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一直很喜欢这部电视剧的片头曲和片尾曲……特别是歌词。
也曾经为一句话感动,就是孝庄身边的丫鬟的一句话:“她不能哭,那只能笑了。
”以前总觉得,以前的达官显贵总是无病呻吟,总是以爱情作为自己的生命,有时候甚至让人觉得幼稚的可笑。
但是看完这部电视剧,我却似乎有了新的认识。
记得妈妈曾经和我说:“人这一辈子,会做很多自己不想做的事情,但是,你没有办法去拒绝。
”以前还以为只是妈妈为自己找的借口,但是渐渐长大,我终于明白了很多的东西。
很多事,明明想做,可是不能做,因为你不是为自己而活,生活中的阻力,有时候真的不能不让人低下自己“高贵”的头;有很多事情,你不想做,可是不光光为了自己,你必须去做。
这就是人生。
不能哭,就只能笑了。
有时候,玉碎瓦全不是无奈,而是必做的牺牲。
为了他,为了江山,为了比自己更有价值的东西。
无聊所以重温了下宁静版本的孝庄秘史,我一直都对清朝初期的历史很感兴趣,那个动乱却英雄辈出的年代。
孝庄,这个在历史上可以和武则天相提并论的女人,关于她有很多的影视作品的呈现,但我最喜欢的还是宁静版本的。
这个版本从年少时的大玉儿再到享尽尊荣的的孝庄太后,叙述了她的一生,虽然传奇却也悲哀的一生。
传奇的是一个草原上的女子扶持了两位幼弟登基,历经四朝,并且一手培养了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康熙大帝;悲哀的是一生得不到亲情,丈夫不爱,儿子不喜,最爱的人也不能长相厮守,孤零零的看尽紫禁城的日出日落。
在这个版本中着重描述了她和另一位历史上有名的人物多尔衮的感情纠葛,其实在正史中是没有关于孝庄下嫁多尔衮这一说的,但我宁愿相信她真的下嫁了,毕竟俩人太过悲惨,世上最悲伤的事大抵就是如此,相爱却不能相守。
经典的影视作品就是这样每次重温都会有不一样的感受,就像是尘封的老酒,越品越香。
这个版本就是如此。
初高中第一次看,大学重看的时候发现感情观完全受这部戏影响,这两天无意再次入坑,已经进入虐心戏看一分钟BGM一出就立刻唰唰唰哭瞎的节奏。
除了发现自己全面接纳“女人就该像大玉儿、苏茉儿、哲哲,宛如的理性克制,男人就该像多尔衮顺治的深情专情”且把其充分贯彻于自己的人生之外,有一丢丢新的感想。
大玉儿后期已经不太爱多尔衮了,她爱儿子,爱权力,爱自己(身担责任也是一种爽),爱多尔衮作为备胎可以被自己随时召唤的存在,唯独不再爱他本人了,否则她不会一直要求他付出,向他索取却不给他一丝一毫。
她当年爱的是他英雄的一面,不是他的坏脾气和冲动,他对她的忍是典型恋爱时的表现,真的拥有她之后应该会原形毕露。
如果他们在一起,应该很快就会吵崩吧。
剧情太太太虐,受不了的时候去看正史居然舒服了很多,不论是“历史上真的有下嫁,有情人终成眷属”还是“他们不可能爱上,蒙古女人都是政治婚姻没有爱情”“还是“多尔衮其实根本不痴情,娶了十个老婆,只是自己没有生育能力生不了孩子”乃至“多尔衮做了那么多坏事不值得同情”,都比剧里这苦恋一辈子而不得舒坦得多啊。
历史上的所有叱咤人物,都变成了史书上那寥寥数笔,绝大多数人一个字也没留下就消失了。
从这个意义上说那些写了自传还能有人愿意看的人真是一种幸福。
比如我就多希望我写过未寄出的信能让对方看到啊。
Anyway, 看到多尔衮苦苦求额娘求皇位求玉儿而不得,还是觉得心疼心疼心疼,心中呐喊“啊我要是玉儿就放下一切陪他去了啊!
”最近最大的感想,如看《身份的焦虑》时所说,古人活得好惨,联系如此不便,多尔衮打个仗满心期待回来发现女朋友变自己哥哥老婆了,生活中又随时有夺人性命的灾祸,应该是默认“生活就是苦难”的设定吧。
女人更惨,没有自由恋爱,没有离婚,完全依附于男人,嫁人的那一刻决定下半生,大多数人童年最快乐,随后是一辈子的苦难,一个人操持所有家务,生个孩子随时会死,之后各种妇科病治不了,真正的第二性。
上天给了人智慧,又不给人长生不老事事如意的眷顾,这才是人的原罪吧。
当然啦,几百年后的人看现在的我们一定也是无比同情,不知道他们能发展成什么样呢。
当然福临宛如和孝庄之间也有给了我很多很多启发和感动的戏码,好几个片段看了几十遍,以后看心情要不要记录吧。
去年宁静和马景涛节目上重聚的那场戏,宁静是刚打完针上的吧,脸和嘴唇都肿得不能看(弹幕是真的没人发现还是没人敢提?
),马景涛突然无比深情地看着她抱住她吻她额头,能看出也是一个爱起来甚讲义气的男子。
喜欢多尔衮第一次出征前“我们的意志力要和我们的爱一样坚强”和最后多尔衮的幻象说“我们的爱要和我们的意志力一样坚强”的对应,很有琢磨头。
鬼使神差,几乎是屏住呼吸地又把这剧再看了一次。
玉儿与多尔衮又是一生的空劳牵挂,逼迫我再次目睹爱的纯粹与人生的复杂这一重最尖锐的矛盾。
如果当年是多尔衮继承了努尔哈赤的汗位,如果他娶了玉儿,如果他们生了福临……多尔衮会是一个精明能干的皇帝,玉儿会是一个母仪天下的皇后,福临也不会因为童年的阴影与压抑成了一个扶不起的阿斗。
一切会是多么的完美,可那还有什么意思呢?
其实人多少是幸灾乐祸的,往往从别人极致的痛苦和遗恨中才能体会生命的美和幸福的珍贵。
亚里士多德说悲剧净化人心不过是对这种幸灾乐祸心理的美化表达吧。
《孝庄秘史》好看之处就在于宏大的历史画卷上每个人都那么无辜和可怜。
我平时很讨厌清宫剧,不过是小儿女情爱、争宠夺嫡、机关算计、骨肉相残(康熙大帝和雍正皇帝两部算是例外)。
《孝庄秘史》更是例外,它在很多方面值得细思,而且让人越想越觉得有意思。
它几乎是对帝制集权的一种无反思的控诉。
权力漩涡中的每一个人,得到皇位的(皇太极、福临),想得又得不到皇位的(豪格、多尔衮),兄弟荼毒的(阿敏),处处退让妥协、顾全大局的(岱善哥哥)……每一个人,不是被权力吞噬,就是被权力抛弃……专制之苦是专制制度中每个人的苦,而不仅仅是被统治的人的苦。
它几乎可以被看成一个女性视角的剧。
这在历史剧尤其独特,因为历史剧往往无法摆脱男性中心,因为历史是his-story,而不是her-story,但这个剧却是。
它是女性中心的,从周围男人们的登台、退场、荣辱、得失、挣扎中一个女人一直在成长、变化……过去的历史剧表现的都是男人们对江山、权力、女人的角逐,女人只是男人的大世界中的一个角色甚至一个棋子。
这个剧相反,她表现的是女人的世界,女人在乎的东西,孩子、情人、丈夫、家族还有江山……或许最终女人在乎的东西与男人没太大不同,但女人对它们的态度和排序往往不同。
这便是女性视角与男性视角的不同。
这个剧还有一点对传统性别主题的颠覆。
我们太习惯于这样的情节:一个女人为爱情牺牲掉一切,一个男人为了世界而牺牲掉女人,即便是真爱的女人(想想康熙对蓝旗格格母子)。
而在这里,反了过来:一个女人为了世界(孩子、“名节”和江山)牺牲掉她真爱的男人,一个男人为了女人,牺牲掉他本唾手可得的世界。
末了我得说说小玉儿和多尔衮这俩人。
(小玉儿)玉儿做说客,劝多尔衮娶小玉儿为妻(既是皇太极的笼络又是皇太极的监视)。
多尔衮不能不同意;然而这真是一个火坑,无论对他还是小玉儿。
如果小玉儿像哲哲那样隐忍、顺服,一味仰望、守候,或像大玉儿那样会周旋应承、步步为营,他们未尝不能相敬如宾,或亲若兄妹。
可是小玉儿不是哲哲,也不是大玉儿。
她不会顾大局、不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会温柔和顺……因为她爱得太真、太深、太毫无保留。
这种毫无保留的激情在得不到同样的报酬时便成了对别人的尖刻和对自我的扭曲。
新婚之夜,多尔衮醉生梦死唤着玉儿的名字与她温存,她偏要问:“你口口声声唤的是大玉儿还是小玉儿?
”以致多尔衮撤下新郎装,骑马出逃……一次又一次,她非要挑穿真相,让多尔衮伤口绽裂,血流不止,似乎只有这样,这样杀出这条让她和多尔衮都遍体鳞伤的血路,她才能进入他的生命……不然,她始终是个外人。
最后与她摊牌的时候,多尔衮说道:“(我和你之间像)一场宿命的纠葛,惹不起,也躲不掉。
”在她得知无法得到多尔衮的一点点爱时,她选择了死。
正因为她杀出的那条血路,她的死才会让多尔衮既得了解脱,却又如此悲痛。
在爱之忠贞热烈上,他们的确是一对,不过是错配了一对。
她就像多尔衮的镜子,两人都非得为了不能成全的爱情燃尽生命中所有本来自然而然、丰富多样的美好事物,比如友谊、孩子和内心的安宁。
(多尔衮)多尔衮一次得胜归来,玉儿给他带来大汉和福晋给的贺礼。
他带玉儿去看他心爱的马匹。
玉儿说:“我预感你会在战场上得到你想要的一切”。
多尔衮回答说:“得到我想要的一切,除了一个人……但没有人知道,在另一个战场上,我终于可以得到 真正的一切……”多尔衮的话一语成谶。
可是他究竟赢了哪个战场?
他和皇太极的战场?
或许。
他赢得了皇太极赢不走的、玉儿的爱情。
他和玉儿的战场?
或许。
玉儿一生爱他,他何尝又不是。
这点,他们算扯平了。
可玉儿爱的不止是他。
当然,他最后爱得不仅仅是玉儿,他还爱上了权力。
这点,他们也算扯平了。
但在一点上,他输给了玉儿:任何时候当玉儿和他的其他愿望相冲突的时候,他可以为了玉儿牺牲掉他所爱的、别的一切;可是玉儿呢,任何时候当多尔衮与她的其他愿望相冲突的时候,她都会为了那些东西牺牲掉多尔衮。
有人说多尔衮输给了福临这个傻小子,那是大错特错了。
多尔衮这辈子就输给了玉儿,输给玉儿一个人。
可是他明明说他赢了,他赢了一个真正重要的战场。
那究竟是怎样的一个战场?
当对大婚、称帝皆无望,顺治又咄咄相比之时,他请缨征战,誓杀叛臣姜瓖。
玉儿劝他别去。
多尔衮说:“我宁愿死在战场上,也要亲手杀了姜瓖”。
玉儿用手压住他的唇说:“整天在刀剑上舔血的军人,说这字也不怕犯忌讳”。
多尔衮贪婪而珍惜地吻着玉儿放在他唇边的手指,说:“玉儿,你真的怕我死?
你知道福临长大了,情势将逼得我们正面为敌。
不是我吃了他,就是他吃了我。
玉儿,你还会怕我死吗?
……玉儿,有时候你有没有过这样的念头,如果我死了,所有问题就都解决了……只要我活着一天,我就不会认输”……玉儿知道多尔衮说的是对的,她也听出了多尔衮赴死之心,温柔地抱着他的脖子,泪流了下来。
她为了儿子,不得不牺牲多尔衮;而多尔衮为了玉儿,也只能这样自我牺牲,他只想死得从容骄傲……多尔衮最后抱憾地说:”玉儿、玉儿,我爱了一辈子的玉儿,追我魂索我命的玉儿,能不能告诉我,我这半生马上鞍上、刀里枪里所为何来?
该我的,我居然一样都讨不回?
我真的不明白……”其实哪有不明白,这一问不是对玉儿的悲怨吗?
可是如果他含着深沉的怨恨,他又怎能死得那么纯净,犹如初相见时的、把阳光洒满整个草原的少年。
我最开始很不解,觉得多尔衮最终为玉儿输的精光;他可曾赢过什么、真正珍贵之物。
终究我觉得我明白了。
多尔衮赢了一个战场——爱情,纯粹的爱情与其他一切人生追求之间拉锯的战场,他心里的战场。
玉儿的爱、玉儿的人、皇帝的位置、无上的权力,他所有的梦想相互为敌……他心里是最波澜壮阔、悲惨凄烈的战场。
不然,他怎么会得忡忧之症……最后他心甘情愿死在战场,让对玉儿的爱灭掉他压不下的壮志、骄傲和一个男人对一个女人最原始的欲望,以此去成全玉儿的种种心愿——哪怕是“不合理”的心愿:福临不配得的皇位、不懂事的“尊严”,以及她作为太皇太后的“名节”。
在死之前,他也不能确知他能不能打赢这场心里的账,他不知道他是会带着怨恨死去,还是会微笑……只有在临死前,他只是作为一个爱人微笑死去的那一刻……他成了全剧中唯一一个真正让爱情得胜的人。
玉儿反倒放不下,说自己这生欠他太多,其实不过因为她最终不能企及、甚至已经不能理解他-爱-她。
那种情愫只有爱情至上(小玉儿、福临、董鄂妃)的人才能理解。
但小玉儿、福临等人原本是只为爱而生的人,心里没有爱情与别的价值相争夺拉锯的战场;只有多尔衮,他才是在这样一个战场,一个无比壮烈的战场上让爱情得胜的人。
因此,他的爱又比别的、本就爱情至上的爱显得更凄烈动人。
最终,多尔衮懂他们所有人的挣扎,而他们却不能懂他内心的平安。
借用莲魄在她影评中的最后一句话:“死别时,他容颜如睡,而她正从梦中惊醒”。
谁输谁赢?
看完这部电视剧,我也只剩下沉重的一声叹息!
生命之中多么多的不可承受之重!
【你从天而降的你落在我的马背上如玉的模样 清水般的目光一丝浅笑让我心发烫 】大玉儿,那个草原上如精灵般的玉人儿不经意间就撞进了同样不经世事爽朗少年多尔衮的心里。
如玉的模样,清水般的目光紧紧地拴住了多尔衮的心,青梅竹马互生情愫互许钟情。
在多尔衮相继遭受父皇崩逝、母妃被逼殉葬、得知骨肉兄弟迫害时,是大玉儿在支撑着他,给他鼓励给他动力给他奋进的力量,身为看客的我多么想这段美好的感情得以终成眷属!
【你头也不回的你 展开你一双翅膀 寻觅着方向 方向在前方一声叹息将我一生变凉】大玉儿深爱着多尔衮毋庸置疑,但是这份爱在亲儿子福临面前也要退让,于是她只能头也不回的往前走下去。
她希望儿子坐稳江山,大清朝得以稳固,但是面对日益权重、对她用情至深、念念不忘要把她拥为己有的多尔衮,她只能对他若即若离,以柔情拴住他称帝的野心。
两人彼此相爱渴望,却又偏偏不得不彼此算计,让人叹息惋扼。
【你在那万人中央感受那万丈荣光看不见你的眼睛是否会藏着泪光】多尔衮是情痴,在这部戏里致死都被大玉儿的爱困着。
他骑上战马踏上征场攻城略地手握权柄,他有野心有能力有威望。
但是通通都不敌对大玉儿的爱,他可以为她抛弃野心放下江山,只因不愿她的眼里含着泪光。
【我没有那种力量 想忘也总不能忘 只等到漆黑夜晚梦一回那曾经心爱的姑娘】然而倾尽一生也是爱而不得,多尔衮只好转身避走战场,当他在战场上轰然倒下时我觉得这部戏也走向尽头了,看着他手里还紧握着爱人送给的荷包时,心里无限悲凉哭成狗。
当大玉儿听闻多尔衮死讯时怔怔地坐在床上,一滴眼泪都掉不出来,那种难以名状的悲痛似乎从屏幕里穿透了出来。
一段刻骨的爱恋多尔衮选择了解脱,他回到自己的梦中去寻找那个大草原的精灵,而大玉儿还在坚韧行走着经历了勾心斗角,经历爱人逼迫亲子猜忌,经历生离死别,一个女人的心还能承受多重的苦痛费尽一生思量,换你一声叹息。
每每想到多尔衮和大玉儿这一对我就觉得命运真的是很不公平,安排了他们相遇相恋,却不给他们相守的机会,甚至还让他们彼此算计,最终死别,或许多尔衮是有权利欲望的,但是很多时候是对身边的人是跟随的人一份交代一份责任,他恨他的皇帝哥哥,夺走了他心爱的女人,但却不珍惜,可是他却可以为了大玉儿的请求放下皇帝的位置甘愿让他的儿子来当皇帝,他的一生其实很悲惨,爱而不得,却和不爱的人纠缠了多年,大玉儿是爱多尔衮的,可是爱情对她来说却永远不是第一位,她的心里有大清有儿子,有责任,许多事情她没法做,最后多尔衮死的时候那一幕真的不知道看哭了多少人,闭上眼睛的瞬间想的全是和大玉儿的过去,手里还拿着玉儿送给他的荷包,可是就算是死了,皇帝和大臣对他的惩罚也不少,大玉儿只能含着泪和他说对不起,还记得她说‘:多尔衮去吧,去做一只草原上的雄鹰,自由自在的翱翔吧,或许这也是一种幸福,她很希望多尔衮能够想初识那样快乐无忧无虑潇洒自在,结局的时候大玉儿坐在台阶那里跟苏茉尔说着多尔衮,她说多尔衮是草原上最勇敢的鹰,是她深爱一辈子却不能爱的她的英雄,或许来生或许在梦中他们才能够在一起永远在一起。
总是说大玉儿负了多尔衮,有多对不起他。
可是要明白,孝庄不是甜宠言情小说的女主啊,爱情就是她的全部……她背负的是整个江山和天下,又夹在三个权者中间,一个是挚爱,一个是丈夫,一个是孩子,你们让她作为一个女人该怎么选?
作为一个妻子怎么选?
作为一个母亲又怎么选?
最重要的是,她作为“母仪天下”又该怎么选?
她不是玛丽苏女主,有无限的金手指,可以随心所欲(丈夫敢辜负我,我就绿了你;女人敢欺负我,我就要了你的命;胆敢动我深爱的男人,哪怕是天下之主,哪怕是个优秀帝王,老娘也无所畏惧,照样杀了你。
)孝庄没有外挂,她有很多无奈,不是她在操纵宿命,而是落入了时代的渊薮,被宿命所误伤。
首先说,这个不是小时候看的,是刚看完的(我23了),因为一个男生说他对我的感情和多尔衮对大玉儿的感情是一样的,还引用了几句台词把我吓够呛,吓得我赶紧看了一遍,看完以后,我觉得他在 吹牛逼!!!
从颜值来看,除了皇太极 都很高,连丫头太监都好看!
这是唯一看过的宁静的作品,也是第一次觉得她美的不像话,简直不像话!!
还有苏茉儿,总觉得小时候看过他演的东西,也懒得细想了,很美很美的~多尔衮更不用说了,岂止是帅!
福临,宛如更是养眼。
演技上呢,宁静眼中含泪让人久不能忘,她的眼中有故事,多尔衮他演出了那种大清马背上打天下的感觉,演出了那种硬汉,是我最爱的铁骨柔情的感觉~苏茉儿的演技也是简直了,我还记得她和多尔衮那场戏,问多尔衮是不是真的想把她嫁出去,那场,特别入戏,让人看了心碎,我觉得我还能再记住几年。
剧情很紧凑,我不说太多,反正多尔衮死了之后我就不太想看了(毕竟是颜控),考福临和宛如撑着,,不过舒畅据说当时14岁,真的不错,那个年代孩子都晚熟,能演出来挺不容易~唉…我一个理科生,表达不出来,反正好好好,要是能给我一个多尔衮,出轨10次我也跟他走!!
🤔🤔🤔
一天一地,静默肃穆,注视这场绝杀。
一黑一白,纵马错身,停驻几十步开外。
风沙止息,对手坠下马来,表情凝固在僵死的脸上。
他牵起唇弧,眸子透出明媚,仿佛笑意再深些,便会有阳光从眼角挤落。
白色盔甲,白色战马。
他像最后一位天神,傲然微笑看着人世间,临别一眼。
而后,他缓缓倒向冰冷的黄沙,胸口赫然一道绝命伤。
战场二十春秋,火里来,血里去。
他的佩刀曾无数次抵进敌人的心脏,骨肉碎裂的声音,腥血喷溅的触感。
他不是没有想过,这一身杀孽,迟早要如数偿还。
只是不在乎。
从失去那个人开始,他已然万劫不复。
业火三千,焚心成灰。
他甘愿倾尽天下,为那人的裙裾绣上血染的江山。
这一天早得有些猝不及防,他却等待了太久。
那致命的一刀,剖开心脏,他感到痛楚骤然消失。
那是一种以岁月为弦、以人事为镰,在心口生拉硬割,一照见月光便会溃烂的暗伤。
此刻,身伤正流血不止,心伤却在迅速愈合。
那么多那么多年或尖锐或缓钝的痛,终于要随着死亡,一起结束了。
他探手入怀,取出那只红透了的荷包,贴于唇间。
斑驳浑浊的年代刹时剥落,世界还原为最初的模样。
草原把他渐次冷去的身子染得翠翠的,天空仿佛在他即将涣散的眼瞳里种下两块蓝田玉。
他终于笑了,纯净无邪得像个孩子,一如与她初见。
一笑生,一笑死,一场孽缘的开始与结束。
往事云烟升腾而起,一重重掠过。
他将自己从爱恨中剥离,旁观曾亲身演绎的剧情,局外人般淡淡笑着。
当最后一滴泪风干在眼角,映照出的人影,又会是谁呢?
是谁二八年华容颜如玉,谁又在科尔沁马踏春风少年?
是谁手拈兰花飞针走线,谁又首次出征穿行烽火狼烟?
是谁心若死灰一念之差,谁又浴血归来染她嫁衣凄艳?
是谁新婚之夜含泪承欢,谁又在夜枭声里把心脏疼穿?
命运是个荒唐小人。
赖掉缘起时所有的风花雪月,再挥一纸无法算计的轻狂,叫你百口莫辩。
大玉儿的梨涡斟满了女儿红,多尔衮醉心于她追魂索命的温柔。
只这病酒一回,便注定了日后多少心酸,他都要倾杯饮空,不得清醒。
首次出征前夜,他与她坐拥敖包。
他说,你不忍心将我一个人孤伶伶地抛在旷野中,我也不忍心把你孤伶伶地抛在这个世上。
她说,我会守着月儿缺,守着月儿圆,天天数,天天等,等你回来。
之后,她没能逃脱母仪天下的那一卦,成为他的四嫂。
他命悬一线战场归来,一口血染红了她的嫁衣。
唱尽风烟,劫后余生再相见,已是悄然无话。
谁都没有背叛十七岁的月光。
不过誓言如花,自在凋零,何时知会过篱前惜香人?
江山分明还似旧时温柔,只是命运早已不复宛转。
箬叶雨浣黄了青梅,剑兰风折断了竹马。
曾经两小无猜,只因了那一段碧色玉质的年华。
岁月的无辜,总会被人事的无奈摧残得面目全非。
他为了爱情誓夺江山,她为了儿子机关算尽。
亦爱亦恨,亦友亦敌。
他除了失败,无路可走。
大玉儿总能恰然掐中他的软肋。
她清楚那道旧伤疤,在他心口几寸几厘的位置。
纤指挑一下,再抚一下,多尔衮便哭笑失了常。
他不恨,甘愿将自己本该成龙的身子蜷缩为她掌中的春蚕,任她翻覆晴雨,为她作茧自缚。
有多少欲语还休,被裹在情丝里,冷硬,石化,如一枚古莲子咯在胸口,坚无转移。
惟待你故作淡然时,把心脏绽裂开惊艳的血花。
爱,根植愈深,伤痛愈枝繁叶茂。
恩,若与怨做了嫁接,无论输赢,皆是惨痛一场。
痴缠纠结至这般地步,已经分不清谁在逼谁。
仿佛她擎着匕首抵在他的胸口,一步一步,将爱走到末路。
她的眼底再也藏不住泪光,一颗一颗砸下来,刻意高筑的城池轰然倾塌。
是的,她在杀他,却也在自戕。
这一芯情焰,在如晦风雨里扑朔了二十余年,终于燃得冷寂而落败。
那一夜,天光微微,旷野中泛起苍莽的紫烟。
他们同骑一匹马,得得的马蹄将绝望踏得清晰刻骨。
天大地大,这小小马背,是唯一容得下他们的地方。
他心灰:若我与福临同时遇险,你会先救谁?
一定是福临。
她含泪:是的,是的。
可是多尔衮,我会和你一起死。
他死命地拥住她,唤道:我信,我相信。
我可怜的玉儿。
她爱他,太久太久,久到自己都开始模糊;可她爱福临,太深太深,深到刻进毕生的骨血。
大玉儿不是平凡的女子,注定无法爱情至上。
多尔衮,输给了她的儿子,输给了大清江山,输得一无所有。
权倾天下的两个人,万丈荣光里,谁比谁更命苦,谁比谁更可怜。
刺龙绣凤的朝服,明黄色包裹的是怎样一副枯槁。
终其一生,山河叩拜前,她是他心上不能唤出的名,他是她眼底不能落下的泪。
他终于放了手,让马儿载她离去,把自己孤零零抛在冷冷的旷野中。
他说,这是你的命,我的命。
这个修罗舔血,叱咤了一生风云的男人,到底认了命。
爱到把一生都葬送,亦是不枉红尘一遭。
紧紧相扣的十指,松脱。
离散的两手之间,恰是一轮明月皎皎,圆满正好。
其实月儿从不曾残缺。
残了的只是人的眼神,缺了的只是沧海初心。
最后一次,他请缨征战,存了赴死之心。
请原谅,爱到认命,便不能为你而生,只能为你而死。
终于如愿,他静静躺在草原上,浅笑着,看天际两只鹰,将孤独换了双飞。
死别时,他容颜如睡,而她正从梦中惊醒。
2010/06/06
看到25集时感想小玉儿最后的一个上吊是真出人意料。
想来她二十年来为了自尊和爱同大玉儿争,却甚至连争的资本都没有。
大玉儿读书知史,忍辱负重顾全大局,远见卓识后宫第一谋士。
吃的亏未必不是占便宜,许多事说穿只是一念之间。
但人奈何不了自己的心,小玉儿骗不了自己多尔衮心甘情愿被大玉儿玩儿在手心,多尔衮骗不了自己他对大玉儿的爱,放不下本属于他的皇位江山和额娘,豪格也如此,顺治亦然。
所有人不论地位性别都奈何不了自己的执念,放不下解不开,都在痛苦得不到的东西。
大玉儿周旋调停在多尔衮和福临两至亲间的痛苦和无奈。
皇太极或许从海兰珠那里得到了他想要的感情,却奈何只是一霎间心爱的人便长眠。
但这些苦与凄凉,或许就是人生本身,待到将一切放下,这世间又还有什么留恋。
世上哪有圆满?
期盼着那些圆满只是我们造出来的幻梦,借以不时塑出希望。
但我仍然指望着那些美梦伴我往前走。
人生是,美梦与热望。
梦里依稀,依稀有泪光。
对错是非也许根本不存在,更没人能具有判断对错是非的权利。
义务责任道德,不过都是想掌握判断是非权利做出的幌子。
这么说倒像成为了自由主义者。
但我又相信,为了一切的高效运转维持一个太平天下,一个皇上出来倒是轻松解决纷争的办法,只盼望一代明君便可。
自己一点一点想到这儿才真正明白自由和专制这两极的对立统一。
中国数千年来依然屹立,靠的是传统,环境会时过境迁,传统会审时度势。
只盼根基的文明不变,薪火相传。
看到35集,多次泪目。
没人有错,但每个人看着都是难过。
无数次被顺治气的冒火,但也觉得他不过是个长不大的受委屈的孩子,和董鄂明明是不顾大局的爱情,看到他们在雨中拥抱却也红了眼睛。
不知道大玉儿会不会后悔为了大清,选择顺治还不如选择多尔衮。
只有制伏自己,才能制伏别人。
情深不寿。
天若有情天亦老。
我应该是从这部剧开始不喜欢马景涛的。
我想看的是培育两代帝王的太皇太后,而不是深宫中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这只能算宫斗剧跟历史剧完全不沾边,名叫孝庄可顺治一死就结局,真讽刺
这部剧里美人儿特别多,大玉儿不多说,董鄂妃特别惹人怜爱,全剧我非常喜欢苏茉尔这个人物,最后长伴青灯很遗憾。很不错的剧,就是有一些台词细节没有注意,比如说太后自称“我孝庄xxxxx”,孝庄是谥号耶…
教主………………
之前去沈阳故宫,听导游讲每个房间住的是谁,瞬间代入这部剧里的演员
宁静的大眼睛,忽闪忽闪滴!
满清入关屠杀了不计其数的汉人,这电视剧居然公然美化双手沾满鲜血的屠夫,编剧不觉得可耻吗
宁静的眼睛会说话,炯炯有神,只看眼神就能感受到演技,吊打现在的小花。大玉儿就是标准的美人。因为小时候看了这部剧,感觉其他的清装剧都黯然失色。
多尔衮那个演员说台词的时候,表情好奇怪阿,头一次见这样的,他台词真的太……一到大喊的时候就特别沙哑。服化道和置景有些粗制滥造,剧情充实,演员演技好。这皇太极发癫吧,只是一个将才至于吗,这些男人都拿女人当工具,要是玉儿真去了,谁知道后面会不会因为这事苛责她。这里面有感情线的男角色一个个都是垃圾,都只顾着自己的欲望,没有真正尊重过自己爱的人,皇太极转头冷落她找个依靠他的海兰珠,多尔衮找了一个个替身,顺治叛逆没为董鄂妃考虑过导致她早早累死,这些男角色都该被物理阉割。皇贵妃演技和台词都好差阿虜给男人拉磨的一生,为爱的男人,为家族(女性嫁出去,剩男的),为儿子。
我居然因为这部剧而有一阵子看马锦涛极顺眼
高级同人文,音乐千回百转,演员全程演技在线,宁静实力过硬,教主不咆哮的时候真是深情。任凭月亮再圆一千回,他是不会再回来了。但历史上的多尔衮屠数十万汉人不可忘,分数不能再给高。
小时候我妈妈看的剧。宁静当年真的美哭我,感觉她漂亮的不行不行的,哈哈,现在看就没有那个感觉了,马景涛现在成了咆哮哥,当时他的多尔衮好帅,看的我特热血,但是不喜欢电视剧后期主演中年以后,感觉他们的感情变了,那时候太小,看不懂,打算有时间再看一次。
主题曲《你》很好听
宁静不止是美的,演技也特别棒,从十几岁的小女孩到拥有爱慕的男人,嫁做他妇,隐忍平和,最后不论为了权还是为了爱重新和多尔衮在一起,尽管儿子百般不解,但感觉她就是为了他儿子的江山啊!
想起三牌~~普及8旗常识~~
三星半。玉儿也太美了!!!!!!!里面有些配角的演技生硬得有些搞笑多尔衮死得也太早了,感觉前后是两部剧再感叹一遍大玉儿真的好美……羊脂白玉粉雕玉琢,而且跟我一开始以为的完全不一样,还以为是那种咋咋呼呼,刁蛮公主类的,结果是真的明媚活泼又通情达理怀有家国大义的,人设真的好完美,真是水晶心肝玻璃人
不错的剧,当年很爱看,最喜欢皇后和董鄂妃。很多人都骂福临不懂事,在我看来他恨多尔衮太正常了,多尔衮功高震主,逼的他从小母子分离,不让他学习汉文化,跟他老妈有一腿,还搞个皇父摄政王想当便宜老子,谁受的了这份气
同样是跟着老爸看的古装剧,可能是个人审美的原因,我对宁静那种大五官喜欢不起来,而且古装扮纯有种怪异的感觉,当然,这些都是浮云,老爸看剧情,我看赵鸿飞演的多铎就好了。
还是老片好,节奏不拖拉,不把观众当傻子,儿女情长放到家国情怀里,也没那么些傻逼误会。
马景涛的很多段表演接不上,,前面哇啦哇啦的像一个癫子,然后突然之间又温声细语的,,好癫狂。其他的演员好像也有一点这样的问题。不知是不是调度没有做好。唯一最好的一个演员竟然是演皇太极的。皇太极身上那种天然的领导压迫感真的。建议所有中年演帝王的演员都来学习。但是这个剧情怎么说呢,有点看不下去。11集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