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算很差,故事不算波澜壮阔,还算能看。
印象深的是张智霖和曾志伟的台词。
张智霖说:别在我妈面前杀我。
曾志伟说:刀子,别在这里,我从来没求过人,我求求你。
张的话让我头皮发麻,曾的话让我一阵揪心。
稀里糊涂地看了半个小时,竟然没有看明白在讲什么东西。
真的很郁闷。
然后再坚持看15分钟,接着直接拉到底,最后直接shift+delete。
年度烂片。
《卧虎》:其实不过是病猫 (文:火神纪) 什么是死。
或者生存。
没有人知道,我们活着的这个世界会在什么时候接纳我,或者放弃我。
我所能看到的明天,是不是最后的这个天明。
所有的黑暗最将靠拢,以及包围。
而我。
只能躺在这黑暗里。
永远暗无天日地安息。
亲爱的。
不要为我哭泣。
——火神纪。
题记。
在开始写这部电影之前,我突然想到了吴镇宇曾经说过的话:我演过烂片,可是我没演过烂角色。
我在想,什么时候我是不是也能够问心无愧地说:我写过烂片,可是我没写过烂文章。
其实我挺担忧,这篇文章将成为我的第一篇烂文章。
当我对着一部电影无言语而我却多少还点写点什么的时候,这样的担忧让我很是惶恐。
在看了这部电影而后看了《放逐》,我多少有点庆幸,如果我先是看了《放逐》再来看这部电影的话,我想,我也许连写点什么的念头也没有了。
可是我写影评的习惯把我原有的那种庆幸彻底地打碎了。
我在看完《放逐》之后写《放逐》的影评时我又看了两次《放逐》,而今再来写这部电影我又把这部电影看了一次,此起彼伏。
或者,应该换一种心态。
先忘掉《放逐》,以及杜琪峰,再来写《卧虎》,以及王晶。
王晶怎么了?
在把王晶剔离于电影人的时候,再把王晶定义为生意人的时候,我觉得,王晶并没有可恨之处。
在香港,也许没有人能像王晶一样把电影的运作用得如此淋漓尽致,所以,王晶的电影总会有票房的保障,因为他首先是作为一个生意人,而不是电影人。
而作为生意人,怎么可能花大钱去砸一些自己的梦或者理想,那根本就是不现实的事。
作为生意人,首要考虑的是票房,是赚钱,是这部电影能给他带来多少收入,而不是电影艺术本身。
我们还能去苛责他什么呢。
王晶很尽职地完成自己想要完成的东西,王晶很厚道,在他赚钱的时候还能提供一些娱乐给我们,这就是了。
每每看到有人不停地骂王晶的时候,我总是很不解地想,为什么要骂他呢。
你们可以喜欢你们喜欢的电影风格,而我在玩转我的电影,我在用我的投资去拍一些能替我赚钱的电影,这有什么错呢。
至于那些所谓的艺术,其实已经过时了,至少对王晶来说已经是如此了。
王晶自有王晶的路子,王晶自有王晶的电影风格,当一个人能把任何一种东西玩得如此得心应手的时候,这样的人终究也值得我们肃然起敬。
我记得以前看过一部电影,或者是剧集,一个拍地下电影的人,很有风格,很有魅力,可是他说过,其实,我不想拍地下电影,就算那些地下电影能代表我的风格,也是那些地下电影让我得了很多的外国大奖,得了名声,可是,其实我只是想用那些大奖和名声来换取一些投资人以便让我拍一些商业电影,因为只有拍商业电影才能赚钱,而地下电影,不过是通往商业电影的道路罢了。
有点嘲讽,有点戏谑,有点无奈。
也许不能说这是所有的地下电影人的声音,我总还相信,至少总有那么一些人,是真正地喜欢电影,真正地把电影当成是艺术,当成是生命,当成是自己的梦想。
可是我们也无法否定,就算是那些很艺术的看似让我们热泪盈眶的电影,很多时候,的确有这种暗地滋生的念头在里面。
王晶没有错。
作为生意人,首要的条件是赚钱。
不然王晶也许现在还在拍着让我们热泪的电影还要不停地顾及自己的两餐温饱。
王晶也许有错,那就错在他曾经让我们如此挚爱过。
当我们对于他和周星驰合作的那些电影,以及他的赌片和香港奇案系列还津津乐道的时候,我们是不是能容忍他现在的这些电影如此让我们郁闷呢。
看王晶,然后骂王晶,这似乎成了习惯了。
嗯,可是我无数次说过,因为王晶,我们看电影可以不抱压力,因为我们知道这些电影不会给我们带来什么惊喜,因此也不会在看完电影之后失望。
不是吗。
像《放逐》不也一样被骂得狗血淋头,为什么,不过是因为在看之前对其抱有太大的希望了。
抛开以往的那些银河映象,抛开以往的杜琪峰,抛开所有让我们曾经有过的感动和快乐,如果我们能客观地看待《放逐》,其实,《放逐》已经是不错的电影了。
可是王晶不一样,王晶总能带给我们欢笑,不是吗。
就算我在看着别人骂他的时候,我依旧会想起他那胖态可掬的样子,以及他那独特的肥螳螂。
一个人,能在香港电影里占据着一个重要位置的时候,我们,是不是对他更宽容一点呢。
我似乎还不曾骂过王晶。
不管怎么说,他拍的那些电影曾经让我们快乐过,欢笑过。
就算快乐过和欢笑过后并没有什么值得我们去深思。
可是这跟做爱一样,做完爱,我们除了一个疲惫的躯体之外还剩下什么?
什么也没有。
可是我们依旧乐此不疲。
我们能够容忍王墨镜的文艺味道,为什么我们就不能容忍王胖子的商业味道呢。
如果让我选择,很多时候我也许更愿意选择胖子,因为墨镜总是来势凶猛而且让我们更加疲惫不堪,而胖子,至少,他还是比较容易应付的。
说回这部电影吧。
我在想,如果华超真的是卧底的话,很多的剧情似乎是形同虚设的。
当一个卧底已经打入了一个犯罪集团核心并且参与了整个集团最主要的所有犯罪事实的时候,为什么还不把这个犯罪集团连根拔起呢;反而从一个小角色花仔全下手。
电影在最后玩的这把所谓的深沉,也许只是想把这部电影的层次提高到另一个阶段,而其实,不过是把电影本身推向一个可笑的尴尬之地。
十二点钟之后,这里我说了算。
当几个小混混也能对着几个警察说出这样的话的时候,我在想,其实,香港警察的办事能力实在有点偏低。
没什么小混混敢这么嚣张地对警察说话,一切,只是为了煸情。
局长对督察煸情,督察对沙展煸情,沙展对普能小警察煸情。
这样的煸情带着一种疲软充斥着整部电影。
当我想不通为什么不从华超这个超级卧底下手而把仁义社连根拔起却从花仔全下手而打草惊蛇的问题之前,整部电影彻头彻尾的都是在玩深沉,玩噱头以及玩煸情。
当然我不是说这部电影就一无是处了,抛开这些剧情上的硬伤,我们也许更要看的是鸡精以及Elaine。
如果说,华超的卧底身份是这部电影剧情上的硬伤的话,那么,Elaine的卧底身份似乎更像是一种可耻的欺骗。
这部电影里的曾志伟倒是可卷可点,至少他充分地展现了作为一个社团核心就有的沉着冷静,而在爱情方面他也展现出了一种羞涩和挣扎。
如果抛开Elaine的卧底身份,也许,他们的爱情会成为这部电影里一片死寂中唯一的亮点。
可是Elaine最后对着鸡精的尸体说,对不起,我也是卧底让我对这部电影彻底地绝望了。
亲爱的,当我快要死去的时候,我第一次哀求别人,是让我不要死在你面前。
而你却告诉我,我们之间所有的一切其实不过是你一手导演的骗局罢了。
也许只是为了成全鸡精的悲剧英雄的色彩,也许只是为了表现香港警方在安插卧底的时候无孔不入,可是,这些还有什么意义呢。
或者说,因为Elaine在鸡精身上其实没有办法完成她的卧底职责,因为她没有从他身上获得半点有意义的线索,所以,她的卧底身份显然有些可笑了。
我甚至不知道,为什么她会是卧底呢,或者说,警方对这些黑社会集团照顾得如此细致,派一个美女警员去慰藉社团核心人员平淡无味的江湖生涯。
为了无孔不入,或者为了悲情,这个人物的安插看起来太让我寒心了。
而刀手杀死鸡精的时候,旁白是鸡精说服他去杀四眼时的声音,的确,为了社团的利益,一切不可为的事情都成了可为的理由了。
只是当他漫无目的地游走在街道上的时候,当他杀了鸡精的时候,为什么他还会拿着手上的刀向持枪的警察扑去,而不是逃走呢。
这样的剧情安排也许又是为了悲情。
当悲情泛滥成了滥情。
我绝望。
彻底绝望。
当然,这一切都只是建立在我对这部电影抱有着希望的情况下。
而王晶最大的魅力就是让我对其电影不抱任何希望。
所以,回过头来说,这部电影其实已经算是不错了,至少我不会笑得像看《雀圣》时那样的无厘头,至少我还会觉得鸡精这个人物有情有义,也就是了。
王晶的电影有这些已经是意外惊喜了。
所以,最后,我想说的是,当所有人都在骂王晶以及骂《卧虎》的时候,能不能有一种声音说,其实,王晶不错,《卧虎》也不错,虽说卧着的时候看起来更像是病猫。
对了,关于Elaine。
替鸡精说一句:亲爱的,千万不要为我哭泣。
当我只能躺在这黑暗里。
永远暗无天日地安息的时候。
亲爱的,千万不要为我哭泣。
呵呵,既然煸情,为什么不把煸情进行到底呢。
而鸡精既然悲情,就让他彻底地悲情吧。
2006-11-01;丙戌年戊戌月甲午日。
附注:电影资料扩展链接。
■片名:《卧虎》 ■译名:《Ngor fu》 ■导演:王光利/麦子善 ■主演:曾志伟/吴镇宇/陈小春 ■类型:剧情/犯罪 ■片长:102分钟 ■地区:香港 ■语言:粤语 ■首映:2006年10月13日/中国
昨晚看了《卧虎》,竟然会看到笑。
王晶什么不学,干吗非要学人家刘伟强拍黑帮片,还同一个题材:卧底。
可是,他还是没有脱离他一贯的搞笑本色,电影拍的让人发笑,却又笑的不那么彻底;也没法让我感到看《无间道》时对卧底的命运那么深痛的悲哀。
俨然就是一个“东施效颦”的产物。
那么多好演员,都尽其所能发挥演技,组合起来却怎么看怎么怪异。
一开始就说放了一千个卧底到黑帮里,可一直看到结束,除了其中一个身份被识破被杀外,其他九百九十九个都毫无踪影。
韦警官说要采取行动分裂黑帮内部,却怎么也没看出来采取了什么了不得的行动,黑帮里就自己起内讧了。
五个黑帮头子,干的事也都是莫名其妙不知所以。
曾志伟演的“鸡精”谈了场自以为是的恋爱就不知怎么完成了从“坏混混”到“好混混”的飞跃。
郭羡妮更搞笑,前面演的多么多么深情貌似陷入恋爱,看到曾志伟死了竟然就说了句:“对不起,我也是卧底。
”问题是曾志伟的死还是因为黑帮复仇,又不是她派人杀的。
最后她还去给曾志伟上坟,搞不懂她那些曾经幸福的笑容是真的还是假的。
要是曾志伟不死,以她卧底警察的身份,再以她似乎真喜欢上了曾志伟,也许会谈恋爱。
可是,曾志伟一死她一点什么感情都没有,马上就来了句“我是卧底”,这情绪转变也太快了吧。
王晶的片子,从来就只能是彻头彻尾的商业娱乐片,娱乐大众,笑过就算,什么都不会再记住。
他似乎想要以《卧底》塑造一部可以和《无间道》媲美的黑帮片,却是不伦不类不明所以。
算了吧,既然擅长拍搞笑的口水片,就好好继续这么拍吧。
别像老谋子一样,砸了大钱拍个自己不擅长的,金玉其外却是败絮其中,观众不买帐,还毁了自己苦心塑造的名声。
《臥虎》很可惜,沒像海報那麼帥。
從80年代開始,好萊塢就喜歡將幾部當紅的電影綜合起來拍成一部kuso片,從早期的《Naked Gun》和《Scary Movie》系列,到最近的《Epic Movie》都是這類電影的代表。
這些片大致都非常白爛,但是時常白爛的令人笑不出來。
《臥虎》幾乎是《無間道》和《黑社會》的綜合片,雖然不是白爛片,但是看到最後卻反而覺得很好笑。
其實要是把《無間道》和《黑社會》好好的綜合一下會是個不錯的題材,好比說,真警察混入黑社會之後,為了誰做下一任話事人,好好的挑撥離間,搞到社團最後自動瓦解,但是同一時間,警察局也瓦解了,因為假警察為了做下一任警長,也不干示弱的挑撥離間,搞到最後,誰也沒因為誰派了臥底而占到便宜,反而是兩敗俱傷,從此黑社會還是黑社會,警察局還是警察局,而幹臥底的,到了最後還是只好繼續幹下去。
只可惜《臥虎》沒有如此綜合。
《臥虎》的前十分鐘和最後十分鐘像《無間道》,中間的80分鐘全都是《黑社會》,可是這個《黑社會》,交代的不清不楚,很多事情,莫名奇莫的就發生了,可是很多該發生的,卻都莫名其妙的消失了。
電影在一開始交代了警察的臥虎行動,就是派臥底去打老虎(就是黑社會的代號,下一段我再來幹譙這件事)的意思,陣容很大,一下子送出上千個臥底,然後這些臥底到底幹了什麼就沒交代了(真的臥底了),卻開始敘述黑社會裡面大家互看不順眼,開始搞內鬨。
到了影片最後,交代了其中一位黑社會的是臥底之後,就播出了警方將黑社會一網打盡的新聞。
然後這位看似功勞很大的臥底的下場,竟然是陪著黑社會老大一起坐牢,因為出獄之後他可以做新的老大,然後還要繼續幹臥底。
他當然不想幹啦,可是警察局長卻威脅他如果不繼續幹下去的話他的老婆小孩就怎樣怎樣。
我看到這真的忍不住的噗哧笑了出來,幹,到底誰才是黑社會啊?
另外一件事,就是我不明白為什麼要稱黑社會為老虎?
這是為了讓電影的名字聽起來比較好聽嗎?
稱呼你要打擊的對象為老虎,不是長他人志氣滅自己威風?
但是除了這些以外的地方都很帥。
我的意思是,海報很帥、演員陣容很帥、演員講的台詞很帥、講台詞的調調也很帥。
當然,電影名稱也滿帥的,只是看完之後,我真的覺得,與其臥虎,還不如握壽司算了。
卧虎的导演说,片子的初衷是想展现香港黑帮的生活,所以不是一部警匪片,之所以安排卧底是为了审查的需要,毕竟一部颠倒是非黑白的片子是不可以能公映的。
所以最后出来有点杂七杂八,不过了解了这一点再去看,就比较容易抓住主线了。
曾志伟就不用说了,为了坏人们付出一切的好人,公认的败笔是感情,怎么会想来配郭羡妮我还真不知道,不过对于最后安排她是卧底真的要替导演惋惜,不得已而为之的。
吴镇宇我一开始以为他就是这样的性格,演得还不错,特别是吃饭讲挖肠子那一段还有叫人那段。
但是后来知道他是卧底以后,反倒觉得表演有些过火。
张智霖真是帅的让人恨,其实原来没怎么看过港片所以不好比较,只是觉得这个可恶的角色下场一定是自作自受。
陈小春自然不用说,很好演,他的脸谱化角色是我一直讨厌的类型,所以从一开始就没打算看到他。
最恶心的是秦海璐,就算要搞与内地合作需要内地出一个女演员也用不着找个最丑的吧,漂亮的人做作起来有情可原,可是她……
感觉是香港电影自从无间道之后就开始这种黑社会的警匪片,但是恨可惜,除了无间道三部曲之外,几乎都没有能成功,更不要和从前的枪火乃至英雄本色相比了
这是一个好故事,与大陆的情况很匹配。
故事很好,制作者的野心也很大,但遗憾的是,虽然导演重视了表现手法,但整体上,无论是对情节叙事性和张力的处理,还是在镜头的表现方式上,都缺乏足够的掌控力,未真正浑然一体。
——人,哪有绝对的好坏。
——大规律下,人为控制得再多,也难有效。
这是《无间道》之后又一部关于卧底的警匪片。
剧情有点夸张:警察派出一千多卧底打入黑帮。
其实从情节发展本身就看得出来,都不需要这么多人打进去,只需要放个风声,可能黑帮内部自己就乱掉了。
这部片子对警匪片的贡献可能不大,不过可以看到在压力下,组织是如何崩溃的,可以作为组织行为研究的商学教材使用。
占字符占字符占字符 占字符占字符占字符 占字符占字符占字符 占字符占字符占字符 占字符占字符占字符 占字符占字符占字符 占字符占字符占字符 占字符占字符占字符 占字符占字符占字符
无意中看到《卧虎》中曾志伟与郭羡妮的一段戏。
总是那么喜欢恶人陷于感情,坦露心房一寸柔软的地方。
乐此不疲。
夜晚,电话中,他骗她要去澳门玩。
她要他送红玫瑰。
他买了花,在她的店门口,给她发信息,看她的一举一动,饶有趣味,坦白一些无关紧要的事。
没有去过欧洲,没有看过打结的路灯。
我最想坦白的是,你让我觉得我在恋爱。
在黑道中混的男人在恋爱。
感情的力量,是足够让恶人善。
爱是一种善,至少我是这么认为。
如果她叫他的名字三次,他就出现。
他的信息。
他已下车,在她的店门口,只隔了玻璃。
要杀他的人埋伏已久。
此刻出现。
他乞求不要在她面前杀他。
她看完信息,有甜蜜的笑,看到门口他遗下的一束红玫瑰,拾起,插入花瓶。
她给他发了信息,坐在花旁边,脸上有笑纹。
等不到他的回复,她关灯关门离开。
对面街,被插数刀的他已倒在地。
他用最后一丝余力,读了她的信息。
她想见的是他的人。
他闭上眼。
一滴泪从眼角淌下,安静的。
曾志伟的感情线...........- -
这部电影教会我千万不要用豆瓣评分给影片定性 自己觉得好看才是好看
一群卧底
将别人乱棍毙命在年迈老母跟前,将别人捅死的深爱的女友身后,抡那么多那么多棍,捅那么多那么多刀,不知究竟美在哪里。心理变态。
大牌明星是很多,但是题材不是我喜欢的。
我喜欢吴镇宇
我是为了他看的~
以前看过,都忘了内容了。。。
郭羡妮太美了简直
这个还算是比较接地气的。有些电影把警察写成无所不能,盲目个人英雄主义,警察就不是人啊!还有黑社会的,都不要表现的妖魔化或者过分温情化,他们一样是人。
比较经典。当年,台词儿都会背了。特喜欢吴镇宇在这里的演出
我最想向你坦白的是 你让我觉得 我在谈恋爱
郭羡妮最后说她也是卧底的时候我笑喷了~根本没等警方动手黑帮内部自己就分裂了,与其他黑帮片不同,这部更着重于斗心而不是斗人。
应该有两个版本
低配无间道,有点像韩影新世界,总体来说还不错,不过可惜了豪华的演员阵容。
烂片一枚。可惜了一大帮好演员。
至今我还记得十五块钱的四张票 哈哈哈
都没什么印象了……
卧底。猜忌。内讧。
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