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人都在装疯卖傻,电影中却没有一个人能如一个正常演员一样去表演, 黄晓明与佟大为两人如邓超《分手大师》式的自黑仿效已然无法一而再的成为笑点,而贯穿全片黄晓明与赵薇的感情主线是如此牵强空洞,在此之间中佟大为作为插科打诨的配角一口子东北话同难博人欢颜,中国渣作的好莱坞加工,虽然是既玩了好莱坞各种用烂了的特效和老梗,还有以看似对好莱坞电影的调侃,却忘记了自已做出来的电影对比好莱坞工业流水线还要不如,没有情感积淀的一味恶搞,终仅能是令人哭笑不得。
好莱坞制作的噱头仅只是一个噱头,中国芯美国造本是《横冲直撞好莱坞》一个可以傲娇的卖点,但在该作中不难看出,名不见经传的导演与编剧以最为模版式的套路应付着这个给中国观众窝里销的作品,没有情感欠缺喜感的矫揉作态,这样以噱头博人眼球的作品既不属于好莱坞,更接不了中国的地气,不伦不类的演绎使中国三位所谓的一线明星就这样傻里傻气的被人老美戏弄于好莱坞的股掌之间,还能怡然自乐?!
昨天下午,约了好友去看《横冲直撞好莱坞》。
在之前从网上看到了大家的各种评论,我心里有点发抖,喜欢赵薇这么多年,每次看着她有新的作品都会颤颤巍巍的,不是不相信她,而是太相信她而容不得别人的一丝诋毁。
很多时候看到她的负面消息,我都会赶紧回避,我怕自己忍不住。
看完之后,好友说这是她看过的唯一一部没有睡着的喜剧片。
本来她是要写作业的,被我诱惑之下来看了这部片子,我很感谢她对赵薇的支持,非常感谢她的陪伴。
这部片子最让我感动的是,小明睡着后,薇薇从衣服口袋里拿出犀牛粉放回了小明的包里。
这个时候,我知道薇薇对小明动心了,只有相同经历或相似经历的人才能够理解那种感情,那种惺惺相惜的感情。
剧中薇薇提过她的过去,她也是为了爱人来到一个陌生的国家,没有想到却是冰冷的现实,和小明相似的经历就可以解释前面为什么她劝小明不用一直打电话了。
剧情的设置是一步接一步的,后面的情节是在对前篇的解释,也是感情的升华。
当薇薇看着小明救了女友后,她的表情,那种无奈与挣扎,处于道德与情感的边缘,是每一个爱过的人都可以理解的。
有时候,我们明明知道一件事情是不对的,可它却发生了。
薇薇最后还是有一个好的结局,有情人终成眷属。
在这部片子里,大为的表现很出色,一洗我在《虎妈猫爸》中对他的憎恶,角色的突破性表演给这部片子带来了笑声。
薇薇的表现让我想起了《夕阳天使》中帅气的薇薇,尤其是开枪的那一瞬间,让人真心喜欢。
制作团队很用心,各种大牌的出现也是在给片子加分,一句话:很好看。
如果有人说这部电影不好看,请你不要盲目听从。
买张票,亲自去看看吧!
我把电影看完了,可是在看到标签之前我竟然不知道它是部爱情片电影内容蛮浮夸,男主角黄晓明去美国找分手的女友,偶然跟了一个相亲团,和佟大为成了cp,然后不知怎么就勾搭了走私的导游赵薇,然后在于赵薇暧昧的同时,寻找女票。
后来在经历一系列动作片的煞笔剧情后,抱得美人归,并继续与赵薇暧昧 大部分经典爱情片,个人以为其实处理得都像战争片。
主人公怎么相爱不是重点:一次偶遇就期盼天长地久,一个眼神就约定至死不渝,着力描述的大多是克服障碍的过程:《罗密欧与朱丽叶》对抗家族恩怨,《罗马假日》有阶层差距,《断背山》就是性别藩篱了。
说白了,性冲动做起点后,接下来都是“为了在一起”展开的战斗——观众乐于接受“一见钟情”的设定,然后揪着心看主人公一路打怪通关。
这类爱情片催眠观众的利器,是主人公全过程抱定决心“无论如何,我要我们在一起”,终点是什么呢?
感人肺腑的爱情片,结束于我方英勇,有情人终成眷属;催人泪下的爱情片,终止于敌人强大,我方一死一伤(也有双双阵亡的),虽败犹荣。
这不是战争片,是什么?
(这两段摘自顿河,侵,删)我想这是个以好莱坞为噱头的喜剧(虽然太烂),虽然凯特戴琳斯确实很美,但我更习惯她说"what is up,bitches,"当女神之类的就算了吧,虽然显然剧组很有钱,特效很棒,车也有砸。
但是还是掩饰不住烂剧的本质。
毫无深意的笑点,脑残的对白,大卫科波菲尔式的傻逼自白,以及佟大为点醒脑残的旁白。
这可能是个无聊的动作片,这可能是个蛮赚钱的商业片,但是这特么的居然是个爱情片,这特么连一见钟情都免了的煞笔,居然能骗我买电影票的钱。
我不想拯救我倒下的三观了,更不想说那几个看的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的票友,电影对我而言,是艺术,而不仅仅是为了票房而存在的聚金器。
还想再写一些,奈何太困,最后奉上一句来自克莱尔麦克福尔的话“如果我真的存在,也是因为你需要我。
”一部好的电影大概就是我作为一个合格的影迷所想要的吧,包裹可笑的商业片,再怎么精致,也掩饰不住它恶俗的内涵。
它沉淀的除了畸形价值观,又有什么呢?
面对千军万马得黑子和喷子们,我谢谢你们让电影曝光度又增加了可以让更多人走进电影院去观看电影来看看到底是不是你们所说得所谓得一星电影!
早在电影之前宣传的时候我就觉得不对劲儿了,为什么呢?
金像影后,留手印第一亚洲女演员,投资能手…你们眼红也是情有可原得,可怜得某喷星被你们利用了!
但是赵薇会因为你们得喷而不好么?
答案显而易见,这么多年什么大场面特么得老娘没见过啊?
别特么的吃不到葡萄嫌葡萄酸。
这些话呢是说给那些眼红得喷子得!
接下来我们来谈谈电影,作为一个中西合作得经典好莱坞式电影不和你们这些小瘪三得胃口就对了,因为你们追求的境界咱们都比不了!
因为你们事先没有做功课么,不了解么不怪你们只怪你们太浅薄浅显!
细节(顺便把惊喜说了): 1、动作枪战,喷子们见过枪战片么?
你们看的那叫滋水枪!
经典得美国式得枪战片难道你们只是膜拜裤裆藏炸弹得那种级别吗?
再者说枪战占比不是很多好么?
别找不出别的毛病来挑动作枪战得毛病好吗?
2、小明得脸赵薇的台词佟大为得东北话,有人说小明面瘫?
呵呵…面瘫人家也演戏,也娶baby,也留手印更何况人家也不面瘫你瞎操什么心?
也不怕把你那半边脸操成面瘫!!!!
赵薇得台词,你们见过赵薇用过配音演员吗?
作为一个演员如果连自己得角色都不能用语言表达出来那很悲哀得,再说赵薇说话怎么了?
让你们那么诟病,不喜欢听?
可以不买票不用看当然也不用来打分出门左转不送!
佟大为得东北话是全片得亮点!
完美没什么可挑剔得如果你们觉得有什么问题,来俺们东北喝两盅!
瘪犊子,跟谁俩呢?
3、关于电影和人性我想说几句,之所以会有演员和观众是因为观众能从电影当中得到慰籍,快乐也就是说发泄!
电影院里哭得笑得都是一种发泄!
何时电影变成你们评判一个人好坏得标准了,变成你们诟病得标准了?
如果说你们说你们花钱买票了,好,那是你贱!
谁让你买了?
花钱找不自在么!
这个电影从开始到结束观众得笑声不断,说明什么?
观众感受到了快乐愉悦!
那就是成功…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演员付出了多少你是没看见!
却只看到他们光鲜得一面!
喷子们黑子们!
如果你们还有良知请善待我们的演员,我们得电影!
《横冲直撞好莱坞 影评》文/@杜昆阳(1)横冲直撞的动作 看到片名时,心中不禁OS:这名字起得还能再随意点吗?
若不是机缘巧合的来了首映,恐怕早就弃了。
只好安慰自己,按捺着吐槽的情绪,“三傻大闹宝莱坞的名字也没好到哪去,不是也不错吗,”再看看。
开场便是男主小明被绑架的镜头,对人生提出了质疑。
我想,这是标准的好莱坞式人物开头塑造,也是专业书中所谓的“用苦难养成英雄”,我猜,马上作为男主的小明该遇到“大危机”了,果然,故事进入到常规叙事阶段时,小明被爱人抛弃了,决定奔赴好莱坞。
如出一辙。
不对,脑子倒带般的过了一遍镜头,小明在更衣室时,一段自述,交代了他对控制人生的自信,然后得知被爱人离弃时,小明意外的在众目睽睽之下裸了下半身,而且并未闪躲而是眼神麻木无畏。
这种处理方式让我想起了奥斯卡的黑马作品《鸟人》中,男主当街被跟拍屁股的场景。
十有八九横冲直撞和好莱坞是反讽的关系!
我猜。
很多人喜欢造梦的“好莱坞主义”、卡通的“好莱坞叙事结构”而这个片子却在拿好莱坞说事儿,这个“动作”引起了我的兴趣。
一个寻爱的决定让三个主角走到一起,一包从天而降的犀牛角粉,又让三人相互关联,生死攸关,于是好戏就这么开始了。
一心寻爱的小明、一心赎身的薇薇、一心做梦的大为,三个各怀心事的主角在种种经历后,终于由三心二意变成了,他帮她找回生活、她帮他营救真爱、他帮他完成梦想,由此,你还认为这是一部传统的好莱坞式电影吗?
这里没有蝙蝠侠以一敌百,也没有蜘蛛侠横空出世,只有三个因彼此而强大的凡人。
还记得吗?
“这里是好莱坞,什么事都有可能”!
这句话第一次出现在大为口中,当时三个人还因各执己见而狼狈不堪,而这句话第二次出现在小明口中,三个人已然结成了联盟,故事开始翻转。
此时,你会发现其实所谓的好莱坞还是好莱坞吗?
实则代表着一种束缚,横冲直撞会头破血流,而真正的救世主并不是所谓的异能和天才,英雄只能互相成就。
(2)横冲直撞的喜剧Max的魅力横冲直撞、Han的肌肉横冲直撞、Howard的脑补横冲直撞,这三位,真的不能现身时间过长,任何一个都有转移视线的能力,因此,很惊喜,很满足。
“如果在电影里,你一定不会一帆风顺”,“这应该是个浪漫喜剧,不过主角好像不喜欢他”,“要是电影里,蛇会咬我屁股,然后你会给我吸血”,“剧本没写完,电影就开拍了”,“要变成恐怖片了”。
你会觉得大为的话为啥这么多?
单纯为了搞笑的东北方言?
未必。
未卜的前路、波折的情感、上阵的决定,这是电影,却折射人生。
表面上看大为在小明面前是个累赘预言帝,但其实,大为是使所有故事连接起来的气口,他既总结也负责暗示,是局外人却在局里。
他那种喧宾夺主的搞笑说不上大智若愚,却也总让你觉得有些智慧,相反固执的小明却被感情冲昏了头脑,小聪明不断的赵薇也黔驴技穷。
因此,我们仿佛明白了一件事,当生活横冲直撞的像个笑话时,我们能做的最智慧的事,就是让自己更幽默。
这样才不会被命运玩到。
(3)横冲直撞的爱情 三个人中,戏剧性最大的就是赵薇薇,因为当两位男主奋力前进时,薇薇前进的梦想已变成了小明,不信,你看。
赵薇被麻烦精(小明)说成是“活在谎言里,都不知道什么是真的,”那一刻虽然她排斥,但长久以来隐藏的心却被触到,随后薇薇又对小明讲“你以为你是第一个来好莱坞找另一半的傻子”?
显然薇薇没有真的排斥小明,更是将自己的心事全盘托出,如果这还不够的话,还有一处细节足以证明,起先是薇薇欲偷犀牛角粉,却被二人掉包,后来她顺利夺回时,却又偷偷放回了小明处,说了句“麻烦精”,那么接下来她前进的理由是什么呢,不言而喻。
薇薇被逮捕前一刻,薇薇看着救回爱人的小明说:“电影落幕,英雄抱得美人归,”失望,也期望。
对于小明的爱情,我只想说一句俗套的话,他并不是多爱对方,而是爱上了横冲直撞的自己。
大为则显得洒脱许多,随遇而安,反而梦想成真,不妨参考。
(4)横冲直撞好莱坞我们每个人都觉得自己是小明,觉得人生在掌握之中不会有意外,都觉得我们的“好莱坞”早就规划好,但借用小明评价赵薇的话讲,你就是贴着狗皮膏药的幌子旅行团,这个你,就是生活。
而我们只能横冲直撞,也应该乐于横冲直撞,对吗?
现在在资金,技术和宣传上华语片都有很大进步,问题是现在都在玩资源拼盘,什么噱头大,什么号召力强就不管合适不合适的拼在一块。
这就是资源中心制。
编剧中心——》导演中心——》明星中心——》资源中心,这是一种比一种差的模式,可悲而又必然的是倒过来发展,从改开前具有政治背景的狭隘的编剧中心制,到改开初的大导演中心,再到新千年后从港台学来的打造明星,再到现在消费明星的资源中心模式。
形成资源中心制的原因则是缺乏正常的市场经济认识,常年对西方市场经济黑暗化解读后的反噬。
简单的说,认为别人走的是歪路,结果自己又要走,当然就自以为正确的当歪路走。
其实《横冲直撞》恰恰是不自觉的对这种反噬在电影界的表现,先误解和贬低别人,瞎定义所谓的“爆米花”片,然后自己又去模仿,结果就是模仿自己的误解。
精神上要否定对方,物质上又说好像只有这条路可走,这种灵与肉的割裂,从整体的中心制变化,到单个的影片内容,直到肯定这类片的影评,都有一脉相承的表现。
为什么好国产片没票房,原因很简单,就是国内娱乐圈和艺术圈在玩拼盘游戏,而不以拼盘为根本指导方针的就会被边缘化。
玩的越大的分到的市场资源,包括排片比也就越高,当然水军资源也越多。
在资源中心制下,水军会成为重要资源,所以水军是天然支持资源中心制的
看完电影我有了一个巨大的困惑——到底是什么原因让我看了预告片觉得这会是一部讲述三个怀揣电影梦想的中国年轻人在好莱坞拼搏奋斗的故事???
不得不佩服自己的脑洞。
预告片中赵薇坐在车里看黄晓明和一个女人在闪亮的灯光中拥抱,我已经自己脑补成了两个来好莱坞实现电影梦的年轻人最终一个成了镁光灯下的主演,一个仍旧路人甲,或者是相爱两人各自在别人的故事里上演悲欢离合这种张爱玲范儿的剧情。
结果······看到电影里这个片段我内心是崩溃的,原来是英雄救美、第三人退场而已。
我的脑洞真是没救了。
电影开篇故作高深地讲了一些关于“一成不变的人生”、“计划”什么的,还加深了我对自己臆想出来的励志主题的肯定。
结果,哗一下,分手戏码出来了,然后,哗一下导游薇出来了。
直到枪战打完,犀牛角曝光,我才真正死心,接受这部电影的主题是这么恶俗的一个在追前女友的过程中遇到真爱的故事。
剧情恶俗没关系,毕竟编剧不是神,这么多影视剧翻来覆去的写也很难在主线剧情上写出花来。
但是,这么老套的剧情,还有那么多不符合逻辑的地方,编剧也是挺神的。
前一秒小明英雄救美把前女友抱在怀里,下一秒就出现在北京机场和薇薇湿吻,说好的铺垫呢?
你们人类的感情都是这么难以捉摸吗?
这一部讲述背叛、真爱、基情、友情的情感大戏,还有着炫酷的飙车、枪战、爆炸、功夫元素,蕴含影射了中美文化差异、种族歧视等热门议题,所有这些,全都无缝融入了一个跨国走私犯罪的大案侦破过程中。
以上,还没有包括本片最最主打的两个元素,勇闯好莱坞和致敬经典。
可以想见是一部多么宏大的叙事。
然而······呵呵······毁掉这部片子的不仅是编剧,还有演员演技也是硬伤。
我觉得,开篇那一段表现男主人公循规蹈矩的生活的,是不需要旁白的,靠演员的表演和场景、道具的配合完全可以做到,但没有旁白注解我完全不能理解小明哥复杂而深邃的神情是想表达些什么。
赵薇的演技应该是很好的啊,幽默感也不差,为什么在这部电影中是这样的表现我很难理解。
她抖的包袱我大多笑不出来,和小明的感情进展的更是莫名其妙,一点火花都没有。
佟大为的演技对于他的角色来说是够了的,这个插科打诨制造笑料的角色担当他并没有辱没,演的也很卖力。
另外值得表扬的只有一众歪果仁配角了。
电影的定位是喜剧,里面确实很多包袱,很多笑点,大多数我都能get到,跟中美本土文化结合的也算紧密,挺现实的幽默,有些小讽刺还很到位。
但不知道为什么,仅仅是认识到“演员刚刚抖了一个好笑的包袱”,但笑不出来。
这中间欠缺的是什么,我回来仔细想了一下,应该就是演员的表演。
好的喜剧电影,是让你根本没有意识到有抖包袱这件事就已经哈哈大笑了的,演员做戏痕迹太重,毁了一些精巧的段子。
另外,佟大为时不时冒出来的,“如果在电影中应该如何如何”真是笑不出来,我尽力了。
片中很多致敬经典的镜头,但插入的太生硬了,就像是仅仅为了把他们加进来博一个宣传噱头或者观众眼前一亮,打乱影片节奏(如果有的话)还没有实际意义。
记得有一个场景终结者的两位老汉和佟大为跳起了舞,一瞬间我以为自己在看印度片。
欣慰的是,在放映厅听了一遍钟汉良的主题曲《普通人》,对我来说已经值回票价。
刚来豆瓣,第一篇影评。
最近发现看导演选择观影不靠谱、看编剧不靠谱、看演员也不靠谱,连连入坑被恶心了之后,来豆瓣找电影看,希望以后能有效避开雷片
从娱乐的角度看的哈哈一笑我就觉得挺不错的,当然别给我上升什么深层次的人文情怀之类的,就博观众一乐呵吧,这部电影适合在你饥饿的状态下,疯狂的饱餐一顿,对,只为填饱肚子,无所谓好吃不好吃,营养不营养,只为填饱肚子。
至于上升到品味的问题,那是填饱肚子之后的事情了。
饿肚子是吃什么都是好的吧,只顾肚子的情况下,是分辨不出太好太坏吧,差不多就行了
警告:以下内容含《横冲直撞好莱坞》少量剧透,请三思而必看有些电影就算被剧透一百次,你也只能在看到的时候才知道有多牛逼,用这个标准来看,以下内容的少量剧透根本不影响你之后的观影。
虽然片方给自己的定位是爆米花电影,但是横冲直撞好莱坞因为有真的好莱坞幕后团队制作,爆米花的口味也区别于国内一帮的三四流喜剧,客串班底虽然并不是十二分的豪华,以美剧演员为多,但每一个都是熟面孔,可谓是精心安排。
略夸张的说这部电影送给好莱坞影迷和美剧迷的一桶美味爆米花,有太多的梗可以玩,以至于剧情有一段被各种梗搞得眼花缭乱,但是Who care,这就是一桶好吃的爆米花。
现在豆瓣评分被一堆“看见小明/赵薇就1分”的脑残黑刷到了5以下,个别段位稍高的黑子从逻辑啊角色啊什么的攻击这部电影,其实一部爆米花电影,揪着逻辑攻击实在是让人无语,但是就算说逻辑,好莱坞也不用露怯,那么小麻就从自己看了一遍的回忆中解释一下这几个黑点,仅供参考。
黑子黑点一:中间在沙漠酒吧里的狂欢简直是莫名其妙!
小麻解读:不知道大家是否还记得,在片子最开始小明看电视的那一段,有人可能就为了看小明换衣服秀身材,殊不知那一段的电视画面里已经安排了太多的伏笔,其中就包含了沙漠酒吧狂欢——美国电视真人秀“打我一拳”轮番轰炸,内容是一个人打另外一个人一拳头,然后紧接着是电视画面上很多人兴奋的大叫,浅显的理解,小明在酒吧里想到这一点,是利用了从电视上看到的所谓“美国文化”,这只是情节合理化的第一层意思,更深一层是对电视节目给民众洗脑的一种讽刺,给你两个毫无关系的画面,打人和狂欢,一遍一遍的播放,小明在国内看到了,在酒吧也看到了,所以他知道在这些人的潜意识里,这些人看到打人一拳,就会兴奋起来,所以利用了这一点,把外部矛盾转化成内部矛盾,呈现出酒吧众人乐见的“打我一拳”游戏,所有人都high了起来。
黑子黑点二:佟大为前期耍贱后期开挂转换太快不合理!
小麻解读:佟大为是整个片子的大bug,不是剧情的,是这个人就开挂模式存在的,人家情节设定,你说不合理,那你觉得奥特曼打小怪兽合理吗?
至于转换不自然,那么我希望你可以回忆一下或者再去看一遍:佟大为第一次说起自己的身世,影院里的观众和小明的角色一样,都觉得是“你特么是逗我吧?
”,对蝙蝠侠不熟悉的人会觉得旁边的人笑得莫名其妙,但如果这个身世仅仅是一个梗,那么就跟T1000在本片里的出现一样成为恶搞,但是大为说完之后,就把手里的黄金鸟扔了出去,然后黄金鸟神奇的转了一圈又回来了,电影里的角色和观众都见惯了这个人的各种不靠谱,是碰运气瞎玩也不一定,所以在这里都不会特别注意:为什么这个黄金鸟这么牛逼?
但是往后看到大为开挂,回头一想,其实他早就露过一手了。
而且大为贡献了很多笑点,虽然预告片里爆出来很多,当时觉得浮夸,但是穿着剧情去看,就不会觉得不自然了,还是那个问题,接受人物设定,行为符合设定,就没什么问题了。
黑子黑点三:开头十几分钟简直是无聊到爆,小明在家里走来走去不穿衣服什么的根本没有意义!
小麻解读:开头十几分钟信息量大,没看出来只能说明你没用心:“打我一拳”在前面解释过了,“导演和大明星”的宿敌设置也是在一开始电视机的八卦新闻里,还有大明星是濒危动物保护者的设定,到后来呼应到几个人开车司机high大了撞到了大明星的公益广告牌,到最后大明星出场,这是一条暗线,也是对于好莱坞名利场的讽刺;小明在家走来走去不穿衣服,他穿不穿衣服或者穿不一样的衣服,说的是时间的流逝,他每天除了穿衣服不一样,过的日子走的路都是完全一样的,这一块儿实际上还用了很多的特技去展示,充满了小机灵,直到女友甩了他,他一个规划狂居然光着下体就走出去了,这是他人生计划被打破的象征,而且仅仅是第一步,往后在好莱坞发生的一切才是主菜。
(我觉得这个地方解释起来都太低幼了,麻烦黑子们来点高智商的攻击好吗?
)黑子黑点四:这片子跟不二神探、分手大师没什么区别,就是无脑喜剧!
小麻解读:其实在入场之前,有一个也是薇迷的朋友比我早半个小时开始看了,他一直在跟我直播,说很失望什么的,搞的我预期有点低,后来我进场,他就安生了,出场后告诉我,电影过了半个小时后他就完全进入状态了,觉得后面很棒,其实就是我一开始说的那个问题,接受设定需要时间,一开始编剧一直在铺路,光是小明看电视的那些素材,如果不知道后面有这么多呼应的,肯定会觉得这是什么狗屁玩意儿?
就是因为大家看国产电影都觉得不用脑子了,习惯了打开电视看电影和金鹰剧场神马的所见即所得观影模式,一旦有一个看起来像是国产电影的片子,就大脑自动关闭部分功能进入省电模式,在这种模式下,前面二十多分钟让你坐立难安一点都不难解释,但是我想,如果是诺兰的电影,前面不管多无聊,很多人都会凝神屏息的看,生怕错过了什么线索,好莱坞的编剧团队在同类型的创作中甩国内编剧多少条街我想都不用说了,但如果有一点心思,都会在看到后面的时候后悔自己没有认真的看开始,反而因此获得了惊喜。
至于拿不二神探和分手大师跟本片对比的那位所谓影评人大师,不是我人参公鸡他,此人跟王晶混的最多,每次王晶新片一出来他就忙不迭地跪舔,之前在跟其他人打赌的时候输了钱王晶还帮他垫了一部分,提到王晶这个名字,我想就不用多说了,去看看他拍摄电影的水平,就知道这位所谓影评人的口味了。
黑子黑点五:赵薇台词能力太差了!
小麻解读:赵薇台词被攻击也不是一天两天了,但是似乎是从画皮开始的,因为之前黑子都攻击赵薇演戏咋咋呼呼,画皮里忽然蜕变成了一个隐忍的妻子,黑子们慌了神了,赶紧去找别的黑点,于是试图从学术的角度来攻击,对所谓台词处理技巧不懂得人来说,乍一看似乎还是蛮有道理的,专业的问题留给专业的人去考虑,但是可惜的是你们挑错了电影,本片里赵薇有相当一部分台词都是英文的,而且说的好极了,还有一两句波斯语神马的,里面还说了小明一句:其实你英文没那么差!
这个梗你也懂的黑子黑点六:号称好莱坞大牌明星客串,其实就是几个美剧咖!
小麻解读:可能是您看惯了国内的大牌到好莱坞打酱油,这一次见到了美国明星在国人主演的片子里打酱油就不适应了,客串的明星阵容的确不是小李子啊皮特啊之类的超豪华阵容,但是你指望他们来给你打酱油?
疯了吧!
而且都说了是打酱油,这几个角色在里面大部分都负责恶搞和笑点,只有那个导演、大明星是有剧情推动功效的,而且就算是美剧咖,你让别的电影把他们攒齐了试试?
黑子黑点七:赵薇说黄晓明是皇帝外国人居然相信了这太扯了!
小麻解读:这里是个讽刺,就跟试镜的时候赵薇用种族歧视跟前台大吵一样,看起来是抖机灵,其实是自嘲华人演员在好莱坞不被重视,并且你以为奥运会世博会办了之后所有的外国人都知道中国是什么样的了?
在国外票房高的几部华语电影大都是古装啊功夫啊之类的,很多外国人来了中国才发现大街上跑的最多的居然不是自行车——天知道他们看的是哪一年的纪录片?!
就像国内很多人并不知道英国的君主立宪制是怎么一回事一样(可能是我无知我并没有真的弄清楚而且关我什么事呢),美国主流媒体也不会跟他们介绍中国是什么样的,指不定有什么以讹传讹的故事存在,所以对于一个安检员来说,来自东方的遥远国度里发生的事情并不清楚也是合情合理合乎逻辑的(一笑而过)。
与黑子斗也是各种操碎心,一直以来赵薇身边都是黑子与粉丝齐飞,现在再加上黄晓明同学,这两个人天生是吸粉招黑体质,佟大为被人质疑演技也不是一两天的事儿了,但是还是那句话,这是一桶爆米花,你想吃出啥味儿来?
如果可以给烂片判刑的话,《横冲直撞好莱坞》应该被凌迟处死——一刀一刀,刮的都是中国电影人的面子问题。
中国人花中国人的钱,生产了“中国制造”卖到美国去,物美价廉质量好,还要做好准备随时担心美国人的反倾销审查;中国人花中国人的钱,生产了“好莱坞制造”再卖回到中国来,粗制滥造炒冷饭,却依旧横行影院,赚得盆满钵满。
这就是大众传播,这才叫文化软实力。
一个烂俗的爱情故事主轴,何宇明毫无理由地誓死爱着前女友,赵薇薇毫无理由地誓死爱上了何宇明,何宇明最后又毫无理由地放弃了前女友誓死选择了赵薇薇……一个恶俗的友情副线,影迷方大伟毫无理由地与何宇明相遇相识,又毫无理由地追随其左右,毫无理由地为他们两肋插刀,最后毫无理由地变身超级英雄。
莫名其妙的爱在这个莫名其妙的世界里肆意地滥情着——中国还是好人多,好莱坞权贵的良心都大大的坏掉了!
除了编剧技巧意外,故事毫无逻辑可言。
同样,借着“好莱坞”的噱头玩转类型片的段落也充满了山寨气息。
三场追车,两次爆炸,一个英雄救美,这些早就被好莱坞玩烂了流水线作业在这部电影里全都被实现得夸张过度,智商欠缺。
只要解释不通了,就用“在好莱坞一切皆有可能”说事,也不知道这到底是在给好莱坞做宣传,还是在给耐克做广告。
可见,在好莱坞,即便是三流导演和不入流的编剧,也不会忘记把“美国梦”的思想内核做得深入人心,这种恪尽职守的职业道德是多么值得中国电影人学习啊!
既没有叙事逻辑,又没有“感情基础”,那么剩下的就只能是插科打诨和低级趣味。
赵薇薇用“皇帝”自贬国格,何宇明用英文差自损身价,方大伟利用自己的影迷身份带出一点“迷影文化”——但是又请不起真正的大牌明星助阵客串,只能邀请好莱坞工业体系边缘的“边角余料”请中国观众吃吃西餐。
老得就快退休的T-1000,美剧出身的小明星,大片中的亚洲脸配角,已经退役的NBA球员以及特别不像施瓦辛格的施瓦辛格替身……中国制片方用这些卡司就想让中国观众相信那是好莱坞最高端大气上档次的粉红派对——我没吃过猪肉,可是你也不能当我没见过猪跑啊,我读书少是我的错,可是你这么骗我就是你的不对了!
至于表演,这部电影可以说是毕其功于一役地把中国最一线的当红小生和当家花旦打回到10年前,证明他们压根就不懂什么是表演。
从这个角度上来说,《横冲直撞好莱坞》还真是功不可没呢。
黄晓明加佟大为成就了《中国合伙人》,靠“卖土”,叫座;佟大为加赵薇成就了《亲爱的》,靠“苦肉”,叫好;黄晓明加佟大为加赵薇等于《横冲直撞好莱坞》,靠“耍宝”,结果如你所见,卖得越多被骂得就越惨……确实相比教主的扑克脸和赵薇的配音腔,佟大为的表演算是堪称“惊艳”。
“惊”是“惊吓”,喜剧化的表演如果处理不当竟然能粗俗低劣到这种程度;“艳”是“艳俗”,扭秧歌、东北腔、异装反串,娱乐精神可嘉,自我牺牲精神可敬,但是演出效果真的是十分可怜。
同为公路片,同样是喜剧,《泰囧》的成功不是低俗的成功,而是类型片与本土化合理结合的成功。
里面有中国商人的睿智,也有电影人尽职尽责的人情味。
《泰囧》的成功是可以复制的,但却是不能山寨的。
没有任何一种电影技术可以拯救恶意的捞钱行为,包括好莱坞。
中国电影业欠缺的不是技术,不是模式,更不是热钱,而是一节“不忘初心,方得始终”的思想政治课。
【京华时评】
赵薇的演技太烂了
很难想象这片子没了佟大为其人与其戏份会是怎样一番景象。黄晓明什么时候残成这个样子了,赵薇在片子里感觉翻白眼的镜头好多,不过英文说的感觉很不错;笑点倒没有很奇特,还行的一部片子。
挺好看的
给这片打分起码要十分才够 因为十分制我才肯给1分
感觉会靠着林诣彬赚好多票房吧。看着还是过瘾就好咯。P.S.编剧!你这里面人名起的真的好草率呀!
垃圾 从不需要解释
针对中国市场定制,好莱坞标准娱乐片。
拼命赚钱等女友回国结婚的何宇明意外被通知分手,匆忙报了一个名为“好莱坞冒险之旅”的旅行团,偶然结识同去好莱坞“朝圣”的资深影迷方大伟,二人在旅行团“骗子导游”赵薇薇带领下,来到好莱坞,卷入犯罪!Manny以旅行社作掩护暗中走私,嫁祸三人。宇明、大伟、薇薇决定用最疯狂手段实行大报复……
负分
还不错啊,为什么评分这么低
不敢妄自预估票房如何。但是这种程度的好莱坞制作,也足以给国内安于现状的从业者敲响警钟了。落后就要挨打。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赵薇没钱了?不会吧,那为什么接这种烂片?
哈哈哈哈赵薇好美呀
三位主演的咖位也拯救不了无脑的剧情。
这么多大牌还能拍成这样我也是服
把时下最热门的美剧演员圈入,真是聪明的一步。
丢人丢到好莱坞。黄晓明真是不装逼不会演戏 还是合伙人里的傻货适合给他演 。两点是佟大为 也只是佟大为了。
佟大为不错,赵薇及格,黄教主没救了。算是能看的爆米花片,但硬伤也不少。
前面太松弛 后面太短 中等偏上
对比道士下山,这部娱乐片还是很有诚意的,标准框架,填充段子,足料,娱乐惊喜不断,最后印度开挂桥段用的真逗,这片娱乐得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