣男!
行吧,这其实也不算是特别大的问题,毕竟我也挺喜欢王晶那版倚天屠龙记的。
但是!!
你们改完了戴维斯太太和凶手的关系之后,我只想问一句:戴维斯太太身为共犯,写下那个死者名单有何意义呢到底。
原著里面会写名单是因为戴维斯太太口述,神父为了防止自己忘记,特地找了纸记下重要的人名。
但是你现在是共犯了诶?
费劲吧啦写个名单干嘛??
直接写犯罪过程啊???
直接写铊中毒的不同表现啊???
直接写凶手啊???
……哦对,你还真的把凶手名字写进去了。
所以这些姓就真的都是凶手的姓啊??
所以为什么不写全呢??
“杀我者乃十”吗!!
【写在看完第一集之后的一部分】BBC坚持翻拍的阿加莎·克里斯蒂改编剧又来了,这次是白马酒店。
阿加莎·克里斯蒂江湖地位应该不需要多说了,不知道的人大概对侦探小说整体还不够了解吧。
白马酒店之前有过至少两轮改编,一次背景挪到了现代,一次作为马普尔小姐探案系列第五季的一集。
本次改编的风格,目前呈现的状态就非常神奇地反而有点像惊悚剧。
男主角是个丧妻的富翁,是那种可以“买个巨型北极熊标本搁办公室”式的富,他的熊还挺栩栩如生的……
妻子在去见过三位女巫之后,很快疑似不幸“死于意外”。
男主角在迅速续弦的同时,还有一个小三,看似齐人之福实则危机无限。
妻子和小三各有故事,妻子曾是他的朋友,想嫁他很多年,直到熬死了男主角老婆才达成心愿。
小三其实是富家小姐,命运多舛流落舞厅跳舞,有个依然住在豪宅的继母。
男主角来见小三,春宵一度第二天早晨,在发现水槽里有死老鼠之后,男主角突然意识到小三也……凉透了,于是匆忙处理痕迹逃走,对妻子谎称自己撞死了猫。
另一方面,有位女子也在去见过三位女巫之后死亡,警方在她的鞋子里发现一份名单,男主角的名字也在上面被警方约见,除了见到对方惊慌失措的老板,其他状况也是让人一脸懵逼。
男主角开始追查名单之谜,除了他自己的名字是全名“马克·伊斯特布鲁克”,后面还有个问号,其他人都是姓氏。
男主角从死者家找到了一张宣传单,去世的妻子也有同款,于是他追到了小镇“马奇迪平”,英文名叫Much Deeping,初看之下别无异常。
名单上的其他姓氏,包括男主角的世交阿丁里家,这家的姑妈是个慈祥的老太太,平时醉心园艺,花园里有长势喜人的百子莲。
结果之前还惊慌失措的五金店小老板姓奥斯本,一手挖掘出了名单之上的小伙伴们都已经去世,小三的姓塔克顿也在上面。
彼时,幸存者只有男主角、世交家和他自己了。
妻子表现得宜家宜室,衣着光鲜,操持宴会不在话下,实则怎么看都有些心思深沉,很快怀疑男主说谎。
完美主妇一般爆发力都非常强,这位的发泄方式也很特别,从厨房拿把刀子就去捅沙发靠垫。
疑团越来越多之后,男主角再次探访神秘小镇马奇迪平,虽然这小镇有个被角色调侃说听起来有点色情的名字,实际上人家走的是诡异风格。
三位女巫常驻白马酒店,日常算命,乍看多少还有点灵异。
此后男主角坚持出现幻觉,总是看到亡妻和去世的小三,继而露出惊恐的表情。
同时男主角开始持续收到各种编织精致的手工,上面还都系红绳。
男主角心中的秘密是扔下小三不管,所以面对警探也有所隐瞒,警探大爷正在精明能干地穷追不舍。
男主角和五金店老板则互通有无,努力自救。
两人的最大差别是对方相信灵异,而男主角不信。
男主角一连三次打卡马奇迪平,得知妻子曾被女巫们预言“丈夫秋天之前就会再娶”,因此伤心欲绝。
男主角展现出来作为科学中年的坚定信念,拒不相信女巫的真实性,但秋天之前就会再娶确实成真了。
这版白马酒店目前看起来惊悚风很盛,毕竟大部分角色生活在迷之脱发当中,写了名单的女死者、小三、世交姑妈都出现了脱发,很快去世。
更重要的是,男主角自己也开始了脱发……
如果不是确定改编自阿加莎·克里斯蒂的小说,真的还挺容易怀疑剧集属性的。
毕竟隔壁剧组局外人一个改编自史蒂芬·金的剧,最开始还被人当成是刑侦剧。
既然探案的底子不会变,目前表面上看嫌疑最大的是男主角的妻子,毕竟前妻和小三都去世了,她又确实有一张为爱不择手段的脸,但估计应该不会这么简单,毕竟小三的后妈也形迹可疑。
这版白马酒店一共就两集,还是再等下一集发挥吧。
目前看剧情没有那么引人入胜,停留在“还不错吧”这种阶段,不过其他优点还是突出的。
这版剧选了个很有魅力的大叔当男主角,他叫卢夫斯·塞维尔,年轻的时候很帅呀。
当然现在也不错,已经50+,并不显老。
女主角叫卡雅·斯考达里奥,皮囊系列成名,后来演过移动迷宫三部曲,有一张攻气十足的脸,走复古路线看起来也很显身材。
这剧色调很鲜艳,视觉效果非常好。
世交家的女伴穿着很惊艳的改良旗袍,正中某匪的审美。
一集看完倒也是存在感比较强的作品,再期待一下下一集解谜部分吧。
——我是分割线——第二集看得比较糟心,本来神马都不想再写了,后来还是写了个第二篇,接下来纯吐槽了。
欢迎关注57线自媒体土匪撸剧,某匪陪你一起调侃吐槽( ̄(工) ̄)
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作者:書呆子(来自豆瓣)来源:https://www.douban.com/doubanapp/dispatch/review/12276884【Sarah Phelps我求妳放过莎婆吧】真的太糟糕了!
前天看完《灰马酒店》,实在是太好看了!
于是昨天开始看BBC一年一度的莎婆改编剧,卧槽和我看的是同一本书???
明明照着原著拍就是最精彩的了!
真的莎婆、柯南·道尔、金庸、古龙……各位编剧照着原著拍好吗,满分试卷都已经在前面准备好了好吗?!
莎婆地下有知自己的作品被魔改成家庭伦理剧,真的怕不是棺材板要盖不住了。
原著里的戈尔曼神父没有了,探长少了一个而且最后还直接挂了?
可爱的金吉儿被删了,喜欢看话剧的有品位的马克改成了渣男商人,赫米娅感觉更讨厌了,凶手的职业更改了,虽然还是一样蠢。
故宫玄虚的BGM非但没有给剧情增添气氛,反而一言难尽,三女巫的加入显得非常格格不入。
结局不是探长找出来的是凶手自曝的,马克的反应过来也特别莫名其妙,更别说原著中关于中世纪巫术、宗教,还有死亡等因素的探讨全部都没有了!
原著中的马克和金吉儿一起寻找真相,这一部里马克别说设定成渣男,还直接参与了过程???
钢针,照这样情况下去,如果有一天马普尔小姐变更凶手我都不觉得奇怪了。
2015年的《无人生还》爱蛋帅翻了!
2016年的《控方证人》保持水准;2018年的《无妄之灾》中规中矩但是开始家庭狗血伦理剧;2018年末《ABC谋杀案》里的侦探波洛让我开始黑人问号;TMD今年的《灰马酒店》妳是在给我开玩笑吗???
给五星的快去给我看原著然后给莎婆道歉!
#有剧透,想读阿婆《无尽长夜》的不要看这篇#前几天看了最新版的《灰马酒店》,直到看完都没确定我究竟有没有读过原著……当然,阿婆的作品被各种改编并不稀奇,连通篇都是一个杀人犯的喃喃自语的《无尽长夜》都能被编入马普尔小姐系列麾下,那么,the pale horse多掺点故弄玄虚就……不行,还是挺费解的😏说起来,前阵子看的《利刃出鞘》也很阿婆风:“甜甜圈”的意象好似波洛常念叨的拼图碎片,只是换了一种说法;而片尾布兰科侦探那句“voilà~”,简直就是波洛附体了。
「昔日的罪恶留下长长的阴影」是阿婆善用的动机推导笔法,十分曲折动人,因此被《灰》剧改编借用进来,倒也不算出人意料。
然而,阿婆作品中最为经典动人的「人性的暖光」,在由原著改编的该剧中却几乎隐没了,反是在致敬片《利》中成为毋庸置疑的破局利刃——这个对比,还真是令人百感交集呀。
“莎士比亚本人若是看到他的剧本如今是这么个演法,也许会有点儿吃惊的。
”“我怀疑伯比奇的公司已经快让莎士比亚原著的灵魂消失得所剩无几了。
”“话剧制作人对作品的诠释永远都会出乎作者意料的。
”——阿婆在原著中对莎翁表达的同情,此次被BBC移接到了她自己身上,这,大概是所有畅销书作家无可回避的一种“不幸”吧😐
我特意又倒回去看了一下报纸,报纸上写男主死在家中了且死因不明,那就不是五金店被烧死的,而是死于铊中毒的可能性比较大。
关于时间,报纸应该是死后,甚至死了很久才会报道,所以男主在五金店时就可能已经死了很久了,我觉得应该是找女巫的那天,由于已经是灵魂了,所以女巫才说你不一样了(女巫还是有魔力的,要不然不会看见未来,也不会一下看到树丛中的男主),所以只有女巫能看见他,而医院里,没有人注意到男主。
五金店老板说过,杀人会有第二次死亡,男主灵魂最后重复痛苦的过去,五金店老板被火烧……
这个编剧自《无妄之灾》后的改编,最爱干的事情就是自作聪明,跟初中生写作文似的,为往文章里面加了个明线暗线沾沾自喜然而大局上经不起一点推敲。
这个改编有优点嘛?
有。
气氛的烘托很有趣,服化道设计精致,Rufus叔的演技我也喜欢,但是这些都跟这个nc编剧没有半点关系。
这个编剧所做的就是把原作里值得人喜欢的角色都改得一塌糊涂,每一个都让人白眼上天。
为什么?
因为这样才能迎合她的家庭狗血伦理戏码呀!
她的伦理可简单粗暴了,简单概括就是男人和他们管不住的下半身。
所以剧里男人一定要改成渣男(这部的Mark和无妄之灾里的Arthur),独立女性一定要写成受到冷暴力还不自知的恋爱脑少女(ABC的第二个受害者的姐姐?
我一时忘了名字还有这部的Hermia)按这个编剧喜欢的伦理桥段,她更应该去改编《回家的诱惑》大英版,而非来改编阿加莎的小说。
她的三观甚至还不配改编《回家的诱惑》,因为她笔下的女性连个自我觉醒加逆袭的剧情都没有。
哦,对了,她还特别喜欢滥用高大上,反战主题塞得那叫一个好,也不管多生硬多毁人设。
她是指望哪个观众为她这种没头没尾,还可能造成肠胃不适的人物背景流下眼泪嘛?
没人会感动吧?
只有她自己吧?
讲道理如果一部改编只能让路人看得乐呵(中学生作文写得好也能上报啊不是?
),原著党看了只觉得喂屎,那这种改编有什么意义?
直接说是原创好了,反正你已经把原作的精华从角色设定到故事纲要通通丢了,就留下个框架,里面塞满了故弄玄虚、自以为是和狗血戏码。
但是不行哦,因为我觉得这个编剧的格局是编不出谋杀案的因果的,所以这个还是要抄原著呢🤮🤮总之,这位编剧给我的感觉就是她对原著毫无尊重可言。
她只觉得自己很聪明,甚至比阿婆聪明,而这在我看来是很可怕的,因为她其实一点都不聪明。
她就是阿婆笔下那种只懂得滥用戏剧冲突的不入流剧作家,就像《清洁女工之死》里的罗宾。
这种编剧,说实话,在我看来,根本不应该改编任何人的作品。
最后亲切问候BBC,求换编剧,因为我受不了。
完全没有阿嘉莎丝丝入扣的推理之魂。
三个半 小说会更饱满
认认真真看完了两集白马酒店讲真,英剧这种短小精悍内容多的形式,还挺有意思。不错,挺喜欢的。
我恍惚了一下。男主眼见不一定为实,只是他自己为自己做出的阐释,那么结尾或许不是我们看到的那样。
三星半。没读过原著,观感上来看目测把原著改得妈都不认识了。
很好的障眼法杀人术
0310。看到最后才搞清楚状况……然后还得重新看一遍第一集……就是无中心的意识流悬疑,阿加莎就是这么的棒! 说是跟电影版剧情不太一样了,得去看看电影版是怎么样的。整个剧就两集,信息很密集,干扰项很多,三个女巫就是打酱油的。编剧还是个无神论者,巫术是不存在的,所有事情的发生肯定都是人为的结果,各种物品的线索都用来扰乱视听,只有掉头发贯穿始终了。大老婆演过黑镜,二老婆演过皮囊,一个比一个美还要出去嫖,咋想的……
太吓人了,感觉不太像悬疑剧。不过剧情还是有点吸引力的,即使有点神神叨叨了。阿婆剧的角色很多都不是清白的,还是这个风格。
过份故弄玄虚。即使是在最近这些个改编得很不怎么样的阿加莎克里斯蒂里,这出也是创新低了。
Ending????????
结局反转了一下,皮啊
神神化化
改天去看原著!大爱阿婆作品
真不如就直接一部电视电影下来直接放送完呢!要不你就扩充成4集的迷你剧,这小剧拍得不温不火的看得真不过瘾!第一集还是挺唬人的,剧情上装神弄鬼的完全布阵,可惜第二集就全都哑火,幕后真凶按套路也能猜出个一二来,整个观影感觉下来,似乎主要是看剧集的置景和演员的服化道,只剩下气氛与环境的烘托,用我妈的比喻,斥无良商贩的豆沙包,第一口没咬着,第二口过去了!在财富面前展现人心险恶,比灵异恶鬼要更为恐怖,他们能在光天化日之下出来害人,且还能做到无声无息,三个巫女也并非完全无辜,在一定程度上起码是共犯,亨利小哥的小胡子还不错嘛,怎么私下里平面上这么老气!
小说杀手:Sarah Phelps。我一直怀疑这个编剧是带资进组的。不管原著是什么水品,她都能稳定地改编成一坨翔。她的主要受害者当然是阿婆,其知名受害者还包括狄更斯、J·K·罗琳、菲利帕·格里高利、塔娜·法兰奇。预计这个名单将持续增长。
2.5…失望…为什么要这么神神叨叨的?特别是结尾真是叫个什么鬼?阿婆的戏拍出《第六感》干嘛?这些年《无人生还》开了个优秀的好头,《控方证人》男女主演技惊艳,《无妄之灾》中规中矩,ABC风评太差加上马尔科维奇的波罗这种怪异点就根本没敢看,到这部实在让人大失所望了… 感情上说不过去啊,记得马普版的这部还是JJ演的呢
确实感觉噱头过大,第一集人物关系交代的吧,就是为了悬疑而悬疑,按剧本凶手的理解,本来也就没多大个事儿,搞得扯出一个小镇一群女巫。第二季这个逻辑就更有意思了,小镇老头和警察是有后台进组的嘛……大哥这个不找凶手乱跑乱信,还得靠女巫回忆自己行为……实数作过头了。花我俩小时、不想给分。
这也没多少推理啊。。。。
???
故作悬疑+伦理俗套,怕不是成了魔幻喜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