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日剧的原因有很大一部分在于,很多日剧没有什么伟光正的主题,甚至可以说脑回路完全不在正常频道上,但却有深得我心的感慨。
下面简单说一下自己看到的翻拍版和原版的差距吧。
第一,主旨思想。
翻拍几乎是完全继承了原版探讨的话题,所以两者的差别不大。
但重点就在于翻拍毕竟只是翻拍,剧中所探讨的东西,很多观众一看就觉得,这个不像是国产电视剧会探讨的东西呀。
观剧经验不多,但是有限的国产剧观剧经验告诉我,很多自创国产剧的主题远达不到关注批判人生和社会问题的高度。
而很多日剧,本身脑回路清奇,实则有许多对社会的反思和批判。
比如这部剧的原版,看到第四集的时候,虽然没改变“男主渣”的印象,但居然也开始思考社会和人生了:1、工作的社会意义。
每个人的生活方式各有不同,为什么非得工作?
我们工作,其实更多是取悦大众,赢得一份社会体面,满足人的社会属性。
可是如果一个人本身社会属性不强,又何必强求自己外出工作呢?
2、全职太太那么普遍,全职丈夫又有何不可?
3、婚姻究竟是爱情的升华,还是只是一份单纯的契约关系,以双方共赢互利为目的,如果是后者,那何必以恋爱为基础呢?
第二,人物呈现——就是演技。
说说女主吧,其实原版的女主,我认为比原版男主演技要好,因为感觉原版男主偶尔还是会用力过猛,不过这可能是日剧角色的中二风吧。
原版女主在研究所工作,家庭条件一般,穿着打扮也比较土。
但最主要的是,表情死板,跟她本人的性格一样。
但翻拍的女主,感觉表情太灵动了——哦不,应该是略微用力过猛。
作为一个死理性派,想来不会那么浮夸吧,但是女主给人的感觉就是,,略浮夸了点(表情)。
想着是不是因为原版的女主演员就是个面瘫,特意搜了一下本人,发现还真是人家演技好,对角色解读好,因为她其他剧的呈现的风格,或者说其他剧的海报,都是另外一种完全不一样的气质。
有兴趣的可以自行搜索一下哦。
第三,矛盾冲突的大背景。
看到第四集来,感受到原版在探讨的一个大问题就是,工作的意义,家里蹲的生活方式到底合不合理。
男主一开始就解释了自己“高等游民”的由来,这种精神贵族的生活方式,其实在日本的一段历史时期里是正常的,是受尊敬的。
后来心里咨询师好像也给了一个两百万的家里蹲的数据,不知道是全球呢还是全日本。
但从这些细节上来看,至少可以说明男主家里蹲的生活方式是有一部分社会根源的。
但是看翻拍的话,能感受到的社会因素很少,当然后面也会有解释为什么男主要家里蹲,但是感觉弱化了社会的影响,就让人觉得不自然。
第四,色调!
色调!
喜欢日剧的,还因为它们的色调都很好。
具体是哪种好呢?
对颜色没研究的我说不上来。
总之不像国产剧那样。
国产剧的色调总是鲜亮,明晃晃的,一看就觉得是精英剧,缺乏生活感。
另外,国产剧总是喜欢把环境展现得很精致,尤其是拍在上海的剧的时候!
可能上海就是这么一个时尚又鲜亮的地方吧,哈哈。。
当然对原版也有吐槽的地方,最典型的就是女主一开始的出场造型,真的是很雷人啊。
感觉造型师(或者编剧?
)还是有丑化理工科女的嫌疑,讲真有几个高学历理工科女会那么打扮自己啊??
基本的审美能力也是有的啊。
以下是在腾讯视频下看到的评论,非原创。
编剧改编的不怎么好。
1理解原作品感觉不到位。
原作品有多视角的观察。
会让人觉得人物的价值观对于他们本身是合理的。
作者改变后变得单一视角,让人觉得人物本身不认同自己的价值观。
例子,女主角问别人你觉得我是神经病吗?
说明该编剧台词不符合人物。
显得潜台词是女主不认同自己的价值观,价值观也不合理。
2 不少日本元素。
没有很好的本土化。
所以显得有些突兀。
高等游民的概念属于日本文化,引用起来显得很突兀。
人物演绎的自己的角色很不自然。
并没有刻画出自己的特点。
3 形式大于内容的表演中版的表演完全就是照搬日版,但对角色的理解却天差地别。
就男主角坦白自己不喜欢现实中的女人这个部分:人在自白的时候,通常是不需要交流眼神的,眼睛乱飘想看而不敢看的情绪,多发于做贼心虚。
1. 本剧的沙雕一面虽然设定新奇(“不懂人心“东大公务员理科女x 怠惰漫画小说文学宅男啃老族),但起初几集看的时候有点普通且沙雕,甚至萌生弃剧的想法。
男女主分别被男二女二kiss那集尤其沙雕,女主相对于现充男二选择啃老男主简直不符合现世逻辑。
但在之后女主和男主的感情线的发展过程逐渐清晰合理了起来。
2. 本剧的精彩一面最后两三集真的非常精彩!
总归没沙雕到底,真正对剧名中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恋爱究竟是什么?
我认为剧中给出的回答是:能以你自己的本色和对方和谐自然地共处。
这种和谐并不只是快乐 而是又像家人又像朋友一样有快乐也有痛苦 更有的是牵挂。
最后的苹果意象似乎是用典了亚当和夏娃吃苹果,男主女主正式发现并接受了彼此的情感;而两人分食苹果的情景正是应和了女主父母分食巧克力的情景。
最后设计的巧合真的非常套路了,小时候的女主在地铁上偶遇男主,多次的偶遇巧合表明了两人相遇即为命运。
至于如何改变这种命运?
根据女主的数学家妈妈所言,唯一方法是“解开数字之谜”——男主给女主的地铁票上的数字游戏。
也许女主的命运在小学解决数学题那刻已经改变,因为解决数学题事件本身触发了与男主相遇的事件。
这一环套一环的套路,套路得回味无穷。
温暖与感动与喜悦与痛苦与哲理交杂的套路,不愧是日剧的套路!
3.人物角色分析男一:怠惰 推卸责任 怼女主而不照顾女主 恋爱中是一个内心善良的渣男 实际上是不太擅长于社交、像男二那样扮演让人喜爱的角色男二:现充一枚!
且性格超好 好男人形象 社会主流价值观中的最佳男友 也许确实是因为好到无可挑剔 ,所以我写不出来什么话评价,女主也说不出和他的回忆吧!
女一: 开始觉得有点刻板印象嫌疑 戴眼镜、东大、理科、看数据 不懂人心等等 有点极端扁平。
女一这样的人其实真的是我想成为的人啊!
非常非常优秀,做任何事都很认真,就算恋爱也是,自己的想法都大声地表达出来。
我的偶像!
男二听到女一喜欢他的数据时 说女主好可爱 这段我笑了哈哈哈哈哈男二好可爱女二:yankee。
实际颜值非常高,甚至可以评为剧中颜值最高女性角色。
性格活泼爽朗。
但对她的刻画相对于以上三者实际上非常不深入。
我们了解的更多是她的表象:她做的工作,她帮助这个“大家庭”中的各种人出主意,扮演和事佬等等。
小时候喜欢男一的原因也是仅仅因为男一一句话,让我们难以了解到女二想法。
这里留白有作用吗?
有嘛?
她的存在只是给男主配一个女二?
还有很多人物...这些人真的就像是一个其乐融融的“大家庭”啊!
没看过日版的,看到评论里有很多人骂,其实挺不理解的,难道翻拍就一定是毁吗?
为什么要那么偏执?
作为一个只看国产剧的人来说,看到郭晓东演一个奇葩,一开始内心是去拒绝的,第一集没看到十分钟就弃剧了,回来周围有朋友说挺好看的,我很纳闷,于是决定再往后看看,是不是我自己太武断了…果然,看了前五集,简直是又哭又笑,虽然演员长得有点枯燥,但是剧情真的不枯燥,而且顺带还把演员衬托的可爱了许多。
我们的这部剧可能更适合80后看吧,在一件件看似奇葩的故事中感触颇深。
人生很短暂,能够让自己爱的人每天都开心的笑,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啊!
作为一个从“未成年”的反町隆史看到“逃避可耻”的星野源,并且视日剧为男朋友的独身妹子,我就已经打算坚定不移地狂黑一把这些被移植过来的本土化产品,为那些陪我多年独守空房的男朋友们正名,当然,即便在我还没有看到它们的时候。
就在这时,《约会》上!
线!
了!
我在上海参加了试映(第九、十集),结果真的让我很失望,因为我居然不自知地路转粉了……总体而言,本土化产品沿袭了原剧的人物设定、风格、故事走向甚至是诸多的事件和场面,对此,我看到有人疯狂诟病编剧和导演的改编力度和水准。
作为一个追完原剧的原剧粉而言,我倒是欣慰些许,毕竟他们既没有拿一个一模一样、无脑统一的“Made In Zhongguo”来圈我的钱,也没有用一个面目全非、丑陋不堪的“完全创新手册”来告诉我说:“对呀,这就是之前跟你朝夕相处的那个男朋友啊!
”如果说原剧是一个人,那么本土化的《约会》并没有给他换上一张让我们十分陌生的面孔,更没有为他篡改一个我们绝不接受的灵魂,而是告诉我们:“你们看,他穿和服很美,穿唐装也很漂亮啊!
”上线之后一口气看了六集。
相比于原剧,本土化给我最大的感受在于,我妈居然看乐了。
不得不说,它将原剧一集的体量划分为两集,叙事节奏尽管拉缓了但并不影响我的观剧体验,与此同时,它在原剧中很多一笔带过的过程和细节上做了有效填充,比如说巧和依子(欧阳宇飞和陆依依)的游乐园约会活动,这次事情结束地并不仓促,反倒饱满得很,水土相符的笑料也是十足。
自此,我再也不用担心妈妈的看剧了。
“插入”、“嘴她”、“SM”、“让她怀孕”……它污,它不堪,可这就是我们的生活啊。
我们不会再看到接吻就蒙眼睛,我们也不会再与老铁以“同志,你好”相问候;闺蜜偶遇心上人,我们以“扑倒他!
拉他开房!
”代替了“一定要端庄大方,笑不露齿”;老朋友过生日,我们把工工整整写着“生日快乐,笑口常开”的贺卡变成了长着大象鼻子的豹纹丁字裤和限量版铁盒杜蕾斯。
我不是欧阳宇飞,不是陆依依,也不是董子俊,更不是香香,但他们却把我的生活拿进了荧幕。
人们总喜欢吃饭的时候拍美食,出游的时候拍风景,节日的时候拍礼物,甚至失恋的时候拍自己,为了记录此刻的美好抑或是不快,那如果把这一切串成一个故事,拍成一部网剧,又何尝不好呢?
《激情燃烧的岁月》记录了我爷爷奶奶那一代人,《渴望》记录了我爸我妈那一代人,而哪部剧能记录我们这一代人呢?
不要告诉我是那些都市言情偶像剧,我不是公主,不是千金小姐,至今也没有王子,没有霸道总裁来为我承包鱼塘。
本土化的《约会》,它或许不成功,或许有很多人偏执于非议,或许在几年后没有人记得曾有这样一部剧出现过,但我真的希望它能成为阿姆斯特朗的第一步——也是记录我们生活的电影电视剧的一大步。
但即便如此,实话说,本土化的《约会》也并不完美,之中难免有差强人意的地方。
于是我顺手百度百科了一下本剧的导演,居然发现这是他第一部影视剧导演作品,原本觉得不黑不好的我又一次打消了黑它的想法。
想到我此生做的第一道菜,连小区里的野狗都不愿吃;此生第一次化妆,居然吓哭了邻居家的小孩子。
那么,我有何资格去怒斥或是嘲讽别人的第一次呢,又怎么能要求一个蹒跚学步的孩子去跟博尔特比赛跑呢?
更何况这个第一次,要比很多人出色太多,最起码的,欧阳宇飞和陆依依的第一次打动过我,这就够了。
我觉得这部翻拍还是值得支持的。
这部剧的主角和类型我觉得都不是大陆观众能普遍接受的,从这点上就可以感觉制片方起码不是纯粹为了钱而进行翻拍,是为了让国内不关注日剧的观众能够领悟这类剧表达的东西。
至于翻拍的剧情等基本和日版相仿,应该是日方所要求的,因为日方有工作人员全程参与拍摄。
总之,我认为这部翻拍是值得支持的,要让国内的观众接受的新的思想冲击,从而逐渐提高国产剧的品质,这样高质量的翻拍是必要的,当然这不是说支持一直翻拍。
时间:2017年2月13日13:50地点:UME国际影城(新天地店)放映网剧:《约会恋爱究竟是什么》主持人:藤井树嘉宾:演员郭晓东、演员王姿允本剧导演田晓威、日剧版导演武内英树
▲左起:本剧导演田晓威、藤井树、郭晓东、王姿允、日剧原版导演武内英树《约会恋爱究竟是什么》现场打分平均分:8.3最高分:10分,最低分:2分新年一过,我们观影团的活动真的很密集啊!
《熊出没》刚结束,超级网剧《约会恋爱究竟是什么》便如约而至。
这部由尚世影业和腾讯视频联合出品的超级网剧,2月21日在腾讯视频独家首播。
因为改编自人气日剧,所以可谓未播先热,已经引起了极大关注。
虽然是上班时间,被选中的幸运观众依然早早来到了影厅。
领票现场
本场志愿者小伙伴,感谢你们!
活动第二天就是情人节,片方非常贴心的给每位观众都送上了一份精美的小礼物。
小熊巧克力其实,这部超级网剧并非简单粗暴地翻拍日文原版,而是由原作编剧古沢良太和制作人成河宏明亲自监工。
当天的首映会上,古沢良太发来大银幕贺电,原作导演武内英树更是亲临现场助阵,足见日本版权方对这部中文剧作的重视程度。
日剧版导演武内英树在看片会上,片方很“任性”的放出了第九集和第十集。
“随随便便”抽出两集,这份自信,我服!
《约会恋爱究竟是什么》聚焦大龄青年的婚恋问题,讲述两个恋爱白痴令人啼笑皆非的爱情故事。
片中,郭晓东一改往日文艺片和家庭剧中形象,化身“啃老族”兼文科“软饭男”,与“理科女”王姿允之间展开“奇葩爱情”。
根据放出的剧集来看,这完完全全是一部反套路纯爱剧。
郭晓东不仅献出出道以来“最羞耻”演出,王姿允也一反女神形象。
两人共同认为“婚姻可以不需要爱情”而选择交往,在误打误撞收获爱情的同时,逐步正视了恋爱真谛。
在搞笑轻松之余,反映出不少社会问题。
说了这么多,恋爱约会究竟是什么?
我们来听听嘉宾们的看法。
PS.本场活动要特别感谢观影团的合作伙伴:网易直播。
没有来现场的朋友们可在网易新闻搜:藤井树观影团,回看整场活动。
(复制链接即可回看哟→https://c.m.163.com/news/l/116039.html?spss=newsapp&spsw=1)郭晓冬“颠覆”自我,极度忐忑树:非常惊喜,我从来没有看到过郭晓东演这样的角色。
对你来说这个很大的挑战吗?
郭晓东:对,挑战确实挺大的。
大家如果熟悉我以前的作品,觉得这个作品有没有变化?
说实话最开始接这个戏,我压力其实挺大的,它跟我平时的表演方式太不同了。
日剧我只看了一集,就不敢看了,我怕会受到干扰。
但是我特别喜欢这个戏的主题。
我太喜欢这个新改的剧本了!
当时我在布拉格拍戏,我就不停的跟晓威导演和制片人佳亮交流。
树:不光是男主角“奇怪”,这个戏的女主角更“奇葩”。
这两个角色在日常生活里都不那么常见,而你们又要演的接地气,又要让人觉得这样的人在上海、在当下的环境里是真实存在的。
所以对演员来讲,这个把握的度很难。
不知道你们两位是怎么处理角色行为的刻板、古怪和奇葩范的?
王姿允:首先,陆依依本人性格和我相差太大了,确实是比较少见的一种人,生活中的一切都是用数据来衡量的。
所以我们一开始会大致看一下原剧的风格,以及我们今后该如何去把控。
但不会全部看完,怕影响我们的二度创作。
我很信任导演,他给了我很大的帮助。
树:晓东,对你来讲,这个老处男的角色挑战真的很大,他很多肢体语言、台词还蛮夸张的。
你的感受是什么?郭晓东:我之前演文艺片比较多,所以表现方式跟这个完全是截然不同的风格。
我也在怀疑自己能不能胜任这个角色。
但我觉得无论演任何戏,都要“真”。
后来我们俩拍完后再去看第一次的表演,就很奇怪。
看别人的表演就会觉得好生活、好自然。
但我们的表演也特别准确,我要感谢对手给的激发,感谢田晓威导演。
他有十年舞台经验,很懂现场的调度和演员的沟通,对人物关系的理解也做得非常准确。
我从来没有这么忐忑的看待自己的表演,希望大家也能喜欢。
他们真的在现场吃了N只甲鱼树:我想问导演,它有日剧版在前,各方面的口碑和影响已经非常厉害了。
那么再来做一个中文版,本土化压力还是蛮大的。
所以我想问,第一这个剧本是哪里来的?
第二你们做了那些本土化的处理?
田晓威:具体情况是这样的,其实接到项目时对原剧不是那么了解,然后发现这是2015年评分最高的日剧。
改编的原则就是在原剧的基调上,包括它的叙事结构(原剧的叙事结构并不是线性的),会利用插叙、倒叙对剧情形成推动,这也是原剧的一大特色。
在改编的时候,我们坚持的原则就是这个结构不能破坏。
除此之外,本土化的内容比较多。
前期跟古沢良太(原剧编剧)沟通的时候,他说这两个角色在日本也不是具有普遍意义的人物。
角色主要是要可信,比如我作为观众也会给角色贴一些标签:比如“女版谢耳朵”等等。
原剧人物虽然是特殊人物,但他们对情感上选择的很多困惑,其实是和我们有共通的。
故事是喻体,生活是本体,我们自认为都是正常人,身上多少也会有这些困惑。
树:其实这个剧是把普通人身上的某一种人格障碍放大化了,但这些人格障碍都存在于我们日常生活的普遍意义的交往中。
所以这个剧还是在探讨一种两性关系,男女交往中、包括婚姻的关系。
我要问日版的导演,您也参与了中方改编的工作,现在看了第九集和第十集,您有什么感受跟我们分享?
武内英树:第九集和第十集在日本也是我最喜欢的,看了之后觉得比自己拍的都好。
在日剧里,第九集吃甲鱼是一次拍的,两个演员特别兴奋,要一次拍完,难度非常大。
树:问一下导演,中国版的也是一次拍完的么?
田晓威:基本是一次吃完的,但中间发生了一个小插曲:东哥和姿允都是很敬业的演员,不停的要吃。
有一次吃得很好,但机器出了点问题。
武内英树:日本演员也是真吃的,大概吃了10只甲鱼。
两个人演出了午后晒太阳的舒服劲 树:请日方导演评价一下我们中方的两位演员。
武内英树:两位中国演员演得都非常好。
虽然这两个角色有点怪,但他们把角色内心的淳朴单纯演的非常好。
树:那么田晓威导演,请郭晓东和王姿允来演符合你心中的角色形象吗?
他们有给你惊喜么?
田晓威:绝对是有的。
喜剧不管对于什么演员都是很难演的,但这两个演员身上总有一种午后晒太阳的感觉。
树:郭晓东演一个老处男,怎么推都推不倒,很单纯孩子气的感觉。
就不会觉得这个男人太装了。
郭晓东:其实我一开始也有这样的困惑和顾虑,我来演这样一个夸张的网剧,是不是对我来讲有点不值得?
但我今天看成剧也好,在拍摄过程也好,很难得是有创作的愉悦,一种你在工作过程当中前所未有的愉悦。
我经常三更半夜练习克赛(二次元人物)的动作。
这种创作的快感,跟我拍文艺片是一样的,只不过表现形式不一样。
现在回过头讲,无论大家反馈如何,我觉得都是值得的。
树:同时想问王姿允,有没有觉得哪一场戏是你进入角色的助推器?
王姿允:有一天我们在拍寺庙里的一场戏,温度适宜,天气刚刚好。
我突然跟东哥说,“哥,我找到感觉了”。
就那一刻,我真的入戏了。
这个东西,不是某一场戏,而是某一瞬间。
树:日剧版制作很精良,翻拍中国版挑战还蛮大的。
像你们的书啊、服装啊、造型啊都花了非常多的时间和精力。
田晓威:对于我们来说,难度最大的就是日本拍摄周期相比在国内做一出网剧的拍摄周期不太一样。
这个剧的台词量大家也看到了,特别密。
郭晓东:我们制片人对所有的场景要求都极高,比如我的书房,所有木头全是真实的,三千多本书全是真的,包括在黄浦江拍摄都是最最最真实的,都有种拍电影的感觉。
恋爱约会究竟是什么?
树:我们的现场平均分出来了,8.3分。
这个分数相当高,恭喜大家!
我还有个最重要的问题,明天就是情人节了,你们觉得恋爱约会究竟是什么?
因为这两个男女主角在开始交往的时候是不需要约会恋爱的,他们只有一个目的:直接结婚就好了。
那么实际生活中肯定不能这样。
王姿允:其实这个问题特别难回答,我的感受是:约会恋爱其实是通往婚姻的必经之路,一定是在爱情的过程中,你才决定是否要跟对方共度一生。
郭晓东:这个问题确实太大了。
我想:约会是了解的基础,恋爱是一个过程,最后走不走到婚姻,是看约会和恋爱到底形成一个怎样的化学反应,才能够达成婚姻的结果。
约会也好,恋爱也好,不见得最后能走到婚姻,婚姻不见得非得有爱情,也不见得非得恋爱。
这是一个辩证的问题,有几个人是真正从约会恋爱到婚姻的,有几个人是见面直接到婚嫁,有几个人真的是抱着结婚为目的的。
我自己在三十多岁的时候,真是抱着结婚为目的恋爱的。
树:不以结婚为目的的恋爱都是耍流氓嘛,有句话这样说。
郭晓东:但是我觉得婚姻是需要负责任的,恋爱是不需要的,约会也是不需要负责的。
(笑)田晓威:我引用剧中的一句台词:无论这些事情让你觉得有没有意义,无论这些事是快乐还是悲伤,你都必须坦然面对。
武内英树:明天正好是情人节,我是离了婚来上海的,希望可以把自己约出去。
树:再次感谢大家今天的相聚,《约会恋爱究竟是什么》2月21号在腾讯视频独家首播,希望大家能够多多支持!
▲《约会恋爱究竟是什么》映后大合影
一直不懂什么叫“路转粉”的我总是对各种翻拍报以漠不关心的态度,因为我以为翻拍就像是经典球鞋的复刻,复刻再好也比不上原作。
但《约会》这部悄悄而来的翻拍剧似乎强行逼我交出了一波处女转!
我,路转粉了。
没看过日剧。
刚看到手机上的推送内容时,我就已经对它产生了反感,只因为“大龄剩男啃老(婆)族”这几个字眼,扎心了。
这种事对旁人来说可能是陌生的,但对我确是自小亲眼目睹过,儿时父亲与母亲的生活状态便是这般,所以这也成了我心里的一道伤疤。
良药可以治顽疾,真爱可以治心伤,看个翻拍剧就能治愈成长中的伤痛?
好吧,《约会》做到了。
剧中的台词句句金句,像郭德纲的段子集,在恰到好处的点甩出包袱,让人啧啧称快。
“天线宝宝”“公瑾留步”我可以笑一年。
把“啃老(婆)族”这一令广大老爷们所不齿的事变得有趣而令人接受,不停的反转,特别是我本来是想看看它翻拍的有多么烂,但是却一口气停不下来看完8集。
笑的拍桌子的同时释怀了父辈的做法,治愈功效就是这剧副作用吧。
一千个观众心里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部电影,一本书,一部翻拍剧,只要有一个瞬间能触动你心弦,就够了。
打一星,发恶评,做个充满愤怒的键盘党,太容易了。
现在看到喷子和黑粉,我选择默默走开。
毕竟在喷的过程中寻找存在感和话语权,是他们(仅剩)的权利。
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作者:chanwayne(来自豆瓣)来源:https://www.douban.com/doubanapp/dispatch?uri=/review/8386289/看了下预告,男主根本就没有 长谷川博己 那种懦弱呆呆的文学气质,拜托翻拍能不能接点地气,想拍出和风感觉弄得不伦不类,我们根本就不需要看第二遍的大陆和风版,我们想看的是另一种表现方式,是根据现代都是 男的不想找工作沉醉于与文艺,生性懦弱与世俗脱节,不敢去谈恋爱,以结婚寄托来好吃软饭为基础继续麻醉自己来逃脱现实。
女方则以过于理性毫无私人感情,不懂爱,一个人活着就好,生活无忧,与世俗观念冲突,也是以结婚为寄托来能摆脱世俗对剩女的歧视。
看过原版都知道,里面布置服化甚至连分镜都和原版一模一样,让原著迷觉得根本没有翻拍的必要。
虽然是日方要求这样的完全统一,但是这样也很大可能的保障了这部翻拍剧的完成度。
评论很多说不应该跟原版对比严苛要求,但说实在你既然决定翻拍就该接受别人的对比,不然你蹭着别人的努力成果又不让评论吗?
而且我觉得中国用本地题材完全是能写出好剧的,但是中国娱乐圈大环境都浮躁得很,大批量推出符合年轻人喜好的小甜剧,但是没有内核的剧是成不了经典也容易被遗忘,像庆余年琅琊榜的大火证明,观众也需要良心好剧。
第一,我不支持日剧翻拍国剧的大原因是剧集时长。
日剧大多11集完结,多数都是以紧凑的剧情获得观众青睐,原版编剧的作品更是以紧凑剧情和不停歇的反转而著名。
11集拉成20集,可想而知节奏会被拖慢到什么程度。
里面连串快速的大段台词也非常考验演员台词功底,也让剧情紧凑起来。
翻拍版为了时常,拍无关场面变多,台词节奏放慢,把原剧特色破坏。
第二个争议点,是演员的选择。
其实我觉得这翻拍版演员都是优秀的,但是原剧人设极端但就充满日本特色,翻拍和原版设定一样就会对比。
女主我觉得没有大毛病,因为和原版没大区别(原版的演绎已经完成度很高,很难进步了)但是男主最大问题是原版啃老废柴但是有品味高审美散发一种古典文学的书生气,翻拍版把废柴气息演了但是少了那种优雅的气息,脸上的胡子和略显粗俗的现代流行语台词(挖槽,我勒个去之类的)会让角色略显油腻;而且我觉得这个人设在中国这边其实很难出现,有品位高要求但是同时又丧又宅,单有品味这点就很难成立了。
愿意翻牌国外优秀影视剧,观念上也算是进步吧,虽然翻拍得很尴尬……特别要吐槽的是男主作为一个文学青年,怎么可以以把我国唯一得诺奖的莫言的《丰乳肥臀》误会成黄书?!有点儿文学素养都不该这样好嘛,虽然那本书确实乳房满天飞,但立意并不是黄淫好嘛……编剧补补文学课吧
看过第一集,本以为会高分(7-8),可惜,有些观众并不买账,我也只坚持到了第七集。王姿允,非常忠诚地模仿渡边杏的表演,以至于一模一样;郭晓冬,则完全无法复刻长谷川博己,毕竟假宅男有些短板;脚本改编,好坏参半;配角表现平庸;剧情一集变两级,把轻快喜剧硬拉成传统家庭剧,败笔所在。
前面几集还是挺有意思的,男女角色很有性格。后面开始煽情,整部电视剧就毁啦。
非常保守、无趣但同时很低风险的一次翻拍,这表现在对配乐、台词、生活习惯还有人物性格的高度还原。宁愿挨“不够真实、不接地气”的批评,也不想和“雷”之类的词扯上边。这个做法不值得鼓励,可是又觉得没什么值得批评。喜欢郭晓冬这次的“转变”还有伟忠哥,翻白眼某位网红(够了)。
西巴,不喜欢这种翻拍
其实很好看,节奏什么的都很不错啊,本土化地很好,简直国产神剧,和原作比把一集拆成了两集,少了原作同居的一集还有sp,如果能都拍出来就更好了,四星好评,豆瓣评分过低了,多一星拉一下,希望更多人可以看到这么好的国剧
我觉得挺好的
比原版更好!
女主颜值还可以,别的一概没可看点。
一开始看的时候我怒吼:什!么!鬼!!!看到第三集就中毒了!救我救救我!
看过原版的 但是这个翻拍的也太好看了吧 精彩搞笑
剧情神还原,算得上良心剧,演员演技都在线,郭晓东挺帅的大叔,女主也很漂亮
就是尴尬,郭晓东一点都不适合。。主要是原版太精彩了。
现在生活剧和偶像剧已经不好划分了
翻拍而言质量不错啊,不懂那么多刷1星的
原作珠玉在前,翻拍弱掉了
喜欢,喜欢看,这点足矣!
没见过这么恶心的翻拍剧,每一个镜头,表演,台词细节都抄,实在生硬,和原作简直两个世界。还有一点都不中国化,演员又跟不上,就算请的是日本编剧又怎样?这样的项目有意思吗?!真是辣鸡!
垃圾烂片
台词很逗,好久没看过怎么乐的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