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喜欢。从倒扣瓷杯的颤抖开始,点出物与环境并不融洽的关系。因望见雪山而出神的皮埃尔,在列车开动前的最后当口逃脱。我不明白自己为什么会留下来,只知道从未感觉这样好。烟云雪雾都已不太分明。山体不是一整块石头,而近似千层酥。冰的力量将石块凝固在一起,它的融化会带来岩崩。人体以骨节相连,是什么让它们结为一体?除了绳索和危险的环境,又是什么将人与人系在一起?着迷于暗处似火蛇般蜿蜒的岩浆,沿着缝隙爬向更深处,以肉身相迎,随山体一同呼吸。你成为另一个发光体,她的第一反应也是触摸。To another rockfall.
看的时候满脑子吐槽,“普信男”、“就这?!”。虽然是中危片,但男主角好像巨婴!结果,还真就是导演编剧本人。请问谁要看你爬山走路全过程啊!借公款给自己拍vlog,还跟拥有美丽脖颈,像鹿一样的女人419。是的,在拒绝很多次后,完事后又走了。419中露了一手神奇发光。完。🤮(北影节,杜比)
HIIFF #18 山人合一的脑洞让你根本无法去定义这部片的类型。但魂归自然的热爱和未知物质带来的奇幻与恐惧交织的矛盾观感的确撩人心弦。海影节现场结束时为数不多的全体鼓掌,我想不仅是为了脑洞,还有人类卑微渺小的反思吧
观感不错,所以到底是冰川赋能还是美女留魂?
很不錯⋯
风光绝美。然后呢?然后就是贬低人类呗!不想多说什么了,立场不同了,就好比如在以“人是目的”的普世共识世界中,总有高知识精英仿佛看透了宇宙,于是在自以为是的“超越”后,反人类才能彰显他们的审视人类的自我优越感。呸你个欧洲老白左!
6.5分。前半部分,如果没有伟岸的雪山,真的有点坚持不下去了,每次当我以为男主要被雪山吞没,来个荒野生存戏码的时候,下个镜头就是他在小餐厅里喝咖啡了,哈哈。当然后半段还是有点意思的,特别是引入神秘生物后,最后我以为的激情戏里,荧光手的设计颇为出彩~~~不过可能也就这个记忆点了。。。
这是为什么,没看懂。
开头的机械臂与后来的(此处不剧透)形成了工业文明和自然主义的某种对立,观感很奇特,如果不是绝美的风光摄影,可能会睡过去。在山顶远眺山峦的一幕太好了。【BJIFF13th/Scene3/美嘉三里屯】(前排不断玩手机的女士太影响观感了,尤其是这种神秘主义的风景片)
如果只是静静的雪山生活也好啊,可这影片到底在拍啥啊?
本来以为是社畜进山避世贪恋自然,魔幻时刻也还蛮有意思,结尾怎么就加了一段莫名其妙的感情戏,给人的观感就是中年男人的YY,略感不适。
美景大于情节,氛围大于隐喻。电影也可以叫《灵山艳遇》,灵山雪景是男主留下的最初契机,美女大厨才是男主下定决心的终极动因,然后就遇到了山崩,碎裂的石山对应着内心的裂变,发光的灵体让他遨游冰川,焕发生命的第二春,并以此赢得美女大厨的青睐,春风一渡-洗涤灵魂-完成生命的大和谐,重生的男主携带着发光的手臂,从白雪皑皑的灵山重新走回郁郁葱葱的人间,完成一次轮回,灵山的艳遇让他找回了迷失已久的纯洁心灵……好了,只能理解到这些了……
。其实讲了一种纯粹的传递性,结尾其实挺粗糙,他把那束能量带下山去,也仅此而已
好喜欢。从倒扣瓷杯的颤抖开始,点出物与环境并不融洽的关系。因望见雪山而出神的皮埃尔,在列车开动前的最后当口逃脱。我不明白自己为什么会留下来,只知道从未感觉这样好。烟云雪雾都已不太分明。山体不是一整块石头,而近似千层酥。冰的力量将石块凝固在一起,它的融化会带来岩崩。人体以骨节相连,是什么让它们结为一体?除了绳索和危险的环境,又是什么将人与人系在一起?着迷于暗处似火蛇般蜿蜒的岩浆,沿着缝隙爬向更深处,以肉身相迎,随山体一同呼吸。你成为另一个发光体,她的第一反应也是触摸。To another rockfall.
#2023北影节 快两个半小时的电影奇遇只占30分钟吧 太慢了
很美的风景片,很美的故事,好像是最后大山点亮了他,其实点亮他的是雪山餐厅的女子,能够重回生活。就像里斯本夜车,如果没有偶遇那个女配镜师,那场伟大的葡萄牙革命恋情对教授来说并无太多意义
山就像千层酥,有无数石块组成,冰雪是黏合剂,融化后就会引发石崩。山顶在吸引着人类攀登,山洞则引诱着人类进入。当熔岩虫钻进身体,血肉的手臂仿佛科技制造的机械手臂,可以开凿山峦,也可以传递爱意。那发着光的未知物体仿佛病毒可以传染,因为太过美丽,人们反而忽略了它的危险,沉醉进山的神秘。
迷幻电子乐和开头的机械臂已经隐隐暗示了该片在现域中闪烁的奇幻色彩,从机械科幻到超自然,影片整体从一个略显木讷的导演亲自出演的视角,将自然、人性、万物融合,本届海南电影节最喜欢的电影。
颇具新意的登山/山岳电影,有黑塞那篇登山者的气质。抽象日常,具象神秘,雪夜聊斋,与俗世超凡都保持了柔和的距离。明年去环勃朗峰!
3.0
后面进入岩石简直梦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