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写完《兽医杜立德》的感想,就想到最近看过的这部《向日葵与幼犬的7天》。
都是讲动物的片子,所以在想要表达的思想上,总会有相同之处。
比如动物是无法说话的,所以痛苦也说不出来,我们要用心去发现那些我们听不到的声音。
比如人与动物之间的温情,治愈。
很喜欢向日葵,不只是因为那耀眼的金色。
而是俗气的因为,那是向阳花,总有一种带来希望和阳光的感觉。
所以对于这个片名情有独钟。
看这部剧的时候,总是一直忍不住在掉泪。
我不明白为什么,只是就是忍不住哭泣。
看着狗狗失去老爷爷,它顺着老人的气息跑在公路上,却被雨水冲刷掉了。
它无奈颠簸着回到家,却早已物是人非。
它被驱赶,被打。
虽然偶尔有点温情,但是更多的是害怕,害怕人类,封锁了内心的情感。
当自己的孩子因为低温死去的时候,痛苦地围着它转圈,无奈悲痛。
就是这些时候,每一个情节都让我心里闷闷的。
呼吸也变得困难,眼泪止不住的掉下。
一直很喜欢可爱的动物,萌萌的让人心里看到就欢乐温暖。
而看到它们难过时候,也总是会心疼。
对于这样的故事,也总是无力抵抗。
记得剧里主角的妻子说过一句话:如果你能了解每一个动物的人生,那么就能更好地明白它们。
我想也就是因为这一句话,让主角决定保护好向日葵,于是用心发现了它抵触人类的原因,慢慢治愈了它,让它找回了曾经的温柔。
看到这里的时候,我在想。
其实何止是人与动物,就是人与人之间也总是会误解,会有矛盾,会争吵。
动物是因为无法说话,所以我们无法知道。
而人是明明能说话,却很多不能说,于是不知道,不理解。
我们总说要学会包容。
可是如何包容?
表面看到的就是真实吗?
那,那些我们看不到的,我们又该如何发现?
我想如果你真的爱,真的有心。
就能发现对方隐藏起来的那些话,如果能明白那些,就能更好地理解对方。
感同身受我们是做不到的,但是理解是能做到的。
真正的站在对方去思考,而不是用自己的思想来思考,很多时候觉得不可理喻的事情,也变得容易明白了。
很多事物都流于表面,而我们也总是懒得去发现本质的,或是深层次的问题。
听之任之,便只能渐行渐远。
《兽医杜立德》里不也是如此。
杜立德治愈的不只是动物的伤,也治愈了人们内心的伤。
如果只是解决了表面现象,痛苦依旧在,矛盾也一直都会在。
问题其实根本没有解决,不如用真心去换得一劳永逸。
而向日葵里依旧是如此。
在只能活7天的情况下,努力的解救向日葵,也缓和了父女间因为杀狗而引发的矛盾,让女儿明白了父亲的无奈和本意。
不管是兽医也好,收容所的工作人员也好。
虽然是救命的工作,可是同时也会做一个刽子手。
他们也不想如此,但是很多时候这是必须要经历的一个问题。
放弃,对他们来说比任何人都痛苦。
但是依旧要坚强着,去救助更多更多能救助的生命。
因为我家狗狗有过同样的经历,所以这些情节很容易就让我产生了共鸣。
因为我明白人与人之间相互理解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所以更加感慨。
是啊。
我们要用心去听那些我们听不到的内心。
只有真心,才能理解,才能真正学会如何去爱,才能真正懂得包容。
不要只凭着看到的表面,就去认定一件事情。
因为还有很多我们看不到的事物,那些是需要时间,需要真心去自我发掘的。
真正的站在对方的立场去思考,去想。
不管是什么,我们都能学会理解,学会包容。
只要我们能发现那些被隐藏起来的本质。
在农户家里长大,被老爷爷和老奶奶深深宠爱的向日葵,在老奶奶去世,老爷爷前往养老院后,挣脱绳索追车而去,却在大雨中失去了老爷爷的气味,最终在冷雨中成为流浪狗,生活不易啊,拼尽全力,只为保护自己的三个宝宝。
然而,她在又一次为宝宝们潜入村里觅食时,被村民举报,强行和宝宝一起被关进了狗保健所。
还好,她遇到了饲养员彰司。
如何让向日葵再次感受到来自人类的善意,成为彰司日日思考的问题。
最终,性命攸关最后一刻来临,彰司对狗狗道歉的眼泪滴落在向日葵的鼻子上,向日葵的脑海中,开启了被旧主人宠爱长大的美好回忆,她不再咆哮,安静地在彰司的怀中依偎着。
如女儿里美哭着求爸爸救救狗狗一家时,给狗狗取的名字:向日葵!
这部影片给我最深的印象就是,男主角没有像一般的爱狗人去爱向日葵,而是本着理解的态度去爱向日葵。
一般的爱狗人仅仅是因为狗狗可爱友善等理由去爱,一旦狗狗不如他们期待的那样就不再爱狗狗了,说到底他们爱的还是他们自己。
男主角没有因为向日葵起初表现的敌意而和其他人把她当成恶狗,而是和朋友猜测了是什么让向日葵成为了一条“恶狗”。
这里感觉类似于我们的心理学,其实男主对狗狗的态度也可以引申为人对人的态度,我们应该对身边那些边缘人多份理解(故意骗取人们同情心的除外)。
另外从向日葵(边缘人)的角度来说,正如影片结尾曲唱的,要相信会好起来的,不要因为之前的阴影而放弃美好的未来!
男主,我一直在愁着呢,在考虑是否要辞掉现在的工作。
我是想要尽量多救一条不幸的狗也好,但是,在别人看来,这只不过是一个杀狗的工作而已,这么下去,还真是没什么好的。
兽医,什么叫没什么好的,你这个人就这么在乎别人的眼光吗?
(即使那是自己的女儿)就那么想让别人夸你工作了不起吗?
就用这种程度的价值观来面对狗的生命吗?
(用自己的价值肯定来衡量另一个生命的全部?
确实有那么点道理,但其实杀狗也是保健所的规矩,只能7天,这也是社会机器运行的规定,资源是有限的,如果在有限的资源产生自己的价值,这就是如今功利社会的驱动力啊,去谈生命不谈效率这是不是不合场景呢,没有一种生命想被别的生命轻易否定自己的全部,但就是如此)说什么工作好不好,孩子就能理解吗?
就能理解你的难处吗?
我如果是你女儿也会生气的,你怎么能这么跟她说呢?
就连兽医最后也因为男主被狗咬,抱怨起那只狗了,只能死了吗?
(没办法根治咬人的问题就找不到新主人,从而也就只能被活活烧死)(兽医前面的训导,到后面看到自己的朋友也因此受伤,就对之前自己执意的不管了)男主想这只狗从没故意咬过人,如此拼命地保护孩子,或许是狗的妈妈也是这么保护狗的(面对另一狗狗吠被咬死,在自己孩子面前死去),主人也是对他非常爱惜。
确实也是如此。
它们母子很好吧,其实我们人类,真的有随意拆散他们的权利吗?
(那为何我们又一定得把自然的生灵与人类共处呢?
如此爱惜狗,为何要人为把它们与我们有羁绊呢?
它们不也是没得选择吗?
爱惜狗也罢,被狗咬伤也罢,这都是因为关系中产生的不可沟通的问题,如果选择了有羁绊,就得处理好与这只狗相关的所有。
不然,造成了伤害就能放弃这条狗吗?
肯定不能如此去糟蹋生命)电影其实演的很好,就是狗狗那里的低吼应该是画外音加上的,都演的很用力,很真心,结局也很美好,片名是向日葵(狗狗的名义)与幼犬的七天(规则是这种收容的狗只能待7天,如果这段时间找不到新主人就得活活火化),最后延长到狗宝宝断奶总共28天,最终向日葵也不那么凶狠选择了男主新主人。
但其实都没有真正解决人与狗之间的问题,就好像男主如此认真对待这一只,那别的呢?
不还得继续把找不到领养的狗杀掉吗?
这么多流浪犬,市场有需求,但只是有需求的时候把它当朋友,没需求的时候就是一件物品,可以丢弃,可以交换,甚至可以消失。
生命可贵,所以如果做不到从一而终地抚养,那就不要去养。
如果不愿承担狗狗的过失,那也不要去养。
我现在养了一条混血松狮,在一起11年,它已经13年相当于69岁的人了,虽然有些白内障,走路也慢了下来,但它很快乐,我也愿意陪它一起老下去。
很多朋友羡慕我,现在养狗比以前容易多了,有很多信息供人领养狗、照顾狗,宠物店、医院也多了起来。
但是我还是会想起以前我养过的狗,我没有保护好的狗。
我读初中的时候,我妈有个朋友家里因为拆迁要离开,那家的老爷爷养了一条黑色的成年狼狗,叫猩猩。
某个周日,妈妈骑着摩托车载着老爷爷,老爷爷抱着猩猩来到我家。
老爷爷放下它,抱着它的脖子说了好久的话,就好像《向日葵与幼犬的七天》里的老爷爷和他的爱犬分别那样,旁人看了都觉得酸酸的。
我爸邀请爷爷留下来吃饭,他摆摆手走了。
猩猩叫了两声,老爷爷没有回头,猩猩就不叫了。
现在想来,猩猩和老爷爷相处了很久,他们感情那么好,所以猩猩应该是明白那是离别。
猩猩一直和我们不亲,刚开始我爸说它应该是很想念老爷爷。
老爷爷也打电话来问:“猩猩怎么样啊?
”我说猩猩很好,渐渐肯吃饭了,出去玩也记得回家的路,正在院子里的晒太阳,我还问:“爷爷,我让猩猩来听电话吧?
”爷爷沉默了一下,说:“没事,我知道它好就好啦。
” 我们就这样和猩猩不亲不远地相处着,记忆中它从未有过对我们摇尾巴讨好的样子,即使是喂食也是一副无所求的样子,有时会龇牙咧嘴地咬着拖鞋来吓唬我,散步时候它也只是不远不近的走在我们前面,偶尔停下来等一等我,算是对我最大的温柔了。
只有一次,它很着急地跑回来拿鼻子贴我,一张嘴掉下来一只毛没长齐的小麻雀,爸爸把小麻雀放到鸟笼里,放了水和食物挂在树上,过了半月,小麻雀长齐了毛呼啦啦就飞走了,猩猩趴在草地上眯着眼睛看它远去的样子很是惬意。
我们的相处不像家人,像是朋友。
我听人说过,狗只会把第一个喂养它的人视为主人,对他忠诚,对他像家人一样。
其他人,只会是他的朋友。
但我不介意,猩猩不和我撒娇也没关系,我当时觉得它一身黑色皮毛,帅气得不得了,像个战无不胜的大将军,大将军撒娇多没有气势,这样也很好。
我和它并没有很多肢体接触,也不把它时刻放在心上,有时候透过窗户看到它躺在草坪上,我就觉得很安心,也不去打扰它。
我后来时常后悔自己没有对他多上心。
一天,有个女孩子骑自行车误入了我家的院子,猩猩作为守门大将,非常尽责地叫了,而女孩子太惊慌,扔下车就跑,这一跑猩猩以为她是坏人,冲上去咬了一口。
我急急忙忙跑下楼已经晚了,女孩子哭哭啼啼地回家叫人了。
说来很气,我和猩猩都感到莫名其妙,一个0.5厘米的印子,都没有出血,就好像被蚊子咬了扣了一下而已。
连护士都说不用打针,女孩的妈妈早年受过惊吓非常不正常,打了110,嚷着自己的女儿若是死了要把我也打死。
爸妈过去协商了好久,她一定要猩猩验血,证明它没有狂犬病。
爸妈不敢告诉老爷爷,打电话问朋友有没有打过针。
朋友说养在乡下没有打过针。
尽管我们解释了、道歉赔礼了,那个女人还是坚持要验血。
我才知道,验血是要把狗杀死,把它的脑袋劈开来。
那段日子,我们全家都很焦急。
我知道,那个疯疯癫癫的女人眼睛里是满满的恨意,我后来看着她也是满满的恨意,她时常带着认识的、不认识的人跑到我家来指指点点,说我们家的狗咬了人还不负责云云。
那个女人的老公是个建筑老板,有钱有势的样子,但他一脸堆笑地说他也劝不动他老婆。
猩猩走的前一天晚上,我妈坐在沙发上哭,猩猩第一次跳上沙发,坐在妈妈边上,把脑袋凑过去,舔了舔妈妈的眼泪。
没过几天,老爷爷打电话来,问猩猩好不好。
他说他晚上做梦梦到猩猩了。
猩猩走了以后,验血结果是它没有狂犬病毒。
那家人家不久就搬走了。
爸爸在院子里种上高高的冬青树,把后院封好。
自此我家的后院再也没有打开过。
温情与残酷并存。
全程从哽咽到哭出声来。
人类伤害狗狗的行为令我心痛,也惭愧,没能为他们做到更多。
关于有人说这类片子太套路没新鲜感的观众,我想说这类片子不是骗人眼泪的商业片,是展现真的对狗有爱的人。
有被伤害经历的狗狗也是数不胜数,他们的故事又不是来让观众消费新鲜感的。
多一点善意吧。
狗狗们给人的陪伴那么多那么多,但是却容不下为此多拍一部电影吗对我来说真正的爱狗之人不只是得到一只上来就温顺乖巧的狗狗,那样满足的大部分是人类,人们拥有了狗对自己的陪伴,还有自己的快乐。
男主角每天面对着那么多濒临死期的狗狗,并不是每一个都能救,即使这样还在耐心去理解狗狗,即使自己被咬伤也愿意安抚他们,让它们能有家,这才是真正的爱狗。
最后结尾的地方,雅人叔说“愿意选择我吗”,其实是终于从人的嘴里提到了狗狗的选择权(虽然现实是在处死边缘非常残忍)。
大多数的狗狗们无法选择自己的主人,选择能否和父母孩子待在一起,甚至无法选择生死。
这部电影是我看过的所有猫猫狗狗电影里我唯一一个体现了这一点的。
很多真正走套路的动物电影,是让狗狗濒死,主人怀念与狗狗的幸福经历,主人难过。
这样来获取观众的眼泪,消费地是很多养狗喜欢狗的人与自家狗狗的幸福经历,是人们“啊啊啊我曾经有一只多么多么可爱的狗狗啊”的经历,说到底是人的想法;这部电影也是唯一一个(我看过的猫猫狗狗电影中)试图去站在狗狗的角度还原它的一生,去观察狗狗一开始多么喜欢人类,后来又如何被人类伤害最后又选择了相信人类的心理过程。
评论说“我是来看狗的,人一直在bb,狗只会凶一点都不可爱”的观众们,我觉得可以去看萌宠纪录片比较好。
除此之外,程序机关对狗狗生命的漠视,领养代替购买的呼吁,宠物养老与疾病问题等等,在这部电影中都有体现,而且非常难得,这才是宠物狗们在当今人类社会中遇到的真正难题,这些让我在观看电影的过程中都有所反思。
综上,这部电影绝不仅仅是简单的煽情和消费情感,在我这它值得五星。
总分也比我想象的低,我觉得在8.5+(雅人叔的演技我觉得一如既往地刚,不过这个对于演员有个人因素在,仁者见仁,我就不吹了)
不知道是我泪点低还是怎么样,只要看到这种动物和人之间的电影,无论是《忠犬八公》还是《一条狗的使命》,还是这部电影。
看的时候根本就控制不了自己的眼泪,我想可能动物对人的感情更加纯粹一点吧。
这部电影是堺雅人和中山美纪主演的,两位都是我很喜欢的日本演员。
第一次知道堺雅人是李狗嗨中的那个嘴炮技能满分,同时三观又超正的古美门,堺雅人绝对是把古美门这个角色演活了,后来又去看《半泽直树》,半泽直树中的他简直气场全开,亦正亦邪。
接着就是这部电影了,在这部电影中,堺雅人给我的感觉就是温柔,对生活温柔,对自己的孩子温柔,对世界温柔,对动物温柔。
最后结尾的时候哭戏真的很触动人心。
其实无论是日剧还是日本电影都不是单纯的在讲故事,而是从故事中挖掘一些人性。
电影中的这只狗,本是在一个农户家受尽宠爱,但是由于主人去世,这条狗不得不变成一个流浪狗,在流浪的时候受尽了人们的驱逐和欺负,从此封闭了原来对人的感情,开始仇视一切人类。
电影中有一个片段是一条宠物狗被主人遗弃,原因是因为这条狗已经老了,他们觉得它太麻烦。
所以就决定把它送到保健所丢掉,男二想起了自己住在养老院里的奶奶,在自己年少的时候,对自己说想要回家,想要家人。
这其实也在影射一些日本的问题。
日本的老龄化相对于我国来说要严重的多,在日本,由于老人数量太多,国家税收投入在养老机构的比重太大,财政不堪重负。
所以日本老人非自然死亡的数量很多,但是并没有人去寻找真正的原因,政府对这种事情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我们对于老人的关注度似乎太少,其实人在衰老的时候,心理落差是很大的,尤其是对于一些要强的人来说,自己一辈子争强好胜习惯了,可是到老的时候做很多事情还要依靠别人,那种无力感只有衰老的人才知道。
现在很多人都喜欢养宠物,可是能够从一而终的又有几个,有的只是图个新鲜而已,养狗,就要保护它,要养一辈子。
因为狗很认主人的,而且很忠心,动物没有人那么多的心眼。
尊重每一个生命,就像电影中表现的那样。
女儿烤串吃不完,爸爸对她说:牛是牺牲了自己来满足人类。
敬畏生命,怀有感恩之心,就像日本人吃饭之前都会双手合十,说一句我开动了一样。
也是对食物的一种尊重。
最后电影剪辑的节奏真的是超棒,狗狗也很聪明,老人的脸出现的时候,真的是泪奔了。
一看到是关于柴犬的电影,我就忍不住想要看了。
由于童年跟我唯一相处过的狗就是一只柴犬,所以对柴犬我充满了好感,共鸣感特别强。
狗是通人性的,所谓穷山恶水养刁民,狗狗在被抛弃后的世界里也会无奈的成为恶犬。
人们要唤回恶犬的对人类的善意,唯有用爱去融化,结局真的印证了这一点。
感谢导演给了一个充满阳光和爱的幸福结局。
惊喜的发现这竟然就是一则真实的故事。
原来影片还原的是一个真实事件的结局。
太好了。
很庆幸有机会欣赏一部优秀真诚的关于动物的电影。
还是想要打上你的标签每次都是这样吧 看了有关小猫小狗的电影 总是止不住泪腺明知道会哭 但我还是想看 因为热情温暖都是装出来的上了大学一样又是暖男了吧 但是你知道我是多么虚伪的么我怕暖气没了热情没了 才想起看这一部电影当初 手机早就下载好了 想同你一起看 只因为它叫向日葵可惜结果还是我自己一人看了也就这样吧 我是积攒了太多负能量 我想释怀 才刻意打开看的 向日葵与幼犬的7天我与你的70天那就这样吧我只是后悔最后一次分开时没能给你一个拥抱恩也就这样吧以后就算还是自己一人 我也决定养狗不养猫了再见
向日葵,就是柴犬。
向日葵小的时候,被一对老夫妇收养,一家人过着安乐幸福的日子。
<图片1>然而有一天,妈妈为了保护她,不幸被野狗咬伤去世。
向日葵还小,她不懂离开是什么。
直到有一天,老奶奶去世了,老爷爷搬去了养老院。
所有人都离开了她,只剩下她一个人了。
<图片2>她挣脱绳索,想去追寻老爷爷的身影,可是一场大雨浇灭了所有了气息。
她终于成了无家可归的野狗。
后来,向日葵当了妈妈,觅食的过程中被神琦抓住了。
神崎彰司,就是宠物收容所管理员。
年轻的时候和妻子一起在动物园当饲养员,和心爱的人一起做着喜爱的工作,有一子一女,生活幸福。
<图片3>后来妻子车祸去世,动物园关闭,他转行去当了狗狗保健所管理员。
可是无人认领的狗狗只有7天寿命,被当做野狗的更是直接杀掉,很多时候神琦只能无奈人道灭绝它们。
<图片4>这样的情景下,一人一狗相遇。
向日葵妈妈可以保护自己的孩子吗?
向日葵可以被神琦感化找回属于曾经的温暖记忆吗?
神琦可以完成孩子的请求找到领养人吗?
一人一狗又有什么催泪的片段呢?
这部让人看了5分钟就流泪的治愈电影,到底看什么?
反差治愈温暖我了解的日本文学,作家肆意描写着性、谋杀、以及病态的心,手持镰刀剖开这个血淋淋的世界。
看完之后大抵就是心情压抑,胸中憋了一口却又吐不出来的浊气。
怎么办呢?
去看日本电影,药到病除,治愈功能满分。
《小森林•冬春》里,女主从大城市回到小森,回归生命的质朴,劳作、收获、做饭。
电影证明:没有吃到自己亲手耕种的食物不是好好厨师。
人美风景美音乐美,治愈系数简直满分。
一个人生活,需要许多的智慧,人要有多聪明,才能在寂寞和拥挤之间随意淡然。
《花与爱丽丝杀人事件》里,镜头下的初恋的心情以及活泼可爱的少女友情,全都变成了细碎的美好,拿出来再看还是觉得喜欢。
而在这部《向日葵与幼犬的7天》里,你是直接被一只柴犬击中。
老奶奶去世的那个晚上,老爷爷走到向日葵面前,心情悲痛不止。
想到老伴去世,自己也要在养老院孤独终老,摸着向日葵的头,大概也是在想它的归属吧,老泪纵横也不为过。
<图片8><图片7>这个时候向日葵就像通了人性似的,伸出舌头舔干老爷爷的眼泪。
对于自己,她完全不知道是什么结局。
神琦抓住向日葵后,不管是喂食还是清理粪便,向日葵都是怒视的,当神琦抱起狗宝宝时,向日葵的愤怒是达到了极点的。
母爱这个亘古不变的话题,人和动物又有什么区别呢?
用尽全力都想保护自己的孩子,很多时候早已忘记了自己。
最后的最后,向日葵安静地依偎在神琦怀里的时候,这个世界就这样突然安静了。
<图片5><图片6>这个世界对我们的恶意被化解,是因为我们再次感受到了世界对我们敞开的怀抱以及这个世界对我们的善意。
回忆不会死亡,只会被选择性封闭。
但真诚的爱和善意,却能打破冰冷,让美好回忆重生。
很多时候,我们的感同身受是因为也曾经历,你懂得驯养一只宠物的心情,和它的点点滴滴都汇成属于你们的美好。
那时的心情就好像描摹,你带着你自己的经历和感情和诉述者合二为一了。
但是我从来没有养过宠物,我被治愈、被感动是因为原来还有这样的一种爱让我流泪。
亲情•教育我曾不止一次被日本人对孩子的态度感动(这句话说出来是真的会被打)。
影片里神琦的大女儿得知爸爸的工作是屠杀狗狗,说出世界上最讨厌的就是爸爸和狗了。
然后爸爸就苦恼了。
神琦就是真的因为孩子的一句话,甚至搬去和向日葵一起睡。
就是为了和向日葵多亲近点,然后可以让向日葵感受到自己的真诚和善意,来唤起她内心的善。
然后证明向日葵不会伤害人,就可以多一份被人领养的希望。
最后神琦知道向日葵一家逃脱不了被屠杀的命运,还是带着孩子去见了向日葵最后一面。
<图片9>中国的家长会给孩子树立这个榜样吗?
或者说孩子的请求家长会尽力达到吗?
“不要闹!
爸爸要工作!
”什么的才是中国式回答吧。
大概我们从来没有把孩子的想法当成一种想法。
说点不喜欢的吧,把狗对人的感情回忆拍的这么煽情,我有点方,我还是比较喜欢八公。
这部电影确实没有八公好看,但是还是有很多东西可以看。
——看完电影,也要心情好好的啊。
我想看狗,结果一群人在这里叽歪说教煽情了120分钟。。。
中间太平淡了,全靠雅人叔一人传递正能量了.
每次看跟狗狗有关的片子,我都在想他们是怎么拍出来了。狗狗怎么能那么听话!还有就是这爸脾气真好。
话题挺好的,关于城市流浪狗人道毁灭的道德困境,但本片的讨论浅尝辄止,甚至左右言他。母狗和女儿都原谅了男主,男主也抱得美人归,议员决定加大对流浪狗的投入。看似美满的结局,实际上和影片的主题困境并不对应。类比的话,等于我打你一拳,你因为中彩票心情好原谅我了。问题是解决了(何况还是想象性的解决),但中彩票和我打你一拳并没有关系。并不强求电影要为社会困境寻找一条出路,但对社会议题的关心、挖掘,对相关各方人物的体验的传达,情绪和视角的拓展,都体现出电影创作者的诚意,这个意义上本片实在太浅薄了。除此之外,影片是很老套的故事,很老套的表演模式,很老套的视听语言,加上大量的抒情音乐,魔音贯耳,就是为了让你哭。总之乏善可陈吧。煽情段落确实煽到了,不是因为故事多奇情,而是因为我确实有一只狗…
2013.11.08 其实和期待的差蛮多!哭点不够!!
堺雅人 中谷美纪 檀丽
看五分钟就很想哭了
在去高雄時看的,還不錯。
这部剧偏温情,故事稍显平淡,当然也挺虐,狗狗眼里有戏TAT这种片子其实戳我泪点的。
无聊温情片。
典型的日本电影,细腻柔软,堺雅人原来一向是以温暖的角色示人。
3.5
@2017-01-02 02:39:19
我还是看哭了
找了个比秋田还萌的堺雅人大叔来当主演,谁还看狗啊。
看到秋田犬 就会想到八公 进而泪流满面
流浪狗进入收容所,如果七天内不被人收养,就要被处以安乐死。日本人真是擅长拍这种东西,总是能戳到人心里最柔软的部位。这是我看过的堺雅人最正常最清澈最有爱的一个角色。秋田犬实在是太漂亮了!
只要是跟狗狗有关的电影都会哭得不能自已。。。。
剧情拖沓,情节也不够连贯吸引人。
关键词——堺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