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七八十年代的人和事很是好奇,还挺喜欢听老人们说他们的青葱岁月。
建国,战争,饥荒,人民公社,大学生下乡,文化大革命。
社会的动荡,使得人民对生活态度完全不一样。
剧中李萍和靳英的生活。
就是我小舅舅最向往的生活,工厂的待遇基本上就是吃喝不愁,人人都以在厂里干活为荣誉。
但工厂抵职只有一个名额。
在城里有各种吃的,马路上有路灯,有收音机,能去电影院看电影。
在乡下的他,需要每天劳动赚工分,分的粮食不够吃,有钱也买不了东西,需要各种票,到了晚上什么都干不了,一片漆黑。
他说他那会最大的愿望就是离开农村,不管干什么。
人一旦满足了物质需求,就开始精神上的满足。
会憧憬,会想象。
但在那个年代,勤勤恳恳,踏踏实实,按部就班是社会的主旋律。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还是有很强的束缚力,也是那个年代结婚的主旋律。
改革开放以后,社会人口流动增大,自由恋爱之风才慢慢吹过来。
像李岚婚前性行为,他父亲生气一点都不夸张。
绝对是整个小区的风云人物,离婚对女性的口碑都是颠覆性的,何况还堕了胎。
李萍的人生是精彩,烟盒里塞纸条多么像这个时代的浪漫啊,像当年的邮箱漂流瓶。
拒绝主任于大路的热情。
放现在这个物质的世界,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
但理想总是要给现实让步,虽然对吴天亮没有好感,但能生活在海边,也为了给姐姐腾出指标。
她人生每一步都是自己选的。
像她说后悔谈不上,至少都经历了。
没有想象中的大海,没有甲板上的婚礼,没有诗情画意的生活。
迎接她的是柴米油盐,一望无际的大山,日复一日的日子。
如果她们有小孩,如果给李萍找了个工作。
如果当时申请回城里。
或许结局都会不一样,生活就是这样,回头才会觉得遗憾。
那个年代女性提离婚是需要勇气的,需要顶住太多的压力了。
李萍在招待所跟吴天亮讨论离婚,吴天亮说我不同意怎么办,李萍说那我就跟你回去。
证明李萍再有个性,但还是受那个时代的影响。
人一但认命,就会相信天命, 阴差阳错的小毛把烟让给了参谋长。
参谋长躺病床上说,这就是天命,这个缘分让来让去,还是回到了起点。
说她是自私的也大可不必,谁还没有个像内心妥协的时候呢。
圣人只出现在书本上。
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她也做好了自己的本分。
宁做宝马哭不愿做自行车笑的时代,远远没有低看李萍的资格,她的精神世界比我们大部分人建设的都要高。
我眼中的李萍,自由,知性,浪漫,温柔,贤惠。
但做事很容易情绪化。
靳英是个好女人,不管是作为闺蜜,作为老婆。
在我看来她是一个很会隐藏内心的欲望的人。
她对待自己的内心也是从一而终。
她对吴天亮的一见钟情我是相信的。
特别是她的几个选择让我对她充满好感。
一,李萍没有守约把她介绍给吴天亮,她独自一人去见了吴天亮。
当得知吴天亮一心看待李萍,她又知难而退。
二,去部队探望李萍时,她是有看出什么的,临走时又是对李萍,语重心长的劝慰。
三,得知吴李离婚,陪着吴喝了一顿酒,伤心的一塌糊涂,与李萍断交,当初是你说喜欢,我才退,你现在又不要了,你把我搁在哪里。
四,收到吴的信,收拾好一切,这份坚决和果断。
五,最后毅然离开吴天黑,前往美国。
吴和李又在火车站相遇,这结局,是哪个火车站,我这辈子都不要路过那。
真是伤人心啊。
我眼中的靳英,温柔,贤惠,识大体,遵从内心。
过日子绝对的帮手。
吴天亮没什么好说的。
看完这部电视剧,真是希望剧集在吴李离完婚,靳英陪李喝完酒,就戛然而止啊。
后来的剧情有点拖拉,感觉对人物的树立也没有起到增强作用。
对故事的延展和想象空间也没有什么突破。
未完待续
这部片子这么多毒竟然也能通过,不像广电总局的作风啊。
爱情方面我就不说了,结了离,离了结,三角恋,什么的,太不严肃了。
关键是……关键是这里面还有很多反映社会主义的肿瘤的东西,突出的就是领导意志、人情社会,权力大于一切,关系是解决一切问题的主要方式(在这部片子里几乎是唯一的方式),具体我就不举例了。
反复看了好几遍,看出了很多细节,能让我反复看的原因是王志文和梅婷的精湛毫无表演痕迹的演技,尤其王志文,即使他不开口,他的神情都把此刻的想法都表达出来了!
因为李萍让他体验了中年人的恋爱的感觉,有一见钟情的惊喜,有害怕失去的焦灼,期待一起生活,到后来一起生活后看到她的勤劳和善良更爱她了,总是在表达他有多爱她,一辈子不够,2辈子,每次抱李萍时抱得很紧,恨不得整个人都融入到他怀里,这些细节证明他的爱之深,但是他又是个军人,有家国情怀的人,总以大局为重,不能理解李萍所需要的,比如不能为找她工作,不能让她生小孩,但是他是真的很爱李萍,即使离婚了(也是因为爱她才放手的)6年后再看到她压在心里的爱一下子涌现出来,再见面时各种眷恋,当听到小女孩说家里相册里有很多他的照片时他看向李萍的眼神里有激动和开心,觉得自己没被忘记,小女孩说到她爸是小毛时他脸色一变,还是他心底的痛他没法释怀,一次次的回眸,回家后的慌乱的内心,就像英说的,这6年他压根就没放下过李萍,他没法去违心的否认,当英说一起去美国时,他不愿意,说那你先去,没一丝的不舍,再想他和李萍刚结婚时即使中午都会回来看她,一离开就很想她,小毛走后,帮小毛去证明清白,争取烈士证,抚恤金,帮他还款,为她生活所担心,经常去关照她,去看望她生病的爸爸,尤其看到下雪天担心她房子漏雨,立马过去,帮她修屋顶,修好后进屋时,李萍帮他搽雪搽脸,捂手时,他那个开心劲,回家后说谢谢英,因为帮助了李萍,英说应该李萍说谢谢啊,他说李萍又不是外人,谁说不一样啊,真爱一个人,即使他不说,即使捂着眼睛,爱意也会从指缝里流出,英也看出来了,他在乎的始终是李萍,对比靳英托同事从米兰给他买了衬衫,让他去试试,他说累了,明天吧,就像靳英说的,她再怎么努力在他心里也不及李萍,其实英因为爱他,牺牲了很多,但是终究还是没得到他的爱,所以最终一个人去美国了,李萍经历过这么多事后才知道,平凡生活里吴天亮的这种爱才该是她应该追求的幸福,感觉后来李萍也开始重新喜欢上了吴天亮了
也太厌女!
里面我居然唯一喜欢的是女主姐姐,遇人不淑后重整信心追求自己的幸福没事旅旅游数数钱,这个剧可怕就在这样的女的被编剧妖魔化硬生生的搞成“没有贞洁坏女人”!
我呸!
垃圾玩意拍出来就是为了训诫全天下的姐妹都变成无知对自己不负责任的“小傻瓜”是吧,编剧和导演有女儿吗,希望你们的女儿也可以走女主一生的道路,,,,,,,,,,,
看完了觉得李萍真的很自私。
打着追求自己幸福的旗号不顾一切的去伤害别人。
王小毛的日记被发现, 她那么正义凛然的样子说他们是清白的,结果呢, 那么快跟吴天亮离婚,然后跟王小毛结婚。
到最后两集, 那么公然的去抢自己好朋友靳英的老公, 难道那个年代有那么开放, 一点顾及都没有?
特别是最后给吴天亮檫头发上的雪,然后给他檫脸那段,我都怀疑她是故意檫给靳英看的。
因为靳英就在那,开门声音那么大她们都听不见吗?
鬼才相信这是无意之举呢。。
受不了。。
真让人无语。。。
连带都讨厌梅婷。
虽然演技挺好。
靳英比李萍其实更会过日子。
靳英这个演员也演的蛮好的。
她跟梅婷站在一起一对比, 梅婷真的很显老了。
黑眼圈那么严重, 而且皮肤也松弛了。
相比较隔靴搔痒的电视剧,原著更加深沉反映了那个时代底层女性的悲哀,狭小拥挤的住宅环境,一眼能望到头的人生轨迹,亲人都和她争抢生活资源没有任何改善的可能。
想改变命运无从下手,最后破罐子破摔,做出了惊世骇俗的举动,结果才发现是一场骗局,男主老牛吃嫩草,骗了女主女主背叛男主没有心理负担,下属戴了领导的绿帽一场闪婚半个月就告破产,充满了人性浓浓的黑暗。
背叛者固然没有好下场,给领导戴绿帽的被撞死,女主独自带孩子凄惨无比,而始作俑者男主却步步高升,这社会还真是分阶层的,小人物的作死恶有恶报大人物作死叫心思深沉作者石钟山陷入深深地思考……
前面还挺真实,后面就无语了李萍和王小毛在一起时,虽然也有生活上的种种烦恼,但他们的确是幸福的,他们能够理解彼此的想法,一样年轻充满梦想,还有一个可爱的女儿然后,编剧让王小毛莫名其妙地卷入一场银行抢劫案,就死了,那些劫匪都活下来了他死了,还是在他女儿生日那天这个情节的意义是什么?
再让李萍和吴天亮在一起吗?
表现命运的无常吗?
靳英很勇于追求自己的爱情,虽然一直没明白她怎么就喜欢上吴天亮了,但的确勇敢执着,愣是促成了这段婚姻。
当一个男人犹犹豫豫你倒贴他都不想娶你的时候,想让他在接下来的婚姻生活中朝夕相处中爱上你,似乎只能是幻想。
靳英不在乎他的年龄,不在乎他结过两次婚,不在乎他有一个女儿,不在乎他不能生育,也不在乎他不喜欢她,她真是太爱这个男人了。
从重逢的情况看,靳英对这段婚姻其实也是满意的,她自觉很幸福,虽然吴天亮的态度似乎和结婚前没什么区别,她撒娇似的说那我们不就得分开了,他一丝一毫的不舍得都没有,他没有靳英那种想到可能的分离就会无法抑制的心痛,他还是不爱她。
悲哀啊,岁月和付出都不能让一个男人爱上自己。
重逢时王小毛想向吴天亮敬礼,但吴天亮不接受。
王小毛觉得对方还是自己的长官,两人还有友谊的存在,但是吴天亮显然是介怀的,你能让李萍幸福,很好,你要让她一直幸福,但是你我不可能再是朋友李萍她姐的前男友有够自私,渣的很典型,果然谁也不是一直坏的,李萍她姐也是有故事的人,也曾经付出真心然后被别人踩在地上
狗血剧情,纯属胡闹,委屈了那么好的演员王志文!
结局实在尴尬至极,可怜了靳英,也可怜了李萍经历的那些男人们!
她玩够了浪漫和激情,还回归了最好的怀抱,而靳英付出了所有,却一走了之,多年经营空空尽失,可惜可叹。
剧情简单却又离谱,毁三观!
于大路算是过客,但人非常好,王小毛也算过客,但有了孩子,真是楼上所说的跟王小毛是为了有孩子,靳英成了消遣与娱乐,最后还是他们俩混在一起,三观尽失的剧情!
冲着王志文给二星!
这部片子展现出了五种婚姻形态,交叉点并不很多,所以暂归为五类。
需要说明的是,Landie认为幸福不是可以简单言喻的感受,借用数理的概念来说,更像是各个生活阶段心理满足度的加权平均,只要自己内心觉得满足,就是绝对的幸福。
所以,某几年过得幸福不能概言一生的幸福,但是幸福指数应该要有相应的主观反映。
下面浅析此五种婚姻形态:1. 郑主任和郑嫂。
(稳定指数★★★★★,幸福指数★★☆☆☆)这是中国农村典型的婚姻形态,可能两家故交,可能媒妁之言,总之没说过一句“我爱你”就成就了一辈子的相守,一辈子踏实的日子,尽管缺乏激情,却使双方那么无可替代,少年夫妻老来伴,中国传统文化所隐指的就是这类情形了。
补充,李萍爸和李萍妈也基本属于城市中对应于这种类型的婚姻。
2. 李元和桂花。
(稳定指数★★★★☆,幸福指数★★★☆☆)因为下乡时的救命之恩渐变成了朝夕相处的情感,这是略带报恩思想的男性付出身心真诚照顾乡村女孩的典型。
由于带有戏剧性的色彩,影视剧集常有涉及,可能现实生活中不是那么常见。
3. 于大路和李岚。
(稳定指数★☆☆☆☆,幸福指数☆☆☆☆☆)男怕缠的典型,很难说这是不是因为于之前喜欢李萍而和李家结下了某种情结。
Landie也就是这么一说,不过应该不纳入考虑,因为他一直觉得李岚很讨厌很有悖于李萍善良温柔的秉性,但是一个马上将升为副厂长的车间主任完全用不着怕她,为何最终会走到一起,大概只有编剧借靳英之口说的“女怕追男怕缠”可以聊作解释了。
补充,给他一颗星是因为于考虑自己的仕途和与老丈人的交情可能会艰难维系,但心里肯定痛苦,除非他在李岚的“调教”下性格大变。
上面三种因为不是主角且显然明了,故不尽详述。
其实,本剧编导最令人佩服的一点是把主要人物的婚姻形态处理得内涵丰富并且出离一言以蔽之的苍白评判,叙写了真正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现象本身。
4. 吴天亮和靳英。
(稳定指数★★★★★,幸福指数★★★★☆)豆友1135585 (Nickname: 我就是很快乐) 写的《照李萍这样乱活下去,幸福还远着呢》一文中,充分褒扬了靳英的幸福观和有尊严的为爱放手。
Landie颇为认同。
尤其这样一段文字共鸣颇深 — “李萍,您口口声声幸福幸福,您要的幸福到底是什么?
是甲板上的婚礼?
是把大海搬回家?
也许只有靳英知道,幸福是什么。
幸福不是口号,是现世安稳。
”李萍的问题在此先行搁置。
因为心理满足度的多少和每个人的性格、思维方式甚至处世习惯有着密切的关系,就像习惯于不同口味的人对同一道菜会有不同评价一样,靳英和吴天亮在一起幸福美满并不意味着李萍和吴也必定如此,继而得出李萍不惜福不知足甚或不厚道的结论,如此这般纯属武断。
在这里长话尽量短说,主要从靳英的心理形成和性格特点来分析。
吴天亮之于靳英,相比李萍当然有着不同的意义。
靳英从小和姥姥一起生活,父亲给她的概念比一般姑娘浅淡也是很自然的事情。
不排除有恋父情结的因素,让她一直以来喜欢成熟稳重,从社会地位、物质层面能给自己带来安全感的男人。
请注意,这是从最初在卷烟厂谈论吴时对“参谋长”一职的看重来说的,但并不意味着靳英贪图财、权。
生活在人的社会中本身就是现实世俗的。
这里的“世”是朱光潜先生的入世之念,而“俗”是入乡随俗的俗。
世俗不是庸俗,它依然需要一个人怀揣追求理想的勇气和敢爱敢恨的泰然,有时它甚至还需要像吴天亮之于李萍、或是靳英之于吴天亮一样,从容并有尊严地成人之美、为爱放手。
我相信靳英心里是幸福的,她深谙生活的真谛,感恩于她追求多时来之不易的婚姻,踏实从容地面对着生活。
只是不知道多年以后看到李萍对如燕舐犊情深的一幕会否心中留有遗憾?
理论上Landie还是应该给她和吴五颗星的幸福指数,最终还是留白一颗,因为Landie不敢说就自己的经历能有多少资格评价别人的幸福,留一个以完美为名义的念想吧。
5. 王小毛和李萍。
(稳定指数★★★★☆,幸福指数★★★☆☆)说到这段婚姻,就难免得提及吴天亮和李萍的那一段。
这是个焦灼的问题:和好男人生活在一起就一定会幸福吗?
应该说跟不好的男人生活在一起肯定不幸福,但是跟好男人生活在一起却并不一定就会幸福。
对好男人的界定要求很多东西,健康、正直、善良、责任感、事业心、好的性格和疼爱妻子儿女的宽宏和能力等等,但是不要求浪漫情怀、理想主义、年轻英俊、聪明强壮或是一定要和妻子关注同样的问题等这些使一个男人趋近完美的附加值。
所以,吴天亮之于李萍并不是理想中那种完美的丈夫形象。
朴实的郑嫂说:嫁给军人当老婆就得学会奉献,做女人不就得大度宽容吗。
李萍自己说:离婚,她对吴天亮有愧,但是有愧并不代表有错。
这个说辞也无可厚非,追求理想中的幸福是一个人正当的权利。
只是在一次已然草率的选择之后,造成新的人物关系链条之后,究竟应不应该仅凭一己之愿就改变一个家庭。
个人之于家庭,理想之于生活,应该有所妥协。
妥协倒不是说要无原则无条件地迁就和忍受,而是适当改变自己的一些不切实际的想法以服从于需要自己的环境。
当然,稍作妥协去满足家人的需要是一种高尚,痛苦地忍辱迁就自然悖于幸福不应提倡,但是抛开一切去寻找所谓的幸福是不是就能辞其咎呢?
Landie不是吴天亮,不好替他评判,但是客观地讲,离婚对他的伤害不亚于平淡的婚姻对李萍的煎熬。
同情吴天亮之余,觉得其实王小毛和李萍能有情人终成眷属对于吴也可说是一种安慰,自不必说对于王和李两人了。
吴天亮是真正的君子,就像插曲《爱就足够》里面唱的“你想要飞翔,我给你自由”,他不仅成全了李萍,还寄上一辈子的积蓄,用单纯的行动兑现着照顾她一生一世的承诺。
这是怎样一种大爱无言的境界,可能只有靳英可以体会。
在王小毛和李萍的关系中,王是无需指责的,因为他的震惊、哀叹和愧疚在他与安然的谈话中可窥一斑。
当年情窦初开的单相思是真性情的自然流露,不管他有没有受到惩罚,他都没有破坏首长的家庭。
只是值得惋惜的是,他客观上让吴伤了心,好在没有寒心。
就像王自己说的:“我是有爱,可参谋长有的是胸怀。
”世间的事就是这样,很难说个究竟到底是谁对不起谁。
带点宿命论的情绪说,人情债就这样一点一点地欠起来了,人生来不就是要还债的吗。
所以对有些善良的人们你就只有一直怀揣感恩,对他们真切付出,才能宽慰自己的内心,比如爸爸妈妈,兄弟姊妹,爱人子女... 关于李萍,Landie反而哑然,理想主义、改良主义都不为过。
本剧编导就把王小毛和李萍写得挺幸福,这是对比李萍在大山里安逸生活的幸福。
不可否认,仅仅安逸舒适当然不等于幸福,但是风餐露宿呢?
王小毛的牺牲可能有些隐喻也说不准。
想对李萍说的只是,人身在世,不能仅仅考虑自己,也不能仅仅考虑某个年龄段的时候的内心需要,否则都是自私幼稚的。
王海鸰借《新结婚时代》告诫人们,婚姻不是两个人的事,而是两个人乃至两个家庭全部社会关系的总和。
尤其在婚姻中的男女,更不应该单纯地只为追求个人理想而主观行事,因为此时你的举动将会影响的不再是你个人,而将为你承担的也不再是你个人,从公平的角度至少也应该考虑婚姻关系中其他的家人。
记得吴姐跟Landie说过,“结婚以后就要常念他的好,不要放大那些不愉快的事,婚姻才会长久,生活才会开心。
”是呃,不同家庭里出来的两个人,就像任意两片叶子怎可能一模一样,有哪一份婚姻会是完美无缺没有磕磕绊绊的呢。
结果会不会幸福,往往就看身处其中的人是被动地接纳还是积极地去缔造自己的幸福。
读懂了生活的真谛,幸福,还会远吗?
除了看不懂为什么要让王小毛牺牲,其他都蛮好的。
现实生活中,确实曲折,但是在那个年代,离婚还是很稀有的,剧中在那个年代出现这些勇敢追求幸福的人,看的我直掉泪,甚至现代的我们都没他们勇敢,不敢真正面对自己想要的…人容易在别人的眼光里过生活,甚至在别人的眼光里过一辈子,却从没想过自己和自己爱的人是否幸福偶尔看到一部老剧,还是蛮好的,看过之后让人若有所思,感触颇多就是好剧。
每个人对于幸福的定义是不同的,在别人眼里的不幸,却是李萍一直在追求的幸福。放弃衣食无忧的生活,选择在街头摆卖香烟,她说她不后悔,经历的都值得。
李平主动离婚甩了老吴第一时间找王小毛,王小毛死后又开始对老吴暧昧不清,这种追求幸福值得歌颂?还当不到李岚
走吧 走吧 给自己的心找一个家
王志文真招人爱15,16集哭死个仙人
幸福的含义
最喜欢李萍暖如阳光的笑容 不管生活有多难 志文叔叔还是灰常有魅力
剧情有点扯淡
喜欢不起来女主 作
还是喜欢王志文。
李萍作为女主角,一有问题就配乐走吧走吧,非常理解不了。
梅婷和佟大为谈恋爱那段,甜
演员从哪儿找的
说实话头一次跟着我妈来看一看父辈爱情 有被惊艳到 无论是里面呈现出的各个婚姻的形态还是说每个人对幸福的诠释和追求都让我很想去研究一下 王志文的确演的很有魅力 梅婷那时候也是真的很水灵很灵 演的就好像会发生在以前那个年代实实在在存在的事情一样 让人蛮投入 幸福究竟是什么可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感受 或浪漫或平淡或付出激情或默默守候 这些都得是自己去慢慢探索 有时其实幸福就是现在 此刻 身边。。。
恋海症。
算是最近看过蛮不错的一部剧,演员挑的真好,演技没的说,人物非常饱满,孰是孰非难以评判,有时当局者迷
这剧也太悲惨了。。。小毛牺牲了连个车子都不给赔吗
小毛浪費了
不管遇到什么 都会好起来的 不是吗
一般
我现在竟然能get这种剧,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年纪大了,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