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一口气读完了是枝裕和和中村航根据电影剧本改编的小说《奇迹》,心里喜欢得不得了,很多平实的句子都深深打动了我。
是枝裕和真的是一个内心很柔软的导演,那些日常生活中的对话和感悟,都在他的笔下,或者说镜头下,变得悠远绵长起来。
所以马上下了电影来看。
看着书里描绘的那些场景一一具象化是一个很神奇的过程,这过程有些许的失望,但更多还是惊喜。
小胖墩哥哥航一出场时,与我想象的航一完全不一样,但他的少年老成和敏感多愁还是很快与书里的形象吻合起来。
书里的配角则是巨星云集,不管是阿部宽的坂上老师,长泽雅美的小幸老师,小田切让的爸爸,都是我很喜欢的演员,也都很契合角色本身。
惠美的妈妈夏川结衣看着眼熟,看简介才知道原来是《步履不停》里面温柔的妈妈由香里,难怪。
第一次听说鹿儿岛是在新海诚的电影《秒速5cm》里,电影一开始,贵树就被迫和家人一起搬家到鹿儿岛,颇有点放逐的感觉。
后来在日本地图上也看到了鹿儿岛,那是日本除了冲绳之外最南端的一个县,名字好听,位置又特别,所以记下了。
但在《奇迹》里,鹿儿岛最大的特点却是无时不在的火山灰。
一直觉得火山是离我很远的事物,所以无法想象生活在离火山这么近的地方是什么样的感受。
买轻羹回来的路上,航一在红色的摩天轮里也问了外公为什么要住在离火山这么近的地方,外公思考了一番后说,我们早都已经习惯了……以前偶尔也会想,为什么不得不住在这种地方呢?
可是,我们在这里出生,在这里长大,在这里变老……在其他地方说不定会度过不一样的人生之类的问题,已经没法儿再去想象了。
同样的问题我之前也好奇过,为什么那些住在深山或荒原的人们,忍受着极端恶劣的自然环境和极度匮乏的信息资源,从来没想过离开家乡,寻找更好的生活呢?
或许他们并不知道有更好的生活这回事,又或者即使他们知道,他们也不觉得那与自己相关。
每个人都是靠着惯性生活下去,想要做出改变所需要的决心和勇气,并不是每个人都具备的。
喜欢龙之介的乐观开朗和没心没肺。
爸爸被从梦中叫醒,抱着吉他弹起一段记忆斑驳的旋律,但又记不清,龙之介建议:要不再睡一觉?
爸爸欣然接受,然后就真的又倒回去睡了。
父子俩天性上如此相似,所以龙之介才会在爸爸妈妈离婚时毅然选择与哥哥分开,而与爸爸相伴吧。
要是爸爸没有了他,那该多寂寞啊。
喜欢他被当成爸爸乐队的吉祥物,在乐队要上场表演时跟每个人快乐击掌,然后守在入口帮爸爸卖CD。
在和爸爸的生活里,其实是他在照顾爸爸吧,用他的开朗和包容,守护着爸爸热爱音乐的梦想。
片尾他问爸爸什么是世界,是因为有所感悟吧,而爸爸岔开了话,也许是意识到了儿子的成长吧。
也喜欢航一的偏执和早熟。
他在帮外公做轻羹时兴致勃勃而专注,丝毫没觉得这种传统的手艺是乏味的,是真正静得下心来的性子,对外公的劳作有着与年龄不相匹配的敬重。
所以书里才会说,持续几十年做轻羹究竟会是什么心情,航一不得而知,但是那唰唰地把轻羹切成正方形的手势里,大概栖居着神明吧。
日本的工匠精神一直以来都备受推崇,但并不具备复制性,在日新月异的现代,又有多少人甘于忍受几十年如一日的单调乏味呢?
航一在策划奇迹方案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心思缜密也让人赞叹。
查阅地图和列车行程表制定出详细的出行计划,计算出所有的开销想方设法的筹钱,为避免装病穿帮甚至策动外公帮他掩护……很难相信这是一个小学6年级的男孩所能具备的素质,让人不由想起我亲爱的表弟,到了初二她母亲尚不放心让他坐市内公交,就真心觉得讽刺。
电影里还有一个没有书里写描写的那么细腻的镜头。
航一的好友小佐嫉妒同学筒井拨了小幸老师的自行车铃铛,所以心怀愧疚的偷偷拿走了铃铛,因为他不相信奇迹了。
但后来又在筒井有新干线车票的刺激和朋友的劝导下,决定相信奇迹,做别人做不到的事。
所以他把铃铛还给老师,老师明明知道是怎么一回事,却没有拆穿,只说,老师可喜欢这个车铃的声音了,真高兴能够找回来。
这就是真正的温柔吧,他们有这样的老师真的很幸福。
所以小佐还回了铃铛,也还回了愧疚,他终于能和朋友一起义无反顾的朝奇迹奔去。
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奇迹,就是你现在生活的样子。
《奇跡》轻羹略淡,童年微甜。
生活不按期待运作已经很久,为何最近才想起祈祷奇迹降临?
因为火山灰太扰人,家庭团聚的愿望郁结于心,迟迟不喷发,反而让生活蒙上了一层薄薄的灰,无论如何擦拭或搓洗,心情就是明朗不起来;因为新干线刚贯通,双向疾驰的列车擦肩而过,碰撞出流光,传言在那一瞬间大声地喊出愿望,呐喊就会让奇迹发生,即使听起来不可思议。
孩子不让大人知晓,大人不说孩子幼稚,一群人在路上,一群人在家里,彼此都在开心地享受这场追逐奇迹的短途旅程,后来我们才明白,有些梦,或许真的要奇迹出现才能实现,而有些愿,不需要奇迹发生也可以成真——爱,是促成这一切的关键。
即使奇迹未如期而至,有家人的无声守护,伙伴的一路陪同,火山爆发的愿望不要了,家庭不团聚也没关系,我明白,一家人,即使不能生活在一起,爱一定不会缺席,仍能无视距离触及彼此。
那轻羹,朦胧的甜,回味让人着迷,像你的微笑,是爱的味道。
奇迹是我喜欢的是枝裕和作品之一。
这部片也是一群小孩的故事,大人感觉更像孩子身边的配角。
和无人知晓的孩子们非常不一样,更多是治愈和成长的感动。
奇迹简单的描述,就是一对兄弟的父母离了婚,妈妈带着哥哥去了偏僻的鹿儿岛,爸爸带着弟弟去了福冈。
哥哥相信朋友口中说的:如果能看到当两条新开的新干线相互交汇的时候,说出梦想,就会实现,就会出现奇迹!
他和弟弟相约一同去看,彼此也带上自己身边有各种心愿的好朋友,开始了一趟勇敢之旅。
当两车交会的时候,大家都在呐喊自己的心愿,原本特别想父母能够和好的哥哥,突然没有跟着呐喊,只是呆呆的站着等着火车离开。
他终于懂了爸爸说的话。
他没有自私的选择自己,而是选择了世界。
其实这部片子是是枝裕和为了宣传新干线而受邀拍摄的电影。
也就是鹿儿岛开往福冈的新干线“燕”和福冈开往鹿儿岛的“樱”号。
但是他采用了一群小朋友的故事,来间接展现,让新干线有了是枝裕和的味道。
兄弟两个在现实生活中也是兄弟,前田兄弟两个很有天分,各自参演了很多优秀的作品。
除了前田,也有切叔和阿部宽叔,还有写真女神长泽雅美,桥本环奈,内田伽罗,当然还有我喜欢的树木希林等重多超喜欢的演员。
关于奇迹,大人们已经不在相信所谓的奇迹了。
面对周而复始的生活,和现实的挫败,也不再心有所愿。
但是孩子们愿意为了这一份不切实际的传说,为了他们心中纯洁的心愿,赶赴一场冒险的旅程。
这一刻是很让人动容的。
关于切叔作为爸爸给哥哥说的话,让他不要只看到自己,要去看到世界。
意思是让哥哥不要自私的以自己的想法,强迫两个已经不合适的人还在一起,这个也是满足自己自私的决定罢了。
而应该把更多注意力放在世界上,这个世界有很多值得花时间感受的,比如音乐对于爸爸就是世界。
里面很多日系场景都想让人截图。
小学的走廊,校园操场,教师,山田兄弟小时候还稚嫩的脸蛋,特别是弟弟无忧无虑的性格,哥弟两个每次用翻盖手机的对话。
都很可爱真实。
还有同班同学中还很童星的桥本环奈,内田伽罗等等,都充满了自己内心这个阶段的小心愿,也许这个心愿只是让自己跑快一点,让自己擅长画画。
但都充满了希望。
这也许只是她们一个阶段的故事,而故事随着她们长大也会慢慢延续,有很多奇迹。
他们愿意相信奇迹!!
这是一部看着很舒缓的电影,是枝裕和对于家庭电影的细腻处理与孩童作为主角使这部电影尤为治愈。
父母婚姻的不幸是很多小孩子童年会经历的事,在这种不幸中孩子总是那么无辜。
刚开始的时候我们总像哥哥一样,不舍得父母分开、希望一家人能永远在一起,但逐渐长大了以后,就会明白弟弟的想法才是一种人生智慧。
或许父母的相遇从开始就是个错误,分开才是跟好的选择。
就像哥哥在最后许愿的时候没有选择“家庭”而选择了“世界”。
我们无法改变我们的原生家庭,但是我们可以过好属于自己的人生。
电影里面有一处情节,画画小女孩在大家离开两位老人之后又跑回来,对他们说“你们还有什么愿望,我可以在一会儿电车交汇的地方帮你们祈祷实现”,老人说,不,(昨晚你们能来)我们已经十分满足了。
独生女离家后孤独度过残年的老人,和一群为了未来许愿的孩子,人和人之间相互的温暖,对我来说,这就是奇迹。
看过日本一个作词家的采访,里面问他有没有很感动的时候,他说有一次在车站前面看见几个穿着校服的男生女生,一路狼狈地飞奔去赶马上就要开走的小火车,就禁不住流下来眼泪,因为那样年轻那样充满了躁动的日子,对他来说一去不复返了。
当弟弟和哥哥的朋友们分别在火车站台的两边,一边等着开往两个方向的火车,一边冲着对面喊叫着“记着给我写信”,“爸爸就拜托你啦”的时候,我想起那个采访。
但是我现在想到的,更多的是电影世界里面的那个站台,在日本到处都有的那样小小的站台,火车叮咚叮咚地阻隔对面的那个人的脸,说出一句“再见”,然后期待下一次的再见面。
也许下一次见面,长大的脸庞下可能已经不再是从前的那人,但是也许还会是,奇迹发生的样子。
即使是这样有些残酷的事情,也可以成为电影世界里面的奇迹,依旧可以拍的这么清淡,这么延绵。
举重若轻,或许就是日本家庭电影最动人之处吧。
PS:真的很喜欢日本JR,不仅是他家的各个线路的名字和地图,相比起铁道部1800万挂着老谋子名字的宣传片,这部片子简直是天壤之别。
——最终他还是没有许愿,比起家庭,他选择了这个世界。
在我心里如果选一个最能代表“温柔”这个词的电影人,我会毫不犹豫的选择是枝裕和,别人都是被“温柔”形容,而他可以去形容“温柔”。
如果你不开心了,就去看看是枝裕和吧,虽然他的电影不一定展现开心但他可以让你的悲伤没有那么悲伤。
这部电影的节奏秉持着是枝裕和一贯的风格,很慢很慢,慢到你可能意识不到时间在流逝。
我一直认为,看一些这种慢节奏的电影很能舒缓心情,因为你内心的悲伤可能就借此被稀释了,用大量的时间去把你的不安和焦虑冲刷掉,剩下的只有这个世界。
故事的开始,男孩就在祈祷着火山爆发,因为他希望一家四口可以团聚,虽然这看似是个对旁人不美好的愿望,但对孩子来说,这就是他最希望的未来。
看到这我知道,我不能去责怪这个孩子。
刚刚把这部电影看完,突然回过头思考它的题目。
其实叫“奇迹”的电影很多,但豆瓣上评分最高的就是这部是枝裕和的“奇迹”。
好像电影里主人公所期待的奇迹并没有发生,可我觉得,让一个孩子抛弃自己的欲望而选择这个世界难道不是奇迹吗?
所以在我心里,奇迹已经出现了。
最喜欢里面关于孩子们的镜头,在列车相遇时,他们许下了各自的愿望:有希望死去的小狗复活,有希望自己成为女演员,有希望自己长大后能娶到幸子老.....每个愿望都是简单且真挚,就是他们当下最真实的想法,很羡慕他们啊,好像人长大之后,许愿都变得没有那么单纯了,每一个愿望都逐渐沾染上世俗的气息,并不是这个世俗气息不好,只是很难再如孩子那般纯粹了。
“要是每件事都有意义,你会窒息的”。
这是电影里,爸爸跟孩子说的话,我突然被这句话击中了。
好像随着年龄越来越大,越发觉得自己碌碌无为,总是在忙些什么,但好像也并没有什么成果出来。
那我们究竟在追求什么呢,金钱、财富、地位难道是终极目标吗?
如果这些都已经得到了,那之后呢?
对于人生意义的探索我还在路上,一直步履不停,一直从未放弃。
但细思一下,会不会人生本就是没有意义的呢。
我不知道。
如果有个许愿的机会,我会许下什么愿望呢?
我不敢保证,但希望我可以永远忠于自己,永远纯粹浪漫。
嗨 大家好,我是装文艺的2B青年笔芯,今天跟大家聊一部由是枝裕和自编自导的高分电影《奇迹》
故事是酱紫的——爸妈离婚已经半年了,弟弟龙之介随爸爸搬去福冈,哥哥航一则和妈妈回到了鹿儿岛的娘家。
鹿儿岛是一座弥漫着火山灰的城市,灰蒙蒙的,航一努力的擦去灰尘,但是怎么也拂拭不去心中的阴霾。
课堂上坂上老师正布置作业,要求大家调查父亲的职业,这时有同学说 航一没有爸爸。
这让后者感到有些慌张,他眼神闪烁,嘴角无意识的下撇,解释道:我有爸爸的,只是现在分开了。
老师若无其事道,没有爸爸的就调查妈妈的职业,轻描淡写的结束了这个话题。
课后,坂上老师叫住航一:其实老师也没有爸爸,有事随时来找我,我一定支持你!
说完,他重重的拍打了航一的肩膀。
这天晚上航一做了个梦,他梦见一家人又聚在从前常去的太阳塔公园。
阳光温柔,可是画面中出现的两位拆迁工扰乱了这份温馨,他焦急的上前阻止,爸妈和弟弟却熟视无睹。
在日本,太阳塔是一个图腾,家长常告诫孩子,找不到爸爸妈妈就到太阳塔下面等,它的拆毁,让航一从心底发出困惑:我们四个人还能像以前一样生活吗?
另一边,远在福冈的龙之介已经起床,他给蔬果浇完水,叫醒了爸爸,将垃圾带出门,然后便欢快的去上学,他和老师击掌,调皮的摘下闺蜜的帽子去捉蜻蜓 ,他不知疲倦的奔跑跳跃,开心极了。
此时教室里,好朋友惠美却面露愁容,她喜欢演戏,可班上已经有一个比她出名的童星了,同桌告诉她,一个班里出不了两个明星。
龙之介笑着说某搞笑组合的成员就是小学同学呀,姐妹俩各自推了他一把,搞笑艺人可不算数。
嗯,环奈老婆,这就是你现在各种颜艺,走谐星路线的缘由吗?
回到哥哥航一这边,他在实验课上听到一个秘密,从鹿儿岛开出的樱花号和从博多开出燕子号时速都是260公里,当北上南下的两辆子弹列车相遇,高速掠过时会产生超能量,若此刻许下心愿,奇迹便会发生。
航一和小伙伴对此将信将疑,毕竟比起奔赴遥远的熊本县,图书馆的空调和幸知老师的大长腿显然和夏天更配。
可是回家途中,他们却亲眼目睹两辆火车只是打了个照面,对面的老婆婆便消失不见,这让三个小家伙大为震撼,也许奇迹真的存在。
回到家中,外公和老友们正把酒交谈,外公曾是出色的糕点师傅,老友们纷纷劝他出山,新干线马上就要通到鹿儿岛,此时正是把鹿儿岛的传统糕点轻羮推往全国的大好时机。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外公被说动了,因为拉不下面子,他请航一帮忙,一起去零食店买来糕点品尝年轻人的手艺。
摩天轮上爷孙二人分享着点心,外公忽然感慨,这里越来越多高楼大厦,如果火山爆发,人们都得搬走。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航一萌生出一个想法,他决定许愿让火山爆发,这样他们一家四口就可以再度重聚,他把这个计划告诉了弟弟,可是电话那头的龙之介却似乎并不兴奋,听到弟弟和朋友嬉闹的声音,航一嘟着嘴有些不开心。
第二天航一跟两个死党说起了他的想法,这二人也跃跃欲试,小真说他想成为职业棒球手,祐说他想娶图书馆的幸知老师,哼!
你想的美!
另一边龙之介和闺蜜们也开始讨论这个话题。
莲豋不好意思的说她想收集很多很多的爆炸陀螺,惠美则直言不讳想要成为明星,而相比之下环奈的愿望更加有意义:她希望学校能恢复过去的宽松教育,她不想做那么多作业,这样她就有更多的时间画画,以及看笔芯的文章和视频。
嗯,她真是个好孩子
可龙之介的愿望却是想当咸蛋超人和开超级跑车,朋友们疑惑道,你哥哥的愿望不是一家团聚吗?
龙之介露出尴尬的笑容,摇了摇头。
这天晚上他也做了个梦,梦里爸妈又吵了起来,哥哥劝架可无济于事,他心虚的躲到一旁,把章鱼丸塞满了嘴,这样就哭不出来了吧,吃饱了,就不会难过了吧。
其实在龙之介心里,他从未想过要回到四人一起的生活。
外公的轻羮出炉了,味道朦胧,带着若有若无的甜味,老友们提议以樱花为主题,将轻羮染成粉红色,外公拒绝了,自古至今轻羮都是白色,身为糕点师傅,有些事他决不妥协,轻羮做成粉红色,他将无颜面对田道间神。
外婆质问他,究竟是女儿和乖孙重要,还是田道间神重要,外公迟疑了,小声说,田道间神。
这让航一怅然若失,他打电话给爸爸,问他是否对他来说妈妈和自己已经不重要了,爸爸笑着说当然不是,可他希望当航一长大后,除了关心自己,还能关心别的东西 比如音乐,比如世界。
航一不明白什么是世界,也不知道等他明白的那一天 究竟要什么时候才到来,他的拳头越攒越紧,心中愈加不平。
妈妈也给龙之介打了电话,弟弟没心没肺的笑着:我现在开始吃花椰菜了,我在努力的过得很开心,妈妈故作生气:你为什么不给我打电话呢?
你不想妈妈吗?
龙之介委屈道:我当然想,可是前几天哥哥骂我,说我跟爸爸一个样,我以为妈妈也讨厌我。
妈妈的眼泪在不觉间流出,她哽咽着求龙之介回到她身边,龙之介安慰道:我种的蚕豆明年开春就有收成,到时候可以寄给妈妈,妈妈喝啤酒时最喜欢配蚕豆,做的蚕豆饭也很好吃,此时电话那头的妈妈已经泣不成声。
扪心自问我还没弟弟那般活得通透,相爱不一定要在一起互相撕扯,龙之介一直都努力的让身边的人过得开心,这个能在小学时和女生成为好朋友的的家伙,其实是个了不起的人。
兄弟俩最终决定去熊本县许愿。
航一和死党捡拾遗落在自动贩卖机下的硬币,变卖了漫画和手办,加上游泳班的补习费凑够了车票钱。
而龙之介则设法从爸爸那儿要得了一半的子女抚恤金。
课堂上航一、小真、祐三个人相继病倒,医务室的青木老师温柔的笑着说,她小学时也试过装病,狂擦腋窝可以使温度上升,三人向班主任举起40.1度的温度计。
拙劣的演技自然是被坂上老师识破,青木老师帮着打圆场 说孩子确实病了要通知家长,电话还没拨出,外公便未卜先知般的出现了。
于是在这帮可爱的大人帮助下,小家伙们逃学成功,少年的身影渐渐远去,风中隐约传来对话,如果图书馆的幸知老师不要我,我就娶医务室的青木老师,哼!
小猪蹄子
三人回到家中收拾行囊,航一看到跟弟弟的合影,于是换上了黄色T恤,小真的狗狗玛宝去世了,他决定放弃职业棒球手的愿望,改成让玛宝复活。
孩子们的身体里有着用不完的力气,连上台阶也是用跑的,就这样,航一和他两个死党,龙之介和他的三个闺蜜,踏上了寻找奇迹的旅途。
站台的大叔说,这里曾经火山爆发,熔岩带走了五十多个人的生命,航一听闻此言陷入沉默。
兄弟二人终于见面了,弟弟没有穿那件黄色T恤,航一有些沮丧,子弹列车的轨道建在半空,七个小家伙沿铁轨寻觅观测点。
他们穿过河道、穿过桥洞、穿过农田、穿过菊园,他们奔跑着冲向超市的顶楼,莲豋却掉了队,她想引开警察但是没能成功,回头寻找莲豋的伙伴们被警察逮到了, 此时惠美展现了一个演员的自我修养,她走进一户人家,对老婆婆说:抱歉,我回来晚了。
好心的老人家收留了这帮孩子,给孩子们订了猪排饭和鸡肉饭外卖,还告诉了他们一个绝佳的观测点,饭后 老婆婆给惠美梳头,环奈给老爷爷表演舞蹈,过去的时光仿佛再次流淌。
孩子们将愿望写在毛巾上,龙之介却只在哥哥的愿望下署了名,他说他们兄弟俩一起祈祷,二人脱下各自T恤 里边还是一样的白背心,兄弟二人已经很久没有这样安静的坐在一起了,龙之介递给航一爸爸的专辑,航一和龙之介分享了外公做的轻羮。
此夜过后,弟弟会继续陪着做地下音乐的爸爸更加努力,哥哥也已经能从平淡的轻羮里尝出清甜,也许生活依旧不如人愿,但他们会各自安好,二人比完身高,该睡觉了,异口同声,却又心照不宣的久久不离去。
月有阴晴圆缺,有些东西却在不动声色中悄无声息潜入夜色,婉转、绵延、传承、沉淀 、直至永恒。
老人开车送孩子们到达观测点,环奈乖巧的问公公婆婆有什么心愿,她可以帮他们祈祷。
老人家笑道:我们昨晚已经梦境成真,很满足了。
孩子们欢快的奔跑着,充满了动力,写满愿望的旗帜高高扬起,他们终于抵达了目的地,然后火车终于要来了——
奇迹没有发生,小狗没有复活,孩子们的生活将回归原点,仿佛什么都没有发生,可当青春的列车交汇的刹那 ,他们又确实留下了成长的印记,分别时,航一向弟弟道歉,他没有许愿,因为比起家人,他选择了世界。
一如既往的是枝风格,引而不发,耐人寻味,如一块轻羮,咬一口只觉清淡,细细咀嚼,却渐渐香甜。
世界到底是什么呢?
或许是爸爸追求的地下音乐,或许是外公坚持的白色轻羮,是环奈的画、是惠美的明星梦、是龙之介新种的西红柿、是幸知老师美妙的大长腿 、是班主任搭在肩膀上的宽厚手掌、是弥漫在城市的火山灰、是泡在池子里的红色泳裤、是那些我们爱的人和离逝的风。
是枝裕和导演本人说,以往谈及电影的感想,自己往往答不上来,可这次拍摄时,他不经意间看到孩子们高兴的吃饭、背着书包上学,他们快乐的生活仍在延续,这部电影只是从他们漫长的生活中捕捉到的些许片段,但是他真心希望他们能够一直像影片中那样快乐的生活下去。
或许,这也是为什么这部电影的英文名是《i wish》影片中航一装病时所读的诗是谷川俊太郎的《活着》 倒下前还有一句没来得及说出口:活着 是与一切美好事物的邂逅谢谢他最后选择了世界太阳强烈,水波温柔,泥土高溅,扑打面颊,人类和植物一样幸福,爱情和雨水一样幸福,活在这珍贵的人间 ,也许就是奇迹。
好了,这部电影我们就聊到这吧,我是装文艺的2B青年笔芯,咱们下次再聊 bye
当阿航在列车相汇时,脑海里闪过了无数的记忆碎片,然后放弃了许愿。
这样的童年原来是一样的,我的童年是小学的沙坑、教学楼后花园里花盆上的蜗牛、傍晚放学某人家武力飘出来的姜爆鸭香。
这么回想起来,童年好远了,自己的开头年龄数字也不断变大了。
小孩子总是很容易满足,想法也很简单、天真,装作大人似的对话,但流露出的全是稚气。
但看到阿航最后在分别的站台,对弟弟说的那一番话,我仿佛看见了一个长大了的阿航,心里却有一丝难过了。
真希望阿航能多保留点童稚的“要求”,不要那么懂事,但回过头想,可能想通了的他,每天会开心点吧,毕竟他选择了“世界”,也就选择了放开,懂得了尊重。
所以成熟真的是又残酷,又值得,总得失去些什么,才能得到些什么。
伙伴们的双向奔赴,让我想到了一个好友聊天说起,怎么样才能扩大社交圈,认识更多新的朋友,感觉越长大,圈子反而越少了。
从小到大,我们不断升学,其实认识的同学越来越多,所以感觉不断地认识新朋友,反而走进社会,利益让我们各自都有了盔甲,难以入心。
所以我在想,或许真诚待人,不必强求,自然会遇到志同道合的朋友,不多也行。
看了好几部是枝裕和的电影,总是过于现实与残酷,但这部《奇迹》让我在炎炎夏日好像有了穿越到童年的片刻时光,就如同电影的马路与路边的野草,孩子手中的种子,这些才是我们童年闲荡在岁月里的记忆碎片,在任何时候回想起来都熠熠生辉且温情无比。
晚安,无比独特、平凡且真切的童年。
在看是枝裕和的《云没有回答》时候,也正巧看了他的这部电影。
和大多数是枝裕和电影一样,这部也是温情题材电影。
这部电影以孩子的视角来看待这个世界,面对父母离异,两个孩子各自跟随父母。
虽然弟弟龙之介还小,却以“照顾爸爸”的理由留在了痴迷于音乐的父亲身边,哥哥航一则跟随了他的妈妈。
兄弟俩并没有因此感情暗淡,每天通过电话保持联络,互相询问近况。
在本该快乐的童年,他们时常会带上成年人的“忧虑”。
但另一些时候,即使是早熟的哥哥,也依然会想着火山喷发的心愿。
九州新干线的开通为兄弟俩见面制造了契机,航一认为在看到列车汇合的地方许愿便可实现。
在短暂的相遇期间,不管他们曾许下的愿望如何,奇迹是否存在,但生活仍在继续,快乐也会延续,航一和龙之介最终还是要步入各自的轨道,这次相聚只是他们人生的列车短暂的相遇罢了。
我们站在轨道两边,微笑,挥手,再见。
列车挡住了视线,其后,我们各自去往世界的两边。
什么时候什么地点我们能够再次相见。
这就是我看到结局时候脑海里的句子了,这部片子从头到尾,我是真的看得很开心。
之前去了一个电影沙龙,正好大家在讨论喜剧的问题。
有一个众所周知的观点是,悲剧往往的一个完结,我们无能为力。
而喜剧则往往会有将来,有无限的延续。
而这部奇迹,正是是枝唯一一部,让我归类到喜剧范畴内的片子。
前半段清淡的节奏,完全没有一点明显的压抑,已经让我对这部电影【是枝制造】的标签感到了怀疑,中后段清快的节奏,更是让我大跌眼镜,直到最后近乎完美的结局,我只得出了两个结论。
也许是命题作文,以及两个小学的孩子,让是枝对整个生活的掌控更加正面了一些。
也许,是是枝又升级了。
先说一下主线,一个完整的家庭,可以制造两个不幸的单亲家庭。
父母离异对孩子的影响,从家庭到学校,并造就孩子的早熟,无论心理还是生活上的,两兄弟大的少年老成,小的家务全能,学校里虽然设定上同学们都是体贴善良,但实际上呢,这是主线的阴郁。
其次,小狗的尸体,女演员的悲哀,老年夫妇的空虚,小钢珠爸爸的孤独,这些孩子代表着的各种家庭,虽然画面寥寥无几,但熟悉是枝的人都知道,这正是他前几部作品挥之不去的生活暗面。
这正是是枝的属性,无论悲喜,都交给观众自己去体会,给你的画面是生活,台词是生活,音乐是生活,你们对生活如何理解,你们就对影片如何理解吧,请君随意。
所以太多的人认为他很阴郁,就像吃过糖后去喝水,会隐约感觉水是甜的一样。
其实苦的不是剧本,是我们自己。
但是这部片子在表现上,真的足以见到是枝对正面意义的努力了,从整部片子的节奏和BGM上就能明确感受到,即便生活中有那么多的梗,但在少年们的眼中,一直有着希望。
哪怕是早熟的哥哥,也依然会捧着自己的火山爆发图诚心许愿,这些光,是任何阴影都遮盖不了的。
至少我认为,这才是是枝这部片名为【奇迹】的真正指向。
看到很多人的第一评价都是,一如既往的是枝风,平淡无味,奇迹最后也没能发生。
但我却认为,奇迹发生了,并且从一开始它就存在着。
从弟弟努力尝试蝶泳的时候,从哥哥把颜料涂在报纸上的时候,从少女在后台对着镜子彩排的时候,从少年抱着弹珠的尸体跑上列车的时候.....是枝一直以来不都是展现着生活中无可奈何的琐碎悲伤吗?
被困扰被忧虑,那些纠结不清,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无奈情绪,被定义了还非得继续下去,不可回避的事情,那些我们自认为悲喜无常的生活,在这些少年的眼中,到底又是怎样呢?
是一心一意。
这就是对于生活而言,最好的奇迹了。
* 我们相隔的距离或许千山万水,高楼林立,城市和田野,铁轨和立交,曲折宛转,行走不易。
但我们的距离,不是身体而是心意,它从始至终都只是一条直线而已,可能是无穷,也可能是零。
啊对了,是枝的片子很大的特点就是注重着细节,其中有一个便是开窗的阳光。
这点在好几部作品里都属于一个提升点,在这部片子里也一样。
“哥哥,什么是地下音乐?” “嗯..就是工作要更努力的意思!”
没啥意思 人物太多了 小孩的心的确是 许愿世界而不是家庭
有一种,"还没结束啊",这种感觉。。。
拍得到最自然的小朋友們,所有醬油都是大牌也駕馭得了,不會讓觀眾看到哪個醬油而胡亂尖叫,是枝裕和確實是當代大師。跟爸過的次子夢想是成為假面騎士還畫了rider貼牆上,全場就我一個大笑了:快看你爸!新好男人加搞笑藝人似的的次子一定是五代生出來的孩子哈哈哈
@SIFF上海影城 是枝裕和的point是拿一颗无染的童心去面对一个扭曲的社会,风平浪静的底下是死寂的心灵,因为小朋友们总是需要团结起来再造一片天地来满足自己对开心的渴求,而大人们总是站在边界的另一边。小朋友们结伴JR出逃的情节实在是经典又老套,出格的配乐和讨好的童趣至多使之看起来像是小品。
明媚,温馨。天然去雕饰,润物细无声!是枝裕和得拥有颗多么细腻的心灵,才能将孩子的内心悸动挖掘得如此通透!那些单纯的执着,青葱的际遇,天真的愿景和真挚的情谊,无一不是赤诚的奇迹啊。美满家庭的离散,墙内秋樱的开败,钟爱小狗的逝去,越嚼越香的清羹,是流经生命的传承,亦是呼啸尘世的谜底。
兩兄弟演的很不錯 這種一群小朋友去許願的片子我還是很買帳的 從日本回來之後 覺得是枝裕和的電影完完全全就是我腦海中揮之不去的日本的印象 安靜緩慢又有小躁動的夏天 最後還是想說瑪薩米你又不是保健室老師對學生放電假笑帶膠布?!片子里好多梗 好樂呵~四星半
不知道是沒用心去看還是根本就不值得看。日本現在的電影基本看后都會如是感嘆。打醬油的明星不少但唱主角的小弟兄倆實在沒看頭劇情也弱。
那是错身在一瞬间的成长(是枝裕和继《步履不停》之后,再度放大“我回来了”“你好”之间的人际纽带),是长在秋樱里的静谧、是嚼在食物里的传承、是粘在手指上的火山灰。青春轰隆作响,却从不疾驶而过,那些大声喊出的愿望,叮咚的铃声、抢食的零食、变卖的玩具、心爱的小狗,亦有流经苍老与死亡。
小清新
比起家,我还是选择世界。这一部好轻松好温柔。
没觉的动人,小田切让倒是让人眼前一亮
有点闷……
那隻狗的死是最重要的,因為它殘酷的向七個孩子揭示了:大人為什麼不隨他們齊來許願?因為大人知道,孩子希冀的奇蹟(畫畫更好,跳舞更棒)只不過是青春的另一種可能,大人希冀的奇蹟卻正是回到青春試圖重來的絕境。察不察覺這種差距,才是長大與否的準基。
三星半。
两拨小孩儿许愿,小田切让玩音乐,火山喷发,轻羹。
一杯泡的很淡的茶
不知道为什么分这么高
siff@影城;重看「奇迹」美好无比,当我们有天明白奇迹的美好正在于其永不到来时,成长才慢慢降临,才品味到清淡至醇厚的底蕴;交叉蒙太奇契合新干线汇合,那一年的回忆就定格了,兄弟俩或许成长轨迹就此错开,但他们曾见证过彼此追寻奇迹的过程。
两列火车相遇前,突然世界静下来,荧幕上出现的是生活中那些被忽视却最美好的细节:怒放的野花,蓬勃的树苗,肩上的尘土,手里的种子。然后呼啦啦的,大家冲着呼啸的火车喊出愿望,我鼻子一下就酸了。太美好了。想见的人,就坐上下一趟列车去见他。第一次在影院看是枝裕和,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