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更:爱在他乡
Gauguin - Voyage de Tahiti,高更:爱在他乡(台),Gauguin: Voyage to Tahiti
导演:爱德华·德吕克
主演:文森特·卡塞尔,图黑·亚当斯,马立克·兹迪,帕泰·海克帝尼,佩妮莱·卑尔根道夫,马克·巴贝,保罗·让森,塞德里克·埃克豪特,塞缪尔·朱义,斯卡利·德尔佩
类型:电影地区:法国语言:法语,波利尼西亚语年份:2017
简介:1891年,后印象派大师保罗·高更在巴黎的艺术圈已小有名气,但为文明社会的虚伪与矫情感到厌烦。对于原始世界的渴望驱使他离开家中妻小,来到南太平洋的大溪地;准备好为追寻已久的自然、野性、纯粹的生活与创作环境牺牲一切。忍受着经济上的贫困和精神上的孤寂,高更走进丛林深处,认识了当地的毛利人,邂逅了原住民女孩德胡拉;一段..详细 >
本来是看永恒之门怕高更太渣先看高更,没想到一样是渣,只是渣的不同。变成当做高更作品创作过程来看。截取了高更第一次在大溪地的一小部分来讲,作为高更传记非常轻松日常。画家传记电影要么入卡拉瓦乔、梵高那种试图再现画家眼中的世界,要么莫迪利亚尼、达利和他的情人那种伟大的画家的起源。这部爱情、人物内心、色彩,都很日常。个人口味get不到
观影中途我坐在黑暗中偷偷抹眼泪。电影结束回家的路上,男友问电影如何 我说就这样吧 摄影很棒 没敢告诉他这大概是17年第一部让我泪目的片子。人的脆弱,妒忌,不甘于平庸,在敏感的人面前被尤为放大,调侃段子从来都不是我的风格。
中规中矩
看了感觉还是很好的
mediocre;标题套上大溪地的voyage结果专门费劲拍了个tahiti情史,怎么在岛上创作的草草带过;看一半就想导演和编剧大概都是男的,作为传记电影的文本和镜头充满sexist and racist视角
7
这么种族主义的电影是怎么上映的?
着重描述高更的“爱”,有点无聊。从头到尾我是怀疑他对德胡拉的爱,他选择她只是因为她是缪斯女神。电影中有几个场景让我对高更的画理解的点不一样。比如孤单和亡灵的注视
讲高更在岛上的爱情,天才疯子艺术家遇到爱也变得那么平凡琐碎实在令我没什么兴致。文森特卡索这把年纪了我居然还能get到他的性感,蓝色的滤镜衬的他的眼睛好靓。
关于高更的故事应该更丰富,可惜这里只讲了一个禁锢妻子的落魄丈夫的故事。大溪地风景很美。第一眼看到主演,还以为是梵高,水泡眼,络腮胡,瘦削的脸颊,卷曲的乱发,原来这两兄弟这么像?
对于历史真实已不再重要,差异无非故事的表现方式,“高更”的艺术话题性塑造同于梵高,追求画家内在的情绪是电影中心,也是最有难度方面,很难把男性情感处理与寄情于景相思于人同步,因此也是当前的女性故事更为流行的原因;
可以拍得更好 我想很多走进影院的人都想要好好了解高更 但最后却发现看了个傻白甜 对于感情的过度渲染弱化了历史 高更将大溪地当作世外桃源 事实上当时那里已经严重西化阶级差异巨大 他过于纯粹或者说是幼稚的判断造成了自己的悲剧 他心气极高 但空有一身才华却无法施展抱负 终是自己负了自己
贫穷最大的问题是让我无法做自己想做的事。
大溪地好美。我以后结婚要去那里。
#2018SIFF#感覺在看梵高演高更愛情故事 不過被大溪地的景致驚艷到了 想去
说来真的很巧,下午的时候我在临摹高更的一幅在大溪地的画,晚上想和Paul去看seven sisters,然后满场。然后就选了马上就要开始的另一部电影,结果就是高更的传记。其实并不是传记,更像是个爱情故事,而Vincent的演技绝对是亮点中的亮点。
6/10 不如《永恒之门》来的感动;OST很好听
后印象派代表人物高更可以算是浪人艺术家的鼻祖,被视为现代艺术第一渣男的艺术家,为了寻求本真的自我放弃自己银行职员的工作,抛妻弃子离开自己的祖国法兰西漂洋过海去到太平洋的海岛大溪地开始自己返璞归真的艺术人生,本片主要聚焦高更与毛利族女子蒂胡拉之间的浪漫和纠结的爱情神话,画家的执着与蒂胡拉女神般的包容与忍耐最终成就了一位不朽的艺术家保罗.高更。电影并没有表现高更的太多传奇和天才,更多地展现了高更艺术生涯的艰苦与悲催,大部分想看艺术家传奇的观众应该会觉得有些失望。但正是人性的真实与现实的无常成就了高更也成就了这部电影!
这不是我心中的高更
有看六便士的感觉了,只是不知道三角恋是不是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