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之光
Mademoiselle Paradis,逆光天使(港),盲女鋼琴師(台),Light,Licht
导演:芭芭拉·阿尔伯特
主演:玛丽亚·德拉格斯,大卫·史崔梭德,卢卡斯·米科,卡塔·科尔姆,马蕾茜·里格纳,克里斯托弗·卢泽,苏珊娜·伍艾斯特
类型:电影地区:奥地利,德国语言:德语年份:2017
简介:讲述一位失明钢琴家Maria Theresia von Paradis,因为得到某位医师的特别治疗而重获部分视力。但当她得到视力后,上天却夺去她对音乐的敏感度,本来弹得一手出神入化的好钢琴,却因为能见到键盘而令音色变得平庸不堪。 故事根据真人真事改编而成。详细 >
毫无高潮的叙事流水账,人物扮相有点意思
这盲人演得有点太强了吧!但剧情有点轻重不分。
诡异孩子面色潮红眼睛缥缈的脑袋图抖动..只看画面的话甚至不知她在做什么...主角哭泣的时候触动了下----好久没见人哭了,那种放声大哭..我身边都是些坚强的人。跳着看了点,结局究竟选择了视力还是琴技呢?抱着这种未确定性去思索也不错。或许里面人物的性格在那个时代都是这样的吧,不是我欣赏的类型,不过女主演技挺好。“贵族们并不在乎音乐天才是失明还是复明了,他们只在乎有没有人为他们演奏供他们娱乐,当后来女主能看见了他们反而并不开心,仿佛失去了一个大嚼舌头的谈资。于是医生也放弃了对他的治疗”。可以给四星,个人不喜欢里面人物的状态,或许是见惯了或许是不利于成长于是给三星。
世間太多醜惡事,盲了倒並非一定是壞事。女主角演得好。
女人作为他者的一生,无论眼瞎还是复明,都是悲剧的观赏性动物。
服装道化很好很别致一些小的细节方面也很好别的就没有了
完成度非常低。在影院看得云里雾里甚至想要睡觉...故事走向从最开始的天才到发展中的低落、最后的回归,都感受不到太多的差异,人物形象平淡而细节并不能算是亮点。剧情本身探讨的音乐和视力不能并存的前提不算扯淡,但影片探究的深度也就停留在”尝试一下“然后就被中断,这种探讨是无意义而且令人皱眉”what?就这样了?”的叹息。很多故事点都让我回想起中国的气功,所以这无非就是一个高阶版的“仲永拉二胡天赋异禀但从小是个瞎子,神婆治疗后开始不会拉二胡了于是放弃告终,神婆也没建立自己的学说,仲永为了不伤于是就一直成了瞎子。”有的地方甚至都没有讲得这么明白...可圈点的地方在于对历史般的画面和服装的还原度很高,画面平平但质感不错。保持了那个年代的一些现代想象。
音乐太好听,人生太传奇,衣服摄影都好美,女主演太惊人了,这部片子就算是坐在第三排都看得很有价值
音乐真好听
油画一般的质感,精美的服化道装饰,对于古典时期的还原,以及主观视角对目盲人士的表现。导演作为女性将女性的命运融入到这样的一部电影中,下层女性和上层女性都成为了被男性控制的工具,在利益和头脑发热面前个人的死活变得无足轻重。导演对摄影的把控十分精细,多次出现“镜中人”的形象,似乎在当时的绘画中有这样的表现,最为突出的应该就是扬凡艾克的作品了。
服装和音乐都超级超级棒,女主和医生之间的互动也很有爱
女主盲人演得丧心病狂的好!
喜歡導演用理性科學的方式拍攝這個啟蒙時代科學主義的「奇蹟」故事,而在表現人物群像,特別是兩個女角並進的部分,異常細膩,有種女性獨特的觸感,性別也是一種殘疾,在這個社會,女性和下層人,都是上層男性的工具,有用才值得被愛,或許是她們擁抱聖母的原因吧,只有在宗教中才有無條件的接納和愛
其实“要视力还是要钢琴才华”这个问题如果是我也不知道该怎么选……对真人真事处理得真诚可信,在时代戏中处处蕴含了当下议题。好喜欢女主的几个POV,就好像在说:“这个世界很美,我来过了,回头再见吧”;虽然她看到的可能只是一坨屎(梗,然后再回到黑暗里安心弹琴。
或许我们需要的不是奇迹。
說氣功的那個!⋯氣功走天下⋯還是那個醫生說對了,是她相信她看得見。但老天只會給你一種財富
开始很难看进去,而且困得不行。后来觉得还蛮有意思。人物身上,人物关系之中都有强烈的两面性。医生的物理治疗堪称神棍,但他的善良可靠,耐心的情感沟通毫无疑问千金难换。女主既顺从又敏感,得到身体和情感的双重治愈,却见鬼般地丧失了音乐天赋。父母的形象,下人的形象,都有类似的两面性。人与人之间,阶层之间在不可调和之中又传达出情感冲动,这是打动我的地方。
场景和服饰挺华丽的,有几场的金色烛光里人们聚餐聊天里的神情挺有趣的
平淡无奇~
#24年上海奥地利影展 上座率1/3,豆瓣分6.8,但电影出人意料得美而引人思考。如果必须在健全的人格心智与失明的音乐天才中选一个,你会选什么?女主选择了后者。也许并不是她想做天才,只是她不想看到糟糕的人类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