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了近3小时看印度版阿甘正传,在这个3秒无梗投喂注意力就涣散的时代,剧情体验如德芙一样丝滑。
1.虽然是翻拍,但编剧很牛,保留美版故事骨架的基础上,结合了印度自己历史上的锡克教暴乱和印巴卡吉尔冲突,使得故事比美版更加有血有肉,残疾战友改成巴基斯坦敌人的设定让故事更有启发意义。
2.片中每一段配乐都和剧情很贴搭,这么多段音乐,尽然没有插入一段载歌载舞,挺意外的。
3.如果说汤姆汉克斯的阿甘是憨傻的话,阿米尔汗的阿辛更像是可爱的笨,甚至透着一股灵气。
4.故事讲得像一个关于纯真、专注、坚持的童话。
阿辛的妈妈多次用疟疾比喻偏执的宗教冲突,直到默罕默德大哥醒悟,令人反思信仰和用宗教洗脑的边界,丝毫没有说教之嫌,可谓润物细无声。
趁着难得的周末看完了阿米尔汗主演的《阿辛正传》,作为好莱坞电影《阿甘正传》的翻拍作品,印度本土化做得还算比较成功,其中加入了很多阿米尔汗的思想元素,对政治和宗教的结构,对战争的谴责,对家庭暴力的鞭挞。
我一直以来也都认为,政治和宗教使人割裂,两者本质上都是少数掌权阶层为了个人私欲对绝大多数普通民众进行的洗脑式煽动,比如在政治上今日“一寸山河一寸血”永远不要忘记大屠杀,明日又要“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宗教上这个可以帮你改运势,那个可以保平安,算来算去不过是让一些可怜虫心甘情愿的多交钱罢了。
但与之相对的是,文化和艺术则让人相通,两者本质上都是将潜藏于人心底共通的情感外化表现出来,所以无论肤色黑白,语言各异,甚至地域相隔万里,各个地方都会有诗歌,音乐,绘画,舞蹈等等,在这些领域里,人们才不会因为国籍相互憎恨,不会因为种族彼此敌视,不会因为信仰而流血千里,而这才应该是整个世界原本该有的样子。
翻拍自豆瓣高分电影《阿甘正传》,由印度国宝级演员——阿米尔·汗饰演主人拉里,全篇按照时间线可以分为5各部分。
第一部分:拉里读小学阶段拉里的双腿不能正常走路,被同学们看不起,但是因为有妈妈和鲁帕的陪伴,她们的善良温暖了年幼的拉里,让他感到很快乐,有一天被同学们欺负,拉里不得不逃跑,在逃跑的过程中甩掉了腿上的辅助支架,越跑越快。
第2部分:拉里读大学阶段
他成为同学们口中的怪胎,一次被校外混混欺负,追赶的过程中无意闯入了正在训练的短跑队,被教练发现,参加各种各样的比赛,也拥有了很多朋友,并获得多次冠军。
最后顺利毕业,但也不得不跟鲁帕分开。
第3部分:拉里参军阶段
拉里传承祖辈的意志进入军队,认识了好战友——巴拉,他们无话不说,巴拉还教会了拉里设计和制作内衣,还准备退役后一起创业做内衣,但再一次战斗中,巴拉不幸牺牲了,拉里因为英勇变现被表彰,也因为负伤选择了退役。
第4部分:拉里创业阶段
拉里在战斗中救下了一位敌军小头目——穆罕默德,在他们多次的相处中,穆罕默德被拉里的单纯的善良所感动,并在听到拉里的创业计划时,答应他如果需要,他回来帮助拉里。
拉里的创业很不顺利,库存挤压严重,他向穆罕默德求助,在共同的努力下,打造了著名的鲁帕集团,事业蒸蒸日上,但拉里心里一直在想着鲁帕,希望可以跟鲁帕在一起。
第5部分:拉里的婚姻阶段
鲁帕因为误入歧途,被黑道大佬利用,当决心求死时,因为想到了善良的拉里,她放弃了,并回到拉里的身边。
但警察因为她牵扯到了黑道大佬对她进行逮捕。
鲁帕走的悄无声息,拉里茫然不知所措,不停的奔跑,看似毫无目的,但他一直在跑,跑了全国各地,跑步感化了很多的人,人们说他知道了生活的真理,也被媒体争相报道。
鲁帕被牵扯的案子有了进展,黑道大佬落网,媒体对此进行报道,拉里找到了她,这一次重逢,他们再也不分开,而且拥有了自己的孩子。
不过,鲁帕感染重病,已经无力回天,拉里跟她举行婚礼,一直配鲁帕走到生命的最后一刻,全片完。
影片中,虽然母亲的角色不多,但是她教会了拉里善良,而拉里的善良感化了他遇见的每一个人,善良与善良之间发生强烈的化学反应,既成就了拉里,也成就了自己。
时间最强的力量就是善良,善良可以抚平创伤,可以温暖人心,可以照进太阳照不到的地方,愿我们保持善良,做一瓣高分电影《阿甘正传》,由印度国宝级演员——阿米尔·汗饰演主人拉里,全篇按照时间线可以分为5各部分。
第一部分:拉里读小学阶段拉里的双腿不能正常走路,被同学们看不起,但是因为有妈妈和鲁帕的陪伴,她们的善良温暖了年幼的拉里,让他感到很快乐,有一天被同学们欺负,拉里不得不逃跑,在逃跑的过程中甩掉了腿上的辅助支架,越跑越快。
第2部分:拉里读大学阶段他成为同学们口中的怪胎,一次被校外混混欺负,追赶的过程中无意闯入了正在训练的短跑队,被教练发现,参加各种各样的比赛,也拥有了很多朋友,并获得多次冠军。
最后顺利毕业,但也不得不跟鲁帕分开。
第3部分:拉里参军阶段拉里传承祖辈的意志进入军队,认识了好战友——巴拉,他们无话不说,巴拉还教会了拉里设计和制作内衣,还准备退役后一起创业做内衣,但再一次战斗中,巴拉不幸牺牲了,拉里因为英勇变现被表彰,也因为负伤选择了退役。
第4部分:拉里创业阶段拉里在战斗中救下了一位敌军小头目——穆罕默德,在他们多次的相处中,穆罕默德被拉里的单纯的善良所感动,并在听到拉里的创业计划时,答应他如果需要,他回来帮助拉里。
拉里的创业很不顺利,库存挤压严重,他向穆罕默德求助,在共同的努力下,打造了著名的鲁帕集团,事业蒸蒸日上,但拉里心里一直在想着鲁帕,希望可以跟鲁帕在一起。
第5部分:拉里的婚姻阶段鲁帕因为误入歧途,被黑道大佬利用,当决心求死时,因为想到了善良的拉里,她放弃了,并回到拉里的身边。
但警察因为她牵扯到了黑道大佬对她进行逮捕。
鲁帕走的悄无声息,拉里茫然不知所措,不停的奔跑,看似毫无目的,但他一直在跑,跑了全国各地,跑步感化了很多的人,人们说他知道了生活的真理,也被媒体争相报道。
鲁帕被牵扯的案子有了进展,黑道大佬落网,媒体对此进行报道,拉里找到了她,这一次重逢,他们再也不分开,而且拥有了自己的孩子。
不过,鲁帕感染重病,已经无力回天,拉里跟她举行婚礼,一直配鲁帕走到生命的最后一刻,全片完。
影片中,虽然母亲的角色不多,但是她教会了拉里善良,而拉里的善良感化了他遇见的每一个人,善良与善良之间发生强烈的化学反应,既成就了拉里,也成就了自己。
时间最强的力量就是善良,善良可以抚平创伤,可以温暖人心,可以照进太阳照不到的地方,愿我们保持善良,做一个温暖的人。
1994年的美国电影《阿甘正传》几乎是影迷朋友们的入门神作,这部用着诙谐的视听语言讲述了美国近现代百年历史的电影一经上映就引发了热烈的反响,时至今日,想要了解好莱坞大片,《阿甘正传》是一部少不了的电影,同时也是各大电影排行榜上出了名的作品。
它反映的不仅仅是美国的二历史,更是美国的文化以及好莱坞体系之下话语权的一种真实表达。
同样是一部优秀的作品,不同的国家拍出来或许会有不一样的味道,但是内核思想却再也换不了,因为这样的框架体系之下,就得要这样的内核思想作为支撑,换一种表达,或者是换一种思想,本身就是不成立的。
明白了这个道理,我们看看今天给大家推荐的影片《阿辛正传》,这是一部印度复刻版的好莱坞大片《阿甘正传》,本片由印度国民演员阿米尔汗主演,几乎复刻的内容在表达着同一件事情,那就是时代的变迁。
当然,本片在质量上依旧是上乘的,因为印度的国情跟九十年代的美国差不多,因此,阿米尔汗在本片中的角色基本上与汤姆汉克斯是雷同的。
他们都是一个“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春夏与秋冬”的人物。
《阿辛正传》讲述的是一个身体上有残缺的小孩阿辛的成长史,包括婚姻,恋爱,事业以及其它种种经历,这些经历共同铸就了阿辛这个高度虚拟化的人物,其中也包含了印度近现代以来的历史变迁。
看得出来,印度导演对于《阿甘正传》的复刻是无微不至的,当然,里面也包含了本土化的个人情结,然而复刻毕竟是复刻,即使是百分百的复刻成功,能证明的也只是原作的优秀。
当这些光环加身的时候,我们还是要保持冷静的思考的,复刻的目的仅仅是为了复刻吗?
如果我们不了解《阿甘正传》所包含的思想,那么复刻就仅仅是复刻了,拍摄了《阿辛正传》或许后面还可以拍摄《阿金正传》以及《阿郎正传》等等,但是这些故事可以复刻,然而故事中的思想状态真的是具有普世价值吗?
这里要画一个问号。
之所以《阿辛正传》具有着跟《阿甘正传》一样的状态,这还是要说印度当下的国情与美国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国情差不多。
《阿甘正传》是一个美国式的睡前故事,因为苏联解体后,美国人要换一种思路开始生活,这个时候,一个具有着全民普适性的思想就极为重要,因此,《阿甘正传》诞生后,他就被自然而然地赋予了一种使命和担当,他重整了美国人混乱的思想,重新让美国人变成了他们想要的模样,这在但是,那部影片的意义如此。
我们看看《阿辛正传》或许也有这样的异曲同工的地方,印度当今的混乱需要有一种思想作为统一号召,然而本片所想要展现的这一目的却并不会在印度取得成功,原因很简单,印度不是美国。
《阿甘正传》的思想回路是根据美国当时的社会现实设置的,设置的同时也考虑到了美国的国际地位的变化,然而这一点却无法在印度电影《阿辛正传》中得到体现,即使是百分百完美复刻,《阿辛正传》也仅仅是一部电影而已,并没有实际效益。
即使阿辛在努力地告诉给印度人,要平和,要随遇而安,要岁月静好,然而印度本身并不具备岁月静好得而国内环境和国际环境。
因此,思想上的照搬并不是一剂良药,反倒是会起反作用。
从电影的角度来看,《阿辛正传》是一部优秀的印度电影,这部印度电影与以往的印度电影没什么两样,制作上很用心,细节上很本土化,思想内核上完全与原作融为一体,然而就本片的现实意义来说,那就差远了,出身高阶的男主阿辛本就无法与普通的印度大多数民众有共情,这个时候,说再多的普世价值也是没有用的,自己本身的问题一大堆,这怎么处理?
《阿辛正传》确实是一部优秀的电影制作,但是这种优秀之下,我们可以对于经典作品进行复刻,但电影的意义还是在于自己创作出来属于自己的优秀作品,别人吃过的东西拿过来直接用,或者做一些表面上的改动,实际上却依旧是延续了一个内核,这样的改编,并没有什么意义。
所以,我们今天才是需要倡导不断地创新,不断地产生优秀的原创作品,因为再好的优秀作品也会因为地狱的差异而水土不服,真正适合自己本国的作品是什么?
每一个电影人应该知道,我们不需要用一种价值观强加到所有人身上,你喜欢吃面就吃面,他喜欢吃米饭也能吃米饭,没有谁优谁劣,这只是一种文化多样性,这道理简单不过,可惜创作者并不愿意懂。
……你好,再见
印度电影中,作为对经典《阿甘正传》的致敬与翻拍,不仅保留了原作的精髓,更融入了印度本土的文化与历史,呈现了一场关于人生、选择与成长的视觉盛宴,为观众带来了全新的思考与感悟。
一、跨越时空的平凡之旅《阿辛正传》以印度为背景,讲述了一个智商稍逊于常人的男子阿辛,如何在时代的洪流中,凭借自己的纯真与坚持,走出了一条不平凡的人生道路。
影片通过阿辛的视角,巧妙地串联起印度近现代的多个重要历史事件,如甘地遇刺、孟买恐怖袭击等,使得个人的命运与国家的兴衰紧密相连,展现了小人物在大时代中的生存智慧与生命韧性。
影片中的阿辛,是一个典型的“傻人有傻福”角色。
他虽不聪明,却拥有一颗纯净善良的心,对待生活总是充满乐观与希望。
这种态度,不仅让他在困境中找到了出路,也让他赢得了周围人的尊重与爱戴。
阿辛的故事,是对“平凡即伟大”这一理念的生动诠释,它告诉我们,无论身处何种环境,只要保持内心的纯真与善良,就能活出自己的精彩。
二、生活的多样性与自我认知《阿辛正传》带给观众最深刻的启示,莫过于对生活多样性与自我认知的深刻探讨。
影片通过阿辛的种种经历,展现了不同人生阶段的不同挑战与机遇,以及个体在面对这些挑战时的不同选择与成长。
阿辛的故事,让我们意识到,每个人的生活都是独一无二的,没有固定的模式可循。
我们需要在不断的尝试与探索中,找到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实现自我价值。
同时,影片也强调了自我认知的重要性。
阿辛虽然智商不高,但他对自己的优点与缺点有着清晰的认识,并能在此基础上做出正确的选择。
这种自我认知的能力,是我们在面对复杂多变的生活时,保持清醒与理智的关键。
它鼓励我们,要勇于面对自己的不足,积极寻求改变与成长,从而成为更好的自己。
三、情感共鸣与人性深度《阿辛正传》在情感表达上同样令人动容。
影片中的阿辛,与母亲、朋友、爱人之间的深厚情感,让观众在观影过程中产生了强烈的共鸣。
这些情感的交织,不仅丰富了故事的层次,也让观众在感动之余,思考着自己在人际关系中的位置与角色。
不足:影片部分情节设计略显突兀,一些情感表达过于煽情或理想化,导致观众在情感上难以产生共鸣。
此外,影片中的某些角色塑造也略显单薄,缺乏足够的深度与复杂性,使得整个故事在情感层面上略显单一。
总之,《阿辛正传》是一部充满深刻启示与情感共鸣的印度电影。
虽然影片在情感表达与本土化改编上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但其对生活多样性与自我认知的深刻探讨,以及对人性深度的挖掘与呈现,仍让我们在观影过程中受益匪浅。
看完了阿辛让我又回去看了一遍阿甘,先总结一下我的感受。
汤姆汉克斯演绎的阿甘,是不太聪明,有点呆呆的,但他不蠢,没有“智力缺陷”。
阿米尔汗演绎的阿辛,不仅存在“智力缺陷”,简称“智障”,还是个接盘侠,甚至有点早熟,小小年纪,天天嚷着要娶鲁帕,但鲁帕一直没有回应,鲁帕几句话,就让阿辛昏了头,舔到了最后。
阿甘里的母亲是个伟大的母亲,为了孩子可以付出身体,让阿甘勇于面对命运,勇于去探寻。
阿辛里的母亲,或许伟大,但并不成功,乃至于有点失败。
阿甘里的珍妮,一开始或许不爱阿甘,但她一直关心阿甘,避免伤害阿甘,或许并不出众,但没拿自己的身体当筹码。
阿辛里的鲁帕,为了上位,拿自己的身体当筹码,面对一直嚷嚷着要娶自己的阿辛,既不回应,也不拒绝,却也数次不顾阿辛的感受,基本是把阿辛当备胎养,后来轻飘飘的几句话,就把阿辛当成了最后的接盘侠。
接下来具体展开对比。
下面总计15图对比。
为什么说阿米尔汗的阿辛“智障”。
阿辛自白的时候,开头结尾常有莫名的的鼻音尾音,这无时不刻不在提醒观众,他“智障”。
在战场上救人的时候,敌军友军制服都不一样,阿辛能扛着对面头头跑回来,你是有多傻。
见图片一,明显不同的制服。
图片一、明显不一样的服装 小小年纪,天天嚷着要娶鲁帕,见图片二
图片二、小朋友你太早熟了阿甘的母亲是个伟大的母亲,面对无常的命运,鼓励阿甘勇于去追寻自己生命的意义,让阿甘不自卑。
鼓励阿甘追寻生命的意义
至少不觉得自己笨相比之下,看看阿辛的母亲,最后的时候,阿辛还是觉得自己笨。
失败的母亲,觉得自己笨的阿辛珍妮,一直关心着阿甘。
看着淋雨的阿甘,上去换衣服
知道阿甘要上战场,让阿甘保护好自己 称赞阿甘的珍妮
毫不吝惜赞美 真正关心阿甘的珍妮
拿出自己的剪报,我一直在关注你而鲁帕,真的把阿辛当备胎。
当面和其他男人调情。
当面和其他男人调情
当面和其他男人调情
当面称呼其他男人“亲爱的”
毫不顾忌展现自己的“金钱至上”
当面指责阿辛最后,轻飘飘地说,我很关注你,珍妮好歹剪切了画报,你就一句话,傻傻的阿辛还就信了。
电视关注,有点说服力好不好最后这个孩子,一点说服力没有,可怜的阿辛,傻傻的接盘侠。
9:44 宣布解除紧急状态。
1975年开始的印度紧急状态。
1974年起,印度陷入政治、经济的双重危机之中。
无党派政治领袖J.P.纳拉扬发动旨在推翻甘地政府的“全面革命”(见贾·普运动)。
1975年6月12日阿拉哈巴德高等法院根据纳拉扬的起诉,判决甘地在1971年大选中犯舞弊罪,剥夺其议会议员资格6年。
反对党和国大党内的反对派乘机要求甘地辞去总理职务。
在这危急关头,甘地总理未同内阁磋商,便于6月26日劝告总统艾哈迈德签署实施紧急状态的公告。
事情结果是1977年3月20日,在甘地即将下台前夕,代总统B.D.贾蒂宣布解除紧急状态,结束了历时21个月的紧急状态。
20:10 印度夺得1983年在英格兰举行的板球世界杯的冠军。
1983年6月25日,印度板球队在罗德板球场,击败两届世界冠军西印度群岛队,使印度重新登上了世界板球运动的舞台。
21:40 爆炸。
1984年印军进攻阿姆利则金庙。
阿姆利则是位于印度西北旁遮普邦的一座重要城市,阿姆利则在印度语中意为“花蜜池塘”;它不仅是印度边境的要塞,也是锡克教的圣城。
6月6日凌晨,印度政府军开始向金庙发动进攻,用机枪和火箭炮袭击庙内的锡克教徒。
宾德兰瓦勒带领锡克教徒奋起抵抗。
经过一天的激烈战斗,傍晚时分,政府军的坦克冲垮了金庙大院的围墙。
士兵们冲进金庙,与躲藏在各隐蔽处的锡克教徒展开枪战。
在战斗中,有576人丧生,348人受伤,1474人被捕。
24:20 沙鲁克·汗在阿辛的舞蹈中得到灵感。
25:34 1984年10月31日,英迪拉·甘地遇刺。
接着是德里发生暴动。
34:50 拉尔·克里希纳·阿德瓦尼选举拉票巡游。
大概是1990年。
42:48 孟买暴乱不断。
巴布里清真寺在1992年12月6日被印度教极端组织强行拆毁,引发严重的宗教流血冲突,导致数千人丧生。
43:26 孟买受到炸弹袭击。
1993年3月12日,印度孟买的证券交易所、电影院、市场等13个地方连续发生爆炸,共造成257人死亡、800多人受伤。
50:58 1994年苏丝米塔·森印度拿下了 第一个“环球小姐”冠军。
56:04 鲁帕进入阿巴斯·哈吉的电影公司。
阿巴斯·哈吉的原型应当是乔塔·拉詹(Chhota·Rajan)。
拉詹是印度黑帮老大,曾涉及勒索、谋杀、贩毒等多项罪名。
58:32 卡吉尔战争。
1999年印巴两国为了争夺克什米尔地区而爆发的战争。
1:15:15 印度总理瓦杰帕伊为战斗英雄发放荣誉勋章。
1:38:54 鲁帕公司揭牌仪式。
1:40:30 BSE(孟买证券交易所有限公司)1:41:06 孟买酒店事件。
2008年11月26日,孟买泰姬陵酒店事件发生恐怖袭击事件。
电影孟买酒店。
2:01:58 安纳·哈扎尔绝食抗议。
2011年4月5日,71岁的Hazare开始了“fast unto death”(绝食抗议)对印度政府施压要求政府通过一项反腐法案。
这项法案要求成立一个Lokpal(委员会),委员会有权处理官员的腐败问题。
Hazare的绝食引起了印度全国范围的抗议,民众纷纷声援Hazare。
2:02:59 阿巴斯·哈吉被捕。
2015年10月26日,犯下多起重罪的印度通缉犯乔塔·拉詹(Chhota·Rajan)近日在印度尼西亚被捕。
看的出来阿米尔汗已经努力的改编了,但是这个故事本来就是深深植根于美国历史的,强行对应,多少有些别扭,首先是时间线延后和缩短,美国是巨变40年,印度是宗教和边境战乱了30年。
比如棒球变成短跑、巧克力改成炸脆球有点怪怪的;有些情节也只能删除,比如男主妈妈和女主的一些大尺度隐藏情节都删除了,估计是怕观众受不了吧;乒乓外交没了,但是有几秒钟主角手上拿了只熊猫玩具,可能是暗示去了中国吧;阿甘在广场上穿过人群找女主,也算是名场面了,也没了;阿辛经历的历史事件也变少了。
说一个比较难看出的情节,1:41:06处电视里放的是震惊世界的孟买酒店事件的新闻。
改的不错的地方是救的人改成了敌人,多了一份印巴历史的微妙。
原来的阿甘给一个个人讲,变成阿辛在火车上给很多人讲故事,周围的人有不同的反应,倒是挺印度的。
最妙的是猫王改成沙鲁克汗,沙王自黑,笑死。
另外,本片很多地方用了特效美颜表现阿辛和女主的不同年龄段,沙鲁克汗出现的这几秒也用了特效(沙王之前的电影《脑残粉》里对这种技术就已经用的很娴熟了)。
阿米尔汗的表演感觉一般,还不如之前《我的个神啊》,而且我觉得和造型也有一定关系,阿甘的造型看着比较憨,阿辛就蛮正常的。
电影比较争议的是因为宗教问题,阿米尔汗是穆斯林演的是锡克教徒。
《三傻大闹宝莱坞 》《地球上的星星》《外星醉汉PK地球神》,这些热门电影让我们认识了阿米尔汗这个印度传奇演员,这一次他带来了印度版的《阿甘正传》欢迎来到本期的迷失放映室,这一次我们来聊一聊阿米尔汗的《阿辛正传》《阿辛正传》无法成为《阿甘正传》,在全世界范围内引起广泛性追捧。
除了先来后到的原因之余,阿辛所经历的印度往事,相较于阿甘所经历的那些美国往事,未被全世界范围内的观众所熟知,难以产生共鸣。
《阿甘正传》当年如此风靡,能够打败了《肖申克的救赎》《低俗小说》夺下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影片,除了与这两部影片同样优质之外,《阿甘正传》代表了好莱坞富豪故事向平民故事的转变,代表的是普通人也能共同参与美国历史的美国梦。
《阿辛正传》无法造就的印度梦,究其原因,不仅是国际形势还是印度特色——印度特有的种姓制度。
别的不说,即使在电影当中,低种姓演员也无法出演高种姓的角色。
阶级的难以跨越,甚至毫不夸张地说无法跨越,注定了印度梦仅属于少部分人。
主演阿米尔汗,曾在访谈里深刻剖析过印度存在的社会问题,对于种姓制度的不公也表达了强烈的不满。
然而《阿辛正传》瞄准的不是种姓制度的不公,而是印度存在的另一个问题——宗教。
这也是整部电影之于《阿甘正传》最特殊,也是最有意义的存在。
在翻拍时,《阿辛正传》除了完整复刻了《阿甘正传》的结构以及画面,在细节上的改编更符合印度特色外,最为重要的是某些印度大事件的加入。
也就是阿辛母亲对阿辛说的“疟疾”。
1984年,阿辛跟随母亲前往阿姆利则探亲,阿甘生命中的“疟疾”首次出现。
6月份阿姆利者爆发金庙事件——针对以宾德兰瓦勒为首的锡克教原教旨主义势力在80年代发动的多次暴力事件,二次登台的印度铁娘子英迪拉·甘地推行强硬措施,出动武装部队攻打了锡克教的圣地金庙,并且击杀了宾德兰瓦勒。
阿辛母亲交代阿辛别出门,外面有“疟疾”。
同年(1984年)10月 时任总理的英迪拉·甘地在官邸被她的锡克教贴身护卫刺杀,之后的四天时间里,印度教复仇者在德里对锡克教众进行血腥报复。
锡克家庭的地址清单被公布,并有谣言称锡克人正企图秘密推翻国家,有组织的暴力事件在城市中肆虐。
阿辛的发髻正是锡克教的标志。
卷入风波中的阿辛母子,不得己削发求生。
这就是“疟疾”时出门的代价。
1990年8月7日,照顾印度贫弱阶层(低种姓)的曼德尔计划实施,引起了全国性的大辩论和种姓间的大冲突,阿辛首次停课。
阿辛母亲交代正在读大学的阿辛别出门,外面有“疟疾”。
1992年12月 印度北方邦圣城阿约迪亚的巴布里清真寺争端升级,印度教众认定巴布里清真寺所在地是印度教大神罗摩的出生地,认为该清真寺是推倒罗摩庙后建成的。
12月6日,约20万印度教徒聚集在该清真寺前,进行了有组织的毁寺行动。
1993年3月12日,印度孟买连续发生13起有组织的连环爆炸共造成257人死亡,713人受伤,该事件被普遍认为,与毁寺行动有关。
阿辛妈妈再次来电,“疟疾”来了别出门。
1999年卡吉尔印巴冲突,阿辛巡山并参战,并救回了巴方的敌人穆罕默德。
印巴因克什米尔地区争端的冲出不断,此次交战双方都付出了沉重代价。
阿辛救回的穆罕默德代替了丹中尉的角色,在与阿辛合伙生意成功后。
在电视上看到了2008年的孟买酒店事件,顿悟了自己就是电视里杀红眼的恐怖分子,被宗教洗脑的悲剧。
想了解这个事件,可以看下《孟买酒店》,也是相当不错的一部电影。
当穆罕默德问及阿辛,为何没有任何祭祀与祷告的活动。
阿辛说,妈妈对他说,宗教是外面闹“疟疾”的罪魁祸首。
宗教活动,并不是代表了落后与腐朽,甚至也不跟迷信画等号。
然而面对印度的大环境,《阿辛正传》是阿米尔汗在《外星醉汉PK地球神》后,对印度宗教问题的再一次抗议。
说阿米尔汗是一位富有社会责任感的演员一点都不过分,印度刘德华名不虚传。
一部电影能改变什么吗?
我想不可能。
但只要能够引发多一个人思考,那一切都将变得有意义。
前阵子有个救鱼的视频上了热搜,#20多人自费开车送万斤搁浅鱼到赣江#,大赞他们这才是真正的放生之余,有网友发出了小学课本里的内容。
一个小朋友往海里扔着被冲上岸搁浅的鱼。
路过的人问他,冲上岸的鱼那么多哪里救得完,你这么做谁在乎呢?
小朋友边捡鱼扔鱼,嘴里不停地说着,“这条在乎,这条也在乎,还有这一条”。
一人的出生,成长,到死亡,都与国家乃至世界的发展息息相关。
我们每个人都如电影中的那片羽毛般,并不是推动了历史发展,只是被时代的浪潮推动着前进罢了。
每每到了这种时刻,总能想起某位爷爷说过的那句话,「一个人的命运,既要依靠个人奋斗,也要考虑历史的进程」。
感谢看完这部影片的你,如果你觉得还不错,欢迎分享出去给更多人看到,这对我将会有很大帮助,在此谢过。
瓦是有鱼君瓦们下部电影见
整体平平,超越不了原版《阿甘正传》,所以6.5分封顶了。
毕竟, 相应的本土化改编对于印度国民可能好感度倍增, 但对印度近代史没有共鸣的观众来说,珠玉在前,瓦石难当。。。
想当年,1995奥斯卡,阿甘力压《肖申克的救赎》, 赢的盆满钵满, 但明眼人都知道肯定是肖申克更佳。
只不过阿甘当时被老美塑造成 “美国精神” 的代表,更符合那一时期 “美国梦” 的价值观。
可是, 如今时隔30年,这种精神早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 还按部就班、原封不动的翻拍,能塑造出“印度精神”吗? 答案显而易见。
本片男主角, 是和郭富城同年的57岁印度国宝级演员 阿米尔·汗,电影运用了AI减龄技术,让他在片中从18岁一直成长到中年。
另外, 还有著名的阿甘跑鞋, 本片用了印度的国民品牌鞋Walkaroo,很好的致敬了阿甘的Nike Cortez … 剧终, 女主角的设定也有点不对味,和原版相差甚远, 演成了拜金女的感觉。
在历经了被有钱男人玩弄之后, 带着男主的骨肉回归,但感觉她只是寻找一个依靠,不是所谓的真爱。
PS:片中特别惊喜, 另一位57岁印度当红男星 沙鲁克·汗 友情客串。
跳跃的剧情??莫名其妙的照搬照抄
1/非常忠于原作的一次翻拍,80%的剧情内容几乎一致,关键的几场戏甚至镜头调度都能见到原作的影子,但电影的本土化做的相当不错。2/这部的故事年代跨度,是从英迪拉·甘地被刺杀的1984年讲到2018年,中间同样穿插了印度这三十年来的时代变迁,由于对印度的历史事件不甚了解,这部分的波澜壮阔感不如原作感知那么大。3/阿米尔汗不愧印度国宝级演员,印度电影工业也再一次让人折服,50多岁的他在特效化装的加持下,扮演18岁的大学生竟毫无违和感。4/原版里的核心道具“巧克力”换成了“酥炸球”,妈妈那句至理名言也换成了“人生就像酥炸球,虽然可以让你吃的饱饱的,但你的心却还想要更多”。如果说原作讲的是人生的未知和可能性,那么这部则在强调人生要知足以及珍惜眼下。
只能说汤姆汉克斯的形象太深入人心了,加上三傻里面聪明的形象很难摆脱(PS女主就是三傻里面的女主),很难不会去比较两个版本,不过看的过程还是很治愈,不得不说这是一个好故事,而且导演也尽量去融入印度国情去改编了。
我不理解人设、台词、剧情,包括镜头剪辑都原模原样照搬的翻拍有什么意义?就和学校晚会上照着学样演小品一样越看越尬。阿米尔汗又是我的神里伸脖子瞪眼的演法。 要想串历史能不能写个符合国情的剧本?国内千万别来这一套。
其实吧…我挺想知道,要是中国翻拍会是个什么样子(别做梦了)
阿米尔汗的硬气太重,演不得“傻子”卡琳娜.卡普尔早已没有了阿育王,三傻,猴神时的灵动和妩媚。22年了,咱也算是见证了她从一个少女长成为了一个大妈。沙鲁克汗还是帅啊,那个小朋友一出场让我脑子嗡的一声,时光倒流,沙鲁可汗重出江湖了。整部电影翻拍了个寂寞。
平庸的电影,偷懒的搬运,失败的翻拍。阿甘其实就两个重点,一个是泽米吉斯最拿手的在轻松的喜剧中自然展现的史诗感,再就是右派保守主义圣经。印度版前者大失败,主角和历史事件的耦合度几乎没有,被贫民窟的百万富翁无死角乱爆,那我来看什么,右派保守主义圣经?阿甘的女主是跨掉的一代的具象化体现,印度版女主体现啥?印度近几十年来的新兴崛起的影视产业?那男主又体现啥?锡克教徒也和清教徒一样的吗?还有阿米尔汗在我的个神啊里扮傻就……挺傻,这片加大剂量,做作得要死,真辣眼睛。这玩意能上7?连羽毛都“致敬”,搁国产早TM冲烂了。短评有个说来个中国版阿甘,中国本来就有末代皇帝、活着、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这样的史诗电影,别再来个傻屌抄这个了,阿甘美国味太重了,到哪都水土不服,谢谢侬了。
剧情表演等方面的艺术价值魅力比原版都少很多,但有勇气翻拍就值得点赞,泱泱大国何时拥有这样真正的文化自信
翻拍但拍出了印度味,你永远可以相信阿米尔汗,他绝对不会出烂片。
很好看啊,很感动。跟当年看阿甘正传一样。热泪盈眶。
作为翻拍,挺好的。
有《阿甘正傳》珠玉在前,《阿辛正傳》的翻拍註定失敗,最直觀的感受,是對於原作主要情節的熟悉感和对于印度近現代歷史的陌生感,於是在熟悉與陌生之間不斷跳進跳出,而更加喜劇化的改編和更加緩慢的叙事節奏之間也在不斷跳進跳出,但是在失敗中又不那么失敗的,没有一味地复刻,做了充足的本土化,拍出了印度特色,不同於原作明確的保守主義傾向,改編去掉了對嬉皮士的刻意醜化,顯得更加中立、多元、包容。阿米爾·汗長相過於機靈了,愈發顯得他刻意扮蠢的表演用力過猛,同時部分情節的改動也讓角色顯得有點狂躁症和媽寶味,對比之下,卡琳娜·卡普爾的表演準確許多。
如果没看过原版其实还好,最大的问题不在于复刻,而是阿米尔汗演得太精明了,做作
感觉缺少了原片的灵魂米叔为什么不老呢!
又是翻拍
本土化得很妙,很印度,内核依旧是治愈的真善美。在本土引起争议是因为米叔敢于以一个纯正穆斯林的身份扮演锡克教徒,亲手认真为自己戴上头巾,敢于重现卡吉尔冲突,还拍出印度人救出巴基斯坦人并成为终生好友这种剧情,只为呼吁自己追求的大同理想,这种勇气和格局令人敬佩。但整体来说太过冗长,尤其是结尾收束太久了。跑步那段的音乐Tur Kalleyan非常好听,一闪而过印度城市灯光以及莫迪的大幅海报。
自小脑筋慢半拍,别人笑他是痴呆。还好身健跑的快,流离半生得真爱
照抄的话又怎么可能会比原版优秀的,所以拍出来没意义呀
拙劣敷衍的模仿,简化剧情的同时加入了宗教元素,少形而无神。看正版阿甘正传就行了,这个逻辑性和连贯性差太多,不建议看。本以为阿米尔汗是诺兰级别的存在,万没想到啊,也是普通人。和阿甘正传相比,此剧中女性在东西方文化中差异实在是大。
复刻阿甘 但细节真的不行