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电影《准备》有人说:“三流的剧本,二流的演技,一流的真情实感。
”韩国催泪大戏产业比较完备,最主要的成功点就是,这个戏的选题框架已经是催泪的了,在母爱的主题下,任何对影视评论分析的批判性思维都会被缴械,使得人们完全沉浸在真情实感之中。
高斗心和金成均两位实力派演员演技是衔接剧本和真情实感的桥梁,是这部电影成功的关键。
家人对我们而言,不应该用“是否有用”这个维度来衡量,更多的应该是情感的纽带,家人的存在使得我们生命构成不同,生活结构改变,这个是家人最重要的角色,而非是杰出的父母或是出息的子女会满足我多大的虚荣心,给我带来多大的益处。
社会上对残障人士的关爱,整个社会的包容程度,残障人士的心理健康,社会福祉和保障的健全体系,都是这部影片在暗线里面呼吁和带给我们思考的。
不久前,网上流传着一个韩国对于默兹海默症的社会责任的公益广告。
使我们间接了解到韩国暖心的社会福利体制,随着老龄化的逐渐加深,残障人士、老年人的社会福祉和后生问题,都是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去面对、去思考、去着手解决的问题。
电影题目为<채비>(差备)翻译为汉语是《准备》,但是这个词在韩语中的意涵比准备要更大,强调指的是准备一个事情的时候需要的物品和姿态。
可以感受到作者用这个词的用心。
准备一件事,不单单是将所有的物品都置办妥当齐全,更重要的是以一个什么样的姿态和心态去迎接和面对。
这个电影有很多的隐喻,情节也感人,拍摄技巧也不错,最后一幕送母亲离去和男主看着妈妈的照片都让我感触很深。
这种题材的电影也有很多, 但这种爱不是溺爱,而是母亲的一种对残障人的改变。
还有许多社会因素,是很普遍的。
就像在残障人眼里,他们是最好的;而在正常人的眼里他们就好像一个滑稽的笑柄,被侮辱,被欺负。
甚至在许多人眼里,他们就是生活不能自理的人,但《准备》这部电影就完全突破了人们对残障人的看法
影片讲述了一位母亲在不久于人世之际, 为智力残疾的儿子做准备的亲情故事。
他母亲和他做的约定,即使去了天堂,也不要哭,因为所有人都在哭,他一哭就更显悲惨。
希望多一点这样的地方,可以让这样残疾的人工作,毕竟这种人总是存在的,总是要过活的。
……他母亲和他做的约定,即使去了天堂,也不要哭,因为所有人都在哭,他一哭就更显悲惨。
演员演技在线,生死离别的戏非常感人,因为和妈妈的约定脸上是笑着,心里流着泪送走亲人。
妈妈为了孩子能看到穿的像信号灯一样,为了仁奎付出太多,为了教会他一个人生活耽误了做手术,最大的愿望是和儿子一起越久越好。
关于母爱的电影,适合和妈妈一起看。
仁圭30岁,智能水平像是10岁的孩子。
他的母亲爱春每天照顾他,虽然日子有点苦,两个人的生活时常充满笑声。
直到爱春被检查出癌症末期,她知道自己无法一辈子照顾这个大孩子。
她决定为儿子做准备,在这一趟又笑又泪的告别旅途上,仁圭要学会自己摺被、煮饭、搭公车、找工作……他必须学会长大、学会跟妈妈说再见。
当初是因为男主才看这部剧的,非常喜欢男主在1988和1995中的角色。
剧情挺平淡的,在看到电影简介后本以为会拍一些社会对这种弱势群体的不公,事实上并没有。
男主所处的环境每个人都对他非常友好。
社会会帮助弱势群体为她们提供可以赚钱的面包店,面包店老板非常耐心教男主做面包也是让人让人感觉十分温情了。
母亲为了能够让儿子在自己离世后过上更好的生活,也是颇尽心思。
儿子在他离世后确实也可以自理。
片子还可以。
韩国妈妈级演员都给我特别独立的印象。
其中我相当之非常喜欢的尹汝真,就是那种爱子心切,能歇斯底里哭喊着"美妍啊,我苦命的孩子啊,你怎么能扔下妈妈不管呢"的那种伟大的叫人热泪盈眶的妈妈。
另外她还有个形象是高傲而挑剔,却满心善良的女强人,那是「女演员」里的印象。
另外坏坏的妈妈金海淑,搞笑的妈妈金子玉,苦命的妈妈鲜于银淑,挑剔的妈妈(现在是奶奶了)罗文姬。。。
妈妈们的形象真的太鲜明了,韩国在催泪剧这一点上做的实在太棒了。
至于高斗心,一向都是家庭中英明决策的妈妈,现在这不部「准备」,让观众看到了一个外强中干的妈妈。
仁奎是一个特殊人群,比别人动作慢一点失误多一点的“普通人”。
和妈妈生活在一起,经营着一家小小的红绿灯杂货店,最喜欢吃荷包蛋了。
和普通人一样,不想学习会唱歌逗妈妈开心耍小心机避开学习,会耍小脾气,懒洋洋。
最重要的姐姐被人欺负人了会第一时间冲上去保护姐姐。
偷偷喜欢幼儿园老师还学着歌曲里无条件的爱,但是突然有一天妈妈说要他自己学习生活面给他独立生活逃避唠叨的机会,仁奎慢慢学习中,认识很多朋友学会了做妈妈最喜欢的奶油泡芙。
但是妈妈却突然说自己要死了。
而且世界才没有牧师说的天堂,吃好玩坐着飞机就会回来,妈妈说人死了就是什么都不剩了,听不到见不到了。
可是仁奎不要,如果没有天堂妈妈就不要死,后来牧师又说妈妈虽然不回来但是会在天上看着自己,那个天上圆圆的“荷包蛋”就是妈妈在看自己一样。
终于送走了妈妈,姐姐,老师,牧师区政府的大叔都在哭。
但是仁奎不能哭,因为和妈妈约定好了,要笑着送妈妈去天堂不可以哭。
和妈妈的约定一定要遵守,因为仁奎最喜欢荷包蛋和妈妈了。
很多人看可能会觉得这部剧和《海洋天堂》有点像,但是题材相似却丝毫不减这部剧赚足观众眼泪的实力,情节上,仁奎的耍脾气小任性,甚至时不时蹦出来的机智让人觉得他好像其实什么都懂,做好了喜欢扬起下巴被夸赞,会看妈妈颜眼色老实对姐姐说出心里的话。
和妈妈约定好了仁奎都会做到。
金成钧充分吧这些小细节演的入味十足,躲避别人的眼神,对老师告白时候感受的心跳,都演活了这个角色,让观众为仁奎一起紧张告白,欣慰他交上朋友,还有点小埋怨他让妈妈幸苦的小性子和贪吃。
高斗心妈妈同样演技实力。
最后在教堂恳求耶稣救自己的画面,妈妈本身害怕着自己的死亡,但是比起自己的死亡她更害怕和仁奎的分离,如果上帝真的在的话,之前受得的苦,我没有关系都接受,就是现在救救我,能延长我和儿子在一起的时间就好的恳切全部展现给了观众。
作为特殊人群的家属,可能和电影里的妈妈一样,刚开始自己有能力的时候就想着自己撑着照顾孩子一辈子吧,但是最后实在无能为力才会想起政府机构或者送到看护医院,其实有多少家庭能够忍着性子慢慢教育他们呢,况且不是每个特殊人群脾气和仁奎一样好糊弄好教育。
但是即使这样拍这样电影的理由就是呼吁大众除了改变对这些人的看法之外还希望周围也就是我们能和家属一起改变着他们的选择,就像区政府的大叔,面包店的老板一样。
除了特殊人群家属经济实力条件选择看护兵病院还是能让他们自己独立走出社会,这些都和我们周围的人息息相关才能慢慢前进的。
所以总觉得对这样的电影没有办法批判,不是电影完美无缺,是电影里面展现的母爱的伟大和我们希望的社会关怀让我们超越了对电影本身质量的批判,的确好的电影确实需要扎实的功底,社会和观众们理性的评判,但是好的电影超越这些理性评论之外更让人感受感性的温暖和值得这部电影留下的眼泪和改变现况的决心。
金老板的演技真的是没得说了,母亲也是!
剧情确实俗了点,但不丝毫不影响催泪的气氛。
母亲带傻儿子去体验别人家的葬礼那段,卤煮眼泪直飙啊!
母亲从希望傻儿子和自己一起死到希望自己死后他依然能好好活着。
这两种想法都是出于极深的母爱,但角度却完全不同。
想着一起死是想要杜绝她担心的未来,因为她知道只有她作为母亲才会如此无微不至的照顾好自己的傻儿子,觉得没了自己,一直生活在她羽翼之下的儿子无法生活自理,被人嘲笑,在外惹事,活下去会非常辛苦,甚至完全活不下去,不到万不得已,谁会希望自己的亲儿子去死?
但最后去训练他生活自理,让他学习做西点,是希望今后能养活自己独立生活,那是为他一个人的未来做准备,母亲意识到儿子是他的全部,但她并不是儿子的全部,他虽然有智力障碍,但是他也有活下去的权利,周围有那么多善良的邻居和朋友,外面的世界除了残酷,也有温暖,何不赌一把?
从绝望到希望,逆转的改变,更体现了母爱的伟大。
母亲离开后,我坚信仁奎一定会生活的很好,短评里直言希望他活不下去的人,我倒想着你是不是快活不下去了?
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
珍惜当下,请深爱这两位无条件爱你的人,每一次转身时都请你报以一个回眸!
电影中母亲对于智障儿子的心理变化形成鲜明的对比。
开始的时候,母亲照顾儿子,也许从来没有想过会这么早离开,所以,每天很开森,很满足的照看着自己的儿子。
即使守着小小报摊。
即使仅仅和儿子分享一个糖,即使只是织毛衣,也想着儿子穿上的样子。
即使是这样平凡的幸福,也格外的耀眼!
生病前母亲不想让智障的儿子参加区政府安排的公益职位。
四星半,豆瓣不能给半星是个bug 。
韩国电影的确有刻意催泪的成分,好吧,有两个场景我真的泪崩了。
那两句台词:人死了,就不见了,就再也遇不到了…泪水哗哗就流下来了。
人在身边,无数次烦。
可是,人的缘分就那么短短的时间,然后就再也见不到了。
妈妈是有多不舍儿子?
“可是这不是妈妈能决定的”看电影时的每一秒都在想着幼时的儿子和现在的儿子,在他就要长成大人离开家的时候,我舍不得错过跟他在一起的一分一秒。
时光如果能再来,我会怎样加倍地疼爱他?
人来世上走一遭,也就留下这么一点可怜巴巴的记忆和情感了。
情感强大,但是情感也很可怜…
比《海洋天堂》好呀……
金成钧真的是块宝,战争中演黑社会那种很紧,1994装嫩那么呆,1988中演父亲那么滑稽可爱,这里又是演智障那么准确,真的很百变,韩国演员中好多都很敬业,能力很强。
挺好的
温馨中透露着母爱的伟大~悲伤中又不失可爱的搞笑!一点一点慢慢渗入你的内心最柔软又脆弱的地方~本来是做好思想准备的,可是看上电影之后却发现眼泪无论如何都止不住的流!两行热泪纵横,纸巾堆积如山~(ps:真佩服高斗心的演技,什么样的角色都可以拿捏的恰到好处)
断舍离。
3.5
个人不是很喜欢男主的演技。
2018北影节第五场。演技Max,哭了好几回,但泪点不完整...有感动的部分,也有强硬地煽情煽到哭。这类悲剧看得确实难过,想着电影中的人生如此艰难,脱离出来看看现实中的自己家庭多么幸福,更希望用力去珍惜一切。这也是悲剧电影的意义。我啊,希望这辈子富足、安定、开心,不落俗套过一生。
太慢了。亲情感受不到多少嘛……
和海洋天堂太像了
傻子绝症梗玩不腻,申世京好看~
欺负傻儿子,连哭都不让哭。
“根本不存在什么天堂,死了之后就再也见不到,也遇不到了。所以他们才会在那里哭。”
砚债雁碗唁
女主长得有点凶像,没有一种慈爱的感觉。很出戏。
金社长装傻比柳成龙聪明多了。母女情挺好的
浇穿讶川昏
即使它如此套路和煽情,还是不免被感动的一塌糊涂😢
可以
韩版《海洋天堂》,两位主演都很用心去演绎,但就是因为演绎表演痕迹过重,整体节奏没把握好,不深入。妈妈死的时候才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