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某集Daily Show之后,我还意味Tom Hanks这部自编自导自演自制片的《Larry Crowne》会怎样,结果大失所望。
整个影片的最核心串联时间居然是最没有视觉化表现力的——演讲课!
虽然对于美国人来说,公共演讲是仅次于坐飞机的第二大恐惧,而且其视觉化元素还是有的,影片却没有好好把握住。
相比之下,片中Larry后来在Frank餐厅里面工作的场景看起来更加过瘾。
演讲课(还有让人无法着手视觉化的经济课,还好导演在没收手机的细节上亡羊补牢了一下)怎样才能拍得更好?
我都已经能够猜到最后的高潮是男主角Larry发表了一个激动人心的演讲,音乐一推,男女主角四眼一对,终于有情人终成眷属——实在是让人懊恼。
Tom Hanks你可能是一流的演员(话说Roman是有道理的,Tom Hanks能够把所有角色都活生生地演成Tom Hanks),但这部影片实在是让人伤心。
怕且这是一个充满细节和故事薄弱的影片啊。
事情太琐碎,对观众的审美情趣要求的有点太高了!
“当错过了一切值得拥有的东西, 也许你才真正发现活着的理由。
”几乎每部电影都有些升华主题的哲理台词, [Larry Crowne]里的这句尤其适合徘徊在人生低谷的观影者。
点题的言辞够漂亮,但有没有真正体现在影片里,又是另外一回事了。
这部汤姆·汉克斯自编自导自演,并邀请茱莉亚·罗伯茨共同担纲的影片凝聚着大众不少期望。
但当电影散场,除了还算可以的几场搞笑戏外,[Larry Crowne]并未制造出什么值得回味的细节。
虽然单是主演二位的个人魅力就能把一方荧幕撑得有形有色,但事实证明,演技再丰满也掩饰不住剧本的骨感。
电影不是木偶戏,需要充满张力的诠释,而不仅仅是精准的展示。
正如Advancescreenings评论的:“cast 华丽得可笑,大部分时候只需两位主演双双微笑。
”这部电影情节设置颇像典型美式青春励志片,不过裹了中年危机的外衣。
不难想象,汉克斯本意是用浪漫的成人童话给困入生活泥潭的美国观众打一针强心剂,但其试图励志又想兼顾现实的贪心,导致[Larry Crowne]热血不得,连真实的生活也搞脱了节。
影片开始处,男主角被解雇的戏码算是铺垫得最完整有力的片段之一。
汤姆·汉克斯毕竟老戏骨,短短几分钟将从快乐到惊讶,从悲伤到失望的情绪表达得一丝不苟。
在失业率居高不下的美国,拉里眼中的泪水打湿的不仅仅是其最佳雇员的美梦,还有挣扎在低迷经济中大众的同情心。
为了生活,他卖掉了多余家具,开始节衣缩食,甚至将耗油的座驾换成了掉漆破响的小摩托---此处,对于洛杉矶油价暴涨的暗讽引来开场后最大的笑声。
但是之后的情节就难再有如此感染力。
拉里为取得文凭踏入社区大学,刚开课便遇到乐观热心的年轻女孩,生活也愈发上手,之后拉里和泰诺越走越近,最终挽救她于糟糕的婚姻之中,皆大欢喜,鼓掌,谢幕,亮灯,然后在座位上伸展伸展僵直的四肢,想要一如惯常发表几句感想,憋了半天,却是尴尬的一句——“嗯,这片子吧……怎么说……”怎么说?
的确是少了点什么。
这部电影从励志片的角度看,Larry既没有付出太特别的努力,最后也没有得到事业新发展;从爱情片角度看,男女主人公的相熟相爱充满巧合,总有种不会长久的隐忧;从温馨喜剧片角度看,哦,那好像还不错。
不过赔上这样的班底这样的口碑,总是太过浪费。
毕竟还是汤姆汉克斯的电影,如果期望能少一点,也许就会好看的多。
非要对[Larry Crowne]做一个最终的论断的话,它的味道就像是Larry在片中多次提到的法式吐司,做工并不简易,成品也算好吃,可惜即便摆盘再华丽,终究不过是片吐司而已,离大餐很远很远——换个通俗的说法便是,绝对不是一部烂电影,但是肯定不值得向朋友推荐。
值得一提的是当片中当年轻女孩露出中文“酱油”二字的纹身,我成了全场最早笑喷的那一个。
旁边陌生人低声问我“酱油”的含义,比手画脚的解释一通,突然觉得片中“自由的灵魂”一解倒也有些微妙的贴切。
一转念又想起前日[变形金刚]Ⅲ里的“营养舒化奶”亮点,遂二次笑喷,也算是被埋没在西方文化里时保留的一点东方乐趣。
企图心,是人所有疑难杂症的来源,使我们的生活复杂化,使我们的标准简单化,使我们懒于用自我的知觉细究每件事物。
人无需担心自己的价值会被埋没,真正令人担忧的是人将外在的标准加诸于自己身上,勉强自己通过本不属于自己的方式看待自己。
简单的人有简单的快乐,也会有简单的爱情、冲动,因为幸福,本来就很简单。
每次看hanks的片子都很能让我进去,没有大起大落的情节,依旧小人物,依旧真实,不需要大房子,不需要名牌货,不需要众多美女的包围;就是觉得这个人物很简单很幸福;爱上生活是才能在平时的生活中讲出五彩斑斓的故事,吸引众多的目光,虽说不一定要吸引目光,但是起码有光线让你阳光,鲜艳;Hanks演讲的台词,平易近人,Julia的戏份不多,但那颗会说话的嘴巴和犀利迷人的眼神说明影后的价值,情愫就此产生,不光在电影里,我心里有同时升起涟漪;Hanks和Julia不再年轻,但如同红酒,越来越淳;
汤叔自导自演是让我很吃惊的,这部影片也是昨天百科查汤叔的时候发现的,我喜欢汤叔塑造的很多人物。
电影是九年前上映的,在现在看来,是充满了很多过去的元素,和现在的欧美同类型电影在场景布置和剧情以及台词都有很大不同。
总的来说,可能有些平凡,也充满了巧合,好多事情就是突然发生的,在主角出场之后,就能猜到结局,这不是弱点,几乎所有的电影都是这样,但是最重要的是过程,我就很好奇这个过程是什么样子的,但是很多地方就是让这个结果发生了,人物心理的转化太少,单单一个守秘密和一点点的坐怀不乱也能作为一个好男人的标准的话,难免有些牵强。
但这部电影还是让我有些感动,汤叔的演技自然是很好,每一个动作和眼神都是充满着感染力的。
对我来说,最重要的不是爱情,而是面对自己的生活变故,一个人可以继续去大学学习,去从头开始,这仿佛就是一种阿甘的感觉,而且面对生活变故,或者说面对整个生活,他都充满着感染力,而且,他是个好人。
我在过去不是一个好人,也伤害了一些人,我会尽力像汤叔一样,做一个好男人。
ps:喜欢汤叔的也可以去搜一下Letters Alive里面汤叔的自荐信,本尼读的,挺好的。
汤姆·汉克斯自导自演,影片讲述了拉瑞·克劳因为失业不得不洗心革面,争取重新上岗,开始一次新生活。
拉瑞·克劳是一个工作勤勉、为人和善的大卖场工作人员。
自从海军退伍之后,他就一直在这里工作,因为卖力、肯吃苦而且几乎从不发脾气,所以他是大卖场里的明星工作人员。
不仅顾客喜欢他,而起老板对他也颇为赏识。
可是裁员风暴来袭之后,拉瑞·克劳不幸被逐出了他工作了二十余年的卖场。
这突然而来的闲适生活要了拉瑞·克劳的命,他是一个闲不下来的人。
在近几天思考自己的前途和规划未来无果之后,他向当地社区里的大学报了名,希望能用知识改变命运。
在这所大学里,拉瑞很快就和各色人等结成了好朋友,他们有的是流浪汉、有的是贫民窟的孩子,到这里来的目的都是要改善自己的生活。
没有课的时候,拉瑞会和朋友一起骑着自己的踏板车在城市中四处溜达。
在公共演讲的课堂上,拉瑞出乎意料地爱上了自己的老师,迷人的梅赛德斯·坦纳特。
只不过拉瑞没有办法直接向其诉说他的情感,因为坦纳特是一个已婚女子,而且她把自己的精力都放在了教学上,无暇顾及学生的爱慕。
现在,一切难题都到了拉瑞的身上,这个单纯而善良的大男人似乎就要学到人生中最重要的一课了:当你认为生命中最美好的东西都不为你做停留的时候,你也就能发现生活的意义了。
幕后制作汉克斯制造不夸张地说,《拉瑞·克劳》这部电影完完全全出自汤姆·汉克斯之手。
从2006年立项便被环球影业选中和妮娅·瓦达拉斯合作撰写剧本,后来又成为了影片的导演和主演,汤姆·汉克斯把自己的个人特色完完全全地摆到了电影的每一个角落里。
虽然影片是一部无甚新奇,甚至还有点俗套的爱情喜剧,但是汤姆·汉克斯和与之配戏的茱莉亚·罗伯茨的明星效应还是不容小觑的。
影片在立项的时候,环球影业就希望汉克斯能写出一个反应人们生活骤变的剧本。
于是汉克斯就写出了一个中年男人丢掉工作,重新进入大学“充电”的故事。
对于这个故事,汉克斯说:“我希望用这个故事唤起人们对美好的向往和乐观的天性。
这是一个并不算太好的时代,很多人丢掉了工作,没有了经济来源,虽然很多美国人很乐观,但是生活依然需要你去践行和努力。
虽然影片的故事并不是那么励志,它说的是一个丢掉工作之后的生活,但是他并没有一蹶不振,而是更加积极和乐观地去面对生活。
最后,他得到了一种观念和思维,他终于意识到丢掉工作并不是太了不得的事情,换个角度看,丢掉工作反而是件好事。
这么一个故事,的的确确是拍给美国人看的。
在某种程度上,美国人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害怕改变。
他们常说,我不能做这个,我也不能做那个。
这是为什么呢?所以,我们必须改变一些东西,并告诉别人,你必须改变。
观念的变化使人感到紧张。
但是我始终认为改变是好的事情,可能是这世界上最好的事情。
”茱莉亚·罗伯茨在罗马拍摄《美食、祈祷和恋爱》的时候收到了汉克斯邮寄来的剧本,看完之后,她当即就决定要参与到影片的拍摄之中,她说:“整个剧本让我又笑又叫,因为它真的是太精彩了。
看起来这是一个令人不快的故事,可实际上它为人们塑造了一个精神上的、观念上的乌托邦,我很喜欢这个想法。
”汉克斯在这部电影里展示出了一种稍有些模棱两可的道德态度,婚外情、师生恋都在影片中有所展示。
对于这样的道德“判断”,汉克斯说:“通常只有那些制作成本高昂的影片才会有道德方面的选择,并做到表率作用。
而像这部电影,我并不奢求它能起到什么引导观众的作用。
事实上,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欣赏角度,无论什么样的电影,人们总会有不同的观影感受。
所以我并不觉得这些内容会困扰我,说到底这部电影展示的是一个人的生活现状和抉择,而不是他在道德上的某种倾向和选择。
”院校情缘这个讲述生活骤变的故事发生在学校里,在汉克斯心里,这并不因为学校是一个适合浪漫爱情和喜剧笑料发生的地方,而是因为他的“院校情缘”。
汉克斯表示说自己很想在大专的校园里拍摄一部电影。
他说:“和正规的大学相比,大专院校里的学生五花八门,更有社会性和故事性,我一直想以大专院校为背景拍摄一部电影。
但是我并不想在影片中扮演什么老师、校长或者是学生家长之类的角色,于是我就给自己创造了一个被生活挤到学校里的失败者的角色。
影片开拍前,我曾经去了几所类似的学校里观察那里的老师和学生的工作和学习状态,我觉得这么一个从海军退伍的人挤在一群家庭妇女、流浪汉中间,很好玩。
”汉克斯在影片中塑造了一个教师的形象,在他创造这个人物的时候,他的脑子中就固定下了这个角色的扮演者,茱莉亚·罗伯茨。
汉克斯说:“这个歌角色就是按照茱莉亚的形象创造的。
因为我有好几个老师和茱莉亚是一个类型的女人:聪慧、高贵但是又平易近人。
我在写剧本的时候,回想起这些老师,然后心中就确定了茱莉亚。
我对自己说,除了她,这个角色谁也别想演。
”茱莉亚曾经在《蒙娜丽莎的微笑》一片中塑造了一个经典教师形象,此番再次出演教师,显得轻车熟路,她说:“我极喜欢扮演教师这个形象。
因为汉克斯在片中是我的学生,所以在片场我总是以老板自居。
汉克斯不仅是一个好演员,更是一个好导演。
他有着丰富的做演员的经验,所以他知道怎么执导才能激发出演员的潜能。
”虽然曾经扮演过老师,但是扮演这么一个大专老师还是给了茱莉亚不小的难题。
茱莉亚说:“这真的是很难的任务。
当我第一次站到讲台上,准备上课的时候,我突然发现那么大的教室里坐着十个学生,每一个人都用眼睛在盯着你,他们似乎在想,这个家伙会教给我们什么。
这个时候我的心就开始突突地跳,我总是没有办法在这种场合顺利发挥,事实上,扮演这样一个老师是件很恐怖的事情。
”两位大牌明星谈及合作,都显得“惺惺相惜”。
茱莉亚说:“在故事中,汉克斯很会拿自己开玩笑来制造笑料,他在生活中也是这么一位轻松好笑的人。
在开拍的前几天,他穿着皱巴巴的卡其布面料的衣服来到现场,这就逗乐了大家。
和他合作很轻松也很愉快,没有太多的压力。
”花絮·这是汤姆·汉克斯从1996年执导大银幕处女作《挡不住的奇迹》以来第二次在电影中拿起导筒。
·朱莉娅·罗伯茨和汤姆·汉克斯曾经于2007年在影片《查理·威尔逊的战争》中有过合作。
·影片在2006年2月就已经立项,当时这部电影的名称叫做《街谈巷议》(Talk of the Town)。
·2010年10月,影片在洛杉矶开机拍摄。
·顶点娱乐起先有意向在北美市场发行本片,可随后环球影业却获得了影片的北美发行权。
不管怎么说好歹算是看完了,这真是个平淡完全没有波澜的故事啊,俩人打个KISS就对上眼了,不过,不管怎么说也是温暖爱情励志片,看看也行,那啥,毕竟里面有汤姆·汉克斯和朱莉娅·罗伯茨也。
不过还是有个笑点地,就是朱莉娅·罗伯茨和老公分手是因为老公嫌她胸小,老兄,开啥子国际玩笑,朱莉娅·罗伯茨的胸小,难不成你要西瓜!
有种说法是两人溜溜达达开始了老年人电影生涯,罗伯茨老啦,岁月啊!
请问,有看欧美电影还不喜欢朱莉娅·罗伯茨的男人么?
有着淡淡暖意的主旋律,依稀想起当年的Forest Gump。
虽然眼睁睁看着大嘴罗容颜老去,但进入角色的她依然魅力无穷。
昨天晚上我跑到俄克拉荷马城North Park 看电影《拉瑞·克郎》(Larry Crowne)。
这是我最近发现的一个电影院。
该电影院放那种上市一两个月之后的“老片子”,比如Rio, 《功夫熊猫II》等。
片子是比较“老”,但俺也不是什么潮流人士,无所谓。
这里的电影票价特便宜,平时是两块钱,星期二特价,一块钱,星期二六点之前买票,还半价,五毛钱。
这种票价,岂止让人回想到了南大五块钱三场的的美好时光,几乎都能让人穿越到猪肉七毛五一斤的时代了。
除了电影票价比较便宜之外,我来来回回路上,正好是暴风雨前后,我还顺带着看了一场俄克拉荷马的电闪雷鸣,这大自然的云雨之合,这天地阴阳交欢大乐赋呵!
可惜《拉瑞·克朗》这片子让人颇为失望,可能是汤姆·汉克斯主演电影里最差的一部。
其原因可能是此片是他亲自执导之故。
汉克斯是一个很出色的演员,但不是所有的演员都能当很好的导演。
就好比一个杀猪的人,杀了一辈子猪,不能说我放下屠刀,立地就能成猪农一样。
当然你说杀猪的改行养猪,或许比做门户网站的改行养猪可能更容易一些,不过谁知道,据说丁磊就很成功。
世事难料。
我搞不懂。
但是最让我不满的,并不是电影的艺术水平高低,而是汤姆·汉克斯不知道为什么和技术干上了?
我认为他对于技术行业的人来说,犯了一些不该犯的错误。
我们姑且模仿“政治不正确”一说,称之为“技术不正确”吧。
手机=笨蛋首先,电影里的教授经常没收学生的手机。
Larry Crowne (汉克斯饰演)下岗之后,为了给自己以后的职业打保票,决定中年变法,去大学进修。
他所上的一堂课是经济学课。
经济学教授是一日裔,一看就让人想起《穷爸爸 富爸爸》。
这位教授说学校里只有两件事不能做,一是不要在教学楼里抽烟,二是不要在他的班上用手机。
“有人称这些玩意智能手机,但是在我班上只有笨蛋才用。
”只是我发现,大部分被没收的手机都是那种老式手机,除了打电话发短信,我看也不会有多少别的功能。
我没看到iPhone. 本人是一个移动学习的鼓吹者,经常倡导老师积极利用手机,更有效地组织教学。
我所在的学校,大部分学生都使用智能手机。
我们开发了一些供课堂上开展小测验的程序,甚至还开发了点名用的工具,有老师在积极使用。
当然这是一个民主国家,不用的你也不能强迫,所以还是有很多老师反对。
Youtube上我甚至都能看到有些老师,在班上突然出现铃响的时侯,像一只愤怒的小鸟一般,冲过去,抓起学生的手机向地下砸。
我校有些老师在课程计划上说,如果我发觉你上课手机响,我会拿过来,给我在德国的女朋友打国际长途。
苹果=堕落我看到男主角克朗用的品牌,我记得是联想?
美女老师梅塞德斯 (茱莉亚·罗伯茨饰)用的是苹果机。
美女老师和丈夫闹翻之后,色诱班上在她班上上课的克朗、一个联想电脑的使用者。
克朗和老师一次窒息的长吻后,最终回复理智,没有继续犯错,可见联想的用户十分可靠,而苹果用户难说。
怪不得圣经上说人类的堕落,始于苹果。
同样,我们的学校用的全是苹果,我没法对此不敏感。
博客=落魄最终让我大怒的是,片中梅塞德斯的丈夫被刻画为一个失败者,平时宅在家里,偷看色情图片。
被妻子抓了个现行后,他辩解说自己不过是一个男人在做男人该做的事。
I am a guy, Okay? 这一点我最近倒颇有些理解。
我一直说自己并不好色,这方面没兴趣,本意是要表达自己洁身自好,重视家庭,不做乱七八糟出轨的事。
结果出乎意料:最近关系十分紧张之时,我家那口子居然说我这种心理不正常,哪个男人不一肚子坏水?
她认为我这样可能是一种变态。
水至清则无鱼,男人什么毛病和怪癖都没有也不是什么好事,因为这“不正常”的。
但是我最不能理解的是,片中梅塞德斯说她丈夫不思进取,不思进取的证据是他是一个博客,所以是一个失败者。
他丈夫辩解说他很有成效,一天都写了五篇了,梅塞德斯说是五篇对他人博客的“回复”,连博客都不是。
列位看官,如此价值判断,你们能同意吗?
怪不得此片在影评家中一片劣评,因为包括Ebert 在内,很多大牌影评人为了争夺网上的影响,都有自己的博客,你一竿子把这群职业宅男全部打翻,他们能高兴吗?
另外,茱莉亚·罗伯茨扮演的这么一个美女老师,婚姻和事业双双失意,和丈夫无法沟通,课上得来选课的人都不够。
我看一个原因,就是和这个时代脱节。
她上课提不起精神,但在课堂上连个起码的PowerPoint都不用,如果反过来自己能将一部分味同嚼蜡的重复内容放到网上,让学生自己去听,课堂上侧重互动,兴许又是一番局面,她就不会对于教学失去激情。
谁叫她不是博客?
一些教师把不会技术当作一种自豪甚至是标榜,但如今的学生也不是傻子,你不会技术不一定说明你课就一定上得好,你水平就一定高,二者并非此消彼长。
当然,如果按照我这种思路去改,后面梅塞德斯和丈夫分手,和克朗结合的解决也就没了。
汉克斯导演的是不怎么样,但让本人去导的话,会活生生把这部爱情喜剧片变成教育技术科教片。
YSS RECOMMEND这不是一部惊艳的电影,赢在真诚和纯净。
拉里 · 克劳让我想起我那个失去了联系的老爸。
我上小学和高中的时候,他有一大段时间待业在家。
有时候是因为找不到合适的工作,有时候是因为受了工伤赋闲,有时候是被我妈分配照顾我们餐饮起居。
上小学那会子常常看到他一蹶不振的样子萎靡地缩在沙发里,不是睡觉就是发呆,对自己没有什么盼头,对未来也提不起兴头。
我还记得自己看着他这样既不理解又很难过,于是大声地给他朗诵课本里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爸爸,我们比海伦凯乐幸运多少倍,我们有光明、有健康,我们可以做多少她做不了的事情!
” 老爸像以往一样回送我一个忧伤的眼神,跟我有气无力地说:“你和我讲这些都没有用。
” 我无可奈何地摇摇头,搞不明白他的感动点怎么那么高…… 我再唠叨几句,他就默默无闻地走出家门,去赌牌了。
可是到了我高考的时候,他一反常态,活得特别起劲儿,忙里忙外早起晚睡就是为了给我吃好睡好,那段时间,也是他和妈妈过得最开心的日子了。
现在我知道我爸是老早就得了忧郁症。
不过他打死也不肯向别人承认。
他当然也像大多数患者一样,忧郁到想自杀的程度。
最近这两年不晓得他好点没有。
看电影里这个奔波着忙碌着的拉里,我想,如果老爸没有忧郁症,兴许也会像他那样不轻言放弃吧。
他们都同样倒霉地因为命运的选择失去了受高等教育的权利,同样地被竞争激烈的社会抛下,也同样倒霉地上演了离婚的闹剧,都做过厨子,都有些自卑。
拉里最可爱的地方,就是他愿意直面自己的问题,他不卑不亢,承认这些丢人的现实,又积极地争取崭新的机会。
他和可以做他儿子女儿的年轻人们坐在一个课堂,学习加倍地努力,又聪明的结合自己长期在社会上的实践学以致用。
如果我爸可以像他这样踏踏实实不做二想地练习英语,他或许已经开了几年出租车挣上些本钱。
为了帮助他记忆,我还把他的考试提纲上所有的英文单词念出来录成磁带给他复习,不过最后还是没拦住他中途知难而退,连考试都没有去。
拉里给我的感动,不在于结果,即使他没有顺利通过毕业测试,即使他没有赢得美人归,即使他没有获得一群年轻朋友的接纳,他的人生也会拥有不同的精彩──因为他欢欣鼓舞,因为他微笑示人,因为他全力争取。
我明白,其实做到这些,对拉里来说,比对我爸而言要容易得多,达观向上是拉里的天性,所以当他被踢出了供职20余年的超市,另一个更美好的世界向他敞开了大门。
相反,爸爸的性格是他一生中最大最难以逾越的障碍,他其实拥有很多很多,但是他无法从中汲取欢乐和能量。
我从来都没有怪过他。
我理解他的无奈。
毕竟我们每个人,都是自身局限的产物;我们的人生,也便是个人性格造就的悲喜剧。
P.S. 大家不觉得片中那个美国流行的yard sales也该在咱们身边搞起来吗?
我这个跳蚤又心动了。
not just two characters, but two people.
其实如果有半颗星 会给3颗半。。
为了汉克斯和罗伯茨多打一星吧.
看完能让人获得轻松的电影
不算是很吸引人的电影。我这个人没有帅哥美女就看不进去……而且在这部电影中朱莉亚的表现并不是很好
其实我想说电影很无趣,还有些莫名其妙。虽然走的是治愈系。为了明天攒个人品,勉强三星。
人靠衣装+知识就是力量 音乐不错 剧情太散
难道我已经对这种片子产生抗性了吗?真的很无聊
中年勵志愛情喜劇,中年危機感不強烈,勵志成了空架子,曾經的Hollywood一哥Tom Hanks和一姐Julia Roberts互動中不見愛情火花,喜劇元素也各種放不下架子難以讓人發笑。Tom Hanks第二次執導,自編劇本脫離現實,只是證明他走不了演而優則導這條路。相對而言,幾個小配角反而較出彩。
虽然一时还是无法接受这样的Tom Hanks,但是作为一部浪漫喜剧,还不赖。大嘴茱在餐馆里的回眸一笑真是百媚众生!
大牌集体打酱油的超烂片。
如若不是两人撑门面估计这电影会死的很惨吧?两人来电得有些莫名其妙,情节交代不够,气氛渲染的也不好。退一万步说,就算是个清新喜剧也难让人开怀。★★
自导自演小人物励志喜剧,挺好,邀来好友做搭档,就算没什么新意,罢了。
我原谅你,因为你要过自编自演自导的瘾,说不定还有机会睡风韵犹存的大嘴朱
谈不上励志,也谈不上是多么唯美的爱情故事.能看的下去,无害.
片尾曲好听
猫眼那1part好funny……也许你们不在年轻,但是你们有演技……年轻,深夜的摩托车,后座
失望
so boring...
HANKS的老年诚意温馨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