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确实不错,从电影的表现与故事的展开,再到抽丝剥茧几经反转而言确实构思巧妙。
但是。。。。。。
重点来了,但是就逻辑而言的BUG实在是令人发指耶云的未婚妻百合子未死,雄大的姐姐朱里死了,难道这不是天大的BUG吗?
*警方难道都不需要验尸的吗?
DNA比对受害人都省略了?
耶云那么神通广大,想帮人(百合子)做一个新身份就做出来了?
朱里消失了,就没有人发现?
她可是跨国投资人,不跟其他人发生关系?
就影片中的BUG而言,正序第一幕雄大帮百合子带上了手铐,解密时雄大出去前没有帮百合子带上手铐的片段,更匪夷所思的是,雄大回来看到有人带着手铐被烧烤(雄大的姐姐朱里在被烧),难道雄大认为是百合子自己带上手铐坐到椅子上,然后自己把自己点了?
还兴奋的拿起相机拍起来,难道自己都不觉得奇怪吗?
再者,那本中园(假名:耶云)写的白皮书堂而皇之的送到监狱里雄大的手上,不能作为证据吗?
再往前推,小林(编辑大叔)帮助雄大,朱里姐弟时候捅他们的刀上就算指纹你处理干净了,难道就刚好没有人或者电子探头看你小林去过他们家?
太多了,只把一刷能回忆起来的BUG罗列。。。。。。
总结:虽然从种种配合度极高的雄大,朱里,小林的行为中,看到了一处好戏,看似逻辑缜密,实则完全经不起推敲,但凡三人中有一人不高度配合中园的调查,中园就不可能完成反杀,复仇,甚至找到真相。
从现实逻辑来说就不可能有这样的事情发生,并不是说小说就可以把所有事情归纳为就刚刚好这样子了,完全违反人类的正常行为规律,一个人完全违反我认了,所有人都违反看似的巧合违反正常行为规律就是万分之一的概率都没有,几乎不可能发生。
故而:当作商业悬疑片来看,吃个爆米花看完,大家赞赏电影的逻辑,巧合,表现形式,演技无可挑剔。
作为一个悬疑片爱好者来说,还是不够过瘾。
就好像是导演,编剧,演员共同秀了一波悬疑剧的教科书般的所有要素,确实感觉食之无味,确实欠缺了一点真实感。
本人不是网络喷子,以上仅是本人一点个人观点,欢迎指正,讨论。
时隔许久又有了想要写影评的冲动,电影中的角色名字太难记了,我就按照我记忆中的角色名字来谈一谈。
以下内容涉及剧透男主,就像电影中呈现的,男主一直以来平淡甚至失败的人生中,他的爱人盲女对他来说就像是人生的救赎,是他的灵魂伴侣,所以他很爱盲女,以至于怕失去对方,跟踪对方上班。
他对盲女的爱、他对工作的热情和他对任何事情的执着,我认为这些都为他之后的复仇行为初步埋下伏笔。
看完电影以后,回想整部电影,我认为很多画面都为男主的复仇埋下伏笔。
比如有一幕,男主晚上坐在电脑前疯狂打字,男主的假未婚妻站在他身后一手扶着男主肩膀,露出欲言又止并且担忧的眼神,而男主的回应是一个疯狂的眼神;比如男主多次盯着变态弟弟拍摄的蝴蝶获奖照片,获奖照片代表着罪恶深渊,你凝望着深渊,实际上深渊也凝望着你,代表了男主的黑化;比如电影中多次出现燃烧的蜡烛和燃烧的火把,这也是一种暗示。
男主和变态姐姐上床以后发现变态姐姐是杀害盲女的凶手,这成了压垮男主的最后一根稻草,男主黑化开始计划复仇。
复仇结束以后,男主再次来到海边,虽然电影最后没有真正的呈现出男主的结局,但是我宁愿相信男主最后是在代表着他和爱人之间最美好爱情的海边结束了自己的一生。
对于男主我只想说命运弄人,只有他是明知道疯子变态的可怕,但是为了复仇,自己主动变成了和变态姐弟一样的疯子,就像最后变态姐弟的帮手男编辑说的那样,你真是一个疯子。
盲女,她是最无辜的一个人了吧,真心地爱着男主,不想让两人之间的感情变得那么累,主动离开了男主。
遇见变态弟弟惹祸上身,被变态姐姐绑架烧死。
盲女虽然看不见,但是她能“看见”如何爱一个人,如果男主能“看见”如何爱一个人,就不会有盲女的离开,即使她遇见了变态弟弟,盲女最后也许不会死亡。
如果没有这些事情,她和男主会是很幸福的一对爱人。
假未婚妻,她是结局最好的一个人了。
金蝉脱壳,假死摆脱巨额债务,用新的身份开始新的生活。
全篇印象最深的一幕就是所有事情结束后,男主给他新的身份证明和金钱,在男主上车离开之前,终于说出:在这个过程中我假戏真做了。
想要以一己之力照亮男主黑暗的心,但是终究是徒劳。
男主已经回不了头了,他只是停顿了一下,最终离开。
变态姐姐,我只想说她很可怜。
原生家庭的阴影让她变成了一个虽然外表美丽,事业有成,但是内心疯狂的变态。
她即使内心再变态,在被男主烧死之前,仍然和普通人一样感到尖叫恐惧,多么可怜。
说她自作孽不可活,感觉有点不恰当,毕竟从小经过那样可怕的经历,有几个人能是正常的。
变态弟弟,我认为他是最可笑的一个人。
盲女对他来说是我不杀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因为他对盲女的求而不得和对艺术的疯狂,姐姐起了杀心,他目睹着盲女被姐姐烧死,但是为了艺术疯狂却视而不见,白白牺牲了盲女,最后也没有拍出他想要的照片。
外界所有人包括男主在从变态姐姐那里得知真相之前,都认为杀人凶手是他,但是事实上他只是姐姐的替罪羔羊,一直被姐姐控制。
电影中也有多次暗示,比如姐姐探监时命令他按照律师的要求陈述盲女的死亡过程;比如他和姐姐一起杀死了父亲以后,有一幕是他站在姐姐身边,姐姐紧紧揽着他的肩膀;比如他在拍摄一对姐弟的照片时,那对姐弟的的姿态也是姐姐紧紧揽着弟弟的肩膀,周围是一群牛鬼蛇神。
这些都是在暗示姐姐对弟弟控制,弟弟其实是帮凶,却被当成主犯。
最终亲眼目睹姐姐被活活烧死的时候,仍然可笑的在拍照片,不知道那是他的姐姐,最后代替男主入狱。
男编辑,他完美演绎了什么叫为爱疯狂。
他其实是有良知的,但是因为做了变态姐弟杀害父亲的帮凶,再加上对变态姐姐的爱情,在帮助变态姐姐犯罪的路上越走越远,就像陷入了沼泽,越陷越深。
就像他对男主说的那样,从我把刀插进变态姐姐身体里的那一刻,我就和变态姐姐再也密不可分。
诛心才是复仇的最好办法,最终得知自己亲眼看着变态姐姐活活烧死,他痛不欲生。
这六位演员颜值在线,演技在线,虽然剧情有点欠缺,但是不能否认这六位演员炉火纯青的演技。
男主的堕落黑化,盲女的美好,假未婚妻的配合,变态姐姐的疯狂,变态弟弟的可笑,男编辑的挣扎和痛苦,他们都呈现的淋漓尽致。
上一部让我印象很深刻的悬疑电影是烈日灼心,这部电影整体上不如烈日灼心,但是我认为也很不错了,反转和出人意料是这类电影的标配,虽然最后明知道会反转,但是看完以后仍然有点小惊艳。
虽然觉得它很不错,但是回味的时候总感觉有些地方欠缺。
我觉得男主在调查真相的过程也太容易了,但是毕竟电影时长有限,导演把电影的重心放在了结尾。
还有就是电影结尾用男主在海边点题去年冬天和你分手,感觉有点生硬。
整体上还是推荐的。
美国影视各种题材遍地开花,韩国影视除了爱情拍的好,近几年对人性的探讨也不错,我认为日本影视对人性的探讨和美国不相上下,只是方向略有不同,日剧非自然死亡,黑色皮革手册,昼颜,电影狼狈,深红累之渊等等,都是我看过的不错的作品。
国产影视什么时候能有更多优秀的题材,不再只有傻白甜玛丽苏。
最后用一句话来结束这次的影评:一部电影,一个故事,三段章节,六段人生,看遍世间罪恶。
千万不要被这部电影小清新的名字骗了,这是一部犯罪悬疑片!!!!
千万不要因为名字错过啊。
日本的电影一向偏好的风格,总能给我一些新的观点和角度。
开头就写到一个盲女被烧死然后嫌疑人木原坂被调查,但没有被定罪,反而有很多人因为这个案件而知道了木原坂这个摄影师,男主因为想要出版小说所以想要采访木原坂,而木原坂因为无聊接受了采访。
男主走访了很多与案件相关的人,知道了木原坂姐弟乱伦并且弑父还有一个帮凶,而这个帮凶恰巧是男主想要出版书籍的出版社的总编,这一切一定不是巧合,但最开始所有的矛头都指向了木原坂姐弟的变态,而让人忽略了男主。
原来终极boss竟然是男主,男主与盲女曾在一起而盲女却被变态的木原坂盯上了从而为了拍出理想中的照片放火烧了盲女,从而上演芥川龙之介小说里面地狱变的情形,这件事的真相在男主与木原坂姐姐上床之后知道,木原坂姐姐放火烧死了盲女想让弟弟拍出理想中的照片,再让男主与自己上床以此来讽刺,男主一度想要杀死他,但最后还是选择了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方法来惩治木原坂姐弟。
最开始在网上找到了想要自杀欠了一屁股债的百合子,与百合子表面上是未婚夫妻,然后因为工作原因生了嫌隙,引木原坂上钩,而木原坂这个从来喜欢别人的的东西的人自然上钩了,去百合子工作的地方约她拍摄,而百合子当然答应了,在木原坂家里呆了很多天,而男主呢则装作焦急的样子四处寻找,另外暗自绑架了木原坂姐姐并把她与百合子对调捆在木原坂的工作室并点燃蜡烛烧死,一直爱慕木原坂姐姐的总编亲眼看着自己爱的人死去而不自知看着尸体露出嫌弃的表情,而木原坂呢只顾着自己的创作,在姐姐被烧死的时候马上拿出照片赶紧拍摄,这一切看在男主眼里大概内心狂笑不止吧,自己的复仇给予了他们最大的伤害。
而电影名字去年冬天与你分手我最开始一直觉得这部电影的名字与电影情节毫无瓜葛,最后终于对电影名进行了解释,原来男主对盲女的爱就是为了爱的人变成怪物进行复仇,而能够与怪物抗衡的当然只有怪物,但自己心中所爱的女人的男朋友不能是个怪物,不能让自己玷污了自己心爱的女人,自然要与自己爱的人分手。
这样才能毫无顾忌的去变成怪物,并亲手惩治那些将自己的爱人送上绝路的人。
这部电影承继了日本电影一直以来的三观无下限的拍摄类型,当然也是我所钟爱的类型。
这本小说还获得了芥川奖,希望未来会有更好的作品。
善良的人,从来不得善终。
而要惩治坏人只有让自己变坏。
这篇影评就是来吐槽的,很好的故事,被这样演绎实在是可惜。
男主的演技尬到我一度想切出去,那个莫名其妙的眼神从头到尾,实在是不可理喻,虽然你确实苦大仇深,但也没有眼睛发直的表演方法吧?
可以参考《愚行录》男主的演绎,天差地别。
片中就数他的表演明显用力过猛,当然了,老警察那段也把我尬住了。
本片作为悬疑片,剧情设定也有问题。
前面说到弟弟给“新女友”手铐,后面切画面就出去了,摊牌时男主回忆,弟弟说有事出去,十一点才回,前面没有铺垫,十分突兀,专门给男主准备换人的时间,完全没有道理。
其次,就男主住的那个破地方,随便谁都会生起一丝警惕心吧?
更何况是本片最狠的姐姐呢?
可影片中姐姐居然一脸愉悦,没有任何怀疑地进去了,面对着之前被你无情折磨的男主,别说这个人迹罕至的待拆房了,就算换个地方你能这么放心嘛?
和前面姐姐冷酷、严谨的变态作风相差极大。
你明明描述了,姐姐是在十几岁就可以弑父并冷静地抹除所有证据的狠人啊,小林过来帮忙捅她一刀就行,杀人灭迹都由姐姐操刀,天衣无缝,让老警察都无可奈何的狠人啊,就这样倒了,实在难以让人信服。
悬疑电影剧情强杀,是最下流的招式。
最后吐槽一下,男主真是个奇葩,他在结尾自白时还自我陶醉“去年冬天为了你变成了怪物”,三观严重不正,我就听了以后第一反应就是你哪有脸说这话呢,还指望我感动不成?
笑,前女友为啥和你分手,你就没反思过嘛?
女主不小心出车祸了,你就秒变跟踪狂,性质极其恶劣,会严重破坏女友自尊心的。
如果你真的担心女友,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去实现,去表达,而不是这样的变态行为。
还有小林,这个角色同样大失水准,什么编辑部的老前辈,他这个了特色全靠回忆和别人的称赞支撑起来的,而且形象摇摇欲坠,完全是为了剧情服务,三个犯人,被偏执自我的男主玩的团团转,离谱到家了。
故事是不错的,可怎么就演绎成这样呢?
不是烂片,但看了以后血压上来了,十分恼火,2星。
电影的原型,其名可不是这般淡淡哀愁的感觉,电影名《去年冬天与你分手》,显得文艺,像《从你全世界路过》那种路子的,但核心,却是借至日本鬼才芥川龙之介的《地狱变》。
最先在影片中坂本雄提到时,没太注意,夜里失眠,看了原文,发现只是在小说基础上加了悬疑推理的成分以及爱情的结尾。
原著更为肃穆讽刺一些。
堀川大公府邸有一画师,名曰良秀。
其人自号画坛第一人,因其貌丑,被众人讥笑为“猿秀”。
却也有一猴,作为贡品送到朝中,也被人唤作“良秀”,暂且当它们是一个人的两部分好了。
良秀之女貌美性善,与其爹爹的痴迷古怪正相反。
大公有次要良秀画幅“地狱变屏风”,于是古怪画师的极端作画过程开始了,最终竟阴差阳错间烧死个了女儿才有了作画灵感。
有些暗黑啊。
人的良秀求艺术的极致,且勾画人世丑恶之物,兽的良秀谦恭温柔,尝尝围着良秀女儿左右。
小说家最后借僧人之口来了番太史公曰:“无论艺能上多么优秀,且不可有违人之五常,否则唯有堕入地狱。
”但就故事而言,要比这句话深刻严肃得多。
电影也烧人,也是为了创作,手段更现代一些(不是画师而是摄影师),艺术家更英俊一些。
而不论是坂本雄、耿介还是良秀,那股子变态劲儿是一贯的,日本影人对原著翻拍改版,神韵是留了的。
小说及电影所表达的,有种为画、为摄影、为爱情殉道的意味。
拐弯抹角说这么多,就是想说日本文化好的一部分简直好得我们没资格说三道四,我们也是有志怪故事、警世名篇的,也是有作家的,可惜了就很少见这样高完成度的翻拍。
睡前忘记关静音了,被同事电话吵醒,遂记。
继续睡。
首先照着我颜值为先的尿性,盛赞一下女主的颜值,眼睛大而有神,可优雅可温柔亦冷血。
艺术家精神世界的复杂与扭曲,在看过众多国内明星八卦新闻后,已有建树,嫖娼吸烟吸毒都被他们称之为找灵感。
我从来都认为探求人性的深处,挖掘人性的潜意识,是一件意义重大且扭曲的过程。
试想凡人遇到痛苦都想逃避,而艺术家却要不要掀开,将他恰如其分的摊开与表达。
但是不只艺术家,作家,专业学者都需要做这件事情,为什么艺术家却独独犯罪率高?
更张扬的表现形式?
剧中男二是一名摄影师,透着对人性的绝望与阴暗的摄影师,好几年没有优秀的摄影作品,却期望拍摄大火燃烧下的女孩来寻找惨烈的美和冲突。
这也是够变态的,囚禁一个女子,活活烧死她,拍下她。
怎么会有这样变态心理的人?
在日本作品里,又要赖童年了。
摄影师与姐姐,从小失去母亲,受父亲欺凌,所以在很小的时候,他们两竟然携手杀死了自己的父亲,从此走上了彼此守护之路。
烧死的男主的初恋,男主在那个冬天,选择成为一个恶魔开启复仇之路,恶魔是配不上初恋的,所以剧的标题就是:在冬天分手。
这标题的深层寓意,我服。
男一,接近摄影师的姐姐,囚禁她;以传记作者的身份接近摄影师,了解她;让一个企图自杀,在网上发布自杀信息的女子帮他,这是女主,接近摄影师;让爱慕摄影师的姐姐的编辑牵引姐姐,去找男一。
最后的真相是:姐姐被烧死;摄影师在以为烧死的是女一的情况下,拍下了一幅幅凄惨的照片,从而以囚禁和故意杀人罪,进了监狱,最后知道了真相;姐姐的爱慕者,最终知道了真相,想必无法度过余生;女一获得了大笔钱,得到了重生,并爱上了男一;男一远去。
拍下被活活烧死的美女,这种艺术形式,令我怀着震撼与恐惧,看完了此片。
对复仇对象的了解,抓住他们的软肋,复仇已经取得成功。
可能是我观影数量较少,看完最大的感觉是:日本人真变态!
全电影是以书本的形式在做表达,在电影尾部通过书本作者向小林编辑口述作为终章,电影结构设计层层揭秘,最后讲述的第一章才使得所有真相清晰还原。
基于这部电影的简介,看了电影的开头部分的时候,还以为大火背后的隐情是摄影师是无辜的,我果然还是太善良了。
一切的根源是木原坂姐弟的父亲,资本家兼大学讲师,这样的情节设定可以使得姐弟不为金钱奔波,安心做好变态。
木原坂父亲性侵自己的女儿,家暴自己的儿子,最终导致儿女性格的扭曲,并在姐姐11岁的时候合力杀死了自己的父亲,并借用小林之手逃脱罪责。
电影中的两场大火,一场是木原坂姐姐放的,一场是恭介放的。
第一场火,死的是恭介的前女友,一个美丽、生活乐观而有眼疾的的姑娘——亚希子 ,他是被小林和木原坂姐姐抓去关在了屋里,并被姐姐放火烧死了,此时木原坂雄太因为太兴奋而没有将活人被火烧的场景拍摄成功。
在拍摄蝴蝶获得摄影大奖的之后几年,他都没有拍摄过让自己兴奋的东西。
第二场火,也发生在木原坂雄太的家中,但所有的一切都是恭介做的局。
设计让雄太勾引女朋友百合子到他家,拍摄极具表现力的照片,嗯,网上也有不少诱惑大学女生拍摄全裸写真然后啪啪啪的故事嘛,大家你情我愿罢了。
当然,略带监禁性质的都是因为女人本身生活毫无希望且脑子太蠢,不是还有监狱的服刑人员控制女狱警的新闻吗?
诸如此类,大同小异。
到最后才揭晓,火中烧死的是木原坂朱里,她最亲爱的弟弟这次成功拍摄了照片,惨不忍睹的尸骨也被自己的禁脔小林目睹。
接下来是人物:雄太还算正常,只是有对艺术的极致追求和审美的不同寻常,杀死父亲不是他主导,估计姐弟乱伦也不是他主导,抢亚希子也是姐姐干的,他极具侵略性想抢别人的女友,但也没有主动亲手对谁暴力威慑,他只是诱惑而已,还是那句话,愿者上钩。
被恭介贴身采访,这种危险边缘的行为,也让这个内心灰暗长久无波澜的人感觉很刺激吧。
朱里跟弟弟乱伦,11岁的年纪就可以亲手杀死父亲并轻松脱罪,将事业有成身材壮硕才貌俱佳的小林当成禁脔,迷奸恭介后就告诉他自己就是杀害他前女友的凶手,这种对身体和心灵的暴力和残忍,想必她很爽吧。
小林是个可怜人,当然也是帮凶。
被人当禁脔的感觉貌似还挺享受,要不然怎么会爱上朱里?
这就是一段心灵上的SM故事。
人的内心哟恭介是这个爱情故事里真正的主角,嗯,如片名所讲,这真的是个爱情故事。
他也是个变态,可以因为对失去亚希子的恐惧而日日跟踪她,可以为了复仇而做一个大局,亲手杀死仇人,让所有的仇人都得到应有的惩罚,而这一切都是出于对亚希子的爱,为了复仇而选择在内心跟亚希子分手。
工作和处事如此执着,而有才华的小哥,他本不该如此落魄,可能是日本失去的二十年,又或是出版业并不好混吧。
人性内心的毁灭欲望和对火的崇拜都在本片中得以表现,这大概也是破产版的金阁寺大火吧!
不过,经由三岛由纪夫笔下的金阁寺大火,是因为被人嫉妒金阁寺的美,才遭人毁灭,固然第一场火的死者亚希子可以赞一句美好,但本片雄太仅仅是喜欢火中燃烧的人体而已,落了下乘,这也是我唯一能找到还阔以改善的地方。
去年冬天,和你分手。
你呢?
跟前任分手用了多长时间?
这是一部纯爱作品。
我就要和你在一起,你说分手不行,你死了也不算分手。
直到我要给你报仇,我必须成为怪物,你的男朋友不能是怪物,所以我要和你分手。
反正很直男的逻辑。
故事是确实不错的,悬疑直到影片结束才能窥到全貌,展现出了一副怪物横行、扭曲爱恋的地狱变。
早年看过这个作品,为了做个纪念吧,记录一下时间轨迹,以为记。
耶云和吉冈是男女朋友。
吉冈是个盲女,为了让耶云不受自己连累,和他分手。
但吉冈被摄影师雄大惦记上了。
雄大对人妻很感兴趣,他要把吉冈绑了,拍下烧死她影像的“地狱变”。
所以雄大的弟控姐姐朱里出现,和她言听计从的姘头编辑小林一起把吉冈绑了。
但是雄大太激动,一哆嗦,没拍成。
耶云的工作是一名记者,他试图找到这件事的真相,然后果然被他找到了。
耶云找到百合子成为了他的未婚妻。
百合子又被雄大惦记上了。
“百合子”被烧了,雄大拍成了照片。
但是整个过程被耶云写书报道,雄大进了监狱,耶云成功出道。
但实际上,耶云通过贩卖肉体给朱里,知道了事件真相。
这里的朱里也是十分病态,她让耶云和杀女友的自己发生关系,然后还让耶云知道一切,让耶云遭受巨大打击。
去年冬天,他决定报复这对变态的姐弟。
百合子是雇来的,只为了吸引雄大。
朱里被耶云绑架。
在创作当天,耶云将朱里代替了百合子,百合子完成任务离开。
雄大亲手烧死了姐姐,然后疯狂的创作,然后因为烧死“百合子”进了监狱。
今年冬天,耶云去祭奠吉冈。
《去年》的叙事结构宛如精密运转的莫比乌斯环,通过多重叙事维度的嵌套与反转,将观众卷入一场关于真相生产的认知实验。
影片以记者耶云撰写犯罪特稿《愚者》为表层叙事,实则将整个追凶过程异化为一场"元电影"拍摄: 第一层:纪录片式跟拍(记者调查过程) 第二层:虚构剧本创作(耶云设计的复仇陷阱) 第三层:观众认知重构(银幕内外共同参与的真相拼图) 这种俄罗斯套娃结构在结尾达到巅峰:观众先目睹虐杀影像(伪纪录片),继而发现是耶云伪造的证据(解构),最终揭示真实作案场景(再建构)。
三次认知颠覆在15分钟内完成,形成对观众信任机制的连环轰炸。
上次同类题材引发颅内高潮还是在《告白》的时候,日本悬疑题材一直是这方面的佼佼者,但剧情到表演到剪辑手法面面俱到的上乘佳作还是难得一见,直到打卡完这个。
电影从既定的结局作为开头,直接把观众的思路带偏方向,狰狞的野兽覆绫罗于利爪,似乎黑暗将倾,随着故事的推进,殊不知真正的恶魔早已枕戈待旦,磨刀霍霍。
活焚,血浆,乱伦,还有扎根于此呼啸疯长的艺术之花,恍惚间像极了龙之介描述的地狱场景。
剪辑一流,画面舒服。
男主换苏打效果可能更好,大叔换香川照之更佳。
女主气质可以,戏演活了。
四星推荐。
最大的bug就是姐姐非要告诉炮友自己杀了他前女友,凭什么啊?!
虽然我看日版福尔摩斯时也说过岩田刚典的华生演得像个变态,但真当他演起变态时,他又演不好……
近期没快进的电影!男主演都的真好,一出场就觉得肯定有戏,反转的漂亮,爱情片才是真相!
无聊
结构挺有意思的,一星扣在刚狗演技。男主的爱在我看来没什么说服力,一方面我不觉得那种控制欲可以和爱画等号,另一方面刚狗是那种比起爱对方更爱自己的类型。死人纯爱加上悬疑元素依旧是死人纯爱www
只有怪物能打败怪物
片名让人误以为是狗血爱情片,其实是很典型的日式悬疑片,情节不难猜到,倒叙的手法还较为自然。略有不足的是部分情节应该留给观众思考,而不是一股脑的都解释清楚反而不美~7.5
两场地狱变,到最后还是一个爱情故事 ★★★☆
片名是偶像片,海报是烂片,看完算意外惊喜片。
前40分钟4星,后半段2星,综合一下
分手了才能变成怪物。
开篇听到哥德堡变奏曲感觉不妙要套路,但还好后面的剧情并不是预想的俗套进展。演员都给出了导演想要的成片质感范畴中的合格表演,可惜配角人物背景和主线故事没能很好贴合,后半段节奏也太赶全靠叙事顺序勉强撑了下来。
前半截后半截合起来就惊艳了。原来是黄雀啊。原来是设计啊。原来是咎由自取啊。谁说日本人报仇不够彻底的,这个故事中的男主报仇连韩国电影也望尘莫及了吧。
变态杀手间的对决。
剧本本身不错,但拍摄的太过流水,基本是没有任何意外的反转。★★★
我只能化身怪物 与你分手
去年冬天与你分手 去年の冬、きみと別れ (2018)
是个爱情故事没错了。三星半吧
对于这个故事,我就是,不相信,这局步得那叫一个漏洞百出呀!
好故事被执行的马马虎虎大约就是这种感觉,可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