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原著《宿敌:山河无名》,小说有种卡佛式的极简风格——几乎完全由对话组成,节奏感强,画面感强。
看小说时就在想:这完全能改编成一部好的电视剧啊。
没想到,《宿敌》真拍出来了。
几乎一口气看完《宿敌》前6集——节奏快,悬念多,情节紧凑,即使知道结局,依然会被它吸引。
这种“似乎看了一部新剧”的感觉究竟从何而来?
是演员的表演?
还是故事的改编?
还是画面的设计?
各种因素都有吧,但单拿出哪一点,都不足以说服自己。
不得不说,这是我非常喜欢的叙事方式——食材寻常,不过烹调一遍后,华彩地成了一桌宴席。
《宿敌》的魅力在于较高的完成度,以及其完备精密的整体编排,真正实现了1加1大于2的效果。
什么是完成度?
完成度是一个有点模糊的概念,人人心中所有,但想说清楚它,并不容易。
就我的理解,完成度至少包含四点,即:第一,无论角色塑造还是剧情编排,都足够丰富。
第二,不堆砌,每个元素都有它必然、或然存在的理由。
其三,人物塑造够“自我”,不丧失个性。
其四,具备与观众在情感或社会认知上共鸣的可能。
先说丰富性,这是《宿敌》中最精心也最出彩的地方。
首先,一个故事,三条线索分线并行。
主干是国安局干警吴豫(廖凡饰)被冤枉,忍辱负重,用19年的时间卧底,终于拆穿国际间谍组织精心设下的圈套,维护了国家利益。
其次是国安局新人郭伟杰(张开泰饰)为保护国家核心机密而奋斗,尽职尽责、任劳任怨,带领小组挺过了国际间谍组织一拨紧似一拨的冲击。
其三是敌方(对立面)组织严密,为打入其中,我方被卷入复杂的斗争中,既牵涉复杂的利益关系,又面临着艰难的情感取舍。
三条线单拿出任何一个都可以拍一部剧。
把它们压缩到《宿敌》中,虽然创作量大大增加了,但是能把边境风云、高科技斗智、“无间道”式复杂推理、帮派博弈的奇情、谍战剧的刺激融于一炉,这就给人一种“这条线刚放下,那条线波澜又起”的刺激——只看前三集的话,我差点都怀疑吴豫变成了反派角色。
其次,人物设置较为复杂。
一般来说,情节紧张的剧会挤掉表现人的空间,人物难出彩,但《宿敌》巧妙地采取了对比的方法——吴豫的前女友与后来的女友便构成了对比,前者深思熟虑,后者可爱单纯,可为了抓出狡猾的敌人,吴豫不得不“抛弃”她们(这回朱珠饰演的黄萧暂时还没登场,期待之后黄萧以一种别样的状态出现在我们面前)。
前者知难而退,后者却“死缠烂打”,她不愿承认自己的失败,甚至宁可“以痴情的姿态”去死。
而吴豫与郭伟杰,也是绝佳的对比,新老两代干警,都有强烈的事业心,但解决方案迥然不同。
主创不仅通过角色之间的“互文”完成人物塑造上的照应,同一个人不同时期也有对比与变化,如魏东山(石中文饰),他既是深情的哥哥、对手下讲义气的老大,又是好勇斗狠、喜欢虚张声势之辈。
另外,吴豫前后性格也有一定变化,大行为是坚持追寻真相,但小行为的逻辑确有一定的不同,观众几乎很难推测他下一步会怎样去做,只知道他像一根钢钉一样扎进敌方。
《宿敌》中,用对比、“互文”的方式表达人物,可谓处处皆有,对比可大大节省表现人物的时间,让每个人物的大致性格、行为轨迹在观众那有个预设,从而直接带着动作上场。
任何一部剧,故事线复杂了,人物复杂了,它就具有了丰富的可能,就能将不同的场景、不同的奇观、不同的逻辑编织其中。
于是,《宿敌》不再只是一个单线故事,它更像是人生——永远说不清明天会如何,不论怎样概括它,它总有办法跳出圈外。
再说不堆砌,《宿敌》对此用心颇多,却不易被看清。
复杂易生堆砌,易生俗套。
电视剧最怕被“时尚”所绑架——表面看,是一部新作,但框架、故事、桥段、细节却是老的。
生活在我们这个时代中,创作者的不幸是被动浸泡在太多的信息中,以致分不清哪些想法是原创,哪些想法是重复。
让我们感到兴奋的“点子”,常常是记忆力开的一个小玩笑,让人不知不觉地钻入套路中。
要突破这一困局,关键在为每个创新点找到合理性——合理的重复并不是重复,而是我们生活的外表;至于那些脱离了合理性的重复,才会让人感到扎眼,才会让人想到重复的问题。
人会在不知不觉中形成各种套路,不自觉地用材料去满足/堆砌它,《宿敌》则牢牢地把握了生活的合理性——吴豫入狱时,狱警万分不解、欲说还休,最后化为一句“睡1号铺的那个,别惹他”,这是他权限内唯一可给出的建议,隐喻着不宜公开表达的善意;而郭伟杰试图扮演黑社会,去套魏东山,魏东山立刻拿出手中吴豫的所有资料,大喜大悲后,沉淀为一种达观,使他拥有了生命的睿智;而吴豫背叛魏东山的那场戏,则有“林冲风雪山神庙”的意味,观众皆知缘由,戏中人却不知缘由,不可明说,又不能不说,几句台词极为传神……每个细节、每句台词,都长在情节的“肉”上,都契合于情节延伸的本然逻辑。
《宿敌》的这些“反套路”操作,使它虽是类型题材,操作起来却无类型的负担。
创作必以细节说话,而细节不是无限的,把相似的细节组合成不同的故事,正如中医开药方那样,绝非易事。
《宿敌》中有感情戏,有打斗戏,有斗智戏,有追凶戏……均有自己风格,均与情节有机融合,这就说明:创造复杂的能力很重要,但在复杂中建立线索的能力更重要。
《宿敌》的多线索编织能力,丰富了它的主题,除了单纯的礼赞,也引人思考:在义与利之间,在理性与情感之间,在当下与未来之间,该如何取舍。
人生难免遗憾,越有遗憾就越应调用我们的复杂能力,而不是把它简单化。
再说个性的打造,《宿敌》让人难忘,正说明其在个性化打造上下足了功夫。
人们常将“个性”与“完成度”视为一对矛盾,似乎“完成度”即整体感,对于过于亮眼的个体,应予矫正。
此论其实未当,创作的价值就在于呈现个性,低水平的重复是制造,无法持久。
越好的“完成度”,越鼓励演员呈现个性,双方是互相烘托的关系。
《宿敌》中,廖凡、张开泰、李健、石文中等的表现值得点赞,而即将出场的朱珠亦值得期待。
原作中,吴豫这个角色是很难被想象的,因性格跨度太大,从认真负责的警官,到混迹江湖的“无赖”,再到边境岁月中的悍匪,再到缜密谨慎的卧底,每个侧面都包含了多种性格,将它们串联成一个人,难度极高。
廖凡的表演可辨识度高、层次丰富,在无限复杂的假面后,始终保持着真正的自己。
他的怀疑、犹豫、气馁、放弃、挫折感……都未能遮蔽他本质的爱较劲、胜负心强和固执,可面对爱自己的人的悲情、伤害与失望,吴豫又有一份沉痛,他不得不用充满嘲讽的微笑来面对、来掩盖。
其实,剧中好几位演员的表演是充满个性的,不论是胡夏风(李健饰)的犹豫、王北俪(徐梵溪饰)的不解、郭伟杰(张开泰饰)的焦虑,都使《宿敌》增色不少。
以王北俪为例,本是校花,后成吴豫的女友,如果吴豫不是蒙冤退出警局,他们可能已经步入婚姻殿堂。
吴豫想打入敌方内部,就必须斩断旧情,但王北俪的高傲接受不了被别人拿捏的人生,她又无法理解吴豫为何变心,而她又有足够的聪明,感觉其中必有原因。
好奇、不服、认命叠加在一起,与以往的类似角色相比,王北俪充满立体感。
戏份不多,却无法忽略。
“完成度”是为形成个性服务的,个性凸显,才是活着的“完成度”。
在此方面,《宿敌》交出了合格的答卷。
最后,会讲故事的电视剧很多,能让人产生共鸣的却不多,这也是《宿敌》的一大特色。
活着的“完成度”,必然要让观众沉浸其中,与角色一起历险,为角色的成败而悲欢。
叙事是一个永恒的挑战——创作者试图将观众“骗”入剧情,而观众会主动抵制进入剧情。
故事越生动、越复杂,只能提高观众的免疫力,这次上当了,下次的警惕心就会更强。
电视剧离不开技巧,但无价值观的技巧,等于作茧自缚。
技术越成熟,越能强化观众的反融入能力,使新的创作技术只能一次性成功。
这个相互刺激的游戏互为反馈、永无休止,一旦开始,就无法走出。
这就是为什么,叙事需要价值立场,需要情感温度,一切故事都与人类的道德敏感相关,只有打开道德的阀门,才会将观众带离技术场,从技术上的欣赏,转向价值观的认同,从而获得提升感。
《宿敌》有力量,因为在一个多元讲述、众声沸腾的时代,它仍有基本的坚守。
剧中吴豫是一个非典型的崇高者,他的付出如此巨大,并不是为追求刺激,而是他的生活离不开意义,这使他无法接受怀疑、误解,可一旦找到生命的重量,他愿意接纳所有艰难,此即诗人笔下“如果海洋注定要决堤, 就让所有的苦水注入我心中。
如果陆地注定要上升, 就让人类重新选择生存的峰顶”的蕴含所在。
担当不是一种技术,而是一种能力,唯有信念,能滋养这种能力。
《宿敌》中,郭伟杰不近人情的苛刻、胡夏风欲言又止的犹豫,其实都源于价值观的感召。
人是能建立意义、寻找意义的生物,为生命建立一个高度,找一个依靠,这在当下较少被提起,而《宿敌》能坚持从这个视角去看问题,这就使它有了超越习性相投式赞赏,产生精神共鸣的可能。
《宿敌》只播了6集,目前只能管中窥豹,但愿这次没“窥”错,我会继续追
首先我是谍战片爱好者,国产谍战剧能看的几乎都看过了,像潜伏、黎明之前之类的都几刷了,话说回来好剧看的多,差劲的也看过不少,所以我的包容性自认为还是很强的!
所以看这片子之前我没也报太大期望,看着有廖凡和猪猪寻思看一看,现在看完了我得好好喷一喷这帮司马东西。
1、说实话9集之前我都能接受,(9集之前是啥我忘了)至少没到乱我道心的地步,可是后面简直失了智了,不!
是纯把观众当RZ了,就男主这个聪明劲哈,一路披荆斩棘都过来了,我nm最后发现那个人那么多次,哪一次喊个人都能逮着,你就跟老子愣是拖愣是拖,我寻思编剧导演凑集数没这样凑的吧?
你比那些爽文水字儿的都不要脸,真的脸都不要了!
2、我tm上午都要被炸死了,我被上线卖了现在要跑了我还要去修电闸?
我还边修边挨锤,这是牛马生活过不够是不是?
我去NMD臭嗨!
我就看你剧情磨磨唧唧来来回回追犯人我就知道你tm像个弱智一样想写死几个,好嘛,先刀国安小妹,没死,再刀廖凡,好嘛死了,下面是煽情环节,这可以更好水剧情了嘻嘻,先来一波回忆,再来一波慰问,接着是展望未来,好嘛那边棺材都订好了这边男主睁眼了。
嗯真棒,就这剧情一样不吃三吨想不出来真的。
3、我寻思境外分子都是先知啊?
干什么都能知道,哪哪有危险都能预感到,我nm一个人都把国安玩成这样,多来几个还得了?
编剧导演你们动动你们猪脑子行吗?
4、不是你们是在拍英雄还是侮辱英雄?
英雄就该这个下场?
英雄不是人吗让你们这样玩?
不是英雄就注定没得团圆没得生活没得爱情没得亲情吗?
辛苦大半辈子了,承受了多少?
人终于熬出来了,大圆满了戒指也买了,火锅店也开了,猪猪问他去干嘛,我都要替廖凡说回答一句你等会我出去领个一等功。
然后你给我就这么弄死了,好嘛又弄活了,呵呵,写这剧情的你真你吗是个人真的。
最后,槽点太多了多到我认为每一秒都是槽点。
看到最后我真的阵阵恶心,太让人作呕了,最后一集我内心就一句话:司马导演,司马编剧。
看完字幕我又把这句话重重吼了三遍。
一口气看了八集!
真不错👍准确的说是太棒了!
不明白评分怎么会这么低?
这部剧里让我看着唯一遗憾的是杨子的表演或者说是这个演员!
我感觉他就不会演戏!
最起码他的表情管理是有严重问题的!
永远是一张僵化的脸,他是整过容吗?
看完了,除了感动,还想吐点槽!
电视剧算好看,就是这剧情逻辑设计的有问题。
为什么非要让男主去卧底啊?
还得辞了职?
不辞职不卧底就不能破案了吗?
就因为魏东山有同款纹身?
就不能通过人民民主专政机器落实吗?
不仅要辞职,还得犯个罪?
好,卧底就卧底吧,要卧底19年?
与此相比,《无间道》里的“说好了三年,结果三年之后又三年”算个der啊!
虽然是现代谍战片,但在和平年代的中国国内,让一个前途一片大好的优秀国安警察放弃个人前途、放弃亲人家庭、放弃人生去卧底19年?
导演你是怎么想的?
来来来你出来溜一圈,我一定不会打死你的!
辜负了多少人啊!
自己的父亲、妹妹、乐乐、黄萧,他们上辈子跟你有仇是吧?
老天爷安排让你这辈子就是来报复他们的吗?
男主这辈子就是卖给工作,卖给国家了,他比建国之初的两弹一星的科学家们还伟大,亲人家庭、个人抱负、恋人朋友、甚至是自己的整个人生……最最最离谱的是结尾的时候,竟然让身中数枪、身受重伤、生死一线的男主角在苏醒恢复后装死假死,然后等他苏醒恢复后再次去从事卧底工作!
难道全中国就这一个警察是吧?
就这一个靠谱能用的警察对吗?
也不管人家愿意不愿意,也不用征求本人的意见,在本人还在昏死抢救的时候就替他决定了,这样真的好吗?
就算你当我们观众都是傻子,编剧和导演你们就不考虑一下男主愿意不愿意吗?
人家都特么50岁了,人生的大半都过去了,人家也谈对象了好吗?
人家要开火锅店好吗?
就算男主人傻命贱,这辈子就栽你们手里了,但是五十几岁快该要退休的老男人还能打得动吗?
你们不清楚这份工作的特殊性和危险性吗?
他还有好身手吗?
他还能自保吗?
他还能完成任务吗?
究竟是国家跟男主有仇还是编剧和导演你们跟他有仇,非要把男主弄死吗?
19年没弄死那就继续弄吗?
其实最初就不应该让这个男主去卧底,就应该派一个机器人去干这个工作。
没有七情六欲的感情,没有亲人朋友的负担,没有真正死亡的危险,没有年老体衰的问题,一切的麻烦都没有,只要充电或加油就行,还不用付薪水,这多好啊!
嗯,就应该用机器人。
我忽然意识到,结合剧中男主的大部分表现,也许他就是一个机器人!
一个高级的仿生机器人,否则上级领导组织怎么会这样对待使用他呢?
对,一定是这样的!
1,打掉一个边境中转站需要派卧底吗?
没必要!
边境偷运这种犯罪属于外部犯罪,不像城市里的犯罪需要卧底到敌人内部搜集证据。
真的有必要派卧底才能打掉吗?
2,乐乐有必要死吗?
没必要!!!
最大的没必要就是乐乐的死。
挺好的一个姑娘,情节上根本没有她必死的理由,完全属于导演故意让她领盒饭。
吴豫搞完文哥一伙后,丰纶还在逃,他怎么就敢这么放心的跑去武江的?
不怕丰论报复跟他关系很好的魏东山一伙?
这不是抹黑警察吗?
为了破案可以利用群众,并不收尾,不顾群众安危?
3,长弓遮挡纹身有必要用烧水器硬烫吗?
没必要!
他当时人在国外,完全可以大大方方的找个纹身店洗纹身。
有必要遭那罪吗?
他是久经训练的间谍。
智商很高。
不是脑残。
玩没必要的狠,遭没必要的罪。
扯呢?
4,吾豫想查纹身男,有必要去卧底吗?
没必要?
如果抛开没必要的中转站偷运案,单独的查纹身男,有必要放下生活,婚姻不要了,妹妹不管了,去卧底吗?
完全没必要!!!
5,警察在破案时确实会采用卧底的方式。
但是卧底的必要性和代价,一定要设计合理。
放弃自己明面的身份,放弃家庭,放弃生活。
这么大的代价,一定要给出足够合理的理由。
至少这个案子不破,对社会危害是很大的。
至少这个案子不派卧底,是很难推进下去的。
本剧根本不符合第二条,让人没法入戏。
6,可以这样改。
一开始根本没打算长期卧底,也没打算放弃生活。
就是短期入狱,到魏东山身边查纹身线索。
但是在监狱里,拿到了新线索,指向笼川。
而笼川线索要想获得,必须继续卧底。
并且新线索指向一个非常大的阴谋。
总之要充分强调案件的重大性和卧底的必要性。
至于打掉中转站,只是双案交叉,顺手的事。
总之,这个剧要想立的住,编剧必须回炉好好打磨剧情。
现在的剧情,关键节点一大堆的没必要,根本立不住。
大反派是导演自己演的,然后估计是为了表现自己,就把国安演成了一群笨蛋,既不会用科技(比如天网,比如电话侦听),也不会用人力(其他警种配合, 交警封个路总行吧)。
导演唯一合乎逻辑的一个惊艳之举,是导演居然想到了2019年底要新冠了,所以得在2019年破案了。
下次知道了,此导演的片子,得避坑。
是个好故事,可惜没拍好。
大部分时间都拍得太刻意,最刻意的是非得去日料店吃饭,还安排吴豫和老贼挨边坐,然后反复擦肩而过,然后决定逃跑的老贼还他妈接个电话溜溜达达跑去修电灯。
😓😓😓朱珠的角色太惨了,从头到尾都透着不那么聪明的劲头。
最后的抓捕行动这几集,节奏变快了,还以为是拍得最好的一段。
有进退,有博弈。
但细想想全是漏洞。
老贼穷途末路既然出手了,还给她留条命?
老贼进屋就被盯了是可以飞去对面的房子?
然后天亮之后竟然可以大摇大摆的走出包围圈?
一帮人被炸完可以在一个错误的窝点一直墨迹?
再说说剪辑,在船上的宿敌对视,是个关键时刻,氛围是得营造。
但是抻得太过了,竟然抻了三段,足足19个镜头,近景中景全景主观镜头客观镜头都给用迷糊了。
您要想抻得有层次,怎么又不舍得给大特写?
哎,没有。
白瞎了好故事。
《宿敌》把观众当傻子!
廖凡和珠珠的相遇,我也就恶心着接受了,但是后三集的剧情简直是侮辱观众智商!!!
吴豫不去顺藤摸瓜联系水电工排查,非要单独行动!
不在天台上报警,非要跟踪一路!
还跟丢了,人家中间还杀了个女警察!
专业受训过的间谍,杀人时就插一刀肺走了,还不如像我们热搜上偶尔出现的民间暴力一样,连插数刀。
吴豫报完警后,突然就坐到珠珠床前,关键抓捕,跟他没有关系了,前期一路热心,关键时候泡妞去。
张弛暴露之后,不第一时间走,还有空吃闲饭!
不在天台抓捕,非要到人口密集的小区里抓捕!
国内娱乐圈从业人员,应该高考成绩大都到不了600分。
完全没有逻辑性可言,所以从前的戏剧都由文学家写就,是有原因的,需要智商和功底。
这部戏拍完杀青后,找些亲朋好友看看,找些初中生看看,难道看不出满屏的BUG?
不对,初中生没有时间,都在刷题。
剧情还可以。
应该是郁闷警察和匪首的持续对决。
时间跨度大,剧情曲折多。
但是,细节做得真不行。
从第一集里面,丢了机密原件之后没多久,所有人的状态都太松弛了,端着脸盆聊天呢。
东西到底重要不重要?
到第五集了,抢农场。
对面四五十口子人拿刀拿斧的冲过来,被5个人拿几根竹竿堵在门外进不来?
干瞪眼,就没一个会扔刀子的?
拿石头扔也扔残这几块料了。
我相信,片场那么多人,应该得有人提出来扔刀啊...不理解为什么拍成这样?
拍就好好拍。
镜头语言也看得出来,功力尚浅。
镜头仅仅够叙事的。
谈不上有表现力。
5集过去,找不到一处印象深刻的表现力镜头。
动作场面就更捉襟见肘了,拍得稀碎。
魏东山和杜奕衡那打得真尴尬,有点像大笨鹅干架。
摄影和调度减大分。
好家伙,原来导演和出演大反派的演员是同一人——奇道。
年轻国安那条线就别提了,各种bug,放着电话不联络不叫机场、海关相关人员拦截,就一堆人在机场跑来跑去用人类最原始的方法追间谍;国安部门人员的小孩居然没有小学可读;放着专业人员不用,围观等着大学生去敲键盘解密…这类奇葩行为极多。
本来吴豫这条线质感比较强,结果越到后面越离谱,明明找到目标了居然因为租客几句询问就眼睁睁等电梯关门然后推开租客走楼梯,什么逻辑;明明爆炸现场有张驰血液,居然想不到和杀手DNA对比,强行设定证据链充足没有理由叫当地警方配合继续搜捕;一个个专业人士都被下了降头一样个人英雄主义上身,发现目标不和队友沟通明明可以围捕却硬要单枪匹马找死;把反派诱到天台了,结果就为了在暗处静静地看着他维修!
静静地看着!
看着他修好安全离开!
…md,编剧到底有没有逻辑!
补充:刚看完结局,简直无语了,逮着一只羊狂薅羊毛,薅成老羊了还不放过!
卧底十九年,50多岁的人了假死继续去卧底,打也打不动跑也跑不快,这是派去卧底还是派去送死啊!
另:看评论才知道反派演员是导演…最离谱的就是这个反派!
各方面无短板的全能型顶尖技术人才兼顶尖杀手,坚持几十年兢兢业业无条件搞事情(ps:没一件搞成)兼屈辱低质底层生活…为的是什么?!
无脑天才又无条件忠诚,离谱得惊人
题材上,《宿敌》比较稀缺性,且有一定吸引力,毕竟其涉及案件并非普通,而是关乎国家安全,甚至国家命运的大案。
一个尖端科技成果的泄密,就可能让数代人的努力付诸东流,因此背后的博弈自然也非常精彩。
我们大多数时候只能凭借言简意赅的新闻,去脑补平静生活之下一场场惊心动魄的博弈,而《宿敌》则揭开了其暗流涌动下正邪对垒的神秘面纱,讲述国安人如何与间谍、境外势力交锋的故事。
《宿敌》的故事分为两条线,一条线索的时间线是现在,以901所窃密案展开,另一条线是以2000年“十四院窃密案”展开。
两起案件的幕后黑手为同一人,这就是剧名《宿敌》的由来——19年后,国安所面对的,是一个蛰伏了很久的宿敌。
这就需要主创在反派塑造上花点心思,毕竟反派越复杂,剧情就越有张力,目前来看,剧中反派塑造以及动机处理是合辙且尊重观众智商的。
在一开场的901所窃密案中,反派在郭伟杰带队的小组的严密监控下,指挥窃密者复印了大量机要文件,并且转移走了文件的原件,还通过换衣服伪装成功逃离现场。
不仅如此,他还让警方误以为这次窃密的幕后凶手是已经辞职十多年的吴豫。
这套操作下来,一个狡猾、心思缜密的反派形象便跃然纸上。
而“十四院窃密案”中,反派的手段同样阴险狡猾,他们之所以派了一个接头人之后,还派“渔夫帽”当接头人,是因为担心在桌子底下拿了U盘被警方给抓了现行。
吴豫“踢死”接头人,其实估计也是他们精心设计的,按我的猜测,他们提前应该是给接头人服用了某种致死药物,导致他在拿到U盘后的几分钟会死去,这几分钟内,无论是不是被警方抓捕,或许都会让接头人永远闭嘴,从而避免背后的组织暴露。
接头人横竖都是个死,只不过恰好吴豫抓捕时踢了他一脚,造成了吴豫“踢死”他的假象,起到嫁祸的作用。
另一方面,吴豫也能够根据蛛丝马迹预判一些事,比如在“十四院窃密案”中可以精准分析预判接头人会在几点出现在酒吧门口。
从观众视角,一开始确实可以将吴豫和901所的幕后黑手对应起来,毕竟从外貌特征和个人素质而言,都太像吴豫了。
危险的反派恰恰也反衬出国安干警素质上的强大,面对对手的挑衅,新一代干警郭伟杰看似入套,开始怀疑吴豫,但是却通过追查吴豫线,推翻了对吴豫的怀疑,并且一点点接近真相。
正因正反派棋逢对手、势均力敌,双方的博弈才精彩好看。
不止开头901窃密的戏节奏紧张明快,有代入感,此后反派请黑客攻击901所的网络,这场攻防战,也拍得紧张刺激。
在基站应对反派的攻击时,周佳违抗郭伟杰的命令不肯剪断网络,就让人捏了一把汗,就当正在担心901所的文件密钥被窃取时,剧情却出现了反转,原来周佳设置了假密钥,故意钓鱼的。
周佳之所以一开始谁也没告诉,也许就是为了保密。
而这场网络攻防战,最细思极恐的地方在于,境外组织其实早在半年前就已经通过901所的施工,在网络中植入了硬件,就是为了在这一刻发起攻击。
这也从侧面说明国安干警所面对问题之棘手,以及保密工作难度之大。
但与此同时,也让人对接下来的博弈非常期待。
作为一部聚焦国安题材的刑侦犯罪剧,《宿敌》在悬念设置方面可圈可点,一开始通过901所窃密案,将幕后的窃密者指向了曾经的警察吴豫,又通过郭伟杰的调查,一步步推翻了吴豫的嫌疑。
至此,“十四院窃密案”中就留下了两个悬念,一个是渔夫帽纹身男究竟是谁?
另一个是那个所谓的被吴豫“踢死”的人究竟是怎么死的?
而在901所窃密中,天台上发现了有吴豫DNA的烟嘴,这个烟嘴可能是窃密案背后的组织者放那儿的,也可能是吴豫本人留下的。
同时,901所窃密案中也暴露内部可能有敌方眼线,他们是谁,也很值得琢磨。
从目前的剧情来看,“十四院窃密案”中的“渔夫帽”很显然和901案中的幕后策划者是同一个人。
当年的吴豫和现在的郭伟杰面对的敌人是同一个,这就是国安干警们的宿敌。
至于内鬼,有两个人选,一个是杨子饰演的钱雨,另一个是郭伟杰的下属大忠。
钱雨的疑点在于,在“十四院窃密案”中,当时遵守酒吧是他带队,吴豫看到接头人准备把U盘给渔夫帽后果断出手,而钱雨作为队长没有及时出现在现场以帮助吴豫应对突发情况,这绝不是业务能力的问题。
按理说,突发状况下,他是可以自行处理的,但是他却一定要向胡夏峰请示,这多少有点不合理。
此外,调查现场有没有“渔夫帽”的行踪,是以当时的监控视频为依据的,而查看视频的正是钱雨,很难说他是不是在监控视频上动了手脚,或者故意汇报说没看到。
而大忠的疑点在于,在901所有几个和渔夫帽通电话的镜头,似乎是他。
最重要的一点是,当黑客在攻击901所时,何所随口问了一句,问黑客是怎么攻击901所的网络的,本来周佳没注意,而大忠特意提醒了一下,仿佛是故意提醒的。
如果说这可能是一个叙事上的烟雾弹,那么当所有人都为网络攻击而着急时,他却还有闲心给郭伟杰泡茶,就有点说明问题了,至少这个细节证明,他的心思并没完全扑在如何防御对手上,或者说,他就是在给对手制造可乘之机。
当然,这些猜测也是非常主观的,有待后续剧情揭秘。
而观看本剧的乐趣也就在于根据剧中的悬念,去猜测和探索背后的答案。
《宿敌》的叙事方式是通过插叙,同时推进吴豫线和郭伟杰线,插叙手法可谓丝滑。
吴豫线是围绕渔夫帽的纹身铺开的,吴豫在酒吧“踢死”接头人后,在案件说明中说现场曾出现过渔夫帽,但是监控里没出现渔夫帽,所以他受了处分,干脆就辞了职,开始围绕渔夫帽的纹身追查真相。
吴豫无疑是个机敏的警察,在“十四院窃密案”中,他就精准地预测了接头人出现的时间,以及可能逃离的路线,分析能力一流,是不可多得的人才。
但同时他的性格又执拗、认死理,在受到处罚后,他完全可以留在队里继续查案,可他却选择了离职,试图去洗清身上的污点。
打人进监狱也好,和魏东山做兄弟也好,都是为了顺藤摸瓜查渔夫帽纹身的线索,包括此后和丰沦做兄弟,也是为了追查可能潜逃国外的“渔夫帽”。
为了追查真相,他由一个警察摇身一变成了江湖人,因此他的戏份其实是偏传奇和草莽的,比如为了进监狱,他把几个流氓打成骨折。
基本是说到做到,做警察,他恪守本分,而做江湖人,他也江湖气十足。
不得不说,廖凡把吴豫这个角色拿捏得很好。
当警察时,他的胡子剃得干干净净,一脸正气。
而扮演一个江湖人的时候,他又一脸“匪气”,桀骜不驯,而且“损招”也不少,比如为了取得魏东山的信任,在球场上帮他撞折了一个人的腿。
但是他选择的殴打对象本身也作恶不少,因此他反而倒像是行侠仗义了。
两种身份,两种气质,廖凡游刃有余。
郭伟杰和吴豫有点像,一样是抓住一点线索就会死咬着不放的人,比如他查到901所案和吴豫有关,便顺着这条线索一直死磕。
在和“渔夫帽”的两场正面交锋中,他也彰显出了过人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指挥若定、反应迅速,这种综合能力也和吴豫很像。
郭伟杰和吴豫这两个人物设定非常有趣,一个在朝,一个在野,一个是警察,一个走江湖,他们串联起了跨越19年的两起窃密案,追查和对付的是同一个宿敌,虽说是两代人,但体现的却是国安人的薪火相传——无论过去或是现在,面对窃密的境外势力,国安人会勠力同心,与他们缠斗到底。
目前来看,《宿敌》的两条线铺得都很不错,情节紧凑,节奏明快,悬念迭起。
吴豫线最令人好奇的是吴豫这19年的经历,而郭伟杰线的看点在于和“渔夫帽”的较量,以及他如何揭开渔夫帽案件真相,追回丢失的文件原件。
期待两条线索的交织,以及吴豫和郭伟杰的相遇。
还行吧,剧情是有点瘸,演技还都可以
没有偶像的剧就是带感,2倍速观影节奏超快,基本没有多余的感情戏之类的,可以说全程高能,比边水的节奏要更紧。缺点有两处,开局廖凡被误会那里如果是对手因为plana失败启动b计划陷害,会更佳。结果那么明显的漏洞,一群酒吧人围观到了嫌疑人却完全没有审问,直接就把脏水扣在办案人员身上这里实在是过于离谱,事实也确实领导让他做了卧底,但这里强行误导观众真的是令人感官不好。其次是办案人员真的太少了,很多地方过于突出英雄主义了,文件还在901所,所有人都聚焦在高科技破案,连最基础的排查和搜查都没有展开,还是这么重要的文件,过于儿戏了一些。最后补充901案之后的六集纯水,无数次机会抓到张弛就是不动手我不知道廖凡在想啥,国安的也无语明显咖啡厅两波人,别克车里不是张弛非要说炸弹死的是他。。。强行灌水
我只看了简介,就根本不想看!你们这些编剧是不是以为我们的国安战士跟美国好莱坞的间谍片里的一个揍性?
死的不彻底,还不是大团圆,导演挺能闹。
朱珠说这是她第一次演女一,奈何这是个烂俗的男人戏
剧情bug太多。但廖凡演得太好,到送快递那段,已经没有表演痕迹。唯一剧烂能刷完的剧。
故事太拖沓
…男主和反派的对决原本挺带感的,但被结尾毁了~后三集跟前面好像不是一个编剧写的,这什么结局啊!
1集弃
看了两集中规中矩,很多喜欢的演员,但节奏稍微有点慢
鬼扯片,导演、编剧都应该封镜,八百年前的瞎敲键盘网络对抗,明目张胆侮辱有关部门,处处都跟不上坏人,可惜了廖凡,5集弃
为什么要死呢 😭
结尾太奇怪了,吴豫都50多了,还得去出外勤? 打得过,跑得动么?
一般,最后结局有点不能接受
越往下越烂,连一点逻辑都不顾了,不会拍抓捕就别拍好吗,剧情也严重脱离现实,叙事拖泥带水,没什么用的感情支线占用过多笔墨,丰满人物形象的手法太低级了。还有那个假死结局,搞笑的吧,真逗。
被胡夏峰盯着曾经的四人小分队的照片的眼神刀到了,曾经和吴豫一起并肩而战的那份情谊,可惜物是人非...
廖凡,一个演技不错,形象不错的男演员,可惜这部片子配不上他的形象和演技,都2024年了,“国安”这个神秘的职业大家都不算陌生了,为了抓捕间谍,非要搞得很颓废吗?警察的办案像过家家一样,还有朱珠在里面和廖凡的对手戏稍微好看点。
一般
最后非要牺牲是吧?还非得强行整个悬念 还要搞第二季?
就这导演的自恋程度,这剪辑水平,这讲故事能力,去高中话剧社当个指导老师都多了的水平,别出来搞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