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和64年后篇

64 ロクヨン 後編,64:史上最凶恶绑架撕票事件(台),黑暗之心后编

主演:佐藤浩市,绫野刚,荣仓奈奈,永山瑛太,三浦友和,永濑正敏,吉冈秀隆,仲村亨,椎名桔平,泷藤贤一,奥田瑛二,夏川结衣,绪形直人,洼田正孝,赤井英和

类型:电影地区:日本语言:日语年份:2016

 剧照

昭和64年后篇 剧照 NO.1昭和64年后篇 剧照 NO.2昭和64年后篇 剧照 NO.3昭和64年后篇 剧照 NO.4昭和64年后篇 剧照 NO.5昭和64年后篇 剧照 NO.6昭和64年后篇 剧照 NO.13昭和64年后篇 剧照 NO.14昭和64年后篇 剧照 NO.15昭和64年后篇 剧照 NO.16昭和64年后篇 剧照 NO.17昭和64年后篇 剧照 NO.18昭和64年后篇 剧照 NO.19昭和64年后篇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昭和64年后篇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由于当年办案人员的失误,导致绑匪关键性的电话没有被录下来。相关人员承担责任,警方高层则将其视为禁区只字不提。三上义信(佐藤浩市 饰)与媒体苦苦周旋的同时,竭尽全力试图打破警方的窠臼,同时针对当年的案件展开深入调查。而就在此时,某体育用品商店老板(绪形直人 饰)的女儿遭到绑架,相关手法居然与“64案件”完全一致!难不成是凶手再翻案?三上和同侪全力奔走,警方也投入大量人力展开追查,结果竟然发现令人难以置信的秘密。昭和天皇退出历史舞台,吸引了无数人的眼光。然而即使被时间的尘埃所掩埋,有些事、有些人终究会被人久久铭记…… 本片根据横山秀夫的同名推理小说改编。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离幸福就差半步我想更懂你妮基塔第四季遥远的地方核爆危机第二季婆家娘家2龙骑士新月魅影爱情手册3海军上将宝贝计划我会好好的古宅老友记第二季花园农家宇宙记忆海军罪案调查处第二十一季夹缝中活着,小春失落国度圣诞颂歌搜狗小分队不像神探陆小凤传奇之凤舞九天旅馆恋曲最后一次爱你姐妹情深香奈儿秘密情史正义制裁者家事也是事陷阱压轴好戏

 长篇影评

 1 ) 昭和64年 后篇

2017-7-19 19:13《昭和64年(前篇、后篇)》(2016)。

女儿惨遭绑架撕票,父亲历经14年,凭借仅存的绑匪声音记忆,一一拨打电话簿的住宅电话,成功锁定凶手并实施报复。

前后篇时长4个小时的刑侦悬案,强大卡司的精彩表演掩盖掉影片节奏、铺垫和一些细节交代上的欠缺,酣畅淋漓之后是精疲力尽的满足。

根据横山秀夫巅峰之作改编。

艰难曲折的悬疑过程,震撼催泪的结局和真相,改变所有人生轨迹的漫长14年。

相对于高分的剧版,更喜欢电影版阵容,佐藤浩市、绫野刚、瑛太、三浦友和老中青三代同场飙戏,胶片的色调和质感,非常值得一看的2016年佳作。

 2 ) 短暂的昭和六十四年,长久一生的痛惜和忏悔。

昨夜一夜未眠,以至于深更半夜把原本计划两天看完的《昭和六十四年》前后两篇都看了个遍,前篇因为是白天看的,还算耐着性子,而后篇是一边似醒未醒的状态,然后厌倦了片中的表情特写最后乃至拉了几个快进,算是有始有终。

一直觉得日本电影很“难看”,不是不好看的意思,而是不容易看懂。

自以为还算了解日本和日本人,但放到电影这么个短篇幅的载体里,还是觉得自己勉为其难。

日本电影有一点我很崇尚,就是现实性的再现。

在如今日益颠覆三观的日剧里,至少电影还是维持了其对现实的写照。

若是要说和从前日剧的不同,那就是从前的日剧现实但鸡血,一般让人心血澎湃。

而日本电影很有意思,几乎都是黑暗且厚重,似乎不这样便不能让观众沉重地走出影院,当然也有可能我看得不多见识短浅。

反正不知道这算不算日本文化里热爱悲剧的民族特色,仿佛这个民族生来就是为悲剧而生。

听说《昭和六十四年》电视剧一共也只有5集,而电影前后差不多四个多小时,不知道差不多同样的篇幅有怎样不同的精彩。

若说精彩,电影里大咖云集,上来第一眼看到的三浦友和便让我心潮澎湃,曾经的鲜肉虽然老去,但往昔俊朗的面容仍然依稀可辨。

说到这里,想顺便说说日本的男人。

不知为何,再青春再鲜嫩的少年,放在日本的国土里,上了年纪都会越长越象,作为老前辈的尾大不掉几乎人脸一副,似乎年纪=严肃,年纪越大越严肃越苦闷,无论是不是真苦闷。

或许这和他们长期浸淫在一个论资排辈的集体中有关。

同样呈现这样问题的还有那个瑛太,几乎没让我认出如此热血随时充满肾上腺素的记者是曾经的美少年。

说回剧情,剧情实际并不复杂,如果直接讲破案找凶手,那就成了狗血国产剧,大和民族的电影必须反映黑暗现实。

于是,集体与个人的对立,比人高比天高比国家都要高的集体,永远是大和民族心中不为人道的无奈。

部门与部门之间的对决,反映的是日本社会无比现实的内与外,党争派斗,看着影片,过去的,现在的,甚至将来的似曾相识,一幕幕都在我脑海浮现,心里不由会心一笑。

此书作者横山秀夫,据说是松本清张的接班人,没看过书不好说,但单从影片来看,与松本清张还是差些距离。

自以为,推理的主线自是推理,而任何现实也好情感也好,都是其的附带,若是喧宾夺主,难免让人不适。

后篇为很多书迷所不满,虽然对我这种愿意喜剧收场,坏人天诛地灭的观众来说,看到三上狠揍凶手那幕,自然心里一宽,但纵使不曾看过书,也不得不看出这一幕有如高鹗续写的红楼梦,明显路数不对。

剧情突然高潮,突然收尾,难免狗尾续貂。

好吧,浑浑噩噩地看戏,戏里戏外都是心情不轻松,想想也罢,还是回头去看韩影,虽然现实一样黑暗,至少最后总是坏人出场好人胜利,让我这种简单的心明明了了,心里也有些轻松。

挥挥手,别了,短暂的昭和六十四年。

PS:每次写完评论再想题目,总是很头疼。

此标题明显文不对路,不过也算我对剧中人物们的一种叹息吧。

 3 ) 其实需要揭示的是过去的错误。

本片的亮点是日本媒体对司法的干扰。

媒体对警视厅的高压其实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案件的侦破。

警视厅管辖东京都内。

而警察厅是管理除东京都以外的日本全国的县警、府警和道警的组织。

两者虽然都是警察组织,却有着对立的关系。

原本警察组织与邻接的县警同仁关系恶劣,而且就算在县警中,也会有各个主管方面争执不下。

而且,警察组织的对立面并不是只有这两方。

处理从国外入侵日本的间谍等特殊案件的警视厅公安部和内阁公安调查厅,由于工作领域相互重叠,也出现过对立的情况。

 4 ) 昭和64年 电影版

不知道为什么要分成前后篇,前篇各种铺垫烧脑,看的云里雾里,为了能够看明白到底讲的什么故事,紧接着看了后篇。

整个电影主题不够集中,既有父爱的冲击,也有警署腐败的揭露,还有警察与记者之间的斗争。

如果能够抓住一个主题深入渲染,或许能给人更大的冲击。

父亲为了查出凶手,打了14年的电话,每天上百个,最终通过凶手的声音终于查出凶手,让人动容。

描述内部警署的腐败过于简单粗暴,哪有那么直白弱智的上司,而二渡等内线人物和工作描述不到位。

而警察和记者之间的斗争跟案情联系不大却吸引了大量的注意力。

64案最终的凶手也让人多少有点儿失望,前篇给出了声势浩荡的铺垫,后篇却没有交代清楚全部的伏笔。

看不懂的地方,可能只能去看原著了。

 5 ) 《昭和64》雨宫真实的可怜

虽是昭和64年发生的案件,但全片的剧情基本发生在平成年间,因为新的直属体制,警察内部冲突逐渐升级,结合即将失去时效的大案,再加上情绪高昂的记者们,相互之间共同推进了剧情的发展,很难说那方面情节占据主导,但剧中的每个人物都能难得的非常丰满当看完前篇紧接着观看后篇时,伴随着片头低沉的音乐配合前篇结尾紧迫的氛围,将我内心的触动与期待给直接推到了一个峰值,在此刻我知道不能完全割裂前后篇的联系来看这部电影,相比社会派推理的注重社会现象,本片所有的闪光点还是在人的救赎上前篇 前篇可谓伏笔众多,无声电话、父亲手指伤痕、公用电话厅、黄页等主要线索都出现了,这里有个细节雨宫推了一下地上的黄页。

但我们很难察觉到背后的逻辑所在。

下篇昭示之时虽匪夷所思,却又很难拒绝,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感受到角色的坚韧与无奈,当警方内部沉迷于权斗、记者热衷于争取新闻自由时,又有谁关注64案快过了时效期,凶手仍逍遥法外

地面上被雨宫有意推动的黄页对于影片中记者协会这个团体,最初还能赞其不惧强权,而后感叹原来也是吃人血馒头的一群人,其找回使命感的过程也算是其中一部分看点。

而片中日吉和雨宫的角色都有点超现实,但都没有偏向魔幻,他们的处境真实的可怜,当日吉最终等到他的救赎,走出来后对母亲说的第一话是:“辛苦了妈妈”,此时他对母亲的愧疚才能被放到首位。

男主三上前篇中一直在各个身份中迷失自己,因为女儿选择服从上司、因为案件和同僚结怨、在匿名权的争执中一直处于摇摆状态,在职责与道德的交锋中渐渐变得坚定,可以说三山在前篇的心理过程是处于脱变状态。

剧情最后的模仿案,攒动的人群和紧张的氛围将观众的心理给直接推到了一个峰值后篇剧情终于回到了案件本身,雨宫这个角色配合演员富有张力的表演,为我们揭示了痛失爱女的父亲背后承受的孤独与隐忍,随着电话厅外季节的变化,内心不变的是需要记住一个不敢遗忘的声音,如果说时间能冲淡痛苦,那雨宫无疑每一天都在重新揭开自己的伤疤。

后篇中雨宫第一次哭是听出了犯人声音后的解脱,第二次车内的哭戏演技直接炸裂,鼻涕也自然而然流了下来,但并没有什么不适感,相反被深深带入了那种自责、伤感的情绪(我相信雨宫当应该是想报复凶手,但不一定是以牙还牙的方式,当被小女孩勾起了雨宫刻意回避的记忆后,为自己的善良而感到自责)

在车内宣泄式的痛哭凶手的犯案动机也是因为家庭,在得知家人安全后,瞬间露出了其狡猾、残酷的一面,最后主角三上和凶手的追逐戏,其实有点不明所以。

另外本片中最有印象的配角,非二科长莫属。

有个细节是头发随着会议进度越来越乱,案件结束后心力交瘁到睡着了,仿佛看到了初入职场的自己上下篇一起看完,除了后半部分有点乏倦, 节奏感还是很紧凑的,很多地方非常考究,例如最后雨宫烧掉达摩娃娃是为了表达辞旧迎新的美好祝愿。

这种告别仪式让他终于有决心开启了自己的新人生

 6 ) 平成的四季变化,昭和的七日轮回

3+2.5=5.5。

平成十三年间的电闪雷鸣,是昭和六十四年的礼拜一,我在电话这头听见无助的母亲恳求孩子归家的哭诉,默不作声;平成十三年间的倾盆大雨,是昭和六十四年的礼拜二,我在电话这头听见一向要强的父亲害怕的不敢说一句重话,默不作声;平成十三年间的阳光普照,是昭和六十四年的礼拜三,我在电话这头听见记者们吵吵闹闹逼问消息,默不作声;平成十三年间的大雪纷飞,是昭和六十四年的礼拜四,我在电话这头听见官僚躲在办公室秘密商讨掩盖真相,默不作声;平成十三年间的秋叶染红,是昭和六十四年的礼拜五,我在电话这头听见自责不已的警察重新着“都是我的错”的喃喃自语,默不作声;平成十三年间的狂风怒号,是昭和六十四年的礼拜六,我在电话这头听见孩子们不被父母理解的烦恼,默不作声;平成十三年间的风和日丽,是昭和六十四年的礼拜日,我在电话这头听见了我重复十三年后终于找到的声音一个熟悉的声音我哭了,掩面而泣平成的十三个年头,不过是昭和最后七天的循环,日本人心中的裕仁天皇驾崩于昭和时代最后一年的昭和六十四年,而我心中的裕仁天皇驾崩于平成十三年凶杀归案的“昭和六十四年”

 7 ) 有兴趣的话建议读原作

首先说一下我的观看顺序:电影前篇——原作——电影后篇。

没看过电视剧版,我觉得也没必要看,建议只看原作。

看了原作感觉真的不适合拍电影,不进行大幅改编的话很难拍好,真要拍那也只能是拍电视剧。

本来原作都没想读,只是看了前篇之后太多不懂的,没办法,不想后篇也看不懂,才读了原作。

后来读了原作才知道,就这叙事方法,就跟丝毫没玩儿过wow的人去看魔兽一样,也许看了知道在讲什么,但是绝对谈不上是看懂了。

原作中主线是翔子ちゃん这个案件没错,但是真正想讲的并不是这个,这台戏真正的冲突点在刑事部(代表地方)VS警務部(代表中央)这个点子上。

电影里面提是提了,但没有升华到主题的高度。

就只有后篇赤間怒踹桌子那里给我留下了印象。

如果我没记错的话,「刑事部周四就完蛋了。

」这句赤間的标志性台词在电影里好像也没出现?

另外,实际上的重要人物——幕后「騒動師」二渡也在电影里基本上打了酱油。

至于那堆记者,以及広報室和记者的冲突,电影里面倒是表现得八九不离十。

再说悬疑推理的问题,原作里面谜底最后揭开得有点儿太快,而且之前各种蹊跷(案发时间巧合,雨宮正好不在家,原犯人不可能效仿当年那一套)让人没读完就能猜到目崎就是当年的犯人。

但至少,不读到最后30.40页很难想到是雨宮靠無言電話找出的凶手以及一切都在二渡的算计之中。

结果后篇一来就给你提示了电话亭,电话账....而且也没提松岡是怎么用他独特的方式确认犯人的.......电影看起来悬疑推理性大减。

说老实话,我觉得日本电影还是擅长打温情牌,这电影演着演着就变成了父爱亲情篇,三上的あゆみ,雨宮的翔子,当然还有犯人目崎的かすみ。

前两个父爱就不提了,都懂,至于犯人的,他其实早就想到是有人在给他下套了,但他还是选择了女儿,因为他不知道女儿没被绑.......最后再说下电影的原创结尾。

原作是开放式结局,谈不上好也谈不上不好,读者自行脑补。

电影加了个确定逮捕目崎的结尾,虽然可以是可以,但我想说,既然要弄GOODEND,那为何不让あゆみ也回来?

皆大欢喜岂不更好。

最后的最后吐槽一点,二課長落合在記者会見上晕倒那里,电影里柄本佑演得太假了。

直接坐着翻个白眼就往前倒算什么.......怎么也应该站起来晃两下再倒啊.......

 8 ) 建议看过的和没看过的都去看看tv版

佐藤浩市演的不错但是根本不该选他,外形台不合格了。

三上在原作是相貌相对偏丑,女人嫌爹丑自己又像他才离家出走,佐藤浩市这脸哪个女儿会嫌他丑、tv版选皮埃尔泷其实一个原因就是他的昭和颜。

警察官场斗争在原作和tv比重都很重,电影则更偏重64本身的案情,警务刑事不合、地方中央不合基本一笔带过。

泷,存在感很强的二渡也几乎轮为路人。

后篇最后半小时基本是原创了,多加的东西画蛇添足。

原作和tv最后是保护了犯人家属的实名的,电影全改了,甚至加了三上和犯人搏斗的情节,匪夷所思!

其他演员阵容很强大但槽点满满。

椎名桔平县警本部长,刚出现的时候场内几乎爆笑,泷藤贤一警务部长、三浦友和搜一课长、忍城修吾搜一刑事。

你们县警有好人么,都是变态流氓面孔。

总之本片抛开原作和tv的确是良作,和tv放一起不足就很明显

 9 ) 来一个三俗的题目—父爱

在影院连坐4小时没跑厕所的看完了,剧情铺得很开,略拖沓,众记者只是复杂了局势,没感觉有推动情节的作用,略烦。

(花了4小时和120块还是要留点什么,以下有剧透部分)故事讲的是父爱吧,利用父爱犯罪,始于父爱去侦查,也是利用父爱好好惩戒了罪犯,以其之道还施彼身。

本片唯一触动我心灵的是也是真相揭露的时候,雨宫对于女儿被绑架当时所发生的细节一直都牢记心中,连当时自己被罪犯耍的团团转时,途径小店里坐着的女警员,虽只有一面之交,却能在十几年后一眼便识出。

更是凭着自己的记忆,想去找出仅仅用电话来与自己联系的绑架犯的声音,不断地用公用电话打了将近一整本电话簿的无声电话,一家一户地去分辨,当终于找到是绑架犯的声音,雨宫失声痛哭……这段营造的氛围还是不错的。

用了整整上部来铺垫,2小时过去了,放字幕说中场休息,当好多人被忽悠都起身准备奔厕所,下部又开始了。

接下的1小时揭露了真相,当感觉没啥好演了,看了下手表,发觉还有1小时。

剩下的1小时全部用来展现主角的英明神武。

最后终于结束了……4小时也算是个人生体验,也证明了有一颗良好的肾!

 10 ) 和韩国电影《那家伙的声音》有异曲同工之妙

2016日本悬疑片《昭和64年 后篇》,根据日本同名推理小说改编,豆瓣评分7.4,时光网评分6.9,IMDb评分6.3。

前篇铺垫,后篇侦破,因此后篇要比前篇好看很多,前篇过于剧情化,后篇才展开侦破脉络。

故事很有日本悬疑作家东野圭吾的味道,不是简单的犯罪侦破故事,其中蕴含了丰富的人性,影片并未在凶犯的犯罪动机上着墨过多,更多的是体现凶犯以外的角色们如何在时过境迁14年后寻获陈年罪案的凶犯。

由于时间跨度14年,所以影片有些难以服人的硬伤,比如说,有人模拟14年前的路线犯案,但14年前的地点在14年后全都在,这未免缺乏真实性,要知道14年来会发生太多太多的变化。

再举例,影片结尾时找到了14年前的那辆车,难道这个地方14年前后一直原封未动吗,那辆车14年来没人动过吗,光是被人拿去卖废铜烂铁的可能性就很大,怎么可能14年来还在原位呢?

老父亲凭借对罪犯声音的记忆寻获凶犯,这一剧情让我想到了韩国犯罪片《那家伙的声音》,两部影片的着眼点有异曲同工之妙。

这部影片有两条故事线,一是侦破陈年旧案,二是警局内部斗争,凸显男主在警局内部斗争的泥沼中中把持正直、坚持正义、为受害者伸张正义的职业品格。

前篇在片尾有后篇简介,后篇在开头有前情提要,前呼后应,这使得这两部电影看起来就像是电视剧一样。

影片有一处硬伤,就是片尾男主与凶犯搏斗时,凶犯其实根本没有可以搏斗几个回合的机会,因为男主是刑警出身,制服罪犯轻而易举,根本不存在和一个普通老百姓过招的机会。

这种硬伤在其他电影中也见过,当然,如果警察一招制敌,电影就看着没啥意思了,电影是要有戏剧性的,不能太写实。

 短评

前后篇都无感

7分钟前
  • 肥卿
  • 较差

往事并不如烟。

8分钟前
  • janes
  • 还行

没预想那么差,只是绑架事件之后成了三上的个人秀,警察局沦为陪衬,最后二渡讲的那句“你改变了县警”更是违和,拍着拍着就跑偏的感觉。

12分钟前
  • Nevermore
  • 还行

隐忍的硬汉电影

13分钟前
  • 圣墟
  • 推荐

上下连看的,演员阵容和剧情一样臃肿,和去年的所罗门审判一样,完全可以一部电影的长度讲清楚的吧…昭和平成承接立意设得太高,跑完案情觉得好失望

15分钟前
  • Rhodesia
  • 还行

这么华丽的演员阵容

16分钟前
  • 马克西米利安
  • 还行

裹脚布2

19分钟前
  • 泥巴
  • 还行

7.5/10.故事根据横山秀夫的原著改编,讲述昭和64年,也就是1989年,战犯天皇裕仁去世的那一年,也是平成的第一年,D县发生一起6岁女孩被绑架撕票的案件,当时没有抓住罪犯。平成14年,当时的刑警如今的县警署的新闻官男主陷入官场政治纠纷中,同记者协会的矛盾也不好摆平,当年案件的阴影仍然笼罩在警察们的心里,案件的时效还剩下一年,此时破案的希望突然有了曙光。两者相比,虽然电影版的卡司更强,但剧版的故事讲得更好,铺垫的更顺利,气氛更肃穆紧张,悬疑感也更好,故事的重点在于人性的刻画,县警的官僚腐败问题,地方与东京的微妙关系,警察与记者对立又合作的局面,剧版都表现得更好。电影版更改了结局,我觉得不算好。演员方面有意思的一点是,永山瑛太与永山绚斗哥俩扮演的是电影版和剧版中的同一个角色,记者秋川。

21分钟前
  • 生活在别处
  • 推荐

昭和64年只有短短的7天,在这几天内发生的女童被绑架撕票案却让至少三个有正义感的父亲深陷其中整整14年。随着受害者父亲的不懈努力才真相大白,震惊二字绝不足以让观者平复心情,悲悯下的以牙还牙也换不回犯罪者的忏悔,高层警察唯利是图的嘴脸让人痛恨,还有,失去亲人的家属受到的伤害永远难以弥补。某个群体内部的黑暗、人性的贪婪,远远比一个加害者更加让人战栗。

25分钟前
  • hangain
  • 推荐

海报上的杰作二字真是讽刺。原创剧情也不怎么样,还不如留白处理。

29分钟前
  • yuri
  • 较差

最悲怆的推理,对于64绑架案的父亲来说。

31分钟前
  • 血浆爱好者
  • 力荐

看之前就想知道什么内容必须做成两部,看完后篇依然觉得有拖沓的嫌疑。但是故事性还是很强的,感觉好久没看社会派推理了。

32分钟前
  • 推荐

充满胸腔的感动……

33分钟前
  • 咫尺天涯
  • 力荐

原来前篇。。。满满全是铺垫啊。。。。

36分钟前
  • G
  • 推荐

小女孩的父亲居然十四年里每天几百个电话日复一日的拨打,通过甄别声音找到了真凶。2023-4-20但是影片太故弄玄虚了。而且节奏很慢。不像凶杀案的破案。

37分钟前
  • 丰乳木瓜
  • 较差

我本以为后篇会好一点的……结果依旧是垃圾…记者是一群神经病 警察也是一群神经病

38分钟前
  • 冰美式瘾者
  • 很差

又长又拖。完全没有第一部的气势,就连煽情都那么没有底气。

43分钟前
  • tiiiiin
  • 还行

饰雨宫及三上的演员演的太棒了!

48分钟前
  • 真水无味
  • 还行

寡淡。

49分钟前
  • 镇河妖
  • 还行

凶手那句“我怎么会知道呢”真的让人绝望,但这句话又何尝不能回答所有问题。后篇果然紧凑精彩许多。

52分钟前
  • 北海道の雪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