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不减少大家看到这部电影时的乐趣,这里会尽量少提及电影的对白和剧情。
看完电影最想说的话是:艺珍,你是一个真正优秀的演员。
回想年初,《妻子结婚了》和《聚光灯》的邀请同时送到她的手中,经纪公司和影迷的意见都是接《聚光灯》。
原因无非如下:一,主播的角色比较吸引;二,电视剧放送时间较长,积累人气;三,《妻子结婚了》题材比较玄乎,观众的反应难以预测。
讨论时艺珍说:“这两部的话,当然应该选择这部电影。
”不过最后她的选择大家都看到了,她同时进行了电影和电视剧的拍摄。
坚持自己的意见,也接受别人的意见,在困境和顺境中都克尽己责,表现出去做好的姿态,更表现出了可以做好的能力——如果有一天她站在了顶峰,我明白,这不仅是上天的眷顾。
说了一些和电影无关的话,因我始终都是艺珍的影迷。
但是《妻子结婚了》的成功,俗套地说,艺珍是很重要的因素,剧本、导演、男主角等等都居功甚伟。
剧情新颖,对白诙谐,表演不折痕迹,镜头丝丝入扣,音乐动人心魄……在这个年头,很难看到一部这么“完整”的韩国电影,没有显眼的瑕疵,却处处是出彩的亮点。
这些,在大家看电影时都可以感受到。
这不是一部在现实中可以被接受的作品,比如我的朋友说:“看了这部电影真的更喜欢孙艺珍了,但如果生活中她也这样,我就不和她结婚了哦!
”哈哈,当然是玩笑话一句。
不过也的确不乏看完电影后铁青着脸出来的大姐、大叔……只能说,如果就将它当作一部电影,暂不用现实生活的道德标准加以评价,可以感受到的大概有很多。
它绝不只是一部“大女人”的YY作。
我的感受,在标题中已经写了出来。
看了这部电影想法何止万千?
好的作品应该都是如此。
写出这个只因它是令我最念念不忘的一点。
这当然和我其他朋友念念不忘的不太一样,所以更值得和大家分享。
这一点是被剧中仁雅的一句话带出来的。
当德熏(第一个丈夫)问她第二个丈夫到底有什么好的时候,仁雅说:“和他在一起,让我看得到未来,让我活得更像我自己的未来。
”活得更像我自己——这是无论谁也不能抗拒的话。
人类社会还需要靠采摘觅食时,女人掌控了社会,包括孩子的血脉;当抡起的铁锤和刀斧变得最有力,一个男人可以拥有多于一个的女人;机械取代了人力,女人也可以在研究室做出改天换日的成果时,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互相结合,安慰心理的寂寞……人类一直向往着自由,虽然还没有达到随心所欲的境地,却真的越来越少束缚,一直独立到某一天发现:他们还需要安慰,却已经不需要某一个具体的人。
所以人变成了森林中的树,站在许多树的间隙中,却是傲然独立。
头顶上有充足的阳光,脚下踏着足够的养分,只要用力就可以坦然地生存。
谁再也不想依附于谁,即使倒下,也不愿完全依靠别人的支撑。
我们是独立了,还是孤立了?
想起了琼瑶时期的言情,菟丝花,必须依附在别的植物上生存;想起舒婷的爱情诗,致橡树,她要做一棵在他近旁的木棉,每一阵风吹过,都与他相互致意;妻子结婚了,走得很远,它打破了“唯一”的咒语。
但谁又知道,当人们更加独立,当人们甚至也都不再需要安慰,只需要分享快乐,这个“唯一”又会不会变成无谓的束缚呢?
当然也许现在还不是这样的。
都市中千千万万还在寻觅的男男女女,也许还在痛苦于没有爱情。
谁又知如果这是一个错,也是无法避免的错,是一个越来越强大的个人的错,和如果你认为《妻子结婚了》是一个错,有着一样的原因。
很早就听说过这部电影。
现在才看,有点后悔。
这绝对是部好电影啊,制作精良,剪辑完美,十分细腻。
改编自韩国第二届文学赏获奖作品(好想看原著!!
)。
该片当年,口碑极好而且上映后都是大获好评的。
孙艺珍也因此获当年的青龙奖影后。
啊,对于,孙艺珍,我以前从来没看过她的作品,而在该片中, 她的确让我惊艳啊,虽然她的所做所为让德勋(金柱赫)爱之深痛之切,但是谁看了她笑的样子楚楚可怜的样子,敢不爱她?
我都爱!
又美丽,又可爱,又性感,还会做家务做饭。
谁说美女都是花瓶不会演戏,孙艺珍人美演技也超棒的!
怪不得是百想+青龙+亚太的三料影后啊。
看不来啊,高丽棒子还是有一批实力派+偶像派演员的。
(我孤陋寡闻了。
)只是,我不知道为何豆瓣评分那么低·····看来,这种女权主义以及涉及颠覆社会伦理道德观念的电影,仍然不是主流吧······但是,我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这部电影的评分会绝对会越来越高的。
人性和纯爱才是永恒的话题。
呃,至于形式方面,还是乖乖的听党的话吧·····(我是阳光积极上进好青年)这部片子最让我惊艳的地方在于,每次情节转折的时候,眼看着情节无处延伸也猜不到的时候,导演的处理都让我觉得意料之外,也在情理之中,一点也不突兀和空洞。
(更想看原著了,我要去百度发帖求原著!!
)很多人评论说,受不了仁雅(孙艺珍)的这个角色,受不了里面两个男人对待仁雅的方式。
其实,答案,就在影片中德勋(金柱赫)和在京(朱相昱)的对话中:德勋:你为什么要和她结婚?
在京:那你为什么不和她离婚?
德勋恍然大悟如释重负的脸。
(好爱金柱赫!
)······· 是的,我们都是在带着枷锁在前行,我们也都会在走投无路时痛苦,然而,越是痛苦的无尽头,可能也是豁然开朗的开始。
这就是爱,爱情里面没有对错,两个男人都极其爱仁雅,那么爱她就爱她的一切啊,在如今一夫一妻制的社会,妻子爱上别人的确就是出轨是不道德要遭到谴责,甚至还嫁给了别人,德勋也极其痛苦过,但是这样的痛苦,也比不过失去爱人的痛苦,试过就知道,妻子不是不爱德勋了,而是又爱上一个人,“爱怎么能够分一半?
不,爱不是变少了,而且加倍了。
”看这样的纯爱电影,就不要被世俗的条条框框所束缚,退一万步说,这只是一种艺术方式,是在探寻爱情的意义。
至少,它给予了我们追求爱的力量。
ANYWAY,孙艺珍和金柱赫的那段床戏的确很赞耶不止要看一遍哈哈,你们怎么不在一起
反复看了很多遍,从最初的无法理解到逐渐爱上这部电影。
反复看的过程中发现电影的很多小细节,才明白导演如此用心的拍这部电影。
很多影评都写的很好,我在这里只想写一些我观察的的小细节。
举几个例子,1. 女主怀孕时准备的蛋糕。
有四支蜡烛,其中两个各占一角,象征着两位男主,另外两只紧密的贴在一起,象征着她和孩子。
此外,蛋糕上还有三个爱心,两个大的,一个小的。
两个大的爱心代表着爱两位男主,小的爱心代表着爱孩子。
两个大的爱心分别是红色和白色,说明两种爱是不同的,显然红色的爱心是给她第一个老公的,是世俗意义上的爱,而第二个白色的爱心是给男二的。
这些镜头都是一闪而过,捕捉到以后才体会到导演的用心。
再多说一点,其实大家可以把男二想成是女主自己。
我觉得这部片子想说的是女主既要爱情(嫁给第一个老公),同时也要爱自己(嫁给第二个老公,其实就是她自己的载体)。
这样就可以更好的理解这部片子了,导演用了很夸张的手法。
女主自己也说在京像她的双胞胎,暗示男二其实就是她自己。
2,戒指。
跟男一结婚的时候是钻戒,跟男二结婚的时候只是一个指环,并没有钻石。
这也暗示着跟男二其实不是世俗意义上的婚姻。
更有意思的是,后期女主戴的戒指不像是男一求婚时的钻戒,更像是女主将跟男一结婚时的钻戒上的钻石和跟男二结婚时的指环融合成了一个戒指。
3,电影开始男一找女主复合的时候,引用了普拉蒂尼的话,女主还笑着说普拉蒂尼跟他们有什么关系。
后来男二说普拉蒂尼是他的偶像,这显然不是巧合。
4,男一开车送去女主去男二处,男一离开的时候,导演特意给了一个女主长时间目送男一离开的长镜头。
我想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想法吧。
我很喜欢这个镜头,我的理解是想说明女主是很爱男主的,甚至可能爱男主多于爱她自己。
5,电影中有几次女主不断的轻拍男一后背安慰他的镜头,我觉得很有意味。
第一次是他俩复合的那次,第二次是男一想强上女主那次。
6,男一刚遇到女主时,跟她去酒吧喝酒,女主电话响了不接,然后直接关机,其实表明她一直就是这样的。
后来男主跟女主在一起了受不了女主的这些行为,开始不相信女主。
另外片头也讲到最初男一打电话给女主约她时,她也没接电话。
其实这些导演在片头就给出暗示了。
女主说她跟别的男人出去喝酒了上床了,这个应该是故意骗男一的,因为生气他不相信她。
7,男主找女主复合时,女主很清楚他们性格的不同,但是还是因为爱男主而愿意而和男主在一起,这其实是对她自己的妥协,但也解释了为什么女主会想有第二个老公(其实是想更好的爱自己)。
8,女主明明知道孩子是男一的,但就是不告诉他。
还有在起名字以及分享性幻想的时候都明显偏向男主,但还是不愿意直接告诉他。
这应该也是有含义的。
9,女主说男二不用手机,后来电影中看到男二确实不用手机。
在孩子生病时男一还得通过寻呼机留言的方式找男二。
10,女主之前经常喝酒到天亮,很晚回家,有了男二以后再也没有以这些形象示人,反而出现的镜头都是在家里做家务,在婆婆家勤快的做各种事情。
其实跟男二(她自己的载体)在一起以后,表明她可以更好的爱自己,从而可以更好的爱她的老公(男一)。
11,女主性格要强,跟男主分手后,即使很想他跑去偷偷看他,但也不会给他打电话。
和好后,第一时间想到帮他清理伤口以免留下疤痕。
12,女主跟男一在一起时多以贤惠妻子的形象示人,跟男二在一起的镜头很少,而且基本也是以职业女性形象示人。
13,给孩子过生日那天,交接时女主从男一车的后排座位上下来后走上了男二车的驾驶座位,由男二带孩子。
总结一下,第一次看这个电影时真的被冲击到了,觉得无法接受,但是反复看了很多遍以后却越来越喜欢这部电影,尤其是发现隐藏了那么多的细节。
再次强调一下,如果能把男二想象成女主自己,就能更好的理解这部电影其实是爱自己和爱爱人之间的矛盾,影片最后两种爱融合在一起了。
男二只是女主自我的一个载体,导演用了很夸张的手法,但是也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否则至少我不会去反复看这部电影。
另外,真的很喜欢孙艺珍!
很遗憾直到2020才知道有这样一位优秀的演员。
那爱可以分成更多份吗?
那男人可以娶两个老婆吗?
这是我老公的第一个反映。
而我的第一个反映是,这个女人为了追求自己的快乐幸福,自私了。
两个都爱,两个都不想离开都不放手,而选择两个都结婚。
这个结局确实不会被大众所接受。
这个社会一夫一妻制就是为了维护正常的男女关系。
如果打破了,那这个社会会变的如何?
会回到以前古代还是母系社会,还是会更加的夸张,混乱。
或许有人会说,这是为了爱,爱是不需要什么理智,限制了我的爱,我活在这世上还有什么乐趣可言。
人活着就要为了自己的爱去争取点什么才有意义。
当然爱很重要,可更重要的是责任,是对爱的责任。
你能坚持你的爱到永远,还是你很博爱。
还好女主角一辈子只爱两个人,可以对两个人负责到底,爱到老死。
那如果爱的人多了怎么办,4个或者5个。
一个人的爱能分那么多份给不同的人吗?
答案肯定是分不过来。
所以还是老老实实的好好爱着一个人。
看了电影后,我并没有感到反感,但也不支持这样的生活。
在影片中的男人可以说是不真实的,没人能可以做到爱的那么宽容。
怎么读?
我不读的我只是喜欢到处收集旧书我买书而且用抹布把它们擦干净然后……拿到太阳底下晒干然后如此摆放在书架上不完全这样有时我把它们抽出来闻一下味道如果你看一下猜谁是金成恩是翻译本人是,这人会扔掉从翻译者那作为礼物而得来的书在这里,看一下这本书1978年6月7号傍晚,下雨天忧伤的知淑这是我的业余爱好好了
看这片子完全是因为是慕名而来,想看看传说中的孙艺珍长啥样结果剧情还让人小小暗爽一下,一女两男耶还真的是女王。
长久以来在男人三妻四妾历史的压迫下男人有两个情人似乎不会让人太诧异,重婚罪似乎是给惩罚男人定的,看哈这片子你就发现这和《布达佩斯之恋》里面的女主角一样,有两个bf,不过这女的还犯了重婚罪!!
暗爽归暗爽,实际上真的爱起一个人怎么可能顾得上分心,真的爱一个人你怎么原意和别人分享?
男人不愿意女人也不会愿意。
这女人的活的太自我太任性,太随心所欲了,我估计社会上是少有这么伟大的人愿意包容和别人分享配偶。
拥有不同个性的情人,得到不同感觉的爱情是每个人的幻想,但是一对一这才是真的爱情,否则你情人可以有一个两个三个,像韦小宝一样有一群,但是你又爱上了谁啊你真的爱哪个,你分得清么?
那你得到的也是整颗心么?
爱,也需要将心比心。
皇帝还三宫六院呢,真心爱他的,恐怕没几个。
若是你真能修成正果像这电影一样,两颗真心,两个配偶,还能和睦的相亲相爱,那我佩服你。
男人也表觉得这片子太大逆不道了,你们多配偶的幻想和yy都持续了整个人类历史了,偶尔也换女人yy哈
咯噔!
这是看完电影心里第一个感觉,咯噔一下!
没想到一夫一妻制的大韩民国居然能拍出这样违背制度的电影!
是不是有点90后瞎胡闹的味道?
不过也算是一部突破的电影吧。
一直以来看过的爱情片不是男的出轨,就是夫妻两人各自有各自的情人,即使彼此发现了也还能相安无事的生活,继续彼此的“家庭”。
电影的男主角不能用懦弱来形容,只能说为了坚持自己做出了让步,我想对于妻子的感情不是爱,而是征服,这样心思浓重的女人,女王的做派,也许让这个有些冒着傻气的男人有些头晕目眩,觉得娶到她就会成为正真的男人。
真不知道这样的人是可悲还是可敬,用现代人的话说就是缺心眼吧!
不过这样的坚持也是我我们少有的。
女主角这个生性傲慢,觉得所有男人都应该屈服于她的膝下,周旋于两个男人之间,我想最终她真正爱的应该是那个傻里傻气的吧。
那个镜头深深的触动着我:走在他身后,跟着他回到了那个第一个家,看着他蜷缩在一起睡觉,她哭了,趴在他身旁满足了他的性幻想--含着他的生殖器,直到天亮。
不觉得恶心,只是在一段时间,让人找到了她真正所爱的那个男人!
即使在无名指上同时套着两枚钻戒,可真正被套牢的那个已经深埋在心!
最后三人选择了在一起生活,可是留下的是什么?
回到现实中,等孩子长大之后问了谁是我爸爸,得到了肯定回答,接着又问那个和我们住一起的叔叔是谁?
不知道她的妈妈会如何回答。
电影就是电影,发生在现实中,世人的唾沫会压的这样的人喘不过气,到那时女人的女王心态会不会还像这样坚定自如呢?
也许爱到极处,是可以没有独占欲的,世界是可以大同的,反过来如果还是想着独占,那就是爱得不够?
可是那种绝望而又倔强的爱,该是不能复制的吧。
每个人的爱都不一样,如果不能给与正面,虔诚的回应。
也只好不与之计较,不过言笑而去。
至于之后是一个人放浪形骸还是心如柴桑,那是宿醉之后的事。
我相信确实有不可忘却之殇,以及曾经遍历情缠的苦难。
但是你会改变,会成长,会有能力站在下一个高点去对今天的任性与单纯做出评价。
这与那个时候,是不是还对这个人心存依恋无关。
这也同样意味着继续的可能,毕竟,不是每段故事都需要用悲剧来做打动人心的结尾。
这更意味着一味的妥协和压抑自己,只能让自己永远以悲剧的主角登场。
德勋觉得自己是一直都“拥有的”,他不知道他所做的其实是“占有”。
他不知道,他会变,她,也会。
人的本性一部分是自私,我们的骨子里那些向上的,阳光的,积极的东西都需要反应时间和教化过程才能体现出来,这个观点并非暗示铁达尼号快沉了的时候,拼命想挤上救生艇就是可耻的,这只是生物求生本能的体现。
如果这艘船沉得越慢,就越有更大的机会把生存的机会留给妇女老人和孩子。
人们同样不了解自己的表现,是不清楚对一个人的依恋有很多种。
从好感到喜欢再到爱乃至恨,以及爱的背面,冷漠。
不管是德勋的百转千回,还是在京剧末不痛不痒的平衡了德勋的“合法丈夫”心理,都只是为了求得自己的圆满。
绿叶终于有了做绿叶的觉悟,鲜花依然绚丽绽放着只有自己才能欣赏的美。
这绿叶和鲜花,二者的关系便更多了,单纯基于性别不同而产生的吸引,朋友,恋人,知己,乃至于超越了所有已知关系的关系,无法定义。
但凡正常人会下意识的针对不同的关系采取不同的相处方式,这些远近错落的关系才是让我们有安全感的东西,是我们正常的社会交往的基础。
而仁雅,在她的字典里,只有喜欢,与不喜欢。
可是我们为什么总是需要一个幌子,来为自己与特定对象的关系做一个社会化的公开声明呢?
像,你是我的玩伴,你是我的利益关系者,你是我的朋友,你是我的好朋友,你是我的兄弟,你是我的知己,你是我可与之授命的应许之人,林林总总。
这是为了求得内心的安定吗,还是你已经习惯了给自己的生活贴上熟悉的标签,好让那些未知以及不确定有一种你能觉得安全的颜色?
从你所生活的群落里得到一种来自你理解范围内的社会关系认同?
好似绝大多数人都是这样生活着的,这也确实没什么不好,不管怎样,重新架构一个社会认同是一件很耗费成本和精力的事,但是这样的过程对仁雅来说从来就不存在,因为她根本就不曾有过所谓的认同,吉卜赛的梦想,单纯的追逐自己的内心感受,区别开所谓丈夫与“双胞胎(知己)”的区别,她不需要认同,她只论磁场的吸引与排斥。
很多人可以理解并接受无爱的婚姻,可以与一个不甚喜欢当然也不讨厌的人结婚,这样的婚姻与爱情无关,这只是一个延续生命的社会契约关系。
在这个过程里,德勋找不到自己,他只是光芒万丈的吉卜赛梦想的一个影子,一个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的人。
我能说这样的德勋是不适合仁雅的吗?
我总觉得,并非毫无原则的,不间断的依附才是表达爱的唯一方式,也不是不断的妥协或是压抑自己,才能表明是在乎的。
好的爱情会让人心生喜乐,有如初莲盛放,那是一种厚重的归属感与安宁。
只有珍惜自己的独一无二的爱的德勋,才能给予仁雅正面的回应,而如果仁雅不能明白,也没什么可遗憾的Ps.除去男人在婚姻关系里的四个物质基础,外交,繁殖,家事,与夜生活,如果德勋能把在京上层建筑的作用一并包办了,大家伙儿就不用憋屈了,所以啊,我很好奇那些看得窝火的人,不知道有没有想过让德勋好好料理自己,好替代在京这挨千刀的家伙
传说中的2008年韩国电影“话题之作”。
老实说,挺长时间没看韩国电影了,提不起兴致。
曾经有那么一段时间,韩国电影飞速崛起俨然貌似不争的事实:或画面精美动人,或题材立意崭新,面容姣好的女明星更是层出不穷,声势之大几令号称“东方好莱坞”的香港电影黯然失色。
但看多了之后就发现,真正值得回味的韩国电影实际上并不太多,灵光闪现之作固然不是没有,可大多其实都“头重脚轻根底浅,嘴尖皮厚腹中空”。
《我的老婆要嫁人》多少算是部让人有那么点惊喜的作品。
令人惊喜之处倒不在于这部电影的画面精致、配乐流畅、节奏明快,甚至也不在于演员表现细腻圆熟、细节处理不露痕迹。
因为说到底,这些东西岂非应该只是一部电影“合格”的基本要素而已?
只不过,我们的很多电影,这些都做不到,却还要苛求观众“多看几遍”以看出“意义”来,委实本末倒置得够可以的。
《我的老婆要嫁人》的“话题”之处在于故事的“内核”,其讲述的是一个“一妻多夫”、最后竟然还“三人行”得挺圆满的故事。
据说,很多男人看了电影之后,不免有种被响亮地扇了一个耳光的感觉。
是啊是啊,这年头,“男女平等”之说固然貌似早已深入人心,“男权至上”这种体系也貌似早已土崩瓦解,但实际上,在大多数人的观念里,男人想要一朵白玫瑰一朵红玫瑰这种事情,法律上虽不认可,心理上却仍然视若平常,而女人想要这边有鱼那边有熊掌,则依然不啻于天方夜谭。
电影最大的“颠覆”之处在于,竟然可以把生活中概率几乎为零的事情演绎得坦然自若,竟然可以把一个理论上说应该“不可饶恕”的女人讲述得可爱动人。
最经典的场景是,“妻子”抱着孩子负气离开后,俩个“丈夫”竟然因为都无比痛苦、无处可去而聚在一起喝酒看球了,这个“丈夫”问那个“丈夫”,你明知她已经有丈夫,为什么还要跟她结婚?
那个“丈夫”就反问这个“丈夫”说,那你明知她又跟了别人,为什么不跟她离婚?
然后两人就相顾无言了。
其实,关于“一夫多妻”和“一妻多夫”,早就有过一个“世界级”的辩论。
大约是在上世纪的二、三十年代,一个英籍贵妇在某宴会上问堪称“史上最古怪教授”的辜鸿铭说,“辜先生,您曾为中国的纳妾制辩护。
可是从普遍的人性来说,为什么一个男人可以娶许多女人,而女人则不可以反过来有很多男人呢?
”辜鸿铭回答说:“道理很简单。
男人好比是茶壶,女人恰如是茶杯,夫人见过一把茶壶配四只茶杯,可曾见过一只茶杯配四把茶壶的?
”辜鸿铭的这一“茶壶茶杯”辩词后来流传甚广,被很多人认为“妙不可言”、“难以辩驳”。
但陆小曼和徐志摩结婚后,却有力地回击了这一说辞,她说,“志摩,你不是我的茶壶,乃是我的牙刷;茶壶可以数人公用,牙刷只允许个人私使。
我今后只用你这只牙刷来刷牙,你也不能再拿别的茶杯来解渴呢!
”
看完孙姐姐《我的妻子结婚了》,这部08年横空出世的挑战世俗意义上的牢不可破的婚姻制度的影片,看似荒诞大胆,但又何尝不真实呢?
仁雅是那种活的肆意妄为的女人,她无时无刻都在追寻自由就像永远被她抛弃的胸罩,每天毫无顾忌的在男人逡巡的目光中穿行。
她傲娇,自由,热烈,俏皮,离经叛道,有一颗游荡的心,不困于世俗,只是顺从自己的心意,至于别人的目光从不在她考量的范围内。
德勋是活在世俗并且严格遵从人类约定俗成的道德感的人,他像大多数人一样将自己装裱在已经制定好的框架里,上进,忠厚踏实,善良,拥有人类一切喜欢并赞扬的闪光点。
可是偏偏这样的他忍不住被仁雅迷人又危险的女生吸引,她俏皮的话语随着一张一合的小嘴深深的刻进了德勋的生命里,他不管不顾的飞蛾扑火般的奔向这场盛大又热烈的爱情里。
像所有受到爱的感召的年轻人一样,满心欢心的许下一辈子的承诺和期许。
可是仁雅从来是不安于安稳,她跳跃的灵魂绝对不会因为任何人而停留,她对认真陷入爱情的德勋说,我爱你,但是从来不属于你,我只能保证短时间内爱你,可是未来不一定哦。
面对爱人突如其来的冷水,德勋沮丧又不安,仁雅仍然我行我素的和男男女女夜夜笙歌,天亮时回家,带着不同男人的气息和激情过后的痕迹,不管不顾的快乐着。
她爱德勋,可是更爱自己。
挣扎过后的德勋企图用婚姻束缚住仁雅不安的灵魂,用男人对付女人最常见的招数—婚姻和孩子企图把这个女人拉回所谓的正道。
在经历过无数失败的求婚后,在某一次盛大的足球比赛上,因为一场足球获胜兴高采烈的仁雅迎着阳光答应了爱人的求婚。
婚姻生活很好,也颠覆了仁雅之前的想法,因为德勋她感觉到婚姻好幸福,甚至幸福的想要多一个丈夫。
当她用认真又略带苦恼的声音抱怨道,只是多一个丈夫而已又不是摘星星,德勋所有的自尊和愤怒像开闸了的洪水一泻千里,他觉得眼前他爱着的女人好可怕,可怕到滑稽,一时之间他不知道如何表达这复杂的情绪,大吵大闹都不足以宣泄他心里的不解、愤怒、不甘和悲痛。
但是爱一个人爱到极致,宁愿牺牲自己的道德感也要去成全对方的这份宽容,因为仁雅的出现他违背了自己几十年来一直遵守并且习以为常的底线,他悲痛的接受了妻子爱上另外一个男人的结果,并且悲壮的与另外一个男人共享爱人。
这两个男人仁雅都爱,与德勋是世俗上的婚姻,就同这世界上所有相爱的男女一样,与在京则是精神上的交织,她爱上这个和自己灵魂相似的男人,在他身上看到了自己的未来。
于是她心安理得的在爱人的痛苦之上又建立了一座爱的城堡,每天她欢快的穿梭在两个爱人之间,她分不清自己爱哪个多一点,反正爱他们只是爱自己的手段而已。
对于女儿智媛的血缘,德勋像所有普通男人一样,固执的一定要追求水落石出的结果,对仁雅而言是谁的孩子根本不重要,比起结果她更享受过程。
就像她迄今为止的人生,过程的享受永远大于机械的结果。
德勋的固执逼走了仁雅,于是留下两个寂寞的男人互相抚慰伤口,爱上仁雅是他们最大的幸运也是最大的悲哀,他们根本控制不了自己不去爱仁雅,谁会拒绝这样迷人的女人呢?
于是最后他们不约而同德,心照不宣的接受了三人行的结局。
爱是什么呢?
最高等级的爱是克服了占有欲之后的最大的自由与放纵,爱她所爱,尊重她的一切,哪怕荒诞离奇,爱不是束缚,是彼此自由的做自己,永远用旁观者的心态欣赏爱人,陪她看一路的风景,看她沉溺于快乐!
这么毁三观的影片我竟然觉得合情合理,也许婚姻本来就是压抑了人性与爱的机器,而真正的爱必然是自由绽放,热烈生长的。
我们也许真的会同时爱上两个人,一生坚定不移的用责任捆绑的爱在我看来也许失去了本真,只留下了世人称颂的道德。
至于道德是什么呢,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答案吧!
性转一下如果是一男二女,是不是就没那么难接受了,所以男女平等其实是不平等 这片其实还是很感拍的,尤其在南韩大男子主义盛行的情况下,孙仙不仅拍了还拿了影后,真的很牛批。
孙小姐 加一星
补标。大学时在学校勤工俭学处放映室看了一点。没看完是因为小小的放映室里,拢共约三十几个观众,都是成年学生,不少人发出了惊讶的嘘声,“啊,怎么放三级片”,类似这种不满,放映者只好临时换片。
还有点意思,一妻多夫并没什么不可接受的,只是为何用婚姻的外套?韩国没有重婚罪?
孙艺珍真美 可为这烂片脱脑子没残吧
大开眼界
原本是想只留一个“靠”的。。看了影评之后,好吧,我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我誓死捍卫你表达观点的权利~最后,女神居然接了这部戏。。太让我意外了。。。。。
三观不正低分滚出
三星全给孙艺珍 因为她脱了 天呢 这片如果没有她换成允儿我都不会看的好吗
suddenly I found the girl in this film is some kind of like cj~
只能说我跟不上这么超前的思维
四分给电影。一分给“两个丈夫”的美好理想。
就很伍迪艾伦。中产阶级有了钱,就搞弯弯绕绕。观影时,男友与我产生巨大分歧。他想打孙艺珍,也怒丈夫之不争。而我觉得,孙艺珍太美了,一个男人确实不够配她。
二男共侍一女
赤果果的女权啊!!我喜欢!!
给了5星,是因为这绝对是彻彻底底的纯爱啊啊啊!!!!!!太TM给力了!!!
有道理
我是觉得孙艺珍在里面气质不错。
接受不了,不过还是值得推荐
我第一次碰到完全不知道该打几星的电影。直到放到一半,我都以为会想传统的韩片一样有一个凄美的tri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