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痛的17岁

会痛的17岁,会痛的十七岁,左半边翅膀,Seventeen Blue

主演:温心,周游,李煜,王艺哲,卢蒽洁,周雨彤,关芯,蒋沁芸,鲁筱冉,关晓彤,马思纯,陈都灵,高泰宇,郑业成

类型:电视地区:中国大陆语言:汉语普通话年份:2015

 剧照

 剧情介绍

会痛的17岁电视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裘双宜(李煜 饰)为了帮助问题少女而创立了安全岛,吴小萌(温心 饰)一直将裘双宜视为自己的偶像,为了接近他,吴小萌来到了安全岛成为了那里的实习生。裘双宜让吴小萌和李大乐(周游 饰)结为搭档共同工作,两人之间因为性格和工作理念不合而屡屡生出矛盾。 被送来安全岛的,都是一些家长无能为力拿她们没办法的问题少女。葵之(关晓彤 饰)的母亲结过六次婚,年纪尚小的她早已经看透了人情冷暖世态炎凉。黎未希(卢蒽洁 饰)自幼失去了父母,辛辛苦苦将她养大的竟然是父亲的情妇。疯狂的追星族小爱为了追随自己的偶像常常做出令人匪夷所思的举动。这些少女的行为问题背后折射出的是成年人世界的复杂和残缺。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五恶魔荣耀之歌黑眼圈亲爱的契约男友我只是想走走动物僵尸乡村爱情进行曲图腾法外情真第三季心碎度蜜月白粉飞第一季高墙边的混乱第三季角色扮演刀下留人天使面庞芭芭拉遇上了艾伦雄狮2百家拳之雄鹰复苏的蝴蝶恶作剧之吻罪犯联盟第二季小鬼特工队信义门徒的眼泪达利之地玩命追踪放轻松,我来自未来寻找老夫子电影审查员隔世追凶

 长篇影评

 1 ) 《会痛的17岁》家庭教育最重要

<图片1>在当下,越来越多的影视剧,包括网剧也不列外,但凡创作出来的作品,或多或少都会跟“青春”题材相连,而这种情怀也常常最能打动人心,以至于很多人在看过之后, 都忍不住回忆曾经,回想青春的点点滴滴。

正如目前在优酷土豆热播的网剧《会痛的17岁》一样,都以非常写实接地气的故事内容,为我们展现出了青春的成长之痛。

《会痛的17岁》改编自著名作家饶雪漫系列小说《我不是坏女生》,著名导演江金霖执导,故事以青春期的女生为视角,通过她们成长时期的变化来反映出的现实问题。

有人说,青春不痛不成长,大概就是每个青春时期的男女都会经历的过程, 只是成长的环境不一,过程不同,所经历的疼痛感也就不一样。

然而,网剧《会痛的17岁》便是通过多个人物角色,以不同的视角去展现青春时期少女在历经疼痛之后,所引发的一系列反应。

可以说,很好的为我们揭开了她们成长的真实一面,也为当下少女青春时期的成长教育提供了很多有积极性的现实题材。

昨天有幸在北京大学百讲多功能会议厅和主创一起观看了部分片段。

对于剧中女孩来看,她从小失去父爱,本身对于身心成长就是一种不健全的成长过程,再加上母亲又和多个男人结婚又离婚,完全失去了对她的关心和爱,导致女孩在生活中,遇到事情总是做出稀奇古怪的举动,和常人的思维总是打个反转向。

在这种多心思、多疑虑的身心中,给人看到的正是寒心的一面。

在这里,最应谴责的就是母亲,没能在孩子成长中给予最基本的爱和家庭教育,而是不厌其烦的恋爱、结婚、离婚,做一些自私的事情,导致出现一系列的不良问题。

其实,这个故事也在告诉我们,接纳真实不美好的世界,学会爱自己,与现实和解,唯有摆正心态才能健康成长。

不为别的,应为自己身心健康和光明的未来负责,争做世界上最可爱的人,所以这个强大的内心也需要自我心态的调整。

至于家庭教育的缺失,出现的不管是孩子迷茫也好,还是孤独也罢,只不过都是成长的必有经过,不论是谁都会有这种现象,只是痛的深与浅罢了,毕竟青春不痛不成长。

从故事中,与父母吵架这一点来看,同样是青春叛逆时期的一种表现,也是成长中的必经之路。

如何正确调理孩子们的这种心态,更多的是父母在家庭教育上的引导,比如一起散步、打蓝球等一系列室外活动,培养和孩子之间的感情,只有和她们打成一片,才能更好的了解她们的内心世界和成长时期的变化,以便更好的进行身心成长的开导,继而避免叛逆时期的男女和父母顶嘴吵架,或者更多不堪入目事情的发生。

至于故事中,像女孩这种单亲家庭来看,导致成长中渴望拥有很多爱或者很多钱,也无一不体现着成长之痛,要么给我钱,要么给我爱。

虽说这话说的太赤裸,太直接,也太现实,但是对于单亲成长的女生来看,她们的需求也不是很多,而是爱与钱只求其一,这就是成长中爱和家庭教育的缺失所导致,若是在一个有爱的家庭中长大,也就不至于出现如此直接的表达。

总的来说,这个故事值得一看,更值得父母们观看,通过事件问题进行反思,可以说为父母们提供了一个个活生生的案列,继而反思自己的家庭教育观,才能更好的引导孩子们青春期的成长。

正片链接:http://v.youku.com/v_show/id_XMTM3OTY4OTAyMA==.html?from=s1.8-1-1.1

 2 ) 属于我的会痛的17岁

我也有过像剧中主人公那样的经历,也曾因为自己犯下的过错深深的自责和痛苦,当我今天看到这部电视剧,看着剧中主人公跟我同样的遭遇触景生情。

简单来说,这部剧使我热泪盈眶,我回忆起我会痛的17岁,可能这份回忆对于曾经的我来说是痛苦的,但是现在它变成了我宝贵的回忆,我17岁的那段岁月,使我的人生更加有味道。

 3 ) 愿每个人都能被温柔以待

会痛的大概不仅仅是17岁,还有一整个暗淡无光的人生,不知道这些“坏女孩”们是否过上美好的生活,但是很羡慕她们在人生的岔路口遇到引路人,徘徊胡闹后终于往前走,放下了伤痛的种种、怨恨的种种、让人万念俱灰的种种……都说伤害得用一生去遗忘,但愿每一个“坏女孩”都能任性过、放弃过以后走向自己渴望的生活;然后希望每个人都有一个和睦美满的家庭,每一个人都能得到真正的爱,而不是以爱为名的伤害……

 4 ) 愿每个人都能被温柔以待

会痛的大概不仅仅是17岁,还有一整个暗淡无光的人生,不知道这些“坏女孩”们是否过上美好的生活,但是很羡慕她们在人生的岔路口遇到引路人,徘徊胡闹后终于往前走,放下了伤痛的种种、怨恨的种种、让人万念俱灰的种种……都说伤害得用一生去遗忘,但愿每一个“坏女孩”都能任性过、放弃过以后走向自己渴望的生活;然后希望每个人都有一个和睦美满的家庭,每一个人都能得到真正的爱,而不是以爱为名的伤害……

 5 ) 不美好的世界,我们该如何与世界和解?

在人们的印象中,饶雪漫是不是常在路边蹲守?

被冠以“青春文字女巫”的饶雪漫曾是大街小巷中响当当的人物。

她的青春爱情系列,一向为青少年所喜爱。

而最近一段时间《左耳》的风靡,更刷新了她在人们心中的印记。

再转至眼前的即将上映的网剧《会痛的17岁》,你会觉得,饶雪漫其实并不简单。

据饶雪漫介绍,2004年她发起了“我不是坏女生”夏令营活动,持续关注“边缘女孩”,故事就取材于夏令营的真人真事。

如何让社会大众去掉对“坏女孩”的有色眼镜,让大人和孩子更好地解决亲密关系问题,是《会痛的17岁》的制作初衷。

是青春,直面青春伤痛,更着眼于青春问题的解决,饶雪漫从10年前就开始着手了,这让人肃然起敬。

在北大百年讲堂的点映会上,学生和嘉宾看了三集《会痛的17岁》。

青春的撕裂、伤痛、迷茫、爱恨等像一股泉眼中的水一样,汩汩而出。

面对早已分裂的单亲家庭,由“国民闺女”关晓彤饰演的葵之,内心分裂成极端的双面人。

一面是缺少爱之滋润的心,她渴望家人的呵护,偷偷关心着所恨的妈妈;而另一面则是因缺爱而求爱、求温暖的友谊挣扎、爱情伤害、唯钱是尊,道尽了不忍直视的情感残忍。

单亲家庭,无形中给葵之带来的爱慕虚荣、唯钱是尊、争夺感情的挣扎,似乎是一个无解的问题。

网剧中安全岛心理咨询室,暗示饶雪漫现实中的思考。

如何破解这样一个无解的题,成了每个“问题少女”必须要面对的棘手问题。

但正如饶雪漫所推进这项工作的初衷一样,如何让社会大众去掉对“坏女孩”的有色眼镜,让大人和孩子更好地解决亲密关系问题才是关键。

说白了,问题难,但是难不能成为借口,作为棘手的家庭或者社会问题,饶雪漫似乎有一种韧劲:即便万难险阻,必须解决问题。

在北大百年讲堂的点映会上,学生和嘉宾看了三集《会痛的17岁》。

青春的撕裂、伤痛、迷茫、爱恨等像一股泉眼中的水一样,汩汩而出。

面对早已分裂的单亲家庭,由“国民闺女”关晓彤饰演的葵之,内心分裂成极端的双面人。

一面是缺少爱之滋润的心,她渴望家人的呵护,偷偷关心着所恨的妈妈;而另一面则是因缺爱而求爱、求温暖的友谊挣扎、爱情伤害、唯钱是尊,道尽了不忍直视的情感残忍。

单亲家庭,无形中给葵之带来的爱慕虚荣、唯钱是尊、争夺感情的挣扎,似乎是一个无解的问题。

网剧中安全岛心理咨询室,暗示饶雪漫现实中的思考。

如何破解这样一个无解的题,成了每个“问题少女”必须要面对的棘手问题。

但正如饶雪漫所推进这项工作的初衷一样,如何让社会大众去掉对“坏女孩”的有色眼镜,让大人和孩子更好地解决亲密关系问题才是关键。

说白了,问题难,但是难不能成为借口,作为棘手的家庭或者社会问题,饶雪漫似乎有一种韧劲:即便万难险阻,必须解决问题。

问题来了,不美好的世界,我们该如何与世界和解?

诸如“问题少女”的“问题少年”们,因爱的缺失、表达渠道的阻塞,导致他们求取内心补偿心理机制的开启。

他们缺少爱的滋润,就像一个极度饥渴的人一样去寻找水源,而且这种寻找可以不择手段。

网剧中已经给我们描绘了这种不择手段,比如视友谊、爱情为儿戏、交易,利用人们的善良等,似乎世界上的人都是欠他们债的人,一定要被索取。

最为直接的方式当然是与当事者面对面解决问题,但是何其之难。

成长中,我们的心何其敏感,一点风吹草动,就能引来猜疑、失落、沮丧、不平衡……我们希望得到关注,却往往事与愿违;我们需要很多爱,却往往得不偿失;我们希望家庭美满,家庭却是破碎的。

怎么破?

从此我们自甘堕落,酗酒玩乐,找刺激寻快感,以至于伤害朋友、亲人。

我们得到了“复仇”的快感,也得到了“复仇”的后果。

可是剩下什么呢?

一地鸡毛。

正片链接:http://v.youku.com/v_show/id_XMTM3OTY4OTAyMA==.html?from=s1.8-1-1.1世界不是完美的。

这是小孩子不明白的地方,也正是葵之早前不明白的地方。

让这些“问题少女”知道,世界完美只是假象,实在太难。

这需要长时间的陪伴与解释,但破碎的家庭不能满足葵之对世界的想象。

加之没有及时加以干预的公益组织,“问题少女”就显得很无助。

然而,正是因为此,“问题少女”才要有“自度”的能力。

“当全世界都在抛弃你的时候,记住,你不能抛弃你自己。

”这看似一句不打紧的心灵鸡汤,其实已成了救命稻草。

无人可救你,所以你悲伤、气馁,但是一定要坚持住,没人爱,不代表永远没有人爱,要自己爱,爱自己。

现实面前所有的困顿一定都是暂时的,要设法扩展被救援的时间,而你失去的也一定能找寻回来,这只是方式方法的问题,而总有一天,你能找到那个方法。

与世界和解,应该成为一种能力,一种自救的能力。

而那种与亲人、家庭达成和解的方法,也一定能找到。

毕竟如葵之一样,虽然恨着妈妈,但她承认,那毕竟是自己的亲人。

而葵之最后与妈妈的和解,也让人明白,这看似无解的家庭难题,其实并非无解,它只是缺少一种沟通的渠道。

仅此而已。

 6 ) 《会痛的17岁》:花样少女的残酷青春

文:娱乐码头青春,就如一粒盛放的罂粟花,满载着恣意挥洒的欢乐与血泪交织的阵痛。

正因为青春是如此的稍纵即逝,又如此的令人着迷,所以很多电影试图在电影上临摹、祭奠、追忆青春。

而经历日本纯爱电影、以及台式、泰式小清新青春片的反复洗礼,“青春片”也慢慢成了所谓“类型”之一, 青春片成为了大银幕的主力军。

在 IP大热的互联网时代,网剧自然也少不了青春题材的,优酷自制少女黑色物语网剧《会痛的17岁》就是主打青春题材的。

《会痛的17岁》改编自饶雪漫系列小说《我不是坏女生》,讲述了8个青春期女孩的成长故事。

饶雪漫亲任编剧,取材真人故事,直击锋利的社会话题,将带领观众走进8个17岁“坏女孩”痛与美的世界。

剧中的角色都是生活中的原型再造,饶雪漫用独特的视角还原了她们特别而又残酷的青春。

相信很多90后的孩子或多或少都从中看到了一些自己的影子,相似的校园,相似的课堂还有那群陪我们疯过笑过哭过的死党。

剧中的90后孩子们,我们用眼睛去看他们,他们都是一群坏孩子,她们的青春备受争议,却恰恰是该剧想留给世人的警醒。

那么这样一部残酷的青春网剧到底要告诉我们什么呢?

残酷的青春再一次被人提起,有多痛只有人物原型心中最清楚,据说当初要拍这部剧的时候,饶雪漫是拒绝的,因为每个故事都有原型,担心给女孩们再一次带来伤害,那么为什么这部网剧拍成了呢?

因为那些曾经叛逆的“问题少女”们的支持,给了饶雪漫做这部剧的动力,其实她们已经成长蜕变了,她们能承受住之份痛苦,并没有像饶雪漫想象中的那么脆弱,如果青春一味都只是蜜糖,没有残酷的考验与经历,那么她们便不会成长,也不会蜕变,这也就是优酷选择拍这部网剧的初衷。

有了原著中人物原型的支持,让这部少女黑色物语网剧显得更加真实,也更加的具有现实意义。

11月8日《会痛的17岁》之《葵之走失在1996上》首播,讲述的是单亲孩子葵之的青春期,从生下来就没见过亲生父亲的她,在17年见证了妈妈的六次婚姻,而这17年来她一直与妈妈的男人们争抢妈妈的爱。

剧集开始的时候,真心觉得葵之是一个超叛逆超不懂事儿的孩子,然而接下来的剧情你会发现,叛逆、不懂事儿都是她故意表现出来的,尽管她会不听妈妈的话,与妈妈激烈的争吵,但没有任何一个人能比她更爱她妈妈。

作为一个单亲孩子没有了父亲的爱,而连酱油都不会买的妈妈却又将爱都给了她要依靠的男人们,她不得不这样假装坚强起来,看上去就是坏得像个心机婊一样,而事实上她是最懂事的那一个。

这样一看又显得妈妈不太懂事,但换个角度想一想,一个什么都不会的女人,未婚先孕的她在与男朋友分手后,却独自生下了葵之给了她生命,这就足够证明她作为一个母亲的伟大,其实她全心全意爱着她所要依靠的男人们,也就是在爱葵之,不然葵之如何才能成长到17岁,这就是让人最矛盾的地方,这也是葵之17岁最痛的地方。

母女两人好像都有错又都没错,这就是最值得我们反思的地方,妈妈的爱并没有让葵之感受到,而葵之对妈妈的爱也没有让妈妈感觉到,就是缺乏沟通造成的不可避免的矛盾,作为单亲家庭不论是家长还是孩子,爱的方式固然重要,但最重要的是爱的传递。

《会痛的17岁》作为一部青春网剧,独辟蹊径利用电影化手法,以突破常规的表现方式,为观众呈现不止是清新的中国式校园少女叛逆期。

正如编剧饶雪漫所说:“不同于常规的青春题材,剧中那些不为人知“坏女生”所经历的真实的青春,这些也是国产剧里缺少的东西。

坏孩子的世界,其实并不孤独。

”而在我看来真实的有点生猛,在现实生活,我们每个人身边都会有一两个这样的人物原型,看完之后必然会让我们联想到,我们青春时的某个人某个故事。

正片链接:http://v.youku.com/v_show/id_XMTM3OTY4OTAyMA==.html

 7 ) 有一种病叫“我妈不爱我”

简单说,这部剧就是各种死小孩撒泼耍赖的博览会。

黑暗系小朋友们作起来也是能让老人家受到惊吓的,指着她妈鼻子说“你换口味啦还勾引小鲜肉”;把她妈跟她继父的结婚照画成涂鸦板;看女同学和男朋友关系好就去当小三,各种心计各种挑拨;抢来的男朋友也不珍惜,带着他去街边卖情趣内衣;这还不够,还要用男朋友的手机假扮第三者去勾引女同学她爹破坏她的和睦家庭;逼着她亲爹跪地上磕头,最后终于上升到用硫酸泼人……脑洞开到无穷大,不去好莱坞当编剧真是太浪费。

然后这部剧还是奇葩家长洋相百出的大集合。

嫌贫爱富抛妻弃子的亲爹那是小意思,未婚先孕的妈妈,被甩了之后,屡嫁屡败、屡败屡嫁,用她闺女的话说就是“没了男人活不了”,她闺女一次次地离家出走,出走了千百回她也没想着采取点儿什么措施……看得我隔着电脑就想踹她两脚。

这些故事看着闹心,可是又太真实让人不得不联想到很多事。

扪心自问,仇视亲妈的心里我也有过,我还曾经热衷于“父母皆祸害”的各种言论。

家里父母的各种争吵,对孩子说对方的各种坏话,用最恶毒的话攻击对方,争执上升到人身攻击再上升到肉搏战互扇耳光摔这摔那,可是对付孩子的时候他们又惊人地默契。

这些“童年阴影”我一样不落地都接受过。

我印象最深的是,每次我妈想离婚又舍不得离的时候,她都会对我说:“要不是因为你!

”不仅婚姻这一件事,她所有的不幸,所有的不顺,所有的对人生的怨怼,都算在了我的头上,所有理由都可以归结为一句话“要不是因为你”。

在我年纪很小的时候,听到这句话就很自责,恨自己是个包袱,拖累了她。

大一点儿的时候就想,如果我表现好些,学习成绩好些,做个好孩子,妈妈是不是就不这么说了。

但她还说。

后来又大了一点儿,开始跟她反抗,为什么她不自己做主,为什么要“因为我”,既然选择了“因为我”为什么又反过来责怪我。

吵得最凶的时候,我妈甚至说过要跟我断绝母女关系,就当没生过我。

想来也是可笑,这些都是“因为我”。

这个心结我永远打不开。

后来上大学故意选了个离家最远的地方,就是想着“我这辈子都不想再回那个家了”。

看《会痛的17岁》的时候,不停感慨这剧里的小姑娘们真是太能作了想法多脑子好胆子大,比当年的我强悍无数倍。

她们觉得自己不幸福,就去毁掉别人的幸福,年轻的活力变成了惊人的创造力和破坏力。

我甚至隐隐有些羡慕:要是当年我也这么折腾,会有什么样的人生呢?

当然这只是个玩笑。

人们都说时间是最好的药,能够淡化一切。

其实不是这样的。

如果仅仅是淡化,那没有用,那只是暂时的逃避,只需要一个轻微的碰触就会旧伤复发。

我以为离我妈远点儿、时间长点儿我就能原谅她,其实不能,遇到矛盾的时候我们都忍不住旧事重提,她会数落我以前有多不懂事,我也会埋怨她不懂得过自己的人生。

唯一有效的方法就是多读书、多跟人交流、多去研究幸福的人的人生。

忘记从哪里看过一句话,大概意思是说,女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需要一个健康的女性榜样。

我观察到,很多“父母皆祸害”的女青年,一边挑亲妈不是,一边推崇林徽因之流。

换句话说,她们会在否定母亲的同时,给自己找一个精神上的母亲。

(父亲同理)。

大家都渴望爱,都渴望有一个优秀得接近完美的长辈来爱自己,引导自己,帮助自己。

这是一个特别有趣的现象。

我也经历过这个阶段,看各种励志书,找各种模范,立志成为谁谁谁那样的人。

后来看多了发现一个问题,那些完美偶像其实没有传说中的那么完美,她们也会有凡人的一面,她们在无数次的艺术加工之后带上了各种光环,被彻底神话了。

她们之所以会成为她们,没有成为众多“后妈”中的一个,正是因为她们懂得爱自己、爱别人。

与其说她们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不如说她们懂得“爱”字的含义。

无论是爱事业,爱家人,爱朋友,爱伴侣,她们都有很好的方式去表达这种爱。

这恰恰是很多“祸害父母”最缺的。

也是孩子们最挑剔的。

我相信除了极个别的奇葩父母,大多数父母都是爱自己的孩子的。

辛辛苦苦养那么大,怎么不爱。

但是他们没那么细腻,没什么科学的育儿观,还是传统的封建大家长那一套,对孩子只执行“管”的权力,不履行“爱”的义务。

网剧里的“黑暗系小朋友”,曾经的我,面对的都是这个问题。

父母不懂怎样爱孩子,孩子又太憎恨这一点。

还有让人头痛的一点是,人的年纪越大越固执,父母很少会承认自己做错了。

我曾经试图跟我妈争论这一点,她只会说“等你当了妈就明白了”。

这也是孩子们头疼的最大问题。

我现在的心态就是,不再跟父母辩证,尤其不跟我妈争辩,她说怎样就怎样,至少这样能让她高兴。

反正她再也不能左右我的生活。

不让她干涉我的生活,不是因为叛逆,是我不想恨她,我不想以后发现走错了路,返回头来说“要不是因为你”。

在意识到这一点之后,我对我妈的怨气全都没了。

耿耿于怀了很多年的“青春疼痛”都治好了。

不是我妈不爱我,是她不懂——当然我也不懂,我不懂她那种所谓的爱。

从这个角度看,“缺爱”是一种社会病,甚至是一种历史性的、先天性的顽疾。

需要用更多的时间、更多的修行去治疗。

网剧里面策划了一个叫“安全岛”的机构,专治这种病。

挺有意思的。

每个人都觉得自己得到的爱太少,最初是我爸我妈不爱我,继而还会觉得兄弟姐妹(如果有的话)抢走了我的爱,然后发展到同学不爱我、同事不爱我、所有人都不爱我、社会不爱我……总之就是一副全天下都欠我的表情。

缺爱的人,很有可能同时扮演了一个不愿意爱别人的人。

怀着这样的负能量生活,每天想到的都是不快乐的事。

正面看到“缺爱”这种病,对症下药,才是最好的方式。

我很喜欢的一句话是:你想得到什么,就先给出什么。

当你抱怨自己拥有的东西不够时,反省看自己有没有付出过。

爱一个人其实也简单,可以从原谅开始。

原谅爸妈,原谅自己,然后从头开始学习爱。

 8 ) 愿每个人都能被温柔以待

会痛的大概不仅仅是17岁,还有一整个暗淡无光的人生,不知道这些“坏女孩”们是否过上美好的生活,但是很羡慕她们在人生的岔路口遇到引路人,徘徊胡闹后终于往前走,放下了伤痛的种种、怨恨的种种、让人万念俱灰的种种……都说伤害得用一生去遗忘,但愿每一个“坏女孩”都能任性过、放弃过以后走向自己渴望的生活;然后希望每个人都有一个和睦美满的家庭,每一个人都能得到真正的爱,而不是以爱为名的伤害……

 9 )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爱

17岁时的你在做什么?

当时的霍去病在反击匈奴,勇冠三军的他被封冠军侯; 17岁的亚历山大,在随父亲腓力率兵打仗,击败了无敌的希腊神圣兵团;那我们17岁时在做什么呢?

相信很多人会回答:做梦。

有人做的是美梦,有人做的是恶梦,正在播出的网剧《会痛的17岁》便是聚焦青年人的17岁,将题材放于了这个花季年华。

有幸的是,前日去北大百年讲堂观赏了这部网剧,观完后沉思良久,不禁为这部网剧的深刻性、故事性及真实性所震撼。

故事以一个名叫葵之的女孩开始,正值17岁妙龄的她出身于单亲家庭。

这样的环境使她缺乏教养,叛逆任性,加上母亲6次的婚姻更是让她的心里阴影面积无穷大。

即使如此,母亲依然没有给予她足够的爱,相反是给她以金钱,以为如此就能让她幸福。

这是很多单亲家庭,甚至普通家庭父母教育孩子的方式,岂不知如此反是害了孩子。

因为她并不知道如何驾驶这有魔性的金钱,如何控制自己的理智和行为,便造就了一个个悲剧的人生及家庭。

这也使得葵之妒忌比自己富有同学,比自己幸福的同学,开始用极端的方式来报复,从而实现自己心灵上那病态的满足。

一部网剧,能用如此现实的角度,来讲故事,来塑造人物,非常难得。

毕竟在眼球经济的大环境中,大多网剧以恶搞、色情等热点题材来博关注,而《会痛的17岁》则用冰冷冷的现实,人性的探讨成为核心表达点,用负能量的人物传递出了正能量的信息。

有人文、有思考、有共鸣,这让很多电影、电视剧甚至文学作品所不能及,必须为这部网剧点赞。

当然,如此有教育意义却不说教的网剧火起来非常难,《会痛的17岁》俨然意识到了这一点。

所以,出品方邀请到了台湾导演江金霖执导,这位曾经执导电影《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的导演为这部网剧注入了新的灵魂。

如果说,这部网剧是一味送给青少年的良药,那江金霖就是将这味药表皮涂上了蜜糖。

他将这部网剧拍摄得美轮美奂,无论是演员的表演,还是画面的美感,都有着台湾偶像剧式的清新与美好。

此外,其实这部网剧还有着一个强大的IP做为支撑,就是饶雪漫系列小说《我不是坏女生》。

有着名导的保驾护航,有着经典小说的品质保障,让观众不仅可以接受这部网剧,而且会去自主传播,成为“自来水”。

回归到葵之这个人物来说,即使她犯了错误,也并非是条不归路。

文圣孔子岁丧父,像葵之一样的年龄17岁时又丧母,身为孤儿教养有失的他,在19岁娶妻室,这在当时非常出格,违背了周礼。

不过这并未影响他之后取得的惊人造诣。

而葵之,起码还有爱她的妈妈,只要妈妈改变爱的方式,授之以爱而不是授之以鱼,相信一定会有好的结果。

她在剧中说:“我要么需要很多很多爱,要么就给我很多很多的钱。

”一个17岁叛逆女孩,居然把爱放在了钱的前面,所以她必然还是有救的,也希望她的故事可以给有相同境遇的人带来启迪。

 10 ) 需要很多爱和需要很多钱都该被理解

这一次,饶雪漫似乎又赢了一次。

作为青春文学的代表作者之一,饶雪漫的小说改编向来是影视作品热门。

根据其系列小说《我不是坏女生》改编的网剧《会痛的17岁》,继续采用电影《左耳》的原班人马,再续饶雪漫作品的青春纯情,不易却打造出美剧风格,以安全岛心理小组的组团和单元剧的方式来呈现青春期少女的爱与怕。

只是这青春纯情有点苦涩。

在北大百年讲堂点映的《会痛的17岁》中,饶雪漫和学生们一起看了三集。

由关晓彤饰演的葵之,成了青春叛逆的少女。

这也是饶雪漫此次拍摄网剧的初衷:关注所谓“问题少女”,让人们摘掉对她们不合时宜的眼镜。

葵之来自离异家庭,可谓从小目睹家庭的颠沛流离。

她没有见过生父,一直跟妈妈住在一起。

而妈妈频繁地更换“爸爸”,让她越发孤单无助。

家,在葵之看来并非美满和谐的象征,恰是支离破碎的隐喻。

在这种隐喻的暗示下,葵之渴望爱,却并不能被满足,直至走向了爱的对立面,恨。

应该说,类似葵之的青春故事,在我们身边并不少。

似乎源于熟视无睹,我们对这样的故事多少有些麻木。

而在饶雪漫看来,这样的事情对她很重要。

她从2004年起,发起了“我不是坏女生”夏令营,持续关注“边缘女孩”,而网剧的故事就取材于夏令营的真人真事。

饶雪漫希望通过对“问题少女”的关注,唤起人们对于家庭父母与子女关系的探讨,并寄希望于自己的网剧能为亲子关系问题,提供一种解决之道。

“问题少女”葵之其实并未没有问题。

我们形容一个人的坏,往往会说这个人真是“天生坏”。

在人们的眼里,葵之出卖友谊、伤害爱情、唯利是图的做法,就是“天生坏”。

她们时常是人们嘴里的话题,无数次对她们的道德进行毫无情面的鞭打。

但哪有什么“天生坏”啊,与其说这个人“天生坏”,不如说这些批评者早已失去了思考的能力。

葵之曾对前来对她进行了心理干预的人说,“我需要很多很多爱,要么就给我很多很多的钱”。

至于前者,需要很多很多爱,既是人的本能,更是一个小孩子的本能。

一个人的幼年时期,是极度缺乏安全感的阶段,他们会竭尽本能的索取父母的爱。

但在葵之看来,这一切很渺茫。

父母早已离异,她甚至连生父的一面都没有见到,而妈妈感情生活上的分分合合也加剧了葵之内心爱的饥渴。

她渴望妈妈的爱,也渴望未能见面的爸爸的爱,更渴望一个完满无缺的家庭的爱。

但这些都不能满足她,她渴求很多很多的爱成为泡影。

而作为补偿机制的钱,此时就可能成为她消解爱之缺失的“良药”。

钱可以满足她的物质欲,甚至作为她“复仇”的手段。

钱本该是最无辜的东西,但是在爱之缺失的人眼中,钱成了一种工具,自此,钱也就成了肮脏的象征。

但其实这都是可以理解的,而“理解”是解决问题的前提。

葵之于青春叛逆期对爱的所求,甚为强烈,这时一旦爱的供养缺失,就极易造成青春期的心理恶变。

缺少的东西,一定要以另一种方式进行补偿,或者钱、毒品等。

这也造成了大量的青少年犯罪事件的发生。

葵之的值得可怜的,同时是值得理解的。

面对问题和基于问题的理解,饶雪漫选择了面对。

她通过长时间的尝试,与“问题少女”结成了深厚的友谊。

葵之的原型,现在生活得很好,这是基于理解所达成的果实。

点映式上的三集葵之故事,让我们看到心理干预的神奇之处,但最为关键的是,遇到“葵之们”,我们该怎么做。

是放任自流,还是报以理解?

我想,网剧中的心理团队和现实中的饶雪漫已经给出了答案,那就是理解,尽可能多的去理解这些“问题少女”,你终会体会到她们的无奈无助,也只有深入其中,才能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法。

对于个人和家庭来说,做到理解不容易,它需要内心的付出,更需要细致入微的耐心。

饶雪漫走过了长时间的路,给人们奉献了《会痛的17岁》,你我又岂能放弃呢?

 短评

现在的17岁都这么高级的么,动不动就上天台。

9分钟前
  • kasim
  • 还行

不咋样

14分钟前
  •    
  • 很差

好看的!关晓彤周雨彤这里真是年轻又漂亮!剧情也比女心理师合理很多

19分钟前
  • 一直在写bug呀
  • 力荐

这个跟着我下铺也看过……

22分钟前
  • 还行

田梦那个案件宣扬什么?我是农村人我贱我有理我心术不正我害人受处分,但是你不能骂我刺激我否则你就是在歧视乡巴佬?我伤人差点杀了人,结果农村父母过来跪跪就得原谅,否则你就是城里人欺负农村人?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但现实中穷人的命更贱,而影视作品中有钱人的命更贱

24分钟前
  • 云芝(已婚版)
  • 还行

被第一集劝退,乱七八糟的。

27分钟前
  • 苏听
  • 较差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32分钟前
  • 谢谢不用谢
  • 很差

@2020-12-30 11:16:55

37分钟前
  • 莫不一
  • 还行

什么鬼,嗯?

42分钟前
  • 我翻脸了!!
  • 较差

我的葵之小可怜 虽然只两集又有点烂尾 我还能等到关晓彤的暗黑御姐角色吗?

43分钟前
  • 斯嘉丽🇨🇳
  • 力荐

无聊打发时间看的

48分钟前
  • 圈圈小棉花
  • 还行

校园暴力,豫章书院,追星……什么都有,很好看的剧。

49分钟前
  • 喝苹果醋的小爱
  • 力荐

17岁的时候还在高中校园 为考大学而努力 也都会有一段难以忘记的回忆 现在都已经大学毕业了也还想回到高中时候的校园 感受不一样的氛围

54分钟前
  • 冰镇可乐气泡水
  • 还行

结局来的好突然

57分钟前
  • 蒸汽小鱼
  • 还行

每个人都会经历自己的17岁,但结果又是不同的。

59分钟前
  • 豆豆
  • 还行

一些初高中饶雪漫版的古早青春疼痛文学风,灰暗的成长期和不由分说令人窒息的家庭环境。长大可太累了,可无论如何都抗拒不了。最喜欢天真的故事,她哭得好美。

1小时前
  • 爆裂🥁手陈景润
  • 还行

最喜欢杨天真的故事。。温心好美 结局真的。。。。。。

1小时前
  • 27号侦探社探长
  • 还行

剧情尴尬

1小时前
  • 郭青川
  • 很差

这个车祸让我很想扣一星,但是剧情真的很温暖

1小时前
  • 欧阳梵歌
  • 力荐

哪找来的那么多好看小姐姐,每个故事都略抓马了一点,包括最后女主是老师的女儿这件事….但是,我喜欢!

1小时前
  • 薯条多撒盐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