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题,在备战高考时空出时间看了这部番。
给我枯燥的生活带来了很多感动。
准备高考时的心情,就像航行在茫茫大海,四周烟雾弥漫,看不清,无论是希望的真伪还是自己的情感,都看不清。
这种时候作品中人物的情感纠葛却显得无比真实。
长夜漫漫,无论是高考前的我,还是恋爱中的青年们,都在为这不知真伪的希望而奋斗过。
提前预定了我今年最喜欢的影视作品,倒不是因为特别精彩,相反,正是因为不够“精彩”才让我如此喜欢。
剧中的人物大都是有缺陷的,鱼住深陷于自卑与逃避,不敢做出改变,老师沉浸于过往的悲伤,害怕失去所以贪心地想要全部占有,少年带着高中生的稚气,敏感脆弱将自己看得太重。
所有的人物里我最喜欢小晴,滤镜太重想不到她的缺点了,或者说她的所有缺陷,都被她的真诚勇敢的表达,和开朗乐观的性格掩盖了。
四个人的纠葛乍一听非常狗血,但情节编排和关系走向把控的很好,是每个人物的昨日遗憾驱动着他们做出自己的选择,似即若离的距离感带来的似苦又甜的暧昧,远胜过其他剧本里巧合与愚钝强行带来的胃疼感。
我自己也常常思考过去现在与未来的命题,也常常将自己困在过去当中,青涩与遗憾不可避免,但我们要做的并不是抗拒,而是坦率地接纳,并真诚坦然地直面当下。
这部剧所展示的与我自己思考的不谋而合,而这份思想的最好诠释者小晴,也将成为我今年最喜欢的角色。
《昨日之歌》这部漫画的创作时期是1998年日本经济泡沫破裂后的衰退期,原作者冬目景老师目睹了企业破产、房价暴跌、裁员潮等灾难,以及包括她在内的年轻一代人对未来的迷茫、颓废与被动。
正因为如此,这部漫画充斥着“丧”的元素:小偷小摸、青少年吸烟、对工作和爱情都很佛……也许是因为考虑到观众年龄的原因,动画的基调更加积极向上,以写实的风格(比如人物头发都是黑色的)讲述了三位毕业生努力走出过去的阴影、思索未来并追求工作与爱情的故事。
与自带海王滤镜的青春漫相比,《昨日之歌》更接近生活中的现实:它没有你想象中的那么美好,但也不至于太坏。
三位主角跟许多毕业生一样,被社会毒打,面对复杂的情感关系,有着各自的心结与困境。
男主鱼住陆生在大学毕业后没找正式工作,自称为“社会边缘人是”,每天在便利店和画廊打工,不想也不敢想未来会有什么出路。
他被高中生晴追求,却一直单恋着大学好友森之目榀子,而后者却始终不能忘记去世了的青梅竹马,所以不愿意接受新的感情。
乌鸦女晴是我最喜欢的角色。
她性格直爽,大大咧咧,对男主陆生一见钟情。
发现陆生暗恋榀子后,她正大光明地向榀子宣战,然后主动约陆生看电影。
结果,电影当天,榀子生病了,陆生因为彻夜照顾她而睡过了头,放了晴的鸽子。
晴很伤心,但是很快,她又恢复了嬉皮笑脸的常态,每日去便利店“骚扰”陆生。
到目前为止,动画更新到了第六集。
每一集都会有一位旧情人出场,勾起了主角不愿回想的过去,而这个无坚不摧的铁三角也会短暂地变成四边形、五边形,日益光滑。
然而,到最后,旧情人都会放手,留下三位年轻人继续苦涩地追求着彼此,希望有朝一日能打动对方。
不得不说,这部动漫在剧情与村上春树的《挪威的森林》有几分相似。
温柔但有话不说的榀子,就像永远放不下逝去男友木月的直子;暗恋榀子的陆生,就像是被直子吸引的渡边;而性格直爽的晴,就是开朗活泼的绿子。
不过,在小说的最后,直子自杀,渡边选择了绿子。
在这部动漫中,谁又会成为眷属呢?
近期,股市因为旧情人和假消息的出现而出现动荡,但本人还是坚持乌鸦股!
因为我觉得,陆生和榀子的性格类似,都是有话不说的闷骚,这样子相处久了会产生隔阂,而晴的性格跟陆生刚好互补,两人相处起来会更加舒服。
话虽如此,男人很难因为被别人喜欢而喜欢别人,反倒是女人很容易因此而动心。
如果是这样的话,男主岂不是会跟榀子在一起?!
编剧你千万别啊!!
短评扩写,大部分是说我自己,顺便评价这部片子时隔两年打算写影评,标题就叫人生混剪。
其实已经2年半多了。
这部在构图时基于漫画或者、参考了不少照片,营造出了人物和背景融为一体的色调,这种融合过渡在视觉上很舒服,即使是静置,也不是静止。
这部片子里很多地方给我的感受都是“那时的我”,不仅是和男主不仅有很多行为一样。
以下详述
然后就是我也拍了17年的照了男主拍照这事情,还是挺有感触的,可惜我拍照的对象大部分都是大老爷们,现实中的人,我并不那么喜欢……,首先几乎全是男的,而且毕竟读大学的时候汉族人就很少见了,读研的时候很多连中国人都不是。
跑题了,我以前照相的相机也不怎么样,小学的时候拍自己最喜欢的女生的照片全部过曝洗不出来……初中就有傻瓜相机了,高中开始架着三脚架用数码相机拍照,男主说他只是喜欢摆弄相机,我也差不多,我高中三年拍了800多张月亮的照片,那时候我家有2个阳台、楼上还有1个露台,但不管在哪拍,分辨率也就那样,我把照片全部上传,然后就不管了。
到了大学我爸问我相机拍什么,我说记录,于是就获得了800元的卡片机,就放在装水壶的位置随时可以掏出来拍。
等到毕业的时候才意识到读研的时候复古旁轴相机的型号是X30,第一次拍出我爸认为相机赶不上你的技术的照片,然后换了6D mark2外加新的三脚架。
剧中前辈告诫男主买更好的相机出现过2次,7话13分7秒找公司借来拍婚礼的相机看起来是1D产品线,我也摸过,当我还在故乡的时候,3公斤,我只觉得沉。
看完这部,这周末就以过生日的名义去买mavic air 2好了。
如果我35岁码农干不了了,可能就揣着两百万存款回国试图拍照维生。
12话9分17秒的“发现我无法挺起胸膛说我喜欢你”,19年的4月12号晚上7点半我的台词是“我果然还是不够喜欢她”然后我没有表白而是去写了首诗。
记错了,19年4月12日是我们就此分别的日子,18年7月31日晚上9点40写的诗,诗的内容是平安月集 catorce 云端之上的完美作者:27岁的大学生AIneffable, Elysian, yet not Euphoric.抵达完美那夜我哭不出眼泪也想不出诗只有无法表达的悲伤以及终归于平静的表面真正令我悲伤的是,我还是没有多么喜欢她而这,反而共演了一出云端之上的完美就像是度过了人生的顶峰,百感交集
当然,即使是那时候,我除了摸了她的头什么都没做……
不过我拍了张照片,现在是我tg的头像了
其实还有比如10话18分48秒,“你没法态度强硬,是因为太温柔了吗”,是,我觉得占一半的原因,所以我和我爸讨论过不少次了,我的自卑。
我一点也不想让对方为我而放弃什么,如果一定要放弃,就由我来好了。
其实第一话就有这种感觉,说起来正是去年这个时候,5月到7月左右,我写纯粹理性的爱和听海葬花这两首诗,分别代表开始和结束的节点。
我喜欢的大姐姐虽然也喜欢和我聊天,但是她更喜欢和她玩了十几年的玩伴在一起的时光。
大姐姐最后又成了大家的大姐姐,是我们尊敬的对象,因为她曾经在威廉玛丽读数学博士,是很厉害的人。
还是这种距离适合我们,13年开始的6年如此,一年之后还是如此。
比如8话20分10秒,女主又在等男主回家。
这事情高中的我也经常做,区别在于女主告诉男主我是明着这么做,但是不求回报。
我则是青春年少,能在这个地方多看几眼就满足了,顺便一提这个对象生娃2、3年了。
说到底我关于一直写诗这件事,和森之目的理由差不多,我每年都会为“她”写悼词挽歌,大概是第6年开始一直写到第14年,也就是前年,我可太理解在心中逐渐完美的逝者了、下略】诗集就不全复制了,其实17年也写的很清楚 平安月集 cinco 没有人为我送信作者: 马有纪没有人为我送信致魏东亭:如果你还独自一人 我愿意为你提供一个家。
以及附2:第五年我就不记得她的样子了第七年声音也不记得了感觉快忘记了结果没什么用,最后想起来的还是她心里的最后一个人但是她早已消失其他人又放不进去今天早上也好悲伤,又醒了睡不着我写了这么多年诗,终于解脱出来了,像森之目一样“开始慢慢前进”,但是身边已经没有妹子了,早上还在我和我妈说,我错过了多少妹子,初中的高中的,你看大学,学生会的3个,社团的学妹2个,然后我们班38个人里面5个女生
做实验5人一组,然后4个人和我一组,做完实验我还请她们去吃冰淇淋。
当然她们都有男朋友。
我妈说你缘分不够。
下午指甲油到了货,我涂了半甲,然后慕然发现这个光泽似曾相识,上次见到是10年前学妹给我涂的一只左手,去年学妹过生日的时候一起吃了饭,她终于交了男朋友了……还比我先破处了……关于我的学妹这个形象,其实已经跑题很远了,学妹这个形象和小晴有点相似,她自顾自的跑过来(而我那时候相对喜欢她的好朋友),反正学妹就是像小晴这样主动贴过来,和你聊天的感觉。
也是小小的,我186,她150+,可惜学妹没有先表白,而是对她好友顾虑,没有发展成剧情里对森之目的宣战布告,不然我可能就从了。
那之后又过了2年,学妹第三次和我表白的时候和盘托出,我才知道我以前无意当中拒绝了她两次。
不过反正已经晚了,那时候我也没想到之后6年我都一个人长居海外。
其实这件事和小晴教给我的教训是,可能城市里的青年人要谈恋爱,也只能这样拉近距离了,单方面的贴近到别人的生活里。
总之,感觉应该补下原作 说起来,同一作者羊之歌也是那个时候就拷到我的移动盘里了,至今还没看。
另外我挺喜欢ED3的其他还有很多想法,只可惜无论我获得了什么,灵魂都缺失另一半,工作上的自信也没法弥补找不到对象这件事。
最后感谢下豆瓣,至少这个地方写这玩意,应该不会被熟人发现
Self-awareness and Connection-building当迈出一步想要建立关系的时候也是开始自知的时候。
有人天生自信,有人自负自卑幻想多变。
记忆或妄想都只存在于个人主观世界,只有付诸行动才能在他人的时间中出现。
榀子是竹马离世PTSD+乙女心(未必是男权压迫出的愚善,她subvert男权不是很厉害吗一被指控就躲男人后面。
且不排除她就是通过照顾别人吃穿寻找优越感。
说乙女心是因为她好像很排斥肉体关系,估计高中什么都还没做初恋就挂了。
而这种情况下默许终身让我感觉幻想成份太多乙女心。
)她自欺是自我保护的方式;因为她不知道自己的心意所以面对他人没有能力作回答。
很受欢迎,拒绝爱拒绝信任拒绝托付,等待别人把她从回忆里拉出来,等待一个信仰给她去相信。
榀子的造作能催吐但也是她的杀手锏。
「自知」除了明白自己的喜恶/感受,当然还有明白自己生命此刻的追求。
独立的一部分是自我热情。
凑见到晴后不久就告白以完结自己的执着。
他正是因为知道答案才这样做,本身不求结果但需要面对真实的对象才能杀掉他主观世界中过去的角色。
他对他的practice、他的目的非常清楚,没有人可以阻止他前进。
这里他是自知且自由的。
高中时代晴对着凑一墙摄影作品索要了一张很寂寞的相片,凑很在意且延长至今。
他当时产生的情愫就是这部剧里提到的「喜欢」(我觉得就是crush)。
这种喜欢不意味责任或者承诺,它代表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好奇;代表对建立关系的渴望。
这种好奇与自身相关;这种渴望会打破自己的壳带来新的、更真实的自知。
鱼住则晃晃悠悠毫无野心,谈起摄影非要说自己是业余爱好者。
对关系/边界也不明不白,只要被喜欢被关心就能活下去了。
朋友说关注工作说不定自信就来了我有同感,讽刺的是这样说来工作成了逃避面对自己的方式。
鱼住前女友我很喜欢。
她和凑的两集让我误以为全片会是单元剧借主角扭捏来讲述形形色色自由职业者的感情世界,想不到后半舞台被主角们独占了。
晴是观察其他人的道具,她的设定是最片面、简化、未知的。
在决定直面「喜欢」这种心情、不再自欺后,她的追求只有鱼住。
冬目景好在她的恋爱观中求恋不是取悦而是不放弃。
这是对自己负责和爱惜。
看了动画后读了几本漫画,观感(1.5倍速播放的)动画简练些?
有时候漫画因为可以琐碎地很轻松,一些角色会容易令人理解。
冬目景我很早以前是只看过她的短篇,后来看了羊之歌不太喜欢。
昨日之歌人物塑造真好,漫画叙事ok但分镜语言较单调我觉得不是很高明(同理我也不喜欢沙村广明的分镜语言,关注人物表情,喜欢半身和特写脸/五官,一页基本是2-3行式/4-6beats)。
这部剧里自知与关系仿佛是矛盾的,要么追求自己的人生要么追求恋人;或者因此得到成长然后转换目标。
两者没有同时发生在任何角色上(也许是单恋没有现实中的互动只能个人成长)。
但鱼住最后终于开始明白自己的心情也算是改变吧。
关于结局:现实中无数无聊的大人通常是:越来越会自欺,为了保护自尊把自己放到最低,为了契合卑微的自己而放弃野心,找到另一个自欺的人互相保持安全距离你我谁也不认识谁我们只是为了生存而互助,厌烦了可以不伦-长期的无聊使这件事异常刺激和满足,然后回到无聊中装作不知道对方的刺激生活下去。
所以结局中无聊的大人组意识到这种自我保护双双决定结束虚假的关系,我觉得是托付了制作组的希望。
刚看第一集,很难形容的年少情愫,随着剧情全部翻涌出来。
当初有多么喜欢呢,多么死心塌地呢,多么的单纯相信美好呢。
后来又怎么一步步的失去了一切,在黑暗的泥潭里挣扎求生了好些年。
人生不能重来,太晚学会的经验也不知道还有什么用处,不让自己再犯错,只是再也没有可以犯错的对象了吧。
好想把所有的都摒弃掉,回到最初最纯真的我,可以再一次毫不犹豫,毫无顾虑,奋不顾身的奔向你。
没想到我居然随便点看起来了之前别人强推标记过的,忽然觉得我的mark自己去按图索骥的几乎无,但仍旧非常有必要Mark,才能踏实 。
还是一贯的青春单纯青涩小心思,单维世界观啊说不定都没有世界观。
但仍旧是部好番,细腻就够了。
能把少年少女的烦恼讲到极致也够了,不,其实细腻就是一种极致啊完了我好像真的倦了,不算困,一会儿的日记可能,脑子一片糊5.16 02:35
最后一话真的看哭了,可能是深夜会让人孤独,但作为一个反复活在昨日的人来说这部动漫带给我的意义是无穷的,我的生活是平淡无味的,不像漫画那样浪漫,有诗意,但男主那般纠结与踌躇是我真正能够感受到的,人们总是想拥有自己一直所幻想的事物,当我们真正以结果为目地去得到与追求时又是否会忽视那些我们真正值得留恋的东西,又或者说我们到底是否是真实的热爱我们所追求的东西?
这是非常困难的命题,我非常羡慕动漫里有小晴这样一个完美的人来使陆生逃离昨日,但在真真切切的生活中我们只有一次次自身的尝试和生活的历练才会让我们了解我们内心真正的答案,这是凄惨与苦闷的,但这也是我喜爱动漫的原因,从三年前对二次元的偏见到自己真正接触那些优良的动漫,我真切的体会到了动漫对我生活的意义,我认为生活中是有很多陆生的,也会有很多榀子,虽然在看番时时常会有人点评与厌恶他们的做法,但我认为他们对生活的迷茫与选择是没有对错的,每个人只是以第三视角进行无意义的审视而已,而我作为真实生活中迷茫的一份子,我真切的希望大家在生活中能够从容地面对世事,然后早日遇到自己生命中的小晴!
不知道有谁相信一见钟情,在那个瞬间之前,我也是不相信的,毕竟那时只是个笨拙的15岁小男生。
那是高中的第一天,班主任在讲军训的事情,她正坐在我和班主任的斜线中间,从窗帘间透过的明丽的夏日阳光打在她脸上的绒毛上,整个人就像在发光,那一刻除了她之外的东西都黯然失色。
之后呢,其实就是一个无聊的单相思的故事,毕竟我是个极度内向保守的人,做过最大胆的事也不过是高三利用自己早到校,把贴在教室里的她的一篇示范作文偷走,至今夹在书柜里。
正好又看了一遍《阿飞正传》发现带来的体验很相似,都让我的回忆千回百转。
看《阿飞正传》的时候回忆像趵突泉一样不大不多的涌上来。
看《昨日之歌》时回忆更像一条河连绵不断。
相比更喜欢昨日,因为阿飞其中个人色彩较重,会让我走神。
阿飞正传 (1990)8.51990 / 中国香港 / 剧情 爱情 犯罪 / 王家卫 / 张国荣 张曼玉
昨日之歌 (2020)8.12020 / 日本 / 剧情 爱情 动画 / 藤原佳幸 / 小林亲弘 宫本侑芽—————————————————————————————————————————————————————————
半集翻盘可还行,应该2020影片里见过最骚的操作了
这岂止是胃疼,简直胃出血好吧。剧情太狗血了,四个人的感情除了晴简直都是莫名其妙!
都2020年了,怎么还有讲四角恋的?亏我还以为主题是刻画毕业生/辍学人群呢……
只能说,原作者以连载的方式,拖拖拉拉表现出,陆生的黏糊犹豫,榀子的纠结得失心…… 沉浸其中有什么意思?小晴,小浪,甚至配角的大家辛苦了!
胃痛了起来……
草,这番做成24集都嫌短,结果12集就完事了?最后一集直接省了连载多少年的剧情光速奔向大结局。动画几乎所有角色的形象和成长都是残缺别扭的,只有品子的完成度最高;其实即使是漫画我也一直觉得小晴更类似一个吉祥物、看板娘一样的存在,品子才是真女主。建议喜欢本作的朋友都可以看看漫画,这部作品是一群犹豫温柔的年轻人细水长流的群像剧,动画光角色就砍了一半都不止。哎,可惜了制作质量还真的蛮精良的,话说原本好像定的18集,现在变成12集难道和疫情有关系?总之太可惜了。
??是不是90年代的日本爱情作品都这样的?那个年代的日本人到底经历了啥?对不起 shinako是畜生 爬
细水流长
四月都市小说1 冬目景原作还是细,一季时间太短显得仓促。
一个绿茶婊和三只舔狗的故事
又到了白色相簿的季节,成年人的“好想急死你”(女主倒是异常直球),情感表达十分细腻,也是那种无法共鸣的细腻,但看着直男直女们“作来作去”实在是胃疼啊。
雾草好久没有看这种如此写实的番了……胃痛之歌不是盖的,但是由于太现实了反而觉得还好?也难怪叫昨日之歌,出场所有人物全都是怀旧派无一例外,被困在自己昨日的种种里走不出来……也还蛮适合像我这种怀旧的人就是了= = 就是现在这个年龄看动画里把才20出头大学毕业的主角们活生生描写成了社会人实在是太扎心了……最后一集小晴股回弹得有点突兀啊……
老啦,已经看不了别别扭扭的年轻人恋爱啦
【TV动画】一曲纠结之歌,吟唱着放不下的过去与看不清的未来。 「よかったね、晴ちゃん。」不过最后一集仓促的…我宁可希望小晴独自美丽- -
看到第三集看不下去,感情线太乱了,又感觉很优柔寡断
這應該算是酸臭的戀愛劇吧還是三角關係的。烏鴉女神煩 落只烏鴉在肩上的設定未免太中二了。男主優柔寡斷的性格⋯算了吧別找來氣番看。
3.5没有把原作的结尾还原出来很可惜
面对那些全力以赴、积极正面的人我感到自卑,开始逃避拖延。对自己不满但还是维持现状,只是因为不想失败受到伤害,保持体面。终于克服自身的恐惧勇敢踏出一步,果然还是失败了呀。但有什么关系呢,我只想和自己做个了结啊!
连载十几年的优秀原作+动画工房的稳定作画,话不多说,看就对了
对于这个结局,我觉得是有待商榷的。两个被动的人,最终真的主动做出了选择吗?他们更像是没有主动与过去的做出了断而产生了牵绊,于是最终做出了弥补自己内疚的折衷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