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军为抗日作出了極大的贡献,抗战中伤亡的326万国民革命军将士中有64万为川军将士,其中1939年到1945年间,全军阵亡的85万人中有26万川军。
川军被俘人数是国民革命军地方军阀中最少的,整个抗战中共2.4万余人被俘(注:统计不准确,抗战中从四川招募的士兵很多补充到了中央军等国民革命军主力军队中,而非川军),不到总人数的1%(而中央军在安徽一役中便被俘4万余人)而阵亡比例高达1/3,在淞沪会战中,川军将士几乎全部战死沙场,仅2000余人撤退到湖北,后在枣宜会战中,川军再次成为主力,歼敌4万日军后有20余万川军士兵伤亡。
在出川的6名中将中,便有4名壮烈殉国,第一批出川的400多位团级军官基本全部在前线牺牲。
川军(包括西康省)在抗战中为全国提供最多人力的省份,在1938年-1945年,国民革命军中尚有战斗力的部队40%均为川军,实际战斗人员甚至超过了中央军。
而提供纯劳力的壮丁占了全国壮丁1/5以上,其阵亡将士亦居全国之冠。
川軍最為人所讚揚者,即為劉湘於1937年拜別四川鄉親,率領川军子弟徒步千里、出川抗日一去不复返的事蹟。
此後,在全國各大戰場都可見到川軍的參與,在抗战中阵亡的包括著名将领张自忠在内的12位国民革命军上将中,有3名为川军将领。
李家钰上将、王銘章上将、饒國華上将等人,均為川軍抗日救國、壯烈犧牲之典範。
1989年8月15日,成都市政府将塑像重塑于成都万年场。
注:此文中的川军仅指国民革命军中的四川籍将士,而并非真正意义的国民革命军四川地方军阀,抗战中从四川招募的士兵很多补充到了中央军等国民革命军主力军队中,而非国民革命军四川地方军阀
非常奇特的一部抗战剧,在北京卫视匆匆播了一轮就不见了但愿不是被禁了。
要是能在全国播一轮。
肯定火。
据说当年几十万川军背着竹篓、穿着草鞋、拿着破旧的土造步枪,匆匆忙忙北上抗日,没有交通工具、补给、卫生等后勤保障,甚至比八路还惨。
比起东方不败式的亮剑,以及那些抗日童话剧。
这部剧绝望得十分震撼,尤其是最后十几分钟,那种无望的黑暗让人如身临其境。
直面失败和惨痛,是一种勇气,也让我们更接近于真相,发现真相才有战胜现实的可能。
出来走南闯北,难免会被人问及自己是哪里人,对此我从来都是毫不思索的回答:“四川人。
”我一直觉得作为四川人是一种自豪,我从不想当什么北京人、上海人、深圳人…甚至父母想让我将户口落到我的工作所在地或者成都的时候,我执着的将户口迁回了我的家乡。
我出生在什么地方,我就是什么地方的人,我的后代也是如此,我不希望改变。
每当我幻想一下我的儿子或者女儿说着一口地道的北京话、上海话的时候,我就浑身不自在…虽然有一句话叫做“故乡仅仅是我们祖先流浪的最后一站”。
但是,什么地方的水土孕育了我们,这个地方的精神就会深埋进我们的骨髓、滲入我们的血液,一辈子不能改变。
但是,我在外地遇到不少四川人却常常羞于承认自己是四川人,甚至从骨子里讨厌自己是四川人的身份。
曾经在杭州舅舅家遇到一个少年时期就离开四川,现今也算事业有成的阿姨向我言辞愤慨的列数四川人的“十大缺点”,例如“没文化”、“没礼貌”、“不守时”、“不重诺”等等,俨然一副自己身为杭州人数落四川人的态度。
我当时迫于对长辈的尊敬,一直只是默默的听着,没有争辩,但是我非常想告诉她:“阿姨,你那是几十年前对四川人的旧观点了,现在你可以回家乡去看看,已经大不一样了。
如果你没时间回去看看,那就看看我啊!
我就完全没有你说的这些缺点…”当然,笑谈而已。
不过从这件事的背后,我就在想,是什么让四川人在外地人眼中没有好印象,是什么让四川人自己都不愿承认自己是四川人呢?
我认为四川人大多缺少一种自豪感,就如同中国人普遍缺少民族自豪感一样。
我觉得作为四川人是很光荣的,虽然四川很多人很穷,很多民工走出四川四海为家,常常处于被当地人鄙夷之地,但他们大多都是通过自己辛勤的劳动来换取应得的报酬。
我从来没有见过以乞讨为生的四川人,甚至在四川,乞讨的也都是外乡人,这是四川人的骨气!
四川人性格坚毅、义气很胜、又很团结,并且常凭一腔热血而不畏生死,作战勇敢顽强,所以川军是历来带兵将领都青睐的军队。
明朝抗清大将刘挺在萨尔浒大战之前曾经说过“要俺出关,必须等待川兵,若是有川兵二三万人,俺可以独挡努尔哈赤的军队,不用其他路军助战。
”,可见其对川军战斗力的信心。
而这场战争的结果是八旗军以六万人就全部歼灭了明军的二十万部队,当时刘挺如何认为两三万川军步兵就可独挡以一当十的六万八旗骑兵,至今我仍觉得匪夷所思。
四川自古以来即是征兵重地,所以常常连年战乱导致川中皆为妇孺,当年安史之乱时杜甫幽居夔州的时候,就写到“夔州处女发半华,四十五十无夫家。
更遭丧乱嫁不售,一生抱恨长咨嗟。
土风坐男使女立,应当门户女出入。
…”说当时夔州一带女人到了中年都没有夫家,因为基本上所有的男人都上了前线,所以后来夔州这个地方很多家庭都是女主外男主内,女人要负责农活、砍柴并冒着生命危险贩私盐,我想这也可能是现在重庆女性泼辣性格形成的原因。
虽说川人好战,但在内战中常常怯与私斗,而只要遇到外族侵略,不论敌军多么强大,川人也毫无畏惧,抵抗至死。
历史上发生过三次外族对汉族的大规模侵略,分别是蒙古侵宋,满清南下和中日战争,而四川在这三场战争中都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七百多年前的蒙古入侵南宋最早是从四川开始,当时南宋军民在重庆合川依山筑钓鱼城,以弹丸之地,区区之众,抵抗蒙古铁骑三十六年历经大小战斗数百次而城终不破,南宋皇帝在广东南海跳海自尽之时,钓鱼城仍在继续抵抗。
当时宋朝三分之一的财政来自于四川,唐宋之时更是产生了李白、苏轼、陈子昂等在中国古代文化史中做出杰出贡献的人物,文化地位仅次于中原。
而蒙古人的入侵基本上毁灭了四川的经济和文化,四川人口从近两千万骤减为八十万,这可能也是直到近代四川甚少产生文化巨匠的原因。
江南为什么多出文人骚客?
因为江南地区虽说也有扬州十日、嘉定三屠和南京大屠杀等争对当地人的屠杀,但都是在一个城市的范围内,在大范围的文化上没有形成断层。
而这次战争最重要的是,以近两万铁骑就能扫平整个欧洲的蒙古人,虽以几十万之众却在四川屡攻不下长达三十六年之久,年年损兵折将,直至蒙古大汗蒙哥战死。
而后因为争夺汗位,旭烈兀从西亚撤军,进攻鄂州的忽必烈和进攻潭州的塔察儿也停止了对南宋的战争,率军北迫大草原。
随即进行了长达三十多年的内战,导致当初横跨欧亚大陆的统一大帝国土崩瓦解,也再不可能组织全体宗王的联军出征。
及此忽必烈也无力采取大规模的屠汉战略,开始接受耶律楚材对汉人的招安思想,所以元军也没有按照蒙哥遗诏在钓鱼城招降后进行屠城。
蒙哥之死,是蒙古全面扩张和大规模征战走向结束的转折点,也是蒙古帝国由统一走向分裂的开始。
这一事件不仅改变了蒙古帝国的命运,也改变了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它在世界历史上的关键性不容小视。
三百多年前的满清入关在四川先后打了几十年,事实上到康熙年间四川才真正平定,所以一直有“天下未乱蜀先乱,天下已定蜀后定”的说法。
由于清初全力抵抗清军及随后的多次屠杀(我不赞同张献忠屠四川一说),再加上顺治年间三年饥荒,使整个四川仅有九万人口,当初号称天府之国的成都竟然成为一座荒芜的死城,省会迁到阆中。
所以清初四川巡抚张德地忧心忡忡的向康熙上了一道奏折说:“我被皇上荣幸地任命为四川的最高地方官员,来到这片饱受战火摧残的地方一展宏图。
但现在当我站在满目疮痍的昔日天府,增赋无策,税款难征,使我感到局促不安、寝食俱废。
我等下官受皇上差遣,惟有精忠报国效忠朝廷。
经过几日思索,我觉得要重振四川天府之美名,惟有招徕移民开垦土地,重建家园,除此似无别的良方上策。
”之后朝廷采纳张德地的建议,颁布了《康熙三十三年招民填川诏》,这才有了之后长达一百多年从湖北、湖南、广东等地移民百万的湖广填四川。
翻阅史料一直让我匪夷所思,四川人虽然在晋朝、元朝、清朝历经多次灭绝似的大屠杀,并历经多次战乱和饥荒,人口剧减,光1960年的所谓的“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就死了1000万人以上。
尽管如此四川仍旧是人口第一大省,我猜想这很有可能是四川人将吃苦耐劳、坚韧不拔的这种精神融入到日常生产生活中的缘故。
再说几十年前的抗日战争之初,川军战士纷纷请缨抗日杀敌,时任四川省主席的刘湘是第一个通电蒋介石要出兵抗日的地方军阀,强调“和平已经绝望,抵抗刻不容缓,战则犹有生机,不战亡可立待。
”并表示四川可出兵五十万,征兵五百万,并尽一切可能提供粮食及其他军需物资。
随即在一个月后的“四川省各界民众欢送出川抗敌将士大会”上,刘湘即说:“御侮救国,是军人应尽的天职,川军今日能为民族存亡而战,献身疆场,洗掉过去私斗的耻辱,是很光荣的。
”同时他号召出川的全体川军将士,奋不顾身,与敌作殊死战,为民族争生存,为四川争光荣。
时任川军军长的邓锡候代表出川川军向四川父老表示:“川军出川抗战,战而胜,凯旋而归;战如不胜,决心裹尸以还!
……”以此决心,四川军阀先后出兵三百万,伤亡达六十万之众,以低劣之装备和血肉之躯与日寇鏖战于太原会战、淞沪会战、徐州会战等战役,纷纷慷慨赴死,前仆后继,牺牲巨大居全国之冠。
李宗仁将军在他的回忆录中说:“抗日八年,川军的牺牲相当大,抗日卫国之功,殊不可没。
” 不仅如此,四川作为大后方负担了八年抗战时期国家财政总支出30%以上,当时的普通民众为了支援抗战献金5亿多元。
所以蒋介石后来说道:“就四川地位而言,不仅是我们革命的一个重要地方,尤其是我们中华民族立国的根据地。
”“四川在天时地利人和方面,实不愧为中国的首省,天然是复兴民族最好的根据。
”这些都是四川在抵御外族侵略的历史上所做出的杰出贡献,可以说每当在民族危亡之时,四川人总是用他们瘦削的身体拖起中华民族倾倒的残躯,且不论成功与否,单就川人抵抗至死、以身殉国的精神就可写成一篇可歌可泣的悲壮史诗。
在共和国建立的几十年大大小小的战争中,四川人以同样的精神在外邦的战场上获得了他们无尚的功勋。
1951年的朝鲜战争,四川牺牲六万人,又居全国之首,相当于东北三省牺牲人数的总和。
参战的两百万志愿军中仅仅有12名被授予“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其中竟然有四位都是四川人,他们分别是舍身忘死用身躯堵枪眼的黄继光、大火焚身而坚守命令的邱少云、抱着炸药包与40多名敌人同归于尽的伍先华、一人一天歼敌280人的胡修道。
川籍烈士和英雄在志愿军中如此高的比例,不能不说这正是四川军人在战争中表现出四川人那种顽强坚毅、热血无畏性格的最好体现。
1962年的中印战争,东线是成都军区,自是多为川中子弟,而西线的西藏军区,四川人也不占少数。
而这场战争又出现了一个全军闻名的川籍战斗英雄,为了战友不顾生死用身体滚雷直至牺牲的“滚雷英雄”罗光燮。
我想这不是巧合,四川军人正是以这种无私无畏的行为,赢得了“无川不成军”的美名。
1978年的中越战争,由于是全国各大军区轮战,所以在解放军中占很大比例的四川人当然不少,而者阴山战斗更是由廖锡龙率领的川军14军以伤亡百人的代价赢得胜利,堪称经典之役!
也正是这场战争,让时任武汉军区作战部副部长的四川三台人梁光烈一战成名,凭着在西线指挥的卓越战功步步高升至现在的国防部长,成为让美日台都极为重视的解放军鹰派领袖。
而这次战争由中央军委授予的5名战斗英雄中,又有一名川籍士兵,那就是靠三十一发子弹击毙三十人击伤一人的神枪手向小平。
也许这五人中还有四川人,但是网络史料不全,其他四名英雄之籍贯无从考证。
以上举了诸多例子,无非想说明四川人不像很多人认为的懦弱和贪图享乐的生活,而是富有强烈的爱国心和凝聚力的。
四川人从不屑内战,历史上秦取蜀用十月,后唐灭前蜀用75天,北宋灭后蜀用66天,而蒙古取蜀却用了52年,清朝平蜀用了13年,日本终未打入四川。
我始终觉得四川人的性格是永远不会变的,也许现在四川生活很安逸舒适,遇到内战也许很多四川人不会支持,但是如果再遇到外族侵略,四川人还是会像以前一样为祖国和人民抛头颅洒热血!
就像如果发生台海战争,要我应征入伍,我当然会怕,会考虑会不会死在战场。
但是如果是其他国家入侵,我定会抱以必死之心捍卫国之尊严,家之安全!
我一直认为如果遇到侵略战争,为国出战赴死乃天经地义之事,而死可谓之泰然,活则为大幸。
曾经参加过抗美援朝的爷爷说当年有些战士都是哭着跨过鸭绿江的,而他是雄赳赳气昂昂的跨过的。
我想爷爷当初肯定也是拥有这样的想法才显得无所畏惧,而这也应该也是很多四川人对于战争的态度,不然不会出现那么多的川籍烈士和英雄供我们凭吊和敬仰。
我认为四川人在战争中为捍卫祖国统一、抵御外族侵略所做的贡献是不言而喻的,根本不容辩驳!
单就这一点就值得所有的四川人为之自豪。
我永远是四川人,我热爱这片土地。
首先是感觉,这里面的几个主角就是一群SB,特别是看到伏击日军少将那段,孙和让大刀队提前冲上去送死,美其名曰是看他们有没有杀鬼子的勇气......里面的几个主角,打仗一点战略战术都没有,无组织无纪律......好吧,我只能说,如果编剧就是想要塑造一种川军都是SB的形象,那他确实很成功......还有里面的剧情设计.....很多时候设计出来本来应该很感人的剧情,可我看了就是没有感动的欲望.....只觉得那些人都好做作....莫非是因为说的川普?
我觉得兴许直接说四川话效果还好点....非要整点川普....其次,战争场面上面,川军出川第一仗,协助晋绥军防守阵地的时候,刚到就遇到鬼子已经把阵地占领了,然后一群人呐喊着站成一排,一阵噼里啪啦,就把鬼子干掉了.....真TM要多假有多假.....站成那样不就是给小鬼子当活靶子么?
居然还一个都没有死.....这个BUG几乎在中国所有的战争片里面都有,已经被各种骂了,为什么这一个个导演都没有一点吸取教训的意思呢?
里面的各种炸药效果也很烂.....就这个也敢称大场面?
还自称有《血战太平洋》的特效处理团队,场面绝对震撼,呃,恕我眼拙,还真没有看出来.....
抛开里面那些所谓的八路,抛开那些英雄式的情节。
这部电视告诉了我们一个历史,抗日时,有350万出川保家卫国,有60万血塞疆场。
可这些历史我们又有谁知晓?
我们没有资格指责日本篡改教科书,看看自己的吧。
长久以来,抗战的历史已经被我们人为的蒙蔽了许久,我们以为我们就是那么轻松的把日本人赶出去了,我们以为国民党没有抗战,我们以为什么事情都是现在的执政党做的,抗战中,作为中国唯一一个没有被日本上踩在脚底下的富庶之地,四川为中国的抗战的重生作出了很过贡献。
云南、贵州、广西这些西南省份日本人都打过,也攻占了部分城市,湖南、湖北以东的所有省份都被日本人占领了,四川作为领导中国抗战的大本营,为中国的抗战作出了无可磨灭的贡献。
长久以来,我们都遗忘了这么一个现实,在抗击元蒙、满清、日本都战斗中,四川可以说都是全国这么多的省份中,战斗到最后一刻的省份,他们好吃、喜欢安逸、喜欢过自己的小日子,但是这并不妨碍他们在关键的时刻血性,豁得出去!
想在抗战中,远离自己家乡,参与抗战,死的时候连自己的姓名都没有留下的所有四川同胞致敬。
同时推荐一下,这是一部比较好的电视剧,剧情不拖沓,也没有把日本人描写的想《不可磨灭的番号》里面那样的愚蠢。
这是我今年看过的最好的片子,没有看过的推荐看一下,你不会后悔的。
我并没有看完这部电视,但我会看完。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山河失色,尽弃家仇赴国难。
这是川军的真实写照,远在大后方成天只顾窝里斗的一群各色人物,在国难当头时并肩卫国,一手土枪,一手烟枪,身著短裤,脚踏草鞋,他们可能是当时中国地方武装中最烂的一支,他们中有小偷、强盗、土匪、流氓等各类人物,他们并不是某类文件中那些高大全的形象,他们当兵甚至不是自愿,但无论北疆还是南国,处处都洒着他们的热血,国难当头,匹夫有责,赴国难,他们仍然义无反顾,这就是川军。
他们死后可能尸骨无存,家人永远都不知道他们埋骨何处,多少年后,他们和其他一起抗战的兄弟们身负骂名,所有事迹一并被抹黑,大多数至今未得正名,这仍然是川军,同时也是那些真正在抗战中流血流汗的兄弟的境况,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中国军人,也许他们写不进那些所谓的史书,但华夏大地上他们流过的血不会干涸,他们也许不会像荧幕上抗日的那些人那么“英名长存”,但他们早已溶入华夏的土地,与天地长存,因为他们是真正的抗日英雄,就算某些书记不起他们的名字和事迹,但有良知的人总会记得他们。
我是川人,也是川军的后人,谨以此纪念抗战中逝去的川军暨与川军一起共赴国难的其他英灵,以及我们家族中不知魂归何处的先辈们和至今不能回家流浪异乡的先辈们,愿逝者安息,生者安康。
就比如把汉奸关进监狱里,没有收他的枪就比如群演,死亡直接把枪一撇,往后一躺还有哪来那么一言不合?
打那么多架女主做了很多很多事情,让人觉得很过分,还有好多好多人,都感觉很傻,明天可以不去死,不知道是真实的事情改编,还是有意而为之,这是个人观点但是蛮好的,细节优化一下就更好看了求求了要不然难受吐槽
看了这么多抗战片,川军血战到底是我看过最好看的,值得看第二遍的抗战片!
人物:贾一平长得很像年轻时的梁朝伟,明明这么帅,却不咋红!
在这部剧里知道了王迅,他扮演的角色简直就是定身打造!
总得来说角色都选的很符合人物设定!
剧情:当时看的时候还没有良心剧的说法,这部电视剧剧情一直吸引人想看下去,导演编剧智商都在线,有打仗情节也有平时生活状态的打打闹闹,很真实,也很感人,像我这种看剧几乎从不掉泪的都为它晒了几滴热泪!
我为我是四川人骄傲!
虽然日军当时没打到四川,但川军却是抗战力量中一大主力,不怕死的川军,我为你们骄傲!
在抗战片中吧,不算优秀,但是有些镜头确实是挺震撼的,例如出征时的那句,川军,雄起;李猫被炸了眼睛之后说的那句,妈的龟儿子,老子喝你们拼了。
在里面可以窥探到四川人的一些个性,安逸,血腥,坚强,无与伦比的恋家护家等等。
后来去查了一些川军的资料,300W人出川,不论后人关于川军素质等评论,单凭这个数字,足以让所有国人都竖起拇指。
后来还有一些口号,不灭倭奴,誓不回川。
男儿立志出夔关,不灭倭奴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处处有青山。
这些,都是在一些抗战片中难得见得到,让我们为之动容的。
我是一个浙江人,没有参过军,但是却不得不在这里,向川军,还有所有生活在四川的川人,致敬。
但是唯一美中不住的就是为何一定要和共产党还有八路联系到一起,国难当头了,还什么为老乡挑水砍柴,和老乡一起迁移,要和老乡一起共生死等等,国家都要灭亡了,该干嘛就该干嘛,该突围的时候还是要突围的。
说好听点,这样的行径叫做有情义,军民一家,说难听点,就是愚忠,是迂腐,是变相的误国。
本来是四颗星的。这个女主实在是太讨厌了。真是不厌其烦。扣一星。
青山为证,川军不死
作为一个四川人,不得不说这部电视剧是四川抗战的一个诠释,就是那个骚鸡公实在是太骚了,哪个地方的娘们儿都不放过啊
有个爱看电视剧且品味很大叔的男盆友真是伤不起啊…………好在这部还不错,演得很好,剧本也比较靠谱。
推荐
把女人都去掉。。篇幅剪一半。。我就打满分。。
亮仔看,我偷瞄了几眼,还不错
说实话比壮士出川差很远,很多无聊的争吵和嚷嚷来处理冲突,看了10集看不下去了。
两年来的第一部
这部抗战片非常精彩,非常壮观,非常感人,非常热血,值得很好的评价。
战争,惨烈
梁朝伟复刻……
道化服在抗日剧里算是相当好的,剧情的前半部分在各方面都还算优秀,但后半部分,大概从围攻韩家寨开始,不知道是经费问题还是原著问题,整体水平急转直下,每个情节都非常仓促,角色死的也特别莫名其妙
窝在被纸里,陪父亲看的战争题材电视剧。
有人说一个军人好色耍浑是凸现真实,那么带着侦查任务还要去妓院嫖娼的,我不觉得这是真实。
这女主烦死人了 走导演后门进来的吧
为川军正名
我服了,为什么加一个方琴,一个女的怎么可能跟着国军啊?真是看不下去了
最开始是2013年春节时在省地方台看的,记忆颇深。最后一集还tmd把老子给干哭了,这群瓜娃子哎😂电视剧把每个川军兄弟都刻画得有血有肉!(就是略有些主角buff)
这个很感动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