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巴拉深处

香巴拉深处,相遇香巴拉

主演:

类型:电视地区:中国大陆语言:汉语普通话年份:2018

 剧照

香巴拉深处 剧照 NO.1香巴拉深处 剧照 NO.2香巴拉深处 剧照 NO.3香巴拉深处 剧照 NO.4香巴拉深处 剧照 NO.5香巴拉深处 剧照 NO.6香巴拉深处 剧照 NO.13香巴拉深处 剧照 NO.14香巴拉深处 剧照 NO.15香巴拉深处 剧照 NO.16香巴拉深处 剧照 NO.17香巴拉深处 剧照 NO.18香巴拉深处 剧照 NO.19香巴拉深处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香巴拉深处电视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香巴拉深处》由国务院新闻办策划、监制,由中央电视台联合四川省委宣传部、四川广播电视台、东方风行(北京)传媒文化有限公司等有关单位共同组织拍摄。《香巴拉深处》计划制作五集电视版纪录片(每集45分钟)和一部90分钟的同名纪录电影。其中电视版纪录片将通过不同层面,以当前先进的拍摄手段,真实记录四川西部藏区生活的人们以及自然界里其他生命正在发生的精彩故事和瞬间,全面反映那里人与自然的相处法则,人与人、民族与民族之间的共存共融,传统与现代的冲突与融合,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等。电影版则围绕“人与自然”这一主题,以电影的规格对五集电视片中最精彩的故事进行再解构和再叙述,给观众提供别样的视听和心理感受。《香巴拉深处》总制片人颜占领也是此前国产大型纪录片《第三极》的总制片人,据他介绍,《第三极》聚集的主体区域是西藏,这次将记录的视角转移到四川藏区,是打造系列涉藏纪录片精...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七武士隋炀帝蝴蝶的微笑莎拉·丝沃曼:生离笑别阿姆斯特丹脚注无法避免的战争探长欧光慈捉鬼小精灵2秘密男女幻想游戏暮色心迹非常同伙逆缘媳妇是怎样炼成的我需要你史上最强弟子兼一王者天下第四季赤警威龙终结者外传第二季老严有女不愁嫁有关谎言的真相闺蜜离婚指南第一季青春野蛮心地善良的圣诞节春色漾荡吃货宇宙有瑕疵的人们阿拉姆恩之剑:阿斯达年代记西蒙·阿姆斯特尔:顺其自然

 长篇影评

 1 ) 香巴拉深处,我竟然突然流下了泪水

“香巴拉”是藏语的音译,其意为“极乐园”,是佛教所说的神话世界。

导演颜占领说:他并不是为了纪念或强化这个符号,而是为了试图拔开那层神秘面妙,去记录、发现一个散发泥土气息、充满人间香火味的香巴拉。

片头一出就不禁让人叫绝了: 白鹿莲花,千手菩萨,神秘图腾打开的是一个通往秘境的世界。

如果你看完整个纪录片,你就会发现,这些在片头出现过的不同元素,其实是对应着影片记录下的不同故事,可以说是非常有心了。

《香巴拉深处》纪录的是川藏地区的故事,很多人都知道西藏,殊不知四川也有藏区,作为川妹纸一枚,我当然是亲眼见识过这个被称为摄影者天堂的地区,这个东方文化里最为浪漫的香巴拉,它有着如镜面一般的湖水,白雪覆盖的山峦,绵延如蛇的公路,还拥有丰富的植被与野生动物的密林……这些美丽的景象在纪录片里展现无遗。

然而导演并不仅仅只想给我们看这些,摄制组历时两年,行程超过11万公里,这浩浩荡荡地奔走更是为了将我们带进香巴拉的自然与人的传奇里。

我一直觉得,不干涉不参与,只是真实的呈现纪录,才是纪录片该有的态度,才能称得上是真正的纪录片。

《香巴拉深处》做到了,影片里的故事都很平凡,没有戏剧化的渲染,也没有多余的煽情,人物饱经风霜留下的皱纹都没有刻意去回避它,镜头的直接让人震撼。

它不是想通过画面来刺激你的眼睛,它想刺激的是观众的心。

观看的过程里心慢慢沉淀,从中看见那些身处香巴拉腹地的人们,他们最真实的生活与最虔诚的信仰。

金川梨花沟里熬了一辈子梨花膏的老奶奶,觉得一辈子坚持做好一件事就是幸福。

做跳金刚面具的工匠认为,做手艺就像吃饭一样,不能着急,着急就吃不出来味道了。

一家放牛牧羊的居民收养了被鹿群遗弃的小鹿,细心陪伴它长大之后又打算将它放回山林,他们相信万物有灵……在香巴拉生活的族人们,他们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对大自然怀着无比虔诚的敬畏之心。

他们年复一年,日复一日,默默无闻地劳作生活。

他们关心一朵花的盛开,一棵树的生长,关心着在城市里被我们忽略的一切,看见他们脚踩大地用力地活着,我有种说不上来的感动,应该是被他们这份朴实的平凡所打动吧。

看完纪录片,我又听了一遍小柯、老狼联袂创作的主题曲,两个没有被岁月带走赤子之心的老少年,在歌里唱着:我竟然突然流下了泪水……我想我明白了为什么会突然流下了泪水,那是因为出走半生,归来寻到了无忧无虑的蓝天,蓝得像孩提时候的单纯,蓝得好像从来不曾被世界污染……

 2 ) 人间极地是情怀的宝藏乐园

人间极地是情怀的宝藏乐园 ——浅析《香巴拉深处》艺术特色

树深鹿栖,高山深谷中蕴藏虔诚信仰;悠扬藏歌,草原密林上奔跑的马背民族。

《香巴拉深处》是一部描述人情世态和时代风貌的人文地理类国产纪录片,呈现川藏地区瑰丽迷人,雄奇诡谲的自然景观,描述藏区人民,平凡、温暖而生动的故事。

导演用多线叙事呈现深处情怀、两级镜头捕捉风味生活、真实同期生缝合生活画面,真实的记录了藏族人民的日常生活和情感世界,表现了香巴拉文化地域展现出来的自然之美、人文之美和生命之美。

多线叙事展现人文之美 导演用三个不同的藏地风域和人文风情勾勒出三个独具风味的故事。

白鹿莲花,千手菩萨,神秘图腾打开的是一个通往秘境的世界。

第一个故事用第一人称叙事,村民亲切的介绍家乡风情。

在深邃的眼眸中,秋波涌动一股文化自信和家乡情怀,暗波涌上眉梢。

第二个故事,一支悠扬的赞歌从羌族自治区飘扬而来,牧民格桑多吉骄傲地介绍自己草原冠军马。

帕花甲用一条缰绳便套住了牧民生活的乐园。

第三个故事,一带梨花落雨压枝头,金川奶奶用柴锅熬制梨花膏,清风中漫溢着清香,一年之计在于晨的劳作便是奶奶一生的作息。

在四川极地香巴拉深处,你也能一窥川西居民勤劳生活中淋漓尽致的智慧和纯真情怀。

马背上的民族 两极镜头书展生命之美 纪录片在叙事中用两极镜头括展极地风光,用辽阔的远景和细腻的特写,再现地域风情中蕴藏的精神乐趣。

镜头用远景展现辽阔青稞农田自然风光,用特写推进村民在农田收获沉甸甸果实的喜悦;用远景描绘一幅鹿群在农田上奔驰的画面,细腻镜头特写村民在烈日绑栅栏劳作的艰辛,为保护收成又不伤害鹿群。

在生存条件恶劣的背后,生活在这片土地的人们,依旧乐观、坚韧、包容着生活。

人与人之间也存在着不同的感情和信念。

正是文化的多样性,丰富了香巴拉、丰富了乡城、丰富了世界。

在自然和生命面前,崇高的生命是人们虔诚的信仰一生的追随。

真实同期声感知自然之美 纪录片的声音元素以同期声为主,精致细腻的解说词与真实的人物对话,使得影像表面的客观性达到了最大程度的极致发挥。

湛蓝的湖泊倒映着白皑皑的雪山,原始森林中一派生机盎然,香巴拉村民其乐融融地介绍着西川风域,花鹿、奔马、牦牛群在丛林间和草原上享受着阳光,这里是传说中的人间天堂,也是最热闹的世外桃源。

原始森林中轻灵的花鹿鸣叫声,草原密林上奔跑的马蹄声,牧民观赛的欢呼雀跃声,马背上孩子的笑声,众多迷人景象交叠在一起,让人感知千姿藏域风光,不禁对香巴拉深处心向往之。

导演闫大众用极富表现力的画面让观众闭上眼睛,就能听见万物的声音;睁开眼睛,香巴拉之梦,就在眼前。

香巴拉是一个文化符号,是一个象征,代表着人们向往的仙境与净土。

最终它也指向的是一种生命至美至纯的境界。

 3 ) 魅力四川藏区,只有你亲身体会了,你才明白……

你看过西藏的极地风光,可曾看过四川藏区也同样让人着迷。

湖泊雪山、原始森林、山居生活、藏式风俗等魅力景象交叠在一起,让许多人对川藏线上的美景魂牵梦萦。

关于四川藏区美景,终于有了这部《香巴拉深处》带我们一览四川藏区风光。

俄么塘花海神圣的色达喇荣五明佛学院,若尔盖黄河十八弯,在雀儿山遥望群山,在四姑娘山看幺妹峰的妖娆,去牛背山看风起云落的云海,到峨眉金顶看日落日出的似水年华。

“香巴拉”代表着人们向往的仙境与净土,也是四川藏区文化的象征。

毕棚沟风景风驰的骏马、土拨鼠在你身旁与你抢镜、泼猴争抢你身上的零食,还有四川梅花鹿在你屋旁偷你家的庄稼。

这,只能在四川藏区看见!

高山、湖泊、丛林、草原……这里有淳朴的人民,魅力的风景,值得您亲自来体验。

感受四川藏区的魅,体验四川藏区的惑,朝夕之间,“一日四景”,都能看见不一样的风光!

海螺沟风景有幸去过瓦屋山、海螺沟、毕棚沟、峨眉山、若尔盖、俄么塘花海、孟屯河……感受雪崩在耳边的轰隆作响,阳光洒在绿油油的草原上,让内心得以平静关于四川,还有太多值得您去的冷门景区,这些地方,才最有资格代表四川藏区最为独特的自然风光!

 4 ) 浅析《香巴拉深处04》同期声

人物同期声的精湛运用,让纪录片整体的艺术层次升华,也使《香巴拉深处》结构完整。

既有辽阔的感悟,“旧社会这个山谷有很多猎人,现在时代好了人们也富裕了,人不再捕杀动物,动物也不再惧怕人类。

”也有轻柔的真情流露,“在山里待久了,人的气味就会消失……”质朴的话语营造了《香巴拉深处》温馨柔和的气氛,也让我们更直观地感受主题。

人生百态,彼此联结,种族、地域、文化……“什么样子才叫真的家?

大家都开开心心的才叫家。

”它们所不能阻隔的,是情感。

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是丈夫与妻子的举案齐眉,是一家人其乐融融,是对生命探索的不断追逐。

 5 ) 一部挺不错的土产纪录片

土产的电影电视剧不堪入目,但土产的纪录片有些还是可以看看的,尤其介绍民风民俗、吃吃喝喝那种和政治无关的类型,这里面很大原因是因为这些片子都是由CCAV立项、拍摄、制作和发行的,产销一体,不用担心没钱,不怕卖不出去,而且是朝廷直属机构,资源打通起来毫不费力,别人要花很大力气才能拍到或者直接拍不到(地方上不让拍)的东西,他们都能轻而易举拍到,所以片子的素材很多、很好,成片的质量相对较高。

当然,这也只是内部比比,你跟道兰、BBC、Discovery比起来还是差远了,脑子不一样。

推荐这部《香巴拉深处》有两个原因,一是我对藏文化很向往,二是那里的风景确实美,是壮阔的美,没人的美,人多了就是景区,就不美了。

对藏文化向往也有两个原因,一是我觉得他们的文化遗世而独立,有自成体系的语言和文字,而语言和文字是造成人与人不同的根本原因。

他们很讲究人和环境的和谐统一,具体讲就是我们这边的人和动物很难亲近,藏人可以和动物亲密的呆上半天,当然,你要说那很脏我也不反对。

二是我去过拉萨,虽然只是呆了短短五天,但产生了一种『此心安处是吾乡』的心情。

拉萨的十月份喜欢晚上下雨白天放晴,玩了一天回到旅馆坐在窗边看外面的雨点从深不可测的天空飘落,与世无争,分外恬静,感觉很好。

和绝大多数讲西藏的纪录片一样,这个电视的画面非常美,尤其它还讲的是寻常人很难涉足的秘境香巴拉,那更是美到天上去了。

这个电视很注重人和环境的互动,花了很多篇幅讲香巴拉里面的人,有世代久居从未外出的藏民,有带着妻子骑着机车穿山过湖的川蜀之人,还有在此地研究昆虫的哈佛博士、美籍户外运动店老板和世界上最有名的兰花教授,他们携家带口落脚于香巴拉,把这里当成了他们最幸福的生活和工作的地方,甚至是他们飘荡的一生中的最后一站。

这就是这个电视做的好的地方。

它拍摄的这些人完成了很多人敢想不敢做的事情。

但这个电视的情绪感染力还是不如同样讲西藏的《第三极》,那已经达到了天地人合一的境界,直接把我看哭了,在此一并推荐。

如果你找不到资源,可以在打赏之后后台留下邮箱,我两部打包发给你,一起了解西藏,一起洗眼洗心,一起被打动。

 6 ) 从片头开始 我愿意一帧不落地看完

《第三极》、《极地》这两部藏地纪录片把拍摄目光放在西藏,而《香巴拉深处》则聚焦四川藏区人们的日常生活。

三部纪录片有不同又一脉相承,《第三极》的总制片人颜占领也是《香巴拉深处》的总制片人。

总导演闫大众,是曾辉煌一时的《舌尖上的中国》的执行总编导。

看这样的人员构成,这部片子不会差。

摄制组用两年时间,行程11万公里,穿过四川甘孜、凉州、阿坝等地,270天跟踪拍摄。

最终从40个人物故事,选用20多个进行讲述。

“香巴拉”,意为极乐世界,人间仙境,是佛教所说的神话世界,是一个世外桃源。

而这部纪录片,展示了现实中的香巴拉:印度洋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碰撞,形成高山、深谷、草原、密林。

这里还有超过18000多种植物和2000种脊椎动物在此共存,许多古老的民族在此落地生根。

如果跳过片头,你会错过导演组的用心和意大利作曲家Simone Giuliani创作的唯美的音乐。

在片头,转经筒、佛塔、神鹿、经书、莲花……共同构建了虚拟的极乐世界。

这部纪录片由5集构成,分别是《乐园》、《传承》、《秘境》、《相遇》、《心愿》。

5集中不同的故事和片段,共同构成了四川藏地人们生活的日常。

而且本片独有4K超清镜头,精美地还原藏地风景人物,让每一帧都美如画。

在草原上,人与动物相伴而生,共享相同的草原、水域,和睦共处的同时难免会出现一些摩擦。

麦冈村气候温和,农作物丰富,梅花鹿也会跑到田里偷吃庄稼。

但梅花鹿是保护动物,又是山上的生灵,村民不能猎杀它们。

只能一次次不厌其烦地扎围栏,不断加高,这样反倒增加了自己的活动量,甚至有人从高处掉下摔伤。

然而不守住庄稼就代表着一年的收成没有了,村民只能在夜晚分成小组在庄稼地里巡逻,追赶鹿群时,还不能追得太急,担心鹿群受伤或死亡。

由于退耕还林,现在很多牧民都已经定居下来,但赛马和放牧仍然是他们生活的一部分,无法割舍。

帕花甲的赛马姜玛儿的名字迅速在一场赛马比赛后传遍了整个草原,它是一匹冠军马,而拥有一匹冠军马是一个家庭的最高荣誉。

姜玛儿也是帕花甲儿子达娃的最爱。

“坐汽车会晕车,但是骑在马背上奔跑的感觉很舒服”。

人和动物相处久了就会有感情。

为了让赛马接受更专业的训练,父亲准备把它卖给俱乐部。

送姜玛儿离开的时候,达娃儿子忍不住地掉眼泪,不知道父亲什么时候能送他一匹新的赛马。

牦牛是在草原上生活的人们最忠实的依靠。

当牧人随季节迁徙的时候,牦牛是最合适的驮运工。

它们的牛绒用来制作衣服,牛毛纺织成牛毛布,用来缝制帐篷。

牦牛奶可以用来制作酥油和奶制品,为在高海拔地区生活的牧民提供营养和能量。

草原的生活主要依靠牦牛,从小在牛群里长大的人,无论离家多远,都会记得他最亲密的伙伴。

泽仁拉姆是个很美的姑娘。

从小跟随父亲学习缝纫技术,已经是家里第三代裁缝,村里人的藏服,几乎都出自于他们家。

五之是来自北京的设计师,为了寻找灵感来源一直在川西工作,她找到泽仁拉姆,想让她当模特。

他们让村民自己做模特,用传统的元素设计衣饰,通过拍摄写真,让传统的手工艺品能被更多人看到。

次仁拉姆要代表裁缝工作室去北京参加一次展览,这是她第一次离开家乡去大城市,她的眼里有不安,但好像也有更多的期待。

香巴拉深处,一代代人走出去又回来,他们不断探索着自己和世界,但从没有忘记,这片土地上热情善良的人们、可爱忠厚的伙伴、生生不息的生命还有家乡的一缕缕炊烟。

 7 ) 香巴拉深处

  《香巴拉深处》由国务院新闻办策划、监制,由中央电视台联合四川省委宣传部、四川广播电视台、东方风行(北京)传媒文化有限公司等有关单位共同组织拍摄。

《香巴拉深处》计划制作五集电视版纪录片(每集45分钟)和一部90分钟的同名纪录电影。

其中电视版纪录片将通过不同层面,以当前先进的拍摄手段,真实记录四川西部藏区生活的人们以及自然界里其他生命正在发生的精彩故事和瞬间,全面反映那里人与自然的相处法则,人与人、民族与民族之间的共存共融,传统与现代的冲突与融合,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等。

电影版则围绕“人与自然”这一主题,以电影的规格对五集电视片中最精彩的故事进行再解构和再叙述,给观众提供别样的视听和心理感受。

《香巴拉深处》总制片人颜占领也是此前国产大型纪录片《第三极》的总制片人,据他介绍,《第三极》聚集的主体区域是西藏,这次将记录的视角转移到四川藏区,是打造系列涉藏纪录片精品的一个自然延续。

香巴拉深处

 8 ) 川西双重奏丨香巴拉深处,在天堂,亦人间

川西双重奏丨香巴拉深处,在天堂,亦人间原创 2018-02-03 南云禾Dagny 云禾的彼得潘藏区,不等同于“西藏”。

藏文史籍记载,“上阿里三围,中卫藏四如,下朵康六岗”,幅员辽阔的青藏高原以方言区的不同,被划分为“卫藏、康巴和安多”三域,呈现更加细化的地貌和文化差别。

通常被人们潜意识等同于“藏区”的卫藏,即今日的拉萨、山南、日喀则和阿里,而我更喜欢的是蜀地藏区,即横断山区的四川甘孜、阿坝,被叫作“康巴”的地方。

2013去九寨黄龙,途经汶川,房屋街道已一切簇新,但城外山坡上的石流痕迹,依旧提醒着曾经的灾难。

到达九寨的当日遇上雅安地震,而在15年时再从色达前往康定时路过它,看到水中刻着经文的玛尼石遍布河道,才恍然与人共生的自然肃杀冷酷,但也从不赶尽杀绝。

西藏的美在于壮阔且原始的自然景观,在感官和心理的双重领域,震慑观者。

它被镜头偏爱,被纪录片一再赞叹,伫立于此闭上眼睛,仿佛可以听见来自上古时代的风声。

而川西的美要融合了更多人和生灵的气息,于是有人将视线投向它,有了《贡嘎》和《香巴拉深处》这两部文案极好的纪录片。

另一部主题相似的纪录片《贡嘎》藏语“贡”指冰雪,“嘎”为白色,所以贡嘎的意思是“白色冰山”。

在周围45座海拔6000米以上的山峰中,它以7556米的海拔耸立于群峰之巅,是名副其实的“蜀山之王”。

纪录片《贡嘎》分为三集,通过辽阔壮美的景象、外来者、原住民等自然和生命奇观,讲述贡嘎的“今生前世”,它独树一帜的美丽和它不为人知的温情。

片头的蒙古呼麦居然毫不违和。

草原、高原,广袤的天地即便面貌各异但总是具有相通的气质。

登山者的放弃不是失败,在人类和自然的关系上,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征服”这个充满对抗意味的词汇越来越少被使用,人类开始接受自己的局限,将其视为磨砺心性的动态课程,人有敬畏的事物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曾在色达的后山上俯瞰整个佛学院,4月的大雪依旧可以让目之所及一片白色,肃杀的风急速吹过裹挟着细碎的雪花,远处低地的枯草在雪层下透出一股子苍凉,一时间四下唯有经幡掀起的飒飒声,仿佛时间在这里相对停滞。

风气雪落,是这片土地无处不在的神灵在活动筋骨,它以空间的力量独立于时间之外,保留着上古时期的风貌,岿然不动。

不为人知的景和人散发着猎奇的味道,它特殊的地形和气候被重点描写。

绿绒蒿、垂精异黄茎、白腹锦鸡…保留了这些珍稀动植物的横断山脉,仿佛是一座远古时期的生态博物馆,吸引着国内外的专业人士来此,甚至扎根下来。

由于进入西藏的条件苛刻,以及它本身就有着太多值得讲述的人事,《第三极》和《极地》都花费了重彩在当地的人文上,《贡嘎》以山为中心向外扩展,叙述与其相关的宗教、平民和越来越多的外来者,尤其是给了外来者,那些选择和此地建立联系的人们发声机会。

它展现了新鲜的信息,却在编排上略显杂乱,故而三集看完不太具有独特的记忆点。

而另一部《香巴拉深处》,可能是由于5集时长更加充分,在编排、定题等叙述结构上,更胜一筹。

追溯至更早期偏风光大览的同类纪录片,一路看下来不禁在思考:一个陌生地域的故事应该如何被讲述?

以此为主题的纪录片目的何在?

当一个新奇事物不断被作为创作主体,它是否存在最佳的叙述结构?

相比于《贡嘎》,主题相似的《香巴拉深处》有着我更加喜欢的结构。

它以乐园、传承、秘境、相遇、心愿为分集主题词。

人是绝对主角,不止是当地人,外来者也被推到台前,而香巴拉则是自古至今影响着他们生活方式的隐形却重要的力量。

和《极地》的手法相似,区别是前者主角的独白放在每集末尾出现作为总结,而《香巴拉深处》则是将其穿插在所叙述的故事之中,更充满一种娓娓道来的口吻。

即使不打“景色”这张王牌,这方天地的故事已足够值得讲述,风景以更简单的姿态出现,成为故事与故事间的衔接。

交通、通讯等现代力量以不同的速度在所有人类居所渗透,在香巴拉,虽然地形和天气减缓了这一过程,但变化是必然的。

当古老和现代必不可少面临着一场碰撞,看似千年不变的生活规律被融入了时代的新事物,寻找双方都能满意的折中点变得尤为重要。

外来者提供第三方视角,起到更新、软化、指导的多重作用。

刘璇是一个在理塘格聂景区工作的汉族规划师,她的专业能力是她不断尝试在保护和开放之间的寻找平衡点。

为了提高收入,很多居民试图烧掉老屋盖汉房作旅游接待,刘璇说,最可怕的是,当地人在不知道如何做的时候,已经做了。

于是她反复叮嘱,“你要答应我,房子绝对不能烧,我给你想办法。

对于植物学家帕奈来说,横断山区拥有的极为丰富的植物形态,是这片土地给他的礼物,于是在工作之余,他利用专业知识在高原研究蔓越莓种植,希望为当地带来经济收益,这是他的回赠。

王正阳,25岁,哈佛大学生物进化学博士。

他学习藏语,充分享受野外工作带来的乐趣,寻找各种珍稀甲虫、飞蛾、蝴蝶。

高学历、高薪资,当物质条件得到保证时所作出的选择,可以说明内心。

片中也展现了在古老习惯中长大的当地人是如何和现代文化和社会环境接轨的。

次仁拉姆是一位裁缝,她和来自巴黎的五之相识,制作具有独特民族风格的服装,并亲自担任模特。

一位试图从古老中寻找灵感,一位试图通过古老,获得见识现代的机会。

这种文化之间的双向流动性,能够使两者都焕发勃勃生机。

热西才让旦是个音乐家,也是一位声音记录者。

无论是孩子们的读书声,朝圣者的诵经声,当地人的民歌还是穿过雪山垭口的风声,它们为记录者提供素材和灵感,也像利用飞鸟传播花粉一般,利用它们的魅力让有心者折服,从而将其待至更远的地方。

“香巴拉”,其意为“极乐世界”。

很多人并不会有机会在此地长久生活,大到语言、文化,小到生活习惯,都不是可以短时间内习惯的,更别说融合。

即便到此旅游,人们亦无法不对这片土地进行自己的猜测,习以为常的意识体系就像去博物馆参观时,和展品间隔着的那层玻璃。

“他们不在意时间的长短,时间的流逝在这里并不明显。

”人们希望有这样一个地方,它带着历经变化却仍保持不计较的轻松。

科技更新、信息过时,这些让“时间”演变成为在现代社会时刻让人们神经绷紧的元凶,在这里都偃旗息鼓。

香巴拉养育着原住民,也满足外来者的需求,它的神圣中并不具有母性,它所提供的丰饶需得让人放下舒适、便利,以最谦卑的姿态祈求它的赐予。

当你遥望贡嘎或者任何一座藏地神山,云层在顶端如水般流动,它流动了千万年,并将继续流动下去。

 9 ) 揭开印象中香巴拉的神秘面纱

第一次写长影评,还是正经的,写给这部令我向往、敬畏、仰视的纪录片。

可惜真的没有文笔,也不知道该如何正确的用艺术的语言来欣赏和表达,只是个人的简单感受而已了。

可以说这真的是我看了最美的纪录片了!

拍摄的角度和手法将整个川西高原地区的美展现到了极致!

美到令人窒息。

在那里雪山是那么纯净,山谷是那么幽深,灵魂是那么美好,万物都被善待,一切都和睦融洽。

《香巴拉深处》里的各个故事的主人公都或多或少的显示了那一点随遇而安的个性,每一个人都有着一份天真满足的微笑,所有的人和事好像都是那么纯真简单,但又始终怀着一些对自然力量的敬畏。

从纪录片的名字香巴拉这一名词开始就吸引着我,从小听的传说神话里提到香巴拉就会很神秘。

但是我从来没有自己去对香巴拉了解过什么,只是学了地理以后知道香巴拉是一个美丽的世外桃源。

印象最深的就是那位苦行僧,结冰了的湖水,苦行僧赤脚行走在冰面上,他说修行久了每天都能听到大自然的各种声音,各种鸟的叫声是美的,风吹的声音是美的,花开的声音是美的,彩虹是美的,一草一木都是美的。

我当时看这一段的时候忍不住哭了。

我觉得人活着的时候这就是幸福,每天醒来听到各种来自大自然的声音,鸟叫虫鸣,猿啼鹤唳都是美的,感受各种大自然的形态,风拂过面庞是美的,脚踩在冰上是美的,看花开是美的,看彩虹出现是美的,看四季更替是美的,当你看一切都是美的时候,那不仅仅是大自然美,更是心灵的美灵魂的美。

那时人就会像山间的一草一木,空中的一云一雨,就是大自然的一部分了。

那时万物真的融合了。

那时不会再想什么物质和钱,不会再担心自己的肚子,做什么事都很满足,砍柴也好种田也好,吃什么也都很满足,野菜也好稀粥也好。

很美很满足很幸福。

因为太美太幸福而开心的哭,也因为这样的幸福不是轻而易举就能得到而无奈的哭。

香巴拉深处的美让我向往,但是我可能很难去成为美的一份子。

我不喜欢也不讨厌现代的城市,但是飞速发展的社会让我缺乏了安全感。

苦行僧也好香巴拉深处也好,启发我的,更多的也许是自我的调整,并不是环境的调整,我想我可以为自己做的,是坚持喜欢的事情,不要放弃,还有尽量让自己住的小屋子舒适一些,把更多喜欢的物,事,人融进我的生活里,成为我生活的一部分。

慢慢的,我也可以感受到早起的阳光是美的,下雨的城市是美的,路上的行人是美的,吃的粗茶淡饭是美的。

我在努力,也会一直努力,奔向我的幸福。

 10 ) 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身如琉璃,内外明彻,净无瑕秽,光明广大

首先,你需要把心安静下来,这样你才会听到风在吟唱,看到花在绽放,嗅到自然的芬芳。

其次,你需要抛弃固有的执念,让一些看似简单的东西,变得色彩斑斓。

最后,你需要保持敬畏之心来对待身边的万事万物,让你唾手可得之物,显得弥足珍贵。

我想,这也许是本片想传递给大家的一些信息吧。

我们也许到不了香巴拉,也去不了西藏,但是真如本片最后一集说的,“心所见,眼所现”。

平复好自己的内心,世间处处是香巴拉,处处是西藏。

真心感谢本片摄制组的辛苦付出!

 短评

3分钟前
  • 冲田总悟
  • 力荐

好是向往那神秘的香巴拉啊,最难过的是那德国教授的遭遇……

6分钟前
  • 樂(Yue)言
  • 力荐

看了一集放弃。。。

7分钟前
  • 艾粒的汐境
  • 还行

被香巴拉人民的淳朴与幸福感染得热泪盈眶。

10分钟前
  • 石寓蝶
  • 力荐

三星半,摄影配乐片头都是一流。香巴拉深处的河流、牛群与白唇鹿从雪山密林走入镜头,极具童话感。片头和配乐很有《西部世界》的感觉。但是内容比较杂又不够深入,或者说是为了每集的小标题立意而往上靠。当地人生活展现出来过于诗意美好,是我们想象中的香巴拉,是我们认为的那个世外桃源。反而是外来者在当地的事迹更能触动我。特别喜欢第三集那个在野外研究进化生物学的小伙子说的「我们不需要舒服的沙发、床、或是卡路里最高的炸鸡来带给我们快乐,工作的动力是你自己对于真理的一点点好奇,而不是让别人看到你在做什么」

11分钟前
  • ShishTaoukWrap
  • 还行

王正阳

12分钟前
  • daHearthCliff
  • 较差

最后一集一下哭一下笑,理塘的村干部着急想带着大家致富的时候可能不会想到很快会有个少年让全中国都奔向这里吧。

13分钟前
  • 傻乐的猫
  • 力荐

中国风景纪录片的通病,做作的文案和内容与美丽的风景并存

16分钟前
  • 无聊
  • 还行

豆瓣上關於藏地的紀錄片幾乎都超過了八分,除去風景,其它都很生硬,同樣劇情接地氣卻永遠超越不了「喜馬拉雅」。

19分钟前
  • ♘Bernadette
  • 很差

深厚人文,暖暖情深。

21分钟前
  • 抱一
  • 力荐

香巴拉深处,讲述四川藏地人民的生活日常。旁白好评!

24分钟前
  • 晚风吹酒醒
  • 力荐

每一帧都是大片,很美,一直想截图,但片子本身缺少想看还想看的欲望。

28分钟前
  • 1333_
  • 还行

景很美,拜托别流水账嘛。

30分钟前
  • 贩卖小诗
  • 还行

认真生活的人都很纯粹,像个孩子,他们会精神耕耘,也不管能不能赚钱,但心很平和,很容易满足,容易制造快乐。

34分钟前
  • 张弛
  • 推荐

景色美,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特别是第四集 相遇 藏民和小白唇鹿的相遇,他们没想把鹿占为己有,而养大是为了让它依旧回归自然,这份和谐纯粹是大城市人们鲜有的。

38分钟前
  • 吖吖
  • 力荐

叙事手法欠佳,人物故事都有点浅尝辄止,但很感到看到那么多活法

40分钟前
  • ❤️猫的🐬
  • 还行

拍川西也能搞半集老外进来,大国崛起,万方来朝,不得不服!🤢

43分钟前
  • 東方仗助
  • 很差

他们不在意时间的长短时间的流逝在这里并不明显他们也不计较投入的多少天很高 地很广需要什么就在身边他们会忽略很多心无旁鹜只会留意最在意的那一件事一个细节 一个心念一个人 一条路他们都是简单的人以全部的身心 智慧和善意他们踏入了香巴拉的大门忘情 恣意有时又会在香巴拉的深处遥相挥手

48分钟前
  • 大西瓜
  • 力荐

配乐台词煽情做作,慢镜头多到滥用。还有,动不动就逆光,拜托,我看的是纪录片,不是岩井俊二!

53分钟前
  • 山海
  • 较差

虽然是纪录片 但是细节剧情太弱了 内容不是很详细 深度不够

57分钟前
  • 爱因斯坦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